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可以说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习作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开展习作教学可以很好的提升小学生们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陶行知生活教育运用到习作教学中,这样能够使小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对策。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小学语文语文习作习作教学融入对策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础,其认为xxxx贯穿人成长的始终,也是学生获取学习素材与灵感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习作提出这一建议,即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一习作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情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才可以获取到习作素材。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点。
一、生活教育理论内涵
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中强调了“生活之教育、凭借生活的教育、为生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便,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等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就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点,生活教育理念,第二点,社会即学校,第三点,教学做合一。第一点是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充分体现出了生活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生活即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终身教育理念,会与人们生产生活同时进行、共同发展;第二点是生活教育的实现途径。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与人类产生是密切相关的,教育与生活的关联会在社会发展中紧密相连[1]。另外,从公众立场角度分析,社会是群众的学校,而生活则是公众获取教育的重要路径;第三点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生活教育需要科学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重视培养以“做”为重心的“真人”。以上三点在生活教育中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不断融合发展中形成了生活教育整体。
二、分析生活教育应用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们的习作水平与阅读量有着极大的关联,但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阅读量相对较少且知识面较为狭窄,进而导致学生在习作时经常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即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性格特点。如果将生活教育理论和思想融入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教育理论不仅可以将生活内容与习作内容进行结合,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小学生们的写作素材,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2]。另外,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融合还可以提升小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与感悟能力,这对于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情景融入生活趣味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随之提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试教育对师生的影响始终较大。针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来讲,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写作方式与写作技巧上,没有引导学生对周边事物进行观察,进而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生活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生活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依照写作内容来为学生构建生活情景与生活假设,引导学生的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观察与想象[3]。小学生普遍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所以,为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情景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协作思路与协作热情。
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公园为主题的作文学习过程当中,可以组织对应的观察活动来进行,从而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熟悉在公园当中的景物,可以根据花的种类以及树木的种类来进行确定,而通过以此为研究方向的,让学生更加明确,在进行研究过程当中,所对应的观察对象是否是合理的,并且可以对这些景物能够具有一定的认识。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共同的指引,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们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来转写出对应的作文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公务员当中所有景色方面的,另外,也可以通过搜查相关资料来进行获取对应的表达形式。
(二)想象作文引入生活情感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依照教师要求写出文章,但文章内容存在缺少真情实感与苍白无力的现象,在阅读之后并不会给人留下印象。写作方式与写作技巧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可以在生活教育的基础上教授给学生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生活情感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然后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和体会。教师可以设置写作主题,并依照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构建情景,使小学生在情境中转换角色,并在角色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进而提升其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5]。
例如在《体验盲人》这一语文习作内容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盲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佩戴眼罩,让其将自己看成盲人,然后在班级中体验盲人的行为举止,如喝水、行走以及劳动等等。在经过体验之后,学生们有了更深的感触,并且也对盲人的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在之后的文章写作中,某位同学这样写到:
在老师用眼罩蒙住我的双眼时,我感觉到眼前一片漆黑,仿佛自己深陷在泥潭中无法自拔。老师在抓住我肩膀要求我原地转几圈之后,我发现我根本辨别不出东南西北。之后我开始探着身子手摸索着向前走,可以在我走了两、三步之后就完全没有了方向感,一种无力的感觉顺势袭来,发现自己只能在原地不停打转。然后教师我听到了老师问我:“还要继续坚持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心里想的是:“只要不停往前走就可以”,但最后我竟然走到了垃圾桶旁边,无奈放弃了。在我摘下眼罩的那一刻,体会到了盲人的痛苦与不便,为自己可以看到世间美好的事物感到高兴和幸福。
这种习作教学模式着重强调了学生对事物和生活的亲身经历,通过亲历体验的生活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理解和想象,这样学生们写作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立体,并且深入感受到更加真切的情感,这对于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结束语:
通过在全文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进行入手,能够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另外,对于学生们自身的写作能力,上一个进行加强,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写一些能够融入日常生活的内容来进行共同的拓展,并且再以后能为语文学习积累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平.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新体验作文教学实践[J].新作文,2023(04):40-43.
[2]张锦毅.生活教育理论下的“三度”作文教学——以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3(07):35-36.
[3]管邦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角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3(06):95.
[4]李莉.引生活源头之活水 促作文教学“生活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04):40-41.
[5]周迎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3):8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