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之间的作用

[摘要]

幼儿心理是否健康对幼儿日后身心成长的影响深远持久。幼儿安全感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让幼儿能顺利逐渐进入并适应社会环境,并具备成熟的个性的重要条件。除了安全感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之外,还有家庭系统在幼儿的身心发展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对父亲的研究备受关注,并证实父亲在参与教养和亲子关系上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并与母亲的影响有差异性。根据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父亲应转变观念,直接与间接参与幼儿教养;家庭需各尽所长,完整发挥家庭教养功能;幼儿园应科学指导,承担亲职教育职责等教育建议。

[关键词]父子依恋;幼儿安全;父亲参与教养

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关注父亲参与教养、父子依恋和幼儿安全感发展的客观需求。以知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缺乏父亲参与教养的幼儿在人际交往、怯生以及其他安全感表现上相对差于父亲参与程度较高的幼儿,而上述现象在互联网形成较大的讨论,关于如何通过父亲的参与和健康的亲子关系来鼓励幼儿减少焦虑、发展安全感缺乏明确的策略和措施,可以看出,众多家庭中存在对于父亲在幼儿安全感建立中发挥的作用和机制缺乏清晰认识的问题。事实上已有研究证实,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父亲参与家庭教养对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以及幼儿的性格认知、性别角色、同伴交往、道德、情绪情感等的健康发展有显著积极作用。

一、研究意义

在成长期缺乏父亲参与的孩子焦虑、孤独、依赖等问题都较为普遍,其至出现一个名词”缺乏父爱综合征”。父亲对于幼儿的价值是独特的,不是母亲或者幼儿教师能够完全代替的,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进一步对于父亲参与教养、父子依恋和幼儿安全感的关系问题展开探讨,有助于完善父亲在幼儿安全感培养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为家长群体提供一定的教养建议和支持。因此,本论文对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之间的作用为研究,有助于父亲改善以前忽视幼儿的心理安全的教养观念、方式及行为,促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让其可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相关概述

(一)父亲参与教养

父亲参与教养一般情况下被划分为三种模型概念,第一种是在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的基础上,聚焦于父亲应给予家庭经济支持、教育投入等方面间接参与幼儿教养的潜在价值;第二种是在家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关注父亲应该陪伴幼儿参加亲子活动、做游戏、给予幼儿心理健康支持及提供幼儿的学习帮助等方面直接参与幼儿教养的程度;第三种是在结合以上两种概念的基础上,认为需要关注父亲物质与精神的投入、父亲陪伴幼儿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则将直接参与教养和间接参与教养统筹起来,也是研宄父亲参与教养的主要方向。

(二)幼儿安全感

幼儿安全感的相关概述虽然还未统一,但是安全感是幼儿从出生便存在的,一生受到家庭之间的密切关系、心理行为、生理行为等因素影响。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在面对客观事物、情景时,所产生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确定感、自信感或者控制感等主观感受或者体验。

(三)父子依恋

依恋不是天生有之,而是在幼儿与养育者的相处中建立起的联结,父子依恋对于幼儿有多方面深远影响,而正向的父子依恋有利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性。安全性的父子依恋关系下的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人际交往范围增加,抗挫折能力显著,在挫折面前不易情绪失控。

三、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一)研究对象

以爱蒙幼儿园所有幼儿的父亲作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发放幼儿父亲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580份。回收率较高是由于前期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得当,教师对于该选题的价值较为认可,在家长群中积极宣传,保证了该问卷的有效发放、填写和回收。

研究方法本研宄通过整理和选择了国内外信效度可靠的《父亲参与教养问卷》、《幼儿父子依恋问卷》和《幼儿安全感问卷》作为研宄工具,研宄者先于武汉市内一所幼儿园的中班进行前测,检验问卷信效度。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同时考虑现实性因素的基础上,本研宄方便选取了爱蒙幼儿园的所有幼儿父亲作为研宄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

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安全感的有一定预测效果。具体表现为:除鼓励与表扬维度和怯生感维度不相关外,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幼儿安全感其他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在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中发现,父亲参与教养和支持与规划维度可以正向影响幼儿安全感,支持与规划能够正向影响怯生感维度,鼓励和表扬能够正向影响师友安全感维度,管教约束能够负向影响能力感、亲子安全感维度,但父亲参与教养总分对幼儿安全感的预测强度不高。这与幼儿安全感的内在复杂性相关,安全感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稳定性的心理结构,单一因素很难对其有较大的决定性。

支持与规划是父亲的强大角色魅力,在父亲带领孩子向外探索发现的时候,幼儿的自然而然会增加对环境的确定感。父亲用积极的鼓励和表扬方式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幼儿学习如何认识、评价和控制自我情绪,习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

2.父子依恋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

父子依恋是亲子关系的核心,高品质的父子依恋能够对孩子的安全感产生积极影响,这种依恋关系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和传递性,随着时间增加并不会消退,反而会成为孩子重要的心灵支柱,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家庭让孩子能够内心坚定,自信乐观,对于自我的评价会更高,也相信自己的能力更愿意独自尝试解决问题,在公共环境里的表现更活跃。但是这种表现并不总是恒定,会与父子依恋的维度相关。父亲与孩子安全的依恋关系体现在孩子对父亲的信赖上,在这个基础上,父亲实施健康的教育影响的效果会更佳,因为父亲的榜样作用和父亲的支持鼓励都会给予儿童积极地暗示,让儿童在公共空间和与他人交往中,自信的探索,相信自己的掌握的能力和策略能够应付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3.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中介作用。父亲参与首先会对父子依恋产生影响,然后通过父子依恋再去影响幼儿安全感。父亲参与教养正是父子依恋建立的重要途径,也是依恋关系的应有之义,而教养活动本身是通过施加在父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基础上,对于幼儿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感等心理因素产生作用。

依恋是孩子与养育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当父亲给予幼儿安慰常常有效时,幼儿的安全感情况可能是复杂的,这是否表示幼儿时常陷入对抚慰的需求状况,而这种需要直至表现出来才得到父亲的重视,并采取手段。

四、优化幼儿安全感的建议

(一)父亲转变观念

第一,建立固定的“父亲时间”,即父亲参与的可及性,这种可及性既包括心理可及,可包括物理可及。即使在繁忙的工作、出差之余,父亲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感觉父亲是可及的,是关爱自己的,譬如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个视频。第二,重视情感表达,把沟通和关爱摆在孩子面前。父亲是幼儿的避风港,在孩子面前保持好的情绪,向幼儿传递积极正向的情感不仅对于父亲自身也有缓解压力的帮助,塑造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也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有帮助。第三,有质量的陪伴,参与到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当中来。从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互动时间与父亲参与教养得分的状况可以看出,有质量的互动比长时间形式互动更有积极影响。第四,每个月总有一个周末是与孩子的专属时间。非工作日的活动主题式的互动对于增进父子依恋、培养幼儿的能力感和公共安全感均有帮助。幼儿的自我体验发展比较稳定,只能在真实情境中获得,在父亲陪伴下多参与公共活动的幼儿在公共场所会更容易控制感和确定感。第五,积极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够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与孩子共处和沟通的技巧,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存在,在共同互动中彼此加深对对方了解,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升温。

 (二)发挥家庭教养功能

母亲应该改变教养观念,积极督促父亲参与到幼儿教养活动之中来。幼儿教养不是母亲的专有职责,父亲和母亲在幼儿的教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各有优势和不足。母亲既不能侵占父亲参与教养的机会,也不能将参与教养视为夫妻之间的重担,是一方甩给另一方的包褓,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到教养之中,互相学习借鉴,使参与教养成为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家庭成员应当各司其职,各尽所长,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初级状态,而多数父母忙于工作,日常教养工作可能会由祖辈来代理。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己有大量研究,事实上,每个成员的角色都十分重要,在家庭结构发挥应有的作用中意义重大。

(三)幼儿园科学指导

幼儿园的本质属性便使它作为家长重要的教育支持,能够在为幼儿父亲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中担当重任。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家长是幼儿园坚定的后援力量,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幼儿园具有其他机构无可取代的地位,一旦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齐头并进,成效是双倍的。要逐步转变父亲的观念,重视幼儿园的亲职培训的重要性,邀请专家定期进行讲座和活动指导,让父亲与幼儿园携手并进,达成教养共识。幼儿园的亲职教育活动要以情境创设为主,让幼儿家长感受到与孩子之间的联结和爱,体会到身为父亲和母亲的育儿责任。同时,幼儿教师要关注亲子关系较差、缺乏安全感的儿童,主动介入到家庭工作,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有指导的协助不良的亲子关系的改善和问题儿童的矫正。

结语

了解父亲参与教养、父子依恋和幼儿安全感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判断父亲参与教养、父子依恋与幼儿安全感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得出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安全感影响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最后以研究结果为根据为父亲、家庭和幼儿园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教养建议,以供教养者和教育者们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鑫.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5):151-152.

[2]可佳琦,王艳芝.父母共情水平与幼儿安全感的关系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7(02):47-55.

[3]郝晨晨,徐慧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20(23):87-88+91.

[4]芦增芬.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学周刊,2020(33):181-18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90.

[5]夏文君.关于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安全感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21.

[6]孙慧荣.谈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试题与研究,2020(29):111.

[7]张亚梁.留守幼儿缺乏心理安全感应对措施——以大地进贤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19,8(22):127-128.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9.22.052.

[8]张敏.浅谈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07-208.

[9]闫昕.浅谈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才智,2018(36):95.

[10]何佳.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7(21):1

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之间的作用

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之间的作用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517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2年11月23日
Next 2022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