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公司扩大了其金融活动范围,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的冲击,使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降低。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许多商业银行选择多元化经营模式,中间企业收入的增加和利息收入的比例的降低。互联网和商业银行的结合是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
本文梳理了相关文献和理论,总结了国内外商业银行业务类型,分析了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工商银行盈利能力为例,对工商银行的现状和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本文,针对问题和结论提出建议,从而指明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背景下,如何转型发展以达到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互联网飞跃的发展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重大冲击,并给银行业内外所处环境产生影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使企业从原有的产品竞争逐渐转向到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外资银行资金雄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先进技术,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为提升盈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提高公司经营水平,促进我国在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进步。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肖玉兰(2007)从总的方面综合分析了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营等业务方面落后于国际上一些商业银行。从四大行数据对比中得出结论,传统的商业银行在业务管理方面有缺陷,盈利能力相对较弱[1]。
闵德寅(2014)采用GMM估计法,研究网上银行的发展与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比在实体店办理业务更多,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2]。
刘辰嫣(2015)认为互联网下最有创造性的典型产品就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一定的作用力。消费者利用第三方支付结算时候,在交易过程中会吸收消费者大量的活期流动资金,这对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是巨大的挑战[3]。
乔海曙、孙涛(2016)发现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以及银行自身寻求发展突破的当下,商业银行作为经济金融发展的命脉,在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率[4]。
孔凡东(2017)发现人们认识到,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方面的运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商业银行的活动也面临着变革的挑战。我们的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第三方付款平台的影响[5]。
梁飞银(2017)认为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提高和普及已经逐渐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我国的金融领域、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业务结构都有发生巨大的变化,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6]。
徐元燕、马莹、欧光军、金陈、张马萍(2017)发现各商业银行在不断地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各家银行业务发展趋向相同。银行通过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把控而开发相应的业务,在不断的学习和效仿中,并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缺乏创新和特色[7]。
郑金宇(2018)认为转型发展一直是我国银行业务热议的话题。虽然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有机结合的发展能促进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商业银行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部门墙”,阻碍了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进步[8]。
侯立荣(2018)指出通货膨胀率、市场份额、外部环境等方面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盈利相关。资本市场逐渐改善,资金来源扩大,金融解密现象逐渐加强资本化的实现,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了影响[9]。
(2)国外研究现状
Steger(2004)在价值链中增加了对顾客需求的追踪,发现改善顾客的商业注意力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真正的价值链是以顾客需求为基础的,并以顾客需求为基础的价值链的构想[10]。
Tatjana Dolinšek,Polona Tominc,Andreja Lutar Skerbinjek(2015)研究了市场份额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发现市场占有率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正相关的。从盈利角度出发,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问题[11]。
Iveta Palecková(2017)研究发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第三方支付主要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往来账户进行结算[12]。
综上所述,国内大多数文献基本都是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发现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是从存贷差利息收入。由于起步较晚加上互联网的出现,使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管理上等方面跟不上节奏。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银行应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做出转变,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3.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其经营状况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通过搜集查阅大量关于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方面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角度探索下以工商银行盈利能力为例的相关指标进一步分析,最终分析出商业银行盈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从实践意义来看,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各方面研究,得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寻找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此研究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为引言,依次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为基本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概念知识和衡量盈利能力相关指标。
第三章以工商银行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第四章为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详细地从服务理念、内部组织结构、业务结构、成本管理及贷款管理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提升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学者在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查阅并收集与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资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工商银行整体分析和指标分析来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发展。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研究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和相关战略。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分许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研究战略,提出了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商业银行最初是以贷款为主,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从最初只有单一贷款到现在各种各样的业务。事实上,同大多数企业一样,商业银行的目的是赚取利润,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商业银行主要是以资产和负债为目标,而企业则是以利润为目标。存款、借贷给顾客或企业使用吸收的存款,并赚取利润。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有三大业务,分别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这是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主要支柱,向企业提供贷款,同时投资。中介企业通过以资产和负债为基础的委托中介来帮助客户。
(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概述
1.盈利能力的概念
它通常以企业一个会计年度为期间,在此期间内以净收入收入的多少来进行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主体,具备直接融资的特性,主要涉及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于一家银行来说,盈利性是业务经营的首要目标。我国商业银行以赚取存贷款利差作为传统盈利手段,主要从事吸收客户存款以及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业务。商业银行一方面主要通过较低的利率向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个人吸收存款。另一方面是通过较高的利率将吸收来的存款(除必要的准备金外)贷款给缺乏资金的企业或者个人。
2.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
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以下几个:
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额*100% (公式2.1)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公式2.2)
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当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100% (公式2.3)
净利润是反映经营效益水平的重要指标,净利润越多,银行的经营效益水平越好。
成本收入率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公式2.4)
三、互联网下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一)工商银行盈利能力水平概况
2005年到2014年其实是工商银行的“黄金十年”,从成立以来是第一个十年转型期,在这十年里,不断地改革、调整公司治理体系,让工商银行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工商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业务、规模不断地扩大,存贷款业务和支付结算业务逐渐发展稳定,使资金雄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实现税前利润41.15亿美元,同比增长5%,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达7.3%。2018年,工商银行持续完善和发挥公司治理优势,实施人才兴行、人才强行战略,厚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
本文选取工商银行2016、2017、2018年的财务数据,见表3.1:
表3.1工商银行2016年~2018年财务数据(单位:百万元)
项目 | 2018年 | 2017年 | 本年比上年增长率% | 2016年 |
全年经营成果: | ||||
营业收入 | 773,789 | 726,502 | 6.5 | 675,891 |
营业利润 | 371,187 | 361,842 | 2.6 | 360,315 |
净利润 | 298,723 | 287,451 | 3.9 | 27910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97676 | 286049 | 4.1 | 278249 |
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95,539 | 283,963 | 4.1 | 275,98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724,133 | 770,864 | 6.1 | 239,221 |
与报告期末: | ||||
资产总额 | 27,699,540 | 26,087,043 | 6.2 | 24,137,265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 | 15,419,905 | 14,233,448 | 8.3 | 13,056,846 |
负债总额 | 25,354,657 | 23,945,987 | 5.9 | 22,156,102 |
客户存款 | 21,408,934 | 19,562,936 | 9.4 | 18,113,93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 2,330,001 | 2,127,491 | 9.5 | 1,969,751 |
股本 | 356,407 | 356,407 | 356,407 | |
每股计(人民币元): | ||||
每股净资产 | 6.30 | 5.73 | 9.9 | 5.29 |
基本每股收益 | 0.82 | 0.79 | 3.8 | 0.77 |
稀释每股收益 | 0.82 | 0.79 | 3.8 | 0.77 |
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 0.82 | 0.78 | 5.1 | 0.76 |
资料来源:《工商银行年报》
表3.2工商银行2016~2018年盈利能力指标(单位:%)
盈利能力指标 | 2018年 | 2017年 | 基本比上年变动百分点 | 2016年 |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 1.11 | 1.14 | 0.03 | 1.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3.79 | 14.35 | 0.56 | 15.24 |
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3.69 | 14.24 | 0.55 | 15.11 |
净利息差 | 2.16 | 2.10 | 0.06 | 2.02 |
净利息收益率 | 2.30 | 2.22 | 0.08 | 2.16 |
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 | 1.81 | 1.89 | 0.08 | 2.01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营业收入 | 18.78 | 19.22 | 0.44 | 21.45 |
成本收入比 | 23.91 | 24.46 | 0.55 | 25.91 |
不良贷款率 | 1.52 | 1.55 | 0.03 | 1.62 |
拨备覆盖率 | 175.76 | 154.07 | 21.69 | 136.69 |
贷款拨备率 | 2.68 | 2.39 | 0.29 | 2.22 |
资料来源:《工商银行年报》
1.营业利润指标分析
从营业利润率分析上看,表3.1可以看出工商银行从2018年至2017年有小幅度的上升,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但从侧面反映出工商银行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从盈利能力指标上看,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上升了0.08,对盈利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从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上看,工商银行2016年至2018年逐年下降,和上一年相比下降0.03%,说明工商银行盈利能力方面不稳定,在管理上出现问题。从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上看,比上年下降了0.08,说明银行风险降低;从成本收入率上看,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率2018年比2017年降了0.55,比2016年降了2,说明工商银行的经营逐渐得到改善,盈利水平不断的提高。
四、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理念存在问题
1.未以客户需求作为价值创造出发点
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过快,很多银行因资金紧张导致“供不应求”,没有满足大多数客户的需求的欲望,没有积极把握客户财富增长和资本市场发展契机。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较少,没有满足大多数客户的需求。
2.只注重客户单一需求
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有许多种,如理财业务、资产托管业务、养老金业务等。这些金融业务构建和服务不完善,产品比较单一。许多业务只单方面满足,但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
(二)内部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内外部资源无法有机协调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测试一些前沿商业单位的结构、行业的纵向管理和二级集中处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传统的一般模式并没有改变。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实际做到以利润为中心去发展,依然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方法。
2.追求扩大规模,导致效率低下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受西方经济的影响,想扩大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起步晚,经济不稳定,且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没有广泛的运用到,加上管理系统的不完善、风险识别较低,导致在扩大规模时,经济效率低下。
(三)业务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业务目标不合理
传统的商业银行不注意扩大业务和忽视企业质量。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贷款,我国给世界百强的企业发放大量的贷款,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波动比较大,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企业没有与时俱进,发展跟不上节奏,导致破产,以至于发放的贷款收不回来,坏账增加,成为不良贷款。
2.业务结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最初是以存贷为主,存贷款一直是我国银行发展的基础,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银行的业务已经不符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业务结构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绝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很多企业跑到国外去发展。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但银行业务的转型依然缓慢。
3.业务缺乏创新
银行前台有些业务还比较繁琐,客户体验度有待提高。目前中国工商银行部分业务已经运行双屏系统,客户不需要填写申请书,只需要在屏幕上用电子笔签名确认即可,但仍有一部分个人业务和全部的对公业务是不能运行双屏系统的,旧系统办理业务手续比较繁琐,仍需填写申请书,客户等待时间长。目前中国工商银行自助机器能办理大部分个人业务,但是操作流程不清晰,客户办理仍需大堂经理指导,例如客户想开通余额变动提醒业务,在个人综合服务板块里,需要点击最后一栏更多业务,再选择工银信使业务,模板设计对于初次使用的客户来说不容易找到,大堂内仍需配备 2-3 名客户经理指导客户,这无形中对人力资源造成了浪费,也降低了客户的体验度,现在有很多客户不能接受自助机具办理业务,宁可排队也愿意去柜台填单子办业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助机具操作流程比较繁琐,板块设计不明晰。
(四)成本结构存在问题
1.管理系统不完善
为了适应现在发展的趋势,很多商业银行纷纷改革创新,在创新前期投入很多资本,结果发现创新,业务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系统不完善,加之过急,没有研究当今的发展趋势,盲目创新,出现决策误差,导致费用支出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成本有效控制,以至于发展速度没有明显的效果。。
2.人工素养不合格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的薪酬考核机制是按照工龄和层级考核的,基层员工薪酬待遇偏低,工作强度较大,休假时间少,以至于基层员工没有时间学习新业务,缺乏工作热情和全局观念,给中国工商银行的转型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商业银行工作岗位多,缺乏人力资源,因此招聘降低要求,所以银行一些工作人员学历和素质相对较低。
3.科技创新成本过高
近年来,受全球货币政策收紧、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商业银行为了提高产品创新收益率,调升利率均高于同期产品的利率。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银行竞争愈加激烈,通过高收益的创新产品争夺存款市场份额,不可避免给银行代带负债成本上升、息差收窄的现实,加剧银行经济负担,不利于商业银行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贷后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商业银行业态呈现“倒金字塔”形态,国有大型银行在零售吸纳存款和放贷规模占全部银行贷款近50%,在央行货币投放上也是“央行-大银行-小银行”的情况。鉴于货币投放难以向非银行和实体经济传导的现象,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已经在大力开拓“央行-小银行”的直通投放渠道,但额度依然较小。
2.不良贷款管理不善
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受宏观经济波动、国内外需求下滑影响,部分轻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贷款违约有所增加, 保全、消化难度进一步加大,导致信贷资产的直接损失或抵债资产再流失。
图4.1 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贷款拨备率
资料来源:《工商银行年报》
五、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主体,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经济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客户的需求和业务的多元化等都面临着挑战。银行在中国最早的出现是专门借贷机构是国家开办的,在明朝时期出现钱庄,到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封建制度,让中国的经济一落千丈。中国起步晚,加上互联网的冲击,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得到阻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相对应的意见:
(一)转变服务理念
1.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
通过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优化体验等具体举措,促进客户满意度提升和体验优化,服务效率稳步提升,服务面貌持续改善,客户口碑不断向好。要实现这一目标,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积极把握客户财富增长和资本市场发展契机。
2.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商业银行应建立在以客户为出发点的基础上,考虑业务的转型。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出更多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应时代变化而不同,客户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增加,要想在服务方面得到改善,就要转型,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做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二)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提高营运效率
1.实现内外部资源协同整合
面对复杂环境,客户的需求也悄悄地在变化,商业银行为了创造更多有用的价值,就要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效结合。竞争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强,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无所畏惧做到里应外合,携手整合内外部资源,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传承与创新等关系,做到应规律而变。
2.合理控制规模扩张
为了实现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商业银行必须根据XX各部有效和高效分配资源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一是积极配合纵向部门工作,二是有效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资源配置,携手努力创造价值。
(三)加强业务创新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1.制定合理的目标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详细的观察近几年发展的趋势结合互联网时代。然后在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符合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去扩张规模。在给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详细对企业从过去到未来进行分析,减少坏账损失。
2.降低商业银行的资本占用
商业银行应在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是风险风范变小,成本就会相对地减少。银行要大力发展线上网上银行,服务便捷于客户,有效减少客户在柜台上耗用过多时间,时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损失。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信贷监控雷达,实现全方位监控,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3.提升与客户的关系价值
商业银行除了实体店办理业务以外,还多发展网上业务,让客户体验到线上线下无微无置的照顾。客户在办理业务等待的时候,大堂经理或者是客户经理和客户有效的沟通,及时知道客户的需求。对公业务除了对百强的企业提供照顾以外,还要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的资产进行评估,做到平等对待,也给中小型企业一定的福利,为客户量身定做合理的方案,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的心意。除了日常工作上交流以外,私底下也要多和客户接触,与客户拉近距离,提升我们的关系价值。
(四)优化成本结构
1.完善成本管理系统
利润是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别,在丰富收入来源的同时,成本控制也是提高商业银行利润的一种手段。目前,中国是商业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商业银行调查已经减少,但仍有不足之处。为此,制定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客户为辅,在开发阶段的同时,利用价值分析的方法,降低成本,有效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实行考核激励制度,通过对表现好的员工,用一些奖励激励,促使他们更加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银行优化根据自身的营运状况,改善成本费用审批流程,对于费用的流向要做到清晰化,内部透明化,相关的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对于使用不当的费用,或者用途不明晰的费用,彻查彻办,建立奖惩搭配的惩处机制,规范银行制度。
2.加强专业人工素养培训
首先银行针对业务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加强力度,银行是服务类型的机构,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它在日益极力为的竞争市场的软实力,员工在确保银行正常经营的基础上,提高自己专业,这是对银行资源合理配置,这种软实力才我们与外资银行相比之下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增员减效的方式,如对于奖励专业能力强的员工,惩罚或者淘汰能力差的员工。
3.科技创新降低成本
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不应该只注重当前利益,将发展的规划做的更长远,利用目前自身的优势,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研发适合银行业务需要的新技术、新软件,运用科技提高营运效率,前期科研投入在将来一定可以作为生产力和竞争力。比如银行利用大数据科技将目前的基础客户优势,将现有的客户资料做成云数据库,将客户精细分类,营销人员可以跨地区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满意度,维护客户同时也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五)优化贷款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1.优化存贷款结构
中国虽说是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和发达国家相比也不相上下,中国发展由于起步晚,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企业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但是商业银行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以短期贷款为主,短期贷款时间短,风险大,所以企业应转型,把眼光放远,考虑企业长期贷款,利用存款这笔活动资金,进行投资和发放贷款。企业来银行贷款时,要准备好充足的准备,对该企业进行详细地评估谨慎选择企业客户,银行应顺应经济结构调整大趋势,适应强化资本约束的监管要求。
2.保证新增贷款质量,降低存款成本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还不够稳定,信贷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很多问题。社会经济的动荡引起资金不足的恐慌。要想优化贷款结构,首先要有长远的目标,寻找可靠长期的资金来源,把掌握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想调整信贷结构,管理系统要不断完善,识别优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具备市场分析的预测能力。支持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支持民营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客户贷款需求,制定一个让客户满意的方案。在和企业合作前提下,注重信贷风险,保证贷款质量,进一步降低存款成本。银行减少存款成本的主要资金来源并不意味着减少存款,而是通过对存款进行结构调整以降低存款成本。
六、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过分追求扩张规模,追求利润,缺乏经营理念,导致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引发一系列结构的问题,而且没有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面对互联网经济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转型。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论文对盈利能力以及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肖玉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为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 闵德寅.银行互联网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基于网上银行业务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2):94-96.
[3] 刘辰嫣.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4] 乔海曙,孙涛.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微创新”[J].理论探索,2016(05):89-94.
[5] 孔凡东.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构建支付结算网络的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7(24):82-83.
[6] 梁飞银.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网点如何转型——以合肥为例[J].现代商业2017(07):106-107.
[7] 徐元燕,马莹,欧光军,金陈,张马萍.互联网+下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24):24.
[8]郑金宇.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意义与挑战[J].银行家,2018(11):14-17+4.
[9]侯立荣.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10] Steger,U. The Business of Sustainability[M].The businessofsustainability:PalgraveMacmillan,2004:247-248.
[11] Tatjana Dolinšek,Polona Tominc,Andreja Lutar Skerbinjek. Users’ Perceptions on Internet Financial Reporting[J].Organizacija,2015,47(4).
[12]Iveta Palecková. Application of Window Malmquist Index for Examination of Efficiency Change of Czech Commercial Banks[J].DANUBE:Law and Economics Review,2017,8(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