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实习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分析—–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世界语言文化交流涌现出新的气息。“疯狂热”学习汉语由此而来,目前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数量已出现一种供需不平衡状态。为了让汉语在全球的推广,国家汉办每年选拔大量汉语教师奔赴海外传授汉语,不仅仅要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而且自身要经历跨文化适应过程。泰国是国内众多高校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首选之地。赴泰汉语实习教育项目的实施,对我国在研究跨文化适应课题上有深远影响。此次论文我们准备对2013级咸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20位赴泰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它们在泰国实习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和所持的观点,我们进行研究归纳和总结,并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性、针对性提出一些实效性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实习生;泰国

绪论

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全球影响力的扩大,各国的目光开始齐聚中国。各国抱着一种好学习的态度,纷纷赴踏而至,对中国辉煌的璀璨文化产生青昧。世界文化潮流被推到顶峰。

为了全球学习汉语的发展需要,中国官方推出汉语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和方针,来完善和提高汉语国际化的标准。在“法、英、西、德推广本国名族语言发展的经验和基础上,我国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形势,2004年在海外成立全球首家汉语推广组织—–孔子学院。全世界已经大约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700多所中小学孔子学堂。”[1]不仅仅如此,海外众多高等院校也是争相申请孔子学堂。孔子学院的发展不仅是中国国内的支持,也是海外对汉语国际化的推广所做出的贡献。

泰国是志愿者首选地。为此,2003年中泰合作的“汉语志愿者项目”正式启动。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是中国为帮助世界各国解决汉语师资短缺问题而专门设立的志愿服务项目,于2004年开始实施。[2]“2013年3月10日至19日,中国国家汉办驻泰代表处联合泰国教育部各教育委员会在曼谷举办3场“热烈欢送泰国汉教志愿者离任回国大会”。第十一批127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圆满完成本学年的汉语教学工作。国家汉办向泰国派出12批志愿者(人民网,2013)。”[3]据国家汉办官员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全球137个国家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4万余人次。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计划在2017年新选拔汉语教师志愿者4976人(中国新闻网,2016)。”[4]

第二节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目的和意义

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目的

1.丰富理论。本文主要是对咸阳师范学院赴泰汉语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实践的跨文化适应,更加丰富和充实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有效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慢慢缩小跨文化适应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缝隙,从而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2.现实价值。咸阳师范学院赴泰跨文化交际是为了验证实践是辨伪理论真假性的唯一标准,实现跨文化适应价值是对理论的进一步升华,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适应。另一方面扩大咸阳师范学院赴泰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力。

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咸阳师范学院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能够促进我校与海外国家、院校的交流。丰富我校跨文化适应交流知识,加深跨文化交际的积淀。能够促进我国对外汉语自身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跨文化适应的探究,是对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联系创造契机,丰富世界语言文化。理论的不断完善,是更好的服务于汉语的对外发展。文化作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汉语的国际化推广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现实意义。对我校赴泰汉语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能够提高国内外以及我校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的标准。研究跨文化适应案例有利于壮大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而且能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以往研究的补充。

第三节跨文化适应分析

在全球文化大融合下,跨文化适应所包含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不单单涉及社会、人类、语言还涉及传播、心理学等众多领域。根据不同的探究视野,所采取的方法也是大为不同。为了保证论文合理的安排,我们从跨文化适应的内涵开始着手钻研到最后跨文化适应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一系列步骤一气呵成。

跨文化适应的含义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最早开始于X。X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RedField)等人提出的。RedField等人认为通常跨文化适应由个体元素组合而成,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接触,两种不同文化产生冲突变化。[5]这种理论目前是全球大众普遍接受的。不同的跨文化适应含义产生了不同表达,例如和cultureadaptation和acculturation这两种英文表达,汉语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文化适应”或“跨文化适应”。[6]对于这两种跨文化适应的表达,我国著名学者王亚鹏和李慧认为:cultureadaptations是指个体从一种文化体系中转移到另一种与其不同的异质文化体系中,通过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个体自然、有意识、有倾向的做出一种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acculturation当个体的本土文化进入相异文化后,而产生了变迁和适应过程,这种他文化适应或外文化适跨文化适应。[7]相对而言,两种文化适应产生的时间有先后顺序,acculturation比cultureadaptation晚,它是一种再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文化适应,把它译为“涵化”。[8]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

跨文化适应的发展最早追溯到20世纪初,由于人类对跨文化的研究,众多的科学家推断出在跨文化适应发展道路上,个人的身心的变化成为主要障碍。为此,我国著名学者杨军红在2005年研究发现,跨文化适应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首要阶段便是前面提到的个体的心理问题。其次就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基本上这一阶段处于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跨文化适应真正进入了发展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适应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在此期间跨文化适应发展呈现万花筒式的膨胀。[9]

跨文化适应的类别

跨文化适应在形式和类别上可以分为: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方面,这是国外著名学者ward和一批专家学者总结而出。[10]相比较而言,心理适应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和联系中心理上产生的以感情基础作为纽带的一种表现。社会适应就是在所处环境下个人的交际能力。“Black将社会适应分为:一般、交往、工作性适应。”[11]

影响跨文化适应的相关因素

2003年我国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陈慧认为跨文化适应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12]或者可以说是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13]

外部因素:

(1)生活变化。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

(2)社会效益。在进入社会环境中,社会大家庭能够有效地让跨文化者得到各方面的良性适应,缓解焦虑、减少跨文化冲突、文化障碍等。

(3)时间跨度。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和适应这一过程分为: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14]

(4)权利距离。主要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相异文化出现的文化间隙。由于跨文化交际者进入一个新环境文化和其本国文化的接触所产生的差异。在文化接触中给跨文化者带来的困扰、焦虑等,这两种文化差异就能起到关键作用。两种文化的间距大小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联系和发展。

(5)歧视与偏见。这是跨文化交流中最严重的,也是影响个人心理和对新环境的适应。

内部因素:

认识误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在对待另一种文化时所持有的态度、看法和对本国文化一致。所以就导致文化认识上的误区。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

民族中心主义。它的含义就是按照本族文化观念和标准去衡量和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15]

第四节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尽管目前对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见解,但是大多都是见招拆招,不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而且不同国家对于跨文化研究都是各持己见。鉴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复杂性,我国在跨文化适应研究上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总结出一套合适国内外发展的范本。

第二、目前都是对单个问题而发出的一种见解。没有做到一对一的专业性研究。而且研究的类别比较单一,没能够全面看待跨文化适应相关问题的紧密性和联系性。

第三、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些适应问题,还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研究对象往往就是志愿者、汉办选拔的教师、自身前去的教师。研究形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往往都是访谈、问卷、海外国家发回的意见。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很那拿出一套策略。

第四、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不够高。问卷在设计、结构、内容上不够权威性。

第二章咸阳师范学院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

第一节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设计环节

一·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对象的确立

综合考虑到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实际情况,本文研究对象是2015年咸阳师范学院赴泰国的20名本科实习生。为了方便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本次问卷通过电话联系、微信、现场这三种方式发放。本次这些研究对象是经过学校的层层选拔,被派出去泰国。他们跨文化信息的反馈也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也反映了本校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真实情况。问卷调查的对象之间都存在这一定差异,这样也能使问卷调查达到全面、具体,而且也能到达本文研究目的即赴泰实习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

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设计

从论文研究的角度和方向出发,问卷考察实习生的各种适应状况。通过调查实习生的基本信息到最后的交际状况,对数据整理和分析来掌握赴泰国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来达到本文研究重点。

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

在进行问卷发放的时候,我们进行电话联系、微信、现场这三种形式发放。在发放问卷时,我们进行定期回收。

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类型项目类别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3 15%

女 17 85%

年龄 20岁以下 2 10%

20-25岁 18 90%

学校类型 幼儿园 2 10%

初中 6 30%

高中 12 60%

学校性质 公立 20 100%

私立 0 0

学校地点 大城市 3 15%

小县城 17 85%

泰语能力 流畅交流 0 0

一般交流 2 10%

交流困难 14 70%

无法交流 4 20%

出国经历 有 1 5%

无 19 95%

对泰国的了解情况 非常了解 0 0

一般了解 12 60%

不太了解 6 30%

完全不了解 2 10%

教学经验 有 3 15%

无 17 85%

咸阳师范学院2015年赴泰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赴泰进行汉语教育实习的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85%,这个比例和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外进行派送的汉语教师中所呈现的比例大体相近。师范类高校中文科生较多,而在文科中女生所占比例又很大,所以就出现上面表中的情形。男生在文科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导致女多男少,性别上的差异这都会引起在实习过程中跨文化适应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问卷调查的客观性产生影响。那么在进行问卷数据分析中要格外关注。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实习生的年龄基本都是在20-25岁,占到90%,这和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很符合。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存、适应、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是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由于它们基本上长期生活在学校中,缺乏社会历练和经验,进入一个新环境下,它们必然会面临许多问题。

在学校性质上都是在泰国公立学校任教,这样能够了解泰国教育现状、发展水平。在学校的类型、地点方面,高中和小县城占得比例较大,分别达到了60%和85%。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能够反映出许多问题。比如说不同地方的学生它们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汉语教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压力很大。城市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实习生所处不同地方,生活条件不一样。往往这些因素给实习生带来很多困扰。

泰国水平的好坏这一项上绝大多数的实习生都是一张白纸,在掌握一门新外语的这一方面上,这是它们没有前瞻性的一种想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出国实习就如同白日做梦一般,它们的现实情况导致它们没有机会。知己知彼,才能互相沟通。一大半实习生对泰国不掌握,就会影响它们计划。通过图表数据可以看出,赴泰汉语实习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出国,没有任何出国经验,对别的国家没有很多了解。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它们没有任何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和汉语教学能力,更何况语言交流呢。因此,可以说赴泰实习生在去之前对目的国缺乏信息考察,这种缺失最终导致赴泰实习生陷入困境。

教学经验这一块上,高达85%的学生都没有汉语教学经验,海外教学基本也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缺乏大量的实践教学。教学技能和经验的匮乏是实习生最突出的问题。对于没有经验的实习生来说,如何能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泰国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目前对它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二)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中教学适应和分析

这一部分我们调查的主体是教学,教学是考察和衡量实习生知识的丰富性和技能的扎实。本环节教学适应总共设计9个项目分别从1到9表示,每个项目我们按照分数由高到低排,分为5档,分别是5到1分,最后统计出每项得分,做出分析。(5=非常满意,4=满意,3=一般满意,2=不满意,1=非常不满意)注意:本次评分>40认为符合标准,评分<40就是不符合。

编号 项目 类别 获得5的次数 获得4的次数 获得3的次数 获得2的次数 获得1的次数 总分

1 对泰国的课堂纪律 2 4 14 28

2 学生的学习兴趣 1 4 4 11 35

3 工作课时 1 7 12 29

4 教学效果 1 3 5 11 34

5 学校教学条件 3 5 9 2 1 67

6 学校对汉语的支持力度 5 6 6 2 1 72

7 与师生的关系 4 10 4 1 1 75

8 学生对汉语教学满意度 2 6 10 1 1 66

9 师生课堂互动 1 3 10 6 39

赴泰实习生教学适应调查统计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存在适应和不适应两种情况。通过评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出5到8项属于教学适应,这方面说明实习生在教学方面能够适应泰国的教学。然而,1到4项,还有9项存在教学的不适应。通过统计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状况。

泰国的课堂纪律:实习生感到不适应,实习生由于长期在国内进行学习,对于中国的课堂纪律早已根深蒂固了,对于到泰国的课堂纪律,很多实习生都是异口同声说泰国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常常迟到早退,不像中国课堂一样安静上课,这就导致了实习生对泰国课堂的不适应。

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语种之一,外国学生在没有基础、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接触一门新语言往往都感到困难,听不懂、觉得难学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本国的语言文化冲突,学习一门新语言就面临很多困难。所以让学生去接触一门新语言,它们觉得是很难的事。

工作课时:实习生都是还是在校的学生,一周在学校也就十来节课本来听课都是很难的事,出去实习学校给分配带很多班级、很多课,一下子让它们从学生转变为教师也是很难的事,加上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就存在了不适应的状况。

教学效果:去泰国的实习的学生都是兴奋、高兴的,它们渴望去海外宣传汉语文化。但是理想和现实毕竟不是对等,实习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丰富、充实课堂,还有多种花样让学生去学习汉语,但是泰国学生汉语基础和学习兴趣影响了汉语教学,以至于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想。

师生课堂互动:良性的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兴趣有很大提高。精彩的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发挥它们的思想能动性。但是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就不能表达出来,还有对于中国老师的严厉,导致了课堂互动就不能进行。

(三)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中生活适应和分析

本部分主要是对实习生的生活方面调查来了解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这个环节设计7个项目,分别10到16表示,每个项目我们还是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分为5个得分点,5到1分。最后统计每项得分,做出分析。(5=非常适应,4=适应,3=一般适应,2=不太适应。1=非常不适应)注意:本次评分>40认为符合标准,评分<40就是不符合。

编号 评分项目获得5的次数 获得4的次数 获得3的次数 获得2的次数 获得1的次数 总分

10 气候 3 9 8 35

11 饮食 4 9 7 37

12 服饰和礼仪 3 4 7 4 2 62

13 住宿 1 7 3 4 5 55

14 作息时间 5 4 6 4 1 68

15 思乡 4 4 9 2 1 68

16 交通 1 4 8 7 39

赴泰实习生的生活适应调查统计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10,11,16项都是实习生反映出的不适应状况,其它选项都是对于实习生来说都很满意。

气候方面:由于泰国所处的热带气候,常年炎热就导致了不适应状况。在热带季节中有气温常常35度以上,气候的炎热也就对实习生的情绪、心情、休息等造成影响。而且气候炎热湿润的环境下,蚊虫很多对实习生的叮咬很普遍。如此这样,很多实习生都是很不习惯。

饮食方面:饮食上对于在大城市的实习生来说可以选择许多,但是出于小城市的学校来说,当地特色产品也是对饮食种类有了很大限制。而且,泰国的食品都是以甜和辣为主,很多食材、调料很难分辨,自主做餐来说也是有很大的问题。泰国人本来饮食量很少,饭后都是吃一些甜点和水果,为了入乡随俗实习生也是按照泰国饮食习惯,这难免也是很难适应。

交通方面:这也是此次实习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实习生在泰国为了打发空闲时间也想去城市转转,但是交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出行。实习生所处的学校都是小城市,人口密度小,公共交通需求不足,由于公共交通资源的限制,这也是实习生对泰国交通不适应的的原因之一。其次就是语言不通也是导致出行不便。泰国街道两旁都是泰语标注,买票和乘车都需要基本的泰语交流,基于实习生的泰语水平限制,这也导致了它们出行不便。最后,距离远近也是其中原因。泰国的小城市学校与市中心相距很远,乘车时间很久,小城市的商场、饭店等数量有限,加上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实习生也只能周末去市中心。各种原因导致了实习生出行不便。

(四)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中交际适应和分析

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实习生在泰国的交际适应进行调查分析,交往能力也是对实习生自身技能水平的一种考察。本次设计4个项目,分别用17-20表示,每个项目我们由高到低,用5到1分进行标记,最后计算每个项目的总分。(5=非常可以,4=可以,3=还可以,2=不可以,1=完全不可以)注意:本次评分>40认为符合标准,评分<40就是不符合。

编号 评分项目获得5的次数 获得4的次数 获得3的次数 获得2的次数 获得1的次数 总分

17 泰语水平 2 15 3 39

18 对泰国的交际方式了解 1 2 10 7 37

19 与师生的关系 3 6 8 2 1 68

20 对泰国社会文化活动的满意度 1 3 9 4 3 55

赴泰实习生的交际适应调查统计表

总的来说,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赴泰实习生在交际适应方面主要存在泰语水平和对泰国的交际方式不适应,从而引起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交际障碍。

泰语水平:我们在对实习生基本信息的统计中占70%的人泰语交流困难,出现这种情况这和我们调查的情况是一致的。主要原因是赴泰实习生缺乏专门的泰语知识的培训,派出学校对实习生在赴泰前也没有个系统的指导,而且都是临时短暂了解。另一方面,实习生对目的国的语言了解也是知之甚少。泰语学习也是困难很大,派出学校也没有专业的泰语老师,所以实习生的泰语水平很差也是很切合实际的。

泰国交际方式:一定程度上对实习生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从实习生基本信息统计得出占绝大多数的人对泰国都是一般了解,还有的甚至是基本不了解。交往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中泰两国的交际方式差异和习俗的不同导致实习生在泰国的交往存在问题。

(五)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的统计,我们对赴泰国实习生的四方面情况已经一目了然,它们的情况也有利于我们后期对跨文化适应状况的掌舵。它们在泰国的各种适应状况我们也进行了归纳。对于问卷调查所出现的一些列问题我们也做了详细的分析,针对实习生在泰国所面临的适应问题,我们有目的性的做出总结。问卷调查数量有限,难免做到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调查的对象也只是在校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调查对象单一。调查的目的也是为了实习生在泰国能够轻松适应,快乐教学。

第二节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访谈环节

一.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中访谈对象确立

在此次调查对象中,我们随机挑选了6名赴泰实习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保护访谈对象的隐私,6位访谈对象如下图

姓名 性别 学校类型 教育水平

陈静 女 初中 本科

姚佩 女 初中 本科

孙冰洁 女 高中 本科

吴婷婷 女 高中 本科

杜杰 男 初中 本科

张惠敏 女 高中 本科

二.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中访谈内容和结果分析

此次访谈内容涉及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交往适应这三部分,每个部分我们对两名实习生进行访谈,并做笔录。可能在访谈的过程中,实习生对在泰国的感受和看法会有所保留,有些可能涉及实习生的隐私,对此我们也是对实习生所反映的内容做出一些挑选。

生活适应:对泰国的感受,陈静就说:“到了泰国就是到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我的生活又要改变。刚到曼谷下了飞机,迎面而来的是热风让我全身上下都不舒服。泰方接待我们到酒店歇息一晚,第二天简单的接待仪式完了以后,我们都随着自己的负责老师到达指定的学校,最后到了学校,推开房门的一刹那我就心酸了,房间没有像样的床和一些座椅板凳,只是一个小床垫直接放地上,房间没有空调直接一个立式电扇,但是对于泰国高温天气完全没有效果。太阳从窗户照射进来,人坐床上就出汗,整个房间都处在闷热之中,时不时房间顶上出现壁虎发出声响,窗户也不能打开只能开着纱扇。刚去那一个月真的是度日如年,白天能在办公室有个好的休息环境,晚上回到住所就不知道这几个小时怎么熬过去。”

孙冰洁在泰国观察到许多泰国礼仪,她说:“泰国人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下对穿衣打扮、饮食习惯、社会交际都有明文规定。比如:在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女性要求穿裙子,而且上衣必须是长袖,衣服保证整洁,不能有褶皱,一天一换必须要进行熨烫。餐桌上吃饭不能发出奇怪的声响。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讲话一定要眼神看着对方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不管是送礼物还是收礼物都要双手。遇到学校的老师、领导都要双手合十微微低头问好,这样每天形成一种习惯,很快的融入到这个生活圈中。”

工作适应:吴婷婷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情形:“我觉得自己讲的挺清楚,但是我看学生都很迷惑的样子,我用中、英文标注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去解释,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我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泰语来运用教学中,希望给我带来帮助。我发现自己有些怯场,那些高中学生仿佛和我一个年龄一样,我望着它们,它们也看着我我,我就有些紧张。最初都是从拼音教学开始,拼音里声调教它们很多次,但是它们都是说很难。进行了好多个班级它们基本都是在z,c,s,zh,ch,sh上存在问题,我也是很耐心的用口型给它们展示,还准备了发音图让它们看,虽然费时间,但是进行了好几天它们慢慢开始能够读清楚,我也是很开心,这也为我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张惠敏在谈到她上课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他说:“自己准备很充足去上课,结果到教室没一个人,这让自己感到很生气。最后了解到泰国学生迟到是普遍的事情,学生都是陆陆续续来到教室,而且带着吃的,等它们全到齐了一节课都快过半了,常常自己制定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上有些同学配合很积极,跟着自己的节奏来,但是有些同学不听课还要捣乱,为了纪律问题,自己好多次向主管汉语的领导反映。布置的作业课堂上它们都去做,如果课下的话它们玩的都忘记了。自己常常课堂上就把作业统一进行指导。自己常常感觉很无奈,很沮丧。”

交往适应:姚佩回忆起在泰国的美好时光她自信的说:“自己的口语非常好,在泰国学校里自己通常用英语和同学老师交流,虽然这里的学生语文水平不太好,但是它们都是很喜欢我的课。学校常常举办活动都邀请我去出谋划策,甚至有时候让我去当节目嘉宾,这种零距离的接触,让自己和泰国的老师和学生更近一步。在最后离别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也希望我能有机会再来泰国。说到这B同学也是落泪了,她很怀念这段时光。”

杜杰在交往方面:“自己也很想学泰语,但是学校没有泰国的老师教中文,就自己一个中文老师每周课也是很多,有时候自己在教学上有问题也没办法询问这里的老师帮助,自己英语也是很一般和它们英语交流有时候也是很困,口音差异导致很多听不懂。虽然泰国老师对自己很好,但是自己有很多话不知道对谁说。常常学校一些活动,自己都是看一看都没参加,去玩和去超市自己都是一个人,很多时候自己就很孤独。”

三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访谈小结

从上面6位实习生的亲生经历和它们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泰国快乐和悲伤是并存的。从陌生到熟悉,短短4个月的相处,回忆起开始来的时候那种激动到沮丧再到现在的不舍,感觉一切仿佛回到最初的时候,多多少少有很多收获。

第三章跨文化适应的建议和策略

对赴泰国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分析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和材料总结,通过对赴泰国实习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切实、方便、有效的建议,来指导和改善实习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出现的困扰,为今后的实习生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派出机构的启发

出国进行汉语教育实习不仅仅是对实习生知识水平的考查,对他们跨文化适应能力的一种考验,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对外汉语教师打下基础。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实习生也是遇到各种问题,我校有必要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一、在进行赴泰国实习之前,我校对实习生进行泰语知识的培训,让它们掌握一定的泰语。从我们上面的调查发现,赴泰实习生所掌握的泰语水平,对推动汉语教学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能够掌握一定泰语水平,能够很快融入到新环境下,能够方便与当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可以更好适应当地的生活习俗等。语言是促进交流的桥梁。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语言沟通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语言不通,学生不能理解,那么教学就无法进行。考虑到泰国的英语水平和实习学生的英语存在差异,所以导致了语言障碍。语言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师生之间不能交流。所以实习生也要学习目的语,两种语言的结合促进汉语教学进行。作为派出机构的学校、汉办要对汉语实习生进行定期、系统的泰语培训。

第二、我校要对泰国需求汉语老师的学校做一个详细了解,这样能让实习生去泰国之前有所准备,能够很快适应当地生活中。对上届去实习的学生留一个联系方式,这样让下一任实习生去学习能够和前任实习生有个良好的交接。

(二)对咸阳师范学院实习生的建议

第一、实习生很有必要在实践教学和理论基础中寻找寻新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发掘新式教育观念,探寻新的教育突破口。

第二、要有激情和兴趣,多参与泰国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做到学和玩的结合。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新文化、新环境。只有融入到泰国的生活中,你才能真真体会到乐趣。多与泰国的师生交流互动,只要敞开心扉,才能做到事事有的放矢。

二.对我校赴泰实习生期望

赴泰实习打上圆满的句号。虽然实习生在泰国磕磕绊绊,但是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出国实习不仅考察个人意志,也是对每个人韧性的考量。汉语推广任重道远,需要每个人尽心尽力。最后用屈原的离骚来结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36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6日
Next 2022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