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美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古典舞区别于戏曲舞蹈和古代舞,它是一种融入了我国传统美学观念基础的审美元素的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舞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着,并在变化过程中不断融入一些不同时代的特定元素而发展着。但不论如何发展,身韵作为中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古典舞区别于戏曲舞蹈和古代舞,它是一种融入了我国传统美学观念基础的审美元素的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舞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着,并在变化过程中不断融入一些不同时代的特定元素而发展着。但不论如何发展,“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之魂,体现着古典舞的意境,也体现着国人的民族精神气魄。“身韵”作为古典舞的精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研究古典舞的“神韵”美,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古典舞的核心,深刻的感触“身韵”的内涵,并为舞蹈的编排和训练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从审美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对一个中国古典舞舞者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 研究内容

鉴于“身韵”在古典舞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根据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对舞蹈的理解,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形、神、劲、律”和“身韵”关系,进而分析了“身韵”如何体现在古典舞之中,以及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如何更好的突出“身韵”进行了探索。

美女图片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念及要求

(一) 在舞蹈艺术中“形、神、劲、律”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高度浓缩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的内在美是通过“形、神、劲、律”四种元素所烘托的,同时“身韵”也是这四者的高度浓缩。“形”是所有外在的、可视的表现,即为“身法”,“形”作为动作的载体也是舞蹈的根基,没有“形”则无法表达舞蹈的内涵。[1]“神”就是内涵、气质,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是心与心完美的契合,它是古典舞的灵魂,艺术之源,它的存在使得古典舞的精神由内而外散发出来,支配着舞者的舞姿,感动着观众。“劲”与“形”的配合使“形”的韵律感更强,即视感也更加清晰,“劲”即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力度与层次之间的处理和变化,贯穿在动作表现过程内部。律”不仅代表舞蹈本身的规律性,还指舞者在训练时所遵循的规律。 只有完美融合了这四大要素的舞蹈才是形神兼备的舞蹈,舞蹈的“身韵”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 “形、神、劲、律”凝聚的“神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四大要素融会贯通才能展现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态。“神”统领着四要素,同时也是一支舞蹈的灵魂 。任何一个舞姿只有蕴含了“身韵”才能打动观众。舞蹈学家钱宝森总结古典舞时说:“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身韵”的重要由此可见。“形”能够容易观摩、训练出来,但是“劲”和“律”则需要用心慢慢感觉领悟。[2]中国古典舞蹈者的“神韵”体现着舞蹈演员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动作均融合了“身韵”,才能真实生动的诠释舞蹈演员想要表现的人或物。

“意领神随”即是指用全神贯注于作品当中,在表演中将自己忘我的融入舞蹈中,化为舞蹈本身,少了意的融入,艺术就会缺失。只有通过意识传达的眼神、舞姿才能散发出古典舞蹈独特的“神韵”,它由中华传统艺术千年的精华积淀而成,是中国古典舞经久不衰的不竭动力,也是未来蓬勃发展的源泉。

(三) 柔与刚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揉合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往往都是以优柔美以柔媚、优雅为主的柔与以雄伟、粗犷为特征的刚的两种相反特征的舞蹈元素揉合的产物,二者是相辅相成而不是不可兼容的,刚柔二者的揉合在舞蹈动作中随着节奏和舞蹈内容的需要而不断结合着。刚与柔两种相反特征的舞蹈元素生成了刚柔相济的效果,二者在视觉上的香茗的对比和映衬让动作的表达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也正是这两种相反形态的结合造就了“身韵”的对比美。

三、“身韵”美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体现

(一) 轻盈的形态美

我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古典舞的表演形态没能代代相传,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如敦煌的飞天、伎乐天画像纤柔的肢体、轻盈飘渺的体态,领悟它的魅力,以及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去领悟古典舞的神韵。“飘逸轻盈”是神韵的重要表现成分,“飘逸轻盈”也是人们衡量舞蹈的最高审美标准。例如白居易的:“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3],以及诸多的表现轻盈的诗句就充分的说明了讲究轻盈、飘逸的形态美对古人对古典舞的审美角度。这种轻盈的柔性形态美正是通过飘逸的视觉美给人特有的视觉体验并展现出无限的时空、营造出一种飞舞灵动的神韵美,达到了符合古典舞“神之动物,物以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审美观的传神境界。

(二) 圆转的动态美

划圆是古典舞中一个经典的动作规律,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这种独特的“圆”形思维也融入了古典舞,在古典舞的发展过程中。明代朱载的“转之一字为众妙门”充分说明了论在个体动作上还是整体表现上,“圆”几乎融入了舞蹈所用动作,是舞蹈尽可能呈现一种回旋状态[4]。不同的的圆形轨迹组合出了“大圆套小圆”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视觉动态韵律美的效果。[5]。

古典舞《家梅表姐》中通过大量使用遵循圆弧形运动路线规律特点的云手、圆场、平转等动作来体现充分突出体现了“圆”的特点。该舞的舞蹈寓意是开场时主人公心情抑郁,进而想起当年的青春年华和无忧无虑的时光,但随后仅有的一点信念却又被残酷的现实击溃,身心崩溃而最终吐血身亡。舞蹈中所有的郁闷、欢乐、绝望、追思等心绪的表现都是通过“圆”的技巧来表现的,环环相扣的圆的变形让观众充分体会到了《家梅表姐》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 视觉的对比美

中国古典舞的白贤过程中很重视强调通过视觉和形体动作的相反角度来呈现一种对比美,在本来看似冲突的动作中塑造独特的审美视角。在舞蹈表达的过程中通过两个动作连接处以虚带实、以实引虚效果的承接转合作用,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正反相随的对比美。中国古典舞中眼神的收放,燕子穿林等典型动作都是反差动作的对比美[6]。

四、“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表演的探索

(一) 线得流程

中国古典舞线的流程突出地展示了线的艺术的流连绵延。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随着胳膊的大幅度韵律表现处惟妙惟肖的流畅的作品。[7]因而“线”在舞蹈“身韵”中也具有重要影响力,线是指身体的流动性,犹如行云流水缠绵和刚劲的交叉,在身韵中常常能体现。通过一系列流畅的舞蹈动作,给舞蹈行云流水状的流畅之美。

(二) 圆的形态

中国古典舞由于其“终点回归起点”和“起承转合”的动作特点被称为“划圆的艺术”[8]。动作连接的中间过程就是古典舞表演最具韵味之处。钱宝森先生所说“形三、劲六、意八、无形者十”,就是说“无形之形”才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表演者不能束缚于模仿的套路。以“圆”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舞动作源自于中华民族朴素的、唯物的自然观。“圆”在中国古典舞重要的成分,不论是舞蹈的基本功训练还是剧目内涵的展现都离不开“圆”的呈现[9]。

(三) 韵的内核

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线的流程”是舞蹈的“韵律”,“圆的形态”是“身韵”的宗旨,而神韵则是线与圆的内在核心,是“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融会贯通。“神韵”正是通过意识和感情的意念来自如的通过刻画动作来完成对舞蹈的表达,而不只是机械、刻意的去完成舞蹈动作,舞蹈表演的核心也正是“韵”的表现。所以说,“神韵”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0]。

《扇舞丹青》是极具代表性的古典舞作品,该作品的独特之处是运用扇子作为道具来展现出手臂长的特点,同时扇子的应用也展现了书法的韵律之美。给观众留下了“纸上作舞”的即视感,舞蹈演员通过栩栩如生、一招—式的韵律表演,达到了场景、人与舞蹈氛围充分融合、行云流水般的的意境。此外,动作招式中快速的舞剑舞扇,也凸显了神韵中“闪、转、腾、挪”的动作,充分彰显了古典舞独有的舞蹈韵味和精气神的特征。

总结

“气韵生功”是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原则,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分析,从轻盈的形态美,圆转的动态美、以及视觉的对比美三个角度剖析了“神韵”的作用。对于“神韵”在古典舞表演手法上的变现则是通过以线的流程作为“韵律”,“圆的形态”作为“身韵”的宗旨,通过气韵的配合有意识的、有感情的意念来得心应手的支配舞蹈语言,完成对舞蹈的表达。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5.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6年12月2日
Next 2016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