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厂选址规划研究——以A公司为例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皮革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考验和挑战。我国的皮革产量大,皮革产地分散、收购、运输及销售皮革的成本相应的就会增加。做为皮革加工商,如何通过合适的选址来其长远化的发展。首先,本文介绍工厂选址原则、选址影响因素、选址流程;其次结合A公司的实际情况,总结选址模型和A公司选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A公司选址地址的探究;再次,本文在搜集各个备选地点的所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A公司的选址分析评价体系模型,量化影响厂房选址的因素,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三个工业园区在因素上各自的优劣点,再经专家综合考虑所有因素,评分得出三个工业园区选址决策的最优方案。结合A公司的实际情况,得出适合A公司的最优选址。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在选址时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回报、净现值与收益率的因素,并将其纳入到层次分析中的准则层中进行分析。本文使用的分析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研究后,得出的最终结果也可以给其他企业在新厂房选址及投资决策方面提供实践依据以及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A公司;层次分析法;选址模型

引言

近年来,皮革行业的发展迅速,伴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其远销海外,中国的皮革因其量高和质好,对整个行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近些年来,中国皮革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虽然每年皮革产出额较多,但其地区较多,加工力度不够集中,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厂址的选择关乎到经济效益的发展。进而,如何将企业效益最大化,厂址的选择对于其来说成为了重要的问题,A公司是长久以来加工生产皮革制品的行业,对此准确的处理好选址问题,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同样好的选址方案也会促进其周边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关于工厂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后期发展建设,不论是做为企业还是做为个人,都是一件考验其技术能力、判断发展方向能力的工作,做为一个好工厂的建厂位置,应该具有长远性、发展性、合理性、规划性等特点,而且需要根据国家十四五新规划,打造绿色建厂的目标。还需要考量其场地的建设所需条件、建设资金、厂区的区位位置等诸多因素,一个好的厂址选择,必须要考量其经济效益如何最大化,无论是工厂本身还是个人都需要进行诸多的实地调研、第三方分析、多地选择,综合分析和考量得出最佳的方案。而做为工厂来说,合理的工厂位置决定了其厂房资金的消耗、时间的长短和关系到工厂的最终效益。现今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有效的选址方法已经成为了工程专业一起探究的问题,做为工厂来说,其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厂址的更加高效的建厂和将企业投资达到更小化,促进企业前期投资的成本因素降低。本文从厂址的选址效益最大化开始,根据多地比较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去研究工业化用地,对于厂址的选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国内研究现状

近来,对于工业布局和工业厂址选择国内有了一定的研究:魏心镇深入研究了工业布局的区位最优化,运用了线性规划方法,目标函数是折算费用的最小值,其约束条件是:产品需要量,产量,原料,材料和燃料资源,投资量;杨秀田提出了应用区位论,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优化厂址选择;赵送机进行了厂址选择的运输指向分析等。合理的选址是建设皮革厂的首要问题和关键步骤,对于选址问题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古人对地址的选择非常讲究,从古代的堪舆到现今的每一个建筑项目施工,都存在着地址的选择问题。目前国内对于皮革厂选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皮革行业本身的特殊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霍攀等人对工厂生产时产生的危害环境及周边人群的气体及污染物进行研究,并根据地形地貌、土地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评价准则,对几个即将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区域地点进行分析论述,最终选出了最优的厂址。王璟等人通过发掘皮革厂施发展的低碳性内涵,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等角度分析了皮革厂项目的决策环境,建立了一套综合的选址指标系统,然后对项目备选厂址排序,最终达到对厂址优选的目标。郝亮等人利用成功复建的工程例子,从动力学角度来对它们分析研究,摒弃之前研究中存在的静态与线性等缺点不足,获得了陷入“邻避”困境的解决方法。

2.国外研究现状

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西方经济学的区位理论。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VonThunen)在他所著的《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曾经讨论过农业区位问题,开创了区位论研究的先河,以后以此为出发点,逐步发展了工商区位论,特别是空间相互作用、中心地方论和城市地域结构等理论。二十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A.韦伯发表了《工业区位理论一一论工业区位》,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工业区位理论著作,他特别地把区域因素分析同集聚规模经济联合起来,开拓了工业区位论,开创了区位理论的新领域。此后产生的有B.俄林(Bertil ohlin),W.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aller),A.廖什(August Losch)的区位理论以及上世纪50年代以后产的区位理论,综观区位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初期德国经济学家A.韦伯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学者基本上都是采用微观静态的经济分析方法,在着重考虑原料和产品运输、劳动力费用、聚集等区位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或工厂的选址问题,称之为微观区位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宏观经济学盛行,从宏观动态经济角度研究区位理论的著述增多,从而产生了宏观区位理论。这种理论强调工业开发区及城市开发区的形成及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本形成、劳动力素质提高和XX的经济政策等区位要素。宏观区位理论进行区位分析时则着眼于全国或区域的较大范围,而且注意进行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同时还注意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宏观动态区位理论,是着眼于国际和全国经济、政治变化等复杂因素,考虑选址方案。

3.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并且影响其选址的因素既有定量因素也存在定性因素。主要依据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经济成本和政策法规这四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合理选址,其中自然环境方面主要考虑是否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是否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是否对土壤造成污染、是否存在固体粉尘污染等;社会因素主要有对农耕土地的影响、群众的接受程度等;经济方面主要有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成本、土地价格和建厂施工成本等问题;法律方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与当地的发展规划相一致。

参考文献

[1]Satoshi Hoshino.Multilevel modeling on farm-land distribution in Japan[J].Land Use Policy.2001,18(4):75-90.

[2]Verburg P H,Veldkamp A.Simulation of change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in china[J].Applied Geography.1999,19(3):211-233.

[3]周婕.王玲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4

[4]戴熠.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武汉市规划研究院2017.2

[5]韦飞.基于模糊TOPSIS方法的厂址选择方案评价[J].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2021.1

[6]母传伟.影响因子量化加权法优选选矿厂厂址和运输方案[J].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10

[7]宋顺利.厂址选择、地质工程与总图布置[J].《中华建设》.2020.19

[8]颜林.运输大环境与厂址选择[J].《有色金属设计》.2017.3

[9]方春明,孔繁森,隽志才.汽车工业供应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6):142-146

[10]吕飞,李延晖.备件物流系统选址库存路径问题模型及算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1):82-86

[11]张磊,徐克林.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工厂选址决策[J].物流技术,2013(2):206.

[12]陶然.打破行政界限打造工业新城[N].南方日报,20120822

[13]薛晓峰.以“双提升”战略打造知识经济高地——广州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城市观察,2010,1:5

[14]李颜.广州会展旅游品牌初探[J].中国市场,2016,31:56

[15]雷鸣.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N].安吉新闻网,2012082

[16]前瞻研究.院太平桥工业区湖州市德清县产业园区规划[N].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

皮革厂选址规划研究——以A公司为例

皮革厂选址规划研究——以A公司为例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9658.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3日
Next 2024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