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部分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定位不明确,高校较多关注法律专业知识培养忽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且法学专业生过于重视专业课成绩,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无关引发了法律职业道德教

  [摘要]现阶段部分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定位不明确,高校较多关注法律专业知识培养忽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且法学专业生过于重视专业课成绩,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无关引发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被忽视,法学专业知识教育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之间比重失衡等问题。对此,应当从明确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科目的定位,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提升大学生接受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觉性等方面来进行整改。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法学专业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概述

  (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

  任何职业都有其所属的职业纪律和责任,而主修法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对法律职业者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或从事与履行职责相关活动时,所要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总和的教育。大学正是青年塑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法学专业生更是处于塑造法律专业内在素养的时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容易被贯彻实施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少年的是非观不够明确,法学专业生对法律职业道德认知懵懂,所以应注重对其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塑造他们的法律职业思维。对于培养高校及老师则应提高他们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1.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法学专业生具有示范作用
  示范作用指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影响法学专业生在未来法律工作的行为。当前的社会法律职业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成文道德体系规定,这些成文规定自身具备示范的作用,利用这些成文规定对法学专业生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专业生中树立起先进的道德体系,以培养法学专业生养成自觉尊法守法的良好习惯。法学专业生今后从事的是法律职业,这份工作对于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比一般公民要更高,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引导法律工作者的行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法学专业生的法律专业道德,更重要的是要在法学专业生还在校时就建立他们在法律职业的基本道德观,使他们踏上社会后的工作行为有迹可循。
  2.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法学专业生具有规范作用
  法学专业生上岗前就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法律工作人员法律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法律工作者具有高尚道德素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一个有力保障,法律职业具有成文的规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法律工作者的行为,且具有道德素养才能从内在引导并规范法律行为,推动司法正义的实现。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道德共同塑造法律人,两者缺一不可。法律专业知识教育提升法学专业生的专业技能,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法学专业生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尽可能避免他们上岗后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推进纸上法律成为实际法律。从事法学工作的法学专业生是法律届的新生力量,法律职业的新旧更替与他们息息相关,只有从法学专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入手才能更好的杜绝法律届违法乱纪的现象,推进司法公正。
  3.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法律工作者具有提升作用
  我国现在法律工作者除了法学专业生还有社会非法律专业的人群,不可避免会出现法律职业道德水准参差不齐的状况,为此应加强整个法律行业的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总体上尤其是针对未来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学专业生来提升法律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对于提升整个法律行业的道德素养都有所帮助。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专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的个人品质也具有提升的作用。与此同时传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施教者经常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他们也会在传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唤起法律职业者的工作热情和实现自我提升的追求。

  二、法学专业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法学专业逐渐得到了高校的重视,法律专业知识的教育基本被落实,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却很少被高校重视。法律专业知识技能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法学专业生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操守,才能够在今后的法律实践中规范自身的法律行为。否则,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法律工作者利用其专业技能知识钻法律的漏洞,这会给法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然而各高校对法学专业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高校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上倾注的师资力量十分有限,大多数院校安排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在专业课中一带而过,没有单独安排老师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有单独安排老师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院校也少有聘请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有专业研究的老师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传授法律专业课的老师不代表着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有深入的研究,他们有些也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一知半解,这样无法达到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想要依靠平时专业课一语带过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来与法律专业知识教育并行就显得鞭长莫及。

  (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科定位不明确

  首先,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门学科。法学的课程与其他的专业课程相比较更繁重复杂,每周的课程安排都十分紧凑,然而这些课业中极少有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科目。其次,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科,但是却将这门科目定为选修,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程的定位直接的影响了大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不上心,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就导致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学专业知识教育的比重失衡。

  (三)大学生较多关注法律专业知识忽视法律职业道德的学习

  从自身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法律职业道德都不够了解,认为学好文化课、考试不挂科、考取司法证才是大学学习的目标,并未认识到法律职业道德是构成法律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因此,法学专业生忽视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学习。诚然重视专业课没有错,但法学专业生光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不具有法律职业道德较容易在今后的法律工作中钻法律的漏洞,影响司法公正。同时大学生自身缺少对法律职业道德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加大了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难度。

  三、法学专业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被忽视的成因

  (一)施教者忽视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

  1.高校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上倾注的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大部分高校安排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是让专业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顺便阐述法律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并不会着重讲述其具体内容和作用。即使开设了专门的课程,高校也是安排平时教导专业课的老师进行法律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传授。高校对于老师的选择大多是基于其学历和声望,在法学届学历高并不代表其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就有精深的研究,设置专业知识的老师去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就有些欠妥。其次,高校对老师法律职业道德的培训也不够重视,使得在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就存在了许多问题,导致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变得越发难以落实。
  2、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首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形成约束自己的内在精神力量,以至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规范自己的法律行为。了解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未来法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起学生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兴趣,加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唤醒一个法学专业生对法律的热情、自豪和责任心,从而提升法学大学生的法律专业素养。如果只依赖于这门课程就想要达到塑造完美法律职业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让法学专业生拥有法律专业素养能更好的让他们在今后的法律工作中约束自己不被社会腐败侵蚀,促进司法公正。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实质是一种精神培养,如果将这门课程的内容定位成对学生法律专业素养的强制要求,这样就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提起学生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其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大多从社会角度来阐述和分析,是以学生将来的社会效用为目的来施教。但是学生还处于学习时期,平时作息都在学校,与社会接触了解的机会不多,他们对社会道德、社会风气尚不了解,从社会道德角度入手来阐述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则范围在社会而不是在学校,导致法学专业生难以对法律职业道德产生归属感。法律职业道德虽然归属于社会整体道德,但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具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从社会整体道德来阐述无法体现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失去归属感的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难以产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3.高校过多关注法律专业知识培养忽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极少有高校把法律职业道德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编入教学,这说明各高校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视度不足。对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对法律职业道德学习的渠道,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虽然有些高校在课程安排中穿插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但大都是在专业课中一带而过,简单介绍法律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只能有个初步了解,无法深入学习法律职业道德。很少有法学大学生会去自觉学习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被各高校忽视。
  其次,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科的高校,大多都是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科定为选修,导致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与法学知识专业课比例失调,学生每周接受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有限,法学大学生不会像重视必修课一样重视选修课,导致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培养之间的比重失衡。

  (二)受教者忽视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

  1.大学生单一重视专业课成绩
  中国自宋朝起就是一个科举制国家,尽管经过不断的改善,但仍然保留着成绩决定未来的习惯。虽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但是想要进入好的高中和大学还是凭借考试成绩来录取的.学生从小就被灌输成绩十分重要的思想,成绩等于优秀的观念,所以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保留这样的观念。法律职业道德在学生心目中远远不及法律专业课的成绩来的重要,法学科目繁杂,为了期末可以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法学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忙于课业,而法律职业道德没有具体的考核要求,学生不需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具有法律职业道德,在这样的心理下法律职业道德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法律职业道德自然而然就被忽视了。
  2.大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学习的意识不强
  法律职业道德是什么,它的具体规范又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对法学专业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对于道德的观念还停留在抽象的诚信、责任心方面,而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律职业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或从事与履行职责相关活动时,所要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它隶属于社会道德体系却具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法律职业道德是从事法律工作所要具备的内在素养,是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由于对法律职业道德的不了解,法学大学生往往不知道法律职业道德有利于提升法学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有利于提升自我素养,发挥自身在今后法律工作中的作用,所以也无法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起来。
  3.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无关
  部分法学专业生认为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不具备促进就业的作用。所以他们的重心就放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不闻不问,这就使得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一些学生中推行困难,他们无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一心只想充实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其实不然,用人单位更倾向招收专业知识技能和法律职业道德兼备的人才。他们不仅注重应届毕业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注重毕业生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具备法律专业道德素养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同行的认同,更容易融入法律工作,光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四、加强法学专业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科目的定位

  1.高校应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科目并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要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则各校应该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起来,不能再放任其自生自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开设单独的课程,提升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在学生中的受关注度,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对这门课程重视起来。其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促进法学专业生了解法律职业道德对自身今后从事法律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他们的正义感,使他们上岗后能够自我约束,对未来法律工作认真负责,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因此要转变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高校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不宜过高,强制性的教学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这门课程主要以促进学生了解、重视法律职业道德为主让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2.高校应兼顾法学专业知识传授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培养教育
  高校应做到法律职业知识传授和法律职业道德培养教育两手抓,首先,已经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科的高校可以将其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突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使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更好的在学生的课程中立足,让其成为一门重点学科。其次,已经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科的高校对于法学专业课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课程安排应做出相应调整。虽然法学专业生的专业课比较繁重,但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同样重要,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课时过少导致学生受到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熏陶就会间断,因此高校应该适当增加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课时,使学生受到不间断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平衡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最后,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期末挂科率、让学生重视专业课程就不断强调法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忽略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对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学习中更偏向前者。法律专业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学专业知识应该是相辅相成协同并进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将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两手抓,避免两者的重要性失衡。

  (二)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在上文中提到大部分高校没有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上安排合适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推广,如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安排老师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关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专业课上被老师一带而过,很难使大学生留下印象,甚至一些老师为了自身专业课学生的成绩能够达标在平时课程中不加入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只教授专业课知识。实则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不能穿插在法学专业课中来进行教授,将法学专业课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混在一起会给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附属于法学专业课的错觉,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法学教育中是独立的,所以要推广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就应该把教授法律专业知识的老师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区分开来,不能由专业课老师来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其次,在挑选老师的过程中应挑选能够肩负法律职业教育重担的老师,实际上高校安排的一些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对于法律职业道德没有精深的研究,让平时教授专业知识课程的老师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导致教导老师与教学内容不匹配,解决问题就要对症下药,高校应该专门聘请在法律职业道德上有研究和造诣的老师,由他们来进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才最合适。

  (三)提升大学生接受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1.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立入大学生的期末考核
  千百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单一关注自己专业知识科目的成绩,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姑且不从这个考核方式来改变,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考核方式,在学生的考试内容中加入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来提升大学生接受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觉性,虽然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精神培养,但是可以在考试中加入法律工作群体之间现有的成文规定来进行考核,例如:律师守则、法官准则、检察官守则等等。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却十分有效并且符合学生思维。将法律职业道德的成文规定加入学生期末考试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有利于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会直线上升,对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十分有利。
  2.加强对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
  法学专业生法律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了解、不重视。进行法律职业道德知识的推广,可以让学生快速的了解法律职业道德,提升对其关注度,推广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邀请法律届具有声望的教授或者专家来校进行法律职业道德知识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围绕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法律职业道德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展开,让学生了解法律职业道德、了解到其对自己的重要性,这些教授和法官本身具有高声望,他们对学生讲授法律职业道德对法律工作中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3.高校应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加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一些学生忽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由于他们认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今后的从业价值很小,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与法律工作环境、司法公正有很大关系。它能有效的规范未来法律工作者的行为,使法律工作者的行为被法律界所认同。提升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就得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他们今后工作的价值。有些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加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促进学生了解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将来职业生涯的价值。其次,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情景模式的演练,在老师给学生讲解过法律职业道德知识以后,让他们进行情景模拟,选择真实的案例来进行还原,每个学生分配好角色,投入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真正的法律实践,感知到社会中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考验,演练过程中从反面人物的实例反映出不具备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工作者所犯的工作中的错误,做出的有失公正性的判断进而受到的法律惩罚,从而给那些认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于工作无用的学生以前车之鉴,让他们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起来,加强他们接受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以上是对现在大学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分析的几点问题和对策,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分析,视角切入口较小,但是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是需要被重视起来的,这关系到大学生上岗以后的行为问题,大学生是法律届的新生力量,以后也会成为法律界的中流砥柱,从大学时期就贯彻法律职业道德是非常有利于以后司法公正的建设的,希望高校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起来,也希望大学生自己能够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视起来,共建司法公正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志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认知[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3:12-16.
  [2]艾希瀪.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8-239.
  [3]李丽娜.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养成重要性的再认识[J].大江周刊,2012,4:220-224.
  [4]司莉.中国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之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07,8:123-125.
  [5]赵淑君.浅谈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7,8:231-232.
  [6]韩慧.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8,9:63-66.
  [7]胡志斌.论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J].理论导刊,2009,3:84-85.
  [8]吴暇.论法学专业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9:178-179.
  [9]牟文义.我国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中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1-134.
  [10]姚秋英.论我国大学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完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71-174.
  [11]何喜庆.独立学院法科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养成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2,2:2.
  [12]贺志明.法律院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138-140.
  [13]李霞.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2:84-8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65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9月11日
Next 2020年9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