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摘要: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而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以其独特的消费特征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新兴市场,大学生旅游市场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从在校大学生旅游

  摘要: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而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以其独特的消费特征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新兴市场,大学生旅游市场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从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这个角度切入,分析大学生旅游市场环境,并结合武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的调查结果,从XX、企业和高校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良好开发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
  本文的论文基础是旅游行为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从宏观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内外部因素,并针对武汉市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询问,主要从其旅游动机、态度、时间、消费、出游方式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分析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需求很强,但主要还是以观光旅游的形式为主,猎奇探险的趋势在增加;第二,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对于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对于旅行中价格因素考虑较多,因此购物性需求不高;第三,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乐于选择与朋友或家人结伴的自主旅游方式,不看好旅行社的团队出游形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从XX、高校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行为;建议;武汉市

  一、引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总数排名第一的国家,现代旅游业兴起的时间尚短,但发展潜力极为巨大。大学生这一群体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他们不仅拥有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对于自身生活品质有着较高的追求,旅游又是XXX对于生活品质提升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大学生群体不仅是目前旅游市场的客户来源的组成部分,更会成为今后旅游市场主要客源。从1999年中国高等院校扩招至今,大学生群体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规模不断提高,据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结果显示,步入新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态势迅猛,截止到2015年全国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次,大学生数量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而保持一定幅度的稳步增长,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将会成为旅游行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大学生这一群体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乐于尝试新鲜的事物,他们的空闲时间较多,经济压力也比较小,很乐于通过旅游这种休闲方式去感受区别与在校的生活体验。正是以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近几年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迅猛,这一市场也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着力点。另外,由于旅游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且壁垒较少,中国市场上旅游企业的数量增长很快,这一趋势也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提高,因此对于大学生旅游行为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大学生的需求,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扩大自己的经营利润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目前旅游市场上各企业对于大学生旅游的相关市场调查还不充分,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着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企业产品的针对性开发较差,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也未完全实施等问题。因此,笔者选择以自己所读高校的武汉市大学生为研究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点以及影响其旅游行为的各类因素,为大力发展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大学生旅游的文献综述
  事实上,国外学者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大学生旅游,在他们的文化中大学生是青年人,因此他们认为大学生旅游是青年旅游的组成部分,而青年旅游市场又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几年,不少学者幵始组织和搜集青年旅游市场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Kreul(1991)认为青年旅游者根据其特点共有七大类,这种分类方式说明了青年旅游与其他旅行者的不同,更说明青年这个大群体中的特殊性也存在。Hartman(1999)按照青年旅游者的旅行动机和体验感受角度进行了细分。Bywater(1993)认为青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很难如实测量该市场,同时他还发现在欧洲各国中英国是X人选择旅游的最多的国家。Carr(1998)认为对于青年旅游人口方面的研究不充分,他在分析了该旅游市场的规模、效益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参考价值的建议。Reisinger、Mavondo(2002)在对X和澳大利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青年旅游者的旅行动机以及旅游目的地对其的吸引力与他们的旅游体验呈正相关。Kak-Yotn、Joganratnan(2002)通过对比研究亚洲与X在校大学生的旅游动机,认为应该通过刺激大学生旅游动机的方式来发展青年旅游市场。Stephanie、Cooper(2005)研究发现,青年旅游者的数量占据整个国际旅游人数的2成以上,并且与其他旅行者相比青年旅行者更追求丰富的旅行体验、时间愿意花费更多等特点,因此他们认为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市场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于青年旅游主要侧重于其青年旅游者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与他们的旅游偏好,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行体验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视角不仅仅是国内的青年旅游市场,也有扩展到国际旅游市场上的青年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2.国内关于大学生旅游的文献综述
  朱镇(2005)通过调查问卷的抽样调查,对中国13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旅游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程度会决定大学生在城市旅游时呈现出垂直的旅游特征。安颖(2006)通过对哈尔滨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研究,说明了在校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特点,并将其与其他传统旅游群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当前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对市场不够重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她提出应该完善市场机制,开发大学生的专属旅游通道等建议。张玉香(2008)主要从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徐静(2008)在分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其旅游行为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解决措施,其认为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主要依赖于父母的支持,但对于旅游需求强烈并且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强,冒险精神足,因此他从企业层次的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旅游产品要满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第二产品的价格要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第三要通过提高服务的品质来真正打开大学生旅游市场。崔斌(2013)从大学生年平均出游次数、旅游时间以及年级差异对其旅游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建议。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点以及市场开发的侧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都为企业提供了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相关建议,笔者也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特点以及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哦XX、企业以及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从动机、态度相关理论出发,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找到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点以及影响其旅游行为的各因素,在此基础上从XX、企业以及高校层面建议,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对中国知网中专业期刊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并参考旅游相关书籍,为本文的调查研究找到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以本文所需研究的重点方面设计问卷内容,发放《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问卷》,客观的通过问卷数据收集分析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图表进行基础分析。
  2.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对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出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对于旅游的态度以及消费层次和对于旅游行为的感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旅游行为的特征并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从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未来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重要部分,第一是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问的形式对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进行调查,调查主要是从主观方面的动机和态度和旅游偏好,以及客观方面的时间、出行方式选择以及消费等进行调查,从而能较大程度的把握武汉市大学生旅游的真实情况;第二是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得出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于旅游这一生活形式的推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旅行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因此通过SWOT分析法对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整体上的市场环境分析,有利于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要扩大优势所在,解决劣势问题,抓住机遇并积极看待市场的挑战,只有这样大学生旅游市场才能得到良性的开发。

  (一)优势

  1.市场前景巨大
  根据教育部2016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达到3700万,排名世界第一,同时高校数量达2852所,排名世界第二,毛入学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40%,据估计,未来两年内毛入学率将高达50%,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将进入普及阶段。据笔者调查显示,仅笔者所在湖北省就有普通高校140所,《湖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湖北省内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41.06万人。以上数据都充分说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而这种增长正为旅游市场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消费群体,在校大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将逐渐使大学生旅游市场成为一个细分市场,只有准确把握好新兴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才能全方面开发这一细分市场,并推动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繁荣。
  2.课余时间充足
  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区别于市场上其他消费群体最明显的特点表现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在校大学生的闲余时间主要包括无课的工作日、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期,据统计以上假期约为180天,基本上可以说占据了一年的一半时间。短期的节假日以及长期的寒暑假都为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选择旅游提供了时间基础,很多大学生选择寒暑假出游来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也有很多大学生选择周末去学校所在地周围的景点进行短途游放松自己。
  3.经济收入来源多且数量增加
  事实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追求旅游这种形式的休闲方式,很多家长看重让孩子走出校门接触新鲜事物这种学习方式。家长会提供相应的旅行基金,大学生个人勤工俭学的途径增多也使其个人收入增加,以及各种奖助学金的政策等等都为大学生走出校园选择旅游提供了经济基础,这一重要的旅行客观条件得到满足。
  4.旅行愿望强烈
  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年龄在18-24的学生,他们正是身体素质好,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花样年纪,对于旅游这种丰富自己学习生活的形式充满兴趣。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促成的,一是学校生活的较为局限以及课业学习压力会使得大学生会选择旅游来放松自己缓解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压力,结交朋友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二是随着网络的发达,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外界的了解更多,各种信息平台也有利于大学生选择规划自己的出游,对于自己所未曾感受过的一切都保有好奇,他们会希望真实的感受外面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劣势

  1.旅游消费能力较弱
  虽然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来源增多且数量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他们还是属于低消费人群,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旅游消费的支出,有41.2%的大学生在旅行时日消费支出为100-200元,有38%的大学生这一消费为100元以下,以上数据可以充分说明目前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上的旅游消费水平有限,价格也是大学生选择旅行的重要考虑因素,XX和企业如何把握好这一事实并解决这一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2.市场细分程度不够
  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闲暇时间充足但消费能力有限这一事实,中国旅游市场上的各大企业并未准确把握到这一庞大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更没有针对性的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据笔者走访询问发现,大多数企业认为难点在于大学生的旅游投入少但旅游质量要求高,企业很难找到盈利点,因此难以针对性开发出相应的旅行产品。虽然大学生旅游市场很庞大,但企业针对这一市场的细分程度不够,这一新兴市场也未能达到很大程度的开发。

  (三)机遇

  1.XX政策支持
  中国一直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XX也在大力的扶持其发展,2016年国家旅游局起草《旅游+互联网计划》,2015年xxxx颁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这说明国家XX层面对于未来旅游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提升,xxxxxxxxxxxx在两会中强调:要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支持服务消费,并通过落实带薪休假的制度加强旅游发展,从设施建设到市场秩序的规范。近几年国家旅游局相继颁布了《旅游安全管理办法》、《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2016年修正)》、《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等等,相关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也提升了消费者的出游信心,XX的种种支持措施不仅仅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基础设施平台,更为消费者出游提供了安全保障,这都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形势良好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保持不断上升的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精神层次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在大大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切实带动了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高涨,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3.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其对住宿产业的贡献率高达90%,对民航和铁路运输产业的贡献率高达80%,近几年国家对于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开发、旅游环境的管理重视等等,这都为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国家进一步的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提升,旅游业将成为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旅游市场作为其中的细分市场之一,也将迎来好的发展时机。

  (四)挑战

  随着旅游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旅游安全问题也日渐明显,这也是大学生旅游市场主要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旅游消费者人数增加,很多类似海滩边游客“下饺子”,长城看“人头”等类似报道屡出不止,而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也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很多高校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并不鼓励在校大学生出游,针对这种现象,安全问题的重视是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家长和学校的顾虑,为大学生旅游提供安全可靠的旅游环境,推动这一新兴市场的发展。

  三、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旅游行为的调查研究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且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先分析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特征,然后再从宏观的特征中分析具体化的特征,从而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旅游的首要外部因素
  笔者认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旅游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个方面表现为在校大学生的生源地以及其就读学校的所在地会分别对其旅游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据统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农村大学生在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事实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会影响其消费认知,因此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这也会影响其对于旅游方式的选择、旅游消费的支出等方面。除此之外大学生所读学校的城市环境也会对其消费理念以及旅行选择产生影响,比如经济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学生的旅游支出可能会更高,而旅游发展快速的地区学生对于旅游方式的选择性也更多。
  第二个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家庭环境会对其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资金来源有密切的联系,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对于孩子旅行的资金支持可能会更充足,第二个是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对旅行的态度。总的来说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对旅行的认知以及消费水平和旅行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会有差异。
  第三个方面是大学生身边的群体会对其旅游消费产生影响。大学生周围的同学、朋友以及亲戚都会对其旅游消费产生影响,比如在旅游地选择时会参考有过相关旅游经历的人群的经验,此外由于较多的大学生喜欢群体性的旅游活动,因此对于旅伴的选择以及旅行时与旅伴的相处也会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行为。
  2.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旅游的核心因素
  旅游最基本的构成条件就是经济基础,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收入来源多样,有父母的经济支持,各种奖助学金的补助,以及种类繁多的勤工俭学的收入等等。家庭环境好的学生可能在旅行上的消费支出较多,有机会选择出境游,而家庭环境普通的学生可能支出有限,以国内游为主。
  3.政治、文化及技术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旅游的非必然因素
  安全问题是旅游市场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这也是学校和父母很关心的问题点,而政治环境是很难做出确切估算的影响因素,若社会上出现一些重大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大学生对于旅行的选择,甚至会放弃出行。比如若发生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传染性疾病会大大降低出游的兴趣。此外国家对于旅游业宏观上的支持以及地方XX的相关鼓励措施也会鼓励在校大学生享受这种优惠而走出校园,比如武汉市XX旅游年卡的设置以及重多景区学生票的设置都鼓励了在汉大学生的出游兴致。
  文化因素也会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偏好产生影响。比如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其在旅行中的选择,南北方的学生对于旅游地的选择以及旅游体验也会有差异。
  技术因素主要体现在当前智化旅游的推广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对于旅游方面信息的收集能力较强,因此他们有能力根据自己所获取的信息选择自己的旅行方式,这也有利于大学生多方面考虑,一定程度上也能节约旅行成本,选择合理的旅游方式,使其旅游成本低且体验感佳。

  (二)内部因素分析

  1.大学生特殊的旅游动机影响其旅游行为
  中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段主要是18-24岁,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最重要特点就是富有青春朝气,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保有很很高的好奇心,并且求知欲望很强,因此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的旅游欲求的,他们想感受校园外不同的环境,体验学校生活所不能带来的新的感受。据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旅游有猎奇的动机存在,外向型的大学生会选择尚未完全开发的地区,这类学生倾向于新鲜的旅游体验,而内向型的大学生更喜欢去规划好的旅游区,更具有安全感,并且旅行计划也不容易打乱。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特殊的旅游需求以及动机都会对他们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产生影响。
  2.大学生特殊的旅游态度影响其旅游行为
  在校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并具备相应操作能力的群体,他们懂得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搜集信息,制定自己的旅行规划。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旅游APP的出现,都有利于大学生从各方面去寻找关于旅行的信息,比如火车票或机票的预定,酒店的预定,以及门票的在线购买等等,都能提升他们在旅行中的体验。对于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决定的能力,这种互联网时代下的体验是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
  3.大学生个性特征影响其旅游行为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崇尚个性,追求自我的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成长环境的变化,在校大学生能通过各种资源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自主判断其中的价值。他们推崇更特殊的旅行方式,自主结伴出游,自己制定旅行计划,骑行,徒步等等都成为他们的选择,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因此未来大学生旅行市场的产品应该着力于价格合理、体验独特、方式多元等方面。

  四、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笔者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问卷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目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问卷从在校大学生的旅行动机、态度、偏好、消费支出以及出行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设计题目,此外笔者还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走访询问,这使笔者获得的一手资料更具参考价值和真实性。问卷发放涉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五所院校。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第一部分是对调查对象的性别、来源地、以及家庭结构做了基本统计,数据显示,本次调查中男女大学生的人数分别为190人和295人,男女比例为38:61。调查对象中分别来源于城镇与农村的学生人数是185人和300人,其中非独生子女居多,占总人数的61.86%。

  (二)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动机和态度调查分析

  旅游动机指消费者旅游需求的重要反映,这种动机对于消费者进行旅游消费时有导向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分析研究大学生旅游行为的首要前提是了解他们的旅游动机。
  在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中,共提供了十种旅游动机供被调查者选择,主要包括观光、走亲访友、专业需求、猎奇、休闲、交友、宗教、疗养、购物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旅游动机较为集中,主要是观光游览的需求和休闲度假的需求,其中有80.41%的大学生选择观光游览,69.07%的大学生选择休闲度假,据笔者口头采访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主要是希望通过观光和度假的形式来放松在校园中的压力,其次16.49%的大学生选择猎奇探险,这一数据也说明在校大学生旅游对于新奇产品的需求是在逐渐提高的。在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愈加明显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的旅游动机还比较统一,这有有利于旅游企业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态度是个体对于事物的心理倾向,对于消费者的行为起到准备性作用。关于在校大学生对于旅游的态度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有近98.97%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对旅游是喜欢的,虽然喜欢程度不同,但这一高占比也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旅游这项消费活动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且有强烈的旅游需求,因此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也通过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出来。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三)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具体化分析

  除开旅游动机及态度等旅游活动中的个体因素,旅游行为的具体化分析还取决于一些其他的基本因素,如时间、地点、费用等。因此对于旅游者的出游时间、方式、消费以及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是旅游行为具体化分析中必不可少的。
  1.出游交通的选择
  大学生旅游对于出游方式的选择主要关注点是便利、经济以及安全,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选择的交通工具依次为火车、飞机、汽车、徒步、船只,对于火车成为武汉市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交通方式,笔者认为主要与武汉市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作为全国最主要的几个交通枢纽之一,武汉市的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在大学生眼里,火车是最为安全的出游方式之一,出游方式的选择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火车较为实惠的价格也奠定了在大学生群体中第一出游方式的地位,且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飞机逐渐取代汽车作为出游方式优选的地位。
  2.参与出游的形式
  大学生特有的生活模式决定了其喜聚不喜散的群体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学者与朋友结伴出游的大学生占78.35%,其次是10.31%的大学生选择与家人一同出游,只有1.03%选择旅行社跟团旅游。笔者根据走访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不愿意选择与旅行社的团队出游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旅行社的价格与自助游相比偏高,第二是因为旅行社的服务品质存在漏洞,第三是旅行社相关负面报道会影响其对旅行社的心理距离,这也说明旅游企业对于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旅游业的规范秩序的重要性。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3.出游时间
  大学生拥有比一般人更多地闲暇时间,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包括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合计约有18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9%,正因为大学生的假期区别于大多数人,因此他们更倾向避开周末以及各大节假日拥挤的人群,选择在寒暑假出游,而寒假又有着中国传统的春节,因此暑假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出游时间。出游时间同样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来源较为匮乏的大学生很少选择七天以上的出游,问卷中显示武汉市大学生普遍倾向的出游时间为四到六天,其次为短期旅行一天到三天,这种时间主要集中于武汉市周边的周末短途游。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4.旅游消费
  大学生是低消费群体,他们对吃住行的要求较低,反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本调查主要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及消费标准三个方面分析武汉市大学生的旅游消费。
  首先,针对出游费用来源数据显示,45.36%的大学生表示家庭的资金支持是其旅游支出的主要来源,其次是36.08%的大学生表示勤工俭学是第二大旅游支出的来源,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增多,随着大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加强,打工赚钱也逐渐成为其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打工赚钱以及节约所得用来旅游是大学生强烈的旅游需求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经济来源是制约旅游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而旅游意愿的强烈对于旅游消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其次是针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支出结构数据显示,住宿和交通方面的支出占据整个旅游消费的七成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旅游时对于餐饮、娱乐以及购物的需求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旅游资金的限制以及旅游需求主要是为了进行观光旅游放松在学校的校园压力。因此旅游企业和XX对于住宿和交通上面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将有利于大学生更积极的出游。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
  最后针对大学生旅游消费标准的数据显示,6成以上的大学生消费水平集中在500-1500元,这说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能力是很低的,旅游企业应该针对性开发更多经济型的旅游产品供大学生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抓住大学生旅游市场。
  总结以上各具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旅游需求很强,但主要还是以观光旅游的形式为主,猎奇探险的趋势在增加;第二,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对于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对于旅行中价格因素考虑较多,因此购物性需求不高;第三,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乐于选择与朋友或家人结伴的自主旅游方式,不看好旅行社的团队出游形式。

  五、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旅游保障机制不完善,制约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
  由于在校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主要生活环境还是以校园为主,因此他们较缺乏社会经验,很多旅行当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旅程中吃住行等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由于他们社会经验的缺乏这一问题也与其他消费群体相比更明显突出,中国旅游业还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因此各项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场所的相关管理都不够健全,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二是旅程中的服务品质得不到保证。很多大学生在自主旅行时为了追求低价格,而导致住宿条件过差等安全问题,但又无法找到责任人进行解决,只能自行承担这种后果。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旅游新兴市场的发展。
  2.有关XX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支持力度不够,不利于开拓市场份额
  由于XX及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大学生旅游新兴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也导致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出台相应的优惠旅游政策。事实上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旅行消费的首要因素,但中国目前针对大学生旅游的优惠支持政策并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交通费用和住宿费用是大学生旅行消费的主要支出,但XX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针对大学生前往旅游重地的火车票进行打折活动,或为旅游企业设定针对大学生旅游的交通补助和住宿补贴,鼓励企业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第三,XX对相关旅游企业支持力度较低,比如对大学生主要选择的旅行目的地相关企业提供政策优惠,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在住宿或其他方面的支出。
  3.高校态度保守,限制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
  各大高校往往由于旅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如安全、健康等,对大学生出校旅游保有不鼓励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若在旅行中出现了意外,家长会将责任归在学校的管理不当,因此各高校并不会随意组织学生大规模出游以及鼓励学生自行外出旅游。正是由于高校的不鼓励不支持,很多大学生表示外出旅游时不会向学校报告自己的行踪,而这也导致在旅行时遇到问题不能及时的找到求助对象。因此高校的保守态度会影响大学生旅游的积极性。

  (二)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的建议

  1.从XX层面,完善大学生旅游市场保障体系
  第一,强化法律法规建设,维护学生旅游安全。XX和相关单位应加大对于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针对性的对大学生旅游提出相关的管理办法,通过设立专门的工作组对大学生旅游进行监管,并加强与保险单位的合作为大学生旅游设立保费合适的保险,这样不仅在法律层次为大学生旅游提供了保障,更从实际维权和保障方面提供了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家长和高校放心的让学生走出校门,增长见识,也让大学生自身因旅游安全的保障而更乐意于通过旅行打开自己的视野,放松自己在校园内的学业压力。
  第二,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出游。XX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自身消费水平有限但旅游需求很旺盛这一事实,制定相关的优惠补贴政策,从经济方面为大学生减轻一定的负担,比如除了寒暑假以外,对于前往旅游圣地的大学生可以享受优惠的火车票,并可以在当地享受优惠的住宿价格,针对景区内的一些消费也可以设置学生票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旅游体验,也更会激发大学生的旅游欲望。
  2.从高校层面,建立大学生旅游市场支持体系
  第一,重视课外学习途径,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素质。高校应该清楚认识到课外学习的重要性,书本知识很重要,但社会和生活经验也不可忽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等,都会对大学生走入社会提供宝贵的经验,因此将旅行这种社会实践的课外学习方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强化校企合作,维护大学生在外出游权益。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态并把控好安全问题,也可以更清楚的划分好责任范围以及解决问题的机制。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客源问题,也能为学生提供可追溯的权益,高校也能通过旅行提升学生的视野面,锻炼更多社会上需要的团队协作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这都有利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
  3.从旅游企业层面,创新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体系
  大学生是中国旅游业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新兴市场,针对这一细分市场,笔者认为应该通过4P理论来提出全面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第一,采取灵活的价格战略。价格问题是大学生出游时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旅游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推出适合大学生低消费水平的旅游产品,比如大学生对于旅游住宿以及饮食的要求较低,更注重旅程中精神层面的体验,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出价格低廉,但趣味性更强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抓住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并解决其经济难题,从而推动大学生旅游的热情;二是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随机调整价格,旅游企业可以针对特殊的大学生旅游集中期,设置优惠的旅游套餐以及价格,一来可以获得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其次可以保证企业的盈利收入。
  第二,实施多样化的产品战略。针对不同大学生的需求差异性,比如专业不同在旅行时项目选择会有差异,根据专业差异开展相应的旅游产品;针对大学生年纪不同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旅游产品,比如新入学的大一新生主要以短途旅游的快速接触融入新集体的班级活动为主,而大四学生主要对毕业游有兴趣;针对大学生旅游时间主要集中在暑假这一时间特点,企业应加大暑期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开发。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在于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才会被消费者接受。
  第三,构建丰富的营销渠道。旅游企业可以加大与学生会、社团之间的合作,发展团队旅游的销售,并根据人数设置不同的优惠价格,还可以通过设置校园代理的方式及时公布相应的旅游产品并完成相关咨询宣传活动,也可以发挥同学间的口碑营销方式,对因同学介绍而选择相关旅游产品的同学提供一定的优惠措施,以上营销渠道的丰富都有利于多层面的开发在校大学生。
  第四,开发种类丰富的促销手段。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很多大学生由于社会上对于旅行社的负面报道而排斥选择旅行社团队出游的方式,因此企业应该加大与高校的合作,比如通过赞助学校重大比赛或文艺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充分利用线上的传播平台打开企业在学生中的形象,良好的口碑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大学生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陈丹彤.大学生旅游行为分析及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科技信息,2011,33:355-356.
  [2]崔斌.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沈阳市大学生为例.经济师,2013(6):190-192.
  [3]杜继淑,郑惠.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分析.贵州师范大学报,2011,6:137-141.
  [4]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6-29.
  [5]苟小东,马耀峰,李富升.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人文地理,2011,3:189-191.
  [6]郭正炉.大学生旅游需求调查分析及旅游企业的营销策略—以中央财经大学生学生为例.产业经济,2014(11):91-101.
  [7]李亚卿.中国大学生旅游开发的目标、途径及切入点.开封大学学报,2008,1:427-429.
  李雁.大学生旅游现状与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新经济,2016(12):41-42.
  [8]刘春,刘苏衡.武汉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黄家湖大学城高校为例.甘肃科技,2012,27(14):400-401.
  [9]赖盛强,唐雪梅,朱敏.网络口碑对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2011.06:68-74.
  [10]龙茂兴,李艳萍.大学生旅游偏好调查分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3):50-54.
  [11]沈世伟,任小丽.宁波大学生旅游行为的调査与分析.宁波工程学院报,2011,21(4):323-325.
  [12]王贵斌.网络口碑对游客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05:271-274.
  [13]于婧.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北京市大学生为例.经营管理者,2010(10):111-114.
  [14]张洁,徐芳.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及差异化分析–以杭州市部分高校调查为例.中国市场,2010,49:339-341.
  [15]张金玲.人们为什么出游–旅游动机理论与大学生旅游动机实证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09.
  [16]Galloway,G..Sensationseekingandthepredictionofattitudesandbehaviorsofwinetourists.TourismManagement,2008,11:2188-2192.
  [17]AbrahamRonelMartinezTeutle.Twitter:NetworkPropertiesAnalysis,2009:180-186.
  [17]ErcanSirakaya,ArchG.Woodside.Buildingandtestingtheoriesofdecisionmakingbytravelers.TourismManagement.2005(26):815-832.
  [18]Kak-Yom, K.&Jogaratnan,Travelmotivations:acomparativestudyofAsian
  internationalanddomesticAmericancollegestudents[J]JournalofTraveland
  TourismMarketing,2002,13(4):61-83.
  [19]Martina,G.Valuedimensions,perceivedvalue,satisfactionandloyalty:aninvestigationofuniversitystudentstravelbehavior.TourismManagement,2006,1:31-47.
  [20]Sparks,B..Factorsofplanningawinetourismvacationthathelptopredicttouristbehavioralintentions[J].TourismManagement,2007,28:1180-119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58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0月27日
Next 2019年10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