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起到的效果却不明显。和其它的教育形式相比,情感教育的形式更加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对于幼儿自身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形成效果更显著。目前很多的教育者高度重视幼儿的智力培养,而不重视幼儿的情商培养,导致幼儿过多的关注得失成败,而忽视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节,长期以来就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对幼儿情商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1幼儿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分析,幼儿对理性知识的认知要远远低于情感知识的认知,幼儿情感教育将有助于幼儿提升对感情的重视,因此很多的幼儿学前教育中都融入了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从生活入手挖掘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教育源于生活,对生活素材加以情感化,将增加幼儿认知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比如很多的幼儿园开展绘画课,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测绘出对家人的爱、对班集体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祖国的爱,从幼儿的绘画中揣摩幼儿的情感要素。其次,幼儿园一般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小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络。通过对游戏进行分组,每个幼儿都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有助于幼儿注意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帮助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对人际关系将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幼儿园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启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幼儿园的花花草草,对班级的卫生都药爱护,不可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财物,才是一个有爱的班集体,教导幼儿认识到班级是我家,人人都要爱护。随着德育教育的全面实施,大部分的幼儿园都很注重幼儿生活细节中的德育培养,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幼儿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的不足
2.1家长过渡追求才艺培养,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
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模式受到自身教育背景的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更加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幼儿身心发展和沟通交流,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则比较专断,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育。幼儿在学习中体验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反而更加关注自身的得失成败,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
2.2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情感需求的了解
每一个幼儿都是单纯的天使,他们不会揣摩老师内心的复杂想法,他们从老师的肢体语言中,来感受老师的情感。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声亲昵的呼喊,都会给幼儿带来快乐。所以作为幼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充分考虑幼儿的感情和承受能力。保持微笑是拉近和幼儿关系的制胜法宝,这个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作为幼师对幼儿最真切的感情。幼儿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作为幼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要给与爱的指导,用微笑感化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感情,然后足以信任的听从老师的指导。但是目前很多的幼师在教育中忽视了德育实践中的教育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的视角展开教学,要求幼儿唯命是从,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导致幼儿逐渐丧失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限制了各种潜能的发挥。
2.3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缺乏互动
在幼儿的一生中,会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阶段最早接受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幼儿展开德育教育的主要主体,对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教育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社会道德水平等对幼儿的德育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达到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互动的过程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但是目前很多人将德育教育的重任转移到学校,而忽视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面临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家长忙于工作和应酬,片面的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照顾幼儿的基本生活,而教育问题都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家长不认同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方式,都影响了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实施,影响了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因此,只有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种教育资源共同影响,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幼儿的德育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3提升幼儿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建议
3.1家长需要提高对德育情感教育的认知
在幼儿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赖以生存的主要空间,家长和教师是两个并肩的雕塑家,朝着共同的信念和目标而努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理解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于正确的指导和培养。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现代家庭需要充分运用爱的力量,给于幼儿一定的鼓励和输导,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和重视感,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家长在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沟通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要坚持严格教育与关爱幼儿相一致的原则,对幼儿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不良的行为给于纠正,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3.2幼儿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和儿歌的形式,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差,跟他们讲授道德修养很难对他们起到作用。因此幼儿教师需要调整教育方法,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感人的情节来教育和指导幼儿的行为。德育教育的实施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将道德修养编织成儿歌与游戏,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德育的知识,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培养幼儿的正确的价值观与处事方式,能够区分那些行为是可为和不可为的,注重培养幼儿形成礼貌、文明、尊老爱幼、尊重师长等道德品质。
3.3保持家庭、学校和社会幼儿德育教育的一致性
尽管我国相关政策不断提出现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的幼儿教育中,并没有重视家庭教育,将幼儿教育过渡依赖幼儿园,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特别普遍。因此,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树立统一的教育观念,有时候幼儿在幼儿园表现特别好,但回到家庭中便问题百出,这时候要针对幼儿的情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要设定特殊的模块要求家长参与,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家庭需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情感教育的工作,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4情感教育与幼儿德育相结合的作用
为了在学校教学中顺利进行德育,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应用了情感教育的方式,同时这一方式被大多数人所接纳和认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所以部分学生家长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而出现“忽略德育,注重智育”的情况,这就使幼儿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欠缺良好的德育,以至于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难以与他人构成良好的交往关系。但是情感教育的形式有助于教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完善的品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完成理想的德育效果。
5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中实施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仅指具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健康和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的年纪尚小,无法协调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幼儿的道德情感需要通过引导和教育,而不是自然形成。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幼儿情感、道德教育要注意幼儿发展的特殊性,要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如进行互助提问。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要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教育不在于硬性地传递和学习,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情感表达方式,对每个学生采取适合心理情感表达的教育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在玩中学习。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绪表达。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引导和教育时要以肢体语言、图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幼儿带入情境中,启发幼儿思考,将需要幼儿学习的内容融合进日常生活中。
6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6.1家长忽略幼儿德育,过于注重幼儿艺术培育
幼儿处于不同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家长必须要在不同的阶段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并且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引导其接触大自然。幼儿与大自然接触,可以整体提高自身的行为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但是从目前教师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为他们报不同的兴趣班以及补习班。
幼儿长期穿梭在补习班当中,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接触,使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不能接触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会有极大的负担,也会导致他们的身心发展方向逐渐走偏,丧失原有的个性。同时忽略对幼儿的德育,会导致幼儿在与人沟通时欠缺良好的品质,不懂得帮助和关爱他人,对幼儿带来不良的影响,阻碍幼儿健康成长。
6.2幼儿主体地位被忽视
幼儿教师拥有良好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并且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并且了解该如何进行幼儿德育理论知识的教育,但是实践教学时,大多数教师没有关注幼儿的主动地位,忽视了幼儿自身的发展,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实际上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可知,幼儿想要达到习惯认知里的“好孩子”,就必须机械性听从家长、教师的指令,这让幼儿逐渐丧失了自主性,欠缺自主意识,习惯于听从指令,会对幼儿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在幼儿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就会马上打乱幼儿的思维节奏,无法及时应对,对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幼儿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孩子一生交际的启蒙。有一份调查表明,约10%的儿童在幼儿园出现过“被孤立”现象,从而患上了“上学焦虑症”。巧巧,四岁的幼儿园小班学生,性格胆小,不爱与同学、老师互动,教师却完全没有了解孩子性格养成的原因,一味地要求巧巧更加主动,导致巧巧恐惧心理更加严重。
6.3社会与学校、父母缺乏互动谈
起幼儿教育,家长习惯于依赖早教机构以及幼儿园等,但是却没有关注到学校、社会和家长三者的关联。对于幼儿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来说,家长、社会和学校三者缺一不可,并且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作为最亲密的相处者,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并进行正确引导,若缺乏重视,幼儿教育同样有所缺失,限制了幼儿品德的发展。现如今,很多家长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工作中,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导致幼儿欠缺家庭教育,欠缺源自家长、社会的德育指引。
6.4教师缺乏对幼儿的了解
大多数教师教学水平都非常高,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在讲授文化知识方面都非常出色,但是却缺乏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能力,无法落实幼儿情感教育,这不利于幼儿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也阻碍了幼儿今后的发展。幼儿家访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教师在走访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掌握幼儿的性格形成,通过家园互动来达成教育的目的。
结语
情感教育是打开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关锁,为幼儿德育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幼儿的情感需求得到认可和满足,将会促进幼儿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未知的茫然,德育教育要注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丰富幼儿的道德基本常识,使他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沟通,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基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郑梅华.浅析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34):218-219.
[2]商晓燕.浅析生活环境中的幼儿道德教育策略[J].才智,2018(03):69.
[3]石莹莹.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4-15.
[4]金萍.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J].才智,2015(25):246.
[5]梁欣洁.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14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