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国际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2015年提出“一带一路”政策后,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沟通联系的国家同中国的交往再次达到一个高潮,尤其是中亚地区,近几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本文是基于笔者在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实习期间发现的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有很多共性错误而作的。西安博爱国际学校是一所封闭化管理的学校,其国际部主要开展留学生汉语教学,学生主要来自中亚地区。针对留学生存在的书写汉字时的笔顺问题,笔者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从他们的母语背景出发,结合其性格、年龄、学习目的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学习汉字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中亚留学生该怎样进行汉字教学。参与调查的学生共300人,平均年龄在17-18岁,其中2/3都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
一、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
(一)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取得丰硕的成绩
留学生汉语教学自古就有,可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交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学习汉语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目前我国同中亚各国的交往又达到一个高潮。中亚各国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学生学习中文的工具性动机很明确,是为了从事商业性质的工作,加强本国经济同中国经济的联系。当然也不排除有学生是出于对古老中国的好奇、为了解中国文化而学习中文。总之,来自中亚的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也成为很多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理想城市之一。市区内各大高校都设有国际交流学院,为留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提供师资、硬件设施等,而博爱国际学校国际部的汉语教学工作是针对那些计划在中国上大学、进一步发展的留学生而进行的。
(二)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丝绸之路历史久远,中亚各国同我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因此,针对中亚地区的留学生汉字教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是真正培养出来的中亚籍汉语人才却为数不多,甚至有些“汉学家”能说流利的汉语却不会用汉字写学术文章。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在笔者接触到的留学生中,有些学生可以用汉语和中国人无障碍沟通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书写过程中笔画顺序不正确:很多已经通过HSK四级的学生写汉字是并没有按照规定的笔画顺序写,而是照着汉字“画”,甚至有留学生是从右下角开始写汉字,以“我”为例:有学生会先写右半部份,后写左半部分,最后写左上角的撇。此外,还存在同音字分辨能力差、形近字混淆等问题,词汇积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汉字难识难记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因此,笔者在实习期间就来自中亚的学生学习汉字现状做了调查。下图为调查结果分析:
有无汉语基础 有无专门的汉字指导老师 汉字是否难学 笔顺是否重要 是否分析偏旁 是否对书法感兴趣
初级班 27%有 83%有 89%认为难 89%认为不重要 92%不分析 93%感兴趣
中级班 49%有 68%有 47%认为难 67%认为不重要 63%不分析 89%感兴趣
高级班 57%有 57%有 32%认为难 35%认为不重要 32%不分析 82%感兴趣
调查对象:西安博爱国际学校中亚留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抽样采访相结合
(三)中亚留学生汉字教学现状
中亚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同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这些语言都属于字母语言,同汉语没有直接联系。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对于以字母语言为母语的中亚留学生,他们对汉字很陌生,因此会出现学习汉字时“照猫画虎”的现象。所以,对于来自中亚的留学生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汉字教学。然而在最初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突出强调汉字的特殊地位,基本都是进行随文识字。然而,从汉字本身来看,它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所以,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它虽然从属于汉语,是汉语的书面表达方式,但其本身也有独特的魅力,应当独立于汉语教学。在西安博爱国际学校,不同程度的留学生会安排不同形式的汉字课。比如初级班会有字帖描摹课、高级班会有书法兴趣课等形式。留学生对这类课程很感兴趣。
二、中亚留学生汉字教学溯源
(一)我国同中亚各国的交往
我国同中亚各国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彼时的中国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相当于世界繁华之都,因此,彼时中亚地区同中国进行沟通交往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一部分留学生、学问僧等。总之,我国同中亚地区各国的交往历史悠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我国同中亚各国的交往再次达到一个新高度。
(二)目前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
由于近几年我国同中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交往越来越紧密,来华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都是出于工具性动机,所以中亚籍的汉学家为数不多,根据笔者的调查,有64%的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23%的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在中国接受更高的教育,其中只有13%的学生是出于个人爱好和兴趣而来华学习汉语。针对中亚留学生的特殊情况,以下内容主要分析现在对外汉字教学的两种主要方法: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
(三)词本位教学法
所谓“词本位教学法”就是主要教词汇,课本的教学安排设计是先教生词,再教词汇的用法、连词成句,然后讲解含有所学生词的文章。建国以来的对外汉语教材编排一直都是按照这样思路,例如,西安博爱国际学校用的教材《桥梁》就是此类编排:生词、课文、语法规则以及关于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练习题。课程安排一般都是先讲生词,再讲课文,通过课文理解生词并且引出语法规则,最后通过练习题强化生词以及相关语法。“词本位教学法”的核心是教授词汇运用,。这种方法适用于词性区分明显的语言,在该类语言中词缀明显,词性划分明确,词形表音不表意。而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性划分不明确,可以见字识意。如果运用词本位教学法,很有可能出现学生认识“鸡蛋”但不认识“鸡”的情况。正如之前看到的一个笑话,一位留学生去超市买鸡肉,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于是委婉地给售货员说要买“鸡的妈妈”。
(四)字本位教学法
所谓“字本位教学法”就是立足汉字,着重教授汉字。因为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思,很多汉字都可以组成常用的词汇,如“鸡”还可以构成“鸡排”、“鸡汤”、“鸡肉”、“鸡头”、“鸡爪”等,而“蛋”还可以构成“鹅蛋”、“鸭蛋”、“恐龙蛋”、“彩蛋”等词。汉语中的生活用字大约只有三千多个,但是这些汉字的构词能力很强,且很多汉字构成的词汇义与该汉字的语素义息息相关。例如,学生学了“水”学了“杯”那么“水杯”便可以无师自通,那么“茶杯”、“酒杯”、“塑料杯”、“玻璃杯”、“保温杯”等词,即使没学过,也知道是什么东西了。汉字可以表义这一特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汉字词汇的必要性,因此,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如果实行“字本位教学法”,掌握了足够多的汉字,很多词汇就无需再刻意教授。
(五)比较词本位教学法与字本位教学法
如前所述,词本位教学法是以词为单位进行教学,但是借用于汉语的话反而增加了学习难度。词本位教学法模式优点在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做到即学即用。而且对于某些实词,如果运用词本位教学法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词义,学生也容易掌握。对于某些构词能力较强的实词则运用字本位教学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带多。例如学生掌握了“店”字,那么走到街上就能辨识“饭店”、“书店”、“花店”、“酒店”、“商店”、“洗衣店”、“免税店”等。总之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各有优劣,目前大部分学者都推崇字本位教学法,但是笔者认为不能单纯地推崇某种教学法而全盘否定另一种教学法。有效的教学应该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既定目标。比如在初级阶段,应该秉承“多识少写”的原则,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为后期学习打基础。学习汉语初期重在降低学生对汉语的恐惧程度。以在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学习汉语的中亚学生为例分析,初级班的教学侧重于字本位教学法,但是教学过程中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得会写多少字,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字感”,即学生对汉字的感知能力。

三、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汉字教学
(一)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汉字教学的现状(以西安博爱国际学校留学生汉字教学现状为参考标准)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民族语言的。因此,汉字教学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环节。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很多留学生对汉语学习有一种恐惧心理。此外,在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方面,结合汉字本身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相对较少,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偏多。研究重点在于强调如何教给学生汉字的构成原因及方法,但不是每个汉字背后都有词源小故事。在教学理论中没有将学生分阶段区别开来,也没有给汉字区分难易程度。总之,“汉字难识难记难学”仍然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甚至有些留学生会因此不再学习汉语,很多来华留学生会抱着“只要我会用汉语和中国人沟通就可以”的学习目标,忽视或者说将汉字学习置于次重要的地位。实际上,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本身承载着深厚的汉民族文化,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而自我演变、发展。要长期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精髓,必须学习汉字、掌握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为汉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对外汉语老师,教授汉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如何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克服“汉字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的偏见,使他们更快、更有效率地学习汉语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根据笔者观察总结,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汉字水平普遍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与留学生对汉字的刻板印象有关,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对外汉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进行教学、并不是站在一个外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教授学生最需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教学法只是借鉴其他语言的教授模式,很少有从汉语本身出发总结出来的规律,即使有也是比较浅显的教学经验,很少触及汉字的核心特点。以下内容是结合笔者在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实习期间与来自中亚的学生接触后总结出来的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教学的一些方法。
(二)结合中亚风俗培养学生的习字能力
在来自中亚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他们会对汉字这种表意文字产生一种神秘感,认为汉字难认难记难学,根本无规律可循。最初学习汉字时会认为每个汉字都像一幅图片,写汉字的过程像画画。有些学生并不认同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从上到下、自左向右”的写字规律,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新学的汉字“画”出来。此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后可以将汉字教学和构词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收获感和学习成就感,对后期的教学大有裨益。总而言之,初期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
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可以在初期开设专门的汉字课,比如描摹字帖、写毛笔字等。描摹字帖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汉字笔画、养成良好的学习汉字的习惯,不再是看着汉字“画”
或者在课堂中设置小游戏,将偏旁部首做成小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找朋友”,不同的偏旁部首可以拼合成不同的汉字。
(三)坚持在语文分开模式下先识字,后写字
在文本中学习汉语和脱离文本单独学习汉语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方法。在文本中学习汉字即语文一体模式,不会专门开设汉字课,该法借鉴于印欧语系的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外国留学生刚学汉语就能与汉字一一对应,且初期接触的汉字都偏向于生活化、比较常用。但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汉字往往不会太顾及汉字本身的规律,只考虑其运用频率,会让留学生感觉汉字学习并无规律可循,只是从日常交际需要出发,很难系统性掌握。
所谓语文分开,就是另行开课。将汉字本身作为教学对象,从汉字本身出发分析其规律,进行系统性教学,这种模式的长处在于照顾了汉字的规律,缺陷是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教的不是可以在生活中随时可以运用的语言,会让留学生感觉所学的汉字脱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做不到学以致用,收获感较小,最终导致其学习兴致不够高。
对“语文一体模式和“语文分开模式,笔者将汉字和文章分开进行教学的方法比较好。汉语是表意体系的语言,在语文一体的模式下进行汉字教学,教的是词汇,无法凸显汉字的特点,很多常用汉字构词能力超强,如果在初级阶段实行字本位教学模式,让学生积累足够多的汉字,并且深入理解每个字的意思,那么在后期中高级别的学习过程中就会自己创造词汇,甚至某些词汇就可以无师自通。
在留学生刚接触汉语时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做到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日常交际,在汉字本身的系统下进行汉字教学,减轻学生对拼音的依赖,使其明确汉字和汉语的直接关系,而拼音只是学习汉字的一种起到帮助作用的学习汉语的工具。
总之,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应该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独立教学,而不是依附于综合课和听力课单纯地进行部分感知。
前文提到对外汉字教学应该分阶段进行且也应该给汉字分等级。除此之外对不同的汉字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即有的汉字要求再阅读中能够认识即可,有的汉字则要求必须会写会用。总之,对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应该对他们的认字能力与用字能力做出具体要求,不可把所有汉字都一概而论,做出同样的要求。认字能力和用字能力相比,认字能力应该优先于用字能力。有学者曾明确提出过“认字能力的培养应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江新,2007)
但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对汉字的要求太高太全面,即要求初学者对学过的汉字彻底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要求留学生在课后将所有学过的生字都进行抄写,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很少有学生会将学过的所有生字都会认会写会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编排问题,现在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材都是先学生字再学课文及语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巩固所学汉字,整体编排都是为语法服务,并不是从汉字本身的系统性出发,没有充分利用汉字自身的特点、规律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由于汉字识别比汉字书写容易,所以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不应该在汉字书写方面对他们提过高要求,否则会导致其失去学习汉字的信心。在日常生活运用汉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住所学生字的学习方法更适合语言学习。有研究者发现,“汉字认读的影响因素与汉字书写的因素是不完全相同的,笔画复杂的汉字未必难认,笔画简单的字未必好些,有些笔画简单的形近字反而容易出错。所以许多学者提出了“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从日常对话开始学起,初期并不要求学生识记多少生字,在具备了基本的交际能力之后再开始认字,但是只认不写,不会硬性规定必须会写。在认识了大约300个左右的汉字后开始要求识记,要求记忆。这时听说读写并进,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习者的心理认知规律。
汉字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性,分为形音义三部分。汉字的字形系统即汉字的外在形体,体现在不同的偏旁部首可以表示不同的字意,如单人旁的字与人有关。在这个系统下的每个汉字各有特点而又相互联系。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应该秉承多识少写的原则,培养留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打破其心理防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在认识了足够多的汉字之后再要求书写。
尤其是对于来自中亚各国的留学生,他们的母语是字母排列式的,而汉字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平面结构,此外,他们的母语是形音联系,而汉语是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体,两种不同系统的语言转化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初级阶段的学习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从宏观上对汉字有一定的认知,而要形成这样的观念,前提就是认识一定量的汉字,从大量汉字中总结出汉字的规律、培养汉字意识,这种能力可以为后期的汉字认知能力做铺垫。
但是汉字是理性的文字,学习汉字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如果从六书的角度出发,让留学生对汉字的起源有所了解,就会对汉字的形音义系统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汉字认知初期能够减轻留学生对汉字的恐惧心理,对整个汉字系统有个比较理性的清晰认知。对汉字的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就可以触类旁通,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汉字、提高其汉语水平。汉字认知适合从偏旁出发,偏旁也是统的主要单位,掌握了偏旁之间的关系进行汉字认知符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认知规律,总比孤立地一个个认识汉字容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学者提出,平时上课不仅要教给留学生怎么认汉字,还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整体感知能力,加强其对汉字的感受,即培养“”。这些对他们后期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汪琪,2003)
我们提倡运用字本位教学法,但并不是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教,而是在整个汉字系统下突出汉字教学。也就是说,在字本位教学法的框架下做到字不离词句,在学单个汉字时还要教授如何遣词造句。要做到字不离词句就要。所谓专门上汉字课,就是不依赖课文、从课文中学习汉字。而是针对汉字本身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完美地诠释了如何独立教授汉字。这类教材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列举了。突出字本位教学法的教材,其编写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材,这类课本以课文为单位,以汉字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集中分块识字。以《汉字速成课本》为例,全书一共有20个课时,每个课时有四大板块,第一部分:关于汉字:讲解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包括笔画、笔顺、部件、和汉字结构等四部分,。第二部分:奇妙的汉字,遵循“有助于学习者记忆”的原则,介绍了相关的汉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识字效率。第三部分:建议,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学习建议。第四部分,练习。练习题分为同步练习和单元复习,题量较大,题型丰富,可以起到有效的复习巩固作用。此外,全书还包括专门介绍汉字发展的相关的内容,为学习者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每节课的汉字除了标注的相应的、义,还给出了部首,方便学习者字典,该课本还配有课后习题,供学生课后学习使用。为学生扎实地掌握汉字提供了一定的保证。以上内容从课本的编写体例出发做了简单介绍,以下将从课本的教学内容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既有具体的识字教学内容,又有相关的介绍汉字的内容。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汉字量而且学习汉背景,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为学生以后学习汉字提供了知识储备。总之,《汉字速成课本》(柳艳梅)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专门学习汉字的课本。其编排突出了“字本位”教学模式,在教汉字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且不看是否是“科班”出生,都要对文字学有一定的研究,否则很难对文字的性质、结构和演变有较深刻的认识。文字学知识上的欠缺会影响自身文字学的提高,也很难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行业。例如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书写时笔画顺序不规范,会给学生做出不正确的示范。有的教师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了解的演变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运用学科知识正确讲解。如对于“山”、“水”这样的象形文字,学科知识功底厚的老师就会用图形展示的方式进行演示,将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学生会认为汉字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莫测,反而会觉得汉字其实充满趣味性,会主动去探索汉字的某些规律,这样的话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接受汉字,最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在教授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太注重汉字和词语意思的讲解,不能地用适当的教学法教授汉字会将本就不太好掌握的汉字更加复杂化,学生不仅不会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还有可能知难而退,放弃汉语学习。因此,教师本身也会影响汉字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如传统的六书理论、规范的汉字书写等。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如课堂游戏环节设置、运用毛笔、剪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具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关于教师教授汉字时的趣味性,有学者曾做过专门的相关研究,其中涉及展示汉字字形的技巧、向学生解释汉字字义的相关技巧、帮助学生类推汉字字音的技巧等。针对来自中亚的留学生,汉字字形时要将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单个汉字有感官上的认知。字音的展示一般都是以拼音的形式展示,比较单调。但是字形的展示和字义的展示就相对而言就比较有趣味性,尤其是象形字,用或者动画等形式展示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知汉字、从而有效地进行记忆,最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图片展示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运用PPT展示和利用卡片展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更方便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解释汉字的字形寓意时可以利用汉字的表意特征,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图画法”、“字源法”、“分析结构法”、“形旁法”等。的汉字往往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内在含义。通过分析形旁讲解汉字,可以给汉字归类,在理解了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分类识记。长期下来会让学生对汉字有个整体认知。在不认识某个汉字的时候单分析其偏旁就可以大概猜测出来某个生字的意思。例如在讲解“河”字时,先说明偏旁三点水与水有关,来源于汉字的“水”那么以后学生遇到“海”、“湖”等字时就会猜测出其字义。
四、结语
目前来我国学习汉语的中亚各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进行具体的教学。此外,更要考虑学生的母语,对于母语和汉相差甚远的学生,一定要给予更多关注。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别出心裁的课堂技巧,总之,笔者认同“字本位教学法”,也坚持“字不离词句”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万业馨《中国字·认知》
[2]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10(1)72-73
[3]张静贤.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1)123-125
[4]冯凌宇.略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若干问题[J]汉语文教学,2010年(5)95-97
[5]王红.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趣味性教学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2014年
[6]陈俊羽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汉字教学重要性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6):8-10
[7]张明明,陆湘怀.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4):34-37
[8]李大遂.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J].暨南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1):14-20
[9]张雯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09年
[10]张新.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4年
[11]项晨辰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2]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3]李俊菁.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黑龙江大学,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