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社会及时代的发展,已经促使我国的教育领域有了更宽广的覆盖面。学前教育也受到了影响,作为教育事业的启蒙,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的培养相当重要。其中,规则意识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社会性成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幼儿从小便能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但目前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途中遭遇了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及幼儿家长共同努力来进行探索相关对策,切实通过相关的建议来增强幼儿的独立能力和规则意识,如此才能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成长;学前教育;规则意识;培养;对策
一,当前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现状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也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通过相关的案例和调查,笔者对于目前幼儿教育中的规则意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部分家长及学前教育的教师的访谈,笔者统计了目前幼儿规则意识的状况。
当前幼儿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效果并不好,很多教师也并未完全将规则意识作为非常严重的事情对待,目前,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频频会出现许多的不规则行为。举例而言,如随意讲话、打断他人、走动玩耍甚至打闹、争抢独霸玩具、随意扔他人的东西、损害他人或者公共物品、插队等等问题,这些行为在幼儿的身上非常常见,但是这些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并不好,极容易造成幼儿滋生被溺爱从而惯坏的情绪,需要进行及时的改变和处理,做好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改变幼儿的习惯。
同时,笔者还查阅了相关文献,根据文献内容可知,幼儿的违规违纪行为,甚至不良行为、问题行为等问题的背后,都有明显的示警。对幼儿而言,这些行为是无序的管理所导致的,是目前广大幼儿中普遍存在的情况,这些不规则行为的造成,主要是因为学前教育中,幼儿很少能受到规则意识的熏陶,培养模式也相对匮乏,最终导致了“失范行为”的存在。
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对自然和社会来说,方方面面上都应该有所规则,对于幼儿个体而言,规则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幼儿正处于自己的习惯、意识的培养时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让幼儿的思想教育得到熏陶,从而让幼儿能将规矩当成自己的行为规范。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未来的义务教育,甚至工作和生活都能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常见问题
(一)对幼儿天性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
对于孩子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孩子的天性,监护人也不能够通过限制和管教的方式来专制性的禁止儿童的活动,这样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还会剥夺孩子的活力,从而使得孩子的创造性想法和思维都受到限制。这主要就是因为对于幼儿的天性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所造成的。对于幼儿而言,想要培养他们的某些能力,应该要通过游戏等趣味性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获取知识,而并非强制性的压迫,教师或者监护人都应该与孩子制定带有规则的游戏,从而让孩子在乐趣的学习中了解到什么事规则的正确性,什么事规则的错误。这样才能给幼儿警醒,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事情中做得对错,从而培养他们的规则和对错意识。但是对于幼儿而言,即便是错误,虽然应该指出,但是一定要在乎幼儿的自尊心,避免惩罚孩子,确保孩子不会因为做错事情而受到心灵的伤害。
(二)家庭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
幼儿只会在两个区域中经常出现,其中一个是幼儿自身的家庭,父母对于幼儿的管教、支持对于幼儿会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如此,第二个便是幼儿园,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幼儿的帮助和支持都是服务孩子,致力于让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断的发展和成长,努力去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希望能让孩子培养出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在未来幸福的成长。但是,目前的状况下,很多幼儿在家庭中和学校中会出现很多的不同之处,甚至出现极大的反差,这是不正常的,幼儿园必须要做好家园共育,要让家庭和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而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一是因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思想教育观念并不同,孩子很难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幼儿很小的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孩子们自己对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不同行为规则都感觉到不理解,更遑论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了。
(三)幼儿自身缺乏规则意识
每个人的规则意识都是与很多因素存在关联的,举例而言,有的规则意识与个人认知有关,有的个人情感的不同导致规则的认定情况不同,意志和信念也是影响人们规则意识的重要因素。这种状况对于幼儿而言是很深入的,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具体的因素来影响他们,他们不知道必须要遵守一些必要的规则认识,也不明白这些规则对自己的好坏,缺乏理性的思考,儿童的情感也使得他们有的时候会很难去严格按照规则意识来处理事情。这一点需要人们仔细思考。
三,培养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对策
(一)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尊重幼儿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主要前提。应该针对幼儿去制定不同的方案和对策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幼儿的性格的不同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于行为指导规范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规则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一刀切,而是应该结合儿童的个人情况,去帮助他们了解和理解相关规则,兵劝导他们要尽量遵守。举例而言,在幼儿园内经常会有午睡活动,这时候教师颁布的一些规则,有的学生能听懂,有的学生了解了个大概,但是对于规则的具体情形了解的并不清楚,这就会导致混乱的出现。因此作为教师,还是要因人而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高规则意识培养中幼儿的积极性。
(二)教师必须要做好示范,重视引导
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大多数应该是教师进行主动引导和培养而成功的。幼儿由于个人思维能力的不足,经常会难以理解相关的规则,很多行为都是基于对老师或者家长的模仿而实现的。孩子的模仿力强,理解能力却不够强,这种本质需要幼儿园教师明确,要加强示范教学、图例教学的方式来做好示范和引导。教师可以在自身的示范教学中给孩子讲解相关规则,从而给孩子设立一个行为的榜样,让孩子能在榜样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规则意识,还可以给孩子设立图例教学,重视图标的引导作用,帮助孩子通过形象的方式来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比如在学生进行午餐的时候,用醒目的字体和图画来给孩子介绍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吃饭啦,排排队,卷起袖子打开水,拿起香皂来,抹完手心抹手背,关掉水,拿起筷,要少说话多吃菜”,同时,教师因为中午的时候要与学生一同就餐,也可以给学生做好所有的措施,做到示范教学和图例教学共同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三)要加强趣味性游戏教学,寓教于 乐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东西,也是幼儿主动了解世界和体验世界的大门,学前教育中,趣味性游戏的设定,会让孩子了解到具体的游戏规则,从而深入明白规则的作用。这种应用型游戏,会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渐明白规则的作用,从而提高幼儿自身的规则意识。如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让几名孩子身着三种颜色的衣服来模拟红绿灯,要求其他的孩子根据衣服颜色进行自己行为的规范,这样能帮助到孩子明白到基本的社会规则,意义重大。
(四)要做好家园共育,紧密联系家庭和幼儿园
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重要策略,家园共育体系对于幼儿园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幼儿园必须要积极建立,让教师、家长和幼儿园形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模式,帮助三者建立详细而紧密的沟通渠道,确保行为规则的一致性,在老师进行示范引导的同时,还要家长同时做好示范引导作用,这种言行的一致性便不会导致幼儿出现问题,而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学前教育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场持久战,因此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甚至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配合,从而才能依靠耐心和恒心来帮助孩子受到科学的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提出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相关对策,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立足幼儿终身发展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J]. 何银花. 家长. 2020(26)
[2]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价值和策略[J]. 武俊. 智力. 2020(10)
[3]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王茜丹. 科普童话. 2020(20)
[4]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 刘金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03)
[5]传统为舟,徜徉文学海洋——幼儿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 孙雅坤.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06)
[6]让活动区成为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J]. 蒋海媚,肖亚南. 读写算. 2020(14)
[7]以观察为前提对建构区的幼儿进行有效的回应[J]. 计殷娟. 新智慧. 2020(24)
[8]幼儿入小学之准备探讨[J]. 杨红宇. 山西教育. 2002(09)
[9]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整合与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王玉申. 教育现代化. 2020(22)
[10]浅谈学前教育中游戏与幼儿的发展[J]. 闫萧. 新课程. 2020(5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