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选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法、净出口指数法等方法测算、比较了我国21种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现中国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则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应重点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另外与东亚国家(日本)相比,竞争优势明显,因此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空间。
关键词: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净出口指数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额迅速扩大。据海关最新统计,200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50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增长6.8%;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25.5亿美元。入世以后,这种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势头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各种商品贸易量迅速扩大,农产品贸易也不例外。而且据中国农科院测算,到2005年,玉米国内生产将减少1100万吨左右,小麦生产减少440万吨左右,大豆、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其他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也会相应减少。到2005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到90%左右,[]这为进口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产品历来是我国重要的进出口产品。建国初期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和生产结构的影响,农产品进出口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很高,仅1961年农产品进口额就占全国总进口额的52.41%,改革开放以后,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品进出口相比,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衰退,其贸易总额在总商品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7.76%下降到1999年的4.16%。[]但农产品绝对贸易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到1995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97.52亿美元。从1961年到1999年农产品总贸易额增长了近20.60倍,平均年增长率为8.29%。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恢复与发展,过去依靠大量进口满足我国国内农产品需求的情况已经大有改观,农产品出口也出现大幅度增长,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进口的增长速度。其中农产品进口额从1961年的7.60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128.62亿美元,共增长了近16.93倍,平均年增长率近7.56%,同期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了29.92倍,年增长率为9.36%。
鉴于农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一直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较严格的控制,但这与WTO所推行的相关政策相违背,入世后关税减让、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以及国营贸易限制等贸易自由化改革,都会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部分学者(王斌,尹翔硕,2001)认为,尽管加入WTO后大多数农产品可以获得由于关税降低而引起的福利效益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以生产者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的,福利净得益一般为生产者损失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介于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农业收入来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性,十分有必要详细研究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与其他主要农产品贸易国进行比较,区分我国的优劣势产品,以便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者剩余。
一、 国际竞争力核算方法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
该方法通过计算某一国家某类产品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以测定该国该类出口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程度,该比例越大,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的竞争优势越强。
(1)式中:——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
——全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
(二) 显示比较优势法(Relat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
该方法是巴拉萨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家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后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简单地说,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2)式中:——i国第j种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值;
——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值;
——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总值;
——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如果,则说明I国j种商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如果,则说明该国在j种商品生产上没有显示比较优势。若,则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若,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若,该行业具有较为平均的竞争优势;若,则不具有竞争优势。
(三) 净出口指数法(NetExports,NX)
该方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减去进口再与该类商品贸易总额的比率。
(3)式中:——净出口指数;
——i国j种商品的出口;
——i国j种商品的进口。
净出口指数的取值落在-1和1之间。如果,即该国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即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若,则该行业产品竞争优势很强;若,则该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若,则该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劣势;若,则该行业的竞争劣势较为明显。
(四) 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DomesticResourceCosts,DRC)
该方法是指赚取(或节省)一边际单位外汇而从事j生产活动所需要消耗国内资源成本的价值。这一方法由斯坦福大学皮尔逊教授于1976年在其所发表的论文(ComparativeAdvantage:AMethodologicalIntroduction)中指出,并对比较优势重新定义。
国内资源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4)式中:——国内资源成本;
——j生产活动的产值,以边界价格计算;
——j生产活动所有可进口性中间投入,以到岸价格计算;
——j生产活动所有外人直接拥有的生产因素的成本,以机会成本计;
——生产活动所需第s种生产因素的数量;
——第s种生产因素的机会成本;
——外部效果,若j生产活动的外部效果具有外在经济,则;若为外在不经济,则,若没有外部效果,则。
设:(公式4—5)
式中:——为影子汇率,以一单位美元所代表的本国货币表示。
当时,利益平衡;时,具有比较劣势;时,具有比较优势。
(五) 竞争程度衡量法
该方法计算了某种商品的进口渗透率和出口外销比例,从进出口两方面测算了某一行业的竞争程度。
(6)(7)式中:Mi——第i种商品的进口额;
Si——第i种商品的国内销售额;
Xi——第i种商品的出口额;
Pi——第i种商品的国内总产值;
若,且则该行业为出口型行业;若,,则为进出口像竞争的行业;若,,则为与进口相竞争的行业;若,,则为与进口不相竞争的行业。
二、 主要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及相对价格实证分析
我们主要选择了国际市场占有率、世界排名、相对比较价格以及显性比较优势和净出口竞争力指数等指标,核算了我国21种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可比性,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粮农组织(http://www.fao.org)。
在表1(插入-交叉引用-表或图-只有标签和编号)中主要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世界排名和相对比较价格三个指标,计算了1999年各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需求与人口数量关系紧密,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农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对整个世界贸易量及贸易价格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 农产品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几乎持平,进口额在世界排名位居第9位,占全世界进口量的2.91%,出口稍稍逊色于进口位居第12位,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82%。进出口额也近乎持平,净进口额仅为10.86亿美元,占农产品总贸易额的4.41%。但是必须注意到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受XX干预较多,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反映出市场情况,入世后这种情况会出现较大的改变。
(二) 谷物产品
观察各主要谷物品种进出口情况不难发现,仅大米进口的世界排名高于出口排名,其余各品种的进口排名均低于出口排名。其中小麦、大麦进出口差距非常大,名次差距均在20位以上。大豆的进口额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世界进口额的15.85%,而出口额位居世界第7位,仅占全世界出口额的0.81%,净进口13.66亿美元。而且大豆进口增长速度非常快,1993年仅为9.9万吨到了2001年就增长到1394万吨,增幅高达139倍。[]大豆进出口相对价格差距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国产大豆脂肪含量和水分过高,经济效益低下,据测算中国每生产大豆100元产值,给社会带来的净收益为-4.75元。[]大米是我国唯一的谷物净出口品种,其进出口世界排名相差了24位,在世界总进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差近8%,优势十分明显。但我国进口大米的相对价格是各谷物品种中最高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自产大米多集中在中低档品种上,而进口主要集中在高档品种上,例如在东部沿海地区较为畅销的泰国香米,其价格通常是国产大米的2~4倍。
(三) 具有优势的非谷物产品
根据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分析,我们可推断我国农业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事实证明正是如此,蔬菜、水果、水产品、饲料、茶叶、花生和猪肉的出口排名都高于进口排名,其中水产品的出口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1.77%。据测算,每亩水果与蔬菜生产全年平均需要投入67.1个和61.5个劳动日,而6种主要谷物生产每亩所需劳动日仅为13.6个劳动日。单位面积水果、蔬菜生产对劳动投入的需求约为谷物生产的4.5倍,而每亩淡水鱼养殖平均需要投入30.9个劳动日,是谷物生产的2.27倍。[]我国在这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的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大力发展这类农产品的生产不但可以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而且还可以吸纳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是茶叶发源国,茶叶一直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品,但是近几年印度等亚洲国家茶叶出口量大幅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产品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入世以后我国生产者可以在新的贸易条件下,利用中国几千年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创名牌,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对世界高端茶市场的占领。
(四) 进出口基本持平的非谷物产品
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烟草、食糖和肉类总计。烟草和食糖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在世界进出口中的地位仍很重要,其中烟草的进出口世界排名分别为第12和13名。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1998年中国肉类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5.5%,[]而且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市场消费量会逐步增加,进而带动其进出口额增长,品种也将日益多样化。尽管在不同的肉类品种上,我国所具有的优势有所差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肉类仍属于较为中性的农产品,肉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58%。
(五) 具有劣势的非谷物产品
奶、棉花、动植物油、牛肉、羊肉等农产品的进口额明显高于出口额,且在世界排名上也具有较大的差距,最小幅度仍为13位。其中棉花的进口量位居世界第1位,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9.90%,而出口量则处于第29位,同时棉花出口相对价格仅为0.23,这是因为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棉花质量有限,在高档棉花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奶、牛肉、羊肉及动物油的需求明显增加,而我国在动物饲养上一直以家庭为单位,无法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不但产量低,而且品质也得不到保证,不能适应国内需求的变化,因此这类商品进口量远远超过了出口量。
三、 主要农产品净出口竞争力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净出口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产品竞争力计算方式,前者是通过计算某类产品净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的比例来判断,而后者是将全世界范围内某类商品出口总额在总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标准,来衡量该类商品在一国出口中的地位。
为了增加计算结果的可比性,我们将1999年中、美、日三国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这主要是因为,X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入世后将有大量的X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日本不但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而且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等东亚国家一直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中、美、日三国21种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插入-交叉引用-表)所示。

(一) 农产品
与我们的推测相同,X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和日本都处于劣势地位。农产品是一大类跨度极宽的产品系列,产业内贸易较为频繁,因此中、美的优劣势都不明显,但日本受到国内生产资源以及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弱于工业制成品,其农产品总体国际竞争力劣势十分突出,这为今后扩大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提供了较好的竞争基础。
(二) 谷物产品
X在谷物出口上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像小麦、玉米、大豆等主粮品种的净出口竞争力指数都在1附近徘徊,而显性比较优势值也远远大于1。谷物生产相对于其他农产品生产来说,属于土地密集型产品。X不但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而且X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模式已经十分成熟,因此X在谷物生产上具有极强的优势。而日本和我国都是土地稀缺的国家,农业生产以精耕细作为主,尽管粮食单产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这种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谷物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要求,因此生产成本明显高于X,竞争力较弱。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我国想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将主要依靠增加耕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两种途径。[]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耕地面积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必须走依靠粮食生产效率提高扩大粮食生产的道路。而且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落后,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2%(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效益将十分突出。
(三) 具有优势的非谷物产品
为了更加清楚地分析我国非谷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将非谷物产品分为优势产品和劣势产品,其中优势产品主要包括花生、茶叶、蔬菜和水果、水产品以及肉类总计。
除肉类总计以外,我国在这几类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都高于X和日本,这些产品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尤其是蔬菜和水果、水产品均属于大类产品,所涉及范围较广,而我国优势又较为明显,可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在这几类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中,日本仍是最不具有竞争力的国家。
山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是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这些省份生产的花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大量输往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但我国农产品出口地集中度过高,出口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稳定国内生产。前一段时间在中日之间爆发的蔬菜战,就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据统计1990~1999年的10年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蔬菜增加了3.11倍,逐渐取代X成为日本最大的蔬菜出口国。2001年4月10日日本XX根据农林水产省、大藏省、经济产业省等中央部委的建议,宣布对中国出口的大葱、香菇、灯心草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中国能够迅速扩大对日的出口量,主要是因为中日在蔬菜生产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大葱为例,在包括劳动费用的情况下,中国的成本为1.6元/公斤,而日本为10.2元/公斤。[]而且保鲜洋葱从中国山东省到日本横滨只需7天,运输成本为9美分/公斤,这就使得我国在蔬菜贸易上具有了较大的成本优势。中日就蔬菜问题已进行了多次磋商,但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山东、福建两省外向型农业在这次蔬菜战中损失较大。加入WTO以后,类似的贸易争端将更频繁地发生,我国应尽快建立起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四) 不具有优势的非谷物产品
该类产品主要包括饲料、食糖、烟草、猪肉、牛肉、羊肉、动植物油、棉花和奶。
尽管从肉类总计的角度来看,我国具有微弱的比较优势,但在牛、羊、猪等大牲畜生产上并不具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大牲畜饲养相对于家禽饲养属于资本密集型规模生产,但我国饲养业并未形成规模,受到资金限制,养殖方式仍以家庭养殖为主,鸡、鸭等家禽饲养更为普及。我国在大牲畜饲养上不具有优势,直接影响了奶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尽管X在肉类生产上优势不明显,但其竞争力仍高于日本和我国。
在棉花、食糖、烟草、动植物油和饲料五种农产品的竞争中,我国除食糖的国际竞争力高于美、日两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低于两国以外,其他产品均介于两国之间,且与X差距较大。棉花过低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到日照、雨水等自然因素的限制,我国棉花生产发展潜力有限,尤其是在高档棉花生产上,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品生产大国,而棉花是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原料之一,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国内市场上较大的供需缺口极大地刺激了棉花的进口,降低了我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很低。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经过各种竞争力指数计算与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在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猪、牛、羊等大牲畜饲养及粮食作物的种植是最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生产,我国劣势十分突出。可以预见,入世以后我国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2、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相适应,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例如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因此在今后农业发展中应重点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禀赋的优势,同时还可减轻我国土地相对缺乏的压力。
3、加入WTO以后,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会日益频繁,贸易纠纷也将不断发生,据WTO秘书处统计,从2001年1月1日到2001年6月30日有18个成员国进行了13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中国出口产品就受到了22项反倾销控诉,居各国之首(http://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01_e/pr259_e.htm),其中农产品也遭到多项控诉。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我国农业生产者必须学会利用WTO相关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XX应协助农民建立相应的生产合作组织,进行相关培训,从XX、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者三个层次上,提高国内生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中、美、日三国相比,X在各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中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土地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而这正是我国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入世后X农产品会对我国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同时我国扩大对日农产品出口的空间较广阔,首先,我国各种农产品竞争力均好于日本农产品;其次,中国在对日出口上具有地缘优势;再次,WTO规则的推行,日本农产品市场逐渐放开,农产品进入壁垒有所降低,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我国农产品抢占日本市场。而且,类似的竞争优势在大部分东亚地区都可以得到体现,入世后东亚地区仍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
总体而言,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我国各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距明显。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始终是我国的优势产品,入世后竞争力优势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资本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将受到国外产品较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王兆阳.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宏观经济研究,2001,(5):31-34.
[2]潘文卿.面对WTO中国农产品外贸优势及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0,(10):6-12.
[3]亨特•考比,刁新生,段志煌.中国加入WTO:国内农业政策与体制面临的冲突[J].管理世界,2001,(4):120-127.
[4]王斌,尹翔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福利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4-31.
[5]田毅.中美大豆的“对冲性游戏”[J].21世纪经济报道,2002,(4):1.
[6]周曙东,徐志刚,封进.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0,(1):44-49.
[7]陈高生.中国农产品出口后劲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1,(7):24-30.
[8]顾国达,张磊.我国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7):31-36.
[8]林毅夫,李周.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改革,1996,(9):11-14.
[9]陈永福,何秀荣.中日蔬菜贸易战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1,(8):44.
[10]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9):157.
[11]日本设施园艺协会蔬菜供给安定基金.中国蔬菜生产、流通与加工的动向-山东省•福建省的大葱与枝豆.1999年度海外蔬菜产地动向调查报告书,日文[M].2000,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