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上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疾病在给予治疗后的护理措施,通过选用运动护理干预来改善的患者的病症及生活质量。
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泌尿系统科室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将所选患者实行分组对比,即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列数均等为43例,对实验组实施运动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干预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对照组常规护理后FPG、2hPG评分分别为8.94±1.36mmol/L、14.68±2.36mmol/L,而实验组在运动干预护理下FPG、2hPG评分改善到5.12±2.03mmol/L、9.68±1.45mmol/L,经统计学核算后,P<0.05;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运动护理,经护理之后,对照组的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急救、低血糖发生原因等知识认知比例比观察组低,x2=4.9615、8.8205、6.4500,P均<0.05;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分别为62.31±2.65分、48.62±3.02分、45.26±3.86分、62.84±3.45分、61.89±2.86分,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内容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分别改善到76.48±2.15分、69.45±2.48分、54.98±2.78分、72.36±3.45分、76.45±3.43分,计算后p<0.05。
结论:在糖尿病老年患者护理干预之中应用运动护理方法可以将患者血糖指标改善,值得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运动护理;血糖指标;认知能力
1.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糖尿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环境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年呈上涨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1]。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与饮食、运动等结合血糖监控、健康教育等联合进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运动护理糖尿病的改善有良好效果,也有报道指出,合理的饮食护理模式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话题,且对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使用饮食联合运动护理糖尿病报道较少。有计划地展开活动和锻炼,可在通气换气功能良好的条件下对血糖水平有效控制,促进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使心血管系统得以有效改善。
1.2文献综述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该病本身存在起病隐匿、合并症多、并发症累及范围广等特点,导致其“三多一少”症状相对不明显,病情比较复杂[2]。患有该病的病人往往出现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目前最严重的糖尿病威胁着人类健康,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高度流行,患病人数呈现逐渐增长态势,并且这种形式目前仍未停止,十余年后患病者有可能超过世界人口的10%[3]。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并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其与前体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1.6%和50.1%,也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成为世界上糖尿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4]。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自于并发症,有可能会导致重要脏器出现病变,引起严重后果。运动疗法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心脏、大脑和肺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心脏的供血,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冠状动脉的功能[5]。运动对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也会发挥作用,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使机体处于平衡状态。
有资料[6]表示,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运动疗法是一种有效且健康的护理模式。坚持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消耗大量的能量,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它能使胰岛素受体变得敏感,并提高体内糖的利用率。通过运动后促进糖原的转化,大量的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7]。为了逐渐恢复身体的平衡,长期体育锻炼有助于血糖控制。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耗能量,降低血糖。饭后降低血糖效果明显。研究表明,运动过后,肝脏和肌肉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据报道[8],30分钟有氧运动可使血糖水平降低0.67~0.89 mmol/L,从而减少胰岛素的摄入量,从而提高治疗的疗效。国外研究[9]表明,34名健康成年男性的运动表明,运动强度与血糖水平下降的程度成正比。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发病前补充或减少胰岛素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脂质代谢,使肌组织中脂蛋白活性增强,从而发挥分解作用,减少脂肪组织,促进其大量消耗。同时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发生作用,使其水平有所降低,但是会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0]。后者对于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前者有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出现病变,调整两种胆固醇的水平,可以减少血管病变发生,降低糖尿病血管并非不可能,对于糖尿病患者有利[11]。
运动还可以预防高血压,有助于血压的调节,改善动脉硬化,降低体重,对于一些血管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通过运动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保护重要脏器,维持机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1.3研究目的及目标
目的:探讨临床上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疾病在给予治疗后的护理措施,通过选用运动护理干预来改善的患者的病症及生活质量。
目标:
改善血糖指标评分;
提高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认知度;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4关键词定义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血糖指数:也称血糖生成指数,是指与食物如葡萄糖或白面包摄入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程度相比,含糖食物使血糖水平相对升高的相对能力。
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运动护理:指的是通过运动方式促进机体功能好转的一种干预方式。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类实验性研究
2.2研究对象
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泌尿系统科室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将所选患者实行分组对比,即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列数均等为43例,对实验组实施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糖尿病;(2)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3)患者同意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排除标准:(1)头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2)有严重的肝、肾内脏功能系统障碍的患者;(3)因糖尿病产生的并发症比较严重的患者;(4)意识不够清醒,有精神病的患者。
2.3研究工具/方法
2.3.1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
(1)饮食护理
基于糖尿病的特殊性,对病人的饮食护理应放在糖尿病人护理的首位。这一护理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通过对患者摄入食物中的总热量的干预,实现对其体质量的合理控制,从而达到对糖尿病的预防和对并发症的进展的延缓。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针对糖尿病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针对性的提出膳食改良计划,糖尿病患者需对自己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脂肪、糖类总摄入量的控制,并通过食物多样性的调节和搭配,进而将饮食护理的价值最大化。在这一护理过程中,若患者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应合理地进行干预,如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用含钾类较高的食品;对于糖尿病病发周围神经炎的患者应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及糙米等食物。
(2)心理护理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且并发症的危害较大,会在较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低龄化趋势加剧,糖尿病患者中的青壮年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患者因无法自我调节,出现了或悲观失望、或满不在乎、或抗拒治疗等不良心理行为。针对糖尿病人特殊的心理特征,护理人员应首先与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通过循证治疗、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的信心和依从度。同时,也应积极地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撑系统,减轻患者的压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康复治疗氛围。
(3)用药指导
当前,针对糖尿病所开发出的治疗药物不断增多。护理人员应准确地掌握各类糖尿病药物的适用证、用药禁忌、使用剂量等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便于帮助糖尿病人掌握合理的用药方法,并指导糖尿病患者遵照医嘱来服用指定的降糖药物。同时,对于部分药物所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密切关注其病情状态,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尿中有酮体持续升高、神志变化,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置。值得注意的是,在护理操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是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对注射的剂量、用药间隔等进行合理控制。
实验组实施运动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如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运动方案。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时由家属陪同,可进行快走、振臂前走、散步或做操等。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下,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汗较多,还需及时补充水分。
2.3.2测评指标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便携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2hPG水平,试剂盒为上海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1103);观察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知晓度包括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急救、低血糖发生原因知识等情况;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躯体功能5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2.4研究步骤
根据研究目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血糖、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腹围等指标,研究人员讲解清楚调查目的,获得配合后安排患者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然后对患者施予常规护理干预与运动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干预之后的结果,对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5资料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低血糖发生原因、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急救等采用(%)计数资料表示,组间差异用x²进行检验;FPG、2hPG、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躯体功能等采用(±s)计量资料表示,用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3.结果
3.1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比较
根据统计表1的数据得到,对照组常规护理后FPG、2hPG评分分别为8.94±1.36mmol/L、14.68±2.36mmol/L,而实验组在运动干预护理下FPG、2hPG评分改善到5.12±2.03 mmol/L、9.68±1.45mmol/L,经统计学核算后,P<0.05,如表1所示。
表1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评分情况(±s,mmol/L)
3.2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认知能力
根据表2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运动护理,经护理之后,对照组的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急救、低血糖发生原因等知识认知比例比观察组低,x2=4.9615、8.8205、6.4500,P均<0.05,见表2可知。
表2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知识情况
3.3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在表3的数据中,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分别为62.31±2.65分、48.62±3.02分、45.26±3.86分、62.84±3.45分、61.89±2.86分,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内容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分别改善到76.48±2.15分、69.45±2.48分、54.98±2.78分、72.36±3.45分、76.45±3.43分,计算后p<0.05。
表3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4.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由于治疗困难,并发症需要长期用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病人的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12]。糖尿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病人自身的体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情况,同时也会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可能会导致遗传等问题的出现。由于缺乏日常生活锻炼,肥胖是容易引起的[13]。在肥胖的人群中,胰岛素抵抗都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来自国外的统计结果显示,体重越重则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越高,它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致病因素[14]。所以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需要重视运动护理。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常规护理后FPG、2hPG评分分别为8.94±1.36mmol/L、14.68±2.36mmol/L,而实验组在运动干预护理下FPG、2hPG评分改善到5.12±2.03 mmol/L、9.68±1.45mmol/L,经统计学核算后,P<0.05;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运动护理,经护理之后,对照组的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急救、低血糖发生原因等知识认知比例比观察组低,x2=4.9615、8.8205、6.4500,P均<0.05;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分别为62.31±2.65分、48.62±3.02分、45.26±3.86分、62.84±3.45分、61.89±2.86分,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内容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分别改善到76.48±2.15分、69.45±2.48分、54.98±2.78分、72.36±3.45分、76.45±3.43分,计算后p<0.05。
在运动中,它不适合在清晨。清晨,病人在空腹时容易出现低血糖。长时间的中等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会引起低血糖和体液流失的症状。及时补充必要的食物和水是必要的,需要做康复练习5到10分钟来避免身体疲劳等症状,肌肉紧张,疼痛,等等,人体的心肺功能可以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你运动后,糖尿病病人应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应该及时更换穿的衣服,鞋子和袜子及时预防感冒。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以免引起“重力休克”或其他不适[15]。在护理的过程中,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存在个体差异,运动的选择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保能够达到效果,同时也不会引起负面作用。主要包括散步、慢跑、主动散步、骑自行车、跳舞、交替慢跑、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和太极[16]。通过以上运动方式,能够使得糖尿病患者体重得以控制,继而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5.结论
总之,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护理治疗。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运动护理方式可以将患者血糖指标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普及该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向书涵,祖黎明.老年糖尿病的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2020,10(01):56-60.
[2]丁力,贾杰.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功能障碍及其全周期康复与护理[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3):337-340.
[3]武娟,刘晓红,孙蕊.健康教练技术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3):93-95.
[4]沈伟慧.主题式护理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91-1393.
[5]江佩兰,汪炜坛,方小梅.延续性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20,33(13):175-176,179.
[6]何少云.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的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1):19-20.
[7]刘亚男,陈彩芳,王青霞.基于老年综合评估指导下的针对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637-639.
[8]孙丽杰,张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健康大视野,2020,(15):173.
[9]赫丛鹏.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20,(16):175,177.
[10]赵冬梅.老年人高血压及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与护理对策[J].健康大视野,2020,(17):17.
[11]黄小惠.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9):38.
[12]葛迪.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知信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4):308.
[13]刘晓丽,王娜娜.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20,17(6):21-22.
[14]满建秀.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2020,17(6):20-21.
[15]段文君.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探析[J].健康必读,2020,(21):112.
[16]吕小玲,章苏文,邹美君.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8):124-125.
致谢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瞬之间,大学时光已经快要结束。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要同时完成双学位和本学位的毕业论文,时间上确实要比其他同学紧张一些,加之又适逢疫情,很多资料受到限制。尽管如此,在老师、学校的无私帮助下,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论文。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能够相信我,选择我,让我进行此篇论文的写作。我也坚定信念,一定要写好此次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资料很难去搜集。但老师在写作过程中,给出了很多建议,对我帮助很大。
感谢我的舍友们,对我学位论文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我能够克服心中的恐惧,坚持写下去。也感谢各位同学的陪伴,使得这段大学之旅充满了回忆。
岁月如梭,朝夕相处的同学即将各奔东西,而以往的经历却依然历历在目,如同昨日刚发生那样。在这几年里,很感谢自己没有荒废,参加很多比赛、实习,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提高了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使得自己有了健康的体魄。即将踏上研究生的征程,面临的又是一个新的环境,只希望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仍然可以不忘初心,坚持下去,走好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公里”。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