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除了市政建设以外,国家也越来越看重对山区的建设,由于山区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也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道路工程的桥梁结构在进行施工时,其下部的构造直接决定着其建设完成之后的稳定性能,所以为了保证其在投入使用以后的安全性能,施工人员一定要应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施工。本文着重讲述了在对山区的桥梁结构进行施工时,其下部构造的施工技术。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构造;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的地域辽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尤其是对于山区的建筑工程来讲,选用合理地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快施工的效率,与此同时也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在对山区的道路进行建设时,由于牵扯到一些桥梁结构,而对其底部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设完成后质量,尤其是对于高速公路而言,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一定要作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首要考虑因素,为了保证其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就要利用科学合理地施工技术来对桥梁结构下部的构造进行施工。
一、下部构造的施工技术
(一)桥墩
当桥梁的高度低于40米时,选用的桥墩通常情况下为柱式墩,其根据结构的样式主要分为方柱或者圆柱。圆柱的施工相比于方柱更加方便施工,主要适用于平原地区。但从抗弯刚度上来讲,方柱的抗弯刚度更大。可是方柱也存在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在进行墩柱的施工时,需要增设桩帽,因此增加了工程量,从工程造价的角度讲,其存在着较大的缺点。除此之外,增设的结构容易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在对具体的桥墩结构样式选择时,还应该根据地形以及其上部结构形式要求来选择出针对性的样式。
(二)高墩
在对高墩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桥梁墩的稳定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的条文明确提出。“当10/h>30时,构件将变成失稳破坏”上述不等式之中的10代表的是受压柱的长度。其具体的取值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有上部构造的重量以及施工状态等[1]。
(三)下部构造形式的选择
山区公路的路基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式路基,另一种是分离式路基。为了提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施工过程中浪费,通常情况下均使用的是整体式路基,但对于一些中等或者更长的隧道形式在进行选择时,由于受到施工技术以及外界因素的限制,通常选择的是分离式路基。而对于绝大部分山区道路工程来讲,其均使用的是整体式路基。因此对于桥梁的下部构造形式,也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体式下构,另一种是分离式下构,在对其下部构造进行设计时,通常使用的分离式下构,即双幅四柱的形式。而对于高墩的长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落实环保政策,减少开挖量,此方式便不再适用,此时就需要选择整体式下构,即双幅两柱的形式,此不仅可以满足设计中对环保的要求,还可以节约施工的成本[2]。其相较于双幅四柱的形式而言,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着诸多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下部构造中的横纵向刚度上,其均为双幅四柱模式的两倍。但运用整体式路基时,也应该考虑到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对扭矩的影响,因此在对梁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帽梁的设置。在实际的桥梁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都应该结合所有的因素进行考虑,保证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施工的要求。
(四)桥台
在对桥台进行设计时,通常选择的桥台有三种形式,一是重力式U型台,二是肋板台,三是桩柱式台。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是重力式U型台。其也有相关的规定,如《墩台与基础》中已经明确指出,选用该结构时,填土的范围主要为4米以上,但不能超过十米。在山区中建设桥梁时,要根据其对地形进行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其合理的分阶设置[3]。而对于桩柱式桥台,因为其抗推刚度相对较小,因此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应该设置在台背填土高度较低的地区。对于肋板台,其相较于桩柱式台适用范围更广泛,但是台背的填土高度也不能过高,通常情况下在设置时,对其高度控制在12米以内。山区的高速公路通常情况下纵向地形均过于陡峭,所以在对边坡设计时,不会设置成锥坡,此就加大了设置桩柱式以及肋板台的难度。除此之外,对于有些地质条件过差的地区,在进行桥台建设时,还需要对其基础进行处理。
(五)基础
在对山区的高速公路桥梁基础进行处理时,通常情况下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是扩大基础,一种是桩基础。其各自有着适用的范围,扩大基础主要应用于地质情况良好的山区,并且同时选用的是分离式扩大基础[4]。而对于桩基础,主要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对桩基础进行施工时,具体的施工方法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挖孔桩,一种为钻进桩。但是对施工方法在选择时,也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选择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施工。对于挖孔桩,该工艺可以有效节省施工的成本,但是其受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钻孔桩可用于地质较差的施工环境当中,但是其在施工时,工艺相对较为复杂,所以设计人员在对方案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恶劣的环境,其地下的水位较高,与此同时,在地层中还含有各种有害气体,在对这些地方进行方案的设计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确保施工的安全。
二、结束语
在对桥梁的下部构造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要对施工区域的基础条件进行了解。同时设计人员也应该考虑到外界的所有影响因素,设计出针对性的方案,以此来保证施工可以顺利进行。而施工人员也不能就此止步,还应该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加快施工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以此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卓,陈文俊.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思考[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
[2]魏平,孙金,葛梦澜.山区高速公路标准化跨径桥梁设计要点[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33(10).
[3]罗分平.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梁高墩柱施工技术[J].公路与汽运,2017(3).
[4]黄凯,叶印阳.关于市政桥梁下部构造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工业b,2017(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