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静脉留置针是在医疗服务与救治中非常广泛使用的医用手段。这种注射手段一般被称作套管针,它是由针芯、外套管和其余的辅助塑料配置而成。在使用时,将整个套管针扎入静脉之中,当套管在静脉中固定好以后将针芯拔出,在整个静脉之中只剩下导管输送注射液,是目前新兴的一种较为方便的注射方式。与传统的针芯直接穿刺静脉的方法相比,留置针只用刺入静脉一次,可以有效的不伤害血管,在削弱患者“打针”的疼痛感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目前这种手段被广泛使用在需要长期进行点滴的患者和一些体质较差者,在老人、婴儿等身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静脉留置针使用对象广泛,在急诊方面必要情况下迅速注入药液或者输血的,也可以进行留置套管针的操作。一般而言,成功建立静脉留置针需要多次穿刺,这会加重患者的痛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并在将来限制血管的选择。本论文分析了静脉穿刺的操作步骤,研究在各种条件控制下静脉穿刺的不同情况。收集归纳对于静脉穿刺操作方法的各种影响参数和重点控制量,根据研究情况,归纳了该种操作手段的各种因子:静脉选择、部位选择和穿刺技术等。本研究的目的是降低临床上使用套管针的失败率,根据套管针和传统穿刺的比对,找到两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对整个医学操作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降低其余因子的影响,控制差异化方面。同时分析研究护士的个人发展,操作手感和患者的血管及个体的差异。
关键词:静脉 留置针 影响因素
引言
自1990年中期以来,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常用技术已在中国普及。在早期阶段,许多学者临床专家在对留置的时间,如何进行维持,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和怎样预防针刺伤害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在如何确保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在护理指南,规范和教科书方面却没有与上述几方面相对比的临床研究多。不涉及或仅部分涉及留置针穿刺的操作规范。本文主要研究了整个留置针穿刺的各个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因素,对于护士在进行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一、概述
(一)静脉留置针的种类和型号
目前,套管针根据用途可以划分成开放、封闭两种。这两种都具有相同的下置种类:普通型与安全型。安全型主要是防止医护人员被刺伤造成血液感染时所使用。套管针产品分为有翼,无翼,防刺针,非密封管,普通“ Y”型和直管型,其中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 Y”型静脉留置针,其中“Y”型分为12#(快速/大剂量输液,常规手术/输血),9#(常规手术/输血,常规成人输液),7#(常规成人/小儿输液,小而脆的静脉),5.5#(小而脆的静脉,常规小儿静脉)。静脉留置针国际型号分为:24号(黄色)、22号(蓝色)、20号(粉色)、18号(绿色)。根据X的职业安全保护法,选定的静脉套管针应配备安全装置,以防止针刺伤。在符合静脉注射的基本前提下,选取最短最细的套管。套管必须符合其直径要小于所选取血管的一半,并且要短于血管。这样畜禽泽德目的是为了保证药液在血管中可以充分随着血液流动,保证疗效。
1. 静脉留置针的结构
整个套管针的构造主要包括导管、延长管,等。使用时,针芯和导管将一起穿入血管。当所有导管都进入人体血管时,必须抽出穿刺针,仅将软导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送药液进行医疗。
2.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①不会进行多次穿刺,可以保护静脉,降低病人的痛感。
②留置在体内保证了血管一直处在流通的状态,对于间断性和快速的输液具有重大意义。在临床上可以配合急救工作效率的开展。
③由于套管的具备变形性,贴合血管的状态,使得药液可以完全进入到血液之中。
④留置过程简单,不会因为病人的动作使得针头离开静脉。对于整个点滴过程中免去经常查看的烦恼,并且提升其安全性。
⑤便于重症患者的运输,确保治疗的连续性,特别是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和穿刺困难的患者。
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影响穿刺血管充盈的主要因素
1. 促进血管充盈的辅助工具
根据XINS制定并发布的输血护理实践标准(2016年版),在静脉穿刺的制备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止血带以促进血管充盈。止血带在材料的选取上具备多元性。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止血带是以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所制成的,运用最广泛地则是橡胶。止血带在形状上成长条的圆管状,一般为橡胶的颜色,其延展性良好,具备多元性的特点。虽然其目前运用的十分广泛,但是对于环境来说副作用较大。由于橡胶制品不易降解,并且用在医疗上的被污染的医疗废物不可用在其余方面,做不到绿色可持续型的发展。当前新兴的TPE止血带料正在逐步的占据市场,相较于传统来讲,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在自然中可以降解不会造成污染,并且作为新兴的技术,这种材料具有高效的杀菌效果,99%的灭菌率使得整个输液过程中创口不易被感染。由于该材料没有特殊的物质成分,因此不会对特殊群体产生过敏反应。一般来说,止血带的压力处于的时候,其作用效果是最好的。止血带结扎后的最佳穿刺时间为40〜120s。在有些是特殊病人的情况下,一些学者会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袖带在短时间内对上臂静脉进行充气和加压,并且压力恒定而不会阻塞动脉血流,在对病人进行检测血压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促进血管充盈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国外研究表明,重力,加热和敲打静脉可以促进血管充盈。赵若华等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用于暖手宝。在气温寒冷的时候,对于血管较细的患者利用该仪器促进患者的血管充盈,降低穿刺风险。王海涛等对100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穿刺粉在穿刺部位外用可使穿刺部位的血管充满。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中药外用的应用使具有中药特色的静脉疗法的研究成为可能,但该研究并未涉及皮肤消毒效果及外用后静脉输注并发症的研究。
在可以促进穿刺血管充盈的各种理化因素方面,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研究方法不同。裸眼观察和静脉穿刺成功率通常用来反映血管的充盈效果,而诸如血管直径和血管体积等客观指标很少用于衡量充盈效果。静脉输注的指南,标准和操作程序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各种情况下需要采用何种注射方式,常常是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没有完整的量化标准实施。因此对于静脉注射来讲,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整个注射流程都需要研究和标准化。
(二)辨认和选择血管的影响因素
1.血管的显现
国内早期文献报道表明,辅助输液设备的介入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根据过往的文献研究,发现通过超声引导的方式,留置针的成功率提高了近乎五分之一。这几年以来,方艳艳等利用无创血管成像导航仪来进行对于不易穿刺人群的注射,其效果良好。据报道,使用超声波,近红外光谱仪,手持式多普勒仪和其他设备来协助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定位不可见的静脉,也使得静脉注射的失败率大大降低。利用辅助设备的方式减少对于患者的伤害。这种方式符合国际对于护理的要求。这种方式目前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其经济成本过高,所采购的机器造价昂贵。目前来说,如何推广保证辅助机器和其标准化的操作,以及在无辅助情况下进行进行穿刺在临床实践中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2. 血管的触摸
尽管视觉在血管的识别和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应低估触摸在血管的识别和选择中的作用。根据文献报道,王慧美在报告中提到,对于水肿和肥胖患者,静脉血管的位置取决于静脉的解剖位置,血管的方向,血管的弹性感觉。王华丽通过手指触摸发现了儿童未发育的头皮静脉血管的位置,方向,深度和长度,并区分了动脉和静脉。根据所触摸的凹槽标记,然后再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以上信息表明触摸感可以识别和选择血管。
XINS推荐护士在进行周围静脉穿刺时应使用新的一次性无菌手套和非接触式技术。使用非接触式技术,除非戴无菌手套,否则皮肤消毒后不应触摸穿刺部位。建议在放入PVC时使用干净的手套,并且无菌区域不应被污染。在安全注射方面,皮肤消毒后无需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我国的教科书解释说:无菌手套是为静脉留置针头输注手术准备的。以上信息表明对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触觉技术的描述是有争议的。但是,一致的建议是,在确保无菌技术的前提下,这种技术可以被使用。
虽然触摸可以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穿刺的操作,但是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对其的深度研究和对适用范围的多元化也是未来所要攻坚的方向。
(三)穿刺血管的主要影响因素
1. 进针点和进针角度
根据规范,在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套管针的钢针一般针头向上,与肌肤成15°至30°。当血液回流时,调整针头的角度降低到10°左右,随后顺着血管的和血液的流向将套管针扎入血管内约10mm左右,确保留置针在血管内后。抽出针芯0.5厘米后,所有外套管均送入静脉,针尖位于静脉的上侧。将针尖刺入皮肤后,将针尖插入皮下部分,然后沿静脉刺入静脉。王晓云等以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最突出的部分作为扎针的地方,随后确定大约为进行刺入,利用进针的角度后,在临床上有效的降低了婴幼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失败率,大部分在初次穿刺时就可以成功。张菊霞等的研究表明,进针角度与传统的小角度相比,较大角度的案例反而失败率更低。这种方法可以让针头更容易通过皮肤血管壁,并且皮下充血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来说,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一种完全被接受的标准。没有足够的研究和理论说明支撑静脉留置针进针的最佳点和角度,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加强研究。
2. 操作技巧和穿刺方法
在进行穿刺操作的时候,利用技巧和掌握合适的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来说,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等。
而一定的技巧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技巧:
①找到适宜进行注射的部位,一般在血管的选取上面需要满足其内径较大,易充盈血液,并且容易固定在皮肤上。不同的患者需要选取不同的位置,但是遵从的原则不变。输液量较大的情况下选择粗大的位置的静脉。
②扎止血带的位置要适当:在穿刺部位上方大约6cm的位置扎止血带比较合适。
③握拳的方法适当:传统握拳法有利有弊,目前新式的握拳法一般采取,具体操作是让患者的手指处在自然的状态,整个手臂下放。随后将使整个手部呈现出握着杯子的形态。这种方法有利于穿刺成功。
④酌情使用局部可以增加血管张性的药物使得静脉的内径变大,针对于某些患者因为自身体质的原因不易于穿刺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针刺过程中技能多种多样,研究方法也不同,甚至只是护理经验的总结 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而且,一种技能的研究仅针对某种类型的血管或某些特定的研究对象。 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血管采用不同的技能。
(四)其他主要影响因素
输液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可以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有利于穿刺后的固定,可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显着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留置针的成功率还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非药物疼痛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三、总结
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穿刺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穿刺,需要对该种操作方式进行多方位,全面化的研究。做到以患者为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操作手法。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手段,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考虑护理同质化问题。我们不应仅仅将护理操作水平和穿刺成功率的差异简单的归因于护士的个人经验和手感以及患者的差异。本文综述了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由于作者的知识有限,对先前研究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并且总结也不够全面。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文娇.六合丹外敷治疗产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J].中医学报,2018.33 ( 12): 2319-2322.
[2]吴洋洋.探讨细节护理在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减少穿刺部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中的价值[J].临床研究,2019,27 (9): 180- 181.
[3]王富丽,张流波,沈瑾,等.国内外安全注射研究现状与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 ( 1 ): 66- 69.
[4]周筠,刘治.探讨肾性高度水肿患者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D]中国医药科学,2017,7( 23 ): 237-239.
[5]李园芳.头皮静脉与腋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在新生儿输液中的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2018,40 ( 17):2035-2037.
[6]赵若华,徐翠钦,周肖,等.静脉输液暖手装置的制作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49 ( 11 ): 1403-1404.
[7]王海涛,袁玲,潘松梅,等.川香散辅助浅静脉穿刺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 (4):100-101.
[8]方艳艳,胡郁,王娜.无创血管成像导航仪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8 (11 ): 201.
[9]王慧美.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J].内蒙古中医药,2017,33 ( 34 ): 163.
[10]王华丽.小儿不显影头皮静脉穿刺[J].长江大学学报.2015,12 ( 12): 84- -85.
[11]张菊霞,王建成,田金徽,等.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2820): 92-9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