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及其产业概念与范畴
1.1新能源概念与范畴
在1981年,学界对新能源的概念范围进行了界定。简单来说,科研人员以核能、太阳能以及风能为基础,搭配各种新材料和高新技术形成的清洁能源被称为新能源。需要注意的是,清洁、高效以及再生是新能源的特点。除此之外,利用范围较广,技术极为完善的能源被称为常规能源。而新能源的研究周期较短,相关技术并不完善,再加上开发难度较大,暂时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截止到目前,学界在划分新能源的类型时,尚且存在较大的争议。闫强(2010)在研究新能源的过程中,认为氢能、生物质能、风能以及太阳能共同构成了新能源。李春曦(2012)在研究该领域时,认为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以及风能。李丽红(2015)在研究该该领域时,认为可再生是新能源的主要特点。与此同时,其性质与常规能源存在较大的差异。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新能源产业概念与范畴
从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属于新兴产业。为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XX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能源行业实施资源倾斜。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产业范围仍旧存在争议。许多学者认为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均属于新能源行业,因此,该产业也包括新能源汽车。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方面的产业才能称之为新能源产业。随后,XX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新能源产业范围。简单来说,氢能、潮汐能、地热能、智能电网、太阳能、风能以及核电技术等产业共同构成了新能源产业。本研究以上述内容为基础,逐步完成本文的撰写任务。
2新能源产业现状分析
2.1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为保护生态环境,各国都在研发新能源技术。究其原因,新能源既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又具备清洁与高效的特点。简而言之,新能源能够替代化石能源。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质能、风能以及太阳能均属于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标准煤消耗在2018年共达到了46.4亿吨。与此同时,该项数据实现了3.3%的增幅。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新能源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截止到2017年,新能源的消耗占比为10.4%。
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各级XX结合地方特色,全力扶持新能源行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国内拥有11.7%的新能源消耗占比。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的平均新能源消耗水平仅为10.4%。除此之外,国内还拥有6.5亿千瓦新能源总装机容量。与此同时,国内还拥有1.7万亿千瓦时的新能源发电量。
(1)风能产业发展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风电机容量直线上升。与此同时,其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国内拥有4552万千瓦的新增核准陆上风电以及35.07%的增幅。除此之外,国内拥有406.5万千瓦的新增核准海上风电以及72.25%的增幅。不仅如此,国内拥有1503万千瓦的新增风电并网装机,以及16367万千瓦的累计并网装机容量。需要注意的是,总发电量的9.2%均为新能源发电量。另外,海上风电项目在2017年共增加了14项,而其发电量高达398.5万千瓦。
截止到2017年,国内共拥有3057亿千瓦的风电发电量以及26.3%的增幅。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发电小时数逐年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国内共拥有1745小时的风电小时数。而在2017年,国内共拥有1948小时的风电小时数。不仅如此,国内还拥有419亿千瓦时的弃风电量。需要注意的是,该项数据减少了78亿千瓦时。
从实际情况来看,低风速与大容量是风电机组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大容量风电机组的数量越来越多。在2011年,大容量风电机组正式投入生产。需要注意的是,2500-3000千瓦的设备占总设备数量的4%,而3000千瓦以上的设备占总设备数量的3%。截止到2017年,前者占总设备数量的14%,而后者占总设备数量的8%。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生产风电整机的基地。截止到2017年,90%的风电整机均由TOP15的风电整机商供应。在这其中,共有7家企业来自中国。
(2)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光伏发电量逐年上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其发电金额约为3153亿元。截止到2017年,其发电金额突破了3500亿元。除此之外,发电规模也直线上升。在2017年,国内拥有5306千瓦新增装机以及1.3亿千瓦累计装机。不仅如此,国内还拥有1182亿千瓦年发电量以及78.5%的增幅。在此基础上,太阳能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发电成本大幅度降低,而消纳能力直线上升。简而言之,“弃光”现象得到解决。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光伏企业数量激增,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在此基础上,光伏企业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有效拓宽了营销渠道。截止到2017年,国内共拥有145.3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额以及3.6%的增幅。除此之外,国内还拥有22.8%的电池片增幅以及14%的硅片增幅。不过,组件出口额呈现出0.5%的降幅。
(3)核电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的核电产业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简而言之,规模化及批量化是核电产业的主要特点。在2013年,国内的核电工程数量激增。随后,核电装机产生了26.04%的年均增速。在2017年,国内共拥有3582万千瓦运核电装机。很多学者预测,在2020年,国内将拥有5800万千瓦的核电运装机。而核电工程数量的增多,关系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核电装机的迅速崛起,有效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过,其利用率并不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此类设备利用小时数直线下降。在2015年,国内核电设备共拥有83.3%的平均利用率。在2016年,国内核电设备共拥有79.55%的平均利用率。究其原因,国内的用电量持续缩水,致使电力成为闲置资源。在此基础上,电网对核能发电量进行控制,使其消纳能力直线下降。除此之外,XX必须定期维护核电站,尽量保持较高的使用性能。在维护过程中,其小时数遭到进一步压缩。在2016年,国内的用电需求大幅度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其利用小时数也随之上升。据统计,国内核电设备在2017年,拥有7108.05小时的利用小时数。另外,该设备还拥有81.14%的平均利用率。
(4)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在2009年,XX以提高供电效率为目标,持续优化供电配置。随后,xx制定了“智能电网”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通信以及电力共同构成了智能电网。因此,智能电网的性能要比传统电力系统更为强大。另外,职能电网也属于新能源产业。
根据相关资料所示,截止到2020年,XX将产生3841亿元投资,推动国家电网计划的发展。据统计,XX对智能电网的投资占比约为11.13%。需要注意的是,智能电网共由三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在2009-2010年,智能电网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2011-2015年,智能电网处于发展巩固阶段。截止到2016-2020年,智能电网成长为提升阶段。另外,XX共拥有1.4万亿元的计划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网基本成型。
在XX的扶持下,智能电网获得了较大的成长空间。简而言之,批量数据处理及实时数据采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将电力技术和AI进行融合,使运维检测效果大幅度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其检测、维护、运行、输电以及发电效率直线上升。
2.2新能源产业现存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补贴依赖、融资困难以及成本较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要全力解决上述影响因素,才能有效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1)能源成本高
在实践过程中,传统能源的开发成本低于新能源。以核电产业为例,由于安全性较低,导致大众接受程度不高。再加上运行维护困难,研发周期极长,致使投资金额无法得到控制。以光伏产业为例,其设备成本逐步降低,但消纳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综合成本的控制效率。
从实际情况来看,煤电的成本低于核电成本、上网电价以及工程投资成本。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传统煤电的项目投资成本占光热发电的10%左右,占光伏发电的43%左右,占海上风电的25%左右,占路上风电的47%左右。以上网电价为例,0.85元/千瓦时是海上风电的价格;1.15元/千瓦时是光热的价格;0.75元/千瓦时是光伏发电的价格;0.49元/千瓦时是路上风电的价格。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要低于新能源发电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要结合产业特点,尽量控制发电成本,使新能源行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融资难度大
由于国内的融资渠道较窄,新能源行业筹资极为困难。究其原因,新能源产业存在周期较短,市场需求无法比肩传统企业。基于这一点,新能源企业无法引入外部资金,使自身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新能源行业的可控性较差,且资金回流周期并不短,导致坏账、呆账的发生概率极大。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放款效率极低,导致新能源行业无法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不仅如此,光伏产业的融资成本极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行业的融资成本约为8%-10%左右。与此同时,新能源行业的盈利空间不足,无法获得海外资本的青睐,导致海外融资额度不高。
(3)补贴依赖强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XX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能源企业实施资源倾斜,具体包括无息贷款、税务减免以及退税补贴等政策。需要注意的是,项目补贴、地方性补贴以及国家补贴共同构成了新能源产业补贴。在此基础上,光伏企业的发电量较少,但安装范围极广。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创新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不足,只能采用“骗补”的形式获取利益。基于这一点,新能源企业的盈利能力逐年下降,而XX的财政负担直线上升。长此以往,XX必然会停止发放补贴,而光伏企业的处境会更为艰难。因此,光伏企业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能实现规模扩张。
3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3.1偿债风险识别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引入外部资金,才能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产结构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偿债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偿债风险由以下因素构成:
利率变动从实际情况来看,利率变动与企业偿债能力密切相关。简而言之,许多企业在利率变动后,会发生资不抵债的现象。根据统计数据所示,国内的并网效率不高,产生了数十亿元的凝滞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融资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主要途径。而市场融资会改变企业资产结构,加重企业的偿债负担。
债务规模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拓宽融资渠道,才能满足筹资需求。不过,任何筹资行为都会改变资产结构,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债务。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偿债风险与负债比重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企业也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增强自身盈利能力。不过,当偿债能力不足时,企业很可能面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结合产品特点、外部环境以及变现能力,有效控制债务风险。
债务期限结构从实际情况来看,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共同构成了企业债务。前者分为债券与长期借款,而后者分为短期借款与商业信用。当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的融资效率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其偿债压力也会随之上升。在此基础上,企业很可能陷入债务困境。以光伏电站为例,其存在周期不长,资产结构极为复杂。再加上短期资金过多,融资成本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光伏企业的偿债压力直线上升。
流动资产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光伏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比较大,但变现能力不强,导致偿债能力极弱。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究其原因,企业的流动资产关系到偿债能力、变现成本以及盈利空间。因此,企业管理层要结合流动资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3.2盈利风险识别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付出一定的经营成本,才能获得盈利机会。当经营成本大于所获利润,盈利风险就会随之上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想增强盈利能力,必须控制运营成本,才能拓宽盈利空间。简而言之,内部资源利用率、资产管理情况以及成本控制水平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成本费用控制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关系到自身获利情况。究其原因,成本控制水平与盈利空间呈正比。简而言之,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有助于压缩成本,进一步拓宽盈利空间。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降低产品售价,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企业的工程量较大,再加上施工周期极长,很难控制建设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光伏企业要制定成本控制计划,逐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资产管理水平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对于企业而言,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够拓宽盈利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普通企业的资产规模小于新能源行业。在此基础上,新能源企业的资产规模极为可观。因此,企业要提高资产管理能力,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
资本运用状况由于XX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能源行业实施资源倾斜,导致新能源企业的数量激增。再加上管理层经验不足,购进大量生产设备,严重影响了偿债能力。与此同时,许多企业频繁参加竞标,忽视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致使企业盈利能力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逐步增强盈利能力。
3.3营运风险识别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进而引发营运风险。以新能源企业为例,存货数量与应收账款共同构成了营运风险。
应收账款管理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许多新能源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潜在客户。由于审核周期较短,销售人员未能核实欠款人的经济情况。再加上欠款人的还款意愿不高,致使坏账、呆账的发生概率直线上升。而应收账款总额的累积,使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直线下降,进而引发应收账款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内部管理风险与信用政策风险共同构成了应收账款风险。除此之外,许多新能源企业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积攒了大量存货。而存货数量的增加,使存储成本直线上升,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基于上述情况,新能源企业既要完善营销体系,减少赊销的使用频率,又要合理控制存货数量,尽量控制存储成本。通过这种方式,新能源企业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自身盈利能力。
存货管理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必须合理控制存货数量。究其原因,存货数量过少时,会对营销的流畅性构成影响。而存货数量过多时,储存成本又会随之上升。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要充分听取财务、生产以及采购等部分负责人的意见,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需要注意的是,存货管理是由采购方案和销售策略共同构成的。对于企业而言,存货积压的诱因较多,具体包括产品质量较差、售价超出顾客承受能力以及产品变现能力不足等条件。与此同时,存储成本也会直线上升,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除此之外,存货数量与资金周转率呈负相关。简而言之,存货数量较多时,资金周转率会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抽调专业人才,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降低存货管理风险,又能推动企业的发展,逐步实现规模扩张。
3.4发展风险识别
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企业构成影响,具体包括存续受阻、政策变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及股东撤资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发展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是人员结构以及资产投入。对于新能源产业而言,产品更新周期极短,很可能遭到市场淘汰。再加上政策的变动,使新能源产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抗风险能力:
资产投入程度从实际情况来看,资产占有率高与资产规模较大均为新能源产业的特点。与此同时,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资产投入规模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其资产增值能力会受到资产改造、升级以及优化的影响,导致发展风险直线上升。除此之外,资产保值能力与资产投入规模呈正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结合产业特点,尽量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企业人员结构对于企业而言,其经营状况与人员结构密切相关。究其原因,高端人才的数量关系到企业盈利能力。因此,企业要引入大量专业人才,确保人才储备量的充足性。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补充新鲜血液,又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提高福利待遇,加大招聘力度。与此同时,还要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定期组织毕业生招聘会。另外,企业还要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深化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人整体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获取更多高素质人才,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3.5创新风险识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究其原因,同类企业数量的增多,致使同质化产品日益泛滥。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定期进行产品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产品创新会引发创新风险。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企业重视程度对于企业而言,其创新风险的大小与创新频率呈正相关,而后者关系到核心技术的投资力度。因此,管理层制定的发展计划以及重视程度,会对创新风险构成较大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具体而言,许多企业的创新能力极强。不过,管理层并未及时申请专利,导致同行业竞争者竞相模仿,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大量类似产品。随着同质化产品数量的增加,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遭到打击,也会逐渐放弃创新,致使整个行业失去创新能力。
XX支持力度由于新能源企业的存在周期较短,XX要结合产业特点,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稳定的同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无息贷款、纳税减免以及退税补贴均为有效扶持手段。与此同时,新能源企业也要把握机会,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
4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新能源概念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新能源行业的现状及特点。与此同时,也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在分析过程中,笔者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相关风险及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具体包括创新、发展、营运、盈利以及债务等角度。通过这种方式,为下文建立合理的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评价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