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讨网络表情包捕获注意的情况,本研究采用学习-测试实验范式,以盐城师范学院5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积极网络表情、消极网络表情是否有明显的注意偏向。实验分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两个过程:学习阶段,被试对红色或者绿色圆中的线段方向进行判断,被试反应后给予表情包反馈,建立颜色与表情包的强联结(颜色与积极或消极网络表情包的联结)或弱联结(颜色与中性表情包的联结);测试阶段中,学习阶段与表情包建立强联结或弱联结的颜色刺激作为为干扰,被试对奇异项中线段的方向做判断,被试反应后,不再给予表情包反馈。通过探讨干扰刺激对目标反应时的影响,来分析网络表情包捕获注意的情况。
结果发现:(1)学习阶段,不论是积极网络表情包的反馈(实验1)还是消极网络表情包的反馈(实验2),在学习阶段都极大的促进了被试的反应,正确率提高,反应时加快;(2)测试阶段,和与中性网络表情包建立弱联结的颜色刺激相比,与积极网络表情包建立强联结的颜色刺激捕获注意较多(反应时变慢,实验1),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消极网络表情反馈(实验2)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趋势;(3)测试阶段,相对无干扰刺激的目标反应捕获到了更多的注意(实验1、2);(4)没有任何网络表情包反馈(实验3)中,学习阶段出现概率较大的颜色,在测试阶段捕获较多注意。
结论:不论是积极情绪表情包还是消极情绪表情包,在学习阶段都明显促进了被试的反应,但在测试阶段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注意选择机制中,存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机制的同时,也遵循自上而下目标驱动的注意选择机制。
关键词:网络表情包;注意捕获;情绪反馈;反应时;正确率
1前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由于它的便捷高效,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沟通成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网络表情的使用使单调的纯文字沟通变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绪色彩,可能存在情绪启动效应。情绪启动效应可能表现为情绪状态对当前加工任务的促进或抑制;也可能表现为前面的情绪状态使得后面的认知加工也蒙上相应的正向或负向情绪色彩,从而使得判断或评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倾向性[1]。比起文字,人们更喜欢用网络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与此同时,教学活动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教学反馈、学生与老师以及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也更多在网上进行。网络学习这种特殊的、有别于传统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展现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网络学习反馈作为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控学习者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其正确的运用对改善学习者学习行为、优化网络学习过程和提高网络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研究文献为样本,分析整理以往有关学习反馈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传统学习中影响学习效果的两大反馈因素–反馈内容和反馈时机。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2]。外部环境每天有大量的信息被个体加工,但是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哪些客体会优先被加工,需要一个选择过程[3][4]。30多年来注意的选择过程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定程度上,通过注意快速选择刺激,个体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做出反应,能增加有机体生存的可能性。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网络表情包对注意捕获的影响,为网络学习的高效性提供一份有效的依据。图形材料为经过效价筛选的网络表情包图片;反应时和正确率作为行为数据指标。结合上述的行为数据分析,总结出被试在不同情绪的网络表情包反馈中的注意捕获情况;同时我们也可以丰富我们关于注意选择的认识,拓展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1.2概念界定
1.2.1网络表情包
如今,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交流成为人们沟通的主流方式,表情包也由于它能更直观地表达情感、态度而倍受欢迎。综合众多文献的定义,网络表情包是指将字符、图形等形式组合起来模拟表情、体态、动作,以在网络交流中表达感情和情绪的视觉性符号,它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而不断演变至今[5]。
本文中实验使用的材料涉及到网络表情包的积极情绪表情包、消极情绪表情包和中性表情包三种。
1.2.2注意捕获
注意研究领域普遍认同波斯纳将注意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分类方式。传统上认为注意选择的机制通常也分为两种:自上而下的机制和自下而上的机制。自下而上的机制也称目标导向机制,它强调期望和有关目标刺激的假设对个体选择信息的影响,这个机制的优势是目标具体,但是可能实施较慢。自下而上的机制也称刺激驱动机制,它强调刺激特征对个体信息加工的影响,这种模式下注意会被具有知觉凸显性的刺激与搜寻的目标具有相似的特征的无关任务的刺激所导向。刺激驱动机制可以迅速将有机体指向可能预示着危机或机会的未预期到的变化,但是也可能导致从知觉的目标行为中干扰注意力[6]。
某些具有显著特征(如在形状、明度或颜色等维度上不同于其它客体)的刺激不受当前任务的制约而自动获得注意的现象叫注意捕获[7]。
1.3研究现状
1.3.1价值驱动对注意捕获的影响研究
一般地,个体注意选择外界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注意捕获,这个模式下注意会被环境中的合适的目标和意图所导向,这个机制的优势是目标具体,但是可能实施较慢,比如我们想买衬衫,这时只有衬衫可以吸引我们;二是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捕获注意,这种模式下注意会被具有知觉凸显性的刺激与搜寻的目标具有相似的特征的无关任务的刺激所导向,同样买衬衫,当一条颜色鲜艳、款式独特非常好看的裙子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还是会被吸引过去。但是,随着对注意领域研究的深入,仅有以上两种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注意现象[8]。因此近些年有学者提出了价值驱动注意捕获,即通过赋予某些特征或某些刺激奖赏、损失或其他价值因素,来改变个体的注意选择的现象[9]。这个机制的理论是以人类趋利避害的能力为基础,个体在一个环境中会努力地将奖励得到最大化并使损失最小化[10]。从桑代克的效果律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以看到奖励在塑造行为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发现奖励不仅能够改变行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金钱奖励也能够影响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11]。
安德森总结了三种奖赏影响注意选择的方式:第一种是奖赏调整视觉搜索中选择的效率;第二种是奖赏对注意选择的启动;第三种是通过奖赏历史驱动的注意选择。他发展了价值驱动的注意选择实验范式,结果表明先前与奖赏相联结的干扰物会使视觉搜索变动缓慢,反映出了具有知觉凸显性的干扰物所产生的影响。
1.3.2社会情绪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研究
刺激的情绪或动机也会影响注意力的方向。2011年Anderson等学者提出来价值驱动除了金钱奖励外,笑脸等积极的社会反馈也捕获了注意,并且与积极的社会反馈类似的内部强化可以像给予奖励一样促进学习。Lzuma,Klucharev等学者在2008-2009年采用“学习-测试”两阶段范式,研究积极的社会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结果发现,积极的社会反馈也可以像其它具体的外部奖励一样促进学习[12]。在近些年的研究中,更进一步证明了积极的社会反馈(一个有着笑脸的面孔)和金钱和食物一样捕获了注意。
Anderson在2016年采用“学习-测试”两阶段范式对社会负性情绪反馈与刺激的联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负性情绪反馈能够阻止某种特殊的行为。Anderson首先对负性社会情绪反馈与颜色目标进行了联结训练,然后在测试阶段,先前目标颜色在视觉搜索任务中作为任务无关的分心物,对被试产生干扰作用。结果发现:与负性社会情绪反馈联结的刺激破坏了搜索任务的成绩[13]。同时Anderson对积极社会情绪和负性社会情绪与刺激的联结,都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出类似的结论,与社会情绪建立联结的刺激都能捕获到注意。
1.3.3表情包的相关研究
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科技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网络作为人们维系情感交流的通讯工具,已经被广泛的使用。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表情符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表情符号的作用是使用者根据不同情绪表达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不同于文字的是,它可以显得更为直观和生动,强化了情感交流的互动效果[14]。人们关于表情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播优势、盛行原因等,同时有许多研究开始以表情包为例去探究诸如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传播中的亚文化。也有极少研究将网络表情包和情绪表达、视觉化语言联系到了一起。
2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2.1问题提出
如今,网络教学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而注意力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大重要因素。与中性信息相比,情绪信息会引起更快更多的注意并具有一种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在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有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且引起注意偏向[15]。
奖励反馈对注意选择有易化效应,但并不确定该易化效应的出现是因为奖励启动了目标使得目标具有注意优势,从而使得目标的选择效率更高,还是奖励抑制了分心物使得分心物更难被选择,从而促进了对目标的选择[16]。因此,可以这样说,注意捕获是一种自动化过程,但这个自动化过程可以受到内源性的注意过程所调节–抑制或者易化[17]。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已有对注意捕获的研究集中在金钱奖励、社会情绪等,随着教学网络平台的使用,师生网上互动增加,网络表情包兴起,价值驱动有了新的研究内容。本研究想进一步分析:(1)网络表情是否会形成注意偏向;(2)积极和消极网络情绪是否会比中性网络情绪捕获更多的注意?(实验1、2)(3)在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中是否伴随自上而下的目标驱动机制(实验3)是学习阶段的练习还是网络表情反馈捕获了注意?
2.2研究思路
2.2.1预实验
收集高兴、愤怒、中性的网络表情包图片,然后采用9点量表对表情包图片进行效价等评价,最终根据评价的结果选择对应的图片。
2.2.2实验1:积极情绪表情包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
采用学习-测试范式,学习阶段被试对目标做出反应后,不论判断正确与否,均给予积极表情包反馈,建立红色或绿色等颜色刺激与积极情绪表情包的强联结,在测试阶段将颜色刺激作为干扰刺激。
2.2.3实验2:消极情绪表情包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
网络表情包不仅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包,那如果把红色或绿色圆形与消极网络情绪建立强联结,结果会怎样?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第二个实验。实验程序与实验1相同,但是不管被试做对与否都给予消极情绪表情包的反馈。
2.2.4实验3:无任何情绪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
因为实验1、2情绪反馈都是通过学习阶段大概率强化建立颜色刺激与网络表情包的强联结,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强化还是情绪反馈带来的注意偏向,我们进行实验3,学习阶段被试做出反应后,没有任何情绪反馈。
2.3研究创新之处
研究显示情绪信息会对注意产生特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或注意增强现象[18]。以往对注意捕获的实验研究多集中在社会表情,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网络表情包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Anderson提出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价值驱动已有研究更多研究金钱、社会情绪等作为价值奖励的内容,本研究采用用网络表情包作为价值奖励,分析网络表情包在刺激捕获注意中的作用。
3.研究方法
3.1预实验
预实验主要是对网上选择下载的表情包进行效价评价
3.1.1被试
被试是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10名大学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其中女生6人,男生4人。被试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身体较为健康,无脑部损伤史和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前没有服用任何可能影响大脑功能的刺激性药物。
3.1.2实验仪器和材料
19英寸联想i5-2400台式电脑和数字键盘。从网上下载同一系列网络表情包(大黄脸)120张,表情包图片全部采用PhotoshopCS6制作,且对图的大小、分辨率做了统一处理,所有材料像素均为104.7k(宽度:189像素;高度:189像素)。
3.1.3实验流程
请被试坐在距离电脑屏幕1米的地方,图片置于屏幕中央,采用9点量表对表情包图片进行效价等的评价,1为最消极,9为最积极。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求出平均数,选取效价均值为7.45的40张图片作为积极情绪素材,效价均值为2.77的40张图片作为消极情绪素材,效价均值为4.97的10张图片作为中性情绪素材。

在盐城高校采用自愿原则招募被试20名,被试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身体较为健康,无脑部损伤史和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前没有服用任何可能影响大脑功能的刺激性药物。实验结束,每位被试赠送小礼物一份。被试情况见表2-1:

3.2.2实验仪器和材料
实验刺激呈现在19英寸联想i5-2400台式电脑显示屏上。采用E-prime2.0编程。被试在微亮的实验室里单独参加测试,眼睛距离屏幕约45.5cm。
积极情绪表情包40张,中性情绪表情包10张,全部采用PhotoshopCS6制作,且对图的大小、分辨率做了统一处理,所有材料像素均为104.7k(宽度:189像素;高度:189像素)。
3.2.3实验流程
实验通过学习-测试实验范式完成。学习阶段,被试的任务是对搜索阵列中红色或绿色小圆的线段方向做判断,红色或绿色的小圆不会同时出现;测试阶段,被试的任务是对搜索阵列中奇异形状中的线段方向做判断。
3.2.3.1学习阶段
刺激:每个trial由一个注视点、搜索阵列、一张社会情绪反馈图片组成。在黑色屏幕中央呈现白色注视点“+”(1.01°×1.01°),搜索阵列是由注视点周围8个不同颜色的小圆(直径为2.9°)组成。8个小圆组成一个虚拟的大圆(直径为14.18°),每一个圆内有一个白色线段(2.27°×0.13°),目标是红色或是绿色圆环中的线段方向(水平或垂直);非目标圆颜色分别为深蓝色、浅蓝色、黄色、橙色、紫色、粉色、白色,非目标小圆里的线段方向可能是向左或向右倾斜45°。
实验设计:学习阶段,建立红色或绿色与积极情绪之间的联结,在被试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呈现积极或中性情绪表情包图片。
实验程序:(1)当红色或绿色圆形中的线条方向为目标时,不论被试做对与否给予积极情绪反馈,共160个trials,占80%,对应的当绿色或红色圆形出现时,给予中性情绪反馈,共40个trials,占20%,颜色在被试间平衡;(2)实验程序中注视点呈现400-600ms的随机时间,搜索串呈现1000ms,被试在1000ms反应后,序列消失,如果超过1000ms被试还没反应,序列也消失,接下来呈现1000ms空屏,后网络表情包图片呈现1500ms,再1000ms的空屏(图1)。所有trials随机呈现,在正式实验前,被试先完成40个trials的练习,熟悉实验程序。
被试通过按压数字键盘中的“4”和“6”对绿色或红色圆形中的线段方向是水平还是垂直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被试间按键平衡,不论被试判断正确与否,被试做出判断后均出现网络表情包情绪反馈图片。
3.2.3.2测试阶段
刺激:测试阶段搜索阵列材料大小和学习阶段的一样,由注视点、搜索阵列和反馈屏,学习阶段搜索串中的8个小圆其中一个换成菱形,作为奇异性,被试的任务是对奇异形状(菱形)中的线段方向做判断,刺激大小同学习阶段的一样。其他7个小圆的颜色,其中一个为红色或者绿色,或者不出现前面训练过的红色和绿色。
实验设计:测试阶段对目标判断按键反应(数字键盘中的“4”和“6”表示线段水平和垂直)、目标位置、干扰刺激(学习阶段训练的红色或绿色)进行平衡,所有trials随机呈现。
实验程序:在正式测试阶段前,被试需要先练习40个trials,熟悉实验程序。测试阶段共240个trials,每个trial由400-600ms随机的注视点、1500ms的搜索序列、500ms的反馈屏组成。
测试阶段分有干扰和无干扰两种情况。有干扰是指7个圆形的颜色,分别会出现学习阶段建立强联结的红色和弱联结的绿色,如果学习阶段红色是80%给予积极反馈的,那么红色是强干扰,绿色是弱干扰,反之相反。无干扰是指7个圆形图形中没有前面学习的红色或者绿色干扰,强干扰、弱干扰、无干扰三种情况各80个trials。实验程序如图1:
a学习阶段程序b测试阶段程序

3.2.4结果
3.2.4.1数据处理
实验中,学习阶段为单因素(反馈刺激:积极情绪表情包和中性情绪表情包)被试内设计;测试阶段为单因素(干扰类型:强干扰,弱干扰,无干扰)被试内设计,因变量均为反应时和正确率。
仅对被试反应正确的数据进行分析,剔除每个被试高于或低于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
3.2.4.2统计分析
对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的数据分别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2-2和图2-3,测试阶段,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反应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1,19)=24.576,p=0.000<0.001。进行事后差异分析发现,反应时差异主要表现在无干扰和与积极情绪反馈、中性情绪表情反馈建立的强、弱联结间的差异。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反馈间差异不显著。
3.2.5讨论
学习阶段,积极情绪的表情包反馈诱发被试的反应动机,促进了被试的行为反应,与积极表情包建立联结的刺激相对捕获注意较多。
测试阶段,无干扰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最慢,捕获注意较多,这与Anderson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能经过学习阶段的训练,在测试阶段被试习惯性去找红色或者绿色的圆,一定程度占用了注意资源,反应相对时间较长。学习阶段与积极情绪表情包建立强联结的颜色,在测试阶段作为干扰物出现时,捕获注意多于学习阶段与中性社会情绪反馈建立弱联结的颜色捕获的注意,与Anderson的研究趋势类似,社会情绪反馈改变了学习阶段目标刺激的注意优先等级,和金钱奖励、食物奖励一样,捕获了较多的注意,但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
有研究表明,作为分心刺激时,相比积极情绪面孔,消极情绪面孔捕获个体的注意能力更强[19]。那么是否带有消极情绪色彩的表情包会捕获到更多的注意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决定将积极情绪表情包替换成消极情绪表情包,再次进行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
3.3实验2:消极情绪表情包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
3.3.1被试
在盐城高校采用自愿原则招募被试20名,被试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身体较为健康,无脑部损伤史和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前没有服用任何可能影响大脑功能的刺激性药物。实验结束,每位被试赠送小礼物一份。具体情况见表2-1:

3.3.2实验仪器和材料
实验刺激呈现在19英寸联想i5-2400台式电脑显示屏上。采用E-prime2.0编程。被试在微亮的实验室里单独参加测试,眼睛距离屏幕约45.5cm。
消极情绪表情包40张,中性情绪表情包10张,全部采用PhotoshopCS6制作,且对图的大小、分辨率做了统一处理,所有材料像素均为104.7k(宽度:189像素;高度:189像素)。
3.3.3实验流程
实验2的程序同实验1,只不过把红色或绿色与积极情绪建立强联结的换成红色或绿色与消极情绪建立强联结。
学习阶段为单因素(反馈刺激: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被试内设计,测试阶段为单因素(干扰类型:强干扰,弱干扰,无干扰)被试内设计,因变量均为反应时和正确率。
3.3.4结果
数据处理方法同实验1,具体见下表:

测试阶段,正确率三者差异不显著,反应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无干扰阶段明显长于消极和中性情绪表情包。从时间反应看,消极情绪表情包反馈没有捕获到注意。
3.3.5讨论
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假设带有情绪色彩的网络表情包会捕获更多的注意,而从实验1、2来看,结果恰好相反,无干扰反而捕获了更多的注意,消极和中性情绪表情包没有差异。而有研究表明,情绪信息与实验任务的相关性影响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早期注意捕获[20]。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决定再做一组没有任何反馈的实验,来验证这种现象是否与带有情绪色彩的表情包有关。
3.4实验3:无任何情绪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
3.4.1被试
在盐城高校采用自愿原则招募被试15名,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均为右利手,身体较为健康,无脑部损伤史和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前没有服用任何可能影响大脑功能的刺激性药物。实验结束,每位被试赠送一份小礼品。具体情况见表2-1:

实验刺激呈现在19英寸联想i5-2400台式电脑显示屏上。采用E-prime2.0编程。被试在微亮的实验室里单独参加测试,眼睛距离屏幕约45.5cm。
3.4.3实验流程
实验程序同实验1、2,但去掉情绪反馈。
学习阶段:在搜索串呈现,被试做出反应之后,不给任何情绪网络表情包反馈。
测试阶段:依然按照强干扰(学习阶段80%反应训练的颜色刺激)、弱干扰(学习阶段20%反应训练的颜色刺激)、无干扰三种情况各80个trials。
3.4.4结果
数据处理方法同实验1,具体见下表:

测试阶段,被试对目标反应的成绩中,经过160(80%)个trials训练后的刺激,在测试阶段作为强干扰刺激捕获的注意最多,体现在测试阶段被试对目标反应变慢。测试阶段的正确率没有受到干扰刺激的影响,强干扰下的正确率并没有下降,且三者(强干扰、弱干扰、无干扰)之间差异不显著。
3.4.5讨论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来,学习阶段与大概率建立强联结的颜色,在测试阶段作为干扰物出现时,捕获注意偏向最强,学习阶段与中性社会情绪反馈建立弱联结的颜色,捕获注意偏向次之。该实验证明通过联结学习,大概率刺激能够形成注意偏向,改变了没有物理凸显性或者和任务无关的颜色刺激的注意优先等级。
4总讨论
4.1讨论与研究展望
在Anderson[21]、刘丽[22]等人金钱奖励的实验中探讨了奖赏学习(金钱)对于预测价值优先性。研究表明:奖赏学习是灵活的,通过注意控制机制,与先前奖赏建立联结的目标刺激也能增加注意优先性。本实验选用的网络表情包情绪刺激在学习阶段也表现出较高的注意优先性,诱发被试反应动机,促进了被试的行为反应。另有学者发现,一个刺激是否能引起注意捕获往往依赖其本身相对于其他项目的显著程度,显著性越高,捕获注意的可能性就越大[17]。但在本实验中,对于被试来说,网络表情包其实都具有新异性,根据实验数据来看,更偏向积极情绪表情包。而无干扰反应时最长可能是经过学习阶段的训练,被试无意中可能会去找红或者绿,一定程度占用了注意资源。
积极情绪网络表情包对注意捕获影响的实验结果与Anderson社会情绪反馈的系列研究在反应时方面的结果不一致。Anderson等人实验结果发现社会情绪反馈对注意捕获的影响与金钱奖励有相同的机制,即大概率强化建立的社会情绪与颜色刺激间的强联结能捕获更多的注意,获得注意优先性。而本实验中,无干扰捕获了更多的注意,这可能是因为由于学习阶段的练习,强化了颜色特性,被试在测试阶段会无意识地寻找红色或绿色圆形,导致占用了一定的注意资源。消极情绪网络表情包对注意捕获影响的实验结果与Anderson社会情绪反馈的系列研究在反应时方面的结果不一致,具体表现在:消极情绪与中性情绪表情包在注意捕获方面没有差异。
Anderson[21]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阶段在没有任何反馈的情况下,测试阶段注意捕获效应消失。本实验结果表明:大概率强化干扰物颜色依旧捕获了注意。这与Anderson研究结果不一致,对于本实验出现的结果有两种解释:第一,说明学习阶段大概率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被试受到前期学习的影响,在测试阶段无意中可能会去寻找红色或是绿色,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注意资源。第二:学习阶段促进被试反应,但可能由于大学生网络表情包用的多,已经熟悉了,不容易建立刺激和网络表情的联结,所有在测试阶段作为干扰并没有对目标有过多的阻碍作用。后期可以加大学习阶段的trials,看看能否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三:Anderson在2011年实验2测试阶段使用了480个trials,而本实验测试阶段只有200个trials,这里可能是试次过少,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后期将继续探讨。
纵观国内外学者先后有关情绪信息对注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历程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已然取得的成果则鼓励着研究人员们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探索,解决悬疑问题,并获得新的发现[23]。没有任何物理图线性特征的圆,通过网络表情反馈强化,使其具有了凸显性,能更好的促进被试学习。在网络表情包反馈中,是否小概率事件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我们也将进一步实验,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作为小概率事件,把中性反馈作为大概率事件。
4.2研究的局限
本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的是实验室研究,虽然能较好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但由于远离现实生活,其生态效度问题仍然存在,今后可以考虑用现场研究的方法。其次,情绪加工受到人格特质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情绪障碍往往表现为对特定情绪信息的加工异常[24]。有学者说,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的面孔具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是否对不同情绪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将给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方向[25]。大量研究揭示了不同焦虑个体存在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采用不同实验范式均得出了相互支持的结论[26]。另外,被试选取的都是大学生,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的效度,今后可以拓展被试的范围,考察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最后,材料方面,本文选用最先流行于网络的同一类表情包材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表情包层出不穷,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5结论
结果:(1)学习阶段,不论是积极网络表情包的反馈(实验1)还是消极网络表情包的反馈(实验2),在学习阶段都极大的促进了被试的反应,正确率提高,反应时加快;(2)测试阶段,和与中性网络表情包建立弱联结的颜色刺激相比,与积极网络表情包建立强联结的颜色刺激捕获注意较多(反应时变慢,实验1),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消极网络表情反馈(实验2)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趋势;(3)测试阶段,相对无干扰刺激的目标反应捕获到了更多的注意(实验1、2);(4)没有任何网络表情包反馈(实验3)中,学习阶段出现概率较大的颜色,在测试阶段捕获较多注意。
结论:不论是积极情绪表情包还是消极情绪表情包,在学习阶段都明显促进了被试的反应,但在测试阶段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注意选择机制中,存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机制的同时,也遵循自上而下目标驱动的注意选择机制。
参考文献
[1]邱桂凤.情绪启动状态对内源和外源注意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08:1-41.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8-227
[3]Desimone,R.,Duncan,J.Neuralmechanismsofselectivevisualattention.Annualreviewofneuroscience,1995,18(1):193-222
[4]Reynolds,J.H.,Chelazzi,L.,Desimone,R.CompetitivemechanismssubserveattentioninmacaqueareasV2andV4.JournalofNeuroscience,1995,19(5):1736-1753
[5]孙雨婷.从网络表情包看视觉化语言及情绪表达[J].新闻知识,2016,(10):78-81.
[6]杨海波.注意控制心理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34-37.
[7]刘丽,李运,李力红,白学军.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4,(10):1442-1453.
[8]Hutchinson,J.B.,&Turk-Browne,N.B.Memoryguidedattention:controlfrommultiplememorysystems[J].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2012,(16):33-41.
[9]杨海波,赵欣,韦小英,王瑞萌.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独立机制还是伴随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7(01):29-33.
[10]Anderson,B.A.Avalue-drivenmechanismofattentionalselection[J].JournalofVision,2013,13(3):253-258.
[11]Della,L.C.&Chelazzi,L.Visualselectiveattentionandtheeffectsofmonetaryreward[J].PsychologicalScience,2006,17(3):222-228
[12]Klucharev,V.,Hytonen,K.,Rijpkema,M.,Smidts,A.,&Fernandez,G.Reinforcementlearningsignalpredictssocialconformity.Neuron,2009,61(1):140-151.
[13]Anderson,BA.Counterintuitiveeffectsofnegativesocialfeedbackonattention.CognitionandEmotion,2016,10(11):1-8.
[14]谢彬彬.语言新家族–手机界面的表情符号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1-34.
[15]白学军,贾丽萍,王敬欣.抑制范式下的情绪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3,(05):785-791.
[16]范玲霞,齐森青,郭仁露,黄博,杨东.奖励影响注意选择的认知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10):1573-1584.
[17]储衡清,周晓林.注意捕获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J].心理科学进展,2004,(05):680-687.
[18]杨小冬,罗跃嘉.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4,(06):833-841.
[19]陈超伟.不同情绪面孔的注意捕获机制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1-9.
[20]赵旭东.返回抑制与情绪注意偏向的关系:情绪图片的眼动研究[D].宁夏大学,2016:1-10.
[21]Anderson,B.A.,Laurent,P.A.,Yantis,S.Value-drivenattentionalcaptur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11,108(25),10367-10371.
[22]刘丽,白学军.注意控制定势和线索类型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16,(09):1093-1104.
[23]杨小冬,罗跃嘉.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4(06):833-841.
[24]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5(04):488-496.
[25]戴琴,冯正直.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J].心理学报,2009,12:1175-1188.
[26]刘兴华,钱铭怡,周晓林.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及习惯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1:336-34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