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各国经济发展,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气候问题的频频出现,人类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共同商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前具有“共同而有区别责任”。发达国家具有法律规定的量化减排指标,而发展中国家则无需承担减排任务。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为了避免本国产品出现不公平竞争在早前提出了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或没有承担减排义务国家的产品采取边境税收调节措施,碳关税这个名词从此诞生。
简要地说,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进口产品征收特别的CO2排放关税。自从欧盟深陷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大爆发,全球经济出现萎靡,这让发达国家坐不住板凳,开始寻求方法来降低这一危机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X看到了低碳发展的势头,他们认识到清洁能源将是其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亮点,他们意图通过绿色环保产业来带动国家经济的复苏,争取利用低碳经济的名衔来保护国内企业而获得国内经济产业。如今,气候问题备受人类的关注,碳关税的出现正是成为发达国家达到这一系列目的的间接手段。在2009年,X众议院宣布了于2020年开始对不实施碳限排的国家的进口产品进行征收碳关税的方案。而西方国家也相继做出了同意碳关税征收的举动。这一系列举措,严重违背了”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目前,能源密集型产业碳排放量较高,成为我国碳关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我国年碳排放量中大约有25%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对外贸易活动而排放的,而出口量最高的制造业是主要的排放行业。由于我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隐含碳”量高,科技不成熟导致“碳泄露”量高,所以中国制造将面临严峻的“碳关税”的考验。
1.1.2 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因为气候原因而制定的全球经济规则会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作为标志,国际经济规则将产生巨大变化。
虽目前碳关税尚未被任何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真正使用,但随着温室变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强化,低碳经济的深入人心,为碳关税的推行奠定了基础,碳关税正逐渐因时代发展而被推动,它实施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碳关税的征收问题将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各国经济乃至政治博弈的焦点。
自从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开始 ,对外贸易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但是在前期我国的传统贸易产业占据了极大一部分,极度依赖能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在逐年的增长。研究指出,电气机械制造、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及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部门,这些行业部门对能源依赖性高,隐含碳排放量高,正正是碳关税的征收对象,如果征收碳关税的方案实施,将大大减少我国对出口竞争力,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致命重击。所以接下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减少高耗能产业的碳排放等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出路。本文从我国碳排放量的现状和解释碳排放量高的原因出发,分析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所产生的有利不利影响,最后根据影响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分析出我国对外贸易应对这一全新挑战的对策。对我国碳关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碳关税合法性的讨论
碳关税被提出时,国内外学者就对其合法性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中,谢来辉(2008)用边境调解税的概念来分析得出碳关税的征收是一种与国际贸易规则不兼容的新型贸易壁垒。李晓玲(2010)在研究“碳关税”与WTO规则相符性中得出碳关税的征收不符合《关贸总协定》的结论。因此,通过这两位学者的研究得出征收碳关税具有不合理性的结论。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学者也对碳关税的征收是否合理且合法的问题展开了讨论。Biermann(2005)和Brohm(2005)认为碳关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国际贸易法律相兼容。认为碳关税在不同的情况下,与WTO的规则相兼容。Ismer(2007)和Neuhoff(2007)在2007年一作中发现利用最佳可获技术来计算碳关税与国际规则和法律的兼容性问题,研究证明碳关税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是与国际法律相互兼容的,来支持他认为碳关税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法性的结论。
1.2.2 关于碳关税的贸易壁垒实质的讨论
多个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碳关税是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而国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学者沈可挺(2010)从碳关税的本质进行分析,他认为碳关税是一种发达国家用来保护国内产品竞争力的新型贸易壁垒,插入高额的环境成本来减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的差距,来达到保护国内产品竞争力的目的。X学者Bordoff(2008)从X的角度出发,认为碳关税的征收对自由贸易形成壁垒,而对X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较细微,不值得一提。
1.2.3 碳关税对国家竞争力影响的讨论
如果碳关税实施后,各国对碳关税的征收而带来的竞争力以及碳泄露的影响担忧非常大,所以各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有较深的研究。尹希果和孙惠(2010)研究得出征收碳关税施行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被迫提升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价格优势,导致订单量的迅速减少,没有更多的预算去投入碳减排的研究,削弱我国国际竞争力。国外学者AlexeevaTalebi根据CGE模型去研究碳关税实行后,国内外竞争力的变化,通过对比进口产品数量与进口产品数量所含的碳关税量,得出碳关税征收体系在别的国家进行征收时,对国内的产业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
1.3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查阅与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人士对碳关税的见解,并且结合相关的新闻资料,客观、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和碳排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数据分析法。通过引用进出口信息官网、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的相关数据,对比碳关税提出后对我国经济效益的影响。
归纳法。结合所收集的文献,从国际经贸局势、碳关税实行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等多方面角度总结分析出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提出应对碳关税提出的对策。
1.3.2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了碳关税产生的过程及原因,并且得出碳关税是发达国家提出的新型国际贸易壁垒的实质,同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2章:我国出口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及原因。根据我国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分析,从而得到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高、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对外依存度高并且抗风险能力低是我国出口行业碳排放量高的原因。
第3章:“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得出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第4章:“碳关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对策。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进行探究,得出在国际上我国应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积极参与制定碳关税征收的标准,实施对外贸易战略多远化,扩大国际市场;在内部,我们应该扩大内需,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XX多鼓励出口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制定碳税制定来降低碳关税征收的伤害。
第5章:结束语。
第2章 我国出口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及碳排放量高的原因
2.1 我国出口行业的碳排放现状
中国长期被称为“世界工厂”因为中国在2007年以前仍是传统贸易占据主要地位,大量出口的低附加值且高碳排放的产品。研究表明,2003年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总量为11.59亿吨,占当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二分之一 ,意味着有一半的碳排放量是非境内消费,2004年稍有缓和降至10.18亿吨,但在2006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高点,当年出口商品碳排放量为22.27亿吨。较2003年上升了一倍。在这几年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最高,其次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可以看出,我国这些年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比重较高,碳排放量并非全部用于我国的境内消费,而是更多的为发达国家生产其所需,我国被发达国家成功的转移了高碳产品的生产任务,成为国际上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
在2007年,我国意识到问题的严峻后,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促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进入新常态,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不断完善,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在国际贸易中逐步往高价值链上游。金属制品是典型的高碳排产品,其碳排放量是国际平均碳排标准的3倍之多,但其附加值率只有13%,较33%的国家平均水平相差甚远。2008-2015年,因为国家的调控成效显著,金属制品出口量减少导致的碳排放下降了1.9亿吨。
本文根据2016年我国出口部门出口额以及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得出出口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械设备制造业、采掘业、黑金属金属及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等行业碳排放量较高。属于高概率被征收对象。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57.7%,我国一直致力于机电产品的出口,但是忽略了其“隐含碳”量可能也会比较高。由于机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电力和钢材,电力和钢材的生产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尽管机电产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但其原料的使用间接导致其碳排放量高。同时,采矿业也是同样的道理,采矿时使用了大量的电力,煤炭等能源,促使其间接碳排放量高,所以各个行业在控制碳排放量时,要把生产原料至生产工艺甚至成品的包装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要考虑进去,从源头入手,逐步减少各个出口部门的碳排放量,才能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图1主要出口行业2016年碳排放量
数据来源:由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碳排放交易网(http://tanpaifang.com)整理得出
2.2我国出口行业碳排放量高的原因
2.2.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体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出口额也逐年增长,但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仍是附加值不高且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尽管我国XX对高新产品有足够的重视,高新产品的出口量也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及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在这一方面仍存有不足,需要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且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近年来,XX不断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扶持,推动他们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但是,大多企业只是把劳动力密集优势单纯的转移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发生改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仍然是劳动力价格优势,这很难使我们在国际中立足,无法提升我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且我们拥有较少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所以我国较容易受到国外汇率波动的等成本因素的影响,国际危机抵御力不强。
2.2.2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且贸易保护严重
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由于我国时人口密集大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并且前期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国外投资者选择在我国设厂加工产品。在短期内这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于长期来说,对我国的影响坏处多于好处。在国际贸易中,大部分企业利用我们的劳动密集优势只参与了加工环节,这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最低端,利润低且产品附加值低。而利润的大部分是掌握在资本投资家的手中,他们利用这一笔巨大的利润去研发更多的技术,获得了更多的国际竞争力。甚至有一部分加工贸易产品是高耗能、高碳排放量的产品,我们仅仅收取了一小部分的外汇收益,却对我国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而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倡导,各种新型贸易壁垒导致我们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利润不断减少,产品价格失去竞争力后,我们的产品难以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抗衡,出口额不断减少。
2.2.3对外资依赖严重而抗风险能力不强
较早之前,为了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利用具有优势的劳动力价格并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加工贸易,吸引了大量资金雄厚的外商来华投资,但由于我国不具备产品的核心技术,一直处于被动方。外商通过劳动力价格的差价获取了高额的利润,而中国收到的仅仅是有限劳动报酬以及原材料费用和对环境的伤害。在此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跳跃式的增长,但是其大部分是利用外商投资设厂所创造的,我国实际利润报酬非常薄弱,过多的加工贸易导致我国对外资依赖性较高,一旦外资撤资或者国际市场出现危机,我国将会不堪打击,意味着我国对国际风险的抗险能力不强,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运行。
第3章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不利影响
3.1.1增加高碳产品的出口成本
经过中国社科院研究表明,假设以我国有色金属、石化、电力、化工、钢铁、建材、纺织和轻工等八大高碳产业为征收对象,价格是10美元每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去进行测算,得出其征收税额达到108.5亿元,占我国出口贸易额的1.28%。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能源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并且我国的低碳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碳泄露”较多。这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碳关税征收的进程不断逼近,而他们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利润可见的微薄,无法支撑他们有更多的费用去引进低碳产品,人才以及技术,来适应这一场风波,并且碳标签认证、碳足迹的跟踪、碳排放的测算以及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标准等都需要高额的费用去支持,这无疑增加我国高碳产品的出口成本,加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费用负担,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1.2直接减少我国出口总额
2019年,我国主要的出口对象是欧盟、X、日本。这几个国家和地区都抱着支持碳关税征收的意见。目前,我国对X、欧盟等发达国家所出口的产品以主要以高耗能、高碳排放量其附加值低的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些产品极大可能碳关税征收的对象。X作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机电产品、电器电子、机械设备、服装、纺织品等产业的出口量占到我国对美出口的80%左右。而这些产品恰恰是高耗能高碳排的产品,而且这几类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升级改造,所以如果发达国家要实行碳关税的征收,我国出口产品可能要面临平均26%的关税,成本优势的消失,直接导致我国出口量可能会减少21%。
3.1.3 降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主要的依靠的出口竞争力还是劳动力优势和价格优势,我国是具有14亿人口的大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让我国制造业因为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的竞争力,因为仅仅是劳动力价格我国就比发达国家便宜十几倍。随着近几年碳关税的提出,发达国家相继在一些行业中开始使用“碳标签”,全球低碳经济的势头很猛烈,所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可能成为是我们以后出口产品的门槛,由于技术不成熟,我国至今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握追踪碳足迹的技术,来削弱碳关税的影响,很难对症下药的去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碳排放量,从而无法避免碳税对我国的制造业成本的增加。这对我国制造业非常不利。碳关税一旦开征,碳关税将会是抵制我国高碳产品的有力武器,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无疑削弱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减少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额。
3.2有利影响
3.2.1推动出口产业链的优化
低碳经济来势汹汹,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碳关税的是否的征收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低碳出口产业链是我们势比要走的道路。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出口量较高,但是这些产业属于低端产品,高碳排放量,高耗能,但是附加值低,利润低。这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碳关税的征收会促进中国低碳出口产业链的形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出口大国,一直以来都是以附加值低的三高产品为主要贸易客体,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研究,如果碳关税征收实施,我国的高碳产品成本增加,进口国减少对我国高碳产品的需求,企业为了能够生产下去,就会顺应市场要求,转换思想,在低碳产品以及低碳技术上加大投入,减少高碳产品的出口,增加低碳产品的出口,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这样,不仅可以缓解高碳产品出口的扩张,推动出口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还能推动实现我国在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的承诺。经过优胜劣汰,出口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低碳产品“走出去”,从而逐步形成低碳出口产业链,并且不断优化成熟,最后是低碳经济不再成为梦想。
3.2.2促进出口产品进行技术改革
虽然我国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是从我国的贸易方式,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来看,我国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碳关税实施后,从长期来看,随着高耗能、高碳排放量的产品不再拥有成本优势,我国要对出口产品进行技术改革才会拥有出路。碳关税的征收能够逼迫相关产业的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去研发绿色技术,促使产品符合国际碳排标准。促使出口产品和出口商品结构向技术型方向发展,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量、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等目的。因为技术优化带来生产成本低于之前因碳关税而增加的成本时,企业将因为技术创新而重新获得成本优势地位。出口产品竞争力得到增强;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得到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带来可观收益。
3.2.3促使外贸企业开拓出口新市场
目前X、欧盟、日本是我国贸易伙伴中联系最密切的国家。然而他们也是举手赞成碳关税征收的国家,他们拥有先进的减碳技术,也有着苛刻的进口标准。征收碳关税对他们来说百利无一害。同时他们也想要通过碳关税这个新型贸易壁垒来达到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从而削弱我国国际地位的阴险目的。因此,在我们常来往的这几个国家这里碳关税是一个难以逃避的难题。为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我们可以趁机“走出去”向别国学习或者引进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继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隐含碳的排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广中国制造,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开发新兴国家市场,扩展市场份额。进而在此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第4章“碳关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对策
4.1基于国际视角
碳关税的征收是环境问题也是国际问题,需要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来解决,我们要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积极参与环境贸易条款的制订,并且实施贸易战略多元化,开阔国际新兴市场。为我国出口企业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
4.1.1积极开展环境外交
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形成联盟,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所实施的新型贸易壁垒,协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维护《京都议定书》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一个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国际环境。这样,我国将在碳关税征收标准的制定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为我国出口企业赢得更有利的国际空间。
加大力度培养人员去研究WTO相关规则,在维护WTO规则的前提下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坚决反对不利于国际贸易的主张。将碳关税问题纳入多边协议体系,避免碳关税仅在少数发展中国家中开展,造成国际不公平现象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生,维护我国合法出口权益。
4.1.2积极参与碳关税规则的制定
碳排放标准以及碳交易规则对我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碳征收标准意味着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同的降幅,我们作为世界大国,要把国际话语权,参与国际碳关税规则的制定。如今中国是全世界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但是70%的碳排放量都是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活动引起的,这全额的碳关税由我国独自承担,这是不合理的。首先,我国要做好带头作用,向国际环保组织等表达我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自愿碳排放限额方案,来以示我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并且严格按照碳排限额去规范自身,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制度环境。
其次我国XX应该在人员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大力投入,使得碳排放测算方法得到统一且科学合理,尽快落实对我国有利的碳关税征收标准,碳排放限额,碳排放测算方法等。使我国可以在国际谈判中立场坚定,争取对我国出口企业有利的征收制度。为我国外贸企业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发展空间。
4.1.3.实施贸易战略多元化
目前,碳关税征收深入人心,我国要做好面对这一挑战准备,时刻监测国际市场的变化,有步骤逐步实施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建立合理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总体格局。XX加大财政拨款,帮助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方向转变,加强对产品质量、进口国服务体验和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监控追踪,维护与俄罗斯、巴西等现有的新兴国家的贸易关系,加强对国际环境的研究及考察,开发更多新兴国家市场,推动中国制造走向更多新兴国家,树立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实现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来避免发达国家高额的碳关税,减少我国关税成本,扩大国际需求,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
4.2基于国内视角
碳关税的征收虽然还没有正式实行,但是其来势汹汹,我们不得不提前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随时迎接这一全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从国际环境入手,还要从我国内部进行探究如何优化内部条件,以最好的状态来应对碳关税的实施。
4.2.1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作为世界出口大国,我国的出口产业主要由制造业为主,加工贸易是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目前高碳、低端是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点。想要在国际环境中站稳脚步,提高面对各种挑战的抵御能力,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佼佼者的话。我们要尽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产品格局,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才能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完善国内市场上来。
首先要治理我国当前的高碳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对能源利用、碳排放量的控制、碳泄露的治理等方面进行优化,推动其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制定产业准入制度与退出政策,适时引导出口企业减少加工贸易输出;其次想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服务业不需要原料能源的消耗就可以推动经济发展,XX要加大重视在服务业方面,优化服务贸易的质量,大力推广我国服务业走出国门,培养服务业人才,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做到专业化,规模化和精细化。
4.2.2鼓励出口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碳关税是发达国家利用保护环境为由并且难以推翻的新型贸易壁垒,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势必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就与高新技术脱不开关系。我国出口企业要加大在技术研究方面的支出,尽快提升自身的技术含量,大力研发绿色产业,降低能源的耗损率,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才是应对严峻的国际市场考验出路。
一方面我国可以聚集国内顶尖人才展开在低碳技术、能源使用率、绿色产业发展道路等方面的研讨大会,对会议得出的方案以及结果告知每一个出口企业进行共同学习,引导我国出口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另一方面通过XX采购和财税优惠政策,对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的进行普及,鼓励出口企业使用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2.3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碳税制度
由于WTO协议有“不可双重征税”的相关规定,我国可以根据这一条例在国内着手碳关税的征收,来避免发达国家对我们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如果在我国实行碳关税的征收,在短期内会加重我国企业的成本负担,但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可以把征收关税的主动权把握在我国手上,我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节碳关税征收的标准以及规则;另一方面企业技术革新的扶持,新能源利用和技术开发,从而促进我国产业机构改善与升级。由于意大利,丹麦等国家已经在国内实行碳关税的征收,我国可以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借鉴已经在国内实行征收碳关税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国内的碳排放税制度。
第5章 结束语
2009年9月,胡锦涛xxx说“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胡xxx的深远见解,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揭示了碳关税的提出不仅具有环境目的还具有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制裁目的。
随着低碳经济不断成为时代主流,并且碳关税征收的理念符合人类长期发展政策,所以关于推翻碳关税是比较困难的,如今碳关税的征收正在逐步逼近我国,给我国带来双重影响。实证发现,削弱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减少进口国的需求,直接减少我国的出口量,短期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从长期看,碳关税的征收也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低碳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推动我国出口产业链的优化。
碳关税作为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碳关税的冲击。在国际上,国家应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积极参与碳关税征收规定的谈论,改变我国贸易战略,实现扩大国际市场;针对我国国内发展,XX应该积极扩大内需,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制定和实施碳排放税政策,减少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XX鼓励出口企业低碳新技术的研发,促进其向低碳化转型。相信在我国不断的研究下,会有更多高效的措施来应对碳关税的征收,减少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李丹.碳关税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22-67.
[2]于浩.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3年.123-185
[3]张帆.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12-50
[4]于玲玲.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52-120.
[5]王孟孟.碳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社会福利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3).3-8.
[6]谭飞燕,王碧萱.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2.
[7]王晓玲.碳关税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23-68.
[8]左明.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8-60.
[9]甘志霞.国际低碳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J].产经扫描,2017(1).1-3.
[10]张玲玲.论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经济法对策[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10-48.
[11]谢广辉.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节税: 新的贸易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8(2).65-69.
[12]李晓玲,陈雨松.“碳关税”与WTO规则相符性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0(3).1-3.
[13]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1-2
[14] Biermann, Brohm R. Implementing the Kyoto Protocol without theUSA: the Strategic Role of Energy Tax Adjustments at the border[J].Climate Policy, 2005(3).250-30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