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倾向不再单一。大学生在消费群体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与上一代的观念十分不同,受西方影响越来越喜欢个性、超前、轻奢的消费。但是,现在的不法商家却把矛头指向了还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大学生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保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意识,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权益的保护。
调查人:王亚芳
调查时间:2016.8.10—2016.9.10
调查地点:以微信为问卷发布的主要渠道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二、事实部分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认识和态度。以此,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调查中,有8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知道什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且对其有一定的了解。82%的大学生中,有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10.6%。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
87%的大学生曾经在消费的过程中受到过商家的欺骗或是讹诈,这说明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还是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和无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当问及是否有运用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时,只有4%的同学运用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多数人都觉得金额不是特别高,如果涉及的金额很高或者较高,还是不会运用该法律来进行维权,毕竟大学生对于社会法律的意识较为淡薄。只有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4%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58.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
三、分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二章第七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第十条与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其中,也包括了对大学生消费权益的保护和保障。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4%,这也是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运用性仍有待提高。因此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既要学会将自己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化。又要认识法律不仅是惩处犯罪的工具,更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并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清楚的明白,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