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现状及安全问题调研分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科技事业正在突飞猛进。在这种背景下,无线通信、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接近集成。移动设备的引入严重影响了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交流,引起了许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和探索。鉴于此,本文以贵州警察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调查,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设备;安全问题;问卷调查

 引言

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第二季度使用移动设备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15亿大关,其中会用于上网的网民数量占全国总人数的75%,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机的便利性与普及性,它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另一方面将移动设备推向了PC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同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笔者通过对本校的调查发现,移动设备几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必备品,且一人两部移动设备占较高比例。在社会群体中,高校学生是新潮与时尚的化身,他们使用移动设备能够将设备特有的媒介功能凸显出来,且与其他社会群体在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现如今,移动设备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形影不离的伙伴,他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性极高,主要用来浏览网页、网络购物、听歌娱乐、交流等等,几乎覆盖了整个校园。不管是从使用深度亦或是接触时间上,移动设备均发挥着关键性的媒介作用。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普及,智能手机的价格趋势明显走低,这一方面加快了其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利弊之处主要体现在的两个方面:首先,移动设备的普及,为高校学生的信息传播、获取提供了便利,特别是能够及时了解外界资讯。而且,它的出现,为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建立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高校学生在安全认知、信息甄别、自控等方面处于劣势,高频使用移动设备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据调查,此类事件在高校群体中经常出现。

 一、背景介绍

调查获悉,在高校校园中,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学生的必备品,且一人两部移动设备占较高比例。移动设备已经渗透到了校园的角角落落,且引起了学术领域的广泛研究。随着以依赖性为切入点的深入探究,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移动设备有损学生的身心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移动设备功能性的完善与优化,它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牢不可破。为此,本文亦将围绕高校学生对移动设备的使用、依赖现状展开深入探究,找出其中的原因与影响,提出合理的针对性建议,以期通过改变高校学生的认知来合理使用移动设备。基于长远角度来看,此次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搜集与梳理发现,学者们关于高校学生对移动设备使用、依赖的探究多倾向于消极影响,围绕他们对移动设备使用情况、使用原因、影响与合理化应对策略的研究寥寥无几。为此,本文将围绕高校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现状、使用原因展开系统性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控策略。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移动设备尚未对高校学生造成严重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另外,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技术发展亦是如此,如果过于的批判或排斥技术,将不利于科技乃至时代的良性发展。移动设备已经渗透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们的作用在人们生活中日益凸显,而我们应该从合理使用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平衡点与关键点,从而在保证科学使用移动设备的同时,紧跟技术发展趋势。鉴于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多维度、系统化的分析贵州高校学生的移动设备使用现状以及使用特征,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以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管控策略与优化建议,从而保障移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二、调研方式

  (一)观察法

观察周围同学的移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并梳理,进而大体掌握他们在使用期间的行为习惯以及对移动设备的依赖程度,从而为今后的深入探究予以基础保障。

 (二)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悉高校学生当前的移动设备使用情况,笔者将贵州大学本科院校的学生视作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本文研究需要设计有效、科学的调查问卷;然后以随机的方式在校园内发放问卷,值得注意的是,在抽样环节考虑了每所高校的学生总数与男女占比;最后,回收并梳理有效问卷,分析、提取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随后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此次调研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对群体为贵州高校学生。为了确保此次研究更加全面、准确以及更具典型性,本次调研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卷调研。其中,线上是指依托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向调研对象发放问卷链接;线下是指在各校园图书馆内发放纸质问卷。此次问卷涉及三部分内容,共计19道题,主要围绕高校学生的移动设备使用情况、安全意识以及如何看待信息安全展开调研,具体包括:第一部分,高校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第二部分,高校学生的隐私信息保护意识,密码设置习惯;第三部分,在线支付时的安全意识以及管控措施。

  三、调研内容

智能手机中丰富的资源、学习、社交软件等等,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已逐渐成为高校学习的辅助工具。总体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为高校学生开拓视野、获取知识、强化技能供给了渠道。

(一)数据来源

为使本次研究更具价值,笔者在进行问卷设计时,专门搜集参考了相关文献与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实际,最终设计出《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现状及安全问题调查》。该问卷共囊括题目19道,主要围绕高校学生智能手机的学习使用及期间存在问题开展。该问卷的调查群体为高校学生,问卷发放方式囊括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其中,线上是指依托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向调研对象发放问卷二维码,针对的是其他省的高校学生;线下是指在各校园图书馆内发放纸质问卷,针对的是本市高校。在此次问卷调研中,共发放370份,回收梳理后共获得有效问卷350份,占发放总数的96%。为研究需要,本文首先将回收问卷逐一查阅筛选,针对漏填或不符合标准的问卷予以剔除,然后将梳理出的有效问卷利用Excel进行汇总。对梳理好的有效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将问卷各题的答案予以统计汇总,进而得出各题答案的占比。问题不同,对应的安全意识水平也就不同。结合答案来深入分析题目对应的安全意识水平。

(二)调研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通过下表能够看出,在本次调研中,共包括男性169人,女性181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8.29%、51.71%,该项数据表明此次抽样具有较高的随机性。基于专业类别层面来看,理工、文科专业的人数较多,分别为183、114人;工科及其他类专业人数较少,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29%、10.85%。另外,基于最常使用移动设备层面来看,使用手机的人数高达34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8%;其次为平板电脑,使用人数为226人;剩余26人选择其他移动设备,仅占7%。

e3349f4d19741b32ec63dd81758d51bf

依托上表能够直观看到,手机几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必备品,特别是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智能手机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功能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它的便捷性。与初高中学生对比来说,高校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限制明显减少,高校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来获取相关资料与学习。总体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为高校学生的学习予以了便利。

(三)大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现状

本文探究高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目的在于获悉两方面内容,其一,手机使用的时间;其二,手机的使用方式。下面将作详细阐述。

 1.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统计

此次调研将从两方面着手,以期获得高校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第一,手机使用的时间,通过掌握手机使用时间与学习时间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剖析总结出使用手机学习与使用手机总时长之间的关联。在问卷内容中,可将题目设定为“请问您每天需要有多少时长用在手机使用上?”详细的统计结果可见下图。数据显示,每天使用手机介于4-6小时之间的占比70%,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约占学习时间的3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超快感的上网体验以及用户体验增加了高校学生的手机使用频率,除此之外,高校大量的闲暇时间同样是学生频繁使用手机的因素。

图1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统计

292e322a50917d6471175bde59989b22  2.智能手机使用方式统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移动设备的功能已由单一的通讯向多样化趋势发展,特别是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使得智能手机的功能被大幅度削减。现如今,手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调查得知,高校学生在手机使用上,用于娱乐的占比93.71%,如听音乐、聊天等;用于浏览网页的占比73.43%,用于学习的占比57.41%,如下载使用有道词典等,详细数据可见下图。综上所述,高校学生使用手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娱乐与网页浏览。

695527755ff8c8e0939fba3bdb89208c  高校学生的人际交流与个人成长与外界沟通密不可分。依托电话、社交软件等媒介与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进行交流,能够让身处校园的自己随时了解外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高校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资源,进而寻求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不管是社会新闻亦或是学习资料等等,仅凭一部手机便可瞬间获取。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因为空闲时间比较充足,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将智能手机作为消遣娱乐的工具。现如今,闲时玩手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常态。

 3.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情况

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与完善,移动设备已经渗透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手机使用期间,任何操作都能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凸显出来。出于研究需要,将从两个方面来获取高校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情况。

5cd5c6acf3a0c0c11c3400a55b82cddd

基于上表能够获悉,在使用移动设备期间,高校学生认为比较常见的安全问题有两项,其一、无启用密码;其二、含有恶意软件,分别占比34.23%、40.84%。另外,在关注移动终端的安全防护方面的调研中发现,选择关注的占调查总数的41.5%,不予关注的占比21.09%。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学生存在使用风险意识,而少数学生尚未引起对移动设备使用风险的重视。

 4.大学生电子支付安全情况

网络的普及促进了电商领域的发展,而移动支付的普及更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现如今,我们出门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购物或其他消费。数据统计得知,在调查的高校学生中,使用扫码支付的学生占比88.91%,使用转账支付的占比62%。该数据表明,在高校学生的网络生活中,网购与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此时,我们不得不引起对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重视。

图3移动设备支付方式

492c0bdde33dd5bda1480e66268cc12c  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高校学生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比较担心,由此可见,移动支付已经在高校校园中普及与使用。其中,通过下表能够看出,在安全隐患的选项中,选择诈骗短信的占比40.84%;选择因手机遗失造成损失的占比31%。

c795e77545cccb843e8128be202e2d33

 四、调研结果

  (一)移动设备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基于当代背景下,手机凭借强大的功能性以及便利性成为众多高校学生的首选,但凡拥有网络的地方,学生便可随时查阅需求信息,不再受时空间的局限性。手机作为重要载体将网络中丰富的资源收纳其中,成为高校学生获取资源的新渠道。首先,手机媒体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手机媒体中囊括了海量的资源,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识,更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便利。早期,人们信息的获取主要源自纸类阅读,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络的出现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而手机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阅读方式再次发生变化,依托手机媒体,一方面能够拓展资源筛选范围,另一方面能够随时随地查阅,再无时空间局限性。它的出现,拉近了人们与阅读间的距离,只要手机屏幕呈现在视野当中,便可任意的查阅需求信息。针对手机中的各类APP,高校学生能够自主下载安装,进而实时获取相关信息。以往的传统教学仅局限于课堂与导师,而智能手机的出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依托手机获取的信息要比教师传授的更全面、更前沿。通过手机,高校学生既可以获取、学习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学习、钻研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政治等。另外,通过手机,能够快速搜索到问题的答案,或在社交中获得。综上所述,手机媒体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路径,有助于他们利用闲暇时间来丰富自己的学识,从长远角度来看,合理使用手机对个人发展是较为有利的。其次,基于学习内容视角来看,手机媒体为高校学生供给了海量的知识。尽管手机媒体提供的专业知识不够细化与深入,但是其蕴藏的知识面是极为丰富的,特别是人文类知识,恰恰与高校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相匹配。在良好的知识构成中,海量的人文知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而如果想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人文素养,由此可见,了解并深入认知人文社会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强化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科学是科学领域学科,它需要持续的深入分析与研究,而人文类学科可以在娱乐中获取知识。高校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依托手机媒体探究自己喜欢的信息,一方面能够强化他们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在相对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与积累知识,既契合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开放性思维,以及探索精神。

(二)移动设备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调查数据得知,多数高校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在每日4小时以上,这意味着他们每日在手机使用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另外,依托手机来进行学习的时间占比较少,说明手机可以作为学习的另外一种路径,但是受自制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沉浸于娱乐、游戏等程序中,致使无法冷静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对学习成效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高校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如就业压力、贫富差距压力等等。所以,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通过何种有效路径来强化适应与解压能力甚是关键。而由于手机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起到良好的解压成效。高校学生缓解压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手机向亲朋好友或者陌生人倾诉,有的通过观看娱乐节目或者游戏等来改变心情,进而缓解压力。尽管手机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缓解压力的渠道,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现正处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阶段,过度的解压容易让他们对手机产生依赖性,进而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基于“手机依赖史”层面来看,过度依赖手机的高校学生,其内心往往比较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甚至自卑。他们往往期望能够通过手机来构建人际关系,进而寻找存在感。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依赖,一旦从虚拟世界中脱离,便会迷茫、不知所措。

 五、解决措施

随着科技的更新完善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应用,高校学生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各类信息安全事件频频报道,引起了高校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甄别能力。总体来说,如今的高校学生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与以往相比有着明显提升,但了解的知识面不够全面,尚不能将陷阱重重的网络环境全部甄别出来。鉴于此,笔者结合问卷调查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养成良好的定期保存、备份习惯。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应该及时保存并备份,以保证信息不会被篡改或者遗失,出于安全考虑,还可以对文件采取加密设置。

2.公共场所内使用自身流量。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倘若手机无流量确实需要连接,那么应对WIFI的安全性与真实性进行甄别,防止进入不法分子所制造的钓鱼陷阱。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规避隐私操作,包括手机银行登录、网上支付等等,从而有效预防隐私信息被窃取、财产遭受损失等事件的发生。

3.未知链接或文件应在确认后打开。我们常常能够收到来自好友发来的未知链接或者文件,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应先通过视频或者电话等方式与好友取得联系,确认文件或者链接的安全性。其次,我们也可以在应用市场内下载安装安全软件,进而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就目前来说,安全软件能够及时拦截位置来源的文件或者链接,大幅度规避了病毒等非法程序的植入。

4.强化信息保护意识。从自身层面来说,要持续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而从高校、XX层面来说,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针对信息安全教育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在此次问卷中,专门添加了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以期能够掌握高校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结果表明,高比例的学生认为信息安全与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学校方面应开设相关课程,进一步掌握信息甄别技能,强化安全意识。由于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渠道,因此XX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另一方面依托网络来宣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而对高校学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参考文献:

[1]柴晶鑫.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 7.

[2]丁维.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3]苑俊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无聊情绪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4]勾永阔.大学生社会支持、成就动机与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5]胡丽莎.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调查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 3.

[6]黄海,余莉,郭诗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4):414-416.

[7]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 3,34(9):1074~1076.

[8]侯春.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6.

[9]韩永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2.

[10]刘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及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1]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3):99-101.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老师在日常学习研究、文献查阅、论文撰写方面给予本人大量卓有见地的指导,多次审阅我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始终认真负责的给予我深刻而细致的指导,精心点拨。同时,老师热情主动地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针对我的实际困难,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在此,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能遇到这样责任心很强又很敬业,为人随和,超有耐心的老师,是我的荣幸。论文的完成凝聚了导师的心血,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现状及安全问题调研分析

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现状及安全问题调研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937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2日
Next 2024年3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