浅析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幼儿不良饮食是影响幼儿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能会造成个子矮小或过于肥胖、抵抗力低下、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好、引起身体心理各种疾病等问题。健康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本文根据实习期间对幼儿的观察纪实以及对实习园所幼儿的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从幼儿不良饮食的现状、幼儿家长饮食习惯进行调研以及观察幼儿园健康课程组织情况。对造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幼儿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最大程度的为幼儿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饮食习惯;幼儿饮食;解决对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经学者研究发现,幼儿目前存在许多不良饮食习惯。调查显示,有17.5%的孩子存在家长喂饭的情况,其中74.63%是由祖辈来喂的,祖辈与父辈喂养方式不统一,祖辈一味用自己传统的思想观念去喂养孩子,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独自进餐的能力,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存在挑食行为,超过三分之二的幼儿有偏食的行为,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幼儿进餐专注度不够的约占70%在这些孩子中有一半的家长也存在用餐专注度不够的行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老师,家长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4.39%的幼儿进餐时间会超过30分钟[郭婧晰.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进餐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幼儿摄入过多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幼儿的肠胃负担,食物过冷还会导致肠道疾病。这些不良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可能会造成个子矮小或过于肥胖、抵抗力低下、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好、引起身体心理各种疾病等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敏感期。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学前教育研究,2002(1):77-79.]。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使幼儿受益终身。幼儿的身心发展会被他们已经形成的习惯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良好饮食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所以,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首要关注的内容就是幼儿的健康饮食方面,科学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迈出成长路上的第一步。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主要按照了解幼儿饮食现状现状,分析不良饮食问题原因,提出解决不良饮食习惯对策的思路展开,首先通过对现有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实际,了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并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幼儿自身因素分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最后基于为了幼儿的一切一切为了幼儿的理念,提出相对应的改进策略。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促进幼儿饮食健康

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孩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幼儿不良饮食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为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员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对策。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饮食健康问题、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幼儿的成长发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意义。

(2)从多视角、多方面、多种类研究问题

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幼儿,应该怎样更有条理去解决问题,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分不同情况去研究,从多视角、多方面、多种类研究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使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系统化。

2.实践意义

(1)提供健康饮食习惯素材

本研究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幼儿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发现问题,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为幼教领域相关工作者、幼儿家长、社会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积极有效的解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2)奠定幼儿饮食健康基础

借助本研究以引发幼教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幼儿家长及社会相关工作者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关注和重视,进而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为幼儿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文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不良饮食的概述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

一方面,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概念来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不科学、不规律、不合理的膳食习惯,易引发癌症,以及多种疾病的产生。不良饮食习惯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从幼儿不良饮食的行为来看,吃饭时常常看手机电视、玩玩具、让父母讲故事、父母追逐喂食、吃饭时间过长、食物含在嘴里不下咽、主食摄入不足、饮料当水、偏食、厌食、吃零食、不讲饮食卫生以及不注重餐桌礼仪等不良行为。都属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

 (二)幼儿不良饮食的危害

1.个子矮小或智力发展迟缓

幼儿偏食、挑食,只吃自己爱吃的食物,长此以往,会出现营养不均衡。只吃素食的幼儿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导致个子矮小。据调查,个子矮小的孩子90%会有自卑心理,情绪会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在外表形象和自卑的心理原因两者的双重作用下,导致幼儿不愿与他人交往,内心的各种情绪找不到宣泄的出口,意愿表达也有一定影响,由自卑,严重会发展为抑郁。产生抑郁会变得不合群、被孤立,同学关系变差等现象,有时可能会有违纪行为出现,个子矮小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

幼儿过度的偏食、挑食、节食还会造成幼儿严重的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体格发育迟缓,严重会引起大脑发育迟缓进而导致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视听觉能力等弱于同龄幼儿。当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时会使其与其他人无法正常沟通,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自闭甚至失语的情况,运动能力弱会导致幼儿肢体不协调,甚至无法正常行走、站立。无论哪种能力较弱都会影响孩子正常生活。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发育迟缓进而影响孩子智力水平低于同龄的孩子。挑食、偏食会影响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身体肥胖

现在大多数老辈人认为孩子胖点好,胖点可爱,胖点有福气。认为多吃肉长高高,薯条、炸鸡、汉堡营养丰富多吃点也无碍。实则不然,吃过多的油炸食品会导致幼儿肥胖。幼儿期肥胖,可能会导致走路较晚、腿部会被肥硕的上身压变形,进而形成O型腿或X型腿。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老年期的肥胖病并出现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据调查发现,肥胖儿童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的孩子,高血糖会给身体带来潜在的危害,可能会诱发糖尿病进而危害肾脏,体型过于肥胖的孩子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患心脏病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体型过于肥胖会严重危害健康。

3.精神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

幼儿自身如出现的偏食、挑食、厌食会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均衡,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虚弱,身体免疫力下降,脑部神经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出现精神萎靡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幼儿不好好进餐时家长拿出动画片、手机、玩具等进行佐餐等,这些行为会导致孩子边看边吃,边玩边吃,使得孩子一心两用,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吃饭注意力不集中,慢慢的会出现课堂上出现玩东西的小动作,也容易出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情况,进而使得学习成绩下降。

4.免疫力低下会引起身体心理各种疾病

幼儿营养不良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主要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细胞正常水平也需要营养物质的维持,缺乏蛋白质生成免疫球蛋白的原料就不足,也会导致B淋巴细胞的功能异常。当幼儿营养不良,缺乏锌、铁、蛋白质的时候,容易形成一些蛋白质代谢合成功能的下降,还会出现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出现蛋白质合成障碍的时候,一些免疫细胞、酶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出现身体健康问题。

在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容易出现病原体微生物侵入人体,就会出现感染的情况,特别容易细菌感染,严重会出现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的幼儿在精力、体力方面也会出现削弱,也容易出现精神萎靡,脸色不好等。总之,免疫力低下会引起幼儿身体心理各种疾病的发生。

(三)良好饮食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生活常规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条例指出:“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作为幼儿良好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就目前情况看,幼儿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不良饮食习惯,都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2.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米跃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J].教育,2021(42):55.]。幼儿良好饮食有助于幼儿身体发育、有利于幼儿骨质加密、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能够保持身体营养均衡,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三、幼儿饮食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对于食物的选择性增多,以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出现偏食厌食、进餐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独立进餐等多种不良饮食习惯。本研究以实习幼儿园386名幼儿为对象,向其家长通过网络发放幼儿饮食行为问卷386份,回收372份问卷,回收率为96.38%,其中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为96.78%。回收后做针对性分析,通过问卷数据综合分析幼儿不良饮食现状、原因以及研究如何解决幼儿不良饮食习惯。

 (二)调查结果

1.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表现

360名幼儿均存在一定的不良饮食习惯,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吃的过快或过慢、餐具使用不得当、用餐不专注、不能独立进餐、缺失餐桌礼仪等。另外,360名幼儿同时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表现,占比为65.89%。具体如表1所示。

0baaad8b193f2797927e8cd32d4861db

2.幼儿家长饮食行为

据调查发现,一部分家长存在吃饭速度过快、多数家长存在进餐看电子产品的情况、家长有剩饭现象、家庭进餐环境存在喧闹、部分家长表示家庭就餐时没有注意餐桌礼仪、有喂饭现象、家庭饮食结构单一等行为,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

cd0e6e913421d0931a6b02e8489f584f

调查显示,家长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孩子也也相应地不良饮食习惯,例如,家长不注意餐桌礼仪的有55.56%,孩子不注意餐桌礼仪的有80%。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目前仍有较多的孩子存在着不良饮食习惯,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对幼儿身体健康和身体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不同的不良饮食习惯,总结分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四、造成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零食种类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零食,商家为了迎合幼儿的心理及喜好,从零食的口味上吸引孩子的青睐,零食中会有很多的起酥油、人造奶油、香精、色素等添加剂,这些东西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激起孩子的食欲,味道往往会比较甜,更适合孩子的口味。除此之外,在零食各个方面也都下了很大功夫,例如更偏向鲜艳颜色的零食、印有卡通形象的外包装、小巧精美的零食形状,让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更加爱不释手。

零食的颜色一般比较鲜艳,学前期的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就是喜欢一些比较明亮的颜色,尤其喜欢大红色;零食的形状一般会采取当前热播动画片人物形象做出零食造型来吸引孩子的青睐;还有一些零食上附加一些孩子喜欢的造型玩具,有些幼儿为了得到玩具选择吃零食。孩子爱吃零食,大多和零食的口味、造型、颜色、附加玩具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孩子都经不起零食的诱惑。零食种类的多样化也是孩子爱吃零食的重要因素之一,经常吃零食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2.大众传媒大的影响

(1)大胃吃播的影响

随着近几年多种社交平台的出现,涌现了大量的吃播博主,为了吸引观众。吃播将零食展现出琳琅满目甜品,威化、蛋糕、巧克力等出现各种新奇的样式,并且狼吞虎咽的吞咽食物,来博幼儿眼球。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应该是除了咽口水以外就是也想这样吃。幼儿会觉得无论吃什么食物都应该向吃播那样,好像只有那样才能更加美味、更加过瘾。这样的吃播给大家带来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那就是“暴饮暴食”。倘若这样的视频被年幼的儿童看到无疑也是会出现模仿吃播的行为。

(2)广告图片的影响

食物广告图片往往会比食物更加诱人,即使知道图片与实物不符,也抵不住图片的诱惑,比如拍摄谷物牛奶的时候,防止谷物被牛奶泡软,会用胶水代替牛奶。效果图会比实物图更加诱人,更加有食欲。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76名儿童展示伪造的社交媒体页面分别为非健康食物图片、健康食物图片、非食物图片。对比研究发现,看到非健康食物图片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多摄入32%的卡路里,看到健康食物图片和非实物图片摄入卡路里的差别不大。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食欲,会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视幼儿为弱势群体给予的心理偏袒

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独立个体,与成人相比,幼儿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发育都不完全,生理、心理与成人相比发展都较弱,年龄越小发育越不完善。所以,当幼儿在餐桌上出现一些不当举止的时候,比如,手抓饭、勺敲碗、脚踢桌、手扬饭等行为,调查发现有18.28%的家长或者社会大众也会觉得孩子还小会一点一点自己改掉坏习惯。如果一个正常成年人也作出同样的行为,想必大家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幼儿作为无自主行为能力的个体,对自己行为不能辨别是与非,此时家长如果没有对幼儿的不当行为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就给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无形中奠定基础。

(二)家庭因素

1.家长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

居建云、徐留臣、刘兵等在《济南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现况调查》调查表明家长经常吃零食的占16.2%,孩子经常吃零食的占18.8%;家长喜欢喝饮料的占9.8%,孩子喝饮料的占22.2%[居建云,徐留臣,刘兵,等”济南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23(3):221-222.]。一般来讲,家长做什么,孩子就吃什么。例如,家长不吃西蓝花,家里就很少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吃西蓝花了。为什么总说孩子爱挑食,家长的饮食喜好直接的决定了幼儿饮食习惯。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饮食行为、及进食品种和数量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的时间,其余时间基本就是和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的饮食习惯也在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模仿、观察家长在餐桌上的各种习惯,幼儿再进行学习,导致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慢慢影响着幼儿。同时餐桌上的菜品出现频率过多,也会给幼儿留下较深的印象[徐知萌.家长的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对小学生饮食习惯的影响[J].饮食保健,2021(15):283.]。如果餐桌上经常出现油炸食品、麻辣烫、烧烤等重油重盐的食品,幼儿则会将这些作为摄食的主要目标,如果经常出现肉、蛋、奶、蔬菜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菜品,孩子则会以这些作为摄食的主要目标。因此,孩子饮食习惯的好坏是受家长饮食习惯的直接的影响,家长好的饮食习惯会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反之,家长不好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2.缺乏正确的饮食教育

经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幼儿餐桌礼仪的教育进餐时有一半以上的幼儿不注意餐桌礼仪,这些幼儿中家长有约三分之一平时不注重餐桌礼仪。在面对幼儿扔饭、剩饭、玩饭时,有20.58%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有这些行为无所谓。幼儿的每一种饮食行为都与家长有关,家中认为哪些食物有营养,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刘冰心.幼儿饮食教育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93.]。大部分家长存在食育知识浅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对孩子比较溺爱,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且对食物中的微量元素认识不足,家长不按照科学的配比配餐,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也不同,有的家庭偏爱油炸,有的家庭口味偏甜,家长对某些事物的偏好会影响幼儿的饮食喜好。家长不良饮食习惯会对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3.大包大揽,喂孩子吃饭

家长认为幼儿还在发展时期,很多事情幼儿做不好或者做不到,于是家长就承担起一切工作,忽视了幼儿自主发展的实践能力,幼儿小时候都要自主完成任务,不是所有活都需要帮助,家长是幼儿的老师不是幼儿的助手,相比幼儿来说,家长会觉得更有能力帮助幼儿完成。就幼儿吃饭的问题来说,幼儿手部的抓握能力较弱,且能抓住的物体重量有限,家长就觉得由自己来喂饭不仅是有效率的,也是有一定安全性的。由此看出,家长单方面认为幼儿的发展能力不足,于是代替幼儿完成动作。幼儿本身处于发展时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也属于正常现象,经常会出现家长在后面追饭喂饭等现象,用自己的喂饭行为来改变幼儿的饮食情况,导致幼儿吃饭时专注力降低,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

1.对幼儿饮食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幼儿园忽视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更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归宿点,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更应该关注幼儿是否自愿接受,这样更利于使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自主成为饮食活动的主体[陈旭微.X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背景与形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6(3).]。根据我实习期的观察,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很少有饮食健康教育,即便对幼儿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时也大多关注幼儿饮食营养知识的增加,忽视了行为习惯的教育。就幼儿园饮食情况来说,保证幼儿园正常的三餐饮食的同时,也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进行培养。很多幼儿园在重视三餐是否符合幼儿成长需要,就忽略了对其习惯的培养。部分幼儿园在幼儿用餐时会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利用动画片吸引幼儿快速完成用餐,或者用餐后的游戏活动加快进餐进程,幼儿园本身就用餐前、用餐中、用餐后幼儿行为习惯问题得不到重视。教师的督促情况也没有达到标准。不仅教学活动忽视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一日生活中也忽视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2.开展相关活动少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园开展饮食健康教育的活动次数非常有限,通过观察园内的月计划发现,月内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最多不超过三次,有时连续一个月都没有教育活动[金国珍.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Q幼儿园为例[J].西部学刊,2020(8):113-115.]。在极少数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很少有饮食教育活动,饮食教育活动大多也是关注幼儿饮食营养知识的提高,而且一般通过传统的灌输性集体教学,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忽视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没有自主参与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此过程也忽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3.幼儿多纠正指导不及时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标准要求: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教学质量,设置班额大班(5-6岁)30-35人;中班(4-5岁)25-30人;小班(3-4岁)20-25人[幼儿园工作规程[J].幼儿教育,1996(Z1).][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1987[S].]。孩子年龄较小,自主能力和自控力都需要成人监督和提醒,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够一对一指导监督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巡回指导时有时也不难及时发现指导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

(四)自身因素

1.咀嚼功能不完善

幼儿时期幼儿的生理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幼儿的咀嚼功能发展还不够

完善,咀嚼是人消化食物、摄取营养的第一步,对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幼儿来说尤重要[王涛.婴幼儿的咀嚼功能要靠训练完善[J].中国保健食品,2015(10):50.]。幼儿咀嚼能力没有发展好,孩子不能正常的咀嚼比较粗、硬的食物,慢慢的孩子会对此类食物产生厌恶,进而导致挑食、厌食,长时间会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或者孩子没有咀嚼烂就下咽,导致吞咽困难还有可能引起窒息。所以孩子咀嚼功能不完善也会影响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2.幼儿身体因素

当幼儿身体不舒服,有口腔疾病、缺铁、缺锌、缺钙的情况,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孩子微量元素不充足会引起食欲不振,表现出来厌食。孩子食欲不好有很多原因,孩子睡眠不好,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的状态,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水平也有所改变,这些会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及时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发现不适及时就医,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3.手腕握力不足

幼儿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孩子骨骼肌肉群等身体组织发育不成熟,软骨发育不是很完善,导致抓握力不足。在进餐时候会影响餐具的使用,餐具使用不正确会影响孩子进餐速度,孩子心急时会出现手抓饭的现象,会发生烫伤情况。家长及时发现阻止孩子不良饮食行为,并积极引导改正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五、不良饮食的解决策略及建议

  (一)树立健康饮食观念

1.遵循幼儿饮食特点以及规律

幼儿时期是人在身体和智力两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遵循幼儿幼儿饮食规律及特点,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消化代谢、抵抗疾病等多重功能都没有发育完善。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所以除了为幼儿提供维持日常生命和生理活动必要养分的食物外,更需要“额外的营养物质来确保其生长发育[高文.幼儿园饮食科学管理初探[J].学园(教育科研),2011(16):197-198.]。保障幼儿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保证每天三次主食,每餐要保证有碳水类(米饭、馒头、地瓜等),膳食纤维类(各种蔬菜),蛋白质类(各种鱼肉蛋奶)。这样搭配起来营养才比较均衡,每天三餐要吃好,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每天吃一次,固定放在早餐午餐之间或者午餐晚餐之间,这样不影响正餐的摄入。切记所有的零食饮料都不要过多摄入。具体原因如下:一是添加剂过多,孩子消化功能不完善,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二是摄入过多影响孩子正餐的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三餐,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转变观念,达到社会、家庭、幼儿园合一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做好幼儿膳食营养均衡的工作,幼儿园方面固然重要,但与社会各界以及每个家长也密不可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的挑食偏食都会对幼儿的饮食行为造成不良的影响。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怎么吃或者吃多少存在疑虑。有的提出多吃肉;有的认为少吃肉多吃菜;有的让孩子多吃水果少吃饭;有的则认为孩子只有吃得多就健康。针对这些营养误区的问题,社会有关部门向幼儿园提供专家协助,幼儿园利用家长开放日请专家来园,为家长开展平衡膳食的讲座、营养咨询、开设聪明宝宝健康屋、利用板报橱窗进行科学育儿、健康食谱、周六周日营养配餐的宣传活动,或者社会有关部门利用网络平台录制科学合理的饮食教育、营养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渗透健康的生活理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营养教育活动,使社会家长幼儿园三方互动起来,一切从孩子的健康出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共同做好幼儿平衡膳食工作。

3.对特殊儿童的关注

幼儿个体间存在差异,我们要多关注一下特殊幼儿的饮食习惯。瘦小或者超重肥胖的体型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关注并且帮助这些孩子改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早点时间可以为体弱幼儿提供给乳制品加谷类,5-8g的谷物搭配乳制品可以帮助促进乳品中营养素的吸收。超重和肥胖儿的体型幼儿可以给予他们适量的水果,比如圣女果、苹果。不能将果汁代替水果。正餐时,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清淡为主,控制高脂肪,高糖的摄入。建议采用清蒸、热炒,减少油炸、红烧的烹饪方式。切记不能暴饮暴食,不能进餐没有规律,不能偏食挑食,少吃零食。关注特殊儿童,帮助其改变不良饮食结构,促进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二)社会层面

1.严控社交平台,传播健康饮食习惯

抵制食物浪费,严控吃饭直播。央视点名批评网络直播平台上吃饭直播乱象,很多吃播存在攀比、猎奇、浪费、传播不良饮食习惯、不良膳食结构、不理性消费等不良影响。设想被孩子看到有关视频,孩子正处在好奇、模仿的关键期,孩子学习家长的各种用餐时的状态,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了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吃播应该正确的向外界传播美食、引导消费、彰显出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诠释网络工作者的价值。不能误导认知的污染源,吃播要精准定位自己,恪守自身职责与社会担当,积极传播引导良好的饮食健康习惯,坚持拍摄优质健康的作品。互联网平台要担负起对吃播自媒体的把关和监督,对不良影响的作品要坚决抵制,加强审核力度,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网上监管平台,全面打造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空间。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向大众分享美食,传播健康的饮食习惯风气。

2.相关部门严控食品安全

确保儿童食品安全,需要多措并举。应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修订完善相关法规、规章、标准等。可以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培训,加强经营者卫生知识。加强监督管理,特别是食品加工个体户小作坊的监管,监管食品小餐饮,尤其是幼儿园周边食品以及幼儿园食品提供处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食品执法力度,查假冒伪劣、查“三无”食品等的质量问题。加大抽检力度,合格产品出库过程中也需要抽检食品安全,避免不良品混入其中。强化监管力度,补充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数量,强化基层力量。

 (三)家庭层面

1.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树立正确教育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网络、线下讲座等渠道学习科学的饮食知识。家长要认真了解和掌握饮食健康知识,合理搭配幼儿的膳食均衡。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贯彻科学饮食观,与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Marin-Guerrero,A.Association of the duration of residence with obesity-related eating habits and dietary patterns among Latin-American immigrants in Spain[J].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5,113(2):343-349.]。以幼儿为主,以家长为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应做好榜样,首先家长要改变饮食规律、不剩饭、不翻菜等不良饮食行为。同时注意培养幼儿餐桌礼仪,告知长者先入座、长者先动筷子、进餐时尽量避免打嗝、避免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给长辈或者客人夹菜要用公筷、不要在餐桌上剔牙等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为幼儿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健康饮食,科学育儿。

2.营造就餐环境,提升餐食品质以及种类

家长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就餐氛围,家庭中保持用餐的节奏一致,吃饭的时候邀请孩子围在饭桌一起就餐,吃饭时候家长不看手机或者电视,不分散孩子就餐注意力。给孩子准备合适的食物形态很关键,家长可以多花一些心思,多弄些花样。孩子是天生的美食家,我们在孩子初次进餐某种食物时,要注意色、香、味俱全,如果孩子很排斥某种食物,可以碾碎了加入爱吃的食物中,或者自作一些可爱的造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可爱的餐具,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就餐。家长工作一天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一般会在饭桌上教训孩子,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及其影响孩子进餐心情。创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可以有效改善孩子挑食、进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所以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有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3.提供适合幼儿的餐具,不做孩子的左右手

家长会担心孩子把手弄脏、饭会撒身上、孩子吃饭慢、会喂孩子吃饭。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好合适的餐具,现在的儿童餐具琳琅满目,家长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餐具,前提要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可以给孩子穿上吃饭小衫或者戴上肚兜。家长要明白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弄到衣服上,还有宝宝喜欢用袖口擦嘴,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父母心急或者总是担心弄在衣服上,总是喂孩子吃饭会让孩子丧失独立自主能力,要锻炼孩子自己吃饭,不做孩子的左右手。

4.监督幼儿合理作息

家庭生活中科学合理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温馨整洁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规律饮食,能够让幼儿更专注的做事情。孩子睡眠不好,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一旦出现挑食厌食的习惯,营养不均衡对孩子身体发育就会有影响,影响孩子的身高体重。所以,家长要和幼儿园合作,参考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在家也尽量监督孩子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日作息。定点起床盥洗(半小时)、早餐(半小时)、亲子活动(一小时)、午餐(半小时)、午睡(1.5-2小时)、亲子活动锻炼时间(两个小时)、晚餐(半小时)、自由活动(俩小时)。我们共同努力规范孩子在家作息时间,规律进餐有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四)幼儿园层面

1.创设良好的饮食环境

研究表明,进餐时心情愉快支配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会增多利于食物消化。因此,在幼儿进餐时,保持良好的用餐氛围,创造幼儿愉快的饮食心情是很有必要的[张菊英.浅谈幼儿园食品安全营养均衡的科学管理[J].科学咨询,2021(14):41-42.]。进餐前,老师介绍今日菜品,讲解相关的营养知识、味道、特点等,可以让幼儿猜测是什么食材,激起幼儿兴趣。进餐时可以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安排挑食的孩子和不挑食的孩子坐一起,爱说话的孩子和不爱说话的孩子坐一起,充分发挥同伴榜样作用。布置生动有趣的环境创设主题墙时布置可爱的蔬菜宝宝或者水果宝宝,活动区可以制作“不挑食宝宝”表扬栏,起到正强化作用。设置区角活动,给予适当让孩子们参与劳动的机会,可以摘几根芹菜、摘几根豆角、掰两棵白菜,可以自己动手模拟操作体验食物的制作过程。不但可以激起孩子的食欲,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了解食材的处理方法。创设良好的就餐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通过户外活动不仅提高身体的机能,而且增强体质,有益身体的发育[安星原,王文杰.浅谈体能训练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作用[J].华章,2012(2):262,278.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可以减少感冒次数,平时要给孩子多吃点蔬菜水果,纤维化比较高的食物,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适量的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加快孩子对食物的消化,还有利于改善脂肪代谢,并且还可以激起孩子的食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厌食、挑食情况。

3.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

每位老师都要仔细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喜好,就餐前向幼儿介绍菜品营养价值以及引导幼儿科学进餐。就餐时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就餐情况。关注体质弱的幼儿、吃饭慢的孩子,把他们适当安排在食欲好、吃的快的幼儿旁边,让幼儿相互影响,吃得慢的快一些,吃的快的慢一些。提醒体重偏大、吃饭量偏大的幼儿吃饭时先喝汤、再吃饭菜、要细嚼慢咽,加大蔬菜量、主食少食多添。同时老师对不挑食、就餐习惯好的孩子提出表扬,无形中也起到了促进其他幼儿的作用,使孩子在宽松温馨气氛中进餐,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进餐中蕴藏着很多教育契机,这考察着教师的智慧[Rutigliano Irene,De Filippo Gianpaolo,Pastore Luigi,Messina Giovanni,Agostoni Carlo,Campanozzi Angelo.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 in Pediatrics,the Impact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Guidelines[J].Nutrients,2021,13(8).]。进餐时间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一对一教育机会,便于教师细致地观察幼儿进餐和个性的变化,深入了解幼儿,实施更符合幼儿个性体特点的个别化教育。

 结语

本文主要按照了解幼儿饮食现状现状,分析问题原因以及不良饮食的危害,并提出解决对策的思路展开,首先通过对现有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习期间观察纪实,以及问卷调研实际,了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情况,并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幼儿自身因素分析幼儿不良饮食的原因,最后基于为幼儿提供更健康合理的饮食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提出相对应的改进策略。

本研究虽然对幼儿不良饮食现状以及幼儿家庭饮食情况的调查,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但依然不能够解决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解决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有些方面可能是笔者没有调查到的。其次,本研究虽然提出了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解决策略,在实践中是否能有较好的有指导效果,还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郭婧晰.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学前教育研究,2002(1):77-79.

[3]米跃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J].教育,2021(42):55.

[4]居建云,徐留臣,刘兵,等”济南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23(3):221-222.

[5]徐知萌.家长的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对小学生饮食习惯的影响[J].饮食保健,2021(15):283.

[6]刘冰心.幼儿饮食教育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93.

[7]陈旭微.X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实施背景与形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6(3).

[8]金国珍.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Q幼儿园为例[J].西部学刊,2020(8):113-115.

[9]幼儿园工作规程[J].幼儿教育,1996(Z1).

[10]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1987[S].

[11]王涛.婴幼儿的咀嚼功能要靠训练完善[J].中国保健食品,2015(10):50.

[12]高文.幼儿园饮食科学管理初探[J].学园(教育科研),2011(16):197-198.

[13]Marin-Guerrero,A.Association of the duration of residence with obesity-related eating habits and dietary patterns among Latin-American immigrants in Spain[J].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5,113(2):343-349.

[14]张菊英.浅谈幼儿园食品安全营养均衡的科学管理[J].科学咨询,2021(14):41-42.

[15]安星原,王文杰.浅谈体能训练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作用[J].华章,2012(2):262,278.

[16]Rutigliano Irene,De Filippo Gianpaolo,Pastore Luigi,Messina Giovanni,Agostoni Carlo,Campanozzi Angelo.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 in Pediatrics,the Impact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Guidelines[J].Nutrients,2021,13(8).

 致谢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大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总感觉昨天才进入这个向往的大学,今天就要带着美好的记忆与它道别,心里充满了不舍与感激。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从选题的确定到开题报告的修改再到论文一步一步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耐心的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并给我们传授写论文的技巧,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老师会通过语音一遍一遍指导我们,从不嫌弃我们麻烦,我们对老师的感谢无法表达,只能记在心中。所以,衷心的感谢老师和大学中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们,在此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每天都有好心情。感谢家人对我二十多年的培养和照顾,我已经长大,会继续努力,不辜负亲人的期待,也祝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大家的陪伴,关心和帮助都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会一直努力,奔向充满期待的未来。

浅析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浅析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2月2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38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2月22日
Next 2024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