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摘要: 从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以来,混合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问题日益重要。改革开放,经济联合体及三资企业不断涌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股份制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而目前中国混合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突出,导致企业

摘 要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由xxx认可并授权的国家级别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发展自主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这些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起的特殊经济区,对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一些和自建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正逐步显现。正因如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对自主创新体系进行自我分析,并与其他领先的国家和园区进行比较,发现优势和差距,不断完善“一区多园”模式下的自创区发展协同,对实现“成为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本文针对既有研究“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相对欠缺的现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回顾与梳理,并且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资料对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影响因素的扎根理论分析,构建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框架,形成了“制度和文化环境—资本和人才流动—产业和技术合作”的分析框架。其次,在此基础上,以扎根理论选择性编码结果为基础,构建“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影响机理模型,以期把握不同维度对郑洛新国家自创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内在机理。再次,通过对实际调研数据的分析和结构方程验证得出制度环境、企业资产、企业人才、技术合作这四个影响因素均对科技创新管理协同都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最后,在影响机理整体把握基础上,围绕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进一步完善和效果提升,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路径对策:一是着力改善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环境;二是打造区域科技资源协同创新共享共建服务平台;三是加快“政产学研用”这一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发展;四是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配套政策。

关键词:一区多园;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由xxx认可、获其批准的国家级别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发展自主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这些方面起到标兵示范作用[1]。中国科学技术部的专家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将会加速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让技术创新体系、及其机制更加丰富健全,同时也将促进创新型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的方式发生与以往不同的积极转变[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承载对象,将有能力打造出一个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并将成为开放式创新的试验区,转型及现代化的主导区,技术转让的聚集区,以及创新创业的环境区[3]。同时,作为xx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决定,示范区的快速建设离不开城市的协调发展。因此,区域城市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4]。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起的特殊经济区,对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5]。尽管如此,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一些和自建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正逐步显现。在中国较为发达的地区,限制创新示范区扩大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土地资源的稀缺。在欠发达地区,尽管土地,劳动力和其他因素足够,但由于系统不完善和其他原因,工业发展仍然很低。在这种背景下,“一区多园”模式作为一个新兴的区建设自我发展,引起了地方XX的关注,特别是它在促进区域经济联系中的作用[7]。“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已逐步发展为加深中国地区产业转移与经济合作的桥梁[8]。

与此同时,由于“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是由地方XX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而探索出来的,因此这种发展模式赋予了管理委员会和相关企业相应权利,让他们可以在许多地方经营和管理园区,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区域间的格局和大规模的产业设置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9]。因此,本文借鉴多区位企业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探究影响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主要因素,并从我国目前存在的国家自创区为研究案例进行相关实证分析,为更好地发挥自创区的引领带动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现阶段, “一区多园”模式在中国的研究仍处于初始时期,如何将区域之间的关系作为自主创建地区经济活动与管理部门的关系进行协调有待考察。它所建立的“一区多园”模式的形成机制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主要受场地本身的影响,对其技术创新和治理机制的影响关注较少。因此,本文从当前的国家地区科技创新和管理机制入手,着重分析“一区多园”模式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功能的影响机制,以更好地理解“一区多园”模式,园区与技术创新与管理机制的内在联系。

现实意义。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近年来,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并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和全面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在欠发达地区创建工业园区来实现额外的利益,得到互惠互利的结果,进而消除部分自主创新示范区现阶段拥有的在经济方面上的消极影响,并促进资源的更高效分配。本文研究了相关典型案例,剖析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一区多园”模式下,相互之间的管理机制,为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近年来,围绕高新区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研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而相对深入。然而,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检索与查阅,围绕“一区多园”模式下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管理协同机理的研究相对缺乏。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则体现出对以往不同领域、主题、视角的集成与创新。同时,我国“一区多园”模式的发展还处于实践探索领域,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可以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进行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一区多园”模式的管理体系进行的研究,二是对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的功能进行研究。为此,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主题进行展开。

1.2.1 “一区多园”自创区管理模式研究

相关研究领域主要围绕“一区多园”的模式划分、模式特征和模式功能等方面进行展开。

第一,“一区多园”模式划分研究。尽管“一区多园”是当前国内自创区发展与管理的主要趋势,相关研究对“一区多园”一词的使用达成了统一,但对“一区多园”的深层次理解、相关模式的内部分类却存在区分。一方面,根据不同建设与管理的特征与侧重,现阶段,我国高新自创区的建设及其管理的类型大致有“区园合一”、“一区一园”、 “一区多园”等几种,其中主要体现出管理主体、管理侧重、管理类型、管理导向等方面的差异[10]。其中,就“一区多园”而言,同样存在两种不同的子类型划分,比如:一被称为虚拟的“一区多园”体制,“一区”指的是由高新区管委的进行规划一片区域,“多园”指的是高新区管委在规划的一片区域里建设的多个科技产业园区。这种模式被人们认为发展到一定阶段经常会遇到空间上的阻遏;二则是指由管委会管理协调的,分布在不同城区的规划建设的科技园区。

第二,“一区多园”模式特征研究。王文成(2017)从制度惯性以及路径依赖等多个角度出发,阐明了创新示范区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王文成认为,“整合和分权”这一管理模式不仅很好的协调了两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益协调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制度惰性的抑制也非常有效[10]。赵今明等详细分析了在“一区多园”模式下创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各种发展战略和管理方式,也分析了各自管理方式中的优势和劣势。不仅如此,他们在最后还探讨出了“一区多园”模式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及建议[11]。刘剑(2018)在业务管理中引入了“业务模型”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XX间区域间合作的分析。他认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中的区域自治的合作一定要在XX间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进行[12]。地方XX只有依据其区域所在地的优势和互补资源,同时以价值链为基础对劳动资源进行合理分工,从而对产业进行整合和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具有不断创新性和牢固稳定性[11]。此外,李珊珊(2019)与他人合作,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背景,分析了“一区多园”模式下的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协作创新机制,发现协作水平低,协作目标不同,共享不足。指出了资源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活动的制约因素[13],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适的建议,让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背景的“一区多园”模式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新指导思路。

第三, “一区多园”模式功能研究。一些专家学者也在研究“一区多园”的功能。例如,李欢(2016)认为,“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创新示范区中某些园区的特定产业的集聚,扩大园区之间的差距[14]。分工合作建立了一条合适的产业链,但同时建议“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也应相对增加管理联系,增加区自治团体的管理成本。也有学者在进行产业转移的研究中应用社会资本理论,以自建区共建模式为基础,构造了阐述产业转移与社会资本互动的著名的“三角模型”,并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共同创建的自建区这一典型案例[7]。楚王辉(2018)研究发现,与自创的一般区域对比,自创的公共区域可以借助XX提供的机构优势,从而促进创新示范区的集聚,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提出自创的公共区域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这一观点。并促进其创建区中每个区的发展[15]。王晓红(2019)认为,沈阳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水平与每个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明显不同,客观地塑造了产业梯度的差异,因此核心地区的产业可以反过来到工业园区[16]。也有学者认为,“一区多园”模式打破了自建区的既定界限,将优惠政策推广到其他园区,意识到每个园区的产业功能互补性,促进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发展[10]。

1.2.2 “一区多园”自创区评价维度研究

Hai-Lu发现,X三角研究园区创新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园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规划,良好的管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后续发展的顺利[17]。从模型实证研究的角度,有学者从科研人员流动、XX支持等八个角度研究了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的内容和特点[18]。Z. Zhu以科技园区发展和运行的动力机制为出发点,研究并分析了近些年来“硅谷热”当中对科技园区的评价标准图[19]。同时,Bing对硅谷和128高速公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域创新系统类型的获得成功的经验与遭受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对比分析。他提出,硅谷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不能轻易被其他国家的高新区或科技园区效仿,因为硅谷发展成功的获得有其时代必然性和发展展现出来的独特性。高新区和科技园区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规划,还需要提高高新区和科技园区的区域融入性。由此可见优越的制度环境的营造和社区文化建造的必要性,这样才能使高新区和科技园区更加顺畅成功的发展[20]。仲伟俊等则以市场、投资、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内湖科技园和新竹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他发现不同的公园有不同的功能和重点[21]。因此,在资源分离中,要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科学规划。我们不能照搬其他园区的战略政策,要制定适合本园区发展的战略政策,由充分认识到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对于园区价值的提升的重要意义。在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基础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适合科技园区发展、管理和创新的深刻而有影响的理论,如增长极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这些具有长期影响的理论为其他学者对科技园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1.2.3 “一区多园”协同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针对科技创新协同管理影响因素研究,分为对企业效率、跨区域合作和创新主体合作等方面展开。

第一,针对企业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早期部分学者在科技创新协同管理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了市场构成和股权构成与企业效率的高低之间有紧密联系的观点。Xiang以X制造业工作效率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企业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市场壁垒的影响[22]。然而,Dong song和Chen对企业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了与Xiang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们认为,市场集中化对企业效率的抑制作用小于规模经济对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市场集中化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同时 George对市场竞争和股权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市场竞争和管制政策能够长久促进企业效率的结论[23]。对于企业运营效率问题,我国研究人员也做了大量研究,选取劳力投入、经济投入、资产投入作为主要输入指标,同时选择经济效用、运营成效作为主要输出指标来分析企业运营效率[24,25]。孙琳等研究中国家用电器产业中上市企业的科技效率、效率非静态变动的 Malmquist 指数等问题时,就将企业资产、基础成本与所需费用定为输入指标,而将企业收益、所得利润定为输出指标[26]。分析此类其他研究不难发现,相关研究大多借助DEA 模型测度效率,之后用纯技术效率模型、综合效率模型、和规模效率模型逐一分析,最后用Tobit模型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某一因素对效率影响的相关性[27]。

第二,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研究。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研究。国际创新合作对增强国家竞争力、提高应对重大挑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已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Y. Ye等人利用科学网数据库中有关太阳能技术的研究文献发现,各国和地区在这一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创新合作,这些创新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技术进步[28]。Xiao等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医药相关科学出版物的国际合作进行了分析,表明创新越来越具有合作性和国际性[29]。陆尤尤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来自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报告的庞大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与其他G20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并发现创新合作与国家创新实力正相关[30]。国内区域创新合作是基于知识和创新的空间属性,有利于创新要素的区域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任向英从产学研院创新主体的角色、地域等多维度构建了创新合作网络,并对京津冀地区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合作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创新合作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31]。袁琳以2002-2016年京津冀地区跨区域专利数据为数据源,通过组织所在省市构建行政区域合作网络,分析京津冀地区创新合作的演进,并发现创新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32]。李雯等人基于高水平科研合著论文的数据,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创新合作的现状,发现地理、社会、技术和人力资本的邻近性对创新合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3]。江文文利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科技报告数据,构建了省市科研合作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各省市的科研区域合作结构,并发现区域创新合作具有集群效应[34]。

第三,针对创新主体合作的影响研究。机构作为创新合作的主体,主要包括XX、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机构间科技创新合作是所有创新最直接形式 。Yue等以葡萄牙科学与技术基金资助项目为数据,分析高等学校科研合作,表明创新合作能够积极推动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35]。王立勇等以中国专利数据中农业领域的专利合作为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和空间计量方法构建了我国1985—2014 年间农业领域“政产学研”网络,并分析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36]。创新主体是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并逐步在创新绩效、创新水平与创新支撑等方面构建了针对园区创新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还有学者从多角度出发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或创新成果做了研究。例如,从创新环境的角度,构建研究园区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园区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37-39]。从模型验证的角度,运用 Logit 模型显示园区研发中心数量、高新技术企业个数、园区研发人员数对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正影响[40]。钱家乘等基于“大学-企业-XX”三螺旋模型确定影响因素,认为基于知识的人力资本、企业创新投入密度、主体自主创新、资本开放程度是影响区域协同创新产出的主要因素[41]。Liang基于拓展的知识生产函数构建实证检验模型,得出以下结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XX创新经费投入溢出效应不明显,与之相反的则是信息化水平正向溢出效应极为明显,同时创新人员数量对附近地区创新产出为显著的负效应[42]。X.Wang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技术接纳地的吸收知识的能力、产业结构匹配程度、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43]。张军亮等从我国企业与大学在 2001 年—2018 年合作文献出发分析我国“产—学”构成的知识生成网络,以此来分析机构的创新合作结构,并研究其对区域创新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和制度发展程度产生的影响[44]。

1.2.4 “一区多园”自创区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科技园区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的科技园区改革机制和合理规划措施,探索使科技园区顺畅成功发展的最优战略,以及保证科技园区的科学有效管理的最合理机制。本文以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总结有助于自创区的发展规划的科学原则[9]。不少学者都是通过构建创新指标,依靠统计数据对创新进行衡量,探讨并剖析影响创新发展的原因,最后依照分析结果给出促进创新发展的恰当对策和建议,从而对创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45-47]。本文借鉴并参考了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其他学者提出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分析创新能力。另外,大多学者都是以某个科技园区为标准,来研究科技园的发展进程、战略定位,进而分析科技园区的发展路径。其中对路径问题的探讨所存在的局限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国内专家学者对自创区的研究尚不完全,还未总结出针对各示范区发展的合适路径[48-50]。因此本文把研究出针对不同的示范区的有区别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路径作为研究的重点。

针对河南而言,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河南省机构创新合作开展了相关研究。焦敬娟等以河南省高校发明专利为数据源,分析高校协同创新特征,表明河南省整体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51]。还有部分学者以对河南省 60 家创新企业调查为基础,分析河南省企业创新网络运行机制,表明河南省的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合作[52,53]。张军亮等以南阳市为例,分析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的产学研合作状况,表明通过创新合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54]。

同时,一些学者有针对性地研究了郑洛新自创区发展与管理。比如,李新建提出了深化郑洛新自创区,在化管理体制、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协同机制等方面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55]。申向东系统通过研究、整理国内自创区发展的一般经验,提出了郑洛新自创区的发展方式[56]。袁金星提出自创区应采用市场交易带动型发展模式的观点,并且在他的看来,自创区发展模式可以被划分为:制度创新引领型、科教资源依托型、产业转移承接型和高端人才带动型四种不同类型[57]。袁瑜容从政策体系完善角度,提出需要从纵向、横向两种角度的结合,对自创区发展进行政策配套,又分析了当前自创区在政策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需要从政策和管理角度加强政策创新的支持、完全政策管理的覆盖、提升管理的效果[58]。孙琳从推动创新发展的制度性供给角度对郑洛新自创区的政策优化和创新进行了探讨,特别是需要对相关的政策体系进行创新,进而推进自创区连片化、区域化、协同化的发展[26]。在推进郑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一区多园”的自创区发展进行了分析。比如,从整体角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破解路径进行了相关阐述[59-62],对自创区的整体发展进行了整体的SWOT分析[63-66];也有学者分别从科技企业融资管理、产业布局管理、容错机制管理、人才管理和财政管理等方面对自主示范区予以探讨[67-69]。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在对调查对象进行文献、实证研究和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明确“一区多园”模式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指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只用于统计而不用来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评价郑洛新科创新能力;再次,依据扎根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索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制状况。研究思路图如下图1。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1.3.2研究方法

(1)扎根理论

“一区多园”模式是当下城市群、区域发展较为常用的高新技术发展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多数仍处于探索与创新阶段,相应的理论研究相对有限,特别是针对科技创新管理协同及其机理的研究更为缺乏。因此,在对“机理”的探索过程中,缺少可以借鉴的框架与分析维度。因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通过专家与企业方案,进行协同机理影响因素的初步编码,初步构建出分析框架。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循扎根的理论程序,包括标准化的初始编码,焦距编码,轴编码和理论编码,以及后续的理论采样,饱和度和分类[70]。值得一提的是,复杂分配的对象之一是在完善的理论分析过程中创建的代码。因此,完善理论也为进一步的定量研究铺平了道路。

(2)实证调查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其中,问卷调查旨在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可及创新管理协同现状的把握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一方面,通过对相关XX部门和企业的调查,对当前自主创新示范区可及创新管理协同的现实情况、存在问题予以探究。另一方面,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构建出自主创新示范区可及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框架,通过对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企业的调查,进而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此外,通过对XX部门和企业主管的访谈,对当前自创区科级创新管理协同的现实机理进行梳理,同时重点针对当前制约自创区科级创新管理协同的内在、外在困境进行探究。

(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基于对指标框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制度文化环境、资本人才流动、产业技术合作各维度和指标,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协同机理进行分析,把握各维度、各指标的影响情况,从而深入剖析相关机理,并以此作为相关机制构建的前提基础。

  1.4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研究内容

本文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展开研究,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以什么环境作为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何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所借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涉及到的研究技术,并提出本文研究与之前相似研究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与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制研究的有关的一些核心概念,以及此项研究涉及到的理论基础。所用到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一区多园”模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并介绍了所用到的扎根理论等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一区多园”模式下科技创新管理协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定性分析,从制度和文化环境、资本和人才流动、产业和技术创新3个维度的影响作用进行,构建影响“一区多园”模式下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框架。

第四部分:“一区多园”模式下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探究。该部分主要从资本与人才流动、产业与技术合作、制度与文化环境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利用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探究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以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和指标为理论依据,进行调查问卷设置、信效度检验调查、结构方程验证以及最后的结果讨论逐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第五部分:“一区多园”模式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机制研究。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影响机理的探析,进而对提升郑洛新自创区可及创新协同的相关机制进行探讨,并针对如何提高科技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提出相关建议,为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依据。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局限。最后这个部分是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阐述研究所得关于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的分析内容,分析研究的实施可行性,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以后更好的研究方式。

1.4.2研究特色与创新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前期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对于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探究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首先对“一区多园”模式下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梳理,为量化研究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提供扎实基础。

其次,本文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以系统性的影响因素为基础,从三个较为全面的维度,对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进行研究。为量化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提供借鉴。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xxx批准进行实验和论证的区域,以达到推动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的[20]。中国科学技术部专家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将会加速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让技术创新体系、及其机制更加丰富健全,同时也将促进创新型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的方式发生与以往不同的积极转变。依照xxx的精神,鼓励和促进自主创新在不同地区的蓬勃发展是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意义所在,并对其他区的产业发展产生示范作用[41]。这些示范区承担着加快中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施创新战略的重担,同时在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领导和辐射作用。国家安全局的作用如下:首先,增长和生产力“双增长”以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52]。统计数据表明,在新标准下,国家自主创新区持续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次是继续鼓励并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创业,加快发展步伐。2015年一月份到九月份期间,郑洛地区新成立的科技公司同比增长了三位数[69]。另外,新兴产业和商业形式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武汉东湖光纤及光学设备市场份额,北京中关村现代服务业市场份额,郑洛地区集成电路产值份额均取得显著成绩。最后,XX、大学、研究组织应当紧密集成一块,使得创新效果显着。

2.1.2一区多园模式

对于一区多园模式概念,能够从字面上进行解读。“一区”是指一个区域的划定,例如“经济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示范区”等。“多园”意味着在该“区域”中设立多个“产业园”[34]。一区多园模式是随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一种关联性发展模式。从概念的本质来看,一区多园模式属于区域管理层面结构设置优化和调整。从概念的内涵来看,“一区多园”主要涉及将原有单一园区管理、发展的空间进行延伸并与相近、相邻地区园区进行联系,同时将处于一定发展状态下的园区进行合并、整合到既有园区管理与发展内部,进而突出发展优势,并进行相应的模块化、集中化、整体化发展。

在具体概念上,本文借鉴赵铁军所提出的概念,即:通过扩建新园区或者将一些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单位园区并入老高新区来增加高新区原有的地理面积,同时实行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基础优势和服务优势等方面共享的政策,对整个高新园区,无论是核心园区还是非核心园区、综合性创新孵化园区还是专业性功能产业园区,都进行集中化管理、模块化分布、层次化扩大、平等化待遇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大高新区发展格局的观点[71]。

从多园的角度来看,高新区由多个专业化园区组成,这些园区在功能上各有特色重点,在位置上彼此相互邻近,共同组成了高新区这个整体,这就是高新区的“分”。从一区的角度来看,虽然高新区表现为多个发展中心共同发展,但仍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对高新区各个园区进行整体性管理,使之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保证高新区内各个园区健康竞争,高新区整体稳定发展。由此可见,一区多园模式将高新区中各园区相互联系起来,使高新区内部彼此间相互依存、协调发展,最后使高新区发展成为一个和谐稳定的有机统一体。

2.1.3科技创新

本身自创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得到革新突破这一过程可以合称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将产生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转变为新技术,将新技术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并且使用先进前沿的治理理念及模式,改进生产方式,激发企业生产创造活力,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新产品,扩大产品市场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如今人们将科技创新分成了三种类型,基础的知识创新和基本的管理创新,另外还有重要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往往伴随着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认知得出现,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观念和巧妙的方法来重新认识事物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技术创新是运用已有的思想概念,进行科学发明和创造,为生产生活提供新的方式和新的服务,新技术带来先进产品的产生,进而大大提升了企业劳动的生产水平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发展,从而实现社会进步。管理创新是指在制度,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变革。目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管理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优化生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是从产生新的创意、研究创意的价值及可行性、对新的创意进行开发研究、试图制作创意、制造创意到首次面世进入市场的这一过程,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科技创新理论成果化程度以及科技创新的创新环境,对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1.4管理协同

基于词源学视域出发,“协同”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团结,互助与合作。在中国古代,人们开始了基于协同效应与协同作用的关注,重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身心的和谐”[72]。在中国,“协同”一词最早出现在裴松芝的《三国史记》、《吕布》、《张炎》、《防洪七号》中,有“协同曹公,绝婚公路”的表述。由此可见,协同主要表示的是协调、合作与协助。在最新版本的《辞海》中,“协同”所表示的是“同心”,共同努力,相互合作[36]。笔者在对国外文献著作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国外学者主要使用“collaboration”来表达协同的含义。协同理论的奠基人-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Hermann·HermannHaken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使用“协同”一词来表达从混乱和无序到稳定和开放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竞争与合作的自组织秩序过程[72]。 事实上,早在1979年,战略管理的发起人Igor Ansoff就协同作用做出了简洁的定义。由于相互合作,企业的整体利益大于加强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 + 1> 2),这被称为协同效应。根据资源理论,日本战略管理专家Hiroyuki Itami An认为,由于资产效率提高,Ansolf的协同效应概念能够归类为“互补效应”。协同效应之一是“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这也表明实现动态效果的能力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我国相关学者对协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指出“协同作用”最适合显示创新过程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复杂和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创新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最大化系统的整体利益[44]。

通过对以往研究与概念的分析,本文认为,总体而言,“协同”这一概念可以说是两个及以上的子系统和不同的要素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联合效应,及形成的具有一定效用的组织结构和繁杂庞大的复合系统。组成复合系统的不同子系统同时决定着复合系统的协同,即使一个子系统发展得很快,另外的一个子系统却发展缓慢跟不上其他子系统的发展步调,整个复合系统也不能称为协同发展。另外,复合系统内部之间的不同子系统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合作、协调程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影响着复合系统的协同程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造系统之间的合作渠道、完善其协同的机制,按同一目标来管理组成系统的大大小小的序参量,从而达到任何一个单系统的功能无法实现或者全部完整实现的协同效应,这一过程即是管理协同。要实现跨越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管理必须首先确保管理之后这两个系统既不会归并成为一个系统,也不会统一为一个部口,而是这两个系统可以同时共存,其本身的地位是旗鼓相当的,这也正是区分协同管理与一般情况下的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构成系统及部口的不同要素、与职能有关系的接触点就是协同管理的目标和事物。

  2.2理论基础

2.2.1孵化器理论

“一区多园”模式的特殊性,所衍生了相应的分析理论。大概来说,当前针对一区多园模式的理论分析,多数学者往往借鉴孵化器理论,并将其结合增长极理论和三元参与理论对相应模式作为宏观发展阶段、宏观发展结构的理论基础,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模型建设与发展进行相应的阐释。

三元参与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联合与外延为孵化器理论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一方面,增长极是指围绕一个地区的领先工业部门或创新企业形成的高度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工业中心。该理论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即在发展之初,通过在发展成熟后创造或嵌入促进区域的产业,使经济得到大量集聚,利用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来推动另外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该地区经济水平的增长[35]。另外,在一九九三年的国际科学工业园区协会的第九届大会上提出的三元参与理论是科研工作者及相关人群根据兴办高科技园区、管理高科技园区和发展高科技园区所提出来的关键学说[61],主要是指“在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和XX机关的一致努力和积极推广下,三方实力水平能够实现快速提高,充分证明了企业,XX机关和相关企业是增进区域经济水平提高的三大强势助力。借助“一区多园”模式,各方实现了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区域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上,孵化器理论主要考虑到新成立的中小企业经常缺乏资金,企业家缺乏业务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市场发展机会有限以及生存率普遍较低的这一事实,应给他们一定的“孵化期”[27]。我国多样化的资源和条件将提高其成活率,从而使中小企业变成有着孵化潜质的“大型企业”。高新区是执行此功能的机构,解决此方案的载体。当“一区多园”模式开始运作之后,最好建造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技术企业孵化器,这是一个将新宣告成立的中小型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它们发展壮大所必备的共同使用的服务项目的繁杂丰富的空间,其中包含了必备的企业孵化,基本的优美环境和基础的服务。

2.2.2竞争协同理论

基于竞争与协同的视域出发,创新生态系统关注外部性对行为者的影响,并强调具有不同利益的行为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这些实体能够通过建立平台组织体系,重组合作等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从而实现双赢[43]。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技术的获取能够通过联合研发,购买和引进来实现,并且通过整合研发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品研发和商业推广。从竞争与合作的角度进行研究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基本的研究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某些资源将跨越一定的界限,并整合到企业之间的发展道路上。创新生态体系中各体的关系如下图2-1所示: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2.2.3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如图2-2所示: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1)创新生态系统的起源

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此后,创新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1985年,Landwall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并从交互式学习的角度探讨了创新系统[44]。在此基础上,尼尔森在各个地区和国家进行了创新系统的研究,加快了国家的创新系统从原本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转向实际操作应用,加大了开发创新系统的力度并且成为了其他国家的政治决策的重要支柱[67]。弗里曼利用了国家的创新系统的理论学说来分析了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八零年日本这一国家的经济增长及快速追赶其他国家的成功。在他看来,日本的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人才知识、素质的培养教育以及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策略都为日本这一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从世界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创新系统发展的各种理论。库克认为,区域创新系统非常重要,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创新工作必须克服空间限制,而其他研究人员则提出了集群创新系统这一重要理论和另外的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如今国家的创新体系的理论学说研究与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纳尔逊、弗里曼为主要人物的宏观流派,另一个是以兰德为代表的微观流派[21]。第一个重点主要是比较不同国家的创新系统,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政策支持。微型主要基于生产者-用户模型,并着重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

(2)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较晚,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因为不同的学者通常具有不同的分析角度和不同的理解。在国外的研究中,Adner提出生态系统是一个松散的网络,主要由组件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技术供应商和外包商组成。企业通过整体合作,共同投资和研发成果共享,创建统一而协调的战略解决方案,从而创建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34]。Jenies提出,创新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关键机构连接,以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并创造新价值。关于关系网络,一些学者认为,在人和组织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社区相互作用并共同创建和使用创新网络。创新生态系统将促进技术发展视为其真正目标,并体现了由参与者之间复杂关系组成的经济发展网络。在创新生态系统方面,中国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独特见解[49]。第一,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它的结构内容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行动,积极的参与者组成。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许多的创新社区都是可以与周边的创新氛围自然融合的,它们可以利用基础的物质流,重要的能量流和有效的信息流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合作与竞争的相互转化和共生共存。根据研究人员的分析,本文持有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着相同利益和相同价值的创新网络。在具有这样的功能的网络中,许多企业围绕核心平台进行协作,参与者与外部环境连接形成一个网络。

(3)创新生态系统特征

尽管专家学者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有相似的定义,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流逝,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基于某些定律,从复杂到逐渐复杂,并可能达到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状态。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总结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

第一个方面是主体与要素。创新生态系统包含了更多更大的参与对象。如果将它和创新系统进行比较,它包含更多的系统组件。这也正是可以用来区别其他的网络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大量的参与实体也是属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范畴[21]。例如需求和生产者,它们主要是利用特殊的运营相关机制来达到同一目标。这个系统包含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它可以对客户的不同行为,供应商的活动和中介机构的生产发展造成影响,其中有大大小小的研究机构,不同地区的司法部门以及很多地方的区域管理协会等。

第二个方面指的是目标和功能。创新系统的组织特征有着进化性,动态性和共同性。该系统强调参与者的独立发展和相互协调与合作,以促进他们向共同进化的转变。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不仅表现在最大化结果上,而且还表现在网络参与者的互补性,资源和相关技术的有效利用,然后意识到参与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不断发展,并且在最后可以成为具有自己主动组织功能和自己主动调节功能的一个复合体[51]。与自然生态系统因素的随机性相比,创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组织性。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群体生存的动机相反,创新生态系统能够确保创新参与者之间的有益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创新技术,服务和产品并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创造价值和增加价值。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所有成员都有共同发展的命运,其个人利益基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所有创新参与者能够共同创造价值,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通过技术互补,在创新技术和产业的研发中进行有效资产分配而单独创造的价值,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

 3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郑洛新自创区概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在国家建设实力强劲的高新区的基础上,首先尝试推行积极自主创新及发展高端产业技术、做出示范的区域,是更加先进更加优秀的国家高新区。国家自创区利用领先的政策和创新的体制,将众多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同时发展新型经济,向着成为新产业新形态聚集区、人民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先行区、创新推动发展引领区的目标前进,进而使国家经济能够进一步的靠近中高端水平阶段。国家自创区为所处地区的创新经济发展准备了重要的发展平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是实行创新推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承载形式。

二零一六年四月五日由xxx批复正式成立的郑洛新国家自创区把郑州、洛阳、新乡这三个国家高新区作为核心区,同时它坐落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部位。郑洛新国家自创区有着潜能非常巨大的市场,底蕴及其深厚的文化,十分丰厚的人力资源,随着带动全国经济新发展的中原城市群“三区一群”国家战略、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河南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由xxx设立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互融合,郑洛新国家自创区逐渐成为中国对精英人才、先进技术、雄厚资本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在发展现状方面,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已具备较为完善和不互的产业体系与创新资源集聚。其中,在产业方面,郑洛新自创区有着鲜明醒目的特征,完善齐全的配套,门类完备的产业。郑州在新兴的新能源汽车、珍贵的超硬材料、先进的盾构装备、重要的电子信息等方面有着充足丰富的基础,它拥有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宇通客车、高新技术企业的汉威电子、科改示范企业的中铁装备、高新科技企业的富士康集团等行业龙头;洛阳是国家关键的工业基地,在重要的新材料、现代的农机设备、人工化的成套装备等方面有着前沿的技术水平,它拥有国家级企业中心的中铝洛铜、有着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拖集团、中国工业的脊梁的中信重工等行业龙头;新乡在最新的生化制品、宝贵的生物医药、新型的能源材料及动力电池等方面有着不俗的实力,它拥有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华兰生物、国家信息化示范企业的科隆集团等行业龙头。在创新资源方面,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已经创办了八家国家级别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十一家国家型重点的实验室,拥有了三十八家中央驻豫的科研机构机制,同时聚集了占比约八成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占比约百分之三十科技中小企业和将近一半的的高新技术产企,与此同时郑洛新国家自创区还将约一半的资金投入到了这些研究开发中,发明的专利持有量约占全省的七成。郑州有着科学技术和金融经济相结合的试点城市的称号,同时它还是国家确认的创新型试点城市;洛阳既是中小微企业在创业创新方面可以得到支持的基地试点城市,也是国家颁布的创新型试点城市;新乡不仅是国家确定的专利保险试点城市及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也还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3.2基于扎根理论的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指标的确认,是相关机构组织分析的基本和重点内容,可以很直观地影响对整个研究是否合理、是否现实、是否可行及价值大小的判断。对此,本文将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相关企业的访谈,对影响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指标予以识别,对影响因素框架予以探索性的构建。

3.2.1扎根方式

(1)编码方式

为了保证指标选取得更加客观、更加合理、更加完整,从而减小由主观性造成的误差,本章采取扎根理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尽管当前学界对于扎根理论的理解较为多样,但是对“在把研究者自身作为研究工具的前提下,在资料收集时应考虑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再利用社会状况对理论进行总结和构建,最后才能实现对建构互动行为的理解”这一观点已经达成一致。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对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企业管理人员的选取,进而采用半结构(注释:semi-structured)访谈,采用现象学视角下的扎根理论方式来进行探讨,即通过了解比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和被采访的人的“自己”的表达意思,进而对访谈的材料进行深入解剖。采用搜索、汇集、分析客观、主观材料这样的方式方法,尽最大的可能来使服务的本质及内容,组织的结构和框架的更加合情合理,更加的贴近事实。具体操作程序如图3-1所示。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扎根理论的本质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它是扎根在完成搜集原始资料数据之后,对质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从下往上构建的理论。扎根理论是一九六七年由X的两位学者即施特劳(注释:AnselmStraus)和格拉斯(注释:Barney Glaser)提出的,如今正被管理研究者广泛运用。该理论强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归纳理论的过程和演绎理论的过程进行了综合,是资料收集、概念提炼到理论建构的过程。本研究依据斯特劳斯和科宾开创的程序化扎根理论过采访进行样本收集以及通过开放、轴向和选择式这三个环节来进行对不同的文字及材料的编码,对研究对象进行反复对比、分析,逐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处理,并形成研究结论。

就本文而言,由于当前研究尚未形成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影响的指标体系,甚至相关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没有可参照、可借鉴的指标框架,因此本文通过对访谈材料进行传统的编码程序,通过各项编码的类属关系,形成相应的指标框架。

(2)工具选择

本文采用的编码软件是Nvivo12。Nvivo12的开发公司是澳大利亚QSR公司,它的功能导向是扎根理论建构主义思想,适用与行为、内容、话语分析和纵向研究等类型的定性分析。Nvivo12的编码需要依靠“节点”这一功能才能得以实现。我们可以把节点(注释:Nodes)看做是质性研究中的范围或类别(注释:categories),它是以资料为根据从而来对资料进行区分最终形成了初级的类别,是一个能与特定个人、特定地点、特定主体等集合进行对比的“标杆”。在这其间,与自由节点(注释:Free Nodes)和树状节点(注释:Tree Nodes)分别对应的是开放、轴向和选择式编码,本文也将以此为依据对各项不同的服务实施类属化梳理。

3.2.2 访谈设计

随机抽样方法如今在各种实证研究中被普遍利用,因为它能够使得到的概率分布更加合理。然而,如果在定性研究中也依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就不太妥当了,因为随机抽样方法的代表性和弹性都不是非常理想,这将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随之降低。综上所述,在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中,涉及产业、领域较为多样,所涵盖企业数量众多,随机抽样也很难胜任对复杂庞大的集体结构进行的定性分析。为此,在对象选取中,本文将各个企业之间的异质性纳入了考量范围。

考虑到随机样本的代表性不高,本文最终采取的方式是典型访谈,对不同行业、领域、职位状态下,具有典型性的对象进行访谈;并且对类似集体进行访谈的时候利用的是滚雪球抽样的方式。

在访谈设计上,规范的结构性访谈形式将不适于访谈对象的充分表达。因此,本文在围绕制度环境、资本人才、产业技术等层面,实施半结构化的访谈。详细来说,第一,围绕制度环境、资本人才、产业技术,列出一份简要的采访流程,要做到对访谈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了解和指示。此外,为了获得真实的、自然的甚至出人意料的信息,访谈中尽可能让被访者连贯地回答问题,避免遗漏了关键的信息;最后,依据重要的信息节点,特别是对“典型”内容与表意,进行核心探究。

进行受访人群的挑选和访谈时采取滚雪球抽样的方式。将每一次的访谈时间控制在大约30-50分钟,如果受访人同意的话最好能够进行访谈录音,并在一天之内对材料进行转录。同时,采用Colaizzi提出的现象学材料的七阶段法,进行扎根分析。访谈开始的时间是二零二零年十一月,结束的时间是二零二一年一月初,访谈的企业对象一共有三十二位,形成了十二余万字的访谈材料。受访企业对象的信息如下表3-1所示。

表3-1 受访者个人信息(N=32)

Table 3-1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

频数 占比 频数 占比
13 40.63% 研发部门 14 43.75%
19 59.38% 管理部门 18 56.25%
25-29 5 15.63% 9999≤ 11 34.38%
30-49 13 40.63% 10000-14999 12 37.50%
40≤ 14 43.75% 15000 9 28.13%
民企 28 87.50% 高层 10 31.25%
外资 1 3.13% 中层 17 53.13%
国资 3 9.38% 高层 5 15.63%

3.2.3 开放式编码

对原始的数据展开进行的第一阶段的编码工作是开放式编码,它包括将原始数据材料打散、检查、对比、概念化和类属化等环节[64]。

表3-2 开放式编码示例

Table 3-2Open coding examples

原始材料 开放式编码
概念化 规范化 范畴化
“XX给什么最实在,肯定是给钱最实在。当然了,不一定非要直接给钱,你包括企业开办前期,没那么多资金,肯定要贷款,包括平时企业运转我们也贷款,关键现在去银行贷款很难……除了贷款,平时少收一些税也可以,现在交税也是大头儿……”

“现在一说政策,最怕的就是一天一个样,没几天一变,原来好多准备的材料什么的全白费功夫了……连个缓冲都没有……好,有政策了,政策看着也挺好,东西也报过去了,就是不给批,申报的过程也相当麻烦,现在不是提营商环境吗,怎么不能随着东风你XX简化简化,大概一想都可以不用的程序,怎么就免不了呢?……”

“(场地)想建,没地方建,一说就是地用完了,我们在郑州,没办法,有跑到新乡那边开了个分公司,跑到巩义去开个别的部门……相互沟通很麻烦,有急事了路上也不方便……同一园区,有个朋友的企业,也是在其他地方开了个分厂,周边什么都没,电线、网线、电话线都得重新拉,用水、用电还要去报备,去之前一片荒地……前期光这一块儿投入就不小,也不说给水电气的优惠,还是按照工业来,你想,前期投入那么多,你后期该怎么收怎么收,前期应该优惠些不过分吧?”

……

金融支持政策(a1)

税收优惠政策(a2)

成果转化政策(a3)

政策便捷度(a4)

场地保障性(a5)

交通便捷度(a6)

社会融入(a7)

社会地位(a8)

固定资产量(a9)

流动资产量(a10)

企业负债量(a11)

资金周期度a12

技术认证员工占比(a13)

管理岗位人员占比(a14)

近3年引进员工数量(a15)

近3年流出员工数量(a16)

员工福利发放量(a17)

同行业数量(a18)

产业互补性(a19)

同行业合作度(a20)

不同行业合作(a21)

同行业技术交流(a22)

同行业技术互补(a23)

不同行业研发合作(a24)

不同行业技术互补(a25)

制度支持性(A1)

制度可及性(A2)

基础设施(A3)

社会认同(A4)

资产所有度(A5)

资产周转度(A6)

创新转化度(A7)

人才结构(A8)

人才流动(A9)

人才保障(A10)

……

制度环境(AA1)

社会环境(AA2)

企业资产(AA3)

企业人才(AA4)

产业发展(AA5)

技术合作(AA6)

本文对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得到的原始数据材料利用Nvivo 12软件进行了开放式编码,经过反复整理与重复筛选及分析,最终得到了二十五条概念语句,采用“a+序号”来表示;因为初始概念语句中有着内容相似甚至是可以归为一类的语句,通过更深层次的提取和处理,依据概念语句的性质和定义描述,可归纳为十四个更加具有抽象意义的范畴,用“A+序号”表示;在范畴化的这一过程中,对于那些有着相同的指标并且定义上有重叠的范畴进行更进一步的归纳处理,最终确定了六个详细一步的范畴,用“AA+序号”表示。六个范畴分别为: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企业资产、企业人才、产业发展、技术合作。开放编码的示例见下表3-2。

3.2.4 主轴编码

第二个阶段的编码工作是主轴式编码,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凝聚开放性编码所形成的范畴,进一步聚焦范畴类属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研究者既要对数据进行持续的比较,还要对概念与概念之间、不同范畴之间,范畴的类属与类属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不断地比较。通过持续的对比分析,厘清范畴的内涵和维度,深挖不同范畴的内在属性之间的关联,将这些范畴纳入一定的结构和秩序之中,提炼出更高级别的主范畴,表现出主范畴与非主范畴之间的不同的结构关系。

根据相关科研工作者提的建议,进一步对访谈的数据材料进行归纳,一共得到了三个主范畴:制度和社会环境、资产和人才情况、产业和技术合作,并且三个主范畴的典型模型证据链都能够得到验证。各主范畴内涵与相应的子范畴的逻辑关系,如表3-3所示。

表3-3 主轴编码示例

Table 3-3 Spindle coding examples

主范畴 子范畴 范畴内涵
制度和社会环境 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与影响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相关政策和制,例如金融支撑支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影响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相关因素,例如基础设备和社会认同等。
资金财产和人才状况 企业资金财产状况 企业拥有的能够以货币计量流动的经济财产资源,这里是指能影响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公司资产状况等。
企业人才情况 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情况,指人才结构,人才流动性和人才保障情况。
产业和技术合作 产业发展 企业所在行业、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与联动的情况。
技术合作 企业之间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利用等方面开展的相互合作。

3.2.5 选择性编码

在开放式编码和主轴性编码的基础上,选择性编码是一个清晰地指出理论层次、能够形成解释性和分析性的路径而展开的分析模式,其目的是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对主范畴和非主范畴之间的关系结构进行选择、整合,提炼出可以全面概括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本研究采用的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梳理了原始资料之间的情感脉络,挖掘原始数据中的概念及范畴,依据主范畴及其性质和维度,循沿原始数据中呈现的因果条件、脉络、策略、结果,对主范畴与主范畴之间的联系加以深入系统的分析,“‘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被确认为本研究的重点核心范畴内容,建立起主范畴之间的关系。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选择性编码后形成的各主范畴之间的典型关系结构以及与“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典型关系,如表3-4所示。

表3-4 典型关系结构阐释

(注释:Table 3-4 Explanation of typical relation structure)

典型的关系结构 关系结构的含义
制度和社会环境→科技创新管理协同 制度和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管理协同
资产和人才情况→科技创新管理协同 资产和人才情况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管理协同
产业和技术合作→科技创新管理协同 产业和技术合作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管理协同

4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影响机理分析

从上一章的研究可以看出“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为制度和社会环境、资产和人才情况以及产业和技术合作。对于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而言,这三类影响因素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其作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如何?这些都成为当下需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能够解决此问题,需要了解这三类影响因素对郑洛新自创五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作用路径、方向及效果,并通过这些因素的影响机理来改善和提升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推动郑洛新自创区和谐、高效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本章结合理论研究的相关背景,结合目前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模式特征以及外部环境重要趋势来构建“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影响机理模型。具体模型构建过程是:首先,创新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要素、知识资本要素、技术创新要素、数据创新要素和制度创新要素[73],创新要素对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其次,由上一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和社会环境、资产和人才情况以及产业和技术合作,对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4.1 构建模型

根据前文“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相关领域文献研究及发展现状分析,本研究影响机理模型的提出主要是以扎根理论选择性编码结果为基础,构建“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影响机理模型。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4.2研究假设的提出

4.2.1制度和社会环境

制度环境指的是完整全面的关于政治与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资源流通,在这一领域中,有许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杨帆及其他专家提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支撑,在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维持良好的制度环境,那么主体才可以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74]。薛阳及其他专家提到,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XX补贴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制度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增强XX补贴对制造企业创新激励效应作用的发挥[75]。尹美群和高晨倍的研究表明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制度完善地区企业治理特征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研发创新[76]。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制度环境正向影响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社会环境包括当前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李淑萍研究指出社会文化环境对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意愿有着强烈的影响,如果创新意愿越强烈,创新实践越有效,越有助于完成基础设施以及资源创新,这也意味着更强的区域创新能力[77]。习明明认为,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78]。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社会环境正向影响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4.2.2资产和人才环境

企业资产为属于企业的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社会资源,具体有:不同类型的财产、债券等。刘坤研究表明,企业资本结构与创新呈“倒U型”关系,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负债的增加能够促使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但过高的负债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79]。吴波虹和张科杰认为,企业研发强度越高,企业负债率越低,而企业负债率越低,企业绩效越高,可以认为,受到创新水平的影响,资本结构在企业绩效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所以,本文有如下猜想:

H3:企业资产正向影响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企业人才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情况,如人才结构,人才流动性和人才保障情况。孙博等学者指出,人才流动网络结构洞与企业创新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企业内部吸收能力对人才流动网络结构洞与创新速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积极调节作用[81]。盖艳梅和张之源发现,在企业中,创新型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但也是很多企业所欠缺的一部分,所以,建设创新型人才团队在当下是很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82]。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企业人才正向影响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4.2.3产业和技术合作

产业发展指基于机制优化及政策变革,探索实现区域一体化的策略。孙春晓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正式与非正式跨产业合作方法在企业创新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83]。周贵川等学者指出,大企业在创新资源方面的欠缺可以通过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公共部门投入和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得到弥补,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产出;小企业更适合参与规模较小的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以克服信任程度缺失造成的内部资源耗散,与此同时,提高自身研发投入强度是其获得高创新产出的关键[84]。张利飞等学者认为,从长远目光来看,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合作研发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此外,从短期目光看,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技术引进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但是存在阻碍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说明直接的技术引进尽管将新产品引入了市场,但对产业技术水平难以有显著推动作用[85]。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5:产业发展正向影响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H6:技术合作正向影响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4.3问卷设计与调查

4.3.1 问卷设计

(1)调查目的

本文开展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因此借助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研究分析园区科技创新管理的影响机理,为后续的模型建设模型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2)调查对象

基于上述指标设计,本研究针对郑洛新国家自创示范区园区企业进行抽样。选择郑洛新示范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笔者对该项目较为熟悉,并曾经参与该项目。第二,郑洛新示范区的“一区多园”模式具有代表性。首先,郑洛新示范区“一区多公园”的开发起步较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早在1984年,郑洛新示范区就与当地企业集团合作,并相继建立了多家分公司,并且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与现代化,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有重大作用。其次,郑洛新示范区的“一区多园”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与郑洛市各区XX联合开发建设公园分区,以及与其他省份创新示范区共同创建的“园内园”。因此,郑洛新示范区的“一区多园”模式具有代表性,对于促进其他创新示范区园的联合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在具体抽样方面,本文主要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郑洛新国家自创示范园区企业进行抽样。第一,在企业性质上,将企业划分为国企、外企、私企,同时注重各类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型。第二,在调查对象上,对岗位级别的员工进行划分,同时围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情况进行划分与抽样。

(3)调查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围绕自创示范园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框架构建,主要测量变量包括: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企业资产、企业人才、产业发展、产业合作等6个维度指标进行程度的划分,进而对各指标予以量化和赋值。第二,针对调查对象的抽样标准,将企业性质、个人情况纳入到影响因素考察变量中,进而识别个人因素对于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情况(具体问卷见附件1)。

4.3.2 组织实施

研究以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调查对象:如何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区三片区进行统筹管理,课题组为本调研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首先,根据以上分析郑洛新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机理的因素进行设计调查问卷。每个项目均按五分制衡量,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分数越高,重要性级别越高。

其次,开展预调研,以此来检验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在郑州、洛阳、新乡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60份,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有效性检验,验证通过。

再次,收集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为各类型性质企业的管理层、技术层以及从事创新行业的公司人员。此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问卷数目达到了四百多,这里面有效问卷共计三百二十份,有效百分比接近九成。

最后,基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根据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关系建立了结构模型,进而从制度和社会环境、资产和人才情况、产业和技术合作3个维度深入探讨“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内在机理。

  4.4描述性统计分析

4.4.1调查对象的描述统计

本研究问卷收集之后,借助SPSS22.0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纪、教育经历、收入水平、单位性质的频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分析情况如下表5.1所示。

表4-1 描述性统计

Table 4-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变量 样本数 百分比
你的性别 174 47.0%
196 53.0%
您的年龄 25 岁以下 (不含 25 岁) 67 18.1%
25~45 岁 (不含 45 岁) 270 73.0%
45~60 岁 (不含 60 岁) 30 8.1%
60 岁以上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3 0.8%
您的学历 博士 1 0.3%
硕士 38 10.3%
大学(本科/专科/高职) 307 83.0%
高中/中专/技校 20 5.4%
高中以下 4 1.1%
您的税前月均收入情况 0.5万元 以下 72 19.5%
0.5~1万元 171 46.2%
1~2万元 102 27.6%
2~5万元 19 5.1%
5万元以上 6 1.6%
您的单位性质 国企 110 29.7%
外企 44 11.9%
私企 173 46.8%
其他 43 11.6%

(1)性别

本次研究的样本中,男性的数量为174人,占所有样本对象的47.0%;女性数量为196 人,占比53.0%。被调研对象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2)年龄

从年龄范围的情况来分析,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大多分布在25~45 岁之间,其数量是270人,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3.0%。其次就是25 岁以下67人,占比18.1%。

(3)学历

在所有的受访者中,被调查者的学历最多是大学(本科/专科/高职),人数多达307人,占据总体样本的52.9%,其次是硕士研究生人数38人,占比10.3%,一定程度上保证问卷能够被受访者更好的理解。

(4)税前月均收入

被调查者的税前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0.5~1万元,人数为171,占总样本的46.2%,其次为1~2万元,人数为102,占比为27.6%,基本符合被试者学历年龄所符合的收入情况,再次证明样本对象的可靠一致性。

(5)单位性质

被调研对象的单位性质分布在国企、外企、私企与其他单位,除私企人数为173,占比为46.8%,其余无明显差异,多样性的单位性质,为本次调研提供了不同领域的意见与看法。

4.4.2 测量项描述统计分析

借助SPSS22.0处理问卷中潜变量后发现,具体主要有潜变量的测量项、极大值、极小值、偏度、平均值以及峰度相关的描述性指标,相关具体结果如表5.2所示。

从表5.2可以看出,问卷所涉及的测量题项共有370,每个测量题项所得到的最大值为5,其中最小值为1,表明不同的访问者对于相同题项具有不同的见解:各个测量题项的平均值在3.197-4.298之间,表明各个受访者都能积极的填写每份问卷;问卷各变量的测量题项的相关标准差的具体数值分为在0.689-0.853,代表每个受访者之间对问卷评分虽各不相同,但其中差别却很小。

在处理问卷时,借助偏值与峰值可以判断问卷收集到的数据满足正态分布的情况,在本文的研究数据中,数据偏度在-3到3的范围内,峰度的在-10到10的范围内,可以看出,此次问卷得到的数据大体上呈现正态分布,可以开展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表4-2 测量项描述统计

Table 4-2 Measure Item Description Statistics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偏度 峰度
变量 测量题项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统计量 标准误 统计量 统计量 标准误 统计量 标准误
制度环境 ZDHJ1 370 1 5 3.962 0.039 0.743 -0.538 0.127 0.545 0.253
ZDHJ2 370 1 5 3.900 0.036 0.689 -0.317 0.127 0.457 0.253
ZDHJ3 370 1 5 3.946 0.040 0.777 -0.567 0.127 0.379 0.253
社会环境 SHHJ1 370 1 5 3.676 0.038 0.727 0.074 0.127 -0.183 0.253
SHHJ2 370 2 5 3.608 0.039 0.755 0.142 0.127 -0.446 0.253
SHHJ3 370 2 5 3.565 0.039 0.753 0.296 0.127 -0.440 0.253
SHHJ4 370 1 5 3.549 0.042 0.806 0.216 0.127 -0.375 0.253
企业资产 QYZC1 370 1 5 3.308 0.041 0.794 0.174 0.127 -0.060 0.253
QYZC2 370 1 5 3.222 0.041 0.786 0.194 0.127 -0.052 0.253
QYZC3 370 1 5 3.197 0.042 0.808 0.123 0.127 0.004 0.253
企业人才 QYRC1 370 1 5 3.519 0.044 0.853 -0.059 0.127 -0.236 0.253
QYRC2 370 1 5 3.741 0.038 0.738 -0.196 0.127 0.027 0.253
QYRC3 370 1 5 3.632 0.039 0.744 -0.004 0.127 -0.133 0.253
产业发展 CYFZ1 370 1 5 3.995 0.042 0.813 -0.781 0.127 1.213 0.253
CYFZ2 370 1 5 3.989 0.043 0.823 -0.566 0.127 0.318 0.253
CYFZ3 370 1 5 3.608 0.043 0.833 0.077 0.127 -0.361 0.253
CYFZ4 370 1 5 3.738 0.042 0.806 0.011 0.127 -0.524 0.253
技术合作 JSHZ1 370 2 5 4.032 0.037 0.705 -0.372 0.127 0.013 0.253
JSHZ2 370 1 5 3.957 0.043 0.835 -0.649 0.127 0.596 0.253
JSHZ3 370 1 5 4.268 0.038 0.737 -0.715 0.127 0.216 0.253
协同管理 XTGL1 370 1 5 3.916 0.036 0.688 -0.243 0.127 0.279 0.253
XTGL2 370 2 5 4.041 0.033 0.630 -0.293 0.127 0.439 0.253
XTGL3 370 1 5 3.927 0.037 0.720 -0.417 0.127 0.452 0.253

  4.5信度效度分析

4.5.1信度分析

借助SPSS22.0和AMOS22.0 检验通过问卷得到的数据的精准度。通过进行问卷信度分析,能够有效判断数据的一致性水平,是处理问卷数据时十分常见的一种方法,具体使用 Crobach’s Alpha 值以及量表整体组合信度(CR)来诠释问卷整体数据的可信程度。其中 Crobach’s Alpha 值用于评价问卷中各种概念的一致性,该系数值的范围在 0-1 之间,当 Crobach’s Alpha 值大于 0.8 时,代表问卷内部稳定性较高;在 0.7-0.8 之间时,代表问卷数据稳定性在接受的范围之内;在 0.6-0.7 范围之内时,代表问卷数据具有一些小问题;在 0.6 以下时,表明问卷数据存在较大问题,不适合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组合信度(CR)是用来代表模型各个潜在变量的信度指标,是整体模型的内在质量指标。众多学者一致认为数据的整体组合信度(CR)高于 0.6 时,模型整体内在质量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

问卷里面各个潜在测量变量的信度如下表 5.3 显示,从下表得出,问卷中除技术合作构面信度指标 Crobach’s Alpha 系数值为0.769接近0.8,别的潜变量的信度数值Crobach’s Alpha 系数值均显著超过了0.8,表明问卷中各个潜变量的具体 Crobach’s Alpha 值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可以说明该问卷中概念内部的一致性很好;所有变量的组合信度(CR)也都保持在合理范围,远远超出多数学者认为的 0.5 标准,表明本研究模型整体的内在质量良好,且整体问卷量表的 Crobach’s Alpha 值为 0.929,可以看出数据具有良好的可信度,从而可以对数据进行接下来的统计分析。

表4-3 样本变量信度分析结果

Table 4-3 Reliability Analysis Results of Sample Variables

变量 测量题项 Crobach’s Alpha 组合信度(CR) 整体Crobach’s Alpha
制度环境 ZDHJ1 0.847 0.850 0.929
ZDHJ2
ZDHJ3
社会环境 SHHJ1 0.888 0.889
SHHJ2
SHHJ3
SHHJ4
企业资产 QYZC1 0.874 0.880
QYZC2
QYZC3
企业人才 QYRC1 0.838 0.842
QYRC2
QYRC3
产业发展 CYFZ1 0.880 0.851
CYFZ2
CYFZ3
CYFZ4
技术合作 JSHZ1 0.769 0.772
JSHZ2
JSHZ3
协同管理 XTGL1 0.892 0.893
XTGL2
XTGL3

4.5.2 效度分析

问卷效度是问卷中测量题项所得到的数据与研究者想要的数据的符合程度,是问卷的内容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其结合结构和内容两种效度于一体,内容效度概括为问卷中测量题项真实反映研究的程度,主要是问卷的代表性和全面性问题;结构效度主要是指问卷的研究题项与相关的研究变量的满足情况,这一因素具体包括区别效度以及收敛效度。笔者在探讨问卷所得数据的相关性的过程中,借助了SPSS22.0 以及AMOS22.0两种软件,具体分析如下。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问卷测量的量题能否真实的反映文章所要研究的话题;其二,文章所涉及的量表能否涵盖本文研究的所有问题。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合理的提出了相关的构面假设,并在文献基础上与专家共同确定了量表设计,并在预调研中取得了合理的结果,所以笔者通过问卷所得数据内容效度表现良好。

(2)结构效度

本研究首先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以及AMOS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收敛效度验证、KMO值检验以及Bartlett球型检验。按照理论上讲,如果KMO值高于0.9,那么其与研究对象匹配度极高,如果KMO值高于0.8,低于0.9,那么其与研究对象匹配度较高,如果KMO值高于0.7,低于0.8,那么其与研究对象匹配度还算满足要求;

而当其KMO值小于0.7时,代表此相关数据不太适应做相关因子分析。问卷数据收敛效度又被称为AVE值(平均方差抽取量),这一数值通过对因子载荷进行平方算取,能够有效实现潜在变量解释别的变量的功能,所以AVE越高,其解释能力越强。专家大部分有这样的观点:若AVE超过了0.5,那么便说明问卷所得的各项数据收敛效度较高。结果详见表5.4显示,此次探索涉及变量的KMO数值都超过了0.7,同时,整体的KMO也超过了0.9,而Bartlett球型验证的显著性指标数值是0,与标准相符合。总的变量的方差值均高于0.5,这代表着所使用的的问卷收敛效度表现良好。

表4-4 样本数据收敛效度分析结果

Table 4-4 Sample Data Convergence Validity Analysis Results

变量 测量项 KMO Bartlett球形检验 AVE
卡方值 自由度 显著性
制度环境 ZDHJ1 0.721 0.914 479.178 3 0.000 0.655
ZDHJ2
ZDHJ3
社会环境 SHHJ1 0.833 833.467 6 0.000 0.668
SHHJ2
SHHJ3
SHHJ4
企业资产 QYZC1 0.701 605.123 3 0.000 0.711
QYZC2
QYZC3
企业人才 QYRC1 0.720 452.091 3 0.000 0.641
QYRC2
QYRC3
产业发展 CYFZ1 0.779 820.509 6 0.000 0.658
CYFZ2
CYFZ3
CYFZ4
技术合作 JSHZ1 0.700 289.526 3 0.000 0.530
JSHZ2
JSHZ3
协同管理 XTGL1 0.749 647.781 3 0.000 0.737
XTGL2
XTGL3

区别效度的作用在于,当使用的的数据处理方式不同时,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的数值,也就是说可以体现不同变量的不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有两种方法实现,第一种就是问卷中所包含的具体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显著低于0.8;其次,不同潜变量的AVE值应当超过所有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值。本文通过AMOS21.0 统计分析软件对潜变量相关性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和问卷里所有潜变量的AVE 值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表5.5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问卷中所有潜变量之间的详细相关系数都没有超过0.8,同时,不同变量的AVE值的平方根相比于全部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要大。所以可以看出,本文所得的数据的区分效度较高。

表4-5 潜变量的 AVE 值及相关系数

Table 4-5 AVE Value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Latent Variable

产业发展 协同管理 制度环境 技术合作 社会环境 企业资产 企业人才
产业发展 0.811
协同管理 0.396 0.858
制度环境 0.514 0.737 0.809
技术合作 0.506 0.669 0.614 0.728
社会环境 0.472 0.401 0.659 0.380 0.817
企业资产 0.378 0.408 0.424 0.314 0.350 0.843
企业人才 0.391 0.579 0.679 0.528 0.751 0.362 0.801

注:表中加粗数据是AVE值的平方根,加粗的数据后方是不同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4.6结构方程验证分析

4.6.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结构方程模型(简称 SEM)又被学者广泛命名为潜变量分析模型、线性结构研究模型、协方差分析模型、验证性分析模型等,用于验证问卷潜变量和各个观察变量、各个变量以及误差、影响变量之间的详细关系,是广泛用于社会行为学、心理研究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模型。该模型主要将结构和测量两种模型相结合,结构模型主要是研究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具体因果关系,测量模型运用于研究问卷中观察变量与测量题项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方程模型组建和研究主要包含设计模型、识别模型、估计模型以及模型的最后评价与结果修正。其中模型构建是基于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模型;识别模型是判断研究的未知参数能否通过观测变量有效求解;模型估计主要是对构建的模型运行求解,主要涉及最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法;模型评价与修正主要通过将结果与相关标准参数进行对比,用来分析模型拟合度,并进行模型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

4.6.2 结构方程的构建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检验和衡量各变量因果关系的模型,一直以来被归属于高等院校统计学范畴,它将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两种分析方法进行相结合,进而明确不同潜变量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的效果。本文使用的模型如图 5.1 所示,其中单向箭头指的是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企业资产、企业人才、产业发展和技术合作对科技创新协同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4.6.3 模型拟合指数验证

本研究主要借助了AMOS22.0,主要借助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处理前期收集得到的数据,具体的模型结果如图 5.2 所示。本文中具体研究模型相应结果如下。在绝对适配统计量方面, 主要指标 c2/df、RMR 、GFI 、RMSEA 的数值分别为1.959、0.026、0.915、0.051,所有指标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而对于增值适配度,关键指标值NFI、IFI、CFI 值分别为0.929、0.964、0.963,由此可见其值均处于标准线 0.9 以上;在简约适配度方面,主要指标值 PNFI、PGFI 分别为 0.756、0.680,且均超过其标准线 0.5,表明理论模型可以接受,问卷所得数据和构建的理论模型主要拟合度均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结果显示如表 5.6 所示。

表4-6 结构方程拟合度检验结果

Table 4-6 Structural Equation Fitting Degree Test Results

指标 c2/df GFI RMR RMSEA NFI CFI IFI PGFI PNFI
评价标准 <3 >0.9 <0.08 <0.08 >0.9 >0.9 >0.9 >0.5 >0.5
拟合结果 1.959 0.915 0.026 0.051 0.929 0.963 0.964 0.680 0.756
拟合评价 良好 良好 良好

4.6.4 路径显著性验证

本研究计算各潜变量路径系数主要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如由表5.7路径系数回归结果得知,本研究的6个理论假设的路径系数除H6均处于常规范围,表5.7中临界比值如果在-1.96到1.96之间,那么说明估计值满足0.05的显著性要求,其正负代表正负影响关系。P值一栏,***符号代表显著性概率值P<0.001。从表中可以看出H1、H3、H4和H6均为显著正向影响,代表制度环境(0.550)、企业人才(0.217)、企业资产(0.108)和技术合作(0.302)均对科技创新协同管理产生积极影响。H2和H6不显著,即假设不成立。

表4-7路径系数回归结果

Table 4-7 Path Coefficient Regression Results

假设 路径 Standardized Estimate S.E. C.R. P
H1 制度环境→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0.550 0.089 6.414 ***
H2 社会环境→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0.257 0.151 -1.894 0.060**
H3 企业资产→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0.108 0.044 2.268 0.023**
H4 企业人才→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0.217 0.081 2.472 0.013**
H5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0.044 0.050 -0.761 0.447
H6 技术合作→科技创新协同管理 0.302 0.087 4.120 ***

注:“*”、“**”、“***”分别表示10%、5%、1%水平下显著。

4.7实证结果讨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制度环境、企业资产、企业人才、技术合作这四个影响因素均对科技创新管理协同都具有显著影响,对管理协同最显著的是制度环境和技术合作,其次是企业人才,然后是企业资产,社会环境和产业发展对协同管理现状影响的路径中P值大于0.05,不显著。其中,制度环境的作用路径系数为0.550,并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制度环境对郑洛新自创区技术创新管理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要打造完善的制度环境,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则会更有助于科技创新管理协同;企业资产的作用路径系数是0.108,并在0.1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资产对郑洛新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企业资产的状态优劣对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很大,要着力改善企业资产状况;技术协同的路径系数是0.302,同时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技术合作对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要重视技术合作对科技创新管协同的积极意义,着力搭建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技术合作。
5“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路径

  5.1着力改善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环境

应当充分协调XX与市场,确保企业处于一个良好的三创氛围,尽可能的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改善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环境,XX应进一步推出相关保障和指导政策,不仅在宏观调控上下功夫,还应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命脉,XX需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评价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和革新。以前的相关方案中的一些举措已经落地,但也有一些尚处于探索阶段,XX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配套政策,争取早日建成完善成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明确并优化推动体制创新的相关规章及机构协同制度,尽可能发挥XX政策的引导作用,提高XX的帮扶效果,结合实践探索先进高效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所处地区的发展需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等,应提高政策的现实针对性,适度扩大政策的适用范围,最大限度提高政策的受益面,例如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并降低优惠门槛。同时,应加强政策宣传,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到每个企业,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应积极简化政策办理的形式和程序,探索为企业建立一站式的政策窗口并开发相应的网上服务系统。

推动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提高科技研发经费的规模,以有效改善当前非大型公司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面临的资金不足、融资限制多难度大等的困境,拓展企业多元融资渠道,满足“短、小、频、急”融资需求。保证中小型民营企业有足够经费用于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培训,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此外,还要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公共政策体系,推动信用担保的丰富和健全,提高企业征信规则完善发展的速度,致力于建设相关的配套服务制度。另外,应当由XX在创新发展领域积极投入资金,并帮助企业通过一些可行的方法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包括创新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类型,丰富企业融资的途径,并在企业创新驱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改良资源的合理分配。

推动新型产业技术研发部门的发展,通过相应的政策帮助企业推进器新型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推广使用,针对满足条件的企业,XX应当在用地、资金以及机器等领域均提供帮助,全力解决制约营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技术关键问题。

  5.2打造区域科技资源协同创新共享共建服务平台

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贯彻“一盘棋”的理论,引导不同的科技园区之间进行密切的技术方法和人才团队方面的共享与协作,甚至可以一起完成一些产业,组织一些公司一起建设协作创新平台,进而服务于该地区的“三创”发展,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一是构筑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驱动,在各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全面引进创新资源,进而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此外,还要加强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平台的关注度,尽可能扩大技术交易规模,基于制度创新的基础,完善创新评价方案,敢于尝试科技成果的实践应用。二维建立科技金融体系。积极发挥XX的作用,推动科技投融资体系内涵的丰富,建设集XX、金融部门、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为一体的平台。三为改善三创服务方法,提高创新工厂、职能化创业园区等新型机构的建设速度,建设并完善创业孵化链条,确保投身创新创业创造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的需求都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四是打造技术创新交流平台。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创新信息往往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既缺乏行业内部的创新信息交流,也缺乏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信息交流。为此,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等多种搭建创新信息平台建设,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市场信息。

  5.3构建和完善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一为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作用的发展机制,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在科技企业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就需要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方面积极努力。首先,重视研发人员贡献,建立长期回报机制。人才约束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制约因素,而对于创新型企业,这集中表现在创新人才的缺乏以及研发人员工资待遇不高、生活保障不足等方面。针对人才约束的问题,应对研发人员建立起专业技术序列,以此鼓励企业员工从事研发创新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应建立起企业与研发人员之间的长期回报机制,以业绩分成和股权激励等形式鼓励重大研发活动。其次,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要价值,推动生产、教学与研究的融合。作为教育先锋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应当承担起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重担,致力于向社会提供兼备创新意识及素养的人才。为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应鼓励其中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科研人员以社会兼职等多种形式流向创新型企业,或通过技术专利转让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形式进行成果转化。引导学校与公司的交流合作,举办大量的相关活动,推动技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丰富核心技术资源库的内容,同时,还能够基于创新平台在企业之间开展共享、互助及协作的事项。此外,在政策上,XX应对创新型企业的研发予以一定政策倾斜,通过积分落户措施及就医就学的政策吸引鼓励科技企业留住创新研发人员。在资金方面,还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产学研合作基金等方式,重点资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程度高的合作项目,鼓励产学研之间的长期合作与合作基地的建立。

其次,要建设并优化能够满足“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在这个过程中,XX应当承担主要的责任并整合各项资源和人力,并履行监督管理的义务,而市场则主要负责各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同时,企业以及其他具有创新能力的部门也要作为创新主体参与其中,如此,方可以创建进行产业创新的联盟,进而组织重点技术的改进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确立统一的规范,明确利益划分原则。

再次,各个企业用于创新的资金份额应当进一步提高,发挥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以及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示范区内的众多企业,应当以企业的体量、未来规划和适配程度进行一定的筛选,以更多的精力建设领军型企业,推动大规模、高效率的三创平台的发展。同时,引导示范区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设研究中心和不同学历学生的工作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的发展、改良和优化。

  5.4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配套政策

构造人才共享体系。在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紧缺的便是人才,因此,为了有效建设人才队伍,应当提高企业所能为其提供的待遇,建设一个适宜居住、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区域,进而在园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首先,应当进一步引入高素质人才。通过相应的高福利高待遇将国际上的高素质人才吸引到园区投身工作,充实企业人力资源构成。其次,优化创新人才激励方法,规定详细、全面且有效的激励方法及培养方案,对于高素质人才要尽可能引入。再次,完善人才服务制度。针对引入人才,应当满足其家庭成员需要、后代发展、社会保险等多方面的需求,对于相关手续和规定,应当简化流程、全面介绍并规范化服务。借助自创区更容易获得资金的优势,与教育部门进行沟通,引入高水平教育场所,提升区内的教育水平,满足人才后代教育方面的需求。另外,还要引导区内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建议企业为大学生研究生提供实习场所,确保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建议专职院校和公司协同进行人才培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和互相论证。而对于高层次人才,建议由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和企业的相应职位,引育并重,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而企业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加强人力资源规划, 改善专核心技术人员队伍的组成,确保企业能够更快、更稳、更好、更远地进步。其次,应当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内部人才继续学习,通过培训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三是坚持以智本管理为导向,优化企业分配原则,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其薪酬体系应当更为丰富。创新留住人才的各种条件例如知识入股,这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利益趋同、风险共担”,培养、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了人才的创新意识。

  6研究结论与局限

  6.1研究结论

本文针对郑洛新国家自创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的研究主题,通过构建相关指标框架的构建,从制度和环境、资本和人才流动、产业和技术合作3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理。同时,在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可及创新管理协同的相关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把握。

整体而言,本文相关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创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内在机理是由“制度和环境、资本和人才流动、产业和技术合作”3个维度共同构成、相互影响。

第二,各个维度中的不同指标对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在制度和环境维度中,制度环境的影响作用最为集中与突出;在制度可及性层面,企业更为关注的是政策的便捷性。在资本和人才流动方面,相关影响主要集中在资产所有度、周转度和人才结构方面,资产周转度和创新转化度方面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在产业和技术合作方面,产业聚集和产业合作的影响作用较为突出。同时,在模型的递进方面,随着新的影响维度和指标的进入,原有指标的影响效果也随之发生变化。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也存在着相关关联和相互影响的作用。此外,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企业性质和所在地对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影响作用也不可无视,特别是这些因素在3个维度中的影响效果呈现出普遍性、突出性的特点。

第三,在各维度的影响机理方面,呈现出各维度内部侧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在制度和文化环境层面,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机理主要体现出针对企业个体的、直接的、具有“资本”输送的整体特征。(2)在资本和人才流动层面,资本和人才流动的影响机理主要体现出关注既有创新人力资本的整体特征,同时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也通过直接影响创新人才,从而可以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的能力。(3)在产业和技术合作层面,产业和技术合作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出同行业之间的产业和技术互补特征,郑洛新在产业布局上的关联性、集聚性、依托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四,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内在机理识别,需要向对相关机制的把握予以延伸,进而提升科技创新管理协同的整体效能。其中,在制度和文化环境层面,需要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对“一区多园”模式进行整体管理协同,建立XX推动机制、园区管理机制、协同评价机制。在资本和人才流动层面,建立企业创新内部驱动机制、资本结构协同机制、外部资本输送保障机制,进而让企业想创新、能创新、敢创新,同时在人才层面建立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在产业和技术合作层面,建立多主体创新资源分配的优化与整合机制、多主体创新协同的利益共享机制、多主体创新协同的风险分散机制,同时将郑洛新自创区置于全球创新的视野平台上,建立国内外创新主体的合作延伸机制。

其中,以发展、驱动、激励以及评价机制为主,以此形成管理协同的机制闭环。

  6.2研究局限

本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如下内容:首先,调查样本存在不足。本文主要针对郑洛新自创区进行调查,选取调查样本规模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不足;第二,研究对比的局限。本文没有对我国其他自创区进行分析,无法比较郑洛新自创区与其他园区在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机理上的差异。

因此,针对上述局限,未来可以在扩大调查样本的基础上,将区域研究向更为宏观的层面进行延伸,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域之间的对比,其研究结果将会更有参考性和价值性。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专利发明情况: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智慧交通信息传输装置

发表论文情况:

朱莉敏.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位一体”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09):36-37.

 

参考文献

  • 杨青, 吴祥, 石慧霞.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5, 015(012):86-90.
  • 冯甜甜. “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
  • 严慧慧, 郭希盛. 高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评估的实证研究——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13实施评估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华中科技企业, 2015.
  • 滕堂伟, 陈佳怡, 司月芳. 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发展效应再认识——来自示范区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3):31-38.
  • 马宗国. 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9, 037(002):102-107.
  • 滕堂伟, 葛冬亚, 胡森林.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结构及空间联系优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v.35;448(12):48-54.
  • 余学林. 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和模式 统筹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J]. 天津政协公报, 2015(9).
  • 杨青, 张凯雷.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 科学与管理, 2016, 036(001):9-12.
  • 余学林. 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和模式 统筹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J]. 天津政协公报, 2015.
  • 王文成.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位一体”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 领导科学论坛, 2017, 000(011):P.24-25.
  • 李南凯, 赵今明, 李红兵, et al.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实践探索与经验研究[J]. 安徽科技, 2019, 000(006):24-27.
  • 刘剑, 陶应虎. 城市群创新一体化发展难点与对策建议——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 经济纵横, 2017, 000(004):89-93.
  • 李珊珊, 张铭睿, 景柳青. 基于企业研发项目数据的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分析——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C]// 2016年全国统计建模大赛. 0.
  • 李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研项目评价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 000(001):174-175.
  • 楚王辉. 经济新常态下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研项目评价体系搭建[J]. 科教文汇, 2016.
  • 王晓红. 发挥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多维度示范引领作用[J]. 群众, 2015(11):16-18.
  • Hai-Lu, Shen .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2017).
  • Leiqi, Wu , et al.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High-tech Zone in Zhejiang Province.” 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7).
  • Liu, Chun , and  Z. Zhu . “A Study on Inherent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 Modern University.” 2017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Social Science, Ar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ESSAEME 2017) 2017.
  • Chi-Lun, Bing , and  M. Yan-Hua . “Research 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2017).
  • 仲伟俊,  梅姝娥. 协同推进 多类创新——太原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 000(004):P.52-54.
  • Xiang, Liu .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2018).
  • Dongsong, Chen .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Management Model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
  • 李亮程. 科技金融的结合机制和政策研究——以苏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 现代金融, 2019(5):34-36.
  • 焦兰晶, 徐慢, 窦相龙,等.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风险控制机制探究——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9, 000(005):27-29.
  • 宋艳红, 孙琳.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一体化进程中XX间合作机制研究[J]. 特区经济, 2017, 000(003):41-43.
  • 任宗强, 胡亮. 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基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视角[J]. 当代经济, 2019, 494(02):58-61.
  • Yong-An, Zhang ,  Q. Hai-Tuo , and  Y. Ye .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2019).
  • Wen-Wen, Xiao , et 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 of Block Chain Technolog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Innovation.” 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2017).
  • 陆尤尤. 推动城市群联合创新和创新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2).

  附录1: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情况调查问卷

一、个人信息

1.您的年龄 (单选题 *必答)

○ 25 岁以下 (不含 25 岁)

○ 25~45 岁 (不含 45 岁)

○ 45~60 岁 (不含 60 岁)

○ 60 岁以上

2.您的学历 (单选题 *必答)

○ 高中/中专/技校

○ 大学(本科/专科/高职)

○ 硕士

○ 博士

3.您的税前月均收入情况是?(单选题 *必答)

○5,000 以下 ○5,000-10,000 ○10,000-20,000

○20,000-50,000 ○50,000 以上

4.您的单位类型 (单选题 *必答)

○ 国有企业

○ 私营企业工作人员

○ 外资企业

○ 合资企业

○ 其他性质

您对下列问题的看法

内容描述 非常不重要→ 非常重要
1 2 3 4 5
1-1 XX对自创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政策支持
1-2 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获得税收优惠
1-3 XX制定的政策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1-4 落实优惠政策手续快速方便
1-5 自创区完善的科技创新工作场所
1-6 自创区的交通便捷
1-7 社会其他领域对自创区科技创新的支持与帮助
1-8 企业的社会地位
1-9 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量(房屋及其他建筑、车辆、机器设备等能够服务于日常管理经营的物品)
1-10 企业流动资产量(企业能够在一年及以上时间中变现和应用于交易的财富)
1-11 企业负债量
1-12 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1-13 技术认证人员在全体员工中占比
1-14 科技创新管理人员在全体员工中占比
1-15 近3年企业引进科技创新相关人员数量
1-16 近3年企业流出科技创新相关人员数量
1-17 科技创新相关人员福利待遇
1-18 同行业中相同类型企业的数量
1-19 不同地区产业要素的相互补偿和相互依赖程度
1-20 同行业中企业的合作程度
1-21 不同行业之间技术研发合作程度
1-22 同行业企业间技术交流程度
1-23 同行业企业间技术互补程度
1-24 不同行业之间技术研发合作程度
1-25 不同行业之间技术互补程度
内容描述 非常不重要→ 非常重要
1 2 3 4 5
2-1 完善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共享和流动
2-2 建立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企业技术交流互助,优化技术创新流程
2-3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客户等资源共享和有序流动
2-4 完善人才配套政策,有效提升自创区人才支撑作用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配合!

附录2: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情况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

企业访谈提纲
一、访谈信息
访谈地点 访谈日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年龄 性别
职位 编 号
二、访谈说明
1.自我介绍

2.访谈说明:此次访谈主要是为了掌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成效,以及贵公司在日常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情况、需求与困难。麻烦基于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储备在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回答。本次访谈的目的是进行学术探索,任何内容和您的信息都不会泄露出去。

三、访谈内容
1.贵企业在日常发展、科技创新方面的情况?

2.贵企业对所在城市对企业创新、管理协同的情况?

3.贵企业对所在园区在郑洛新自创区“一区多园”发展中的看法?

4.贵企业对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看法?

5.您对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有何建议?

管委会访谈提纲
一、访谈信息
访谈地点访谈日期
对象职务所在单位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访谈编号对象备注
二、访谈说明
1.自我介绍

2.访谈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方面的情况,麻烦基于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储备在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回答。本次访谈的目的是进行学术探索,任何内容和您的信息都不会泄露出去。访谈内容将通过笔记以及录音进行记录,希望您可以配合。对您的帮助表示万分的感谢。

三、访谈内容
1.所在城市在自创区建设与发展情况?

2.所在城市在郑洛新自创区中的定位?

3.所在城市XX部门在促进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中的措施、经验?

4.所在城市XX部门在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中的角色、瓶颈或问题?

5.所在城市XX部门在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中的今后发展?

6.您对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管理协同有何建议?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一区多园”模式下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协同管理机理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0年5月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6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16日
Next 2021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