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考查实习护生的压力情况、压力源及影响要素,及时对实习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并为正确指导实习护生顺利完成实习提供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为265位护生,运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通过发放电子问卷形式收集数据,调查其压力知觉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与100名实习护生的压力源,分析实习护生的压力现状,压力源现状、心理素质现状,比较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与心理素质的差异及实习护生压力知觉水平与心理素质水平的关系。 结果:实习护生压力知觉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85±0.45),内向护生的压力知觉程度比外向护生高具有显著性(P<0.05)。实习护生压力知觉(2.76±0.64)在失控感维度的得分对低于非实习护生(2.89±0.45)。实习护生压力源总体压力程度得分为3.15±0.71,主要压力源来自就业与考试、自身知识与技能、护理工作的性质与内容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参与患者抢救、护理工作的压力与风险、三班倒的工作制度等为前五位压力源。实习护生心理素质处于较高水平(3.55±0.53),外向的护生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高于内向和性格介于二者中间的护生(P<0.05)。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与心理素质存在负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0.399,P<0.05)结论:指导护生积极正确面对疫情形势,以压制潜在压力;针对实习护生特点调整实习方案,提高护生的实习效率。开展利于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活动与课程,在缓解压力的同时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关键词]实习护生;压力;压力源;心理素质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压力,是指自身的承受能力无法满足外界环境的需求时机体引起的一种非特异反应[1]。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迫使人们加快步伐,跟上时代更新的脚步,压力便也不断加重。压力问题现已成为影响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临床实习是护生从校园走进社会的过渡阶段,护生面临着新的工作制度、不断变更的陌生的工作环境、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及复杂的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有研究表明,同一实习期的学生,护理专业的学生比其他同年级、同学历的学生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3]。

适当存在的压力有利于鞭策护生踊跃主动地学习,但持续超负荷的压力会适得其反地降低护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积极性,产生影响身心健康的职业疲倦感[4]。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思维灵活度,工作压力也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员工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6]。调查发现,个人存在的心理压力越大,越容易呈现焦虑与抑郁的症状[5]。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心理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7]因此对于护理教育者来说,正确掌握实习护生的压力现状及其压力源所在,提高护生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方法应对压力非常重要。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开始出现有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就医的现象,经诊断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8]。自疫情爆发至2020年3月12日24时,确诊病例为80813例,治愈出院病例为64111例,疑似病例有147例[9]。经调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型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为首要传染源,宿主可能为蝙蝠[10],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传播[11],且存在3~7天,最长不跨越两周的潜伏期[10],因此即使未发现症状,也有可能为病毒携带者。疫情现状有所缓解,但警报一天未解除,便不可放松警惕。3月14日王登峰主任表示,高三与初三学生先开学,中小学紧随其后,因大学生的开学波及跨省流动,大学开学相对延后[12],以减少人口聚集,人口流动,避免增加感染患者。各大高校及医院也已暂停护生的实习,嘱咐护生停留在目前所在地并减少走动及拜访。这一严重的疫情难免会使刚踏上临床仍处于实习期间的的护生心生恐惧。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危险性[13],而医疗工作者有责任应对各种天灾人祸,每个人总会有需要前往一线工作的机会,危险无处不在。护生的实习任务尚未完成,这场疫情也不知道何时能解决,返院之日遥遥无期。对实习及未来职业的担心与对疫情的害怕,使护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一大影响是否会对实习护生感知的压力产生影响仍有待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实习护生的压力状况、压力源及影响因素,及时对实习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并为正确指导实习护生顺利完成实习提供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压力知觉:

压力,与应激的英文stress同义,是指自身的承受能力无法满足外界环境的需求时机体引起的一种非特异反应[1]。压力知觉是对所受压力的自我评定,即对外界环境中某一刺激产生的的压力大小进行评定的主观意识[14]。杨廷忠认为,压力知觉是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事件产生的应激对心理造成的危害,表现为身体不舒服与心理紧张感,表示一个人的失控状态与紧张状态[15]。

Vitaliano在研究[16]中表明,医学院学生的觉察压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因子,且与机体的身心健康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蔡开贤[17]2008年以650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总体压力知觉处于一般程度,72.8%的学生的压力感知到轻中度的压力,对其心理压力源进行排序,产生压力从高到低的因子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以及学业、生活、和社交的压力。2016年,郭田芳[18]以655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显示,大学生总体压力知觉均值为24.28士6.39分:紧张感均值为 12.76士3.75分;失控感均值为11.52士4.10分,显示大学生的总体压力知觉及各维度均处于中等以下程度。穆井英,崔文宇[19]等于2019年以长春市2所高校共400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失控感维度得分均值为(2.84±0.55)分,紧张感维度得分均值为(2.84 ± 0.58)分;总体压力知觉平均分为(2.84 ±0.42)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综合研究显示:大部分本科生感知到的压力均处于中等程度[20]。目前国内外关于压力程度的研讨对象主要为大学生或本科生,而以护生及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的较少。

2、压力源

压力源,是指可以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多种人或事物,如工作环境,职场要求,人际关系等。

根据国外大学生压力源的研究,大学生压力主要为学业、社交、生活经济以及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压力[21~23]。1985年,国外学者Zujewskyj[24]首先研究了护理本科大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源,结果显示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任务和临床工作;1996年,Ganga[25]等人以临床实习6~8周的104名护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压力源主要体现在人际沟通方面,包括与带教老师、同学、患者、家属等;2012年,Shaban[26]对181名实习护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实习护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护理实习任务、实习医院工作环境、带教老师与他人评价、学业及生活等压力。且在实习各阶段中的压力程度均在中度以上,其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方面产生的压力对实习护生影响最大。

国内关于护生的研究有,2001年,曹颖[27]等以1997年7月-2000年4月在68名实习护理本科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护生实习阶段,“对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求知”为主要压力源,“护理工作性质、他人评价、患者”等次之。2009年,胡慧[28]等人以100名实习护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工作、社会偏见、学业、患者和情感等对护生产生的心理压力为由高到低。综合国内外研究,学业与工作对实习护生产生的压力最大,具体表现在临床工作性质,评价等方面。

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种与人类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在生理条件的基础下,能将外界环境产生的刺激自我消化成稳定、基本且富有内涵品质[29]。赵琳[30]在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成长环境中总结出,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固的、内隐的心理品格,是学生人格的内在特征,是教育基于其先天遗传内化而来的。心理素质可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接受能力,在医学模式不断转型,整体护理的普遍发展的局势下,护理人员所需的心理素质要求逐步升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31]。

国外没有心理素质一说,所以比较少直接调查心理素质水平的研究,但是可以从有关人格和心理健康的角度寻找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32]。Aysa N 等学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表明,关于人际交往的表达性特质、与自治有关的工具性特质、环境控制感有利于身心健康,关于信任的欺骗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33]。

国内与心理素质水平相关的研究有:2015年,候宝霞[34]以603名本科护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心理素质在中等程度,善于进行人与人的沟通,但情绪的自控力不足。2016年,王沥滢[35]自制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并以832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显示总体心理素质平均得分为3.53,总体心理素质水平偏高,并显示交往适应、网络应对、认知模式及情绪控制四个因子各项得分均高于问卷的理论平均值3分。国内外关于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大多数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等为主,较少发现对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研究。

4、总结

总结以上研究,大部分本科生感知到的压力均处于中等程度[20],且主要体现在学业,工作与社交等方面。实习护生大部分时间处于临床学习中,其压力源主要体现在实习工作中,如压力工作性质,患者的情况,护理带教等。心理压力会间接影响护生实习的心理健康[6~7],而目前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总体心理素质水平处于中高等水平,但情绪控制方面相对较弱,同样会影响心理健康。

5.创新性及特色

目前大多数关于心理素质水平的研究是以大学生及一般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压力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但以实习护生护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压力水平与心理素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除了分析实习护生在实习工作,护身本身技能,工作环境等9个方面分析压力源外,还将分析讨论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的的压力知觉现状与心理素质现状,并分析实习护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素质的关系。讨论疫情时期与非疫情时期护生的压力知觉是否存在差异及疫情对护生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于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全日制本科护理生进行调查。

择入标准:1、年龄≥18周岁的本科护生;2、经对本研究了解后,自愿配合研究的护生。

排除标准:1、有读写障碍者3、本科学习期间中断学习或实习大于等于4周的同学

2.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性格、出生地等),学习情况(所在学校、年级、成绩、自主学习时间等),其他(专业选择的意愿,求职意向等)。

(2)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 CPSS)[36]:采用由 Cohen 等(1983年)编制,杨廷忠, 黄汉腾[9]等(2003年)汉化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来测量大学生近一个月以来的压力知觉水平。该量表共14个条目,包含失控感、紧张感2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进行统计(“1=从不”~5=非常频繁”),得分与所知觉的压力程度与失控感呈正相关。该量表适用人群为中国大学生,信效度良好:χ2ldf= 4.897,RMSEA=0.079, GFT=0.926, CFI=0.839,内部一致性系数=0.734。

(3)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37]:该量表由张桂霞等于2014年编制,包含35个条目,9个维度(护理工作的性质与内容、自身知识与技能、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等)。采用5级评分制,每个条目赋值1(弱)~5(强)分,按序描述受5个等级的压力,分值越高,表明压力越大。该量表适用人群为中国实习护生,信较度良好。问卷各条目的 1-CVI 为0.833~1.000,SCVI为0.961,问卷重测信度为0.823。

(4)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该量表由王沥滢等于2016编制[35],包括32个条目,5个维度(交往适应,网络应对,认知模式等)。每个条目赋值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分描述符合程度的5个等级。总分越高说明心理素质水平越高。该量表适用人群为中国大学生,信较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0.936。

3.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对一般资料、压力水平,压力源,及心理素质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对一般资料与压力知觉、心理素质问卷各维度、压力源各维度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压力知觉与心理素质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二、结果

(一)护生压力知觉、压力源、心理素质的总体情况

1.压力知觉

100位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总体水平得分均值为2.88±0.39,两个维度得分均值分别为:失控感2.84±0.53,紧张感2.92±0.51。结果显示护理本科实习护生压力知觉处于中等偏下程度。

对100名实习护生与165名非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的差异分析如表1所示。实习护生(2.85±0.48)与非实习护生(2.90±0.34)的压力知觉水平均处于中度偏低水平,且二者压力知觉仅在失控维度存在差异(P<.05)。

对不同性别、不同学校、毕业之后工作、性格、出生地、专业选择意愿、未来是否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的实习护生压力知觉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对年龄、成绩和自主学习时间不同实习护生压力知觉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示内向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程度明显高于外向护生(P<.05),详见表4。

表1 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情况

实习生(n=100) 非实习生(n=165) Z P值
失控感 2.76±0.64 2.89±0.45 -2.053 .040*
紧张感 2.94±0.56 2.90±0.48 -0.666 .506
压力知觉 2.85±0.48 2.90±0.34 -1.119 .263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2实习护生压力知觉情况

分组 压力知觉 Z/c2 P
性别

7

93

2.86±0.24

2.85±0.46

-0.027.978
性格内向

外向

介于二者中间

13

25

62

3.19±0.65

2.75±0.29

2.82±0.45

7.376.025*
出生地农村

城镇

城市

53

26

21

2.82±0.50

2.90±0.43

2.88±0.31

1.151.563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续表2

分组 压力知觉 Z/c2 P
专业选择意愿 自愿选择

受他人影响

调剂

57

32

11

2.82±0.34

2.90±0.58

2.86±0.54

0.407.816
毕业打算工作

继续读研究生

93

7

2.85±0.46

2.80±0.29

-0.109.914
是否从事护理相关职业

不确定

83

4

13

2.80±0.41

3.45±1.04

2.93±0.33

3.608.159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3不同性格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情况

维度 分组 P值 组间差异 P值
失控感 内向      3.09±0.81

外向      2.61±0.38

介于二者中间  2.76±0.67

.116
紧张感内向      3.29±0.75

外向      2.89±0.35

介于二者中间  2.88±0.56

.258
压力知觉内向      3.19±0.65

外向      2.75±0.29

介于二者中间  2.82±0.45

.025内向 外向.020

2.压力源

100名实习护生压力源的总体情况如表4所示。在总体压力程度为3.26,处于中度偏高水平。就业与考试(3.45)、自身知识与技能(3.34)、护理工作的性质与内容(3.33)三个方面的压力程度居本科护生的压力源前三位,其余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考核与评价(3.16)、临床对实习护生的角色定位(3.06)、带教(3.05)、患者的态度与评价(2.92)、心理落差(2.91)、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2.86)。

在所有压力源中排名前五的条目为参与患者抢救、护理工作的压力与风险、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备战考研或应对护士执业考试与毕业考试、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详见表5。

表4实习护生压力源

维度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护理工作的性质与内容 1.00 5.00 3.33 0.66
自身知识与技能 1.57 5.00 3.34 0.77
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 1.00 5.00 2.86 0.90
心理落差 1.00 5.00 2.91 0.91
患者的态度与评价 1.00 5.00 2.92 0.97
临床对实习护生的角色定位 1.00 5.00 3.06 0.95
临床考核与评价 1.00 5.00 3.16 0.87
就业与考试 1.00 5.00 3.45 0.91
带教 1.00 5.00 3.05 0.92
总体水平 1.34 4.94 3.15 0.71

表5实习护生前5个压力源

实习护生 `X±S
参与患者抢救 3.96±0.94
护理工作的压力与风险 3.64±0.82
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 3.63±0.95
备战考研或应对护士执业考试、毕业考试 3.38±1.00
三班倒的工作制度 3.34±0.96

3.心理素质

100位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总体得分均值为3.55±0.53,处于偏高水平。各维度得分均值从高到低为网络应对(3.72±0.62)、压力应对(3.59±0.63)、交往适应(3.58±0.59)、认知模式(3.53±0.65)、情绪控制(3.30±0.53),得分均高于各因子得分理论平均值3分。对100名实习护生与165名非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差异检验如表6所示。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在压力应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5)。

对不同性别、不同学校毕业之后工作、性格、出生地、专业选择意愿、未来是否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的不同实习护生进行非参数检验,对年龄、成绩和自主学习时间不同的人群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示内向护生与外向护生,外向护生与性格介于二者中间的护生心理素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5),具体表现为内向护生与外向护生的交往适应、认知模式和压力应对方面有差异,外向护生与性格介于二者中间的护生仅在交往适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8。

表6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

维度 实习护生 非实习护生 Z P值
交往适应 3.58±0.59 3.54±0.52 -0.667 .505
网络应对 3.72±0.62 3.59±0.57 -1.802 .071
认知模式 3.53±0.65 3.44±0.61 -1.321 .187
情绪控制 3.30±0.53 3.18±0.42 -1.744 .081
压力应对 3.59±0.63 3.42±0.57 -2.467 .014*
心理素质 3.55±0.53 3.45±0.43 -1.555 .120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7实习护生心理素质情况

分组 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Z/c2 P值
性别

7

93

3.65±0.13

3.54±0.54

-0.514.607
性格内向

外向

介于二者中间

13

25

62

3.35±0.68

3.77±0.44

3.50±0.64

8.637.013*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续表7

分组 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Z/c2 P值
出生地 农村

城镇

城市

53

26

21

3.58±0.52

3.52±0.53

3.50±0.55

0.785.675
学校新华学院

其他学校

88

12

3.54±0.55

3.61±0.31

-0.840.401
专业选择意愿自愿选择

受他人影响

调剂

57

32

11

3.47±0.48

3.71±0.62

3.46±0.39

3.836.147
毕业打算工作

继续读研究生

93

7

3.49±0.48

3.48±0.41

-0.650.516
是否从事护理相关职业

不确定

83

4

13

3.55±0.51

3.10±0.76

3.68±0.57

2.293.318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8不同性格护生的心理素质差异

维度 分组 P值 组间差异 P值
交往适应 内向     3.32±0.56

外向     3.81±0.55

介于二者中间 3.51+0.52

0.002**内向 外向

外向 介于二者中间

.009**

.006**

网络应对内向     3.47±0.57

外向     3.76±0.59

介于二者中间 3.64+0.59

0.082
认知模式内向     3.31±0.66

外向     3.61±0.61

介于二者中间 3.50±0.61

0.019*内向 外向.017*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续表8

维度 分组 P值 组间差异 P值
情绪控制 内向     3.31±0.66

外向     3.61±0.61

介于二者中间 3.50±0.61

0.999
压力应对内向     3.21±0.65

外向     3.65±0.54

介于二者中间 3.48±0.59

0.022*内向 外向.019*
心理素质水平内向     3.31±0.66

外向     3.61±0.61

介于二者中间 3.50±0.61

0.013*内向-外向

外向-介于二者中间

.030*

.037*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三)实习护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素质的相关性检验

对实习护生的压力水平与心理素质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二者呈负相关关系(P=0.000<0.05,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99)。压力知觉失控维度与总体心理素质水平及各维度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而心理素质水平除了情绪控制以外的四个维度均与总体压力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详见表13。

表13 实习护生压力水平与心理素质关系

交往适应 网络应对 认知模式 情绪控制 压力应对 心理素质水平
失控感 -0.360** -0.461** -0.545** -0.212* -0.500** -0.476**
紧张感 -0.121 -0.079 -0.036 0.067 -0.177 -0.144
总体压力水平 -0.325** -0.379** -0.443** -0.139 -0.477** -0.399**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三、讨论

(一)压力知觉分析

1.实习护生压力知觉总体现状分析

本研究显示,实习护生压力知觉在中等偏下程度,这与穆井音[19]在非疫情时期的研究相似。据张燕[38]的研究显示:随着实习的进行,对临床护理工作逐步适应,护生的压力程度逐渐降低,在本研究进行期间实习生已经经历了7个月以上的实习,逐步熟悉并顺应临床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生的压力水平没有大幅度波动,这可能跟假期延长,学习任务减少有关。在这段时间,大多数实习护生休假在家或宿舍,远离医院或疫情严重的城市,处于相对安全的地方,没有学业压力,且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故压力知觉在疫情期间没有较大的起伏。

疫情趋向好转,但护理教育者仍需向实习护生强调注意自我防护与卫生的重要性,并引导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疫情的影响,避免使护生对疫情产生恐惧而对实习产生逃避心理。由于疫情的影响,实习中断而不是终止,护理教育者应酌情安排继续完成护生的实习计划,采取线上布置实习任务并督促完成的方式,维持护生在临床实习的状态,并提醒实习护生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护士资格考试的复习,以免影响毕业与就业。

2.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压力知觉比较分析

在本研究结果表明,非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会高于实习护生,且在失控感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实习护生,这与闫春燕[39]的研究结果相似。实习护生的实习已进入了尾声,大部分同学也已经确立了就业医院,目前护生大多在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做准备。而非实习护生,特别是大三的护生,自我做主能力与自我负责能力较低,在课业紧张的同时,还需要考虑选择未来考研或工作,是否从事这一行业,受师兄师姐、父母或朋友等诸多因素影响,一时无法作出定论[40]。大一大二的护生还未考虑实习,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觉得自己还无法应对临床随时会发生的一切,心中的担忧油然而生。对此,护理教育者因针对护生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及引导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下的情形。适时对大三护生应进行实习与就业指导,强调要注重劳逸结合,可通过师兄师姐前往支援武汉的英雄事迹鼓励护生以护理为傲,增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承诺感,为进入临床实习做准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与调研活动并鼓励大一大二护生积极参与,及时表达困惑与烦恼,提前做出干预避免出现心理问题。

3.实习护生压力知觉的性格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内向实习护生的压力知觉高于外向者具有显著性。内向的人性格较为孤僻,缺乏自信心与社会交往能力,不善于交流,对于同样的操作或课程接收能力弱于其他护生[41],当面临突发紧急情况时,紧张情绪表现地更明显,从而影响了正常发挥,体现出较差的临床知识应用[42]。施申超的研究中提到,内向型医学生被检出焦虑症的概率好大于非内向型的医学生,并表明医学生存在神经质症状与精神质症状明显,采取的压力应对方法多为消沉的,因此其所产生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就越容易[43]。而其他两种性格的人较内向的人乐观、积极,喜欢倾诉与分享,当消极事物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时,将表现为常态。赵秀丽[44]的研究中建议,实习中性格内向的护生由性格外向的老师带教效果会好于由性格内向的老师带教。所以可以根据护生的需求分配合适的带教老师,有益于在实习过程中的开导与交流,已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因此,实习医院因针对实习护生的性格特点,为护生安排合适的带教老师,取长补短,提高护生的实习效率。

(二)压力源分析

1.实习护生压力源总体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考试方面的压力对实习护生影响最大,与林新新[45]的调研结果相似。护生在实习开始时便考虑就业方向及地点,在我国,考试成为对一个人专业能力的评判方法,护士执业考试决定是否能够按时上岗,医院招聘考试与面试决定就业,出科考试决定实习成绩,部分护生还有继续读研究生的打算,不分孰轻孰重,都需要花心思准备,无疑给实习护生施加了多重压力。

第二压力源维度是自身知识与技能,其中“参与患者抢救”这一条目是护生的首要压力源,这与李再云的研讨结果相近[46]。护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都是较为专业的,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对于忙碌的护理工作,显然在校的实操课程是不足以满足临床需要的。在每个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专科操作,但在各个科室所待时间有限,对于操作只能达到学而不精的效果。在,遇到患者抢救的情况及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两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护生都会能在突发的抢救过程中能够帮忙,却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没有足够的临床思维和能力而止步,有时护生事后还会因此感到自责甚至对抢救产生恐惧感。在临床会发现自身存在很多的知识盲区,或课本上不曾学过的知识,使得护生在工作中变得不那么自信。因此,护理教育者需给予护生鼓励与引导,可以将此转换为病例讨论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护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实习护生专业知识咋临床的综合应用,并熟练掌握技能操作,提高护生的信心[47]。

护理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是护生的第三压力源维度,这与罗莉[48]的研究结果相似。其中“护理工作的压力与风险”与“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也位列压力源前五的条目中。当今,医院暴力也是民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刘丹洲[49]的研究显示,实习护生遭受的医院暴力对职业认同有负面影响。护理工作的繁琐与对人身安全的担忧为护生实习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吴隆川等的研究[50]表明,71.4%的护生对于“三班倒”的工作制度的态度较为消极,认为这种工作制度不利于身心健康。习惯了学校紧凑却三年千篇一律的课程安排规律的作息,一时间接受较高强度的工作与不规则的工作时间,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也为护生带来了较大压力。

实习计划是针对一批实习护生而制定,无法满足每个实习护生的特性,护理教育者应耐心了解护生的教学需求与知识漏洞,并鼓励护生主动提出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护生的学习效率。在不同实习医院的护理基础授课中,存在理论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护生会有难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现象,甚至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51]。因此,老师应关注临床改革,制定适用于临床实际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护生快速进工作状态。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应依据实习护生的优缺点,鼓励并指导完成临床操作,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提升自身理论与操作能力。注重观察所带教实习护生的压力水平及身心健康状况,若有不舒服,应注意休息,不主张硬抗。

(三)心理素质分析

1.实习护生心理素质总体状况分析

护生总体心理素质处于较高水平(3.55±0.53),与王沥滢的调差结果相符[35]。各维度得分网络应对>压力应对>交往适应>认知模式>情绪控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要让自己融入到时会,必须让自己有能力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便也不得不锻炼自身心理素质,接受社会的考验。当今网络的发使得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例如学习、工作、交友等,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便也得心应手。对于每天的工作量以及繁重的实习任务,不管是护理患者还是与老师的沟通与请教,都为实习护生的压力应对与交往适应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但从学校到临床的转变,在护理工作中体会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当突发急救等情况时,会发现自身存在诸多不足,体现出对自身的不自信,而产生低落的情绪,因此表现为较差的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

2.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会显著高于非实习护生,且实习护生在压力应对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非实习护生。曹艳艳[52]的研究中提到,本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大四呈现一种跳跃式增长。经过大学三年的知识学习,在临床实习过程无形之中不断地锤炼,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的能力便得以提升。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将所学到所用的过程,也是在学会独立的过程,适应于不依赖老师与同学解决问题,不依赖于父母生活,独自面对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甚至感情压力,很多事情需要独当一面,因此在实习这一阶段,实习护生压力应对方面的能力便在不断的磨炼中提高。非实习护生在校期间所面对的主要为学业压力,对于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的顾虑较少,休闲时间较为充裕而对于社会阅历较为浅薄,表现为较为安逸的状态,故心理素质水平较实习护生处于劣势。

应鼓励在校护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开展的趣味性活动或竞技活动,组织户外志愿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消除由于长期自我封闭产生的负面情绪,提高交往适应能力。护理教育者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与调研活动并鼓励实习护生积极参与,将社会现状融入到课堂当中,以授课的形式让护生提早接触社会现实,提前为护生的心理问题做干预措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3.实习护生心理素质的性格差异分析

外向护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内向及性格介于二者之间的护生。内向护生在交往适应,自我定位和压力应对能力均显著优于内向护生,在交往适应方面的能力还存在显著优于性格介于二者中间的护生。性格内向的护生自信心不足,不善于且害怕沟通,因此难以建立与其他医务人员、老师与同学或者病患之间的信任,难以打破其中的隔阂,表现为较差的沟通能力[53],而性格不内向的护生在交往适应方面明显占优势。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人善于控制情绪,而性格外向的人善于表达情绪[54],虽然在本研究中性格不同的护生在情绪控制维度没有显著差异,但采取克制情绪等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会促使大学生出现消极的症状如抑郁,焦虑等[55],对实习护生建设更好的心理素质有负面影响。

(四)实习护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示实习护生压力水平与心理素质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与钟道汉的研究结果“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心理素质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基本符合[56]。当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而要为后人留下的是强大的竞争与压力,如何有效化解压力成为一大难题。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能有强大的心理建设承担这些重担的人,才能出类拔萃。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护生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心理素质的提高赖于健康的心理基础,避免因压力过重而影响心理健康,为提升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条件。董博文认为,从心理学方向来说,强大内心与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使身心得到良好释压的重要因素[57]。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当做好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使实习护生对社会压力的接受能力得以进步。

素质拓展是目前大学校园一种热度较高的课外活动,具有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等特征。通过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拓展训练,可进一步地促进心理健康,尤其对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58]。在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训练项目,开发护生因长期学习或工作而禁锢的思维。在团队互助过程中促进同学或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形式,提高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和凝聚力,利于今后工作中的互相配合,提高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能够充分发挥长处,发掘自身的潜能,调动积极性,在不断克服内心恐惧、挑战自己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增强情绪控制能力,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准,有利于提高实习效率。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全身心投入到完成任务中,暂将烦恼搁置,可以达到将近期压力释放的效果。

四、结论

虽然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在疫情期间的压力知觉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低程度,但仍应正确引导护生对积极正确面对疫情,并且实时关注护生的学习状态,以帮助实习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与增强非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关注实习护生的压力来源,及时调整实习方案,减轻实习护生的压力程度。实习护生与非实习护生都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为保持稳中求进,护理教育者应适时为护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或开立相关课程,以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促进心理素质水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燕燕,李丽娟.临床实习护生压力情况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5,35:179-180.

[2]骆宏,马剑虹.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367-368,364.

[3]Beck DL,Hackett MB,Sri vast ava R,et al. Perceived level and sources of stres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4):180.

[4]Roger Watson,Ian Deary,David Thompson,Gloria Li.A study of stress and burnout in nursing students in Hong Kong:A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45(2008)1534-1542.

[5]闫瑞芹.护理本科毕业实习不同时期压力源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硕士论文.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6]张霜.压力源对新生代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组织公平感的调节作用[D].硕士论文,山东财经大学,2019.

[7]李菊,红李楠.职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2):116-118.

[8]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J/OL].解放军医学杂志:1-20(2020-02-05).

[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截至3月1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0-03-12).[EB/OL]http://www.nhc.gov.cn/yjb/s7860/202003/816e6f71236b4dca96378df5f6f4ae53.shtml.

[10]Zhou P Yang X, Wang X,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2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erigin[J].bioRxiv,2020:2020-2023.(Preprint version,January 23,2020.)

[1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施行第四版)的通知(2020-01-28).[EB/OL].http://bg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20-01-28/12576/html.

[12]高考是否延期?大中小学何时开学?教育部回应-中新网.(2020-03-14).[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03-14/9124810.shtml.

[13]蔡文智.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14]胡夏娟.大学生压力知觉、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9.

[15]杨廷忠.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0-764.

[16]Zhou E.S., Penedo FJ., Lewis J.E, Rasheed M, Traeger L,Lechner S., Soloway M., Kava B.R.,Antoni M.H.. Perceived stress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men treated for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0,69(6): 587-590.

[17]蔡开贤.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D].硕士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8.

[18]郭田芳,大学生D型人格、心理弹性、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的关系[D].硕士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19]穆井英,崔文宇等.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情绪智力、压力知觉与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12,35(35):2780-2783.

[20]叶丽师,高虹.某院实习护生压力源和压力程度调查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2(30):523-524.

[21]Murphy M C,Archer J.Stressors on the college campus:A comparison of 1985and 1993.Jou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6,37(1):21-28.

[22]Kim K, Won H, LiuX, etal. Students stress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A transcultural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 1997, 43(2):87-94.

[23]Misra R, McKean M.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anxiety,time managemen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2000,16(1):41-51.

[24]Zujewskyj T,Davis L.Sourses of stress in third-year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M].Nursing Papers,1985.7-14.

[25]Mahat G.Stress and coping:First-year Nepalese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setting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1996,35 (4) :163-169.

[26]Shaban IA, Khater WA, Akhu-Zaheya LM.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stress sources and coping behaviours during their initial period of clinical training:a Jordanian perspective[J]. 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2012 Jul;12(4):204-9.

[27]曹颖,向虹,于艳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生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2001,07(36):491-494.

[28]胡慧,左满花,柳琳琳.实习护生压力源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05,24(9):81-82.

[29]ZHANG D J,WANG J L,Yu L.Methods and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psychological suzhi[M].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2011.

[30]赵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31]李菊红,李楠.职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2):116-118.

[32]李瑛.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D].硕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

[33]Aysa N., Mccarrey, Michael &et. The Relation between Well.being, Imposter feeling, and Gender Role Orientation among Canadian University Student.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1, 14(4).

[34]候宝霞.护理本科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15.

[35]王沥滢.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2016.

[36]候湘玲.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社交网站问题性使用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7.

[37]张桂霞,高珊,黄海燕.实习护生压力源问卷的编制及结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12): 60-62.

[38]张燕,张华,赵珊等.护生临床实习不同时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量性与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9):1718-1720.

[39]闫春燕,扬琴.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的调查研究[J].农垦医学.2017,39(1):66-69.

[40]皇洒洒,刘轩田,吕利飞等.本科三年级护生心理自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循证护理.2019,5(8):755-759.

[41]李素云,阮满真,刘义兰.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与个性特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1):22-24.

[42]陈海峰,宋涌,孙业恒.不同临床因素对护理实习生压力水平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40-244.

[43]施申超,杨传维,炊婉婉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5):452-454.

[44]赵秀丽.临床实习护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分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

[45]林新新,李睿明,王旗春等.在校及实习护生的压力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255-256.

[46]李再云,孙爱玲.实习护生工作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65-4166.

[47]张艳华,李莎莎,王艳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实习护生整体胜任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4):64-66.

[48]罗莉,孙爱玲,甄玲.实习护生压力源调查及应对方式[J].全科护理.2015,(16):1560-1561.

[49]刘丹洲,王艳华.实习护生医院暴力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8):84-87.

[50]吴隆川,张一鸣,阚佩瑶等.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态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29-31.

[51]毛海英.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170-171.

[52]曹艳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培养研究[D].硕士学位.山东大学.2013.

[53]李活青,温小红,袁小玲.性格与学历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7):70-71.

[54]张红月.内向和外向大学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实验研究[J].硕士学位,贵州师范大学.2014.

[55]张瑞平,王哲先,屈鸿雁.理科院校大学新生的应对行为及其对焦虑、抑郁的影响[J].教育界.2018,(36):40-41.

[56]钟道汉,张文娟.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7,10(6):86-89.

[57]董博文,张春红.浅析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9(33):87.

[58]张子正.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人文之友,2019(19):125-126.

致谢

四年美好的大学时光,还没来得及观赏就已匆匆逝去。懵懵懂懂得选择了护理这一行业,带着好奇与憧憬走进校园,这几年的了解与学习也让我逐渐深爱。于是,在广州这座大城市开始了我的大学的旅程。

起初对于护理的认知很浅,无异于大众对护士的理解。从南丁格尔的故事开始,才算是真正认识护理。王秀岚院长是一位责任心强且温柔耐心的老师,会抽出时间为我们上课,偶尔会花时间跟我们谈心,关心我们,让我们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温暖。众所周知,医学专业学科较多,感觉我们永远有赶不完的理论课和学不完的操作,到了期末考试周,在人满为患的自习室里70%-80%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我们经常会在课余时间向老师咨询问题,偶尔还会占用老师的用餐时间,但老师们都仍热情解答。实操课是我们又爱又恨的课程,爱在于可以学习新的东西,相较于理论课没有这么枯燥;恨在于每次实操课都是以腰酸背痛收场。现在想起来最怀念的也是实验室,只有在着装整齐上实操课的时候才感觉到让自己成为护士更进一步。感谢实验室老师们的精心栽培,我们有如今的操作技能,都是老师们的功劳,我们亦师亦友,沟通毫无压力,收获了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感谢辅导员陈壮艳老师的陪伴,仿佛在照顾孩子般将我们“抚养”长大,不管是学业还是学习都从未马虎,我们终于在您的带领下完成了四年的学业。

感谢实习指导老师郭运芳老师,陪伴我们的整个实习期。您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老师,在上课或开会时较为严肃,私下接触您又是如此亲和,我们在实习中的分享或倾诉您都愿意花时间与我们交流。但不得不说,我很幸运能在中大附一的实习中遇到的带教老师都是令我敬佩的老师。在实习中更重要的是实战,老师们都尽量做到了放眼不放手,鼓励我们主动寻求操作机会,亲身经历才能不枉此行。老师们有的像长辈般体贴呵护,有的像朋友般交流指导,每个老师分享的经验都是他们久经沙场获得的财富,我们应窃喜于“不劳而获”,更认真对待实习工作。感谢论文指导老师王天慈老师在完成论文整个过程的倾力指导,将写作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在工作之余甚至春节假期仍帮我修改开题报告与论文并细心批注,耗时五个月完成毕业论文。

感谢参与调查研究和一直支持并伴我左右的亲人朋友们,从一开始的文献检索,开题报告定稿,收集数据到最后的论文撰写,道路坎坷却因你们的援助而过关斩将,取得胜利。愿今后的日子幸福安康,前程似锦。

附录

(一)一般资料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的年龄是(只能填整数)?

3.您的性格是:外向内向介于二者中间

4.您成长的地方是:城市乡镇农村

5.您所在的学校是(请填写学校全称)

6.您所在年级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7.您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是:自愿选择受他人影响调剂

8.本科毕业后的打算:继续读研究生工作

9.未来是否从事护理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是否不确定

10.您上一学年/上学期的平均绩点是(大一同学填上学期绩点)?

11.您每天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是 小时(填整数)?

(二)压力知觉量表

指导语:这份量表是在询问最近一个月来,您个人的感受和想法,请您在每一个题项上作答时,指出您感受或想到某一特定想法的频率,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相似,实际上是有所差异,所以每题均需作答。而作答方式尽量以快速、不假思索方式填答,亦即不要去思虑计算每一题分数背后之意涵,以期确实反应您真实的压力知觉状况。每一题项皆有以下列五种选择: 1:从不, 2:极少, 3:有时 ,4:经常, 5:非常频繁。

请回想

最近一个月來,发生下列各状況的频率

从不极少有时经常非常

频繁

1.因为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而感到心烦。12345
2.觉得对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失去控制感。12345
3.感到紧张不安。12345
4.成功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12345
5.觉得自己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重要变化。12345
6.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12345
7.感到事情按照你料想的方向发展。12345
8.发现自己不能处理好所有必须要做的事情。12345
9.能够控制生活中的恼人事件。12345
10.觉得自己是驾驭事情的主人。12345
11.因为发生了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而感到生气。12345
12.经常想到一些自己必须得完成的事情。12345
13.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12345
14.经常感到困难堆积得太多而无法克服。12345

(三)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

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以下条项中选择符合自身的压力程度(1~5分分别表示调查条目对实习护生造成压力程度从弱到强的5个等级)

题目 弱压力~强压力
1.护理工作的繁琐与劳动负荷。 1 2 3 4 5
2.职业前景。 1 2 3 4 5
3.护理工作的压力与风险。 1 2 3 4 5
4.三班倒的工作制度。 1 2 3 4 5
5.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 1 2 3 4 5
6.患者的健康教育。 1 2 3 4 5
7.参与患者抢救。 1 2 3 4 5
8.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1 2 3 4 5
9.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不扎实。 1 2 3 4 5
10.专科知识与技能欠缺。 1 2 3 4 5
11.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 1 2 3 4 5
12.仪器设备使用不熟练。 1 2 3 4 5
13.融入科室的工作氛围。 1 2 3 4 5
14.熟悉各科工作流程。 1 2 3 4 5
15.熟悉临床科室的环境与设备。 1 2 3 4 5
16.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1 2 3 4 5
17.与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相比,工作内容与性质的不同,造成心理落差。 1 2 3 4 5
18.与临床医学专业带教相比,护理带教师资力量薄弱。 1 2 3 4 5
19.患者及家属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与对护生的认同程度不同。 1 2 3 4 5
20.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的评价。 1 2 3 4 5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2 3 4 5
22.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的态度。 1 2 3 4 5
23.生活护理多由实习护生承担。 1 2 3 4 5
24.将实习护生视为科室的补充劳动力。 1 2 3 4 5
25.忽视其学习者的身份。 1 2 3 4 5
26.打杂跑腿的非护理工作多由实习护生完成。 1 2 3 4 5
27.护士长对实习护生的评价。 1 2 3 4 5
28.实习期间的技能与理论考核。 1 2 3 4 5
29.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评价。 1 2 3 4 5
30.备战考研或应对护士执业考试、毕业考试。 1 2 3 4 5
31.备战各种考试与学习时间减少之间的矛盾。 1 2 3 4 5
32.就业考试与面试。 1 2 3 4 5
33.带教老师的带教方式。 1 2 3 4 5
34.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工作付出的认可程度。 1 2 3 4 5
35.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态度。 1 2 3 4 5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以下条项中选择符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分数(1~5分分别表示调查条目对实习护生符合程度,分数越高,符合程度越高)。

题目 完全

不符合

大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

符合

1.能主动去认识一些不认识的同学。 1 2 3 4 5
2.喜欢结识新朋友。 1 2 3 4 5
3.和朋友交往有分歧时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1 2 3 4 5
4.能愉快的与他人合作。 1 2 3 4 5
5.乐于助人。 1 2 3 4 5
6.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1 2 3 4 5
7.对自己的社交举止很自信。 1 2 3 4 5
8.能较好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1 2 3 4 5
9.能够适应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的改变。 1 2 3 4 5
10.对别人的错误能宽容。 1 2 3 4 5
11.能够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1 2 3 4 5
12.能有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1 2 3 4 5
13.经常利用网络与亲朋好友交流互动。 1 2 3 4 5
14.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查询工具。 1 2 3 4 5
15.能够轻易辨别网络虚假诈骗信息。 1 2 3 4 5
16.网络注册填写资料时,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1 2 3 4 5
17.能够抵制不良网站的诱惑。 1 2 3 4 5
18.遇到问题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1 2 3 4 5
19.敢于尝试新事物。 1 2 3 4 5
20.喜欢用创新思维去分析问题。 1 2 3 4 5
21.有主见。 1 2 3 4 5
22.敢于冒险。 1 2 3 4 5
23.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 1 2 3 4 5
24.上课回答问题时紧张。 1 2 3 4 5
25.被误解时大发脾气。 1 2 3 4 5
26.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1 2 3 4 5
27.考试中有题不会做就紧张。 1 2 3 4 5
28.失去自己很珍贵的东西时能平静接受事实。 1 2 3 4 5
29.能积极面对竞争。 1 2 3 4 5
30.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1 2 3 4 5
31.遇到烦心事会主动找人倾诉。 1 2 3 4 5
32.遭到别人当众批评后能坦然面对。 1 2 3 4 5

实习护生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实习护生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6月2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096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6月20日
Next 2023年6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