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同时网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智能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移动网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 7 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 8.72 亿,手机网民用户数达到 5.27 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涌现了大量的新型移动应用,这些应用结合移动设备体积小、能随身携带、可定位的特点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将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在位置信息和位置服务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是非常本地化的,商家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提供当前位置特有的本地化服务。例如,你去外地旅游需要预定附近的酒店,当你打开智能移动设备就能快速地查找到附近的酒店、旅游景点等。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和 4G 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更趋向于移动化。目前,人们大多数不愿意花费时间去逛商场买衣服、家庭用品等,而越来越倾向于网络购物。消费者在家里通过网络和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方便地够买到需要的商品。对于大城市里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他们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移动电子商务使他们可以在公交车、地铁、办公室等地方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方便快速地选择和购买商品,摆脱了地点和设备的束缚。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随时随地的个人信息服务已经成为迫切的市场需求,因此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ToC(To Client)的应用潮流。在选择这些应用时,用户将会格外关注能够简化生活方式,为日常生活、工作提供便利服务的应用工具,由此LBS应用也应运而生。人类社会中80%的信息与空间坐标相关联,个人位置信息的服务成为必然和必要的。而由于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变得更加贴身,因此可以更好的服务用户,而地图则是让移动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和位置相结合,因此可以更好的完成落地,所以毋庸置疑的地图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得入口之一。目前在苹果App Store里,排名前100位的应用几乎都与位置有关;在微信上,用户每天对位置的调用已经达到了7亿次;在新浪微博上,每天对位置的调用也达到1亿多次。由此可见,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必备,而手机地图也逐渐从工具演变成为“生活搜索平台”。
截止2013年第二季度,主流的LBS应用平台有苹果公司的IOS、Google公司的Android、微软公司的WinPhone、symbian和黑莓系统。IDC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Q4,采用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出货量份额已经达到95.7%,同比增长4.5百分点。2013年全年出货量为93.8%,同比增长了6.1个百分点。
Google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统仍是2013年行业的领导者,三星公司的出货量份额达39.5%,在Android阵营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华为公司位居第二。不过,2014年春季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联想公司或许会有一天超过华为。相比而言,苹果的iOS系统则创下历史最低记录,无论是2014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幅(6.7%)还是2014年的全年同比增幅(12.9%),均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据IDC分析,iOS表现低迷与苹果缺乏低价和大屏iPhone有关。不过有传言称,苹果公司今年可能会推出新产品大屏iPhone。
此外,Windows Phone设备的出货量在2013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46.7%,2014年全年同比增长90.9%,这主要得益于诺基亚集团的贡献。而黑莓系统则是唯一一个在2014年第四季度(-77%)和2014年全年(-40.9%)都出现同比下滑的系统。代驾服务是指由代驾公司旗下的司机,驾驶用户的车辆到达用户指定目的地,或者由公司提供代驾的车辆。
通过研究移动终端的大量用户群,在其中定位于需求代驾的细分用户群,为其提供便利的代驾司机服务,方便用户的生活。在大量调研中,当前市场下,这一细分的市场还处在相对空白的状态。在代驾应用的相关报道调查发现直至2014年底,X市场上才有相关的代驾应用浮现,知名的有Craig Cher团对开发的产品Stear Clear。当Cher在南非的朋友发现X市场上代驾服务的欠缺后,Cher利用公司内部的技术专家们,迅速建立了一个能够将智能手机、GPS卫星定位和代驾整合于一体的连锁经营公司。通过Steal Clear这个手机应用,用户利用GPS卫星定位或者移动通讯服务商提供的基站定位服务迅速定位周围可用的代驾服务。应用程序会预估各个团队抵达用户身边的耗时,之后,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代驾服务司机,这个应用程序会通知该司机。该应用为代驾服务设定了固定的费用,因此用户也不必花时间和司机讨价还价。
相比国外基于移动定位推荐代驾模式的普及,国内的代驾市场还相对滞后,直到2013年中,才有陆续的应用关注于解决移动终端用户租车的需求,而代驾应用产品依旧相对空白。
国内外发展现状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图 1-2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人均上网时长对比
从上述数据统计中可以清晰观测到:
1. PC互联网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的特征明显:
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超过PC互联网后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012年Q3首次超越PC互联网之后,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13年3月,两者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29%。 PC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2. Native APP面临两大长尾困境:
用户使用时长不断向主流的高频Native APP集中,低频和不知名的Native APP往往陷入两大长尾困境 。
“分发困境”:在应用商店少人问津,无法到达用户。
“使用困境”:用户下载之后极少使用,要用时却想不起或找不到它。
3. 2(to)B模式:
2(to)Business,指的是企业、公司、商人,买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品,2C指消费者Client。大多数人会对2C熟悉一些,因为自己就是C。从技术的角度上讲,把产业链比作一棵树,那么,2B就是指做非叶子节点上的事情,而2C就是叶子节点,这两者在需求上的定位会有些特质上的不同。在对LBS应用的分类统计中笔者发现,自2013年初,移动应用开发团队已经开始有明显的迹象,由开发简单易用的小型2C类型的APP向2B类型的APP和线上线下结合的APP过渡的趋势。
图 1-32008年至2013年位置服务市场调查
从上述图表统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2012年开始,基于位置的移动电子服务LBS迎来高速发展的状态。
图 1-4LBS移动应用商业模式
近几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端-终端模式,不限制地理位置,面向个人提供的信息服务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社会中大部分的信息会与空间、位置等因素相关,个人的位置信息服务对空间信息的需求是必然的,与此同时,地理位置数据的利用将能够实现“获得便利的面向个体的个性化服务”,LBS技术应运而生。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 3G、4G 网络的发展,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巨大能量,我国移动互联网已进入全民时代,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PC 用户数量。预计到 2016年,全球的网络用户将达到 32 亿,其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将超过 75%。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以迅猛之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智能公交、手机游戏、手机购物、移动社交、位置服务、手机打车、电子阅读等应用纷纷涌现,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社会方式和生活习惯。移动互联网之所以会超过传统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高便携性与永远在线。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智能移动设备具有小巧轻便、通讯快捷等特点。移动用户可以随身携带智能设备,在网络覆盖的条件下,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发送消息,不受设备和地点的束缚。而且智能手机可以保证及时通信,能够24 小时在线,但是电脑却不可能永远不关机。第二:庞大的用户群。智能移动设备相比电脑而言,价格低而且容易学习,所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智能移动终端得到迅速普及,学历低和收入低的人们也都普遍拥有一个智能手机。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他们在闲暇之余需要娱乐和交流,通过手机他们能方便地与家人和朋友聊天,也能听音乐打发时间。第三:定位功能。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定位技术飞速的发展,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卫星或者基站定位,获得当前用户的位置信息。滴滴打车、美团、大众点评等这样的应用都携带了用户的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多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而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关闭定位功能。
2 LBS 应用的发展现状
LBS 最早在X发展起来,因 911 呼救中心不能通过手机号码跟踪呼叫者位置而延误了救援进度,X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1996 年06月颁布了E91(1Emergency-911)的定位需求,强制要求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准确跟踪到呼叫者的位置。这一举措促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发展,催生了 LBS 市场。随后,在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展开了定位技术的学习,推出了独具特色的 LBS 服务。2009 年 03 月,在X上线了一家基于用户位置信息(LBS)的手机服务网站 Foursquare, 在 2009 年 04 月,Foursquare 的用户数量就超过了 100 万,Foursquare 的飞速发展掀起了基于位置服务市场的浪潮。根据《2015-2020 年移动位置服务(LBS)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中数据显示,2014 年 LBS 领域的应用市场达到 390 亿美元,用户数量达到 20 亿,其中占总用户数的 25%的用户为手机用户。目前,LBS 服务已经成为移动应用 APP的标配功能,接近 70%的移动应用 APP 都拥有基于位置服务的功能,比如大众点评、同程旅游、微信等常用应用。
LBS移动位置服务应用最早出现于X,1996 年,移动运营商积极响应X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要求,为手机用户提供紧急求助服务(E911),即提供求助者的位置以方便及时救援。此后,法国、日本、瑞典、德国等国家也相继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商业化的位置服务。随着全球 3G 热潮的到来,LBS 近期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Foursquare 是X目前最火的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该网站的注册用户在 2011 年底已达2千万。2008 年到 2009 年,LBS 的全球总收入从 17 亿美元增加到 26 亿美元,涨幅达到 156%。据预测,到 2014 年,LBS 全球总收入将超过 140 亿美元。总之,以X Foursquare 为代表的 LBS 手机服务网站备受关注,LBS 在全球也迅猛发展。
在国内,2010 年以来,嘀咕网、拉手网、街旁网、玩转四方等公司纷纷涌现,新浪、腾讯、网易等门户公司也纷纷推出了 LBS 应用,中国的 LBS 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已超过百家。根据 EnfoDesk 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移动位置应用 LBS 市场累计用户规模已达到 3062 万户,与 2010 年底的国内用户总数 1800 万相比,增长 70%。国内 LBS 市场的蓬勃发展,涌现了各种除签到服务外的各种应用。
目前, LBS 服务已逐步在餐饮业方面得到应用。据外媒Gizmodo报道,Foursquare 和Single Platform合作将在X境内为用户提供 25 万家餐厅的菜单。在国内,美餐网已经推出 iPhone 客户端的订餐系统,为用户提供 2 万多家餐厅的外卖菜单,用户可实现手机订餐。
3代驾市场国内外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已快成为城市家庭中的生活必需品,私家车在给人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酒后驾车”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惨案发生后,交通部门也不断加大酒驾的惩罚力度,于2011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出台,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写入刑法。代驾服务应运而生,各种代驾公司顺应需要快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管理混乱、计费标准不统一,联络程序繁琐等一系列问题。推广和使用网络代驾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个人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也使人们更加方便使用代驾平台成为可能。
在中国,最早出现代驾是在2004年的大城市内,但由于客户群体仍未达到规模,且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代驾市场的发展并不顺畅。上海在2009年正式受理注册申请代驾公司。随着“酒后驾车”现象增多、交管部门惩罚力度加大,代驾公司才逐渐成为一个新兴行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早期的传统代驾公司通常采用电话预约、客服派单的模式。繁琐的联络程序,加上业务的派单、统计、结算均有人工完成。导致代驾价格居高不下、运营成本高、易产生误差。2012年Q3首次超越PC互联网之后,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13年3月,两者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29%。 PC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网络代驾既能降低成本,也能带来更多便利。
在日本,代驾服务已经相当成熟,成立汽车代驾行业协会,拥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约束规范代驾服务行业。
在韩国,在册的正规代驾公司将近万家、代驾司机超过30万。平均每日提供给70万人次客人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50亿人民币,而中国只有27亿元。
在X市场上直到2014年底,才有相关的代驾应用浮现,知名的有Craig Cher团对开发的产品StearClear。当Cher在南非的朋友发现X市场上代驾服务的欠缺后,Cher利用公司内部的技术专家们,迅速创建了一个将智能手机、GPS和代驾整合在一起的连锁经营公司。
相比国外基于移动定位推荐代驾模式的普及,国内的代驾市场还相对滞后、渗透率低,并且酒后代驾、商务代驾、旅游代驾等代驾细分领域还未被挖掘,中国代驾市场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龚鹏飞(2010)在《代驾问题探析》一文中提出了“根据不同代驾的法律关系及风险负担原则,确定代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的分担。完善和推广代驾服务首先要明确代驾服务业的主管机关,规范《代驾服务合同》,其次XX应该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及其他措施在制度上‘鼓励’代驾行业的发展。”。周静(2013)在《“微代驾”尝试O2O手机软件抢电召平台风头》一文中分析了微代驾模式,该‘微代驾’欲将打车模式的成功复制到代驾服务,与过去的代驾服务相比,点一点手机就能获得代驾服务。苗海珍(2014)在《基于Android平台代驾APP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设计了一款为用户解决代驾问题的APP,通过该代驾系统,用户可以在线选择代驾并进行支付等,非常的方便和快捷。姜文玲(2014)在《基于设计事理学的APP交互设计 ——以代驾APP设计实践为例》一文中提出“将植入设计事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系统思维体系,以用户“事”系统作为研究的起点,发掘APP交互设计的使用用户的潜在需求,明确APP交互设计系统中的内部系统、外部系统的限制因素,从而归纳出基于设计事理学的APP交互设计方法和流程,在设计实践中论证设计流程可行性。”李舒来(2014)在《网络代驾软件悄然走红 准入门槛低存监管空白》一文中分析了 “爱代驾”、“微代驾”、“9代驾”等代驾软件,提出了对其准入门槛监管问题”。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