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企业以其人才、资本、科研优势,在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进行自主创新有一定的困难。模仿创新成本低、风险小,能提高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是现代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一种创新方式。因此,本文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模仿创新做深入研究,首先简述模仿创新的内涵及特点,然后指出中小企业进行模仿创新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只能选择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不仅能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还能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提出中小企业进行模仿创新的建议。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一定要注重知识与技术积累,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模仿创新;企业文化

绪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首选方式。大企业进行创新具有资金与技术优势,而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创新时面临诸多困难,影响了其自主创新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人才、创新技术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原因而面临着技术自主创新的挑战。但是现代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因此中小企业现阶段只能采取成本低、风险低的模仿创新策略,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创新能增强企业及国家的竞争力,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乃至国家的国际地位,但对于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有一定困难,但是在竞争中他们如何通过模仿创新提升竞争力,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小企业模仿创新,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模仿创新概述
(一)模仿创新的内涵
模仿创新是与率先创新相对应的,率先创新是指核心技术或核心概念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开拓,突出新产品的创新行为。而模仿创新是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1],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者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型创新活动。
模仿创新分为完全模仿创新和模仿后再创新两种。完全模仿创新是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完全模仿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模仿后再创新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模仿后再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要素,在进行产品功能、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二)模仿创新的特点
模仿创新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研究经费,也降低了进行科研创新的市场风险。模仿创新投资少,创新时间短,创新效率高,这也是中小企业选择模仿创新的原因。模仿创新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不探索新技术,而是做现有新技术的追随者与完善者。模仿创新不仅会抢占率先创新者已占领的市场,还可能会对新市场进一步拓展和扩充。
要创新一定要注重技术积累,模仿创新的技术积累主要是通过学习率先创新的技术,通过观察率先创新的产品,进行深入地研究,在模仿中吸取大量的知识,完成创新所需的技术积累。模仿创新不需要投入新技术开发的成本,也不需要承担相对应的市场风险,能够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中游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样就保证了模仿创新企业在成本控制、生产管理、技术改进等方面形成了技术积累,成为模仿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2]。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模仿创新企业并不丰富的创新资源的集中利用,另一方面保证了在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等方面形成强势技术积累,造成了模仿创新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根基。
二、中小企业进行模仿创新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创新的时代,哪个企业注重创新,努力创新就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拥有更多的消费群体。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争相创新,但是大企业选择的是率先创新,而中小创业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只能选择模仿创新。
(一)自主创新存在诸多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科研方面不具优势,不仅不具备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相应的科研人才也严重缺乏,因此,在大企业进行率先创新时,中小企业中能选择成本低、投入少、见效快的模仿创新。
1.资金问题
资金是任何企业进行创新的基础条件,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创新只是纸上谈兵。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资金一般都相对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企业的信用低,从银行贷款有一定难度,没有相应的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很难从社会与XX方面筹集资金。同时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中小企业为了稳妥期间一般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进行创新。缺少研发资金,限制了中小企业进行率先创新。
虽然中小企业创新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于大企业,但往往创新风险也大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多种途径进行创新产品群的研究,以相互补充、降低风险;它们也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地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而且中小企业还常常承担着大企业能够规避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2.人才问题
任何创新都是由科研人员进行的,因此人才是创新的又一必备条件。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一般,资金不宽裕,一方面不能为科研人员提供的满意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不能为科研人员提供研发的机遇,因此中小企业很难留住高能力的科研人才。由于科研人才不足,加之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不高,都阻碍了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3.企业自身的素质与实力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企业设备老化,人员管理混乱,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一些中小企业中,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以及层次上与大型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由于经济实力的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很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因此在技术发展和产品发展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被动适应,再加上缺乏创新人才和资金,使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薄弱,因此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举步维艰,只能选择模仿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模仿创新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证明,模仿创新者往往比率先成功者更成功,得到的回报更高,能很好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学者Lilian和Yoon针对法国7个行业、112种工业品创新的调查表明,第三至第四家进入市场的企业较第一第二家企业的成功率更高,在导入期第三至第四家进入者成功率为87.5%,在成长期为81.82%。上世纪90年代初,学者Golder和Tellis通过对二战前后36种产品的研究发现,率先产品的失败率为47%,而早期跟随产品失败率为8%;模仿创新企业在过半数的产品领域,一直占据着具有领导地位的平均市场份额的28%,而率先创新者在研究时的平均市场份额只有10%[3]。
模仿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实现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更要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模仿创新能强化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
技术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现实途径,是增强中小企业模仿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必经阶段。例如,X工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对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日本战后经济振兴的奇迹正是得益于对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X工业技术的模仿创新;韩国也是通过模仿创新,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模仿创新以现有先进产品和工艺为对象,避免了研究开发的大量投入和风险。从1950年至1970年,日本只花了100多亿美元,几乎掌握了世界各国在半个世纪内研究开发的全部科技成果,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金,走出了一条世人公认的成功道路、并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了欧美[4]。
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主要依赖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自主创新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努力方向。但是由于技术自主创新高投资、高风险的特性决定了中小企业不可能普遍实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只能选择模仿创新,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
(四)模仿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引起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只有紧随科技进步,注重创新,做好产品研发,才能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管理不完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特色。在现代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若不能迅速创新、改变现状,就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随着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发展,也要求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是技术创新的时代,企业要发展必须创新先行。
在当代激烈的竞争中,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中小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式进行创新。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要想在夹缝中继续生存,逐步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三、中小企业进行模仿创新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自主创新,因此需要通过模仿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笔者建议中小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模仿创新。
(一)意识模仿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技术设备不先进,进行自主创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小企业要从思想高度认识到模仿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意识到模仿创新是目前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方式。中小企业要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进行模仿创新的相应技术积累,不断增长相关的技术知识,为模仿创新做好准备。
(二)注重模仿创新方式的选择
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要以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培育出一支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不断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模仿创新方式,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我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技术时代,传统产业的萎缩使大企业面临重重困难,而高新技术带动新产业发展,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1.内部开发模式
中小企业中有些规模相对大些,经营得相对好些,这样的企业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资金,可以选择内部开发型方式进行模仿创新。内部开发是指全部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组成的研发小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密企业的信息技术机密,还可以防止合作伙伴的恶意竞争行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开发对知识和信息的交流要求很高,同时要求自身的创新能力要不断提高,这样经营比较好的中小企业就可以通过模仿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内部开发模式对企业内部科技水平的依赖度比较高,企业内部研发团队的收益和生存直接和企业联系,业绩考核也是和企业目标相联系的。这是内部开发模式和其他开发模式的一个本质差异。正是由于企业内部开发模式对企业的诸多优势,开发产品的版权也属于企业,因此,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更喜欢到这样的环境来展示才华,对于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企业也需要通过内部开发这种模式,不断吸引高水平的科研开发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济宁金百特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以内部研发为主,同时通过适度模仿创新,模仿在电子方面的优势企业如济宁恒盛超声机械有限公司的逆流超声波设备,进行模仿创新,使拥有24项专利技术的“连续逆流超声波提取成套设备”获得济宁市科技创新基金奖励,被高新区列入重点扶持的中小科技企业,可享受创业基金和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来自全国各地的定单不断增加。
2.合作开发模式
合作开发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上,互相支持,共同进行科研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通常是一些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从而达到优势互实,实力增强,取得模仿创新的好成果。可以由行业协会组织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创新,就是由同行业的不同的中小企业组成的研发团队,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共同享受创新成果。同时也可以由XX组织各地中小企业进行区域创新,与各地高校联合,成立研发小组,推荐各地科研创新的不断发展。
合作开发模式企业之间都是商业的关系,直接目的是销售研发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收益,由于研发人员来自不同的企业,研发团队不好管理,同时研发信息的保密工作有一定难度,这都是合作开发的不利因素。由于是不同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对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相对要少,但是享受的相应回报也会减少。
随着国内中高档轿车生产量的逐渐扩大,激光拼焊板的需求量也处于迅速增长阶段,于是促成了上海宝钢和阿赛洛合作激光拼焊工程。阿赛洛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在欧洲的汽车板市场占有统治地位,而激光拼焊则是汽车板生产的关键技术。于是在上海宝钢和阿赛洛合作过程中,上海宝钢学习并了解了阿赛洛激光拼焊技术,为其进一步模仿创新创造了条件。在以后的合作中,上海宝钢与阿赛洛在合作中不断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
3.依托模式
依托模式是现在大多中小企业采用的一种模式,是通过为大企业提供产品配件,从而与大企业保持技术合作关系,实现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种方式一方面可尽量减少与大企业的竞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稳定的市场,减少了中小企业的创新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大企业以求得自身生存,通过合作,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水平。
对于实力还不强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的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依托模式进行研发,这样可以通过为大企业提供配件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例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5]。与中本松下企业合作的这1200多家企业,在最初合作的时候有些技术水平不过关,松下公司都会委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在合作中,这些中小企业在松下公司的指导下不仅掌握了一些新技术,而且在这些新技术上进行研究,从而进行模仿创新。
4.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随着知识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创新与知识紧密相连。各高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地方,中小企业可通过XX牵头,与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的关系。中小企业把高校与科研机构作为他们的智囊团,当他们研发出产品,中小企业通过购买等方式,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实力。同时在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时,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一定的财力与人力技术,可以让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他们进行合作,从而以低成本、高产出的方式获得创新成果。
与科研机构合作,可以使企业享受很多科研成果,但是却不享受科研的所有权,科研机构可以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因此,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在获得其收益时,也会有一定的风险。据X小企业管理署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研发活动中,大小企业的回报率都为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研发中,大企业的支出回报率30%,中小企业为44%。北京生药厂成立于1958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创新,先后于军事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专院校、农业部检测中心等技术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模式,或是直接买断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或是与科研机构进行模仿创新合作,对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在其基础上进行模仿创新。北京生药厂通过与科研机构进行模仿创新的合作,不断提高了北京生药厂企业技术人员的研发水平,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鉴定与吸收能力。
(三)进行模仿创新时的注意事项
1.加强市场调研与分析
自主创新是现代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的一种模式,但是中小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时,要有谦虚的学习心态,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做好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现商机。需求是企业进行创新的根本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需要创新,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注重调研。当作好市场调研,发现新的商机,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模仿创新,从而占领新的市场。
例如,日本“尼西奇”公司原是一家仅有30多人的生产雨衣的小企业,因产品滞销,公司陷入困境。董事长多博川先生从人口普查材料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婴儿有250万人,如每个婴儿每年最低消费限度只有两条,一年就是500万条,于是他就当机立断转产婴儿尿布。尿布投入市场果然备受年轻父母的青睐,并很快遍及全球,其销量占世界尿布销量的1/3[6]。
2.技术积累是模仿创新前提
注重知识与技术积累
中小企业要进行模仿创新,也需要在现有人员不断扩展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上,通过一个量的积累,从而达到质变,因此知识与技术积累是中小企业进行模仿创新必修的功课。技术积蓄是模仿创新的基本要求,技术是不会飞跃发展的,最初的技术可能只限定在极小的独特技术范围,但企业技术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会像滚雪球一样地逐渐扩大。技术进步看起来是非连续的,但是技术积蓄,作为技术进步的前提,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中小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学习的良好氛围,要让员工意识到学习不仅是自己素质的提高,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对员工知识的要求要不断提高,为其进行模仿创新奠定基础。
3.注重企业文化创新,营造创新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全员默认的一种价值观、团体意识、行为规则,它能在无形中影响员工的思想、行动,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规范小,很多企业在平时经管理中只注意经营与利润的管理,对企业文化这种软实力的培养不太注重。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要不断培养创新的氛围。企业要制定创新的制度,对有创新贡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不断完善良创新的奖励政策,更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将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小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议,营造创新、开放、互助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竞合有度的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就能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员工凝聚在企业自主创新目标之下,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创新的,健全相关制度,搜集员工的合理诉求,打造并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融洽劳资关系,保障企业生产环境的稳定。
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激烈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上。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落后,创新水平低,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中小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笔者建议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模仿创新模式,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很多学者对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借鉴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但是由于笔者的水平、经验与阅历不足,对企业创新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对策部分难免研究不深入,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企业的创新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因此希望其他学者继续进行深入地探索,笔者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坚持了解。
参考文献:
[1]红林,陈小锋.“智猪博弈”与中小企业模仿创新[J].当代财经,2002,(09).
[2]熊继新.从“智猪博弈”看中小企业的创新策略[J].经济师,2005,(09)
[3]柴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智猪博弈[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4]刘和东,石岿然.自主创新与模仿的博弈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5]林榕辉.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理性选择[J].特区经济,2006,(03).
[6]陈吉磊,徐向阳.我国企业模仿创新战略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年23期
[7]彭纪生,刘春林.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3,(06).
[8]王昭凤,范开阳.企业模仿成本及其对模仿结果的影响.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9]李时椿.我国中小企业模仿创新的比较优势分析,管理现代化,2000年04期
[10]邓明然,吴艳.“智猪”博弈在中小企业模仿创新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5)
[11]王奕,胡珊.浅析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经济与管理,2003年02期
[12]温珂,方新.从模仿中实现跨越——韩国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科研管理,2003年01期
[13]朱艳新,彭永芳.中小企业如何增强创新能力,当代经济,2006年第11期
[14]张斌.温州:着力构建XX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机制,政策瞭望,2008年第08期
[15]陈凤新,赵绍光.中小企业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05期
[16]刘小春.中小企业创新研究问题与对策.现代企业,2010年第05期
[17]仝玲玲,杨青.中小企业创新方式及战略研究.中国商贸,2010年第04期
[18]朱芸芸.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年第16期
[19]MAShan-shui.SimulatingInnovation:anIndispensablePhaseofChina’sSMETechnologyInnovation.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LIBERALARTSEDITION)Vol.23No.4Jul.2010
[20]QianLiu.Analysisof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toimitatetheinnovation.Cooperativ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March201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