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开始致力于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后,中国和泰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基于中泰两国地域差异及资源互补优势,双方的水果贸易合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泰国水果出口额在全世界排17位,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中国香港、X,主要贸易种类为榴莲、龙眼等新鲜热带水果。中国是世界水果第一生产大国,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主要贸易种类为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中泰两国互为最大的水果贸易伙伴,水果贸易品种既有竞争关系又有互补关系,并且两国的水果贸易的进出口额均表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中国逐渐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中泰两国水果的贸易竞争力。
本文在分析中泰水果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之后,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泰水果在双方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采用钻石理论模型对泰国水果在中国市场出口竞争力强弱进行描述,并分析中国水果在泰国市场的竞争力构成要素构成,两国均具备某些特定的竞争优势也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竞争劣势。最后,从中国国家和企业的角度提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水果对泰国的出口和两国水果贸易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中泰;水果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引论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选题背景
中国作为水果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大国,在全球水果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水果是仅次于食粮菜蔬的第三大农产品,水果业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有要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水果产业发展迅速使中国名列全球第一大水果生产国,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在产量上占据上位圈。除此之外,中国的水果种植面积很大,种植果类品种繁多,特别是苹果、桃、梨等出口甚多。目前中国的果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充足使中国水果在世界上更具有竞争优势。泰国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优越的地理坐标和气候状况使得泰国享有“水果之乡”的佳誉。农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从事农业工作人口众多,这使得泰国农产品在满足本国需求的情况下还有充足的产量满足国外需求,尤其是泰国的水果近年来出口额递增,是当地占主要地位的出口产品之一,发展前景甚好。其中,泰国出口水果中欢迎度最高的则是被誉为“水果之王”的榴莲、“水果之后”的山竹、龙眼等。极佳的地理自然条件,水果产品极大产量的开发潜能使得泰国水果出口极具优势。
2.选题意义
目前,中国和泰国相互间为最大的水果贸易伙伴,两国地理距离相近,资源互补极大地促进了双方水果贸易的相互开展,但是整体上中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还有拉大逆差的趋势。随着CAFTA的正式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展,中泰水果贸易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适应融入全球市场的贸易竞争以及提升竞争力,正逐步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中泰水果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并采用了RCA指数、TC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并借鉴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从而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一些对策,这无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PraparatSriphech(2003)研究了泰国的榴莲出口贸易市场,RCA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泰国果品出口量在亚洲具有很大优势,除此,泰国榴莲养种成本低、居民消费率偏低,使得泰国榴莲出口相比于东盟其他国家比较优势更为凸显。Tongzon(2005)站在东盟成员国的角度上,把中国与东盟国家中与其水果贸易结构相似的成员国进行对比,并借助分析了本地与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力,最终总结出东盟成员国提升出口至中国的水果市场份额的建议。ESCAP(2007)在报告“增强亚洲水果出口竞争力”中,指出了四个应关注的方面,以此为社会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XX支持政策。Tulus(2010)分析对比了中国及东盟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的竞争力,研究表明在所有国家中,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制造上具很强的比较优势,从而东盟国家最大的竞争对手来源于中国。UthaiwanPulsarp(2013)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和CMS模型研究泰国山竹出口中国的影响因素及竞争力分析,提出了对出口额有影响的几个方面以及泰国山竹市场占比的转变,研究表明水果竞争力的改变对扩大市场份额有影响,接着指明了合理地制定产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才将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2.国内研究综述
方佳(2007)利用国内外比价系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指标,比较了中国主营出口的热带水果如芒果、椰子和菠萝等与世界上其余新鲜热带水果产国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为上述水果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紧接着从价格、产品准则、经营战略及物流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罗洁(2013)在研究中泰荔枝龙眼贸易中认为泰国在这两种水果出口上占据绝对优势,采取更大力度进行市场开拓,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曹琳(2013)在中泰农产品零关税协议落实的背景下,研究了中泰水果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探讨如何发掘双边的合作潜力采取合适的措施应对零关税带给水果贸易的挑战和机遇。陈军(2014)则认为中国虽为水果生产大国但并非水果出口强国,此中存在包括商品、市场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中国果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更好地将水果的种植优势转变为贸易优势,价格优势削弱、水果质量难以达标、绿色贸易壁垒均对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刘培琴(2015)主要使用SWOT分析法研究中国市场中泰国水果的竞争力,辅助使用RCA、TC指数测算国际竞争力,从生产成本、汇率、竞争对手三方面阐述制约因素。
(三)研究内容及思路
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论述了研究背景意义,以及主要阐述竞争力理论方面的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为中泰水果贸易现状及问题,主要从贸易总量和商品结构分析现状,并提出中泰水果贸易中贸易种类相对单调、加工附加值增值低、物流体系落后、水果贸易面临竞争加剧四大问题。
第三部分为中泰水果贸易竞争力分析。本章使用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和RCA指数分别描述了中泰两国各自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大小,并利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分析了泰国水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以及阐述中国水果贸易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其在泰国市场的竞争力。
第四部分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几点提升中国水果出口至泰国竞争力的建议。
2.研究思路
二、中泰水果贸易现状及问题
(一)中泰水果贸易现状
1.贸易总量
如表1所示,中泰水果贸易总额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中泰水果贸易总额达到了3990万美元,泰国贸易顺差2240万美元。2003年,中泰两国签署《中泰蔬菜水果零关税协定》,当年的贸易总额达到9617万美元,同比增长98.93%,“零关税协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中泰水果贸易总额达到了10860万美元,突破一亿美元。2008年,X次贷危机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经贸造成不可忽略的消极作用,而水果需求弹性较小,中泰水果贸易仍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并未受到明显的波及。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是全球涉及地域最宽,受惠人数最多的自贸区,中泰2011年水果贸易总额同比增长87.65%,增幅巨大。2013年,双边贸易总额超过了十亿美元,同2014年金额基本持平,可能受到世界经济低迷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形势的影响。2015年,中泰水果贸易又恢复大幅增长的局面,贸易额达15.85亿美元,创下数据新高,并且中国的水果贸易逆差地位得逆转。从而,中泰水果贸易有以下特征:(1)中泰水果贸易整体规模逐年扩大。(2)中国对泰国水果贸易由逆差逐渐向顺差转变。(3)双方向对方出口水果总量呈增长趋势,变化趋势相似。(4)“零关税协定”的生效和CAFTA的正式启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国的水果贸易的开展。

2.商品结构
以表2中2015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向泰国出口的水果主要是0806类(鲜或干的葡萄)、0805类(鲜或干的柑桔属水果)、0810类(其他鲜果),这三类水果的出口额总占比达到84.8%,而2001年主要集中在0802类(鲜或干的其它坚果)和0811类(其它冷冻水果及坚果),出口种类发生了一些转变。由此可见,当今中国的葡萄类及柑橘类商品是向泰国输出的主要水果商品,主要以温带水果为主,并且出口额连年增长,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极大的活力。泰国向中国出口水果较大程度集中在0810类(其他鲜果),占据了66.59%的高比例,而0810类主要包括榴莲、龙眼、荔枝、红毛丹、火龙果等新鲜热带水果,0804类(鲜或干的山竹、菠萝、芒果及椰果等)对中国的出口额占比13.95%,位居第二。泰国主要向中国出口水果产品高度集中在新鲜热带水果类,其中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泰国几乎垄断中国国内市场榴莲的全部进口。

(二)中泰水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水果种类相对单调
中泰两国国内水果产业比较发达,生产、消费、出口种类繁多,但中泰两国之间水果贸易品种相比之下显得单一,某几种水果产品的贸易额构成了总贸易额的大部分。中国在进口其它国家水果的种类有所限制,质检总局仅允许泰国向中国出口榴莲、龙眼、芒果、山竹、香蕉、菠萝等22种水果;同时,泰国也对进口中国的水果品种限制在28种,这对贸易水果种类相对单调的局面有影响。当主要贸易水果遭遇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大量减产、新型贸易壁垒出现致出口困难等情况时,双方贸易可能因为过于依赖某种水果陷入困境,双边水果贸易的开展会受到两国水果贸易品种单调的严重影响。
2.水果加工附加值增值低
中泰偏重依赖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资源禀赋开展水果贸易,贸易主要集中于新鲜水果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在水果自然成熟时节,水果贸易额会出现激增的趋势,季节性特征明显,同时大量水果成熟会造成大量积压腐烂;干果类产品也仅是通过简单晒干或者简陋包装处理便进入贸易流通阶段,缺乏品牌包装精准营销,商品流通渠道较短,附加值较低。而欧X家在果实采摘之后往往进行选择、分级、催熟、包装等增值加工,马来西亚、越南等将水果精加工包装成精美的干果食品,推广深入人心的品牌,打开国际市场销路。除此之外,果汁果酒、水果罐头之类高附加值水果产品在全球市场很受欢迎,而这也是中泰水果贸易中所缺乏的。
3.水果物流体系落后
中泰水果加工水平相较发达国家落后,多以自然形态在市场流通。水果贸易对水果新鲜度要求很严格,水果出售前存放时间越长,新鲜度越低,腐败的可能性越高,直接削弱了水果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泰地理相隔距离遥远给水果运输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海运最快也要4-5天,中泰水果贸易更多采取陆地运输方式,主要有R3、R9和R12三条路线,体现为过境模式,而东南亚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效率,并且费用昂贵,增加了出口水果的成本,物流体系不完善,水果物流中运输存储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分体现。高效完善的水果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中泰水果贸易合作也略受其影响。
4.水果贸易面临竞争加剧
中国虽是水果种植消费大国,但国际竞争力不强不能称为水果贸易大国,由于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水果贸易不能保持长期的价格优势,而东南亚部分国家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当地水果出口对中国水果贸易造成冲击,同时抢占泰国水果出口至中国市场。比如,越南与中国相邻,与泰国种植水果品种相似,水果贸易实现零关税,优势更加明显,特别在龙眼贸易增长更为显著。中国-东盟自贸区极大推动贸易自由便利地发展,中泰水果双边贸易将更多面临来自其它成员国水果贸易的竞争。
三、中泰水果贸易竞争性分析
(一)主要指标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MarketShare)是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种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IMS〗_ij=X_ij/X_wj*100%(式1)
这个指标是对某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的直观体现,数值越高说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根据表3可看出,中国的水果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自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由2.46%缓慢升至5.26%,整体保持缓慢升高的趋势,泰国的水果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由0.66%升至1.35%,其中2012年时,该值达到峰值1.41%,忽略2013年值略稍有下跌总的保持上升趋势,增速缓慢。而水果出口大国X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都保持在10%以上,最高时可达到18%左右,相比之下,中泰水果还需提升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2.TC指数
TC(TradeCompetitiveness)指数又称竞争优势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2)
该指标主要测算一国某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是否具有比较竞争优势。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数值为-1时,表明该类商品只进口;数值为0时,表明该国此商品竞争力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数值为1时,表明该类商品只出口,竞争力极强,具体含义如表4所示:

首先,在图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利用该指标计算得到的中泰水果商品的TC指数值以及竞争力强弱及变化情况。整体看来,中国水果TC指数一直处于0.3之下,2007年之后由0.28逐年下降,2012年低至-0.04,2014年达到最低值-0.08,中国逐渐失去水果出口优势,显现微弱竞争劣势,并有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趋势。而泰国水果TC指数大致围绕0.3上下波动,说明泰国水果贸易竞争力较强。

其次,将2006年与2015年中泰水果贸易中涉及的具体种类水果的TC指数进行比较如表5所示。十年间,两国的具体水果商品的竞争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9种中国水果竞争力指数下降,由原本高于平均水平转为低于平均水平的水果有两种;同时,共有13种泰国水果竞争力指数下降,由原本的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转变为低于平均水平的水果更高达6种。2015年,中国竞争力较强的前5中水果为HS0812(暂时保存的水果及坚果)、HS0808(苹果、梨等)、HS0805(鲜或干的柑桔水果)、HS0807(新鲜的甜瓜及木瓜)及HS0813(其它干果),泰国方面则为HS0813(其他干果)、HS0810(其他鲜果,榴莲、龙眼等)、HS0804(鲜或干的山竹、菠萝、芒果及椰果等)、HS0803(鲜或干的香蕉)及HS0811(冷冻水果及坚果)。可见在HS0813产品上双方均有较强竞争力,在这种商品的出口中有激烈的竞争关系;而其它几种几乎唯独一国竞争力极强,因此,中国与泰国在具备竞争力的水果种类上,有差异性的亦存在互补性,中泰水果贸易可开拓的空间较大,可考虑扬长避短,进一步扩大中泰水果贸易的份额。

3.RCA指数
RCA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为:
〖RCA〗_i=(X_i⁄Y_i)/(X_w⁄Y_w)(式3)
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某商品出口与全世界出口平均水平的相对优势,RCA指数值具体含义如表6所示:

根据表7可看出,十年里,中国水果RCA指数值围绕0.35上下浮动,对应较弱国际竞争力;对比之下,泰国水果的RCA指数值大体上呈上升趋势,2008年后,该数值保持在0.8和1.25之间,显示了泰国水果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接着,如表8所示,十年间,中国大部分水果种类的竞争优劣势地位并未发生突变,其中在0808(苹果、梨等)、0812(暂时保存的水果或坚果)、0813(其它干果)和0805(鲜或干的柑橘属水果)四类水果上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他种类水果出口基本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而泰国在0813(其它干果)、0810(其他鲜果,榴莲、龙眼等)、0812(暂时保存的水果坚果)、0804鲜或干的山竹、菠萝、芒果及椰果等)和0811(冷冻水果及坚果)五种水果上具有极强国际竞争力。与TC指数分析结果相近,两国水果出口主要在0812和0813两类上有交叉重叠,其他种类水果上各有出口优劣势。

(二)泰国水果在中国的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指出一个国家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竞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机遇和XX两个辅助因素。一个动态的竞争环境主要有这6个要素构成,形成图3所示类似钻石结构的模型。接下来借助这六个方面对泰国水果在中国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主要有两类,初级要素是先天存在的或经过简单的投资就能获取的要素,如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需要经过长期发展才能获取的要素,如人力资本、知识等。泰国先天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形多变,鉴于有高原、山脉、峡谷,又有平原、海洋,适合多种农产品的种植。泰国属于热带季风,热雨凉三季贯穿全年。温暖而潮湿的环境使泰国盛产热带水果,并且水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随之上升,新鲜水果生产空间巨大。泰国农业为国内经济支柱之一,从事水果生产的种植人员、研发新品种的高科技人才、开拓市场的营销人员开展贸易的外贸人才等都十分充足。基础设施方面,泰国拥有几大国际机场,两大水路运输干线,与邻国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但一部分农民缺乏水果种植的专业知识,采取传统方式生产,不能保证水果质量达到严格的出口标准,而越来越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会使水果出口置于不利的地位。
2.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会极大影响一国企业发展竞争优势开拓国外市场。泰国水果产量足够大,气候温暖,当地人民有庞大的新鲜水果需求。除此之外,国内消费者并不满足于鲜果的消费,需求层次不同,比如龙眼,国内有相应的加工市场生产龙眼干、龙眼果汁、龙眼罐头等;泰国部分农业合作社、加工厂将榴莲分品不同的等级,加工冰冻榴莲。需求层次的多样性促使泰国企业提升水果生产加工能力,增强竞争力。由前分析可知泰国水果的IMS并不是很高,主要的水果贸易伙伴,如表9所示,有中国、越南、中国香港、X,中国作为泰国水果出口第一大贸易伙伴比例更是达到了35.13%超过了三分之一。例如泰国50%产量以上的榴莲山竹都出口到了中国,巨大的国际购买需求量也刺激了泰国农民扩大种植。
3.相关和支撑产业
相关和支撑产业之间大多保持着密切的协同关系,竞争力强的产业可借助“传导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做大做强。传统的果业尚处于在生产阶段,未完全融入产业链的发展。水果贸易产业链主要包括种养、检查、加工生产、包装、储存、冷藏、运输、营销、售卖等环节。例如前两年部分地区有大约10%的芒果出售前腐败浪费掉,体现出泰国水果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完善产业链的绩效,提升效率利于培养竞争优势。水果产业的相关产业包括机械制造行业、化工产业、包装行业等。为提高水果的产量,果农选择使用化肥、催熟剂等化学用品,同时,为防止害虫的侵犯,果农还会使用农药保护水果,而化肥农药成本有所上涨,这将抬高水果的价格。此外,虽然使用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减少了人力劳动,但昂贵的购买或租借费用也导致成本增高,降低了出口竞争力。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适合一个企业的战略因国家环境的不同而异,选择适合的企业结构和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地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泰国水果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都差不多,发展竞争战略有所差异,有的企业选择对农民加强知识及先进技术培训,将水果出口涉及环节内部化,采取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等,例如某些企业开始在海外市场建设独立品牌,提高水果出售的档次,提升附加值。而且泰国国内水果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迫使一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转向国际市场,不断优化企业结构、转变发展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5.XX
XX作为辅助主要为建立利于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并不作为一个实体参加竞争。泰国XX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泰国水果打开国际市场,优化水果种植区域,发动果农学习积极性,了解掌握先进的生产知识,制定水果开发病虫防治计划,减少水果贸易障碍等,并出台严格控制水果残留农药标准的政策,保证水果质量达到全球其他市场的高要求,为国内水果的生产流通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每年泰国XX还在中国上海成都等城市举办泰国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活动,从而促进国内生产和海外出口经营活动。
6.机遇
中泰蔬果零关税协定生效,榴莲、山竹等大量出口水果价格随之下降,通关手续简化,促进此类水果出口数量上升,同时中国消费者也享受低价优质的水果;中国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发展,消费者购买力逐步提高并愈来愈注重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大量需求营养丰富的水果;泰国当地偶尔也会出现天气问题,引起水果产量发生波动,从而波及水果的价格,泰国水果企业应把握住有利的机会并对未知的风险做出预防措施,巩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水果出口至泰国国际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1.水果价格
价格作为一个基本影响因素对水果的国际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市场中同质水果,价格低的一方当然会更吸引消费者竞争力较强。成本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价格,主要包括生产、流通和营销成本。尽可能控制三部分成本都处于低位,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的希望更大。而中国幅员广阔,自然资源富足,在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上都具备很大的优势,中国水果成本低廉,尚偏向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2015年,中国三大重要出口水果苹果、梨子和橘子出口至泰国的平均售价为2元/千克左右,相比于X、法国、意大利等国苹果的出口价格低出15%~30%,明显在泰国市场拥有价格优势。
2.水果品质
水果品质包括水果的内外在质量和卫生安全。目前,中国出口水果品质不容乐观,中国水果多集中于小农种植方式,种植分散生产不够规范,尚未形成大规模性的水果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粗放,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后期水果包装也未得到重视,导致中国水果优质率偏低。例如中国北方地区种植的苹果颜色鲜艳,甜脆可口,但外观形象较差成了该种苹果出口的主要障碍。
3.水果品牌
现如今,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购买食品时往往会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品牌产品。品牌能使本企业产品从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形成高辨识度高区别度,并能使拥有者享受价值增值。对于众多水果产品来说,品牌显得更为重要,贴上品牌进行销售的水果往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中国海南地处热带,当地一些企业注重水果品牌建设,例如海南香蕉、椰树椰风品牌、神泉芒果等,其他地区也有一些自主品牌,如库尔勒香梨、陕西苹果等,在泰国市场上十分受欢迎。但水果品牌的建设还需在国内进一步开展,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品牌营销的差距,在泰国市场上树立中国水果的品牌优势。
四、提升中国水果出口至泰国竞争力的建议
随着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深化推进,CAFTA的全面启动、中国与泰国的水果贸易规模也更加急速地扩张。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三农问题”仍是重中之重,落实推进惠农富农的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而扩大农产品之一水果的出口贸易有利于推动农业改革,由此本文提出下列建议提高中国水果出口至泰国的竞争力。
(一)国家层面
1.建立规范的水果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疫准则
目前,中国水果出口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以及与世界接轨的水果检验检疫准则,泰国为保证国内进口水果的质量,也设立了一些进口水果质量检验标准。在中国没有统一的一套水果检验检疫准则,分散的农户和企业在种植生产过程中采取各异的标准,中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严格标准,对国内的水果生产环境技术、水果加工流通及水果质量安全等相关标准进行修改,不仅从源头上更从加工流通环节保证整个过程中水果质量达标。除此,为克服水果商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必须完善国内水果的检验检疫准则,扶助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进行自检,严格把控水果中残留的农药量,从而把关出口水果质量,提升出口竞争力。
2.加大知识技术投入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水果的生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不仅要保有已有水果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培育新品种水果,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国家应加大对水果新品种研发的知识和技术投入,采用高产量的优质种植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水果产品。同时,应着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传授农业知识和技能,加大农村义务、职业教育的建设力度,利用农合社、农村广播、农村宣传栏等平台加大科学知识技术在水果生产中重要性的宣传,并组织果农进行创新的育种栽培、果树打理果实采摘、害虫病害防治等技术的培训,致力提高果农的相关知识技术,这亦能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提升做出一部分贡献。
(二)企业层面
1.开创“互联网+水果”贸易新模式
2015年CAFTA升级谈判中,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议题经双方商议后达成共识,被正式纳入《议定书》,由此借助互联网加强商品交易信息交流,促进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活动。跨境电商近几年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中国水果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开创“互联网+水果”贸易新平台,创新中泰水果贸易的新型交易模式,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资金和政策加强自身企业的建设,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构建对泰国的水果出口信息销售平台。水果跨境电商企业以新的销售渠道增加中国对泰国水果的出口,这也有利于中国水果出口泰国竞争力的提高。
2.完善物流体系
相较于欧X家发达的物流体系,中泰两国间落后的物流体系制约了水果贸易的发展。中国缺少大规模的物流园和水果国际物流运输中心,中国水果出口去也可以考虑联合相关企业在边境如广西、云南、泰国或交通发达地区建立水果国际物流园。大多数以未加工形式流通的水果产品可以储存在大型物流园内,由员工进行管理、定期清理腐败水果,深加工水果原材料可以送入物流园内的加工区进行深层次加工。由此,中国企业出口水果及加工产品质量有一定保证,通过大型物流中心保证水果尽快送到泰国。
3.加强品牌营销意识
国际市场水果同质化日趋严重,水果竞争力一部分体现在品牌和营销上。中国水果企业要强化品牌概念,有志于打造闻名中外的国际水果品牌和特色产品。中国水果以产地命名居多并没有取得注册商标,其它地区进行模仿会有损企业形象和名誉。中国水果出口企业可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培养自身品牌意识,联合起来在泰国进行宣传活动,通过水果展销、广告推广品牌的建设,培养品牌忠实的消费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从而提升中国水果企业在泰国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军.中国水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价格月刊,2014(11):68
[2]柴小卓.中泰不同类别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比较研究.世界农业,2016(06):186-187
[3]霍尚一.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49-153
[4]蒋梅.整合水果全产业链能否让中国果业走强.中国食品报,2016-05-05(2)
[5]刘培琴.泰国水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6-47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77-179
[7]孙致陆,李先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3(12):70-71
[8]孙大岩,孔繁利.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新趋势与对策.改革与战略,2015(10):188-190
[9]翁鸣,陈劲松.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07-230
[10]王晶.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第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7-90
[11]宣善文.基于RCA和TC指数分析的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5(35):20-21
[12]叶明玉.泰国新鲜热带水果对华出口策略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7-40
[13]郑国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背景下中泰水果贸易发展的优化建议.创新,2017(01):50-51
[14]张艳玲,韩学军,黎舒怀,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热带水果产业影响研究.中国热带农业,2016(05):6-7
[15]TheerachLittila.Theexportpotentialofdurian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ReviewofAgriculturalEconomies,2011(03):72-77
[16]UthaiwanPulsarp.TheExportofFreshLongan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NorthEastEconomics2007(05):35-5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