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某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和镶嵌图形测验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00份。从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班干部这五个方面做了差异性检验,此检验涉及了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两个变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总体水平较好;适应性各维度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维度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在认知风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年级、性别、生源地和是否担任过班干上有显著差异。
(3)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部分维度呈显著性相关。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适应性维度呈显著相关;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与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维度呈显著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社会适应性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适应和改善客观环境的过程。对个体而言,个体的成长历程,也是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的过程。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个体生活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的社会适应水平,更是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会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来说,今天的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大学生在青春期结束、转向成人时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开始,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和失败,有效的调节由此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认知风格是一个人的认知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其影响表现在认知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自从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这一概念提出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认知风格从初始意识领域延伸到教学,人际关系,行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1]。近些年来,国内关于认知风格的研究主要在于探讨其与专业分化、学习、人际交往、职业兴趣倾向等之间的研究,例如张臻峰做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职业兴趣倾向之间的相关研究[2],袭开国做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3],姚德雯做过初中生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等,王伟做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4]。
可见少有人将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且张守臣也只是做过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5],少有人将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做相关研究。而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认知方式都已差不多稳定,大学生认知风格和大学生社会适应又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课题,故我将研究方向选定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上,为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适应提供指导。
1.2概念界定
1.2.1关于社会适应性的定义
适应一词最早出现于生物学领域,后来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其中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表现较为突出。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于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是通过动作。朱智贤先生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将个体的社会适应界定为“个体接受现有的社会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6]。张春兴教授则认为,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来符合社会标准与规范,又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的平衡状态[7]。著名的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1998),则认为社会适应是一种人格适应,在面临困境时,人格特质会进行评估,随后进行危机处理使人格保持平衡。同时大学生不仅要学会适应陌生的外在环境,还需要学会根据社会赋予的“大学生”这一角色要求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认知[8]。所以王学臣指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要求和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顺利完成学业,为进入社会准备[9]。
1.2.2关于认知风格的定义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人典型的或习惯了的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以认知为中心的观点来说,侧重基本认知过程的风格特点,如Gardner和Schocn(1962)提出的认知复杂型、认知简约型,Witkin(1964)提出的场依存与场独立型和Kagan(1964)提出的冲动型、思虑型等。其中后两个人的知风格分类影响较大。Witkin(1964)提出人们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存在着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方式[10],场依存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更多依赖外在参照物,或者以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方面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从他人处获得标准,受暗示性较强。场独立型则是指人们倾向于使用内部的感知提示来加工信息,很少受外界干扰,以自我为标准。本篇将认知风格的概念主要定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研究二者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11]。
1.3国内外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1.3.1国外有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
从国外研究结果来看,西方研究社会适应相比我国要早,并且研究也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例从研究领域来看,研究较多的在心理学领域,生理、心理障碍、智力缺陷、弱势群体和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由此可见西方学者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其实还是比较少的,即使有对青少年学校适应、人际适应、职业适应等方面进行过研究,如Wentzel和Asher(1995)从成就动机、社会行为、自制能力、师生关系和学业等级等方面,综合性地评价青少年学生的学业适应[12];Bhattacharga和Gauri(2000)采用学业成绩的平均等级来对X南亚移民学生学校适应进行评价等[13];Berndt还曾指出,不良的人际关系有可能导致学生学校适应困难,甚至影响以后他们的社会适;。Christopher等人还发现的年级越高,其社会适应水平越好[14]。
1.3.2国内有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
国内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是从80年代中期就展开了,研究对象主要为青少年学生,包括大、中学生、师范生、青少年运动员和少数民族学生等。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当今有两个较为明显的趋势,一个是对大一新生适应的关注,如:陶沙(2003)对大学生入学适应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因为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人际圈的改变、生活方式与角色的改变很容易引发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第二个是对大四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关注,如:王学臣和牛庆忠(2001)对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同样地,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也仍然会面临生活环境、交际人群和角色变化等[13]。方从慧(2008)在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一文得出了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总体中等偏好的结果[15];同样周彩娜(2009)在一文中提到大学生社会适应总体水平较高;但也得出大一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好,大四的最差的结论,可这与Christopher等人发现的年级越高社会适应越好的研究结论不一致[16]。
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各研究者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结果都会有所不同,原因可能在于所采取的问卷或选择的被试上的不同,不同的问卷具有不同的维度,社会适应的内容也将不同,故本次研究采用信效度都较高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多维度、较为全面的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探究。
1.3.3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的意义
研究表明,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过程,常常被看作是社会能力的表现。在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表明,人们是必然生活在选择与适应的过程中,有选择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适应,就有心理调整……所以,社会适应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王世赏,1996)[17]。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处在各种社会状况中。社会环境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心理和行为具有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意义。而社会的普遍行为和氛围,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随着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快速发展,了解大学生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师范学院的350名本科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最后有效问卷一共有300份。其中有136名男生,164名女生;大一学生79人,大二学生78人,大三学生77人,大四学生66人;农村户口169人,城市户口131人;独生子女136人,非独生子女164人;担任班干部117人,不是班干183人。
2.2测验工具
2.2.1镶嵌图形测验
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EFT)来测查个体的认知方式,该测验矫正后的信度为0.9,效度为0.82,信效度较高。测验共有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有9道题,是为了试熟悉题型而设置的,不记入总成绩里,也不提前告诉被试。第二、三部分各含10道题,为正式测验题,按正确画出指定的简单图形的总数记分。每部分的1、2题各计0.5分,3、4题各计1分,5至10题各计1.5分,全部正确为24分。成人团体限时每部分4分钟,三部分共12分钟,测验时使用秒表。
镶嵌图形测验得个体差异与与认知方式有关。场独立型的被试能克服隐蔽作用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简单图形,而场依存型的被试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于镶嵌图形测验的结果解释为:将所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取前27%为场独立,后27%为场依存。
2.2.2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2003年卢谢峰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该量表用likert五点评分方式,1,2,3,4,5分别代表着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和非常符合的程度。有七个维度,分别为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表现。共66个项目,项目中分正向计分题和反向计分题,需转换,将所有的题目变成正向计分然后计算总分,总分越高,说明其适应性水平越好。全量表的a系数为0.8978,分量表的a系数在0.5790-0.7759之间,全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799,分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5443—0.7759之间,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同时效度量表作为被试作答平均分为4.828(总分为6)说明测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该量表提到环境总体认同这一变量代表了个体的整体适应状况和各种适应性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18]。
3结果
3.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3.1.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总状况分析
通过对300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其社会适应性的总体情况,如表1:

该量表在计分时采用的是5点计分法,共有66道题,设有正向计分题1,2,3,4,5,和反向计分题5,4,3,2,1。“非常不同意”记为1,“非常同意记”为5,“不太确定”这一选项记为中等水平,给其赋值为3。例如学习适应性这一维度共有8个项目,因此将24分定位临界值,即中等水平,大于等于24分者为适应性良好。故人际适应性共有11个维度,大于等于33分则说明适应性水平较好;角色适应性维度以及职业选择适应性维度上均有9个维度,大于等于27分视为适应性水平较好;生活自理适应性有6个维度,则大于等于18分适应性水平较为良好;环境总体认同感这一维度上有7个项目,大于等于21分则可以说明在这一维度上的适应水平较好;身心症状的这一维度上有10个项目,那么适应性水平良好则需要大于等于30分。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300名被试中,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以及生活自理适应性均达到了95%以上,学习适应性水平与身心症状表现水平也都在90%以上,但环境的总体认同水平和职业选择适应所占比例却不是很高。
从上表结果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总体社会适应性水平较好,人际适应水平和生活自理适应性水平均高达98%以上,说明大学生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人际适应水平和生活自理适应性水平的适应程度要高于在环境的总体认同和职业选择适应性水平上的程度,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好地可以进行社会适应中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1.2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3.1.2.1性别差异
对男生和女生的社会适应程度进行方差分析,以下表2为所得结果:

根据表2结果可知,就适应性总分而言,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适应性、职业适应性以及环境的总体认同这三个维度上,大学生群体存在性别差异,即男生在职业适应性维度上的适应水平明显好于女生:在人际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方面女生的适应水平要好于男生,在其他方面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1.2.2年级差异
通过对不同年级被试在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得分进行ANOVA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 、环境总体认同感与身心症状这几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适应性这个维度上,可以看出,大一与大三、大四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大一到大四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应性水平越来越好,且大四学生的各个适应性水平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各维度的适应性水平。事后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职业选择适应性上,大四年级与其他三个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与大一年级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表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人际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的群体适应性好于独生子女,在其它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3.1.2.4生源地差异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出,是否担任班干部在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上有显著差异,在其它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3.2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情况分析
3.2.1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的总体情况
通过对162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得出其认知风格的总体情况,如表7:

从表9中可知,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与性别存在显著差异。
3.1.2.3生源地差异
通过对大学生生源地进行卡方检验的分析,以下表10为所得结果:

从表13可知:认知风格与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适应性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与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4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调查某学院300名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上的当前状况,了解了从性别、年级、生源地等因素上来说是否会对这2个变量产生影响,并且分析了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互关系。
4.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4.1.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从总体来看水平都较高,但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大学生都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尤其是人际适应方面与生活自理适应方面,但在环境的总体认同方面和职业选择适应性方面适应性水平不是很高,稍高于均分。
首先,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均在中等水平以上,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方面,适应得非常好。作为一名大学生,即将要踏入社会,与社会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不断地锻炼着我们的交际能力;在生活方面,即使离开父母,也能够非常好的照顾自己的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可以学着将身心调节到一个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与学习的水平。当然,作为学生,学习是本职,所以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学习适应性水平也都较好。
第二,大学生在职业选择适应性方面得分不是很高,环境认同感次之。究其原因可能是进入大学之后,主要任务依然是学习,与工作就业选择方面接触的不多,加之学校相关课程开设的不是很多很全,许多学生没有明确的择业就业意识,故在职业选择适应方面明显弱于学业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身心症状方面。本量表的环境认同感主要涉及校园自然环境、学习氛围、基础设施、课余活动、空余时间安排等,这部分体现的是对自己的本科院校的总体满意程度,学校的基础设施未得到完善、学校不是自己内心心仪的院校、校风不够浓厚均会造成得分不高的情况。虽然二者的得分均不高,但都已超过了平均水平,说明大部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都还是不错的。
4.1.2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4.1.2.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男女差异,具体说来,就是男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两个维度上明显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在角色适应方面明显的高于男大学生,这与戴斌荣、周健颖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调查》中的在就业准备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一致[19],与在人际适应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不一致;在学习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方面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男女适应方面也有所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职业选择适应性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男、女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对他们的不同期望有关。社会给男生赋予的角色是独立自强、敢于拼搏、吃苦耐劳、有远大抱负的,加上男生在心理上有较强争强好胜的欲望,这也使得他们更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因此,他们在就业准备与选择上比女生更加充分[17]。
第二,在人际适应和环境总体认同方面,由于本次调查研究是一所师范院校,女生占绝大多数的比例,校园里的课外活动倾向于女生多一些,这使得女生更快地融入到校园环境中,故表现出来女生更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人际适应水平和环境总体认同感要高于男生。
4.1.2.2大学生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感与身心症状这几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适应性水平基本上是最高的,且与预期相左的是,大一学生并没有在所有的适应性水平上表现为最差[18]。尽管他们在生活自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方面处于的水平不高,可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与身心症状表现方面,表现出较好水平的适应能力。大一的学生学习适应性要好于大二、大三年级,大一作为新生,刚经历过高中三年的学习,认真刻苦的精神仍能保持,加之大一的课程没有大二大三年级的繁重,所以适应水平相对较好另外在环境总体认同方面,由于大一新生,对大学校园充满了新奇与向往,因此,在这个维度上也比大二、大三年级的好。
在职业适应性这个维度上,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四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应性水平越来越好,这是因为大四毕业班的学生已经有实习、找工作的经历,非毕业班的学生当前的重点任务依旧是学习,对于就业方面考虑的较少,故对职业选择适应方面毕业班学生要明显好于非毕业班的学生。这与戴斌荣、周健颖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调查》中得到毕业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就业准备维度上显著高于非毕业班学生的年级差异一致[19]。同时大四学生的各个适应性水平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适应性水平,这是由于大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学习与生活,已经获得了许多方面的锻炼,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风格,故在这七个维度上毕业班学生均能有较好的适应性水平。
4.1.2.3大学生适应性在是否是独生上的差异
在人际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这几个维度上,是否是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好,这是因为大多数独生的孩子有家庭帮助照顾生活,整个家庭的重点也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所以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如非独生子女。另外家中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往往会增加人际间的交流,使非独生子女的人际适应性水平更好。
4.1.2.2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在其他维度上的差异
在学习适应方面,生源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户口的大学生适应性水平好于农村户口的适应性水平,这是因为不管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还是在经济支持方面都使得城镇户口的孩子有更好地培养,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情况,故学习适应更快;在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维度上,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有显著性差异,担任过班干部的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更好。担任过班干部的同学会更有责任感,有起好带头作用的意识,所以不管是在生活自理还是环境总体认同方面都能适应得更好。
4.2大学生认知风格的现状分析
4.2.1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的总体状况分析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认知风格,指个人在认知活动中处理和组织信息显示时,形成了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也称为个人特征,是一个人习惯于什么方式来了解事情的表现,它并没有好坏的区分。场独立、场依存均是认知风格,故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也有可能是被试、时间的控制等没有做好严格控制,结果出现了偏差,所以使得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4.2.2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的差异分析
4.2.2.1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与年级的差异
张守臣、宋文琼的《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一文中得到年龄是中学生认知风格的重要因素,与本文得到大学生认知风格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的结果一致,认知风格虽是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张厚粲与郑日昌的研究发现,场独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可以看出认知风格由场依存型逐渐向场独立型发展,这是非毕业生转向毕业生发展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由于大三年级开始有见习课程,故大四年级与大一、大二年级的差异较为显著。
4.2.2.2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与性别的差异
本文认知风格与性别这一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同多数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场独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场依存一致,这也与男女生生理、心理和社会赋予的角色相关,男生倾向独处,女生倾向合群。
4.2.2.3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与生源地的差异
本文的得出认知风格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城市的学生倾向场独立型,农村的学生倾向场依存型。这大概是城市的学生更具有优越感,不轻易地与其他同学做朋友,其独立性更强。
4.2.2.4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与是否担任过班干部上的差异
认知风格在是否担任过班干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得到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担任的班干更多,这是因为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内部的感知提示来处理信息,很少受外部的干扰,更加有主见,而作为班级干部正是需要一定的思考力和决策力的,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4.2.2.4大学生认知风格(场依存、场独立)与是否是独生的差异
本次研究并未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多是因为现在大多同学住校时间较多,独生或非独生子女之间的独立性或依赖性并无多大区别了。
4.3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的相互关系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认知风格与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适应性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说明越场独立相关度越高;与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越场依存相关度也就越高。
而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可知,场独立型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内部的感知提示来处理信息,以自我为标准,很少受外界干扰,独立自主性较强,在生活与学习方面能够自立,因此具有场独立型风格的人在学习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上更好;在职业选择方面有自己明确的想法,所以职业选择适应性水平更好。
更多依赖外部参照事物的场依存型的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他们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方面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受暗示性较强,同时善于察言观色,从他人处获得一定的标准,更依赖群体也更容易合群,在人际适应方面水平越好;角色适应性是指对于校园活动的参与、业余兴趣爱好的培养方面,所以越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集体感更强,对于活动的参与度越高,故角色适应性越好。
5关于教育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水平虽高于平均值,但得分都不是很高,因此,针对这两个维度,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提出如下相关建议:
5.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选择观
学校方面:
1. 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关注国家就业形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对大学生职业的择业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引导,提供及时的就业形势趋势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就业形势的变化,如校园内或学校网站上可以定时的推送一些就业招聘信息、就业形势变化、未来新兴行业预测、自主创业等等供大家参考;
2. 开设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配备专门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这样方便了学生和老师地直接交流;定期地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交流会,为大家答疑解惑;
3. 在校内举办一些就业招聘的模拟练习,创业大赛等等,在丰富大学活动的同时也让大家慢慢地适应就业的环境;在举行大四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时候也可鼓励非毕业班学生多多参与,增长并积累经验。
家庭方面,也要更注重孩子的就业意向,共同讨论交流,也为孩子提供自己对就业信息的了解;鼓励孩子们在寒假和暑假的时候多接触社会,了解和积累相关经验。
5.2增强大学生环境认同的意识
从学校教育来看:
1. 学校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学校自身的优势,学校老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特色的教学方法与优良的校风会让学生们对校园的人文环境充满兴趣;多请一些专家来开讲座,多搞一些活动与竞赛,让学生们感觉大学校园的生活与学习是丰富多彩的。有些同学因为感觉学校不是自己心仪的,或是对大学的期望值较高而产生落差,学校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慢慢地接受大学的环境,逐渐增强环境的认同感。
2. 其次,辅导员要与学生们多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许多大学生都是远离家乡来到异地来上学,很容易对陌生的环境产生不适应感与落寞感,这时辅导员可以常与班委交流,了解同学们平时的情况,对环境不适应的同学多加关怀。
作为家长,定时的电话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多加鼓励,在孩子对校园环境产生不满或不适应的时候正确引导,使孩子能尽快地接大学的环境,从而进一步增强环境认同感。
6结论
6.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水平较好;适应性各维度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维度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6.2大学生在认知风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年级、性别、生源地和是否担任过班干上有显著差异。
6.3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部分维度呈显著性相关。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适应性维度呈显著相关;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与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维度呈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郑颖,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研究现状及其教育意[J].今日南国,2010,163(7):196-197
[2]张臻峰.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职业兴趣倾向之间的相关研究[J].调查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1,(6):105-107
[3]袭开国,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595
[4]王伟,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5
[5]张守臣,宋文琼.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J].2010.33(1):113-117
[6]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词典[M].上海词书出版社,1992.
[8]杨彦平,金瑜.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4):108-114.
[9]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271-272.
[10]WitkinHA,GoodenoughDR.FieldDependenceandInterpersonalBehavior[J].PsychologyBulletin,1977.84
[11]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24(3):326-329
[12]Wentzel&Asher.Socialrelationshipsandmotivationinmiddleschool;theroleofparents,teachersandpeers[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5,90:214-220
[13]Bhattacharga.Gauri.TheschooladjustmentofSouthAsianimmigrantchildrenintheU.S.Adolescence[J].2000,4:77-85
[14]ChristopherAL,NancyC.Socialanxietyandsocialcon-straint:Whenmakingfriendsishard[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9,56(4):649-661
[15]方从慧.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问卷[D].重庆:西南大学,2008:15-18
[16]李彩娜,周伟.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J].Chinese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2009,17(1):78-80
[17]张敏,张仁美.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职业类型的关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55-58
[18]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1-84
[19]戴斌荣,周健颖.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4):540-54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