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摘要

当前正值经济转型期,由于不少的农村父母因为生活所迫去外地打工,让家中的老人照顾自己的子女,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儿童”。这种情况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从而孕育“隔代教育”这词汇的产生。而老人是小孩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教育使原来固有的家庭教育体系发生改变,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残缺的祖孙教育替代了传统教育。隔代家庭教育是学校与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因为该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基于相关理论,讨论儿童在隔代成长中产生的问题,并联系社会现实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空缺。

  关键词:隔代教育;家庭教育;不良影响;对策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齿轮,家庭教育是培养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的重中之重,是孩子了解社会的第一堂课。而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的急速转型,生活方式转变,工作压力增大,XXX父母们教育孩子的时间和耐心占比急剧下降。为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了工作中,许多父母选择托付给祖辈来对子女进行教育。这就使现代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隔代教育已逐渐取代过去的亲子教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并且逐渐普遍化。隔代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隔代教育的存在对众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乃至人生观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存在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如果隔代教育将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又应该如何适应它。本文将从隔代教育的现阶段表现剖析,通过探讨隔代教育所出现的隐患,去寻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现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问题的应对方式。

  一、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

  (一)隔代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内涵

1.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一部分父母为了生活中某些原因外出打工或夫妻分离,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祖辈照管,是经济转型期的产物,形成了一种孙辈由祖辈抚养的教育现象。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可以说是从事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对子女的教育。通俗来讲就是家庭监护人对自己的被监护人实施的教育。其中监护人是包括祖辈、子女的父母及子女的养护人。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

我国目前有约1.6亿儿童、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其中超过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有61022.6万人为留守儿童。据统计,留守儿童80%以上是由祖辈监护人和亲友临时监护人进行抚养的,留守儿童的功课身体年迈、文化程度较低的祖辈辅导,对孩子学习辅导有心无力。再加上村办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家庭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关注不够,潜移默化的使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虽然“隔代教育”帮助父母解决了孩子的日常吃穿的生活,但祖辈封建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隔代教育”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问题,甚至会出现偏激行为。

2018年6月10日,湖南衡阳界牌镇一位由祖母照看的12岁的留守儿童陈某某,将同村一对姐妹毒死。祖辈由于身体赢弱,法律知识薄弱,孩子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进行管教,致使他们心理扭曲,冷漠无情,性格乖张,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总体来看,隔代教育下的留守儿童身体和心理状况处在非常严峻的环境中,他们的情况需要重视。

  一、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

  (一)隔代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内涵

1.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经济转型时的产物,一部分小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中某些原因外出打工或夫妻分离,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祖辈照管,形成了一种祖辈养育孙辈的教育现象。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庭监护人对自己的被监护人实施的教育。其中监护人是包括祖辈、子女的父母及子女的养护人;也可以说是从事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对子女的教育。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

我国目前有约1.6亿儿童、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其中留守儿童有61022.6万人,超过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人和亲友临时监护人进行教育的,身体年迈、文化程度较低的祖辈无法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对于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村办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家庭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情感变化关注不够,致使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出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虽然“隔代教育”帮助父母解决了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但是在祖辈进行“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祖辈封建的教育理念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无法避免的会使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问题,甚至会出现偏差行为。

2018年6月10日,湖南衡阳界牌镇一对姐妹被人毒死,凶手是同村由祖母照看的12岁的留守儿童陈某某。祖辈由于年老体衰,教育意识淡薄,孩子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进行管教,致使他们人格恶化,冷漠无情,性格扭曲,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总体来看,隔代教育下的留守儿童处在非常严峻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亟待调整。

  二、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经济发展新形势下,隔代教育成为当前十分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年轻父辈们在工作和照看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对孙辈的不良影响

1.对孙辈学习方面的不良影响

第一,孩子的学习缺人辅导。不可否认,祖辈的人生经历和经验都十分丰富,能够给后辈提供许多宝贵的指导,但是大部分的祖辈知识水平并不高,故而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学习,甚至会对孩子的提问和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第二,孩子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惰性,且3-7岁年龄段的孩子正式活泼好动的年纪,又缺乏自制力,在缺乏家长监管和引导的情况下十分容易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三,在没有合理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也会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2.对孙辈人格建立方面的不良影响

首先,儿童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等性格。因为孩子长时间跟着祖辈生活,生活环境会存在一定的封闭性,祖辈在儿童情绪关注上也往往会存在空白,孩子一方面与同龄小伙伴玩耍的机会少,另一方面也没有得到大方性格的培养和情绪的疏导,这样就会使得儿童在不熟的场景下或生人面前不敢说话,胆小内向的性格也就逐渐养成。其次,孙辈也容易养成严重的个人主义。因为我国有习俗“隔代亲”,现实生活中国,祖辈往往更加溺爱孙辈,在孩子面前常有护短、偏向等行为,此前提下,儿童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3.对孙辈行为方面的不良影响

隔代教育对孙辈行为的影响也较大,因为大部分祖辈往往会注重孙辈成长环境中的物质满足,对很多事情也大包大揽,对其外在的成长变化十分关注,但是对其自身品德培养和个人习惯修正方面很少能够给予教导。正是如此导致孙辈的行为自由散漫,对祖辈依赖性强,礼仪教养上有所不足。

4.对孙辈智力开发方面的不良影响

儿童在0-9岁期间是其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段,一些外界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的辅助开发孩子的智力,比如说常见的玩积木拼图、做游戏、外出观赏、参加比赛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受限于自身的固有生活习惯和见识,祖辈往往难以给孩子科学的指引去辅助其智力开发,这在无意中使得孩子丧失了许多感官和智力训练。

5.对孙辈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良影响

儿童的心思十分细腻和敏感,其心理健康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一方面很少有父母陪在身边,从小缺乏父亲母亲的日常关爱,祖辈在此方面疏于引导,部分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心理上的感情缺失,容易造成其情感上的冷漠以及人际关系中对他人的漠视,敌对情绪时常流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对家庭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祖辈由于生活阅历丰富,自身的人生实践经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多数祖辈也因此相对固执,而父辈则多数得到了较好的教育,理论文化知识更为丰富,所以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双方又各持己见缺乏沟通,就会造成两代人之间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孙辈长时间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很少受父辈照顾和陪伴,疏远父辈,亲近祖辈就是自认而然的事情了。但是儿童对父母的生疏与距离感既会使其产生叛逆心理,亲子疏远也会伤了父母的心,双方相处无所适从,所造成的心理隔阂将是这个家庭和谐的绊脚石。

  三、减少隔代教育不良影响的对策

造成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其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等,故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候,应当将各方均联结起来,这样方能使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一)家庭方面

减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来解决,从家庭角度来说,其一,父母应当重视儿童的教育。虽然父母多忙于工作,但是仍然要把子女的教育问题放于首位,这样方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另外,除却在经济上对儿童进行关系之外,还应当从心理上关系孩子,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规划。其二,在隔代教育中,祖辈的作用也极大,祖辈应当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使儿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儿童能够尽可能的独立完成任务,其三,则是要依据实际情况,带孩子到外界多多交流,其四,则是多于孩子进行谈心,使其心态能够始终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下。

  (二)学校方面

对于学校而言,则是需要自身的教育机制更加合理,加强对学校组织的领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方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具体来说,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关爱“隔代儿童”的工作领导小组,多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使隔代抚养儿童能够更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当然,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隔代抚养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关注,这样方能使其健康成长。

  (三)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三大方面,其一是颁布针对性强的政策,保障孩子的权益;其二是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把父母留在本地工作,其三是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具体来说,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家长便可以就近就业,这样便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利于亲子教育的加强,以免孩子产生一些不良的习惯。而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便可以使让隔代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这样可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四)对隔代儿童的自身教育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观点:认知能够在情绪和行为之间产生十分重要的协调和辅助作用。认知能够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解读,去对个体的行为采取发挥直接的影响作用。故而,对留守儿童认知的纠正十分重要,能够有效促进其行为修正。具体的,可以通过与“亲情”传达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家庭电话情景表演”、“给孩子的一封信”、“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等,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能够有机会去敞开心扉,交流感情,传递爱,促进孩子心理健康。也可以举办自立自强性格习惯培养的活动,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想伴我前行”等,让留守儿童认识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弥补隔代教育中的不足。

  四、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确实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称为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群人,隔代教育也随之逐渐增多。但是隔代教育虽然能够解决父辈工作与教养亲子的时间、精力上的矛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陪伴的缺失、祖辈教育观念陈旧、儿童教育方法偏差等问题也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印记。成功的教育需要多元教育主体的配合,家庭中父辈和祖辈、学校、社会这三大板块缺一不可,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才能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将其看做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去综合家庭、社会、学校的力量,寻求家庭经济收入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平衡点,寻求更好、更完善的方法尽力消除隔代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3542.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9日
Next 2022年5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