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越来越多居民的休闲选择从酒店变成了民宿,农旅融合发展彰显的优势使其具有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提出海南发展乡村民宿的劣势主要集中在产业融合力度、开发方式、管理规范、人才资源这几个方面,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田野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结合相关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探讨对农业+旅游的融合下民宿发展的可行性。对海南省的农业情况及民宿旅游情况深入分析。以及对海南省农业及民宿发展作出优劣势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海南;产业融合;民宿旅游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旅游业作为强大的推动力和高效率产业正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核心发展产业。我国旅游业已经持续迅速的发展了30多年,逐步实现了从资源丰富国家向旅游主导国家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中渐渐提高,但随着地位的提高旅游业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上升,旅游经验的日渐丰富,旅客不再局限于景点观光,开始有更多需求逐渐转变为各类旅游方式,比如休闲度假、商务旅行等。旅游活动也不再光是观光游览。
如果能够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就能解决,目前由于满足游客需求过少及旅游资源不丰富的局面。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主要是得到了XX政策的大力支持和XX的正确的引导,除了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文化等融合型旅游业在实践中正不断出现。还踊跃出了更加具有时代性的民宿旅游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xxx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具有试点特色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变得引人注目。海南作为我国建设的国际旅游岛,自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而产业融合基础上的现代民宿旅游行业是未来的一项发展重点。根据日前海南省人民XX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当中提到将以城市周边郊区、文化遗存地、沿海避暑点等地为重点,发展相关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旅游景观名村、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示范村等,逐渐推进海南省农村民宿的发展。
本文结合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共生理论和乡村性理论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分析了近几年海南民宿的发展的变化以及目前海南民宿和其他省民宿发展的竞争力。
1.2.2研究意义
现如今国家大力支持民宿以及乡建工作的发展,于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各地民宿数量不断上升。由于受区域及整体经济水平发展原因的限制,相比于国内其他地区海南的民宿发展相比较为落后,但从乐观角度来说海南省农村民宿旅游资源丰厚,有较大发展潜力,并且其他地区民宿发展的较为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前车之鉴,也能够让海南岛民宿的发展吸收经验。本文结合海南民宿旅游的发展历程,根据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对海南民宿旅游的现有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海南旅游民宿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优势以及实际需求,根据现实在目前现有的优势上发挥出海南岛最大的农业特色,针对性的对民宿+农业这一可行理论提出意见,从一定程度上能为海南地区旅游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1.3主要研究的内容、观点以及解决方法
1.3.1主要研究内容、观点
本文主要研究旅游业、农业产业融合模式下的民宿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旅游+农业的模式将会是未来民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3.2解决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加以研究。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内研究现状
黄艳萍(2017)根据海南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村的调查数据,当地的民宿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的规模并不稳定并且分布不均衡,很多民宿都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民宿风格也都大相庭径、没有鲜明的特色不足够吸引游客。另外,胡永林(2017)也指出,全国各地区的民宿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居民自发建设,零星的独立工作,没有树立品牌知名度。而在一些民宿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整体市场行情虽然很火热,但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很大。另外安全性也是如今民宿产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李平、刘晴(2015)提到,现有的很多民宿大都是业主自行改造的在防火以及房屋结构上都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另外民宿业主本身对消防知识以及消防审批手续相关的知识也很薄弱,这些都是如今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张公望、朱明芬(2017)在对浙江民宿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民宿已经发展的更像是城市酒店,失去了民宿独特的风格,少了质朴和温暖的感觉,除此之外周边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1.4.2国外研究现状
GunasekaranN.等人(2015)调查印度当地治里(Pondicherry)的游客时发现,住所的范围,是不是所值金钱价格,当地的风格以及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已成为选择民宿的重要因素。Scarinci等人(2016)则发现客人入住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放松得到身心的修复,最重要的因素是民宿的所在位置是不是出行方便,服务是否专业周到对游客支付和推荐的意愿并没有很大影响。Becino(2017)中提出,旅客对民宿中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和温度更加在意,这是将民宿与其他旅店区分开的关键Lynch(2015)认为,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还是在于有没有精准的产品定位以及质量的高低。Lubetkin(2015)发现,尽管寄宿家庭所有者和游客所偏爱的营销模式在含义上存在差异,但存在三种相对有效的营销方法,这些方法已通过口碑营销,移动营销和旅行指南得到认可。
1.5研究方法
1.5.1运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总结了2019年11月以来国内外民宿产业的研究结果,以便充分了解民宿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对民宿产业有一个总体印象,并专注于旅游,商业,民族学和区域获取统计年鉴。信息,文献分析,以促进各个阶段的观察和访问。还要组织和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和规律,并跟踪新的研究创新,以确保本文中的研究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前端。
田野调查法:通过有计划和系统地收集民宿产业发展情况,广泛使用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其他方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全面了解海南农村民宿产业的发展过程,海南民宿产业所遇到瓶颈和创新整理,比较了一系列数据,合并,归纳等方式为后续研究铺平了道路。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农业与旅游业
2.1.1农业
农业是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培育出动植物的产业。农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是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到的重要根基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农业劳动力的目标是培育出有生命力的动植物从而获得动植物产品。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第一产业。
2.1.2旅游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饮食,住宿旅游+娱乐业。第二就是根据旅游所引入的一系列的行业包括酒店,交通,旅游中介还有游玩娱乐设施,第三个就是旅游资源,比如一些旅游景点,自然风景旅游区,旅客客运和周边的饭店等
2.1.3农业与旅游业融合
旅游产业是农业+旅游业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反应旅游产业融合特性的重要属性。民宿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产业整合的现象,如果能将农业与旅游业二者之间进行产业交融,那么不仅传统农业构造的构造能发生改变让农业经济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又扩宽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丰富游客的旅行模式。这样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的居民人均收入都会得到增长,消费结构也能够得到改善。旅游早已成为如今人们放松游玩最常见的方式,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旅行的经济负担对于大部分人已不成问题。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所以这意味着未来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必然的。
2.2相关理论
2.2.1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所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在这被讨论的三十多年中,产业融合概念的表述问题以及它的含义和定位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达到统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探讨研究视角都给产业融合定了不同的含义,在研究产业融合的原因时对“原因”的不同理解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同。在考察“因果”这一产业整合的重要决定因素时,最初的代表观点是技术决定论,并逐渐发展为“资源共享”。
2.2.2产业集群理论
在产业集群概念中,其含义可以概况为两个方向:一是经济集聚,包括水平连接(互补公司之间)和垂直连接(具有买卖关系的上下游公司之间)。二是地理集聚,换句话说,产业集群中相关公司的空间依赖性可以形成特定区域内多个产业的整合。所有类型的企业都是相互联系和共生的,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和规模经济。
所以可以看出,产业的集群与融合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作为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产业凝聚力可以有效促进产业整合和渗透,不同产业之间持续不断的高度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
3海南省“旅游+农业”产业融合下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3.1海南省概况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占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气候为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温热,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海南省拥有944.72万人口,农业人口为630万人,占总人口的68.5%。海南拥有4个地级市、分别为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儋州市,还有五个县级市包括:五指山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目前海南岛主要的支柱产业为1:旅游业2:热带农业(橡胶、热带水果)3:房地产业。总体来说,海南具备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宜发展民宿旅游。海南岛具有充分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不论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农业特产,还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都是农业与旅游业产生联动的经济发动机。
3.2海南省的农业资源
海南农业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冬季的瓜果蔬菜、海南本地的光温足成本低,质量高,种植面积为321.58万亩,产量可以达到总产448.7万吨。冬季拥有其他省份不具备的温暖气候使其在冬季也可以种植出反季瓜果蔬菜,是海岛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二是热带水果。全省水果种植面积254.61万亩,总产187.85万吨。热带水果也是近年发展空间大增长快的优势产业之一。海南的热带水果种类很多,例如芒果菠萝蜜荔枝等热带水果。三是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作物是海南农业的一大特色,主要品种有橡胶椰子槟榔胡椒咖啡等。全省年热带作物总面积78923万亩。其中天然橡胶种植面积603.33万亩。四是畜牧业方面,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四面围绕海洋有着天然的防疫壁垒,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陵高乳猪在岛内岛外都富有盛名。海南岛拥有五个特色农场:彬村山华,东方华侨,澄迈华侨,文昌华侨兴隆华侨农场,海南华侨农场以种养、加工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橡胶、胡椒、椰子、咖啡、等。种植橡胶近7万亩,年产干胶3000多吨;种植胡椒9500多亩,年产胡椒果800多吨;果园面积16655多亩,年产水果2300吨;淡水养殖4231亩,产量2508吨。彬村华侨农场是中国最大的胡椒生产加工基地,胡椒种植面积达7500亩,年产胡椒700吨;东方华侨农场是海南著名的芒果产地,种植面积1.3万亩,有10多个优良品种;澄迈华侨农场盛产的“妃子笑”荔枝在国内享有盛誉;文昌华侨农场的生产的优质鱼类更是远销到内地香港。
3.3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3.3.1规模
2018年7月,省住建厅对全省民宿营业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据统计,截止2018年6月30日,目前全省在营业中的民宿有393家,客房1556间、床位3784张,餐位1.5万个,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约900人。全省民宿总投资1.13亿元,总收入2.37亿元;客房平均出租率27.6%,最高房价每间268元、最低房价每间100元、平均房价每间145元;盈利154家、亏损28家、基本持平211家。全省民宿业主要集中于海口、三亚、文昌、琼海、五指山、陵水、保亭等地。
3.3.2发展模式
运营方式上,以村民自主运营、团体合资运营为主,部分为集体+村民、企业+集体+村民等模式加强金融扶持。根据海南省XX2018年发布的文件中表示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宿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以及农村居民信用贷款相关的产品,鼓励审批手续的便捷化,增强信贷扶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建设。鼓励探索农户自主经营型、“公司+农户”型、“合作社+农户”型乡村民宿发展模式。通过修复和翻新房屋来支持有条件的村民发展民宿生意。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下乡租赁民房开办民宿。鼓励通过注册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建农家乐合作社以及村民入股等方式鼓励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的发展。
3.3.3特色
海南省目前较具有特色的旅游+农业融合的产业有冯塘绿园,冯塘绿园隶属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该村落被2500亩茂密的火山雨林和橄榄林所环绕并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冯塘绿园园区建设以冯塘村为依托以橄榄园为中心,在2500多亩的范围里开辟出五大主题景观:分别是:龙栖谷、橄榄园、景观大道、古村、荷花塘。据介绍,冯塘绿园的修建是以保护古村的前提所修建完成的,古屋的修复修建在是在原基础上保留原有样貌进行加固和翻新,在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的背景里,进行生态保护,在基础配套建设工作时没有砍掉任何的一棵树,没有拆掉一间房屋,也绝不占用农户的一寸土地,每年都会吸引很多画家艺术创作者来这里寻找灵感进行创作。
4海南省民宿产业的发展的SWOT分析
4.1优势分析
4.1.1民宿旅游资源丰富
海南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还达到51.5%,拥有广阔的南海,呀诺达热带雨林、亚龙湾等景区也很出名,每年都会吸引来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游玩。更不需要说海南岛的阳光、沙滩、大海这些风光早已在国内打出响亮的名号。海南岛的山地面积占全岛面积的38.7%,中央森林面积占70%以上,海南少数民族大多集中在此地区,形成的社会生产条件依旧保持传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这里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随着海南省全方位对外开放,为适应如今市场大环境的经济发展需要,在海南省XX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海南的华侨农场也在摸索中不断地进步,一直在探索和开发新的发展方式和管理机制。目前兴隆农场的植物园已被评为5A级旅游区。
4.1.2农家农场特色资源丰富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相融的省份,这里生活着黎、苗族,保留了很多黎苗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当地乡村可以经营各种主题文化的民宿,这些文化和用餐习俗可以深入到客人日常的住行中去,使客人充分感受到民宿文化,浓厚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美丽的乡村景色对于发展民宿旅游提供了巨大潜力。此外海南省各个大型农场都分布在乡村,如海口的绿枫农庄、澄迈的万嘉果园、万宁的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的渔家乐。最近几年海南省正在开展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带动了海南农业民宿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海南省旅游业蓬勃大发展为海南省民宿旅游业打下来良好的基础,村民受到良好氛围的感染开始逐渐意识到开辟新的增加收入的方式,有些村民开始将自家空余的房间改造为民宿,这种氛围有利于促进乡村民宿的发展。
4.2劣势分析
4.2.1特色农场旅游知名度不高
海南省出名的五大农场位于各所在城市的郊区,虽然农场已经受当地XX大力支持但是相较于海南省其他城市旅游地比如三亚海口等,农场旅游地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外地游客来海南省旅游选择旅游地更多的还是选择知名度高的旅游地点。另外从当地市区到达该地农场没有直达的公交线路,旅客更多只能选择自驾出行,包括游客接待设施、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和医疗救护设施都并不够完善,不足以满足旅客的公共需求,旅客缺少体验感
4.2.2产品同质化严重
海南省民宿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主要是因为原有民宿旅游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缺乏个体民宿的特色,大部分民宿没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卖点,千篇一律,在吃饭住宿游玩上当地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田园观光与民宿➕农事体验这些模式并没有成为民宿旅游的主体部分
4.2.3人才资源匮乏
虽然海南是一个经济特区,人才队伍建设近二十年来也有了长足发展,但相较于内陆省份,海南仍旧属于人才贫瘠区。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海南的入境旅游人数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名片在国际上的推广而增多,随之而来也促进了旅游业及各地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海南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开始增加。但海南省的对旅游人才的实际供应能力不足,人才十分紧缺。而且,在引进人才方面,海南对旅游人才的重视不够,缺乏激励机制,使得旅游人才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乡村民宿这块发展中也无法给予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4.3机遇分析
4.3.1全域旅游的推广
目前海南省正在积极推动创建全国旅游示范区,XX为此投入了相当大的政策资金扶持;海南省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发展战略,其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凸显;并且其有着独特的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使海南岛农业物产丰富。自然风景优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厌倦了城市生活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反而渴求返璞归真回归体验乡村悠闲的生活方式;中国旅游业模式的不断转型升级将旅游业带入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农业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鼓励农民发展自有住宅从事旅游经营,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
4.3.2“旅游+农业””产业融合的政策协同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海南省民宿旅游总体规划》(2014—2020)该计划提议将发展民宿旅游作为近几年的重点发展对象,并从中指出未来海南的农村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宿旅游将会成为重要途径之一,而民宿又是民宿旅游发展的根基,这必然导致XX大力推进乡村民宿的建设。海南省目前知名度比较高的民宿有:地处于海口市秀英区博学生态村的“花梨之家”民宿、文昌龙楼海边的“南阳兄弟”、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民宿。都受到当地XX的格外重视,都有新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大力宣传。
4.4威胁分析
4.4.1落后的管理体系
目前根据调查当地民宿旅游的从业者大多是本地人,他们之中大部分人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其他地区比较还存在一定落后差距,最初的都是盲目跟风,没有系统的规划和丰富的相关知识及经验,于是出现趋同发展、胡乱开发、重复建设等现象,当地的运营者又大多独立运营,缺乏相互合作的精神。并且,在海南许多地区针对相关民宿旅游项目缺乏明智的规划与计划,大部分农村地区民宿的开发都没有相关的规划计划以及管理方案,所有开发规划方案基本上都是在区域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缺乏对局部区域的针对性,这更能从侧面反映出很多当地民宿旅游的发展缺乏资金投入。
4.4.2粗放的开发方式
海南省许多地区的民俗旅游虽然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但周边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落后,在对三亚市的一次民宿调查中:就发现了乡村道路比较狭窄,并且民宿周边缺乏公共停车场无法满足来客的需求,公共垃圾桶的设置也很少,导致有很多乱丢垃圾的现象,影响了周边环境的美观和卫生。农家住宿的前台接待设施也比较简陋;公共厕所也为数不多,旅游旺季根本无法解决旅客需求;设置的旅游标识也过于简单,无法清楚明确的知道具体所处位置;各类配套设施也老化严重,没有及时更换与更新。随着游客和度假者的增加尤其是离退休团体旅客的増多,农村地区有限的基础服务设施提供不了足够的安全保障,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风险。对于海南省民宿旅游服务而言,当地居民及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态度良好,但仍存在相关问题:比如说因为当地导游的缺乏以及导游知识的缺乏和公共旅游信息咨询的缺乏,很多游客独自游览,无法真正了解深入的游览当地景区;
4.4.3民宿产业管理不足,文化内涵有限
海南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按理说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与当地民宿相结合对民宿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更多的民宿经营模式仅仅是普通的农家乐,大部分的游玩项目也只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椰子、芒果这样普遍的模式,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失去了原本的活力,民族风情的体验销声匿迹。海南有很多古老的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比如、竹竿舞、龙船调、摆手舞等,但是这些大都只能在大型旅游区才能见到,乡村地区并没有相关项目。独特的文化正是乡土气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缺少了独特的文化表示,村村的民宿经营大多相似,不利于今后的农村民宿发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4.4.4人才培养与引进有所不足
因为海南旅游业知名度上升越来越多外省的旅游企业来海南挖走旅游人才,加大了乡村民宿人才的流失比重。虽然海南省各旅游院系都有在培养旅游相关人才。但旅游专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存在设置上不足,学得太广泛和笼统,专业的分化不够细致,实地运用不强,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比如研究旅游业民宿方面的专业就几乎没有,而社会又特别需要此类人才。从农业看,海南发展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缺少专门的人才。而乡村民宿作为休闲农业的一部分,自然人才紧缺。并且,海南发展乡村民宿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部分由XX支持,农民开展,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较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上都存在着距离差距。例如民宿业主对民宿定位不清晰,仿照酒店的标准经营导致入不敷出。总的来说,海南的乡村民宿缺乏专业人才,未能良好地引导乡村民宿的发展。
5促进海南省民宿旅游发展的对策
5.1增强产业融合力度
如上述,农业与旅游业存在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具备深度产业融合的条件与基础。但从实际情况看,海南的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当前农业与旅游业间经济拉动作用仍以间接为主,因此加强这两个产业的主动融合动力是关键。旅游业与农业的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寻求合作,旅游业从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出发,农业则从提升产业竞争力寻求经济新增长点考虑,通过开发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合作共赢。这一方面需要农业努力提高自身的产业实力与发展水平,用现代农业的技术与方式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增强对旅游业的吸引力。
5.2加强民宿产业的管理
当前海南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度水平还较低,各类资源分散、产业关联度低。因此需要各级XX及其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协调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增加农业与旅游业的关联性。促进更多优质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农业与旅游部门应联手进行民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农业部门应积极扶持农民与乡村企业发展民宿旅游,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扶持,优化产业融合环境;旅游部门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工作,同时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积极引导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实现海南民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5.3优化民宿旅游产品开发
从民宿发展历程来看,凡是知名民宿、品牌民宿,都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地方特色。海南省相关职能部门可结合各个城市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根据各区域农林渔牧特色、区位优势、各类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不同,进行产业融合,引导打造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特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民宿。海南民宿发展需要加强当地文化、风俗特色与民宿的结合,比如说黎苗族文化与民宿的结合,当地特色农场农产品与民宿的结合,增加当地民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民宿虽然是在农家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更加追求富有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的住所,所以这些空间的打造就需要有对当地资源文化具有一定了解的民宿经营者来完成。而且民宿要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适应互相呼应,所以引进能做到这些的高学历人才十分重要。引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对于民宿发展的道路来说十分重要。民宿的发展与乡村、社区密不可分,回归的年轻人带给他们乡村和社区的是活力。土生土长的当地年轻人对家乡更为熟悉,才能够带给所属乡村地区更好的经济发展
6结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民宿成为越来越多人平日休闲度假的选择,农业和旅游一体化发展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前景与生命力,正确的指导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也可以使乡村建设的脚步更上一层楼,乡村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快的完善,促进当地农民的创业与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升幸福感与归属感。本文从海南创建旅游示范区的大背景下,讨论民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对策,如果能理论实际相结合运用到农旅融合当中去,相信对提高海南省民宿旅游发展是有益的。总的来说,海南发展乡村民宿的劣势主要集中在产业融合力度、开发方式、管理规范、人才资源这几个方面,纵观全国来看,海南乡村民宿的劣势更像是一个缩影,全国的乡村民宿普遍存在以上问题。同时,海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气息、强大的客源市场、良好的发展氛围,这些优势若是充分利用,将会对海南乡村民宿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而我们要扬长补短、取长补短,借鉴乡村民宿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本文以小见大地通过海南省为全国的乡村民宿发展状况提供了一定的认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隽,于兰兰.民宿的概念厘清、内涵演变与业态发展[J].旅游研究,2018,10(02):84-94.
[2]张昶,郝泽周,王成.群岛型森林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舟山市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6(06):24-28.
[3]许宸,张毅玲.黄山市特色民宿旅游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2):93-94.
[4]蒋秀芳,周刚,陈才.X民宿发展关键成功因素及其对海南的启示[J].X农业探索,2016(03):6-11.
[5]胡莹,王欣,邓念梅.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宿旅游发展研究——基于民宿旅游转型升级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138-139.
[6]龚慧.提升乡村酒店品牌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4):142-144.
[7]马桂玲,马锦义.基于游客再宿意愿的旅游民宿开发经营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0):55-62.
[8]黄杰龙,张玲玲,范梦丹.基于游客行为意图的民宿景观的组合评价与开发设计[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76-81.
[9]李德梅,邱枫,董朝阳.民宿资源评价体系实证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37(04):404-409.
[10]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6(04):16-22.
[11]陈沫,齐岩波,刘海霞.X民宿产业发展及对大陆民宿的经验借鉴[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274-276.
[12]周琼,曾玉荣.X民宿发展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3(09):64-68.
[13]徐茜.现代田园城市背景下成都乡村酒店业发展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7-20.
[14]卢峰,何雅婷.城市近郊乡村酒店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1(04):30-32.
[15]邹开敏,民宿: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探索——以江苏庄周为例[J].乡村经济,2008(08):89-92.
[16]王雯雯.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6(18):186-187.
[17]ScarinciJ,RichinsH.SpecialistlodgingintheUSA:Motivationofbedandbreakfastaccommodationguests[J].TourismInterdisciplinaryJournal,2018,56(3):271-282.
[18]NuntsuN,TassiopoulosD,HaydamN.ThebedandbreakfastmarketofBuffaloCity(BC),SouthAfrica:presentstatus,constraintsandsuccessfactors[J].TourismManagement,2017(25):515-522.
[19]PooraniAA,SmithDR.Financialcharacteristicsofbed-and-breakfastinns[J].TheCornellHotelandRestaurantAdministrationQuarterly,2016,36(5):57-6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