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产业政策是指通过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产业扶持计划、财政投融资、货币手段、项目审批来实现。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企业的行为,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提供保障。激励型产业政策是国家为鼓励和带动某些行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激励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引导企业投资行为,但具体投资效率及是否会产生过度投资却备受质疑。由此,本文主要分析产业政策鼓励下的企业其投资行为是否存在过度投资等非效率行为,具体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A股市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对产业激励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检验。研究发现:受到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中,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突破行业限制并获得银行更多的融资支持,从而使得企业追加投资具备了可行性;另一方面,这些过度投资的企业其内部治理机制、内部决策机制、内部控制等存在弊端。综上,笔者认为当XX出台产业激励政策时,企业应该从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方面来规划并提高企业自身的投资效率。
关键字:投资效率,产业激励政策,过度投资
前言
本文主要分析产业激励政策对A股市上市企业的影响。我国已经完成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目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计划期间。我国出台实施激励性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保障了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还加快了政策所支持产业的发展与结构调整。但是,社会上也一直存在一些对激励性产业政策弊端的指责,虽然激励性产业政策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正因为产业激励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行业内部各企业低效率地疯狂投资,进而导致了企业资金周转慢,利润低,使企业没有很多资金持续发展;企业负债高,而且周期长;企业没有太多资金研发、更新规模、扩大生产,处于不利地位;项目建设重复进行、行业内产生多余产能。产业激励政策到底会不会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否会引发企业过度投资?如果会,其内部原因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将以产业激励政策为基准,考察产业激励政策是否会引发过度投资行为。
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产业激励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我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进行检验。并进一步立足与企业角度,分析受到相同产业激励政策的同行业中选取两个不同的企业,其投资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制度、投资方式、投资途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且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假设以及推论。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受产业激励政策影响而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的原因,希望解决由于产业激励政策而引发的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及企业过度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并为避免该类情况重复不断发生提出建议。对A股股市上市企业具有一定的意见、参照性。
1文献综述
1.1产业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表1.1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从其他产业政策类文献中还发现了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增加企业过度资本经营的发生率,而且上市公司的战略性策略并不能降低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加深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与过度资本经营间的关系。在产业政策不确定性较高、企业战略变化幅度越大时,企业在产品及资本经营之间进行资金配置的收益敏感性更低。
1.2企业过度投资相关文献内容梳理
因此企业内部的自由现金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投资,如果企业内部现金流较多,同时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过于乐观等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能力出众,且富有经验,对待投资持谨慎怀疑的态度,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倘若企业股东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进行对外收购等行为,给企业投资效率带来极大的风险,将加大过度投资的可能。
1.3相关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文献综述
在相关文献中了解到:从微观企业层面探明了产业政策激励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和其作用路径。其产生的影响:那些受到产业政策激励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显著比未受产业政策激励的企业低,但这种产业政策激励,影响了企业融资约束吗?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产业政策激励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就越不明显,也就是说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XX干预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经济绩效。此外还通过检验进一步研究了产业政策激励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影响的两种途径: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研究扩展了融资约束领域的研究边界,丰富了对产业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实施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因此受激励产业政策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低于未受产业政策激励的企业,所以其融资渠道变得广泛,且融资风险出现概率较低,所以产业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融资,使其内部现金流增多,更易抵御外部环境的风险。但是产业政策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XX的干预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XX在执行和实施激励产业政策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律来确定实施,制定科学决策,并建立配套政治执行体系,避免产业政策“一刀切”。
如果企业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两种来分析,那么产业激励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投资增加,但是效率却降低了。但国有企业并不明显,而且银行贷款也是产业政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民营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贷款支持,所以刺激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民营企业投资增多,但是由于行政手段的过度干预使得其投资效率较低。XX干预经济或许不是完美的,他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经济效果,但问题的关键是在不完美的XX干预和不完美的市场机制之间做出选择,寻找XX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政策才能带来最大的预期效益。所以产业激励政策与企业之间是一个双向的关系,XX要做好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产业激励政策,更好的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避免XX主导的产业政策对市场的干预过度,避免市场机制的扭曲。企业也应当在这样的产业激励政策引导下,尽快融资,实现更高的投资效率,加快经济的推动发展。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好更快,而归根结底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还要依赖于企业的发展。所以,XX除了要制定科学决策的政策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执行体系,为政策打通执行渠道,不能让政策“徒有其表”仅停留于形式,应确保政策的激励效用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1.4文献评价
通过文献研究阅读发现从四个方面了解到产业激励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一、当XX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时,其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依赖于这四个条件:XX目标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时,XX会对企业的产出价值评价较高,但其二者的目标可能不相同,但是XX依旧具有一定的约束力;XX产业政策应该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开展并且要包含XX专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国家应具备产权明晰化微观基础,保护民营企业的私有产权;XX不滥用谈判力,XX应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并提供帮助而不是压榨企业。二、企业内部的自由现金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投资,如果企业内部现金流多,同时再加上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过于乐观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倘若企业股东有一股独大的现象,大股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对外收购等行为会给企业投资效率带来极大的风险,将会加大过度投资的可能。产业政策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XX的干预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XX在执行和实施激励产业政策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律来确定实施,制定科学决策,并建立配套政治执行体系,避免产业政策“一刀切”。三、受激励产业政策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低于未受产业政策激励的企业,所以其融资渠道较为广泛,且很少会出现融资风险,所以产业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融资,使其内部现金流增多,更易抵御外部环境的风险。四、如果企业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两种来分析,那么产业激励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增加了企业投资,但是却降低了效率,但是在国有企业并不明显,而且银行贷款也是产业政策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且民营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贷款支持,所以刺激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民营企业投资增多,但是行政手段的过度干预使得其投资效率较低。所以产业激励政策与企业之间是一个双向的关系,XX要做好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产业激励政策,企业也应当在这样的产业激励政策引导下,尽快融资,实现更高的投资效率,加快经济的推动发展。
因为XX的宏观观影响力并不受除XX外的其他因素影响,所以不从XX政策角度、政策实施效果等角度考虑问题。本文以行业为主体(未对是否是民营企业进行区分),从是否受到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及企业的中观和微观角度出发,即是否受到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对比以及受到产业激励政策的不同行业相对比,以不同行业因素为研究点出发。企业自然是宏观的,而XX的政策实施方法及策略便是影响行业及企业发展的宏观因素,所以企业的发展受外界XX的产业激励政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因此下文将做出假设:首先以不同行业为变量,对比有无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其中行业内企业投资效率不同,且受产业激励政策影响的企业其企业投资效率高,相反,没有产业激励政策推动下的企业其投资效率低;然后再以相同行业不同企业分别考虑相同产业激励政策对相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从企业自身出发);通过运算推算出企业是否过度投资。
2.产业政策对过度过度投资的影响分析
本文立足点首先是行业然后是企业,在行业选择上根据产业政策的具体实施对象进行展开,未区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主要从行业外部推动因素——是否有产业激励政策的推动;及企业内部因素——公司整体决策、企业管理制度、CEO个人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2.1产业激励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作为新兴市场化国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率。但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传统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再试用,结构性稳定增长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目标。可是,在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下,微观企业过度追求规模的扩张却忽视投资效率问题,过度投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企业投资效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企业自身也开始更加关注投资质量问题。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为实现经济结构性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产业政策常用的手段包括: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财政投融资、货币手段、项目审批等。而产业激励政策,则是国家对于关系国计民生、战略新兴等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产业给予政策上的保证和优惠。对于受到激励政策的产业,其内部各行业、各行业内部的企业将受到更多的优惠和扶持。无论是行业准入门槛降低、审批手续精简,还是大量的财政金融支持以及税收红利,都为企业敞开了大门。因此,在这种政策激励下,产业内部原有企业会更有积极性进行投资,而产业外部其他企业也可能会转而加入,即实现资本的逐利。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实现了繁荣发展,但其内部企业投资质量需要重点关注。因为,产业内部原有企业可能存在为了扩大市场、限制潜在进入者而进行单纯的规模扩大;新进入者可能仅仅为了追求税收、财政等方面的红利,而对原有产业一无所知。因此,过度投资现象可能与产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应运而生。
由此,提出假设1:产业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
2.2产业激励政策下不同行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我国一跃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可以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科技的逐渐崛起及多元化产业的共同推动。目前我国的一些发明被西方人称做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可见这些成功发明的背后都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更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进步的成果。说到战略性新兴行业,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通常可分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和非战略性新兴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除以上领域之外的行业统称为非战略性新兴行业。
首先对受产业激励政策的非战略性新兴行业进行研究,其主要从企业内部出发。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内部管理机制,一个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深受其管理层的决策影响,所以企业其投资效率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企业治理能力以及管理者的能力和态度。不同企业的投资行为存在差距,投资效率之间也有差距,有的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有的企业投资不足。究其原因当外部环境助推力相同时,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因此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进行入手。企业的投资效率很可能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决策、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其CEO个人能力等内部综合因素的影响。分析同行业下不同企业其投资效率不同的内部原因,通过在不同时期做出的决策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主要从人力资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团队决策能力及首席执行官CEO个人能力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由此提出假设2:在受产业激励政策的同行业内部,不同公司的投资效率不同过度投资程度也不同。其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公司的整体决策、内部控制制度及CEO个人能力等因素导致。
2.3不同产业激励政策下的战略性新兴行业过度投资行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七十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七十年开拓进取、奋勇向前才有了今日之中国。纵观建国以来在不同时期基本都颁布了相关的产业激励政策来推动符合当下发展潮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依据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对社会经济长期有效发展和整体布局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其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成长型产业,是新型科学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性和创造性,同样也代表着符合国情发展的新兴产业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具有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科技水平较高、政策带动性较强、综合收益较好等特征。对于战略性新兴行业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主要实施了以下激励性政策:XX扩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市场融资功能,使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综合运用一系列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高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引导投资、鼓励创新等税收支持政策。加强新型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战略性新兴行业在市场、资金以及税收等政策方面具有发展优势,其行业内现金流增多,各战略性新兴行业拥有更多的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会加大投资。所以在这些产业激励政策的推动下战略新兴行业更过度投资的现象更普遍。对受产业激励政策下的不同战略性新兴行业进行是否过度投资的分析及投资效率的分析,分析出哪一战略性新兴行业更加适合在该时间段发展。根据其发展趋势,推测出今后的发展趋势,或许可作为将来侧重发展行业的重要依据。
由此提出假设3:战略性新兴行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且过度投资程度较非战略性新兴行业重。
3研究设计
为检验产业激励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利用预期投资模型(Richardson,2006)97用来对我国上市公司(十二五规划期间产业激励政策相关行业)的过度投资程度进行估算。结合十二五规划期间产业激励政策,比较产业激励政策的企业与非产业激励政策企业之间的过度投资现象。结合十二五规划期间同样受产业激励政策下的不同战略性新兴行业,比较不同行业间的投资效率以及过度投资程度。结合十二五规划期间对同样受产业激励政策的同行业中不同企业间的投资效率及过度投资程度做比较。预期通过观测模型测算值,进而测算出该行业投资效率,通过两组数据的比对验证先前的分析。具体研究设计如下:
3.1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研究十二五规划期间的相关产业激励政策,发现十二五规划期间对三大产业皆有所涉及,在此选取行业样本作为运算模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之前的三个假设来看至少需要一个产业内有激励政策的行业,一个无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和两个新兴战略性产业。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具体内容,首先选取其中存在激励政策的产业。为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通过筛选,存在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选择海洋业;存在产业激励政策的战略性新兴行业选择燃气业和互联网行业;同行业间的对照试验选取海洋业中的大湖股份和好当家两个企业为实验对象。各个行业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分析,因需要验证假设,所以还需要选取产业激励政策以外的其他行业对比分析。通过查看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产业激励相关行业未涉及的行业当中选取住宿业为代表进行投资效率的比对。
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样本期间为2010-2015,行业分类以2012年证监会行业分类为标准,其中所涉及的行业有海洋渔业、住宿业、互联网行业及燃气类行业。具体数据内容出自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票个股数据、现金流量表,并对变量进行1%分位及99%分位的缩尾处理。样本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上市公司数量):
表3.1样本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运算过程:根据所设计投资效率模型,需要样本数据包括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的上一期的数据作为自变量,当期的投资支出为因变量进行预算,所以首先从报表中寻找数据:其中主要从各行业2010年初~2014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中筛选初2010~2014年末货币资金、负债总计及资产总计,再根据不同的报表类型筛选出A类报表和每年末的数据,然后根据运算公式求出总资产Size、现金持有水平Cash和资产负债率Lev。再从2009年初~2014年末各行各业利润表中找到营业总收入,然后根据营业收入筛选出2009年末~2014年末的营业收入,根据营业收入增长率公式求出每一年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由于各企业每年都是连续的数据所以再经过二次筛选,筛选出除2009年末以外的增长率数据,其最后呈现的就是10年末至14年末每年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再从现金流量表中找到2010年初~2014年末及2011年初~2015年末的两组现金流数据,其中包含:构建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和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收到的现金,并分别通过与年初资产总值的比值计算求出当期和上一期的Invest。最后在股票个股数据中找到2010~2014年个股数据中的考虑现金红利的上期年个股回报率Ret。
3.2模型设计及变量说明
3.2.1模型设计
为检验企业过度投资现象,本文选用预期投资richardson模型。本模型基本思想是:企业总投资支出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维持性投资与新增投资。维持性投资依据企业的折旧与摊销计算而得出;而新增投资则分成两个部分,–部分是根据企业成长机会(Growth)、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年度(Year)、行业(Industry)等因素所决定的企业最优投资水平,另一部分就是相反的非效率投资,即为模型的残差,由企业当年新增的投资减去预期中可以得到的最优投资水平后得到,如果残差为正则表示该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具体应用残差来衡量投资效率,残差大于0就表示过度投资,且残差值越大,过度投资程度越大;残差小于0则表示投资不足,并且值越小,就表示投资不足程度越大。通常最后构建三个变量:投资效率INV(残差绝对值),过度投资Over_INV(残差绝对值,残差大于0的样本),投资不足Under_INV(残差绝对值,残差小于0的样本)。
该模型具体表述如下:
=β0+β1+β2+β3+β4 +β5+β6 +β7++ +ε
其中,Invest表示投资支出,Growth表示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Size表示资产总和,Lev表示资产负债率,Cash表示现金持有水平。
3.2.2具体变量分析说明
表3.2.2涉及变量具体说明
4实证结果分析
4.1产业政策与过度投资关系检验
4.1.1描述性分析
表4.1海洋、燃气、互联网及住宿行业中基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观察表4.1可知:海洋业投资均值为0.0688131,标准差为0.0601735;住宿业投资均值为0.0471668,标准差为0.0553457;燃气业投资均值为0.0761217,标准差为0.0952354;互联网投资均值为0.0683433,标准差为0.0984526。
通过对比四个行业invest的均值,发现除住宿业外其他三个产业政策激励的行业,均值均大于住宿业,说明产业激励政策使企业内部现金流增多进而促进了企业投资。
4.1.2产业政策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分析
表4.2四个行业模型运算残差基本统计量
在假设一中提出考虑有无产业激励政策对于企业的投资影响是否大,而且假设认为受产业激励政策推动的企业其企业内部现金流增多,而且多种途径更加利于企业融资,致使企业投资增多。所以在该情形下受到产业激励政策的企业其投资效率可能比未受到政策激励的企业高,但是也可能出现过度投资的情况。通过对比表4.2中的残值数据,假设一得以验证。通过观测其均值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四个行业均值均大于0说明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通过做进一步的比较可以发现受产业激励政策推动的三个行业其残值测算的平均值均大于住宿业,一方面说明产业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但是在所有残值数据中最小值均小于0,说明无论是产业激励政策下的行业还是未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其均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说明部分企业需要在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虽然四个行业均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但是残值的绝对值同样也代表着投资效率,从另一方面进一步说明受到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其投资效率比未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高。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受产业激励政策推动的行业其投资效率高于未受产业激励政策推动的行业,两类企业均出现过度投资的情况,相较于未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过度投资程度更重。
在假设二中提到,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可以通过比较同一时期的不同战略性新兴行业来测算出哪一行业更适合该时期发展,也可由此来反映出该时期我国的国情。请根据数据走向和趋势来预测未来行业的大致发展趋势,并对行业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考虑和预测。所以根据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中选出互联网行业和燃气行业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两个行业预算残值的数据的特性,可以发现互联网行业的残值绝对值大于燃气业平均残值绝对值,所以互联网行业投资效率大于燃气业投资效率。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问题,两个行业各企业的残值平均值均为正数,两个行业均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说明在产业激励政策的推动下,战略性新兴行业资金较多发展迅速,甚至普遍出现了过度投资的情况。但是对比之下,互联网行业大约六十多家,燃气业二十多家,所以互联网行业虽然数量多,但是平均投资效率仍在燃气行业之上,可以说明互联网行业在该阶段资金充足,投资较多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因此假设二得以验证:在同一时期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中,同为战略性新兴的行业进行对比可以研究出适合该时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行业类型。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十二五规划期间战略性新兴互联网行业比战略性新兴燃气行业更适合该时期的发展,所以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十二五规划期间正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时期,体现了当时我国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行业的重视。
综合以上两种假设,可以发现: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其平均投资效率高于未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但是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其过度投资程度均高于未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因此产业激励政策促进了行业过度投资。
4.2在产业激励政策下的不同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检验
通过上面两个实验的检验,基本明晰了产业激励政策对于企业的作用效果,下面根据同样受相同产业激励政策的同一行业不同投资效率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企业内部因素进行展开,本次实验选取的实验样本是海洋业投资效率最高和最低的两个企业,选取五年内均有数值的海洋企业其样本确定依据如下(数值取前五位小数):
4.2海洋业运算残值数据
根据图中五年的残值运算均值可以得出最大值是0.10509,最小值是0.01524,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投资效率最高的是好当家公司,投资效率最小的是大湖股份公司,并且残值数据样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分别在这两个公司内。因此通过比较大湖股份公司和好当家可以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入手。通过查阅发现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很难查阅到,换句话说,这属于公司发展的根本,所以即使查阅到相关内部管理制度也是浮于水面并非根本。因此便从企业的整体出发:两公司在经营方向上有所不同,大湖股份公司渔业类经营主要以淡水养殖为主,好当家公司渔业类经营主要以海产品为主,其实好当家是全国首家以海洋水产产业为主导的上市公司。从经营区域和经营产品上来说,好当家以渔业为主,但该时期大湖股份公司转变产品销售思路,产业开展趋向于丰富、多样,所以分散了其在渔业方面的不少发展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也展现出稳定的产品形式。所以大湖股份相当于弱化了其在渔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渔业行业整体看来投资效率低。另一方面还要从两个企业的CEO说起。好当家的缔造者唐厚运,在好当家集团期间,他全力走好“四步棋”,使好当家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海洋经济A股上市公司。淡水养殖新纪元是大湖股份董事长罗祖亮所开创的,并对我国淡水渔类保护做出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趋势来看,在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以及海洋产品消费市场不断的扩大,整个行业整体蕴含巨大发展潜力。根据人们对于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好当家公司在该阶段相较于大湖股份公司更加适合发展,市场环境更好,所以规模越来越大,其投资能力也得到提高。如果把好当家的渔业比喻成锋利的矛,那么大湖股份在渔业方面便没有好当家的锋利。
所以通过查阅和分析数据及行情,发现假设三很难从公司内部角度出发,所以假设只能通过外界行情及趋势分析来说明问题,换句话说假设三论证不充分,虽未能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角度、人力资源角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出发,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及公司发展方向对于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并可以将投资效率低的原因归结于行情、发展趋势和企业内部产业布局等因素导致。
5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受产业激励政策的企业相关数据研究,并且验证了三个假设。可以得出一下结论:一、通过对比有无产业激励政策的企业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未收到产业激励政策的企业其投资效率最低,再通过观察受到产业激励政策的企业其投资效率运算残值都大于零,说明这些受产业激励政策的行业其出现了过度投资情况,且过度投资程度比未受产业激励政策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产业激励政策促进了企业投资,并且提高了投资效率,但是出现了过度投资情况,且程度相较于其他企业较重。二、通过对比同为战略性新兴行业的残值数据并且分析发现,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原生态资源类行业投资效率低于信息类行业,因此可以推出信息类行业在当时发展较快,且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因此可以得出:通过对战略性新兴行业的投资情况的分析,可以选择出更加适合该阶段发展的行业,并可以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确定发展目标,可以更加清晰的选择出适应该时期国情的发展行业。三、通过对比相同产业激励政策行业下的不同企业可以发现除了企业内部的因素以外还受国情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当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时,不同的企业发展思路会对企业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成为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和投资能力的关键所在。
此研究可能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一、由于样本选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样本数据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行业而异。二、产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及落实情况,只是根据这么一项产业激励政策,但是不知道产业激励政策是否在行业中行之有效,也不能确定是否落实到位,所以非企业的因素较多,但是在该实验中一律认为只要提出了产业激励政策那么都会实施到每个政策以内的企业,所以产业激励政策以外的其他行业一律认为没有产业激励政策的支持。三、政策的力度不明确,研究有没有产业激励政策,没有考虑政策的力度及影响力,或者说不同的企业可能受到的产业激励政策程度不同,但如果该企业虽在行业内,行业虽受到产业激励政策,但是并不知道企业是否受到,所以在研究时并无具体深究每个企业是否有这样的激励政策下发,对企业是否有影响,是否影响力大,该些问题并没有细化去深入探究,因此假设该实验中受同样产业激励政策行业其行业内的企业均受到了该政策的优惠——将政策等量划一,来比较相同受产业政策激励的行业中不同企业间产生差距的原因。四、在研究同样战略性新兴企业间的是否过度投资以及投资效率的比较来发现哪个更适合该时间段的发展,并根据趋势推测将来哪个战略性新兴行业更适合发展,但是研究的是十二五期间,现在已经处于十三五期间了,所以未来的趋势已有定式所以对趋势的预测意义不大,但是可以作为历史性发展问题及主体方向来分析。五、在研究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投资效率存在差异性较大的原因时,从企业入手较难,企业的管理制度或者人力资源对于外界来说可能是非公开的,为了避免其他企业或竞争对手效仿这些企业内部机制以及管理制度所以从内部管理来分析入手较为困难。
5.2对策及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实验数据拟提出以下建议:一、XX应根据行业具体需求给予企业相关产业政策帮助,不应“一刀切”,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企业投效率又对企业融资能力有所提高。二、相关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长效机制对于产业政策内的行业给予适当的监督和管理,实行行业内优秀企业评选制度,督促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三、企业应积极落实XX给予的激励政策,将好政策用到实处。四、企业应合理利用XX给提供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投资效率,并积极整改浪费资源的行为。
产业激励政策本就应从企业角度出发,解决企业的资金、销售渠道等企业生计问题,有了产业激励政策的推动,企业就可以实现丰富的内部现金流和更多的融资渠道,就会有更强的投资能力。但企业应合理利用政策资源,不断完善经营策略及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投资效率并最大限度降低过度投资程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与进步一定会取得不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晓琳孔令晓.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J].海南金融,2019(08):21-25.1
[2]黎文靖李耀淘.产业政策激励了公司投资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4(05):124-136.
[3]薛瑞李茜车嘉丽.产业政策、产权与企业融资效率[J].财会月刊(中),2016(9):6-6.
[4]余海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2011(07):17-18.
[5]胡海鹏黄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评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5):122-130.
[6]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课题组姚木根.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1(08):5-15.
[7]黄志凌.探寻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与投资机遇[J].武汉金融,2019(07):6-12.
[8]赖渝.日韩生物产业政策浅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09-112.
[9]郭佳源.中美对比下的中国动漫产业政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5X):4-4.
[10]证券.新版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196个行业[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23):7-7.
[11]肖景峰.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探讨[J].冶金财会,2010(04):11-14.
[12]李文.如何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6):25-27.
[13]曹明贵.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224-225.
[14]张凯.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2018(11):2-2.
[15]刘晖刘轶芳乔晗胡毅程伟易香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的经验总结[J].管理评论,2014(12):22-30.
[16]Acemoglu,D.andJ.A.Robinson,2013,“EconomicsversusPolitics:PitfallsofPolicyAdvic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Vol.27(2),pp.173~192.
[17]Aghion,P.,Cai,J.,Dewatripont,M.,Du,L.,Harrison,A.andP.Legros,2015,“IndustrialPolicyandCompetition”,AmericanEconomicJournal:Macroeconomics,Vol.7(4),pp.1~32.
[18]Akkemik,K.A.,2015,“RecentIndustrialPoliciesinJapan”,inYülek,M.(eds),EconomicPlanningandIndustrialPolicyintheGlobalizingEconomy:Concepts,ExperienceandProspects,Springer.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