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采用的游戏形式之一,户外自主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增强幼儿的专注力、发挥游戏的主动性等,教师介入幼儿户外游戏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并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时存在介入时机不适宜、介入的形式单一、介入方法选取不当、介入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幼厦门市Q幼儿园为例分析介入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幼儿园和教师层面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以厦门市Q幼儿园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针对厦门市Q幼儿园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存在的老师有介入意识、没有介入意愿、老师介入时机不对、介入形式不合理、介入身份不合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培养老师的介入意识、依据幼儿及游戏发展情况选择介入时机、根据问题情境 选择介入方式、关注过程评价、提升介入效果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厦门市Q幼儿园在户外自主游戏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 教师 有效介入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近几年来,安吉游戏的开展引起了各方关注。许多国内幼儿园从学习国外游戏模式开始转向对安吉游戏模式的尝试和探索,研究者们也对安吉游戏模式中的户外自主概念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济南济空蓝天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类似安吉户外自主游戏的安排;山东省利津县幼儿园结合自身的地域特征以及虞永平教授的指导,逐渐形成了一套成功的户外自主游戏经验和模式。出于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XX部门也在尝试对户外自主游戏的探索和推广,结合《XX工作报告(2016)》精神,我们需要办好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幼儿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为孩子设计什么课程,支持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而户外自主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索者们发现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升,这为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特别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又十分强调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介入,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表现为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发挥幼儿的主导地位,其次,就是要在支持中引导幼儿,更强调教师在幼儿发展中引导者的地位。
在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对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进行过度的指导,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游戏兴趣及活动过程;也有的教师因怕影响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而变为游戏活动中的“真空人”,对幼儿的活动过程不理不睬。幼儿园游戏应该是在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游戏,即便是幼儿的自发性的戏,也必然需要有教师的介入,要发挥教师在游戏功能中起的重要作用,但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幼儿的发展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教师根据游戏性质和游戏过程需要进行隐性介入,需要成为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同时也要成为参与者与观察者,使教师有效的介入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更好的发挥游戏的功能。老师适时适当的有效介入,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互动,能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游戏质量。
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维果斯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往往高于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判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还要对幼儿可能发展的空间进行判断,根据幼儿个体不同的特点,选择其合适的方式予以支持,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身心放松,实现自我发展。
因此,在幼儿园背景下,即使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客观上也必然有教师的有效介入。与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主游戏不同,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游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户外自主游戏的特点,通过对当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现状的观察与分析,试图发现教师在介入户外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务实的对策,同时总结出幼儿园教师在有效介入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能力。这些都将对开展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以及教师在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在实践中,教师对户外自主游戏的介入概念认识不足,呈两极发展,要么不重视户外自主游戏的介入,介入的随意性较大;要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指导性强、高控。教师还留存在忽视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过程及游戏行为观察分析后,判读幼儿的能力发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适宜的介入影响了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独特价值既不能很好地发挥,同时又扼杀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所以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有效介入意识,既不放任不管,也不过度介入,减少无效的介入,在不影响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与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介入中的真实想法;观察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现状进行研究并进行分析,以期为幼儿园教师有效介入户外自主游戏提供可借鉴的、可操作的有效指导策略,改善和提高教师有效介入户外自主游戏的质量。
(三)游戏概念的定位
1.自主游戏
自主是指不受别人支配,能自己做主。游戏中的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外在的、外部的、强制性高结构的内容,而显示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支配;二是相对于客观生活条件中能够自主合理的选择,有明确的目标、有进取心。幼儿在幼儿园中要依托和依赖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的管理以及幼儿园中教师组织的各类型的活动。自主是相对的,是在一定的条件的限制下,在特定的环境中,幼儿有自己选择和支配游戏的权利。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控力不强,完全放手让幼儿去创设环境、创造游戏也不现实,因此在幼儿园中,自主是相对的,自主性游戏也是在教师提供好某个情景之下幼儿开展的游戏,在进行和开展游戏的基础上,幼儿能自己生发或生成出新的游戏玩法或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和支架。儿童对游戏活动有权利也有能力支配和控制,其中包括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材料的选择,并在材料和同伴的共同作用下,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促进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本研究认为自主游戏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自由开展、自发讨论、自由组合等以此满足自己在游戏中获取快乐和满足。自主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等品质的发展。
2.户外游戏
刘焱在《儿童游戏通认中》中指出户外游戏的概念,“户外自主游戏是在户外进行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经常接触空气,感受其温度、湿度、气流,受阳光的照射和刺激。增强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肌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学前是人的基础运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活动与幼儿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喜欢游戏的孩子往往喜欢运动、健康活泼、富有探索精神。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游戏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认为,户外游戏为幼儿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活环境的变化、适应生活能力等提供机会和保障。所以,本研究认为户外游戏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幼儿在户外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能充分释放幼儿的身心,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并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愉悦,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
3.户外自主游戏
户外自主游戏是教师在户外划分成若干游戏区域,本研究认为,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提供一定的场地和材料,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游戏和材料,在固定的时间内和同伴一起完成创造性的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取快乐和满足,为下一次的自主游戏打下基础。在理论上,户外自主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自主学习。
4.户外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
有研究表明,在游戏中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支持性和反应性的互动,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游戏的发展潜能。另外,“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游戏介入当中的角色。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相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的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因此,本研究认为教师介入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是指教师在幼儿园户外对幼儿的行为的观察到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方面进行观察,到研究教师直接或间接介入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并做出不同的反应,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游戏的本体效果的同时又可以无痕介入并实现有效指导,以此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文献综述
以儿童为主体的自主游戏的研究由来已久,大都从重视游戏者的需要、经验、自主性以及在游戏中的体验出发,对儿童这一游戏本体进行横向与纵向剖析。近年来游戏自主性的概念更是受到广泛关注。肖碧兰在《尝试自主游戏》一文中也对自主游戏进行了定义: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邱学青所著《学前儿童游戏》一书中认为:“自主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一提到幼儿园游戏,往往是有游戏目标,游戏过程的,在教师有准备有预设的情况下组织的游戏活动。但自主游戏本身就是儿童自我体验的一种活动,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与同伴自由结合、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游戏类型、选择游戏场地。在游戏材料与游戏伙伴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并从中获得知识经验。但正像之前理论描述的那样,现代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激发快乐的游戏才是真正促进儿童发展的游戏,而只有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才能激发快乐。
朱丹在《X游戏取向课程模式的特点及其演变》文章中,认为非干预性游戏课程模式注重儿童自发的、独立的游戏。通过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场地、并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尽可能自由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陈建林在其硕士论文《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中论证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问题,认为教师参与游戏可能会给幼儿带来正面的影响,也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关键是“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游戏介入当中的角色”。认为成人不参与或介入过多都会对儿童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有适时适度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在论文中,陈建林从师幼互动的角度,对其形式、内容、频率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师幼互动应该以尊重、平等、鼓励、倾听为基础,实现情感交融和相互沟通。
周欣在《探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时,根据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将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分为平形式、合作式与外部干预式三种类型。此外,邱学青论述了三种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即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式介入法。
总体来看,幼儿园自主游戏和户外游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还相对比较薄弱。针对户外自主游戏的概念界定、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扮演、介入时机、介入效果的实证与理论研究还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文献方法
通过前期对户外自主游戏的文献记载,互联网平台资源的查找,进行相关的查阅和分析,了解到户外自主游戏的发展方向,对缺失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再针对幼儿户外游戏老师的介入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观察方法
通过观察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在观察中只要出现教师介入,本文就会尽量客观地进行描述并记得下来,其中包括活动场景、教师介入的情况、教师介入时的动作、教师与幼儿间的对话、幼儿与幼儿间的对话以及幼儿的反应,以期能反映出事件的本质和准确性。
(三)案例分析方法
通过记录教师介入户外自主游戏行为的典型案例,分析教师在介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总结,探讨教师有效介入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四)访谈方法
在此文当中,作者通过对厦门地区的幼儿园老师进行访谈,采用提前准备访谈大纲,按照预设的大纲方向进行有效访谈的方法,了解幼儿园老师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然后对其教育行为作比较,梳理了老师的心理状态。
四、讨论与分析
(一)介入时存在的问题
1.老师有介入意识、介入意愿弱
访问记录1:
采访者:当幼儿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时,您觉得有必要介入吗?您认为在哪个时间段或者哪种局面介入游戏中比较好?
老师A:当幼儿园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时,老师的适当介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要说适当介入呢,当然是在特定情况下看准时机介入的,譬如,在幼儿游戏遇到阻碍无法顺利进行时,就需要老师的介入,观察一下材料是否充足,如果不够充足的话,那就有必要进行材料的补充,避免幼儿因资源不足而造成争抢局面。
老师B:幼儿组织户外自主游戏中,在游戏快开始的时候,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游戏资源,给幼儿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自由发挥,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必要介入,幼儿同其他小朋友自由搭配,做幼儿自己喜欢的游戏,老师放手把权利交给幼儿自己,实现自主的意义。
通过跟以上两位老师的谈话中,老师有一定介入户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但没有深层次了解介入幼儿游戏的作用,认为只要幼儿在安全的保护范围内,不打不闹愉快地玩耍就已足够,并没有实现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对于老师是否介入幼儿游戏,以哪种方式介入等问题都没有引起重视,这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课题,大多时候,老师认为自主游戏就是以自主为基础,并没有介入的理由,由此可见,老师存在有介入意识,但介入意愿较为薄弱。
2.老师介入时机不对
在户外幼儿自主游戏中,介入时机影响了介入效果,恰当的介入时机是很难把握的,户外游戏中幼儿的流动性非常大,所以,最佳时机的介入也是需要有很高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幼儿园老师的必修课。
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中是基本的学习形式,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的基础,是孩子在成长环境中的探索历程,幼儿参与团体活动时,需要与同伴互相配合,在实践中和空间内完成游戏的内容,幼儿的认知度、语言能力、社会性能等,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机制,是幼儿成长历程的必经之路,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要用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幼儿,也不要替幼儿做任何决定,以幼儿自身意识为出发点,部分老师对户外自主游戏的了解不全面,在引导过程中也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更缺乏介入意识,懂得把握介入时机,是幼儿游戏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不合时机的介入会起到相反作用。类似以下情况:
情况1:在户外幼儿自主游戏开始以后,幼儿跟自己要好的同伴自由搭配,共同进行积木搭建游戏,小小和年年两个人一组,在任务分配决议完成后,进入了游戏状态,小小负责设计和取材,年年负责搭建,两人一致决定搭建一个太阳,没过多久,太阳图案形成了,正在这时,小小又拿来其他的材料说要插到太阳上,年年不情愿地说了句:“已经没有位置插了!”正当两个幼儿还在讨论怎么插的时候,老师走过来问:“小小和年年,你们在搭什么?”小小说:“搭太阳公公啊?”老师接着问:“太阳公公的上面是什么?”年年说:“那是太阳公公在吃西瓜!”老师指着另一个积木又问:“那这是什么呀?”年年笑着说:“哎呀!这都看不出来,是太阳公公在用吸管吃西瓜呀!”老师听后大笑起来,然后摇着头走开了,小小和年年挺尴尬的,感觉很难为情,商量着还要不要继续,年年说那就不玩了吧,两个人便放弃了积木搭建游戏,去玩其他游戏了。
解析:在以上情况中,小小和年年通过自由组合成搭建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搭建了太阳模型,并且配合的很开心,产生分歧时也能够心平气和地化解,共同搭建成功了非常有创意的建筑图形,但是老师的介入时机是错误的,在看到了小小和年年搭建的积木模型后,在没有被需要介入的情况下,急不可耐的对孩子们搭建的作品指指点点,以不端正的态度和不甚满意的表情介入了幼儿游戏,以反问的语言对孩子们的作品给予间接性的否定,打消了孩子们的热情,影响了孩子们兴趣的发展和创意的建立,导致孩子们放弃了喜欢做的事,由此可见,老师的介入没有选择正确的时机,对于老师的介入对孩子们没有起了任何作用,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既没有实现介入的意义,也没有体现老师的价值。
情况2:在进行户外幼儿自主游戏时,有几个孩子在操场上玩游戏,他们把玩具收纳箱一步步搬放到操场中间的空地上。由于年幼力气小的原因,他们只能一个一个地抱过去,来来回回好几趟,终于搬完了,花花按照颜色、大小进行分类,整整齐齐地排成一片,还提着小水桶往里面倒玩具,花花玩得很投入。正在这时,老师走过来,好奇地问道:“花花,你在倒什么呀?”花花边玩边回答老师说:“是蜂蜜呀?”老师追问道:“你的蜂蜜卖吗?”花花干脆地回答说:“不卖!”一边回答,一边继续玩游戏,丝毫没有受到老师的影响,这时,跑过来几个小男生,他们看到“蜂蜜”向花花问:“花花!你的蜂蜜卖不卖?”花花说道:“可以卖给你们!”接下来,还向几个小男生介绍蜂蜜是怎么形成的。介绍完以后,花花望向老师的方向说,想送一罐蜂蜜给老师品尝一下,还说,老师有优惠哟!旁边的小男生们感觉花花特别会做买卖,便聚在一起讨论着,合伙开一家蜂蜜工厂,并带着老师去参观工厂,讲解蜂蜜是怎么做成的,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兴致勃勃,这时,游戏结束的时间到了,花花把收纳箱踢倒,对小男生们说:“游戏结束了,我们让玩具找到家吧!”老师看到花花的行为以后,想对花花提出建议,游戏结束以后,要把玩具进行归位。
解析:户外幼儿自主游戏在正常进行的过程中,在没有需要介入的情况存在时,老师是可以不介入的,如果强行介入可能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导致孩子的想象力不能正常发挥。
3.介入形式不合理
在幼儿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时,确定有合适的介入时机之后,要采用合理的介入形式,经过多方考证,在目前看来,老师的介入方式非常具有单一性,通常是以成人的姿态和俯视的角度介入,没有意识到介入的合理性,老师在介入幼儿游戏的时候,介入方式可大概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以本身身份为角色,老师以自身角色介入幼儿游戏中时,可以对幼儿在游戏中不正确的行为加以引导、批评和指正;第二种是,以参与者为角色;把老师的身份排除在游戏之外,在幼儿游戏开展中,全身心投入到游戏角色中,跟幼儿进行互动的介入方式;第三种是,以伙伴为角色;老师可以站在幼儿的立场,与幼儿共同组成小团队,一起完成游戏过程,体现老师的亲和力,展示小团队的凝聚力。即使老师扮演各种角色,合理化介入幼儿游戏当中,还是不能替代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地位。适度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幼儿老师要调动幼儿互动的积极性,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提倡幼儿自主游戏,能够产生团体互动,共同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4.介入身份不合理
幼儿园老师可采取多元化的介入方式来干预幼儿在游戏中的不规范行为,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对于其特性来说,是从消极到积极的连带性影响,老师应该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在不同的场地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运用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态度,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来进行有效的介入。除了合理的语言介入以外,非语言介入也是其中一种形式,老师要用自己的眼神、动作和身体运动的方向等,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规范幼儿的行为举止,实现教育的意义,展现教师的指导价值。上述方式对老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形式,提供了一些参考,在户外幼儿自主游戏当中,有效地介入仅仅依靠语言是很难实现的,对幼儿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育,因此介入形式不能太过于单一。
(二)归纳总结
1.教师层面:介入意识和能力不足
根据以上访谈记录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在户外自主游戏介入过程中存在介入时机欠考虑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下面两点:
第一,教师对有效介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态度上:介入随意,没有重视介入的时机、方式,对介入是否有效没有做过深刻的思考。研究表明:成人参与、介入儿童游戏能提高儿童的游戏能力。其实有效介入是需要老师知道应该何时参与儿童游戏,有效介入对儿童游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教师必须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介入儿童游戏,适时地帮助并延伸游戏,在介入儿童游戏之前,最好先预计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很难做到先观察再介入,很多老师像对待传统游戏介入方式一样,在介入时,教师只考虑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二,教师有效介入的能力不足。
教师有效介入的能力不足指的是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时,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但是教师在介入时却不能很好地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刚开始的介入能够真实有效地指导孩子们的游戏,但是在介入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导致游戏的指导失去原来的意义和价值。在很多时候,教师有效介入的能力不足会导致幼儿游戏无法顺利开展。
有效地介入能够促进幼儿游戏的进行。教师介入的时机和介入的有效性非常关键,教师自身对介入的时机把握要及时有效。访谈中教师能够意识到要介入,但是介入的方式还需斟酌,以保证教师的介入能够推进幼儿游戏的进行和促进幼儿游戏的质量。
2.幼儿园层面:相关引领和机制不健全
第一,管理者的理念偏狭。
当前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很难满足幼儿入园的需求,民办幼儿园或者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弥补了XX对学前教育的缺失和不足,而且民办幼儿园的投资者大多没有教育经验,在引进自主游戏时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本文研究的厦门市Q幼儿园为民办幼儿园,幼儿园管理者基于资金和自身经验的限制,以及功利性的想法,要求自主游戏“做”给家长看,而忽略户外自主游戏的真正意义。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对自主游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管理者将自主游戏理解为随便玩的游戏,并且指导教师改变自己的行为。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很多时候管理者没有时间真正理解或真正看到自主游戏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或者需要提供的支持,也不能及时给予教师合理、适宜的指导。
第二,管理机制。
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从入园到离园都有固定的流程,基本上需要按照流程进行活动,违反流程即是违反幼儿园管理体制。但是很多时候幼儿需要一大段的时间完成自主游戏,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多时候不得不终止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进行下一个活动的过渡。类似于安吉游戏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大多数幼儿园都做不到,我们只顾着学习安吉的游戏形式,却忽略了安吉游戏的管理体制。总的来说,在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时,教师在指导时会受到很多管理制度上的制约,这也是影响教师指导的因素之一。
五、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在户外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老师的介入对幼儿游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地介入更加体现了游戏的意义和老师的价值。老师在进行有效介入以前,首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了解幼儿的兴趣取向,可以在旁观察、倾听幼儿的需求,把握合适的时机来对幼儿游戏进行介入行为,通过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介入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
(二)户外幼儿自主游戏的介入建议
1.培养老师的介入意识
(1)了解有效介入的重要意义
让老师在幼儿游戏中进行有效介入,促使游戏顺利地进行,培养幼儿的自我感知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能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年都有明显的进步。
(2)培养有效介入意识
老师的有效介入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把握介入时机;第二个,掌握介入方法;有效介入的前提是,保证幼儿能够更好的自主发展,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天性,不能使用同一种方法来面对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的可行性是老师教育幼儿的前提,户外自主游戏更适合幼儿的成长,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呼吸、欢乐嬉戏,不仅能让幼儿的身体得到舒展,还能让幼儿快速的适应环境,培养热爱的自然的情怀,老师有效的介入,使幼儿游戏的开展更进一步,老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并不是指所有的自主游戏都需要老师介入,有效介入的前提是幼儿要有介入需求,老师才能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采用最适宜的介入方式,介入幼儿游戏中解决幼儿游戏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还要保护游戏的自主性,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意义和体现老师的自身价值,按照不同的幼儿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介入策略,展现老师的教育能力。
在进行户外幼儿自主游戏时,老师更要明确地了解自主的含义、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是老师不介入,也不是老师必须要介入,没有固定的介入方式和固定的介入时间,介入是根据客观的环境因素来决定的。
2.洞悉幼儿发展,找准介入时机
在相同年龄段中开展不同游戏与在不同年龄段开展相同游戏,其教师介入时机也不同。同样是表演《三只小猪》,小班幼儿表演时:一般教师会在游戏初介入,引导幼儿能够顺利表演此童话剧;中班幼儿表演时:多在幼儿向教师求救或者邀请教师加入游戏时介入;大班幼儿表演时,一般教师不需要介入,但是当幼儿一再重复着故事情节与对话时,教师就要介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表明,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教师要有观察能力,才能对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有敏锐洞察和感悟,才能有效地介入到幼儿自主游戏中。观察是自主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是理解幼儿、找准时机、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无论是什么游戏、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要想洞悉幼儿发展,找准介入时机,就一定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观察时注意到幼儿或游戏发展情况,从而调动其所有感知觉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全面深入观察,洞悉过程,对游戏与幼儿发展间、幼儿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主观的去分析、判断介入时机。
3.根据问题情境,选择介入方式
教师的教育经验、角色定位、预设的教育目标、对幼儿的期望及当时的游戏情境都会影响教师的介入方式。适宜的介入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自主游戏功能的发挥,适宜的介入方式成为教师介入自主游戏中重要的环节。适宜的介入方式更要明确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地位,保护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确保自主游戏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不断发展。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合理预设教育目标、教师可以是作为旁观者、引导者进行言语提示或者以提供材料的方式介入;也可以作为参与者、支持者以角色参与、提出要求、解决矛盾。教师以多种方式介入到幼儿及游戏发展中,支持、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4.关注过程评价,提升介入效果
关注过程评价,才能对自主游戏本质及教师介入的深刻理解;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教师介入有准确、整体把握;关注过程评价,教师才能巧妙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选择有效介入方式。关注过程评价,能正确理解幼儿与事件,深入思考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实践、反思和总结,以积极的情绪态度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展、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介入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秀兰,曾彬. 利津游戏对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启示——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Y县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4(02):58-64.
[2]陈文英.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2):66-69.
[3]李晓.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多元评价方法探析——以“支付风波”为例[J]. 教育观察,2023,10(36):42-44.
[4]戴慧群,孔德财,郭丽琴.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多角度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44):237-241+249.
[5]王红.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研究[J]. 华夏教师,2019(23):6-7.
[6]温智慧,廖聪瑜. 分析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安全管理策略[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7(06):80-83.
[7]林洁琼. 幼儿园晨间户外自主游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S幼儿园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38-41.
[8]黄婷. 浅析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教师如何实现有效指导[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110.
[9]卢淑荣. 户外游戏研究中的体验、探索与创新[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4):92-94.
[10]王晶晶.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20(17):217.
[11]秦旭芳,王雨露. 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类型研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16-21.
[12]陈佳. 从“游戏幼儿”到“幼儿游戏”——以中班户外自主游戏小花园为例[J]. 华夏教师,2016(02):75.
[13]王益宏.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五大支持策略[J]. 运动,2016(07):118-119+113.
[14]陆意玲,崔艳. 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系统构建[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05):125-128.
[15]曹荟. 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策略的探究[J]. 华夏教师,2015(10):75.
[16]杨晓晓. 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及开发思路[J]. 大众文艺(理论),2009(18):206.
[17]倪亚亚.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与类型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8]张鹏. 幼儿园建构区幼儿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19]刘仰倩. 基于教师视角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20]张紫荆.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3.
[21]程虹. 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2] Zaslow M. J.,Ivelisse M.Critical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Washington: Paul H Brookes Pub Co, 2005.
[23]Feeney S,Galper A,Seefeldt C.Continuing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3rd Edition) [M]. The Prentice Hall,2008.
致谢
本论文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人格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帮助本人确立了更加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地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在此我向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大学几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不忘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几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幼教事业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最牢固的港湾,同时也为我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报答他们!爸妈,我爱你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7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