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楼拜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风格转变代表性作家,其作品早在19世纪后期就蕴含了大量的现代文化基因,《情感教育》就是一部最具特色的现代性小说。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资料和学者批评探讨的方法不难发现,学界对于《情感教育》在“现代性”的研究和发掘上,相对缺乏。《情感教育》在叙述风格上,采用了不同于以往作家的“客观性原则”,彰显出一种无迹可寻又无处不在的情感;在人物塑造上,不再刻意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是用细腻的文笔临摹他们灵魂背后的寓意,并且运用有限的内视角叙述,使得小说更加的真实;在小说结构上,打破了传统作家使用的以单一情节变化为基础的叙述方式,将没有明显联系的多个场景片段拼凑起来,深入到真实生活的局部,使小说在细节方面更精准,从而使作品具有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真实感。因此,我们称他为“现代小说的开拓者”、“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关键词:福楼拜;现代性;《情感教育》
前言
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被公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无论是对人物的典型塑造、灵魂探求还是叙事风格、空间的建构,或者是对语言,细节,心理描写上的刻画,都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福楼拜本人文学创作的思想,并且为现代小说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了解法国当时的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以《情感教育》这部小说文本为基点,对福楼拜的创作风格及其特殊的“现代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从传统走向现代
法国革命、社会动荡的频繁发生,各个流派代表作家的创作思想也随之交替融合,使得在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蕴含了多元化的思想。无论是“主张个性、主观和想象”的浪漫主义还是“力求客观再现生活、塑造典型人物”的批判现实主义,都各具特色的存在于文学发展史中,《巴黎圣母院》和《红与黑》就是最具特色的作品。[1](152,185)但相对而言,比起浪漫主义代表雨果、乔治·桑和现实主义代表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处于这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驾齐驱时期的福楼拜,面对文学思潮的变幻莫测,并没有亦步亦趋的随波逐流,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于五六十年代的他并没有像司汤达那样经历过世纪初狂风暴雨般的民族战争和阶级搏斗,所以那种强烈的批判意味相对减退,而倾向于科学式的冷静,表达趋于含蓄,这也就是说他是有异于现实主义作家的原因。福楼拜从小就有着与宗教相背离的思想,深受浪漫主义熏陶,还处于应持有批判现实态度的时代,经历的坎坷遭遇都是与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风格转型密切相关的。
流芳百世的《包法利夫人》一文中,科学般精准的叙事之下内含批判的锋芒,赋予主人公以主观情感上的性格和幻想,也就是说,这种风格的小说具有“现实性”和“浪漫性”的特点。首先,它的现实性在于作者能够集中自己的思想,细致深入地临摹生活原状,而不加任何个人的情感色彩。其次,它的浪漫性又彰显在福楼拜的思想上,主人公爱玛对异国风情的向往,对自然风光的情感抒发等,都或多或少的隐喻着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在爱玛的灵魂深处。一直期待着意外的发生”,“渴望得到不可思议的浪漫爱情”,“生了女儿之后内心的忿怒和怨恨”等都从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部小说是以“现实与浪漫共生”的形式而存在的。此外被社会评论者视为一部记录1848年欧洲革命的编年史的《情感教育》,也向我们展现了福楼拜内心的性爱与伦理、梦幻与现实、信仰与虚无的思想演变,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吹嘘表面繁荣的背后充斥社会的丑恶不堪的现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互不信任。因此不难发现,在福楼拜后期的作品中,我们要想从文中分析出固定的主旨着实不易,这源于他所采用的“非个人化”处理方式,以往的作家大都在“讲述”故事,而福楼拜则是在“展示”故事,由此带来的是小说景物描写的变化。在浪漫主义笔下,景物是波澜壮阔的伟大情感的渲染物与烘托者,而在现实主义笔下则沦为现实环境不厌其烦的雕琢品。但在福楼拜的笔下,景物有了独立性甚至哲理性,他彰显的是人与景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例如《包法利夫人》一文,在第一部分结束时,爱玛把她结婚的橘花扔进了火堆,“她燃烧起来,比干草还快……纸花瓣烧硬了。好像一只只蝴蝶,沿着壁炉,飘飘荡荡,最后,飞出烟囱去了”。[1](199,200)爱玛的一生大抵与这花的命运别无二致。这些巧妙的描述正是其向现代风格转变的具体表现。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提炼与加工。而现实主义是对事物的再现,现代主义则更多的赋予事物个人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2]福楼拜在这种相辅相成的转变过程中,微妙的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和思想流派,使得各种文学创作潮流均能在其作品中找到契合点。这种现代主义观念极为浓厚的作品,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叙述方式、情节建构、人物塑造上呈现出一种“自然主义”和“现代性”。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家的主张就是在现代小说中采用“淡化情节”的叙述方法,即故事没有高潮,时停时继,甚至有些关系不明。还有尚未完成的《布瓦尔和佩库歇》所表现的风格也不是单一的,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来看,都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新的特征,即一定程度上的现代主义风格。如此看来,福楼拜在小说创作的创新领域迈出了最早的一步。因此,我们称他为“现代小说的开拓者”。
如果把能够代表福楼拜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时期的作品相比较,进行详细分析的话,不难发现福楼拜的创作风格有了明显的转变,即由现实主义转型到自然主义或现代主义。
二、《情感教育》中“现代性”的体现
福楼拜的小说创作,有别于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的那种让叙述者在作品中频繁出现、表达主观情感的做法。让叙述者不存在于作品中,小说内容就应该是科学的和客观的,任何一个小说家都没有权利对事情发表个人主观的见解。冯汉津也指出福楼拜的小说,无论是文学思想、叙述风格、主人公形象还是语言、细节、心理的描写上,都有着明显的现代小说特征。[3](10)然而福楼拜的叙事创新并不仅仅体现在不加任何主观情感的客观叙述上,而是在对人物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采用了内视角聚焦式的运用。而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早于福楼拜之前使用这种创新型的内视角聚焦手法的作家也为数不多。福楼拜的《情感教育》就将作者的这种叙述风格和创作技巧因而表现的更为突出。文本既没有绝对固定的人物,也没有与之相契合的完全量身而定的背景和情节,更没有具体的直白说明或者是赋予事物以自己的感情。其所呈现的都只是作者依据客观真实的生活,从内心深处塑造出来的一种真实的幻想,并以此来传递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与理解,这种通过还原真实生活,建立相对客观的幻象,更加的能够阐释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基于他的这种现代风格的创作和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使得他在法国文学史上拥有了崇高的地位,从而被尊为“现代小说的开路先锋人”。[4]下面我就其代表作《情感教育》中的“现代性”体现作以如下分析:
(一)客观性原则的叙述
现代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强调情感的零摄入,叙述者不带主观色彩,只叙不议。福楼拜在这一特点上与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叙述原则一致,都擅长用平淡冷静的文字来叙述跌宕起伏的事件和变化。这种创作态度通常被称为“零度感情”。其实,早在福楼拜笔下的《情感教育》和《包法利夫人》等名作中露出了端倪,只是我们习惯称之为“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方法,即就是一种从客观出发,不夹杂任何个人臆旨,但又表现出作品想表达的内涵。福楼拜是一个隐居者,曾与母亲久居于郊外别墅数十年,在莫泊桑笔下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可以详细地了解到他的一生和创作的习惯。福楼拜始终坚持以“客观性叙述”为原则,在小说中隐藏个人的主观评价,将自身所持有的态度从话语和视角两个方面与文本人物进行融合,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在作品中无迹可寻,却又无处不在。
《情感教育》既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多数正确的观点又描述了符合历史真实性的事件,这都是与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离不开的。其善于细腻的观察事物,追求客观的表达效果,都只是为了找寻艺术上的真实感。也正因如此,他在创作的前期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还原当时的革命生活,福楼拜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报刊和杂志资料,只为确保小说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有理可据的。这一点也体现了他在创作上严谨的态度。在创作的时候,为了突出内容上的真实性,在给好友杜普朗的信中写道:“你还记得巡回医院的情况吗?如果你还记得那个星期巴黎夜晚的的一些情景,麻烦请你告诉我,因为我笔下的主人公在二十五日到二十六日夜晚游荡于巴黎街头,而二十六那晚就是最后一个夜晚,一切都结束了。”[5](165-167)由此可见,他缜密的细节刻画与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现实意义是分不开的,而这所有的表现手法都与他的“客观性原则”是相呼应的。在当时的法国文学论坛上,对《情感教育》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各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它较之《包法利夫人》就内容而言略显苍白,认为它的情节过于单调,结构也较为呆板;也有人说这部作品只是对过去的历史进行了鞭挞,抒发了自身的不满,却对未来的指示只字未提。但从辨证客观的角度来看,又有谁规定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叙述未来呢?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女小说家乔治·桑也曾在《自由报》上发表过有关于《情感教育》的言论,她很中肯地对其进行了评判:我们应当感激作者用坚定的笔法来向我们批判过去的历史,而不该是提出质疑的态度来否定他们。[6]
福楼拜创作中的“现代性“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这种“以平和的,看似无处不在却又无法触及的客观的笔触”真实的再现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总而言之,福楼拜“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主要就是通过其对“客观性原则”的手法来展开叙述的,而《情感教育》这部小说就是最能体现福楼拜“现代性”中的客观手法和客观态度的作品。[7]
(二)人物灵魂的探求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的选择,性格的刻画,命运的设定通常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进入了20世纪之后,就越来越崇尚科学实证,而与此同时,具有的现代主义作品恰好体现了人类在经历不断的文明演进后而滋生的一种对社会的厌恶批判,从而更加强烈的要求文学家进行客观真实的创作。但是科学的发展却不能相应阻止些许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逐步由失败走向荒诞的悲惨命运。尤其在福楼拜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塑造的典型性主要表现在刻画了一种“弱者”的形象,并通过平淡的日常细节和内视角心理层面的叙述,再现了他们真实的灵魂,以及背后隐喻的象征意义。
1.弱者的真实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福楼拜具有现代性的作品中没有所谓的伟大的征服者或者勇猛的英雄。其笔下大都是以孤独、幻想和失败而告终的“小人物”形象。出身外科医生家庭和青年时期突发患病的经历,以及后半生在郊外离群索居的生活,使得福楼拜对生命本质的意义具有了更加悲观的韵味,这也是他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普遍呈现出“弱者”的原因。而这里我认为现代性中“小人物”灵魂的典型性首先就表现在“弱者的真实”上,《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这两部作品就对其做了很好的诠释。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费雷德里克·莫罗。后者则是“两个老好人”布瓦尔和佩库歇。《情感教育》中的主人公费雷德里克在人物塑造上体现了在当时社会压迫下由“大人物”到“小人物”的转变,这就是一种弱者的真实再现。他时而勇敢,时而懦弱,时而诚实,时而说谎,即爱慕虚荣又注重友情,即悲观又寓于幻想,但在幻想中,又始终是一个疑虑重重,不自信和被动者的形象,从而是自己成为了一个矛盾者,贯穿了整部小说。[8]其次,《布瓦尔和佩库歇》中的布瓦尔和佩库歇这两个老好人,一个是被新婚妻子骗取钱财的鳏夫、一个是终生未娶、不懂世事的老小孩。由于经历了一系列荒谬可笑的悲剧,而落得一个隐居乡村,埋头实验、抄写文书,惶惶不可终日的下场。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未来没有任何的期许,也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但也就这种“病态”的人物及其平庸荒诞的生活所呈现出的象征意义,正是现代主义作家所需要的文学审美观。此外,《布瓦尔和佩库歇》还曾被称为是漫游于人类文明领域的“堂吉诃德”,因为他们所探寻的行为和对象都是毫无意义的。[9](268)在这里,我着重分析的是《情感教育》中费雷德里克身上“弱者的真实”的具体体现。
《情感教育》向我们展示的就是一个平庸的幻想主义者,一生碌碌无为。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而这种反面人物的形象恰好反映的就是这一代人所具有的一种新的怀疑人生态度的特征。作者在文本中细致地刻画了费雷德里克由青年到中年的个人际遇,虚度年华,爱情事业双失意,形象地展现了一个“集一切弱点之大成”的人。做事情从来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弗雷德里克,遇到一丁点儿的挫折和困难,就止步不前了,每天都会诞生一个理想,然后怀揣着幻想踌躇满志,一副厚积薄发的摸样,但一觉醒来,一切就又都烟消云散了。而在他的一生中,也出现了四个风格迥异的女人,女资产者阿努尔太太,烟花女罗莎妮,怪癖女路易丝和朱门贵妇银行家唐布罗士的妻子。他出于满足好奇心与虚荣心的目的,甚至欲望驱使的心态去不同程度的爱过她们,但终其一生,却把最真挚、最纯洁的爱只给了阿尔努夫人一人,又由于弗雷德里克骨子里就渗透着一种“弱者”的气息,始终都没能向自己心仪的女子表白,终至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福楼拜笔下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浪子是无为者的化身,是“小人物”的代表,他所暗含内涵就是客观地通过这么一个小人物的事迹来反映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此外,书中落笔较多地是另一个青年戴洛立叶,这两个人物性格偏差较大,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福楼拜把他写成是费雷德里克的对立面,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强,刚愎自用,寡廉鲜耻的人,与法国著名作家斯丹达尔笔下《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在形象构建上有些许神似,都是属于个人奋斗者的类型。然而戴洛立叶与费雷德里克虽然走着不同的道路,但却在虚度年华,失败至终结生命这一点上相会和,从而归纳出他们灵魂背后的寓意:个人的失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社会这个大环境造成的。把个人的失败归结为时代的过错,也正是福楼拜创作的高明所在了。[10]这一点在《情感教育》中的费雷德里克和戴洛立叶身上得到了准确的折射,并且也找到了相应的依据。
2.平淡的真实
“平淡的真实”的具体体现就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部分。《情感教育》一文中,缺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不没有催人泪下的悲观场面,甚至更不存在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样细致的结构,这也就是福楼拜创作的现代性在“小人物”典型性特征上的第二个表现。因此,“细节描写”就是该作品最具有现代性的突出表现了。
在福楼拜的小说中,他始终忠于一些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及其细腻的细节描写使得这些事物具有如同史诗般的价值。《情感教育》中,作者对皇宫富丽堂皇的建筑和周边景物的描写,看似无足轻重,实则透露着人物所处于的社会环境,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也正是因为他对创作的这种应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坚持再现真实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在现代风格领域,位居头筹。此外,福楼拜也经常打破故事叙述的连续性,将一件事情还没有交代完毕,就跳跃到下一个场景,毫无衔接,但画面感却尤为浓厚。比如在写三个女性有关联的细节的时候,猛地一看,只是随意的颉取,并且毫无依据,但其实在叙述的背后都不着一字的暗含了她们各自的社会地位和气质。朱门贵妇大银行家唐布罗士的妻子每次进房门时,都要在门槛上站一站;沉溺于美貌的烟花女罗莎妮在游枫丹白露宫殿时,每走过一面镜子总要停下来顾盼一番等等,这些细节描写都在客观真实地再现文中人物的生活和行为习惯。[1]因而“平淡的真实”,也就是细节描写的刻画也彰显了人物形象在塑造中的现代性。
3.“内视角”心理描写
在西方文学作品的发展史中,与过去传统的单一叙述模式相比较,可以明晰地看到小说呈现出了一种多角度的客观叙事局面,也就是指作者隐藏自己的情感于文本人物中,让作品中的人物来充当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的目击者和叙述者,这一手法就被称为“内视角”叙述。常常隐含于作品中的心理描写部分。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福楼拜就开始采用这种“内视角”叙述方式来对创作进行探索与分析,并将其展现出来。在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在没有或很少显得特殊的一连串事件和奇遇的情况下,福楼拜自然不能通过尖锐激烈的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来塑造,揭示人物性格。因此,他描写人物的侧重点由“外”转向了“内”(即内心世界),但福楼拜又不同于斯丹达尔与托尔斯泰的风格,他并不是直接地对发生在人物内心的“心理情节”作分析的,而是深入发掘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独特的心理反映来表现他们的心理气质。在描写阿尔努和费雷德里克第一次见面时,人称上不断地切换,自然地将读者也融入其中,让人分析述说者的心理和视觉感受,从而使读者产生共鸣,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包括文中在对决斗这件事的描写上,就有着很多种不同的认知和评价,每一个人都会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相应地做出一些有悖于常理的行为,但这些又是作者所能理解的。这些叙述都只是为了呈现出人物的多角度色彩和性格,显示作者对现代叙述方法的掌握能力,以生活中的琐事、细节来描写,细腻的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真实。福楼拜就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上进行精雕细琢的刻画,来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内心观点的。[11]
“人物灵魂探求”的典型性在弱者的真实和细节刻画的平淡的真实以及“内视角”叙述的三个层面,彰显的淋漓尽致。福楼拜的创作都是在真实的生活状态背后,渗透着具有象征意义的超现实主义精神,他并没有刻意的去追求某种手法,反而正是这种不刻意才是他的作品耐人寻味,自然天成因此,也就与之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叙述原则、人物塑造和细节、心理的角度上有了相对明显区别,也与许多现代主义作家的刻意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情节建构的创新性
在人物典型形象塑造的现代性层面,已经涉及到了情节建构上的创新。福楼拜在现代风格小说的创作中,并没有所谓的“故事情节”,反而很大程度地与之相背离,因而更不存在“离奇曲折、跌宕起伏”了。也就是其作品中现代性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情节的淡化。
莫泊桑曾这样评价,如果之前的作家选择和描述的是生活上的巨变或者是灵魂和感情上的一种激烈状态,那么如今的作家则是描写了常态的感情灵魂和智慧的发展。[12]这种主要的变化就明显地体现在了《情感教育》中弗雷德利克的浪漫幻想与丑陋的现实环境之间的冲突。他的彻底失败,都是处于常态的感情而这又通过“真实可信的细节小事”的巧妙组合来表现的。福斯特说过,情节,一般都是小说的一个横截面,是强调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叙述的过程。[9]巴尔扎克曾把情节当做展现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基本手段,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故事里都隐藏着下一个故事的开端,从而呈现出一种“淡出淡入”的模式。作为他的继承者,福楼拜创作了另一种写本,那就是事件之间没有明确的必然的关联,甚至显得毫无逻辑。《情感教育》的开篇就描写了人物无精打采的生活,使小说在这种缺少意境的氛围当中获得更多的力量,让读者真切地感觉到这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也是他客观性叙述原则的一种体现。此外,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几乎同时与三个女人交往,三场恋爱故事也毫无主次之分,全由弗雷德里克主观的好恶来决定,这样一来,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应具有的“故事性”就被“生活化”的特征消除了,使得文章没有了固定的情节走向。这一“情节的淡化”也是现代性创作当中的一大亮点。[13]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平淡的事件引发人的深刻思考,而不是只会令人产生为之动容的情感。而“故事情节”始终都是构成小说内容的并且贯穿始终的线索和基础,但福楼拜在情节建构的创新上,就体现于文本“情节的淡化”中,它没有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甚至在阅读时还会忘记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这一重要线索。
三、福楼拜创作的“现代性”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影响
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在西方文学创作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尤其表现在他在从传统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型的过程中,对20世纪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福楼拜的作品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或许还略微有些瑕疵,但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背道而驰的观念,使得他在现代主义创作上有了新的突破。
福楼拜出于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厌恶,常常会在作品中以一些“小人物”的日常为主线,展开随意中带有规律的叙述,最终形成“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同时,他所提倡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也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度感情”的内聚焦式手法提供了范例,给许多现代主义作家带来了的启发,这些都在他的代表作品《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三故事》、《萨朗波》、《布瓦尔和佩居谢》等中有所体现。在选材上,福楼拜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故事为内容,平淡准确的描摹出社会中的人情世态、毫无戏剧性,给人以叙述描写上小‘以小见大’的艺术享受;在表现形式上,他不拘于传统的创作模式,自由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创新性极强;在情节描写,采用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对所有的人物或事物都能抓住精髓,从而准确传神的勾勒出真实生动的画面;同时,由固定环境下、日常琐事中人物的自然状态以及产生的相对合理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来揭示他们灵魂背后的真实,这种将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也是福楼拜创作中的“现代性”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此外,语言上的精准以及铿锵有力,彰显了其注重思想与语言高度统一的观念。所以福楼拜的作品,也被称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界,福楼拜的创作在空间、人物、风格、细节和心理等方面成功诠释了他所遵循的创作主旨和风格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首先表现在他的“客观性原则”,不仅有批判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其次,福楼拜对艺术作品表达形式的推崇,已经摄入了些许后现代的意识并为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再者,福楼拜现代风格的创作始终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15](201)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福楼拜的创作不管是从手法还是内涵象征上,都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后期的文学作家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因而,在欧洲和法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是“自然主义之父”和“西方现代文学鼻祖”,是值得后世现代小说作家膜拜的大师。
结语
福楼拜的创作在现代小说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且在法国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情感教育》这部作品在小说情节多元化的安排、人物灵魂的探求和客观性原则的叙述方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彰显了现代主义因素在作品中的渗透,展现了福楼拜杂糅中独具特色的现代风格,区别于以往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为后世现代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涂险峰、张箭飞.《外国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52-200
[2]蒋承勇.欧美自然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法·福楼拜《情感教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10
[4]孟宪义.《福楼拜》[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5]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167
[6]周发祥.英·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
[7]ErnstPawel,TheNightmareofReason:AlifeofFranzKafka,NewYork:Farrar,Straus,Gipoux,1984,p.167
[8]冯汉津.《福楼拜是现代小说的接生婆》[M].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
[9]外国作家谈创作经验(上).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268
[10]法·福楼拜(GustaveFlaubert).福楼拜小说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1]匡兴、陈惇.《外国文学》(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2]蒋承勇.福楼拜: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4)
[13]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195
[14]法国经典散文[M].上海文艺出版社,郑克鲁主编,2004
[15]19世纪法国文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法)皮埃尔·布吕奈尔等著,1997,20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