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运用优化的钻石模型,即双钻石模型。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在波特四大基本测评要素的基础之上,纳入辅助要素XX行为与产业相关的国际影响研究分析了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同其余中部五省相比,在生产要素上,劳动力较为缺乏,劳动力成本较高,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并且农业利用外资以及海外投资都非常不足;在需求条件方面,湖北省居民消费潜力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喜人;在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物流体系较为完善,但是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和河南省相比差距明显;在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方面,湖北省农业企业数量较少,产值较低,产品质量较好。总体来看,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落后与河南省,略逊于湖南省,同安徽省基本接近,同江西省、山西省相比则有一定优势。
关键字:农产品;竞争力;双钻石模型;中部六省
一、 引言
湖北省简称“鄂”。地处中国腹地,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地理条件优越,全省不仅有着富饶的汉江平原,物产丰富、而且交通便达,早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湖北的农业以耕作业为主,粮食生产居首要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处在全国前列。200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91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粮食种植面积401.2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6.01万公顷,减少8.2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4.83万公顷,增加8.2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309.1万吨,比上年增产81.87万吨,增长3.7%;棉花总产量48.05万吨,减产3.29万吨,减6.4%;油料产量314.05万吨,增产28.31万吨,增长9.9%。全省当年造林面积16.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9%,零星植树达到1.78亿株,木材采伐量170.51万立方米。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生猪出栏3735.49万头,增长6.8%;水产品产量达到338万吨,增长7.9%,再创历史新高。农村用电量104.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化肥施用量(折吨)340.26万吨,增长3.9%。然而,一直以来,湖北省虽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却不是一个农业强省,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湖北省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不仅同山东、广东、辽宁等农业强省比差距很大,甚至在一些指标上还落后与河南、湖南等周边省份。
湖北省的农产业出口在推动全省农产品贸易、加速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乃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湖北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中部六省的其它五省相比,湖北省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到底是什么?又该怎样提高湖北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这都是本研究希望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对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是多借用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分析。比如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相似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层出不穷。虽然方法有很多,但是这些指标大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不同的角度导致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差较大,甚至相反的结论。这些单一的评判指标病不能对于产业竞争力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评判和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经优化后的“双钻石模型”来分析湖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同中部六省的其余五省即湖南、河南、江西、山西、安徽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湖北省农产品的目标定位。
二、 钻石模型与双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衡量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波特在比较理论的基础之上,认为一国的某一产业是否能够具有国际竞争力,需要整体衡量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四个关键要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行为,而两个辅助要素即机遇和XX行为。在这六个要素中,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如图1所示)

该理论模型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在长时间内被认为是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最佳工具。然而随着钻石模型理论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对该理论模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发展,并尝试对该模型进行修正。比如卡尔莱特提出的多因素钻石模型(1993)和邓宁提出的国际化钻石模型(1993)等,但在这些修正模型中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当属穆恩等人提出的优化双钻石模型。
1998年,穆恩等人在研究新加坡、韩国这些小国家时,发现波特的钻石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他在采用钻石模型来对新加坡和韩国进行对比研究时得出结论,即韩国的经济未来前景非常乐观,并且在未来的十年内会真正的成为发达国家。而相对应的,新加坡的未来前景则比较黯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实际情况是,新加波已经比韩国发展的程度更高。他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小国产业而言,其资源和市场不仅仅在国内,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外市场。因此,国家的竞争优势部分依赖于国内的钻石体系,部分也依赖于国外相关产业的钻石体系。穆恩发现,韩国比新加坡有更大的“国内钻石”,而新加坡则比韩国游更大的“国外钻石”,结合两者来看,新加坡比韩国的国际竞争力更强。
相比于钻石模型仅仅考虑了国内情况,双钻石模型还考虑了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更加符合现今产业发展实际。因此,本研究中将借用双钻石模型理论来研究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内圈实线代表国内市场,即“国内钻石”;中圈虚线代表国际市场,即“国外钻石”;外圈实线代表“全球钻石”,衡量一国或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前两者结合而来。

三、 基于双钻石模型的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 研究变量
穆恩的双钻石模型除了四个最关键的指标之外,XX的行为以及与产业相关的国外影响素也作为辅助要素纳入此次研究之中,并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四个基础指标包含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又由1—4个因子来进行刻画,在本研究中共包含了33个因子。。
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某个产业所拥有的资源禀赋,这其中又包含了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等;高级要素则往往包括知识资源、科技水平、专利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指标有:
(1)农用地面积:该指标反映了自然资源的情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气候、气温、湿度、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限制和影响都逐渐被弱化,而土地资源则是相对难以客服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本研究中,将用农用地面积来表示农业的自然资源。农用地指的是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比如耕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由于在这里农业的概念是一个宏观、广义的概念,即农林渔牧业的大农业,所以在这里不用耕地面积来反映整个农业产业的资源情况。
(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农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这两个因子用来反映人力资源情况。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以及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是否丰富,农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则主要体现了该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农业这样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中,这个指标很好的体现了该地区的成本竞争力。并且,诸多的学术研究也证实了劳动力成本越低,则产业发展越有利。
(3)农业固定资产投向:反映了农业资本投入的情况。
(4)受教育水平(非文盲率)、农用机械总动力、机耕比例:三者共同体现了农产品的高级因素,分别反映了人力资源质量和科技应用、发展情况。
(5)农林牧渔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从全球化经济的角度来看,国际因素需要考虑对内的和对外的两条线,前者用农林牧渔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表示,后者由于各地区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难以获得,所以用对外直接投资来进行替代。
2.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描述了国内外对该产业的需求情况,可以反映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指标有:
(1)地区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四个因子体现了本地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率。这些指标是一个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这四个因子体现了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能力越强,则消费潜力越大,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3)初级农产品出口额:考察了国际市场对本地农产品的需求。
3.相关和支持产业
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包括了农产品上游生产资料的供应和生产加工产业,还包括了下游销售的相关产业,即包含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物流三个环节的因素;支持产业则包含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等,还包括了XX对整个农业的支持力度。除此之外,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也是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指标有: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反映整体农业的发展情况。
(2)化肥施用量、农业生产资料价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反映农产品生产指数。
(3)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产值:反映了农产品上游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4)公路运输里程、通讯基础设施(农村百人电话数):反映了当地的农产品物流情况,由于在通讯基础设施上难以收集到农村电话用户数量,故用农村百人电话数来替代该指标。
(5)各地区XX农业财政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反映了各地区XX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
(6)初级农产品进口额、加工农产品出口额:反映了国际因素的相关和支持产业。
4.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行为
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实际上就是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包括了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产品的竞争状况等。鉴于部分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我们用农林牧渔业乡镇企业个数/总产值以及动植物产品检验检验合格批次比例来反映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国际因素方面,用X和日本2005年至今的中国农产品SPS/TBT通报数量来体现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竞争力。(欧洲对中国各省份农产品的通报数量难以获得,故不加入)
(二) 研究数据
本研究中所需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年鉴、农业部统计数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中国WTO/TBT通报资讯中心、省出入境检查检疫局等。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及时性,本研究中数据的采集年份主要为2008-2010年。各数据具体来源如表1所示:

(三) 研究对象—中部六省
中部六省是指居于中国大陆腹地的六个省份,包括河南省(豫)、山西省(晋)、湖北省(鄂)、安徽省(皖)、湖南省(湘)、江西省(赣)。2004年3月,xxxxxxxx在XX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计划。中部六省是中部崛起的主体区域。
农业是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目前中部地区的耕地面积为28991.6千公顷,占全国23.8%,其中粮棉油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1.8%、28.4%、44.5%,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本地区的需要,而且也大量输出到其他地区。农业历来是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中部六省中除湖北外五个省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南、湖南均高出近10个百分点。因此,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
因此,由于湖北省同其余中部五省在地域上、在农业发展上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研究将湖北省纳入到整个中部六省的研究框架中进行分析,一方面发现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的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发现当前湖北省的发展不足和相对优势,为提出建议对策打下基础。
(四) 湖北省与中部五省的初步分析
1.生产要素
土地资源方面,2008年湖北省农用地面积为1465.2万公顷,仅次于湖南省,高于其他四省,相对丰富。劳动力资源方面,湖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是六省中最少的,仅为29.5%,不仅远远低于其余五省,甚至也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之后,农业在本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从农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来看,湖北省的人均工资为3.18万元,高于其余五省80%-100%,表明湖北省农业劳动力的成本明显高于其它省份。资金方面,2010年湖北省投向农业的资金为857.1亿元,低于湖南省、山西省和江西省,并且仅仅只有河南省的30%左右,处在较低的水平。在高级要素方面,2010年湖北省的非文盲率为95.4%,仅仅高于安徽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057.2万千瓦,仅仅高于山西省,仅为河南省的28%左右;机耕占耕地面积为66.4%,处于较高水平。
在国际因素方面,2010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8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为0.41亿美元,远远低于湖南省。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为前者25%,对外直接投资仅为4%,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在生产要素方面,湖北省农业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尚可,但是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劳动力成本还非常高,对农业的投入包括吸引外资都非常不足。整体上看看,湖北省在农业生产要素方面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和其余五省尤其是湖南省、河南省相比差距巨大,短期难以追上。

2.需求条件
首先,从本地市场需求来看,湖北省2010年人均GDP达到了2.21万元,中部六省份里最高,人均GDP增长率为10.9%,排名第二。从总量上来看,湖北省总GDP为15967.6亿元,低于湖南省和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360.7亿元,略低于河南省。接下来,从居民消费能力上来看,2010年湖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058.4元和5832.3元,处于第二和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分别为4429.3元和1763。1元,分列于第一和第三。湖北省居民消费能力较强,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从市场需求的国际转化来看,2009年湖北省农产品出口额为7.2亿元,高于其余省份。
因此,在需求条件方面,湖北省居民消费能力强,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海外市场需求良好,总体发展潜力巨大。

3.相关和支持产业
当前,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林牧渔业发展较为迅速,总产值已达3502亿元,达到了传统农业强省河南省的六成以上。在农产品生产上,湖北省化肥施用量较多,为340.3万吨,仅次于河南省,农业生产资源价格指数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在农产品加工上,2010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为2603个,产值为3758亿元,仅次于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上,2010年湖北省公路运输里程为206211公里,农村百人电话数为55.7,处于中间水平。
国际因素方面,湖北省2009年初级农产品进口额为1.1亿美元,加工农产品出口额10.8亿美元,加工农产品出口额和初级农产品进口额的比值接近10倍,仅次于江西省。
因此,在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加工程度高,农产品附加值高,但是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XX的涉农财政支出不高。

4.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行为
在农业主体结构上,2008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乡镇企业24304个,低于湖南省的46883个和河南省的26377个,在总产值上,同样也低于湖南省和河南省;在农业竞争力上,湖北省2010年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合格批次的比例为99.4%,稍高于湖南省的98.3%和江西省的98.1%,说明湖北省的农产品竞争居中;在国际因素上,2005年至今,湖北省被X和日本累计通报96批次,仅高于湖南省的68批次,明显低于河南的114次批次、安徽的162批次、山西和江西的105批次。
因此,在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方面,湖北省农产品品质较高,质量较高好,遭国际农产品SPS/TBT的通报数量也比较低,但是在农林牧渔业乡镇企业个数和总产值上仍然落后于湖南省和河南省,总体在中部六省中处于居中的位置。

(五) 湖北省与中部五省的深层分析
为了更好的将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与其余中部五省进行比较,再次参照了穆恩(1998)的分析方法,将双钻石模型中各指标算成定量的可比性分值,以比较有代表性的湖南省为基准对象,其余省份指标根据各自的变量值与湖南省数据进行比较,并且通过加权,来得到各省份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
从表6可以看出,总体上看,相较于湖南省,湖北省在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生产要素、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

具体来看,国内生产要素上,湖北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较高,对农业的投资和吸引外资都非常缺乏,农业现代化程度一般,因此,其内部要素条件具有明显的劣势。河南省、湖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强省,在农业土地、劳动力、资金、吸纳外商投资等方面都比湖北具有较大的优势。
国内需求条件上,湖北省具有一定的优势。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人均GDP较高,农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同时不被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单看省内的消费市场就是很大的市场空间。在国内相关和支持产业上,虽然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加工程度高,农产品附加值高,但是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XX对于农业的财务支持也不足,相比较河南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国内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上,相对于湖南省和河南省,湖北省在这方面处于劣势,农业主体上发展还不够充分。不过湖北省农产品被X、日本的通报数量少,农产品品质好是可以发挥的一个优势。将国内和国外综合起来看,我们将中部六省份在国内外四个要素的平均数据绘制成图。

由图3可知,河南省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上均处于领先、优势地位,其中生产要素和相关和支持产业上的优势最为明显。这是因为河南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较高,农业资金投入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湖北省四个要素中,需求条件是一个亮点,省内和国外农产品需求旺盛,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相关和支持产业水平也相对较高,仅低于河南省,而在生产要素和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上显著落后于其它各省。
总体来看,综合四个要素和中部六个省份的数据和分析,湖北省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明显低于河南省和湖南省,基本等同于安徽省,高于江西省和山西省,处于中间水平。
四、 进一步提升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 整合自身优势,加大要素投入
首先,优化湖北省农产品的要素禀赋,弱化湖北省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高的不利条件,充分发挥湖北省资金密集的优势,运用湖北省较为充裕的资金、广阔的市场、大量高层次人才和技术等高级资源,通过在省内的县区建立起各型农产品产业基地,更好的连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其次,努力提升农业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加大对上有产业的科研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郑家各种高级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成果转化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此外,针对当前湖北省农业吸引外资低的现状,XX一方面要加强农业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宣传,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路相结合,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 扩大内需外需,接轨国外市场
一方面,湖北省农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应当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开发新兴农业,发掘新的品种和新的工艺方法,发掘人民的进一步需求,开拓高端市场和细分市场,进一步加深省内农产品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积极关注当今世界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需求爱好的变化情况,发挥省内农业的比较优势,调整湖北省农业结构,实现与其它省份的错位销售,进而推动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三)壮大行业实力,狠抓产品品质
首先,XX可以对于新型的农业主体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力度,肯定新型农业主体在行业转型期间的领导带头作用,以点带片,以片带全,积极引导新型农业主体搞产业升级、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方法,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其次,XX可以从财政支持、税收、信贷等各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支持政策,进一步改善省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皮年出口创造良好条件。最后,要巩固现今产品质量高、品质好的优势,XX需要进一步强调产品安全、质量、品质的重要性,使本省的农产品在一定时期之后得到国内外市场客户的认可,塑造品牌、名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石萍,《湖北农产品出口发展思考》
[2]韩艳旗,《湖北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3]张雪梅,《中国区域生态农业竞争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3
[5]王晰、兰勇的《湖南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2004)
[6]李杏、施国庆的《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2003)
[7]刘颂新,《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8]田江,《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9]陈铁,《湖北农产品阔步“走出去》现代农业装备,2004(3)
[10]保罗.R.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11]段晓明,王兰方,《浅谈WTO框架下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的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12]侯蕊芳,《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前景》
[13]朱智强,《山东蔬菜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基于波特范式分析》
[14]魏琦,《基于波特模型的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5]胡建,《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
[16]朱伯华,杨玲,张金星,谢国生,《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产业带规划》
[17]许培源,《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18]李志坚,《后危机时代湖北农产品出口通路》
[19]JaimeE.MalagaGaryW.Williams,《Mexicanagriculturalandfoodexportcompetitiveness》
[20]JournalofDongHuaUniversity(Eng.Ed.)Vol.18No.3(2001),《CompetitivePotentialinClothingExportsforHongKongandtheInteriorofChina》
[21]WeiHao,WangXi,WangLuXi,《Potentialtoimprovethecompetitivenessofchina’sElectronicandMechanicalproductsExports》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