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细胞又称ES细胞,主要分为胚胎和胎儿组织、成年个体组织两部分来源。分别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类。干细胞的移植可以在化疗之后和一些特殊药物配合使用,能够针对有效治疗血液异常和免疫功能缺失等疾病。但由于治疗周期长、痛苦大、费用过高、效果难以预估等问题,导致患者易形成异常心理。本文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出了病人异常心理的产生原因和心理症状类型。同时结合心理学原理和各个治疗阶段的具体情况为病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干预措施和系统解决方案,以期为减轻病人痛苦,为病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过程
造血干细胞可以在体内自行分化成为各种那个人体所必需的血细胞,在已植入人体后能够凭借其本身出色的分化增殖能力来改善患者血液成分,以达到针对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的缓解和治愈的目的。并且,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对其细胞的捐献者并没有明显损害,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目前可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来缓解或治愈的病症主要有恶性血液病、非恶性疑难血液病以及遗传性疾病和与之相关的恶性肿瘤等。造血干细胞在移植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超大量的放疗或者化疗,再搭配相关抑制类药物,减少病患体内癌细胞或者病变细胞的数量,然后才能够对患者进行异体或者自体移植,加强治疗效果,降低移植风险,以达到重建患者健康血液、健康造血功能和正常免疫系统的效果。针对造血干细胞的早期移植一般为造血器官——骨髓的移植,在中后期,还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等干细胞移植类型。而血干细胞的移植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配型、清理、回输、植后重建”四大阶段。
(一)配型
在对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手术之前,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捐献者,使捐献者的白细胞抗原与受捐患者能够相匹配。要根据患者的血型情况寻找和适配匹配的造血干细胞类型之后再进行移植。一般来说,血液的配型是特指血液中红细胞的血型,有四种血型:A型、B型、O型和AB型。而在患者接受血液输送之前,都要与血液捐献者的红细胞类型进行对比。若不进行比对直接输送,就可能因血液类型不匹配而导致血细胞凝结,威胁患者生命。而对于造血干细胞来说,配型则是特指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配型。白细胞抗原白是一种人体中特殊的抗原,具有免疫识别的功能。如果捐献者与受捐者的细胞不能够匹配,或者兼容度低,就无法让白细胞抗原对移植的干细胞进行有效识别,从而引起HLA的强烈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的造血干细胞被本体细胞所排斥,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导致移植细胞不能够在体内存货,同时催发出一系列过敏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因为配型的匹配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所以在为患者寻找配型时,要注重缓解病人的焦虑等负面情绪,让病人对后续治疗充满希望,同时减少感染和病情恶化,确保患者不会出现由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生理疾病,提高患者的治愈几率,同时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
同时,要寻找匹配的造血干细胞,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一般来说,在为患者寻找干细胞合适配型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下三条原则:1、如果能够找到与患者白细胞抗原完全结合无排斥反应的,作为第一选择。2、如果不能找到完全结合的细胞,则以血缘就近为原则从家属中移植结合率较高的造血干细胞。3、当前两条都无法实现时,可以考虑从骨髓库中按照结合率选择结合程度高的细胞进行移植。
(二)无菌操作,清理病变细胞
当患者与捐献者的干细胞配型成功后,就要以稳定患者病情为主,开始准备干细胞的手术移植了。移植过程中,需要按安排净化仓,全程无菌操作,以保证移植的成功率,降低感染风险。移植手术开始之前,需要先用药物对原有的恶化、病变的骨髓血干细胞进行清除处理,再将新的干细胞移植过去。
(三)干细胞移植
再将患者体内原有的恶化、病变干细胞清除完成后,再利用造血干细胞的“归巢特性”,将捐献者捐献的干细胞移植如患者体内。而移植成功后,干细胞会通过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进行归巢,只需要两周左右即可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正常。而之后,新的造血干细胞就会在患者的血液内进行血液生产,分化出各种健康的血细胞,使患者的血液功能恢复健康状态。
(四)重建患者免疫系统
在患者移植成功并且恢复正常血液和造血功能后,还需要进行后续治疗。一般会使用抑制白细胞抗原排斥反应的相关药物,以减小患者自对移植细胞的排斥。在患者自身的造血功能恢复之后,大概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恢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而在这一年的恢复期中,因为身体还未能完全适应移植入的新的造血干细胞,所以患者的身体会相对比较敏感,以被感染和出现过敏症状。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康复中,要尽量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环境,尽量保证环境的无菌卫生。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异常心理
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费用较高,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放化疗等对患者身体副作用较大,且易出现过敏反应等原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心会受到极大地损害,所以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想法和异常心理。
(一)配型阶段的心理变化
在干细胞配型寻找阶段,由于患者对自身的病情了解程度不够,加上病痛折磨和病理表现,易使患者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而由于配型的不确定性,更会加剧患者的恐慌心理,不利于患者心态的平稳和治疗效果。
(二)放化疗和前期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
放化疗是指用超剂量的射线配合相关药物对患者体内病变细胞进行生长抑制与清除,达到缓解病情的一种治疗手段。相对常规治疗来说,这种治疗手段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其副作用也相对更为严重。所以放化疗的治疗手段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放化疗的过程中,患者一般会出现一般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发热、免疫力低下和脱发,皮肤损伤等一系列生理问题。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患者易产生抑郁、自闭、焦躁等异常心理。且由于高昂的治疗和后续治疗费用,导致很多患者望而却步,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等偏激的心理。
(三)细胞移植成功之后的心理变化
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干细胞已经移植成功,放化疗所带来的生理不逝也大大减弱,所以整体来说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对生活还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但也有个别患者依然对于治疗效果抱悲观状态,所以依然可能出现焦虑、悲观等状态。
(四)后期治疗和重建免疫系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在这一阶段,患者已经基本可以脱离住院治疗,可以正常生活,只需按时到院复查即可,所以这段时间内患者的心理上整体是比较平稳的。基本康复后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所以在这一阶段患者大都有大病初愈的喜悦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三、干预措施和解决方案
针对这四个阶段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绪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结合相关患者的临床治疗报告,对于这四个阶段分别提出以下具体、详细的系统化干预措施。
(一)配型阶段的干预措施
针对患者在配型阶段由于不了解病情治疗效果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要负起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除了关注患者病情之外,更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详细解答病情疑虑,和患者家属一起安抚患者情绪。
(二)放化疗时期的干预措施
由于放化疗时带来的副作用,患者会承受极大地生理痛苦,并且由于对治疗效果不确定和高昂的治疗费用压力,患者在这一时期的心理是最复杂、最不容乐观的。所以在这一时期,要从根源下手,针对患者化疗的生理副作用,制定系统的缓解方案,减轻患者生理病痛。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患者高昂的治疗费用带来的压力,为患者有一个乐观、平稳的心态来进行后期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移植成功后的心理干预措施
移植成功后,患者在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为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并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这一阶段要与其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制定术后恢复和疗养方案,缓解患者由于长期病痛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使患者能够乐观正常的生活。
(四)免疫系统重建过程中的干预措施
在免疫系统重建的这一过程中,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趋于正常,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所以是心理最平稳的一段时期,主要针对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怀疑问题,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鼓励患者按时复查,做好术后恢复,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四、结论
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各个治疗阶段患者易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异常心理进行必要的疏导和干预,同时总结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相关问题,整理和研究成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诊疗工作,以求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董丽丽,唐菊英,杜中艳.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s3).
【2】姚斌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亲属焦虑和抑郁倾向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09,8(9):739-740.
【3】牛巧红.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干预[J].白血病·淋巴瘤,2008,17(5):384-386.
【4】史楠,田金满,何文英.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应激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4):495-496.
【5】李瑛珊.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特征及干预[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4):148-149.
【6】罗优梅,李成媛,刘亚琪.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5).
【7】韩桂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与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98-98.
【8】周菲菲,傅荣.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J].江苏医药,2014,40(11):1350-1351.
【9】韩桂珍,周燕,薛丽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精神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9):3230-3230.
【10】李小华,黄中兰.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病人的心理干预与效果的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5):26-27.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