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全球经济持续的高速进步,国内和东盟等国家创建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上述行为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视。上述自贸区是我国第一次和国外合作成立的自贸区,从范围上远远超过欧盟与北美的贸易区。上述自贸区的创建,让我国全面的打开了更大的市场,增加了两国的全面发展沟通,不但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也促进了东盟区域的经济进步,促进了双方的互惠互利。为后续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贸易基础以及环境。
本文的分析内容就是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关联问题。试图探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并分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前景。
关键字:自贸区,一带一路,限制因素,对策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述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概念
东盟最初由东南亚区域十个国家构成,以便更好的促进上述区域的经济发展,其也被叫做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就是ASEAN),上述成员国并不是一次就全部参加的,创建早起包含六个国家,主要是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伴着东盟的持续发展,许多国家也看到了它的优点,不断申请加入,老挝、缅甸、柬埔寨和越南四个国家也成为了东盟的成员,因此组成了东盟十国。自从1990年,我国就逐渐加强和东盟的协作,经济之间的交往频繁,得到了非常大的成就。如今,中国成为了东盟最大的贸易合作国,而东盟和我国的合作关系排名第四。
中国—东盟自贸区简称就是CAFTA,换句话说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组建了良好的贸易关系。从1991年开始,我国就和东盟开展了首次的合作,几年之后,合作的密切程度逐渐增加。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于2010年初。在东盟成立了自贸区之后,规模大并且人口数量多,因此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可以让双方的GDP增长6万亿,双方关键是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来往。
(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背景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亚洲面临着来自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合作发展带来的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东亚各国的经济往来愈加紧密,推动加快区域合作有利于形成统一声音,,加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借世界各种类型的贸易自由化发展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伴随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增加而得到了长远的进步。1990年之后,凭借以自由贸易区为目的的地区性条约的增加。如今,在所有国家中的自由贸易来往数量有二千多个,此外有一百多个是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区,很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几乎都是同样结构,统一的时间建立的。
(三)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自贸区的创建部分,拥有良好的优点。第一是地理位置,中国大部分和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是邻国,有史以来都有邻邦之交的传统,在很久之前就关系密切。第二是中国的经济优势,东盟可以向中国提供市场空间的发展,因此拥有非常强的互利共赢特点。第三就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对待相关问题上几乎相同,交流阻碍小,都非常渴望经济的发展。第四是我国长久以来持续转变以及改良和东盟各国之间的联系,强化国家之间的多种合作让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其中1991年我国和东盟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让双方互惠合作上升到全新的发展时期。第五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求一个强大坚实的后盾,同时也借助中国这一大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去控制牵制东南亚各国。六是为了维护南海主权,保卫我国领土。中国不仅最大自贸区成员,而且还是最有实力的成员,因此在南海问题方面拥有先天性的优势。同时,自贸区的成立可以减少中国在东南亚市场的阻碍,更有利于占据国外市场,提高份额,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全球多边与双边贸易自由化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由此产生了。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且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持续增加,面临着诸多的负面因素,亚洲地区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对于上述自贸区的发展来说,需要从下面几个部分着手,不论是负担或是更大的机遇。因此,各个国家在遇到挑战时,应该团结一致、坚定信念,敢于面对每个问题,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将挑战变为机遇。
在2003年,我国xxxxxxxx就参与了成员国(10+1)领首会议。会议提出要求以后年年要在中国广西省开展一次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商务和投资峰会。这个要求被全票通过,因此促进了东盟自贸区的发展。这些年来,中国广西省编订了经济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在这个规划里面一项重要规划就是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不断发展进行了计划,提升了东盟会平台的作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多领域交流的公共平台、“一带一路”合作的核心平台。在中国进入东盟自贸区之后,伴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召开,至如今已经展开了一百七十七个高层论坛。由于这个博览会平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交易不断增加,每一次开展博览会的时候,都会出现许多合作,并且东盟博览会上所牵涉的行业与内容不断增多。并且我国的海关、检验检疫等许多方面都给予合作,在改善中国水平的时候,也实现了双方的合作。因为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各国高级领导人参加,只要有规格较高的经济会议,几乎也会开展部长级磋商对话,邀请各国各领域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会交流,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伴着全球贸易合作的竞争压力逐渐变大,贸易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国际社会热议经济全球化是否走到了终点。为消除这一问题,让全球的经济再一次改善起来,xxx提议了“一带一路”的政策,在此之后又在杭州、瑞士的达沃斯开展了各国高级领导的经济会议,可以看出中国对国内经济提升的信念,借助于“一带一路”能够完成与全球经济的一起发展。
2017年,中国—东盟合作关系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尽管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一定的不合,但是并不影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因此矛盾都是能够忽视的,在每一年的东博会上就可以看出各国的关系,都可以因为共同的利益而抛弃其他的矛盾,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决心。
2017年XX报告6次提及“一带一路”,再次体现了高层对推进这一国家战略的信心和决心。伴随TPP谈判进进程的增加,此自贸区的谈判负担增加。有人人员指出,不管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或是处理其余地区经济合作谈判,或是从我国本身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都需要全面促进此自贸区的谈判进度。在2013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十六次东博会中召开。本次会议综述了十年以来的成绩,而且对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问题展开了初步的讨论,渴望在今后的合作之中增加合作深度。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一)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本身就是互惠互利的活动,对双方经济发展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自贸区的成立,双方之间的贸易壁垒减少,优惠政策增加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则双方的进出口会逐渐增加。我国会进一步促进对自然资源以及能源的需要,但是东盟国家在资源以及能源上具备非常显著的优点,所以可非常全面的加快其余国家的出口,提高其贸易效益,加快其经济进步。东盟各国在技术上处于比较劣势地位,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于是中国可以为东盟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当地科技发展。如此以来,双方各自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口比较劣势的产业,双方互相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的增长,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
随着各国一系列促进外国投资的政策的出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将会更进一步显现,相互投资也将会增多。
(三)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
伴着经济的提升,双方的经济合作应该通过一直的升级来增加合作强度,因此来适应经济的发展,消除经济中的障碍。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及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开启,这必然会使双方贸易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向前跨越一大步,彼此间的薄弱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阻碍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长时间的合作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东盟成员国与中国X的经贸关系。
21世纪初时东盟成员国和中国X的经贸关系总体上非常密切,台商在东盟的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投资迅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提高。但从现在的状况看,X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往来已经出现了滞后的情况,引起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双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显示出了快速的下滑,没有之前的往来的深度,地位上也显现出了大幅度的下滑。
(二)X、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
X的霸权行为一直没有停止,总是喜欢干扰许多国家的政治问题,早在1937年的时候,那时候中国遭受到了日本的进攻,当时因为中国的坚决抵抗,经过了八年,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虽然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伤痕,但如今的中国已经发展强大,成为发展中大国。但是如今的中国又有了南海主权的争端问题,X与日本继续进行干涉,向东盟各国施加压力以此来让中国放手。
(三)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投资黑洞论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进步,“强国政治”被大肆宣扬。西方国家为了打击中国的发展,大肆宣扬中国将统一世界等不实言论。尽管这样的说法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中国周边的其他国家造成了影响,因此双方的经济之间的协作有了波动,为了整理好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我国只能面对压力不间断的和各国解释。
(四)经济依存度不高
中国和东盟本来是互补性经济,但由于外部言论的影响,周边各国思想出现动摇,认为与中国的合作对本国没有一点的利益。
(五)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
东盟十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各个国家的政治都存在许多的差异,因此在投资环境、合作方法上都具有许多的差别,怎么优化这些不好的成分,促进两国的友好协作,是比较麻烦的问题。
五、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对策
(一)改善我国产业结构
伴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都具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增长,并且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可以更加的适应全球经济,主动进行产业模式改变,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行业。服务业的进步目前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不只便于刺激发展,增加需求,也促进了双方商务的交流。在服务业谈判中,服务业的覆盖领域很广。今后双方在刺激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合作应扩大到其他领域。
(二)加强与东盟互补企业的联系合作
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协作当中,中国依赖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强大的科学技术可以有利于东盟各国水平的增加,以此来增强双方的协作。如农业合作,我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而东盟大部分国家是农业国,并且自然条件优越,但是我国在农业机械,农业药物方面有优势,双方互补性强,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三)建立完善的合作制度
为了增加双方合作的稳定性,能够通过建立合作条例的方式来进行维护。与此同时,XX和企业之间应该相互合作。XX应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定期为企业公布准确的市场信息,为企业生产提供意见和指导,积极宣传有关中国-东盟自由的知识。
(四)更大力度的合作
应遵循xxx同志提出的四点建议。
第一、更大力度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第二、更大力度深化双向投资合作。第三、更大力度推进互联互通建设。第四、更大力度促进社会人才交流。
六、结论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机遇,一旦把握住此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将得到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谅解,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因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原来就是一个双赢的项目。这一自由贸易区市场广大,人口众多,机遇之中也伴随着挑战,所以要发展就必须把握机遇直面挑战。而且中国与东盟国家行业互补,合作领域广泛,如果能把握住这一难得机遇,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国家就可以通过相互带动、互帮互助,共同实现经济发展的迅速腾飞。
参考文献
1.许宁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红旗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1页
2.李成、郝俊香《中国金融的发展理论、总结与展望》[J]上海金融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4页
3.武霞《WTO视野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版,第47页
4.陈文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7年第12期,第9页
5.张建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问题和展望》J.《亚太经济》2008年第17期,第7页
6.谭启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状况分析》J《市场论坛》2007年第8期,第11页
7.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对外开放》[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版,第11页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