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一)早期教育
冰心的家庭是一个不旧但也不怎样新的家庭,并非富贵,只是生活富裕的做官人家。冰心女士的父亲是海军学校的海官,也算是风雅之人,母亲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个人的情感是要丰富一点。儿童时期在海边长大的冰心,少了几分女孩子的荣弱,多了几分男孩子的坚刚。大海是她的亲人,她每天与大海朝夕相对。在《春水》、《繁星》中就有多篇写过关于海的赞歌。因为祖父也特别赞成后辈有读书识字的能力,这便给了冰心博览群书的条件。后来,随着父母一起离开故乡,走进四面都是山的北京,这里的环境给了冰心心灵上巨大的改变。母亲是一位十分接地气的女人,在家就一边干活,一边看书,还经常订阅报刊,比如:《小说月报》,我许多新鲜的事物都是从这上面而来。虽然,冰心的母爱意识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但是她对父亲的爱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寄小读者》九中就是先提到父亲,《寄小读者》十才是写信给母亲,这说明父亲在她心中的地位很大。由于父亲的工作,冰心可以经常去父亲的军舰上玩,也常听说海的故事。父亲还经常带我去听戏,经常去听《华容道》、《草船借箭》、《群英会》等,这让冰心对古典文体产生极大的兴趣。现在,冰心至少爱星甚至于月亮,那也因为父亲总是在夜空给我讲解各个星座的名称和位置。这样和睦的家庭关系滋润着冰心成长的心灵,父亲的爱使我以“爱”来灌溉我的作品。正是这样,在冰心的作品中总是包围在母爱童年的回忆、大海之中,“爱”是作品中核心的思想。
作为冰心的生死之交、知己,巴金也有其相似的地方,巴金也是一个被母爱包围长大的。巴金是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在这个家庭中看透了旧社会封建制度的残酷。家中下人成群,他看见这些劳动人民的惨状,比如:老桥夫被人诬陷为偷东西,在一个晚上用一根裤带吊死在大门里面;抽大烟的仆人周贵偷了祖父的画被赶了出来,沦为乞丐,流落街头。着一件件的不平等,让巴金深恶痛绝,他们口中所讲的“上等人”。在巴金《忆、家庭的环境》中说到:“当这一切在我眼前发生的时候,我含着眼泪,心里起了火一般的反抗思想。我说我不要做一个少爷,我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这正是他爱的观念的形成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来自于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与冰心的母亲一样,同样是充满着中国女性传统的美德的妇女。母亲身上体现着:慈爱和温柔,但是即使这样妇女仍在封建制度受着残害。在这家庭中享受着主子的身份,却仍与仆人和俾女比较接近,接人待物给巴金留下一些平等仁爱的思想。母亲对巴金的影响也不止一点,除了良好的封建文化教养外,还与外国教会的友人做好朋友,这种敢于冲出旧封建制度束缚的勇气,给了巴金沉重的一击。在他面前的这个女人,不仅仅是她的母亲,也是指引着他向往自由、向往新生命,就像《家》中的觉慧一样,如果不脱离这个家,就只能葬身在封建的坟墓里,如果不妥协就得奋斗。也许,正是这样一颗满怀“人类的爱”作家,他认为把爱分散给其他人,才是爱一切人的表现。家庭中的勾心斗角与母亲的仁爱形成抗争,结果母亲胜利了,她用正面启示了儿子今后生活的道路,让他知道怎样从黑暗势力中获得爱。
(二)后期教育之比较
巴金的十五岁那年,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巴金看到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这好像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着迷。在书中,作者主张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谴责恶劣的XX,这也许唤起自己对家庭的厌恶。想起那个没有和平、没有友爱的社会,也许,少年时代的苦难巴金刚好可以从《告少年》中得到一丝丝精神上的慰藉,同时也在巴金的心中产生了一些鼓舞的力量。在他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的“序”中曾说过:在俄国爆发革命时,克鲁泡特金用满腔的激情写下这部《伦理学》,我被他精神所感动。就在中国大屠杀的那段时间,我以全身的精力投入翻译这本书的激情之中。”可见,巴金是那么的爱着这位俄国人,他想像克鲁泡特金一样,去帮助人、爱人。他坚信“互助论”,相信社会上有与自己思想一致的人。后来,巴金在1927年从上海启程去法国,虽然巴金在法国只是待了二十二个月,但是这短暂的留学经历,让法国文学影响着巴金的创作,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巴金并没有表现出对法国文学的自觉、理论的探讨,只是以独立的眼光去看雨果、罗曼罗兰、左拉。左拉的《萌芽》给巴金影响很大,但比起俄国的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来说影响较晚,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左拉深刻地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人们的无法从黑暗中觉醒。巴金的作品多次重申垂死的社会制度的控诉,比如,1937年关于《家》的回忆和散文《控诉》中的前几记就有提及。巴金总是说左拉的小说总是可以引起他创作的欲望,使巴金的作品一直在不断扩大。
对比巴金来说,冰心也是海归留学而来,只是冰心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使她的作品中更加充满“爱”的味道。中学期间,冰心就是在贝满中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协和女子大学后来并入燕京大学,这些都是基督教学校。在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学校中学习,她常常去教堂做礼拜,并系统地学习《圣经》。在长期的基督教文化中,《圣经》中“爱”是基督教的核心思想,这也许就深深的影响着冰心对人生的态度。冰心在《我的中学时代》中就这样的提过:“在我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中,也就是中学时代给我的印象最深,对我的性格影响也最大。”这一切都归功于她在北门中学的一位美籍英国文学女教师——鲍思贵,这是冰心的良师即益友,她和冰心一样毕业于X威尔斯利女子学校。冰心加入基督教,也是在鲍思贵的引导下正式加入基督教。入教使冰心对“爱的哲学”理解更加深刻、更加浓厚,这也成为她作品中最鲜明的特点。在去前往X深造的道路上,冰心始终有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念情感,是她创作出闻名中外的《寄小读者》,从大西洋缓缓而来注入人们心中。
二、冰心与巴金笔下“爱的世界”的相同点
(一)对爱的表达方式相同点
巴金出身于一个封建大家庭,这对他后来的作品影响很大,与冰心相似的是:他也是在爱中度过了童年,“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我的确是一个被爱着的孩子”。母亲的爱是他最早的教育,他的母亲还教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与冰心一样,,巴金幼小的洁白无瑕的心灵也早早的播下‘爱’的种子。然而,世界并非如此单纯,也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矛盾,父母的过早离开人世,使他体验了世态的凉薄,使他看到爱以外的东西:表面和睦的诗礼之家,内部却充满丑陋和轻慢,是一座罪恶和黑暗的地狱。这给他的认识和感情礼带进了矛盾和痛苦,这也是他的性格多了一些忧郁。20年代,中国涌进了很多思想和潮流,无XX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无XX否定了一切国家和权威,主张24小时内废除国家,建立绝对自由、绝对平等的“安那其”社会,无XX主义虽不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会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民主主义的思想成分,这正是吻合了巴金的反封建,反专治的要求。尤其无XX主义伦理观中还有不少的人道主义因素,比如提倡平等互助、人类相爱思想,深深打动巴金。这是青年的巴金对无XX情有独钟的原因。巴金对无XX主义领袖克鲁泡特金最为敬仰,他译过不少的克氏著作,无XX主义女革命家高德曼也曾为成为巴金的“精神母亲”。因此,无XX主义给巴金早期“爱的世界”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爱”是冰心和巴金作品中早期思想核心元素,使他们的主旋律,两位作家的性格、气质、个性、行为、经历的不同,但是他们对爱的表达方式有着相同的风格和审美。
(二)对母爱探究的相同点
冰心与巴金在表达母爱上,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母亲对待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需要任何的回报的、也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母爱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的而然的情感。人类由于发展,异化了许多的本能,母爱这唯一被完美完整的保存下来了的原始情感愈加显得珍贵和神圣。这就是为什么冰心和巴金的“爱的世界”都以母爱为起点。但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他们都有着一个相似的、难得的好母亲。冰心和巴金的母亲都是典型的东方母亲,他们出身书香门第,深深受着封建文化礼教的影响,具有温厚宽容、善良贤淑的品格。对儿女她们的爱如阳光般无私、大海般深沉、更可贵的是她们没有时代一般家长的守旧顽固,她们有“现代的头脑,稳静公平的接受现代的一切思想”。冰心的母亲就没有向其他一般旧式母亲那样束缚儿女,而是让她任性自然,像男孩子一样发展天性。冰心能够顺利的读书、留学、在文学上展露天才,与母亲对她的爱是分不开的。前面所说的巴金的母亲对子女进行的“爱人、爱所有人的教育”,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共同的母爱,使冰心和巴金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他们不约而同的唱起了母爱的赞歌。

三,冰心与巴金笔下“爱的世界”的不同点
(一)对青少年儿童关爱的不同
1、对爱的表达方式
冰心与巴金都是一位童心不泯的作家,因为有母爱的荫蔽,有弟弟们童心的启迪,使她受世俗熏染较少,这种“环境的单纯”形成了她“思想的纯洁”。虽然进入到成年人的行列,童心却不断来复,常常变成成人世界的孩子。正是这不逝的天真,永驻的童心使他们能够永葆对儿童的热爱,能体察和理解儿童的心思和感情,能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情去观察和体验世界,从而能够创造出那么丰富纯真的童心世界。通过诗化、神化、冰心营造了一个无限纯净、圣洁、又充满丰富情趣的童心世界。不仅小作者在这里找到自己,成年人读了也生出神往之心。冰心以童心给现代人徘徊的心灵 提供了一方净土,使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真”的所在,但愿人类多一份童心,少一分世故,那样世界不就多一份真诚,少一分虚伪吗?他们对青少年儿童是都是关爱的态度,但是在对青少年儿童关爱上的方式有着不同。
与冰心不同的巴金赞美“青春是美丽的”,巴金是青春型作家,充满青年式的热情与激情。最青春对青少年的作品贯穿了他的整个作品。冰心在对青少年儿童表表达关爱,总是以一种比较细腻的、温柔的方式来展现给大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这种关爱用以微妙的形式向他们传播。巴金总是用以青年人具有的活力的方式比较激昂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清筛年的爱。
2、对儿童的影响
巴金是一位热爱孩子的老人,人们敬重他,爱戴他,尊称他为“20世纪的良心”。《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而在《我的家》一文中,巴金写到了他七岁的外孙女作业负担重,从早忙到晚。有时孩子的妈妈陪孩子复习数学,总要因为孩子“头脑迟钝”不断在大声训斥。巴金说:“我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回想起过去的一些事情,总觉得灌输和责骂并不是好办法。为什么不使用‘启发’和‘诱导’,多给孩子一点思索的时间,鼓励他们多用脑筋?”巴金最后说:“说老实话,我同情端端,我也怜悯过去的自己。”
冰心老人热爱儿童,她乐于为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她用十分自然亲切、充满童稚气的话语,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生活,使孩子们受到有益的教育。在《小橘灯》中,“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写到了小姑娘心灵的美好。而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冰心则写到在颐和园碰到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冰心最后说:“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活力。
(2)对待女性态度及其命运
1封建寂寥的叛逆者
仔细阅读巴金和冰心的文学作品,发现在他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他始终把女性形象当成是文章的灵魂,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常常惹得我这个同为女性的读者暗自流泪。心里在同情她们的同时,我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明的时代,也许我们应该感谢象巴金笔下的那些女性,正是她们的牺牲、挣扎、觉醒和叛逆,才有了今日女性的一片灿烂天地。在巴金与冰心的作品中,往往会描写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作为你个叛逆者的角色,笔下的及其女性不愿封建思想的礼教。封建女性没有地位。
(3)封建利益的妥协者
在巴金笔下把的毒害剖析的淋淋尽致,封建女性就是官僚主义的牺牲品。因为是封建社会女性是没有地位的,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附魔的赞许,甚至是人生的终身大事也要得到他们父母的允许,封建社会会的女性往往没有办法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大事也要受父母的左右。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会,男性的生命很重要,在巴金的笔下把女性的生命在封建社会的不足惜,描写的很到位。封建社会的女生生命如蝼蚁般不足惜。他们的命运往往会受到男人们的左右,不能拥有自己的想法。古代女性的一举一动被限制在所谓的三从四德的条条框框当中。封建社会女性的任何行为都要受到外界的监视。冰心与巴金一样特别谴责人们对封建女性的这种行为。所以在他们的笔下,封建社会的女性往往是封建利益的妥协者。因为没有一个XXX、新的社会观,女性不能习书,所以她们也只能做一个妥协者。
3XXX的新女性
女性解放中的两个形象:新女性与贤妻良母回首中国现代化进程,个性解放的排浪裹挟着女性痛快淋漓的呐喊,“新女性”应运而生。一般说来,“新女性”是指接受了现代教育、追求个性解放、勇于与传统封建道德抗争的时代女性。从古至今,在以男权话语为主导的社会里,女性只能是从属男性、从属于男权社会,女性在夫权、族权、神权等重重枷锁的束缚下,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森严的等级制度让她们失去了所有的话语权,冰心无论是在《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梦》,还是《南归》、《我的母亲》等作品中,不但极力提倡“爱的哲学”,还积极维护与争取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合法地位与权力。冰心在留学X期间,对哈佛大学不招收女学生,不让女同学进图书馆提出过强烈的抗议。她在日留学期间,建议日本的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争取受教育的机会。而在呈贡简易师范任教期间,极力反对女性不能入学的旧习,大力倡议招收女同学,这些行为都有力地践行了她男女平等的思想。冰心还在《对于妇女参政的意见》中,向当时政 府部门提出让那些有能力的女性参政议 政。新中国成立后,冰心建议有关部门 要重奖社会上成功的女性,让更多的女 性享受成功的喜悦,享有和男性一样的 社会地位和尊严。 冰心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 象,在战争来临之时,在历经家破人亡 的战争伤痛之后,能够迅速振作起来, 像男性一样走向战场,投身革命,谋求 民族和自身的解放,在血与火的洗礼中 去塑造自我的形象。她们从反抗传统的 封建思想道德、封建专制,到争取婚姻 的自由,进而参加革命,以自己实实在 在的行动彰显了女性意识从觉醒到反抗的过程。
总结
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这是鲁迅对冰心的评价。“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是巴金对冰心的评价。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这是冰心读巴金的评价,从这么多的对他们个人评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冰心与巴金笔下“爱的世界”,是用自己法子内心书写的篇章,尽管他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不同,但同是对儿童、青年、以及女性表达出“爱的世界”。他们俩个的一生言行,他们俩个的全部几百万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他们俩个喜爱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们俩个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他们俩个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国人民为有冰心和巴金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
本文主要从冰心与巴金笔下“爱的世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爱的表达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对待女性态度及其命运,做了一个完整的分析和研究。本人通过对冰心作品的和巴金作品的对比得出本文的观点,如有不恰当之处还望指点。
参考文献
【1】冰心:《关于女人·我的母亲》
【2】巴金:《冰心著作集后记》
【3】巴金:《<憩圆>后记》
【4】冰心:《自由—真理—服务》
【5】巴金:《<光明>序
【6】巴金:《短单·我的幼年》
【7】冰心:《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8】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1981
【9】冰心:《印度童话集》印度安纳德著,1955,中青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