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瑞鹤图》的绘画艺术特色

《瑞鹤图》是一副北宋时期写实绘画,它具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社会价值,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是中国古代一副杰出的工笔画写实作品,作于1112年,宋徽宗30岁时,绢本设色,长51.8厘米,宽138.5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画中描绘的是传统元宵佳节北

  前言

  赵佶创作了登峰造极,空前绝后,无与伦比式的艺术成就。赵佶的画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形神兼备,注重写实,讲究画理法度,妙体众形,兼备六法。
  《瑞鹤图》为赵佶得意之作,无论是构图、设色还是诗题都观之令人叹服,此卷构图新颖景简而意不简,这就涉及了构图、笔法及意境的问题,本文从作画背景到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带领大家领略北宋艺术珍品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
  本论

  一、创作背景

  《瑞鹤图》为赵佶风华正茂时所作,我国自古以来都视仙鹤为祥瑞之鸟,画家也都爱以此为题材作画,宋徽宗绘此图有非凡意义。
  “瑞”带有祥瑞、吉祥之意。单从题目这三个字可以读出作者在创作时喜悦的心境,《瑞鹤图》的题词表现了富贵与祥瑞紧密联系,画幅的左面则是赵佶所提的长诗“瘦金书”,书与画的紧密结合让人眼前不尽联想,是怎样一位性格严谨的画家才能写得一手严谨规矩的蝇头小楷。宋徽宗一生创作无数此幅作品堪称典范。画面展现仙鹤集会于建筑物顶端,此处是北宋皇宫的正南门宣德门,宋徽宗散步恰逢亲眼目睹景象,将眼前的景象绘出。
  这是一副不寻常的花鸟画,记录了北宋政和二年轰动北宋都城汴粱城的一桩事件,作者不仅绘制了图片,还撰写了文字说明,公元1112年元宵节后,东京汴梁城还沉浸在元宵节的欢乐气氛中,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在赏花灯,观看各种歌舞烟火表演,这时宣德门前出现一幕罕见的吉祥景象,此景象引得宫人驻足观看,路上来往的百姓见证了这一奇迹到来时刻,惊叹声、拍手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只见雾气升腾,天空中浮现朵朵祥云,不知道何处飞来一群仙鹤围绕着宫殿盘旋飞舞,发出悦耳鸣叫,还有两只停靠在宫殿的屋脊上,姿态娴雅,悠然自若。这群仙鹤在宫殿的上空经久不散,自在翱翔,才向西北方向飞去,记录“仙鹤聚集宫门”的见证者,在文字稿的末尾属了名,御制御画并书,画图的,撰稿的的,写字的都是皇帝,乍看上去松散拉长的“天”字,仔细研究里面有“天下一人”四个字,这个签名为宋徽宗赵佶独家所有,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书画水平最高的皇帝,不过治理国家并非他的强项,其继位的12年间天下并不太平,一会天灾,一会地震,一会蝗灾,一会水灾,就在徽宗束手无策,倍感失落的时候,一次偶发的自然现象,给它注入强心剂,又让他对国家的多舛的命运重拾信心,预示着国运临门,国运长久。
  一种不是普通的鸟儿——仙鹤,是神仙的座骑,是长生不老的象征,是祥瑞,它们一起现身于皇宫之上,说明是上天发送的信号,说明赵佶是天命所归的圣明君主,大宋江山将千秋万代,永远昌盛,宋徽宗非常激动,他决定要用自己的特长,丹青点染,将这一激动人心的事件记录下来,徽宗是工笔花鸟画的顶级高手,以写实见长,但在画仙鹤时,犯了两个小错误,仙鹤的黑色羽毛是长在翅膀的外侧,徽宗把它画在了仙鹤的尾部。仙鹤飞翔的时候脖子是挺直的,徽宗却画成了弯曲的。也许徽宗当时并没有亲临群鹤飞舞的现场,是听说了官员的汇报后才绘制了此图,徽宗希望《瑞鹤图》能为自己的统治增加底气,为大臣们树立信心,为风雨交加的大宋王朝带来好运,可最终没有挽回日渐衰落的国运。1137年,此时距离绘制《瑞鹤图》只有十五年,金兵攻克汴梁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双双被虏,当了九年阶下囚之后,带着屈辱“驾鹤西去”了。
  鲁迅曾对宋代院体画有恰如其分的评价,要有批判性的继承宋画,去除糟粕取其精华,继承宋画的严谨、精细之处。赵佶作画精神可嘉广为传颂,相传赵佶偶然一次看到树下几只孔雀于是下令组织画家们画孔雀,众人纷纷各展其才,抓住孔雀不同姿态,有画孔雀开屏时的姿态华美,也有飞起时的绚丽,还有的画家抓住孔雀孤芳自赏,趾高气扬特质进行一番描绘的,总之各不相同,各有千秋,画工本以为皇帝看后会赞不绝口,结果却恰恰相反,赵佶看后大发雷霆,训斥画工,画工各个面面相觑,脸上除了茫然还有几分惊恐,一个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心中充满了疑惑。赵佶说到你们画的孔雀都是不对的,画孔雀时都没有仔细观察孔雀,于是让大家观察孔雀行走先迈出哪只脚,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必先举左,再看自己画的都为其反。从这则故事我们看到赵佶观察事物极其细致,微小的细节也能迅速观察到,这就是他被称为登峰造极,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杰出绘画人才开创宋代画院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其中一个原因。说到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赵佶不仅注重再现客观现实而且还强调传达主观情感,达到气韵生动的境地,气韵生动是南齐谢赫提出作为中国画创作的首要准则。一名真真的画家不仅要描绘客观景物的形体也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能创作出真真的艺术品。画卷赋色艳丽鲜明,线条简劲而流动,严谨工细,笔致细劲,仙鹤呈现生机勃勃景象,予人以深刻印象。

  二、作者简介

  赵佶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所处的宋代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优越的条件可以让他接受优秀的理论技法,临摹优秀的画帖,他的字都细瘦,挺拔,笔画舒展遒丽。赵佶与李煜一样,都是在艺术上绝顶聪明并做出非凡业绩的才人,李煜做君王时及身为俘虏后,所写的或优美华丽或伤心泣血的婉约词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赵佶创立的瘦金体书法与绘画作品在中国书画史上独领风骚,但都是却都败在了治理国家。他们重用奸佞,排斥忠良,一方面给国家百姓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国破被虏,落得可怜可叹的下场。
  作为亡国之君赵佶在政治上是乏善可陈的,但是在位几十年利用优越的条件,大力提倡和独特的创造,将宋代的书画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度。北宋院画地位逐渐超越文人画,文人画走向衰落主要原因由于徽宗广集人才,将绘画作为做官的门槛,提高画师地位给画师们优良的创作空间条件,同时也注意提神画师们的自身书画修养,他自身的书画艺术修养达到了足以令许多职业书画家望尘莫及的境界,他天赋极高,相关资料又搜集最为丰富,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在艺术上既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同时还有自身独创的画风书体,理论实践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在中国书画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理论上他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四者相结合,这一点其实都是要求书画家文化修养必须要高,不能成为匠人,他的画可以说是观之令人叹服,为中国画的发展奠下不可磨灭的成就。由于自身身份特殊与皇家贵胄审美的要求,因此他的画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他注重写生,追求丝丝入扣、体物入微。他的画虽然取材于大自然的写实物像,但是构思十分巧妙,而且在写实中着力表现自己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这中国画在写意取神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而且也使得中国画的哲学思维提升了几个高度。X艺术家劳伦斯·西克曼收藏中国大量艺术品,尤对徽宗的书画钟爱不已,认为其书法神清骨秀,秀媚飘洒,章法严谨,一气呵成,其画与书的结合可谓是天成之作,对其有很高的评价。赵佶的这种诗、书、画、印相结合,诗题、款识、签押、印章这些貌似无关紧要,实则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元、明以后绘画者纷纷效仿,最后成为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特征。

  三、《瑞鹤图》绘画艺术特色

  (1)韵外之致

  妙体众形,兼备六法
  《瑞鹤图》中共绘有二十只仙鹤,轻盈灵动、仪态万方,用淡石青添染天色,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左右各出现的一角阙楼,晴空中飞舞着18只丹顶鹤上下飞舞,神态各异,蹁跹多变,无有同者,争鸣应和。翱翔盘旋在浩瀚的长空,凝视画面仿佛能听到仙鹤欢快的叫声,屋脊两端分别又有两鹤站立于屋脊左右的鸱吻之上昂首向天,可以想像宫殿的富丽堂皇、宏伟雄壮。画幅的左面则是赵佶所提的长诗,书法异常佳妙,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笔笔虽细但是却具柔韧之力,在如此细的笔画里有粗细主次的变化,给人欢快爽利的节奏感,字字结构抱元守一,通篇偶有连笔,字数虽多,但无一笔松懈,显示出赵佶作书极强的腕力,这是书法者需要效仿之处,宋徽宗与王诜,赵令穰,黄庭坚三人友好共同作画,师承吴元瑜,崔白,其书法“瘦金体”瘦劲锋利,屈铁断金。
  赵佶在画《瑞鹤图》图时有外在自然景致到内在精神境界的跨越,正是由于对鹤的细致观察才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细节生动,这种写实的技巧一直沿用至今。他学到了老师的优点,从中继承绘画成就,自崔白发生变化,观察细致,体物精微,傅色鲜润,富丽精工,风格明确,精细逼真,造型准确,笔墨精严,技法完备,气韵生动。将崔白等人的绘画风格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画鸟用生漆点画鸟眼,极其生动。赵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空中飞翔的十八只丹顶鹤,再通过艺术手段加工,使鹤赋予生命力,预示着国运临门,国运长久之意。邓椿在《画继·杂说·论近》中论月季与孔雀“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孔雀升高,必先举左”可以看出赵佶对事物的观察非常细致,使众史骇服。宋徽宗注重写生真实,对我国绘画造型准确性、再现性美学品格起推动性作用。使得宣和画院追求对事物描绘细致的创作风格,《画继》中记载“一宫女弃掷果皮,其中胡桃、荔枝等果核······清晰可辨,可见画院的画工已达到如此细致的水平。宋徽宗的绘画不像苏轼注重写意抒情,忘形得意,而是高度重视写实,画院的画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与绘画技巧,这一点得意于宋徽宗提倡重视写实的创作风格并身体力行。纵观整幅画卷兼备六法,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气韵和创作者自身情感与评价,用笔圆转流畅随物象的形体,赋色艳丽画面清新雅致,仙鹤、宫殿、诗题、印章、落款安排得当画面构图新颖具有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内涵的审美升华。

  (2)应物象形

  神态各异,动静结合
  晴空中18只仙鹤在空中翱翔,形态各不相同翘首远望仰头长鸣,作者抓住鹤的外形特点进行描绘,不仅仅要求形似,更是要求神似表现刻画对象的生命力。形神兼备是中古今绘画准则讲形神完美结合,十八只仙鹤在分布上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占据画面三分之二处,是全画的点睛之处。整个画面气韵和谐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界,仙鹤与宫殿;空中飞舞十八只仙鹤与屋脊上站立的两只,一动一静的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正所谓动静结合画面静中有动,动中含静,画面虽简,却蕴含无尽的深意,画有尽而意无穷。

  (3)随类赋彩

  线色相融,精致富丽
  欣裳整个画面清新雅致,湛蓝的天空中洁白的仙鹤头顶一丝曙红,用生漆点画鸟眼,颈与尾部羽毛用墨色点染,嘴、脚、羽毛边缘以极细线条勾勒,颈与腿细长而有力量。细看十八只只仙鹤形态各异,宫殿以红色为主暗黄色瓦顶与祥云相互呼应,祥云结构圆转流动富有节奏打破画面构图呆板与拘谨,庄严绚丽宫廷展现徽宗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屋脊顶端像鸟的展翅姿态,赋色艳丽用笔纤细线色相融,表现技法熟练。除此卷还有《写生珍禽图》、《芙蓉锦鸡图》一副诗意小景以精工逼真、笔墨沉着、典雅绚丽著称,以流畅舒缓而纤美线描勾画形象。
  以写实见长,丹青点染,石青色平涂天空祥云缭绕华丽宫殿,赋彩艳丽的鸟惟妙惟肖、妙体重形显示画家对描绘对象观察的深入与表现能力的娴熟。徽宗工笔写实注重意境诗情塑造,轻利笔致粉彩赋色表现其风韵,形象单纯简洁不失鲜明,就有浓郁的诗意。
浅析《瑞鹤图》的绘画艺术特色

 (4)经营位置

 诗画相融,相得益彰
  纵观整幅画构图新颖与以往宫廷花鸟画构图方法不同,诗题部分与画面各占二分之一,天空与宫殿部分比例为三比二,仙鹤、屋檐都呈对称分布从上至下可纵向把画面分为四等分,仙鹤并不是随意排布仙鹤居中呈对称排列,蓝天周围四角未排列仙鹤,有详有略拉开空间让画面有空间感,画面下部分三分之一处的宫殿与祥云从中心向左右两旁分散同样呈对称分布,二者形成呼应,宫殿在祥云中半遮半掩,云雾缭绕,给观者留下神秘之感。构图巧妙,匠心独具,安排得当,赵佶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同时也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带给人美感并符合美学原则,他对于线条的转折呼应用于书画创作之中,将画法入书法。仙鹤栩栩如生,气韵生动,颇有皇家祥和吉庆的气氛,观之感觉万世和平及安宁。仙鹤盘旋齐鸣,犹如亲耳所闻,使人不禁走入那神仙境界中。画面颇为生动传神,安宁舒适与清新灵动之感款款而来,令人叹为观止。
  视线再转移至左边,诗题落款占据画面二分之一,字体规整功力深厚、抑扬顿挫、刚劲有力、一气呵成。除了此作品赵佶还有其他一些如赵佶作品他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绘制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有十五枝彩锦鸡,注视着双蝶,其寓意勉励臣子都以鸡的五德为标准,为国尽忠。在《瑞鹤图》中我们看到书画印三者组成一幅珍贵图卷,一副完整中国画不仅要有丰富的画面还要有题词与落款,缺一不可。赵佶在诗中这样写到忽然宫殿被祥云遮掩,仙鹤云集与宫殿上空,众人驻足停留此处,通过题诗来记实。有诗的存在才显得画面更加生动,画又让诗显得不单调空洞,二者如同鸟之两翼。精美的构图,诗画的结合将《瑞鹤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瑞鹤图》艺术价值及影响

    赵佶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同时也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带给人美感并符合美学原则,他对于线条的转折呼应用于书画创作之中,将画法入书法。色彩典雅绚丽,线条流畅,构图饱满,表现技法娴熟。把宋代的绘画水平推到了新高度。
  宋徽宗为了提高画家的地位、学识和修养,设置课程学习和考试,扩充翰林画院并亲自掌管,在追求理想努力干政的同时,有种在自身的道德修养。广收书画,文物,给予画院的画家较高的俸禄,任命宋子房为画院主考画师,命画师们绘珍禽鸟兽、奇花异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留下坚不可摧的辉煌成就,同时徽宗赵佶在中国画的发展中也成为登峰造极,空前绝后,无与伦比式的艺术成就。《宣和画谱》记载收藏绘画共6396件,分类10门,其中花鸟2786,达到藏画的44%,现存的徽宗画鸟有两种,工细精致为画院画师代笔与朴拙浑厚为徽宗真迹,《瑞鹤图》属于真迹。
  北宋时期的绘画达到顶峰,以武宗元为代表人物画,李成、范宽为代表山水画,苏轼王维开创文人画,到了北宋后期衰落的青山绿水被兴起,院体画逐渐发展到顶峰地位逐渐超越了文人画,至到南宋后期宫廷绘画依旧保持兴盛,赵佶在工笔画形象生动、笔致细劲、不拘于陈法、艺术手法之高观之令人叹服,他不仅擅长绘画,在书法中的造诣也很高,其书法自成一家,其字体颈骨劲挺,体势瘦弱,骨力峥嵘,给人以简洁明快,随意挥洒的感觉,其二者在两宋及后期空前发展。宋徽宗书画水平之高,特别追求书画中的意趣作品中极富个性,可谓宋代书画史的巅峰,其中以工笔画鸟成就最为突出,后人难以伦比,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为考察北宋时期绘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结论

  这篇文章是通过四个方面进行概括,主要是、作者简介、绘画艺术特色、艺术价值及影响来进行论述,将《瑞鹤图》绘画艺术特色从意、形、色、构图四个小方面进行阐述,对色彩、构图、创作等方法进行论述,强调把观察、构思、创新相结合。因此我通过对《瑞鹤图》绘画艺术特色分析以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来谈谈现代人们对工笔的认识,最终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谢辞

  经过两个多月的撰写修改论文,我们即将告别大学生活,昔日的欢笑回荡在耳边,大家即将踏上一段新的征程。临别之际,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
  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徐伟老师。利用课余的时间对我们的创作和论文给了不少建议和指导,当我对我的创作没有方向时,他告诉我作品艺术特色着手,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画面构成,影响及意义这几个方面去着手,从大纲、目录到正文及参考文献都是他按照专业标准来细心指点让我明白该如入去修改,帮助我理清思路,精心点拨,让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没有徐伟老师的细心指点,我不会这么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徐伟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与深切的谢意!
  最后,感谢美术学1303的全体老师与同学,陪伴我度过了一个美好又充实的大学时光,祝愿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辉煌灿烂,前程似锦!

  参考文献

  1.空间的背后——从赵信《瑞鹤图》谈空间与主题的关系[J].邱皓.  收藏.2016(23)
  2.群鹤飞舞朝兮暮兮──《瑞鹤图》有关问题的阐释[J].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1)
  3.浅析赵佶画作《瑞鹤图》[J].翟文露,丁峰.  美术大观.2013(08)
  4.从《瑞鹤图》解读赵佶的性格特征[J].吴彦婕.  艺术探索.2010(04)
  5.《宋徽宗:北宋家国兴亡实录》任崇岳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6.《美术学研究》樊波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7.《宋代绘画研究》邓乔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8.《宣和画谱》俞剑华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
  9.《中国宫廷绘画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6月
  10.从《瑞鹤图》看宋徽宗绘画的形式感[J].李争.  大众文艺.2016(14)
  11.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宗白华著,1987
  12.《宋代画风转变之契机——徽宗美术教育成功之实例》李慧淑著故宫学术季刊1984年
  13.《北宋徽宗超宫廷画家养成教育之探讨》黄冬富著屏东市院学报1991年
  14.《宋徽宗的画》郑经生著中央日报1961年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81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1月15日
Next 2020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