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文西二十世纪60到80年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摘要

人物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记录者,以画作去复原时代变迁中艺术思想的发展轨迹,从而更深的去研究社会所形成的颜色,更精准的去认识和发现生活中的意义。在此我们就要提及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画家刘文西。谈及他,脑海里浮现出的应该是那惟妙惟侨的“陕北女孩”,他朴素无华,始终保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陕北这片热土和风情的感怀。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坚持,开创了极富地域风情文化的画作流派“黄土画派”,其代表作品“陕北女孩”就是诞生在黄土高原之上,画作创作之中将陕北所有的人情世故融于笔墨,在作者的情怀当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当中独具地方底蕴和民族精神,体现出了艺术的生命,将艺术的目的升华到为人民服务,为时代续根。

现就本文的写作思路简述如下。首先以刘文西的创作宗旨展开介绍他的创作经历及创作思想的形成背景,并综其作品特点与创作渊源多方位,高视点的分析刘文西人物画的艺术价值。正文第一部分论述刘文西的艺术创作经历;第二部分详论20世纪60-80年代刘文西人物画的艺术特色,第三部分细论刘文西人物画的现实意义及影响。综其所论点出刘文西人物画的艺术价值为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从技法,色彩和情感上做指导和创新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绘画艺术传承续增了根脉。

  关键词:刘文西;人物画;“黄土画派”;艺术特色

  前言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画界人才辈出,派系建设也有了继承性,创造性的发展。黄土画派作为西北艺术群中的一支,透彻出了其引领方向。而开宗立派者刘文西以最纯粹的元素入手,深入到老区人民中,用最豪迈的黄土精神和细腻甄密的写画风格展示出了黄土画派的艺术方向,与传统文人画对比之下,渗透出了社会主义的精神品质,也投射出了民族精神的含义,把中国农民的纯朴,踏实和中国人民向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方向挥洒于画作之中。研究刘文西人物画的意义在于作为画家,创作灵魂来源的高度;艺术情感所处的角度;技法运用创新的发展与继承;作品对社会的促进性。从这几方面出发,使后世艺术的发展健康有道。

  一、刘文西的艺术创作经历

  (一)刘文西的生平简介

刘文西,民国21年,出生在浙江省嵊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村。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到了莫朴,潘天寿等先生的教导(​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毕业后与陈光建一同选调分配回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方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1]

先生对年轻时期的刘文西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语言差异,达芬奇当时译文是达文西。刘文西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名字中都含有“文西”,他能成为大画家,我也要成为大画家(​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2]。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发愤图强,最终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一位宗师,并且形成了独属于他自己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写实风格。表现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独特吸引力。《祖孙四代》这幅在他29岁就创作出的艺术巅峰,以深刻的主题,生动人物的塑造和开拓的笔墨技巧性,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此,使他成为了“黄土画派”的一面旗帜。他待人和蔼、简朴,数十年如一日穿一件同样款式的衣着,戴一顶永不变色的帽子,而在他笔下却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黄河儿女。刘文西坚信:创作来源于生活;激情来源于人民。风光不是一蹴而就的,荣誉也不是说来就来的(​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3]。半个多世纪以来,黄土高坡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了他坚定地足记。在不断绘画的过程中,逐步奠定了他写实主义的扎实绘画功底。更重要的是,刘文西虽是山清水秀的浙江人,却扎根黄土高原半个世纪之久,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应该受无数人的尊敬与爱戴。

过去的几十个春秋里,刘文西先生与中国腹地的这片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九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他舍弃了舒适温暖的家,更舍弃了和家人的欢聚一堂,选择去陕北,选择了与陕北人民公共生活。而像他这样的,寥寥无几[4]。也正是由于他这样长期与人民同呼吸,共生活,品尝百味人生,才使得他能创作出真正的人民的艺术。他的笔下,生动的的塑造了一大批老汉、后生、的形象。

《基石》、《东方》、《弯弯黄河滩》等鸿伟巨作,是刘文西先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创作的。然而,在这些创作中,不得不说的是1997年刘老接受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五套人民币100元面值画毛xxxx像的任务。接到任务后,他融汇了多年以来的绘画经验,专心创作。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xxxx形象。如此栩栩如生的xxxx画像,没有扎实、艺术功底是难无法完成的。

刘文西老师,足迹遍及陕北的沟沟壑壑。在他之后不断涌现出更多的艺术家将自己的投入到黄土地上。他的言行举止,使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明白了真诚,和对艺术的无私奉献。他扎根于黄土地的绘画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激励着我努力前进。

  (二)刘文西的人物画风

在刘文西的家乡,群众喜歌善舞,每逢劳动之余,或喜庆节日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异常活跃。作为家中的长子,刘文西很小就承担起照顾五个弟妹的责任。刘文西的母亲尤善女红,大量的绣花样稿成了他对美术方面的最初接触,有时也会给母亲画一些新的花样,偶尔得到母亲的赞许更是燃起刘文西对绘画的热情。之后他便剩下零用钱买《水浒》、《三国》等小人书临摹人像,对着《芥子园画谱》自学描摹,乐此不疲。不久便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之后,在其舅父帮助下,经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先生推荐,刘文西进入到上海育才学校绘画组学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基础训练。刘文西在195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2]。在周昌谷、方增先等老师的指导下,在老院长潘天寿的教诲下,刘文西刻苦努力、奋发图强,练就了扎实的造型能力与笔墨基础,成为当时学校有名的高材生。1955年,浙江美院成立了彩墨画系,以加强对中国人物画的改革与创新(​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刘文西便在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进入至刚刚成立的彩墨画系学习。在这个浙派人物画风格初创时期,浙派人物画中的“中西合璧、改造素描、强化笔墨”的教学成果成为刘文西风格形成的知识储备。期间,刘文西创作出连环画《秃鹰崖擒匪记》、国画《劈山引水》等作品。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刘文西之后的水墨人物画名家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从1959年到1961年,刘文西先后创立了《拉家常》、《毛xxxx著作》、《搬家》、《XX和社员》、《黄河岸上》这一时期刘文西不仅注重于革命历史题材,而且尝试了不同的绘画方式,创作了出不同风格但形象生动逼真、色彩明快的重彩年画、铅笔素描、和铅笔淡彩画。从刘文西创作领袖题材工笔重彩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传统壁画技法的借鉴;从《陕北之春》中可以看出其将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先相结合的尝试;从《黄河岸上》可以看出其试图通过水墨人物画来表现集体化生产的群体人物画像。

  二、20世纪60-80年代刘文西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一)题材类型质朴,淳厚,丰富大气

1.表现陕北黄土高原的作品

刘文西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的生活气息。其中,人物画主要描绘的是黄土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他的笔下,处于艰难环境中的老陕人民并未被困难所击败,反而呈现出斗志昂扬的乐观态度,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的高贵品质。在刘文西的作品中,强烈地表达出人民当家作主、积极进取的意识。这种浓烈的人文情怀在《黄土情》、《黄土地上的老人》等等表现的的淋淋尽致。在这些作品中,一部分通过凝练厚实的笔墨、点线的渲染和烘托,描绘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人对自然的抗争,述说着劳动人民的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代表作有《沟里人》。而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规模宏大的热闹场景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和谐氛围,展示出黄土高原上人们平和乐观、以苦为乐的坚韧性格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作为《山姑娘》。

黄土高原是中国境内四大高原之一,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是一种艺术生态形式,给陕北人民印上了独特的印记,这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这里的人民别样的轮廓,生活环境和地理文化都有着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积淀。为此,才有刘文西及众多的艺术人才对此地产生了无比的爱恋与遐想。刘文西以陕北的黄土地为创作基地,以单位村庄为点,步量式的对陕北的村落沟壑进行地毯式的辐射,所到之处就用画作记录下人民的生活及个人形象。不仅仅是作画,刘文西将自己融入了这个红脸蛋,高嗓门的大家庭,把乡亲们的是当做自己的事,在这样委人是亲的生活中,他的创作也就将作品移到了人民的形象上去了。作品思绪也就在这样恓恓相伴的生活中开始了[5]。

2.表现黄土地的现实生活形态及人民领袖血肉情深的作品(​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

刘文西深受xxxx《讲话》精神影响,以人民为创作的本源,一直顺承深入民众生活、贴近人民最底层、坚持现实主义道路的传统,注重写生。并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艺术主旨,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称之为“人民的艺术”(​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从50年代开始,刘文西以xxxx为原型,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像,许多画作都呈现出伟大领袖与普通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亲民形象。如作品《同欢共乐》是刘文西以新年画的形式所创作的,描绘出一番人民领袖与人民同乐的景象(​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6]。在作品画面中,画家运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来表现喜庆祥和的氛围,色彩鲜明,构图独特,人物形象塑造具有典型性,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民族特色(​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1]。这类作品可以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在刘文西的笔下,画面中毛xxxx和人民一起拉家常,谈疾苦,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表现了领袖与人民休戚相关的深厚情感,再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集中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折服的民族精神(​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2]。这与传统文人雅士那种颓废无聊的生活态度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此类代表作品有《毛xxxx与牧羊人》、《同欢共乐》、《知心话》、《支书和老农》、《解放区的天》、《老百姓》、《沟里人》等等表现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其乐融融的画面(​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

  (二)造型技法的精益求精

1.人物画的构图分析

刘文西人物画的构图具有极高的方向性,以时间上所画形象呈现出的色彩和特点综合空间上视觉所产生的框界定位达到哲学中所讲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让欣赏者深深体会松紧有致,宽窄互补,静中有动,近处显景,远处显意的平衡状态。如《毛xxxx在大生产中》,以开阔的黄土地为背景,特写毛xxxx的形象,而领袖身后是无数工农一心的体现,这样的布局很自然的过度到在毛xxxx的领导下,人民团结一心,创造出一片光明的天地。

2.人物画的用线分析

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线形式,总体概括为两种形态,一是粗笔形态,掺以行草笔意,用笔提按幅度大,线的粗细对比明显,节奏感强;二是细笔形态,以真书笔意为之,用笔的起伏和线形的变化较小,节奏感弱。刘文西在创作《同欢共乐》等工笔类型作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水墨写实人物画的创作探索,《祖孙四代》这幅及具里程碑意义的水墨写实人物画作品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对于水墨写实人物画的探索实践,刘文西面临的最大的障碍便是如何将工笔画中的用线方法,成功的进行转换,构成能够适应水墨写实人物画造型风格的笔墨语言。经过努力探索,他逐渐确立了粗放雄强、朴厚酣畅的用线特点,可以说,这一类风格特征的线,基本贯穿了刘文西的整个创作历程。《祖孙四代》以写意的手法,运用纪念碑式的构图,将生活在黄土地上祖孙四代人布置在画幅中央,在地平面的烘托中营造出高大雄伟的气势,为了适应主题需要,刘文西在写实的基础上,选取了高度概括的处理方法,用简洁、概括、浑融、整体的粗放老辣笔法,苍劲雄强的笔意,以饱含激情浓墨重笔,勾勒出四代典型人物形象,表现了祖孙四代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激昂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于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在此作品中,作者对素描的明暗关系做了很大程度的弱削,强化雕塑式的浮雕感,以突出主体人物的高大形象,最大程度的提炼概括,使之更趋单纯,以防影响突出的力量感。为了避免因为高度概括取舍而有可能失缺的丰富性,作者又在重线上用淡墨淡色复勾,以此既能加强对比,丰富画面效果,也能以复勾之笔增补浓墨重线的笔力。若与刘文西的其他写意类型作品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祖孙四代》的用线凝重大胆而又强憾,犹如钢筋铁骨,但在用线的丰富性和墨色的变化上则弱于其他作品。

3.人物画的色彩分析

色彩在画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决定了艺术家能否将自己对艺术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能否如实的表达出来。刘文西绘画中的色彩大量的融合陕北民间艺术、敦煌壁画等的用色特点,并将东方与西方、学术与民间的不同色彩体系融会于自己的作品中,这是一种开拓和创新。例如,在《横山老腰鼓》这幅作品中,画面中色彩浓烈,不仅大面积使用暖调子与冷调子,而且冷暖色块分隔明显,这种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乡土气息,并且震撼心灵(​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7]。

欣赏了刘文西绘画作品中的笔墨运用,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其特点总体上是融贯中西、墨色凝重、质朴强劲。刘文西吸收采纳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六法”之“古法用笔”,在他的作品中,一笔为骨、以墨为肉、以线为型,并以线的粗细、曲直、浓淡等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技巧与西方绘画中的明暗、焦距、角度等特点相互融合,体现出人物形象的力度与美感。刘文西也借鉴了一部分西方绘画的元素,通过中西结合,达到更好的表现艺术的目的。

色彩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部分。刘文西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受到了中西方绘画的双重影响。西方绘画中的光影设计、色彩运用等一系的技法为刘文西在后来的造型能力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作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这句话,刘文西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始终遵循黄土画派的“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宗旨(​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8]。几十年来,为了熟悉生活,他的足迹遍布黄土高原的各个角落;为了熟悉人,他无数次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对于刘老的这一点,我异常敬佩。陕北就是刘老的家,陕北人民就是他自己的亲人。在陕北,刘文西年年都去去几个村子,去的这些村子,就像回自己家一样亲切,自然。就这样,陕北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尽管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但是刘老依然坚持去陕北写生。刘文西认为,生活是美的来源,同时,艺术应该比生活更美。从而完成艺术创作。正是由于刘老艺术的热切追求,并且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生活,才使他的作品反映着对人民的理解和爱。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精神,才有别于其他艺术流派的创作道路。“为人民而创作”是他永远不会改变的艺术方向(​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

  (四)继承传统,力求创新

1.立足黄土坚持艺术本真

刘文西作为当代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的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实践、反复揣摩,结合现实主义创作意识,与人民同呼吸,共生活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宗旨 (​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8]。在此基础上,刘文西还进行了创新。刘文西认为“创新要从深入生活开始,从观念的扩展开始(​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9]。如何创新?首先到生活中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到生活中过去,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视觉、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脑袋和眼睛去观察认识生活(​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10]。”

刘文西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基础,主动的向现实生活学习,大量的现实主义的写生促使他将黄土地的厚重质朴化作笔墨、色彩自然地展现出来(​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正是这些大量的现实主义写生给刘文西的绘画作品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从而使刘文西的艺术创作独具匠心,在作品中充满了陕北地域的民风民情和浓厚的陕北文化气息。从作品《祖孙四代》再到巨幅画作《黄土人》,都是刘文西根植于黄土地上,直接展现当地人民的现实主义生活,每一幅作品都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对生活的再现和表达,每一幅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真实的,存在的(​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都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其原型,甚至是同一个人物原型被刘文西从孩童时代一直画到暮年(​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11]。

当然,刘文西的绘画创作并不是简单、单纯的通过现实主义写生手法记录在纸上,而是所描绘的人物、民风民情都是画家本人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把握(​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Rar$EXa0.778​/​javascript:;​),运用其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捕捉、思考所面对的事物,用真情实感去体会这些事物深层内在的韵味,再以自己最为擅长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将内心情感与客观现实恰当的结合起来,使二者完美地浑然一体,跃然于纸上,以其行动完美的阐述了“外师造化,中心得源“的艺术创作理念。

由于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与人民同呼吸共生活的经历,并且不断地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加之独特的视角,别致的构思,创作出浓浓的融入感情的作品,给观者无限的代入感。更是因为如此,才有了《祖孙四代》、《炕头热话》、《知心话》、《农民》、《老汉》、《支书与老农》等经典传世之作。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无一不带有陕北民众的特点,通过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无一不带有陕北民众的特点,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黄土地对刘文西的影响之深。同时也是这片黄土地,使画家在日积月累中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绘画形象,完全有别于传统人物绘画作品中的表现主旨,开创了全新的视角,展现出黄土地雄浑厚重、气势恢宏的艺术美感。画家通过这样的一种对现实主义的无限追崇,了解、掌握、熟悉这片黄土地上的人物生活、经历、情感、性格等等,最终将这些东西完美的与画作和谐统一在一起,从实际写生出发,体现了他始终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宗旨。

2.在多元化艺术中求得创新

刘文西自从学习绘画以来,就深受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双重影响。打开了艺术的闭关思想,把先进的西方艺术风格和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有机结合。对潘天寿、蒋兆和、徐悲鸿等人的作品进行反复斟酌,同时又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作品进行认真的临摹,不仅吸收了西方造型艺术的优势所在,也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用线技法在自己的作品中突显出来。一方面,刘文西在五十年代进入浙江美院进行专业学习,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所有的美术院校都在向契斯恰科夫体系学习,其中的素描教学方法无疑是给刘文西的造型能力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这对他日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画作创作都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在学习西方绘画技巧的同时,刘文西同样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沿袭。在刘文西到西安美院执教以后,他时常临摹大师任伯年的许多作品,同时他以山西永乐宫壁画为模版,加强工笔画技巧的传承与创新;以汉代石刻雕塑所呈现的美感,研习为自己的作品审美情趣;以民间版画所匠心独特的色彩特征为蓝本,将浓郁的地域特色、返璞归真的民间色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当代中国人物画新的色彩风貌。从丰富的民间艺术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助西画的技法准确地把握画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作品。

对于创新,刘文西不仅在人物画创作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针对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刘文西也同样鼓励其要解放思想、抛弃成见、扩展视野、走创新之路。同时,刘文西还认为一件作品不但要有血有肉,还要有思想,只有有了思想有了灵魂的作品才是一件好的作品,要将思想与艺术高度的统一在一个集合体中,中有这样才能被人接受。

在世界经济、文化、社会多元化频繁接触、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画家,应笔墨跟随时代,为时代服务,讴歌时代精神。把生活作为绘画的第一要素,不断的坚持现实主义文艺方向。作品要把思想主张及艺术上的积淀,从画面传递给观众,作品就是力量。作品需要深入生活,以及情感上的交融。刘文西一方面坚持继承与发扬“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等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他秉承着中西绘画艺术和谐统一、坚持深入生活和民众、真实表现现实主义,以科学的态度追求笔墨创新等艺术创作原则,另一方面在”求创新“的层面上不断摸索前进,从而追求更为宽广的艺术创作空间,为当代中国画坛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绘画人才,不断为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3.创立黄土画派

刘文西执拗、坚持、爱心、事无巨细、精力十足,他的血液一半来自热血沸腾的陕北,一半来自柔情似水的江南,他地性格融合了明察秋毫、豪爽粗犷,他的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这块土地供养的,他对艺术的矢志不渝的探求,又养成了对人间正道的坚守。通过分析刘文西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北方人之伟岸,而且富有南方人之灵秀。在表情刻画上,惟妙惟肖、气韵生动,形态具有动势,把阳刚和阴柔之美的和谐统一。中西文化的交融,南北文化的糅合,造成了他地绘画作品独有魅力。

正是由于在刘文西的重要影响和直接指导下,从而诞生了“黄土画派“。刘文西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以美院为核心,深入生活以黄土地为基础的”黄土画派“,带领更多的人团结一致地来探索生活、研究生活,来表现最广的劳动人民。刘文西的绘画内容多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他们在刘文西的影响下,秉承了刘文西的艺术宗旨。

“黄土画派“近百名画家坚持深入生活,从基层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坚持与人民交朋友,从人民大众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养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执行着xxxx《讲话》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并在创始人刘文西的直接影响下,扎根于黄土高原,坚持为人民创作的创作宗旨,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为XXX的黄土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贡献着不可限量的精神食粮。

  三、刘文西人物画对现实意义的影响

在刘文西的带领下,“黄土画派”画家通过不懈努力,创作出大量西北人文风情的优秀作品,着力表现出黄土高原所独具的“黄土文化”和“黄土精神“,形成了”黄土画派”艺术阳刚豪放、恢宏大气的黄土画风的人物画。他能始终坚持“从生活到创作”的艺术道路,“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理念,以及不断探索、追求创新的艺术实践在当代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刘文西以极高的审美意识和超群的思维模式,运用哲学思想和文学修养,在绘画的技法[12],表现题材及表现方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在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及现实主义艺术道路的延续中坚持创新的理念,为当代美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结语

乱世出英雄,也出人才,更出艺术家,几十年的战乱硝烟,半世纪的风云变幻,洗礼着刘文西,锤炼着刘文西,这样的环境下,刘文西没有动摇信念,坚守创作阵地,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实践他的艺术的更大超越,在刘文西耄耋之年,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吴作人为其画展上撰写了“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堵“的题词[13],短短十六个字,是对刘文西艺术生涯最为精炼、最为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坚定不移地落实《讲话》精神,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行动完美的阐述了”艺术为人民“的真实内涵。

刘文西承传统但并非顽固守旧,求创新并认为创新要深入生活开始。他所带领的“黄土画派“,弘扬时代主旋律,提倡艺术多元化,认真贯彻执行”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的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了解群众,为人民而创作。艺术表现手法上,刘文西结合时代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绘画思绪潜移默化,绘画表现手法以哲学理论为支撑,以文学修养为指导,以实践经验为创新基石,从而使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协调统一。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可以自由创作,但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思想,端正态度,表现爱国主义。在创作中以毛xxxx为题材,以创建新中国的领袖形象诠释人民的伟大。认为人民是最又力量的,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辉煌的历史[14]。把人民真正的心灵美表现出来,体现出人民本质的东西,灵魂的东西。刘文西把对人民的感情,转化成了创作动力,不断地给我们输送着艺术创作的营养。

通过对刘文西一系列的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刘文西绘画作品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描绘他所看到、听到、想到的人和事,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后来者提供一个审美的角度或者四另一种的观察视角,他所表现的不是简单、概念性的表面成像,而是在表象的基础上赋予更多的、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而这种内涵的存在将绘画的生活性、艺术性、思想性完美、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而以刘文西艺术特点为蓝本形成绘画的教学体系,也正以崇高的艺术宗旨、合理的教学方法、独特的艺术实践、指导者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也引领了绘画界的流派建设,更深且精准的为人们去认识和发现生活的意义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世界著名画家[OL]

[2]刘文西[OL]

[3]徐敏:东方有个刘文西(名家白描系列)-简书[OL]

[4]惠菲论刘文西中国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6)

[5]刘文西人物画研究-道客巴巴[OL]

[6]陆永祥陕西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04)

[7]曹波写陕北之神韵,得黄土之蒙养[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01)

[8]刘涯浅析刘文西《黄土人》长卷的色彩表现及设色特点[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9)

[9]当代著名画家——刘文西[OL]

[10]刘文西谈生活和创新……[J]国画家1995(02)

[11]张西霜由《矿工图》看创作主题对周思聪画风的影响[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10)

[12]何信莹当代工笔画新精美特征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4)

刘文西人物画作品集_百度百科》

[13]史友梅黄土画派及西部画风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14]贾凤姿杨殿台人民的利益与xxxx人的世界观辽宁大学学报2001

[15]浅析刘文西人物画中的陕北农民形象[期刊]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57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0日
Next 2022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