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以完全标准化的模式适用大机器生产,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当下过于标准的简洁产品似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所以不断在现代产品中注入传统元素使其本土化呈大势所趋。在此,笔者以引领亚洲时尚的三宅一生为例,看其如何在“机器美学”中诠释东方传统文化,为东方美学注入现代灵魂并在大浪淘沙的态势中沉淀得以永恒。运用东方美学的理念设计出适合批量生产的产品,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这为我们在其他领域中运用这一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活化东方文化。
关键词:机器美学;批量;化科学;现代东方美

1.当今社会机器美学下的设计市场
工业革命以前,由于初期批量生产的仿制品缺乏设计意识,加之工艺上的粗制滥造,使人们对此产生怀疑,从而引发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一战”后,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急剧增加,加之现代流派风起云涌,不断强调形式的理性结构,使得在建筑行业首先形成“机器美学”的概念,由设计师柯布西耶提出。现代主义的支持者们主张机器为自己代言,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这一观念集中表现为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视觉美的装饰性。由此所设计出的产品造型绝对简洁,秩序,几何化。以完全标准化的模式适应大机器批量生产,所生产的产品为大众服务,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这一理念的提出极大地满足了基层人民对物质增长的需求,并迅速代替人们以手工业为主的生活方式。
中国当代城市千城一面,以至于建筑单体赤裸裸的抄袭重复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没有人愿意出街撞衫,然而每栋楼都在互撞。以至于身处的大楼不知道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再比如“千机一面”正在成为中国手机行业的一种“病”。不仅如此,绝大数广告、服饰、也逐渐被同化,失去传统变得毫无特色。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所提出的“有节制的废止制度”一方面促进市场积极销售,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从而侧面巩固了以简约为美,便于生产的机器美学地位。以至于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出现新的代名词“国际主义风格”,顾名思义这种设计风格波及全球,绝对的功能化,高度的理性化,并趋于非人情化。不知大家是否有过与笔者同样的感慨:本是烟雨江南,却到处充斥着国际主义风格。即便如此,在今天机器美学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无法忽视。这一事实令我们无法沉迷于“为什么还是机器”,而是应该探索什么样的机器才能重续人与自然的和谐缘分。
2.机器美学思想下看东方之美—以三宅一生为例
千百年来,东方文明始终保持着宽大的胸怀,兼并各家风格与类型,以包容万象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日本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正是运用了东方传统美学理念和构成手法,并将其建立于现代机器美学的基础中走在了亚洲设计的前端。只有以机器美学为主导并带有传统美学思想的产品设计,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走上发展与繁荣的道路。
2.1科学之美
18世纪以来,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机器美学便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与艺术如影随形。就服装这一方面而言,如何运用高科技,利用先进的人体工程学成果来探索服装与人的契合点,使受众者在物质、精神、认知、审美中得到认同。
当巴黎和米兰不断复古宣扬传统手工艺时,三宅一生的设计直接延伸到面料机械化设计生产领域。注重美学的同时适应当下批量化生产,使得它略显平民化。他将传统织物结合现代科技,表达他心中的东方哲学思想,从而创造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服装,被称为“面料魔术师"。不仅如此,三宅一生的科学之美更体现于创新思想。三宅一生希望将新的想法与新的面料融合在一起,所有他常常运用高科技对特殊材料进行大胆的尝试再造,加工改进,使之成为制作服装的全新材料。上世纪80年代,三宅一生创造出区别于传统,自己的褶皱语言。在面料上,它选用了高质量、耐高温的现代聚酯纤维材料,在工艺上,运用科学的热印技术将原本有成衣三倍大的面料缩褶成正常大小的衣物。其中所产生的纹路,三维立体而现代。科学无限,创意无限。这便是著名的三宅一生褶。90年代,三宅一生团队推出“A―POC”系列,这个系列创新点在于将已有的一件服装,可以根据顾客的喜好随意裁剪,从而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服装的个性,使服装的款式变的无限可能并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A—POC“系列的科技突破点在于随意裁剪而面料边缘不脱线抽丝。在三宅一生的每一次服装秀场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服装的本身,更是服装背后一场场严谨而又奇妙的高科技实验探索之旅。在造型上,三宅一生团队开创了服装设计上的结构主义设计风格,打破了由欧洲主导的服装传统结构。他借鉴东方的制衣技术以及包裹缠绕的立体剪裁,使人在着装后体现一种随意立体感。整体几何造型立体简约。即使是奢侈品牌,三宅一生依旧并未摒弃由科技带来的便捷生产。他们设定标准化的产品型号、使用独立开发的特殊面料、通过大型褶皱机器进行生产,从而适应大众市场潮流制定合理的价格区间。
2.2功能之美
设计不同于艺术在于设计之初早已设定特定目的,为了目的而设计,用其特有的审美表现的意识行为。服装中则体现为功能性。早期的服装仅用于人类遮体避寒保护人们的身体并有利于人类劳作活动。三宅一生的褶皱系列所表达的概念就是希望无论什么样的体型,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穿着,就如同人的第二层肌肤一般舒适,降低由于城市节奏带来的压力。由特殊面料所制的“一生褶”服装十分轻盈,方便携带。在这个人们随时迁移的时代,由特殊面料制作出的褶皱服装方便折叠,并且无需熨烫,快洗快干。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白领的日常工作负担。大于寻常三倍的褶皱服装给身体足够的活动空间并根据身型塑造出穿着者独一无二的优雅曲线。三宅一生从服装形态上改变传统的东方宽衣大袍样式,摒弃西方束缚身体的固有廓形,创造出既能展现女性曲线美又无束缚感的服装新形式。
2.3艺术之美
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说过:“一件艺术品,不管使用的手段是形象还是声音,若只是对我们的只管能力发生作用,使我们只产生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而非影响逻辑能力判断,那么,这件艺术品将不会给我们带来审美上的快感”。纵观三宅一生的服装,极具东方美学特点。其中包括“禅宗”思想,由茶道、插画等演绎而来的内敛风格蕴含其中。仿佛在这些服装中能捕捉到千呼万唤始出来,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抽象意境。其所表现的东方神韵是含蓄内敛的。在材质上,他选用最贴合自然的纤维材料,并不做华丽修饰,使穿着者在质朴中感悟禅宗美学。在造型上,以东方宽衣大袍为基础,但依旧能体现女性温婉的曲线美,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而非刻意表现。在颜色上,大面积的黑白奠定禅宗美学基调,并夹杂黄、红等颜色,恰到好处的一抹亮色给观看者带来视觉上的生机。在服装的演绎上,三宅一生秀场打破欧美沿袭的静态展示及直线来回走动模式,而是以一种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体现服装张力的同时,以光影折射出东方优美的舞姿所诠释的生命真谛。
3.总结
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将艺术属性加以最大化开发,通过高科技手段赋予服装全新的设计概念和意味,引领东方之美位于时尚的最前沿。从一开始他便以技术发展下的机器美学理论为基础,设计出适合在流水线上生产的服饰以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同时在他的服装中将东方的传统美学作为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传统与现代精髓的碰撞结合,为东方美学注入新的灵魂。以东方传统美学为基调适应机器美学的批量化生产,并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才是我理解与追求的现代东方美学。
参考文献
[1]李亮之.工业设计史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82
[2]徐讯.机器美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0;218-247
[3]李超德.设计美学[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06,01第二版.
[4]闫玮.结构与装饰在服装设计中的结合――从三宅一生的设计看东西方元素融合的可能性[J].艺术与设计,第231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