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的西藏形象与分析——以《第三极》为例

  摘要:

传播西藏形象是涉藏影视作品的主要功能之一。什么是西藏形象,用什么样的方法传播西藏形象,对涉藏影视作品发挥其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就以涉藏影视纪录片《第三极》为例,解析涉藏影视对西藏形象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西藏形象;影视;分析

  引言

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艺术作品,而把更多地目光投入到影视作品。自1915年,爱迪生发明放映机以来,影视业的发展就没有停止过,从最初的默片时代,到最新的VR技术,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影视大国,中国的影视行业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影视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中国第六代导演拍摄了大量经典之作,都塑造了大量丰富而深刻的西藏形象。除了电影行业,大量以西藏为题材的电视剧也受到各层次观众的广泛关注。这些丰富多彩的影视剧成为北京这一特殊地域文化的载体,其承载着西藏独特的文化特点与内涵。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不同,影视剧中的西藏形象更为丰满。同时,影视剧的受众人群远远多于传统文学作品的读者。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在以西藏文化为背景,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西藏的形象渐渐在广大群众眼中明朗和丰富起来。影视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所以影视作品中的西藏形象也是以现实中的西藏形象为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影视作品中西藏形象的分析,全面深刻地理解现实中西藏的形象,改变人们对西藏形象片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分析,我们也能了解不同形象背后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并且通过对西藏形象的分析,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类别。

和平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地的人文风景变得触手可及,各种媒体对于特定事物的形象塑造也更加立体、多样。西藏是一片辽阔而又略显神秘的土地,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这些场景在绝大部分的涉及西藏地区的纪录片、新闻报道、影视作品中都有呈现,这就是当代媒体对于西藏形象的树立与传播的效果。随着电视纪录片《第三极》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西藏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可以说,《第三极》对于西藏形象的新阐述,成为了今后的涉藏影视作品的新的标杆。本课题主要以大型涉藏电视纪录片《第三极》为例,解析《第三极》对于西藏宣传的策略与影响,探讨涉藏影视对西藏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新的视角发现西藏崭新形象。

  1、西藏形象的概念界定

  1.1西藏形象的概念

形象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西藏形象,概括来说,就是西藏相对稳定的在公众中的总体评价,是西藏自治区的地域形象,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西藏形象的分类

伴随着现代媒介对西藏的展现与传播,呈现西藏的文本总是无处不在的,西藏形象也从单一的整体细分为多个种类。

在大多数的传统涉藏影视作品当中,对于西藏形象的塑造基本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其中人文环境又下分为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传统手工艺等,是影视作品较为集中展示的几个方面。

1.2.1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主体位于中国境内,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有着“世界屋脊”之称,有8000米以上高峰5座,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地壳的抬升运动造就了青藏高原,最激烈的部分形成了山脉,这些山脉构成了世界的屋脊,也带来了阶梯状的落差。西藏大体分三个不同的自然区:藏北高原区,藏南谷地区,藏东高山峡谷区.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高原腹地年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拉萨年降水量为200-510mm,集中在6-9月。正是西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西藏形象。

1.2.2宗教信仰

西藏的宗教主要有苯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构成,此外,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西藏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雍仲本教寺庙约88座,僧侣3000多人,活佛93人,信教群众13万以上;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众约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在西藏,大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经幡随处可见,是西藏形象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2.3风俗习惯

西藏地区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藏族使用藏族历,他们历来进行平时的生产生活活动。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自己特殊的节日。这些节日或是用于祭祀,或是用于庆祝,或是用于生产生活的指导,或是用于感恩。这些都是展现西藏日常朴素的形象的最好的一面。

1.2.4传统手工艺

西藏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鲜明浓厚的民族特点,包括面具制作、佛像制作、雕版印刷、唐卡等等,展现了西藏地区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是西藏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中西方对西藏形象构建的差异

1.3.1西方社会对西藏的观察

长久以来,无论是早期西方传教士探险家来到西藏,对于西藏妖魔化的记忆,还是如今西方人愈发走上神圣化西藏的道路,西藏社会对于西藏都是格外关注的。基于这一长久现象,西方社会对于西藏的社会观察,以及对于西藏形象的构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方导演滋生于西方社会关于“东方主义”的认知土壤下而产生的想象与偏见;二是基于一定政治诉求和特定政治力量而有意识的进行影像创作;三是西方社会普遍对于西藏有一种同情弱小的心理,这种心理来源于对中国的排斥,以及对于当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而产生的一定担忧和顾虑。

1.3.2我囯对于西藏形象的认知

西藏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基于国家视阈下的西藏认知,创作了大量的涉藏影视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用大量篇幅生动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样貌。在全球化传播格局下,通过影像实践的方法,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2、《第三极》简介与内容

  2.1《第三极》简介

《第三极》是中国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型涉藏电视纪录片。中国首部4K超高清大型纪录片。该片是全球首部呈现第三极(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相处奥秘的大型纪录片。也是全球迄今最全面的西藏自然人文影像考察。

  2.2《第三极》内容

纪录片《第三极》展现的是不同的高原环境孕育了怎样不同的生存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农牧区生活、传统手工艺、宗教信仰特殊节日与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塑造西藏形象。

2.2.1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在《第三极》当中,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占了整部纪录片内容的三分之一。

在第一集《生命之伴》、第二集《一方热土》、第五集《大山儿女》中,塑造了老猎人多布杰、边角林乡的达娃、与羊为的伴次旺老人、治沙人索朗、珞巴族人林东等形象,分别讲述了村民将原来的家让给臧猕猴,重新开垦土地,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们乐于与动物共同生活的故事;居住在藏北草原的达娃捡到受伤的黑颈鹤并悉心照顾,最后送给给拉萨的救助站,展现人们对动物的热爱之心的故事;次旺老人在老伴去世之后买了一只羊并取名为次仁,悉心照料,一起度过藏历新年的故事;治沙人奋战在沙丘上的故事;住在山林里的老猎人教与孙子如何在林中捕猎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西藏人民在与自然环境互动当中的那份纯洁之心,塑造了一个自然朴素的西藏形象。

2.2.2农牧区生活

在纪录片《第三极》中,展现了很多藏区农牧民的生活状态。

在第一集《生命之伴》中,牧民阿尼玛玛不辞辛苦去寻找合适的藏獒帮助自己放牧。在第二集《一方热土》当中,夏尔巴人尼玛登山采蜂巢,获取品质高贵的金色蜂蜡并将其卖给尼泊尔人;当惹雍错旁边的一小片土地上分布着几百块农田,田长多杰选择开耕节、制作鸡爪谷酒。在第三集《高原之歌》中,普莫雍错冬天湖面结冰,人们收集牛粪烧成的炉灰,防止羊蹄打滑,铺在冰面上形成一条小路,将羊赶往湖心小岛的草场;林芝地区的人民散养藏香猪;澜沧江旁纳西族和藏族沿河制盐。第四集《上善之水》中,来自西藏唯一的渔村俊巴的渔民白玛乘筏捕鱼。

《第三极》所展现都是西藏地区人民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是传统西藏形象的塑造方式。

2.2.3传统手工艺

西藏地区城镇的扩大,让西藏人民对于生活有了更多选择,但无论怎样,人们都会努力传承、延续过去的记忆,用舞蹈、歌唱、用语言和服装以及生活中无数个小小的片段

纪录片《第三极》中,穿插了许多西藏地区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作品。

在第二集《一方热土》中,西藏传统的造纸术与雕版印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造纸人多杰所在的村子雪拉有一千三百年造纸的历史,他把狼毒草的根煮熟后砸碎,制作成纸浆,以狼毒草为主要原料的藏纸柔韧、不怕虫蛀、不易变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藏纸在拥有着三十多万块雕版的德格印经院中完成雕版书籍印刷。在第三集《高原之歌》中,介绍了鹰笛,一种用鹰的翅骨制作的笛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鹰笛的传承人玉古为了寻找鹰骨历尽辛苦并最终制成了一管鹰笛;在西藏大学上学的最年轻的《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斯塔多吉在学校录制《格萨尔王传》;牧区寺庙里的僧人和藏医次成在寺庙里用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使用互联网研究自己需要的材料,并用石头制作传统藏药。在第四集《上善之水》中,渔村的白玛从河水中取出一块牛皮,把牛皮细细剪成条,用来穿针引线,牛皮被用一些柳木架起来,完全靠皮子的弹力和木棍之间预留的卡口,以地里出产的菜籽油涂抹船身,制成一条船;吞曲河的次仁多吉和妻子用水车带动柏木摩擦出木泥做成柏木砖,制作药粉,与柏木砖搅拌捏合并用牛角制成的工具把它们挤成线条,制作藏香。在第五集《大山儿女》中,八十二岁的噶玛嘎孜画派大师嘎玛德勒制作卷轴画——唐卡。

这些藏区传统的手工艺精致巧妙,大多数的涉藏影视作品都会通过展现手工艺人制作作品来塑造西藏人民智慧与勤劳的形象。

2.2.4宗教信仰

在纪录片《第三极》中,或明显或隐晦,但几乎处处都与宗教信仰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第一集《生命之伴》中,不管是老猎人多杰照顾臧猕猴,放牛的达娃收留照顾受伤的黑颈鹤,还是次旺老人买羊养羊与羊为伴,都是受到传统藏传佛教生命平等与向善的观念影响。在第二集《一方热土》中,采蜂人尼玛登山采蜂巢获取蜂蜡卖给尼泊尔工匠们,用于制作佛像模具;德格印经院保存着藏文化中大多数的经典,印刷的大都是佛经;修行者旺姆住在圣湖当惹雍错旁,每天围着湖边神山转一圈。第四集《上善之水》中,印度人通过普兰中印边的强拉山口去膜拜苯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共同认定的世界的中心,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天堂——冈仁波齐;萨噶达瓦节发生在藏历的整个四月,相传是佛陀诞生、悟道、圆寂的纪念月,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去亲近一根经幡柱,上万人静静坐在寺庙的广场,虔诚等待经幡柱的竖起。信众们相信,在这个月念经、行善、放生,能获得数倍于平常的功德。在第五集《大山儿女》中,藏族人次旺和两个同乡一起相约用二十天磕长头转完冈仁波齐。

关于西藏形象的塑造总会涉及到宗教信仰,这与西藏地区长久以来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如何更好的塑造西藏形象,引导宗教信仰,是涉藏影视作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2.5特殊节日与风俗习惯

展现西藏地区特殊的节日与风俗习惯是塑造西藏地区形象的手段、方式之一,但所展现出的画面不可比避免的有一些片面,并且会培养受众的猎奇心理,使得宣传效果有可能打折扣。

在纪录片《第三极》中,有选择性的展现了一些西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节日与风俗习惯。

在第二集《一方热土》中,展现了拉萨人早上喝甜茶、田长多杰根据古老的历法选定开耕节、倒入开水用吸管喝的鸡爪谷酒、打阿嘎等西藏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在第三集《高原之歌》中,展现了赛马节、萨噶达瓦节等节日风俗。在第五集《大山儿女》中,展现了磕长头的西藏地区特有的行为以及背后的故事。

这些故事很好的展现了西藏地区特殊节日与风俗习惯,既有代表性有不落俗套,完整的塑造了西藏形象。

  3、《第三极》对于西藏形象传播策略的分析

  3.1《第三极》对于西藏形象传播的特点

3.1.1叙事风格

纪录片《第三极》采用了故事性的叙述风格。故事性叙述的好处在于使要展现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让受众能够直观感受其中的情感。《第三极》故事性叙述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故事性叙述一定会牺牲大量的知识全面性,但是阳春白雪的表达方法往往不如下里巴人来的实在和干脆。纪录片的本质并不是究竟于正确答案,而是用最让普通大众接受的方式,为了解一个科学文化的层面,提供一个引导和窗口——一个又好看又好听的,并且充满人文背景的纪录片,能够让人产生对青藏高原会产生向往,感受那种天人合一的壮丽,从内心深处感受一种敬畏。

3.1.2故事编排

纪录片《第三极》的故事编排连贯自然,每一段故事都别出新裁。这里所说的新不是故事内容的新,而是呈现的方式。例如黑颈鹤的部分,从一对生子到飞跃雪山,忽然跳转到受伤的那只黑颈鹤和林娃,在受众感到很突兀奇怪的时候,飞跃雪山的黑颈鹤们的飞行线路最后目的地也正好在村庄,和那只受伤黑颈鹤的故事叠了起来。这样的衔接称得上巧妙,看似突兀确又自然流畅,最后林娃与她新朋友的那个场面很动容,没有展开,但意味深长。“在第三极,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会一直这样下去”这样的留白意境深远。更比如讲述牧民收养狼崽的故事,狼与羊的鲜明对比对于受众能够产生巨大冲击,感叹第三极的文化,人与动物和谐,人性的善良。

3.1.3新的角度与价值观

《第三极》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传统纪录片都在刻意强调保护自然,亦或者人类精神文明强加在自然上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的本质,在于对于自然缺乏人性本来的敬畏。什么是敬畏?很多时候,人的敬畏并不来源于自己的弱小,敬畏原本是种更高级的强大。《第三级》通过故事展现出的,是自然造物伟大,万物皆有灵气,这是自然之力。而高原的生态环境又如此脆弱,在这样脆弱的生态环境里,怎样作为人,生存下来,并且能够繁衍?强烈的生存愿望,是否一定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答案是否,这就是这个纪录片宣扬的价值观——与自然达到的和谐平衡,永远比强力破坏自然生长规律,来的更加平衡和持续。

  3.2《第三极》走出的几大误区

在传统的涉藏影视纪录片当中,有着很多普遍存在的误区,正是因为这些误区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心中形成了对西藏地区的刻板印象。而而且《第三极》拍出了特点,走出了现在大多数纪录片的几个误区,不可谓不是一大进步之处。

3.2.1不盲目追求大制作、大场面

传统涉藏影视纪录片动辄花费上千万元,专门拍摄大型节日庆祝等规模宏大的场面,而《第三极》恰恰都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故事讲起,让受众能够感受到情真意切的真实情感,似乎能够伸手触摸。《第三极》里的故事讲的并不深入,但是非常典型。表现出了藏族人有大爱的这种情感。

3.2.2画面与故事相结合

很多的涉藏纪录片纪录片,要么只追求画面极奢美,要么只追求故事性。单纯4K级别的风景纪录片会很震撼人,但是大多数人看过之后很容易遗忘;故事性极强的纪录片,会让人记住主人公和他的境遇,但是其他部分却很难形成记忆。《第三极》综合了这两个方面,大量使用延时摄影(TIMELAPSE)和航拍视角,使得观众对故事和画面都能够产生深刻记忆。

3.2.3巧妙展现风俗信仰

针对藏区的涉藏纪录片大多有夸大藏传佛教或者单一只赞扬某地传说、风俗等俗套,而《第三极》对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规避,并且处理得非常巧妙。第三集中僧人寻找石头,赠与他人治病。在藏传佛教修行当中,当属发“菩提心”的一种,是对自己的修炼,也是对众生的奉献,同时也是一种功德。《第三极》没有对这个故事做太多渲染,却能够让受众记住偏僻的阿里地区,门士这里有一个找石头做藏药的僧人。这种以小见大,巧妙展现风俗信仰的做法,值得借鉴。

  3.3《第三极》对西藏形象传播的不足之处

纪录片《第三极》所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影片中,每一个主人公都有着强烈的生存的愿望,这种愿望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身边的人,为了某种传承的力量。但是,《第三极》与其他涉藏影视作品一样,存在着这类影视作品普遍的缺点,这也为之后的涉藏影视作品发展流出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3.3.1故事跳跃性大,形象塑造过于碎片化

《第三极》整部作品都在着重刻画特定人物与特定情景,而没有一个连贯的整体的线索,因此《第三极》所呈现的依旧是碎片化的,或者说是片面化的西藏形象。整部作品并没有给受众留下一个完整的西藏印象,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西藏形象。

3.3.2没有展现出西藏发展成果

《第三极》过多的注重西藏地区人民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并没有在展现现代化西藏的方面着多少笔墨,这是大多数涉藏影视作品的通病。要展现西藏的整体形象,就必须将一个现代化的西藏与自然中的西藏相结合进行塑造,使得受众能够在脑海里对西藏留下一个完整的、贴切实际的印象。

  总结

西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不仅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善良勤劳的人民。纪录片《第三极》,拥有着极强的故事性、独特的叙事风格、新颖的角度。它深入鲜为人知的自然环境,但目的不是揭秘;探寻意想不到的生活方式,但目的不是猎奇。我们发现: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人类原来可以这样生活!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自然造物伟大,万物有灵且美;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心灵及情感那令人震撼的高度;让我们不可思议的,不是神话,而是人——生存能力的无限,生活之道的丰盛,生命边界的广阔。

  参考文献

[1](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2]戈永良,史久铭,陈继章,顾锦龙.影视特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李伟.影视特效镜头跟踪技术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侯全军,吴前飞.影视特效实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5]屠明非.电影特技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6]陈志.影视特效艺术与设计[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7](英)克里斯·帕特莫尔.英国影视制作基础教程[J].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8]李勇.数字影视摄影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学,2005.

[9]布莱恩·布朗.影视照明技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0]梁玉坡,马文超,赵玲松.影视片头设计盛典[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王军君《以电影的方式塑造和传播真实的西藏形象》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

[12]郭新《第三极》五洲传播出版社2015年

[13]李鲛《比较视野下的西藏形象:基于中西方藏地纪录片的观察》安徽大学2016年

[14]知乎网

  致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对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时,我思绪万千,将四年来的学习的成果总结汇聚于这篇论文里,它不仅包含了撰写论文期间付出的众多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包含了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到的各种学术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在此,我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具有优秀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态度,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工作当中,并给予了细心而严格地指导。在论文撰写的这段时间内,老师教给了我宝贵的财富和充裕的时间,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包括严谨的求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它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日常接触中,老师给人的感受是多么平易近人和严谨谦虚,这让我明白,无论站得多高,在内心深处都需要保持着一颗谦虚求学、学无止境的心,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其次,我还要感谢一年以来所有帮助过和教导过我的老师们。同时,也要感谢所有的同学和朋友们,是你们在学习上的热心帮助,此次论文才能顺利完成。最后,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在繁忙地工作之余参加我的答辩会,审阅我的论文,并对论文给予指导,非常谢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75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4月20日
Next 2022年4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