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摘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吸引了众多目光,其发展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以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等是十分必要且重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吸引了众多目光,其发展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以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等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风险大等特征,再对互联网金融对大型银行所产生的影响,大型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分析,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说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务应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注重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之余也要积极创新自己的互联网业务,并且本文力图两者相互合作,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研究的相关概念,然后利用2007年至2016年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数据对比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型银行的竞争及风险;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第四部分根据大型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竞争展示了两者共生融合带来的良性发展效果,并就二者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地谋求自身发展提出建议。传统商业银行应该更新发展理念,积极迎接挑战,立足现有资源,实现发展转型,以及建立经营新业态,创新管理办法实现新形式下的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竞争 合作

第一章绪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抢滩金融市场,2013年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其中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腾讯的微信支付、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像一剂强心针,让中国维系了几十年的垄断性的金融行业为之一振。互联网金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对称及覆盖面广等优势,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研究的是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竞争。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模式;其次分别从大型商业银行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受到的影响为出发点,利用2007年至2016年的年报数据对了互联网金融对这三项业务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冲击;然后将大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进行对比;最后给出了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建议。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2005年到2017年6月,中国网民数从1.11亿上升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从8.5%攀升到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互联网已渗入到社会各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利率化的推进共同促进了金融创新的热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在2014年的两会XX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时隔一年,2015年3月5日,xxxxxxxxxxxx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盛赞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xxxx提出:“大力发普惠金融,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计算,因此相对传统的业务模式,效率更高、成本极低,投资人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信息对称,既提高了投资者的收益率,也加快了资金需求者的审批流程。其次,操作简便,客户参与性强。互联网金融的宗旨在于“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因此客户与资金被互联网金融企业分流也在所难免。在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冲击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垄断局势已经被打破,国内金融巨头也不甘示弱,纷纷迎战:工行自建“大电商平台”,建行推出了“善融商务商城”,农行打造“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弱化了银行金融中介的角色,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拓宽了大众的投资理财渠道,强逼银行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快市场利率化进程。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银行经营环境正发生深刻变革,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正在进入一种“新常态”,这意味着增 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商业银行已经告别了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实现业绩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根据统计中国银行业整体净利增速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整体银行角度来看,银行业正在面临着宏观经济转型、金融市场的变化、监管收紧和技术创新等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银行业传统的息差收入模式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未来传统银行将不得不面临存款增速和净息差双双下降的压力,转型与创新将是未来中国银行业的主旋律。
         目前,我国银行的渠道拓展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转型方面将投入更多的资源。互联网由于具有极佳的客户体验、业务便捷性和低费率等特点,将成为未来银行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研究意义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文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特点,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状况,指出了大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各自的优劣势,同时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列举了大型商业银行应对的措施,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转型,对金融创新的思考,推进我国经济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开展普惠金融,让金融行业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四大国有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的龙头老大,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标杆企业,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其的竞争关系和应对策略,对我国其他中小型商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从2012年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迄今为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学者们的观点众说纷纭。对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关系研究上,谢平教授(2012)认为研究学者们的观点普遍分为两类,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能够大幅提高传统金融的运行效率。
         谢平(2012)首先于2012年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从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谢平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能通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周锋荣(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和普惠性,在某些方面的确超越了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冲击,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许多商业银行都在开发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互联网平台,研发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给客户最佳的体验。孙杰(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并不单单是一种颠覆,并提出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对接融合,将可能转变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来运作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只是一种补充的技术手段,两者存在竞争关系但并不能相互取代,应当加强合作。
         曾刚(2012)则从货币金融理论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因其信息交汇和组织架构上的优势,从众多金融功能上来说比传统金融行业更有效率且成本更低,因此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有推动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完全竞争关系,两者可以相互合作,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杨凯生(2013)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进步,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热潮,而传统银行并未落伍,传统商业银行在IT、信息技术和数据化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学习和建设,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收益一部分来自于高风险,一旦对互联网金融像传统商业银行一样加强监管,才可让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同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使交易成本降低,交易地理范围扩大,顾客的参与性更强。因此互联网金融只是改变了金融销售的渠道和金融获取的方式,短期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有发展的空间,而长期来看交易量的增大无法改变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公司仍无法取代传统商业银行。
         在互金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及盈利方面的影响上,普遍观点认为互金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冲击,但短期内影响不大,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审时度势,重新进行市场定位,积极研究经营及盈利模式的转型。
          宫晓林(2013)的观点是,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不会撼动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但长期来说,商业银行须向互联网金融企业汲取成功经验,才能获得更长久的发展。王军(2014)认为互金对于商业银行的挑战不可避免,其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模式,业绩等均受到互金的影响,从而提出互金监管政策的相关意见。王凯(2015)认为互金的出现会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冲击,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产生影响,中间业务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造成客源流失,盈利减少,但同时也推动了金融创新。魏伊秋(2015)对商业银行应对互金的策略给出了建议,例如树立“以客户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市场导向。赵海荣(2015)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盈利模式单一,中间业务发展滞后,资金运用机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处于利差主导阶段,在互金的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功能正慢慢淡化,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的部分功能将被取代。余淙(2015)则认为互金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挤压了中间业务,冲击了贷款,瓜分了客源,商业银行须认识到互金的冲击,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合作。
          在应对互联网竞争的策略探讨上,学者们基本都提出了寻求合作、加强金融创新以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建议。
           关京兰(2003)认为加快拓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标志,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增长点之一,中间业务与公司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以及房产金融业务并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型业务,势必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LihuiLin, XianjunGeng and Andrew Whinston(2009)认为互联网金融模糊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加剧了金融行业间的竞争,推动了新的金融模式。商业银行面对这些挑战是,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利用现代科技研发出新型的金融产品。 邹炜(2013)认为互联网企业对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商业银行须通过互联网来拓展客源并开发出新的利润增长点。郑良芳(2013)认为商业银行须加强业务创新,推进结构转型,利用大数据、微信、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手段加强与金融服务方面的融合,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比较有前瞻性,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方面的竞争,国外研究也有较为丰富的成果。Hadlock(2002)和James,Denis(2003)和Mihov认为由于银行在贷款审批中为风险控制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设置壁垒,造成信息部队称,并且调控贷款利率,加重贷款公司的负担,从而导致了网络借贷的产生,成为银行信贷的竞争对手。                                    Schenone(2004)和Freedman et al(2008)表示P2P网贷会降低贷款的利率,对银行贷款业务造成影响。Sunday Telegraph(2006)认为互联网贷款可以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了贷款业务办理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贷款利率,使众多中小型投资者更倾向于网贷,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和贷款。Greiner(2009)对互金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互金增强了中小资本拥有者的议价权,改变了银行低息揽储的现状,使银行的吸储成本上升,影响了利润。Berger&Gleisner(2009)研究了P2P网贷平台,他们认为资金供求双方能通过平台来进行交易,提交了交易的透明度,避免了信息不对称,让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完成,弱化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功能。Wang Ya-ling(2011) 认为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将来会极大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的支付地位,对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上述专家学者的研究,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并针对传统商业银行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展开了相关讨论。国内的学者对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已经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仍有不足之处。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理论层面,比较欠缺结合实际的银行案例进行探讨。另外学者们比较着重于进行定性地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缺乏相关的行业数据。因此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运用中的指导意义有限。本文是借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案例,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其主营业务的影响,比较两者的优劣势,分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然后对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策略进行探讨和建议,最后对两者共同发展,双赢的经营模式进行总结。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模式及国内发展现状,然后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带给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模式的启示;分析对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竞争的机理分析;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竞争的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比较了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
         第五部分,主要研究了农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经营策略,并提出了建议;
         第六部分,通过上述文章的叙述分析,得出结论并展望。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一)文献分析法。
        阅读和整理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和书籍,借鉴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等论文,在此基础上,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模式、特点和发展,并根据现有文献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应对做了总结。
       (二)比较分析法。
        对大型国有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进行比较总结,更好得了解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原因,为之后大型国有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策略的调整指明了方向。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农业银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策略的描述性分析,再次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型国有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可借鉴的策略和措施。探索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之路。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竞争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额的定义和模式

一、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谢平教授于2012年首次公开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他曾这样定义互联网金融:“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但有观点认为此定义过于理想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其概念的认识也日趋成熟。从全面客观的角度给互联网金融下定义:即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融合,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科技及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科技,基于互联网这个开放式的平台,以云计算及大数据为核心,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信息中介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则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的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业务模式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广义上来说,理论上任何涉及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在线理财、在线金融产品销售,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
范畴:新兴金融,本文所说的互联网金融即是除了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外的新兴金融。

二、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主要分为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互联网理财和众筹几个大类(罗明雄,2014):
 

模式 定义 典型代表
第三方支付 具有实力和信誉的非金融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形式,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帮助用户与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监理连接,在交易时借助该系统进行消费支付及资金清算,同时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
P2P网贷 一种个人通过网络完成借贷的过程。传统的P2P指的是借贷双方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匹配,资金盈余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了解资金短缺者的情况并选择有利的利率条件来进行资金出借;而资金短缺者亦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取资金并与其它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带来的风险。P2P平台本身不参与交易,只向投资人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作为盈利来维持平台的运营。因第三方平台不承担借贷有关的信用风险,而只相当于托管银行,所以风险实际上由贷款人承担。我国的P2P与国外的纯线上中介不同,分为线上线下、有无担保、债权转让等多种模式。 陆金所、人人贷、宜人贷
大数据金融 指集合海量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重新提取与金融相关的数据价值,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的信息。金融大数据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来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借助海量的数据形式,通过分析,使金融行业呈现出更清晰的流程化,新产业链的重构等形态,便于更精准地探测到问题的症结以及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从而为金融企业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进行深度掘金提供可能。而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 平台模式:阿里小贷
供应链金融模式:京东、苏宁为代表的
互联网理财 互联网企业利用自己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发行理财产品的模式 余额宝,平安盈
众筹 大众筹资。项目发起者通过众筹平台将自己的创意及项目展示给大众,以此获得大众的支持与关注,项目资助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投资,项目发起者以此筹集到项目所需的资金。众筹分为股权式众筹、债权式众筹、公益式众筹和奖励式众筹。  

 

三、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我国互联网网贷主要以P2P网贷为主,主要是为个人服务的融资平台。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年报简报》中显示: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按目前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网贷成交量或超过3.2万亿元(图2.3)。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图2.32010-2016年P2P网贷成交量走势。(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随着成交量稳步上升,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也同步走高。截至2016年底,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8162.24亿元,同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100.99%。由于资金的主要去向仍是以“强背景”大平台为主,大平台的借款期限普遍较长,业务增长较快,因此使得贷款余额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按目前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年底网贷行业贷款余额或超1.3万亿元(图2.4)。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图2.42010-2016年P2P网贷贷款余额走势。(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2)另外一类互联网网贷是以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小贷、阿里网商银行及京东供应链金融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大数据贷款,这类平台不同于一般的P2P网贷平台,是利用其电商平台庞大的数据和客户资源依托云计算来进行分析客户的信息,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评估贷款人的信用等级,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根据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公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其为超过500万小微企业累计发放了8000多亿贷款。
        (3)我国的互联网理财以最具代表性的余额宝理财为例。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一款兼具理财与消费转账充值功能的基金理财产品,即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简称“余额宝”。支付宝用户依托支付宝平台将账户内余额直接转入余额宝便可以进行投资,投资收益随天弘基金业绩而定。目前余额宝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单只货币基金,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余额宝宣布总规模超8000亿用户已超3亿,其中农村用户超1亿。
         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名规模为9890万人,相比2015年底增加用户863万人,网民使用率为13.5%,较2015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图2.9)。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理财产品已经从行业的翘楚进入到百家争鸣的阶段,网络理财已经成为网民理财的主要途径。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图2.92015.12-2016.12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表(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6.12)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给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的启示

一、 互联网金融给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启示

         首先我国传统金融行业长期秉承的是“二八定律”,国有大型银行始终坚持20%的客户可以带来80%的利润这一经营理念,通常只重视顶层20%的客户,而忽略底层80%的客户,国有大型银行“嫌贫爱富”的形象深入人心。
         反观互联网金融行业,恰恰奉行的是长尾理论。互联网金融行业着重于被传统金融行业忽视的80%的小微客户,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虽然单笔业务金额较小,但庞大的交易笔数,创造市场规模,形成了需求方的规模效益,互联网金融得以聚沙成塔,使弱势群体的金融诉求得以满足,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缺口,提高了金融的包容性,彰显了普惠金融的精神。在国有商业银行一统金融业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

        大型商业银行过去都把战略对象集中于大企业,如中铁建、中石油、国电电力等优质企业。在征信成本的作用下,银行往往会放弃效率可能更高的中小企业,而只做效率更低的大企业。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丁文萍,2015)。但由于抵押物的不足和缺乏信用信息,90%的小微企业被排斥在传统信贷市场外。反观互联网金融,蚂蚁金服副总裁、浙江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曾表示,网商银行将立足于服务小微,不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不做“二八法则”里20%的头部客户,而是以互联网的方式,服务“长尾”客户。网商银行的三大目标客户群体是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互联网金融大潮的背景下,银行的传统增长方式正受到新竞争环境的挑战,因为大额融资越来越难,金融脱媒让优质大企业更趋于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迫使国有大型银行向优质的中小型企业转头示好。

         其次大型商业银行基层行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负债以存款为主,资产以贷款为主,存款利差收入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是大型商业银行基层行效益低下,经营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杨伟滨,2001)利润基本依靠利差收入也是所有大型国有银行的通病之一,根据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年报显示利息净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80%左右。这说明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存贷利差来实现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的借贷常态,抬高了资金成本率,压缩了银行的利差空间,因此仅仅依靠以往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很难在未来长期保持高利润,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适度增加资产负债业务,另外也要加快经营业务的转型,全面调整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业务结构,积极发展资本集约型的新兴金融业务,构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马嬴,2012)

二、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启示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银行经营模式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金融撼动了商业银行信用中介龙头老大的地位。商业银行的四大职能之一是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资优的中小微企业及贷款人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有能力并有借款意愿的人群,一方面可以把社会上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提供给真正有需要有潜质的贷款人,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回报,一举两得,同时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弥补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缺口,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借贷与传统的银行信贷相比,操作简便,借贷款成功率高,也避免了传统商业银行繁琐复杂的审批流程。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显示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2016年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约为1375万人和876万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134.64%和207.37%,越来越多的人群倾向于高效便捷的网络借贷,这也是银行客户流失的原因之一,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力量不容小觑。
        第二,商业银行的另一重要职能是支付中介。随着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日益壮大,昔日商业银行垄断支付领域的局面被瓦解。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交易的支付结算须通过银行账户的实现资金收付。而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为银行在网络拓展渠道上打开了市场,自央行2011年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2017年6月26日,全国共有247张有效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信用卡还款等业务方面,从原来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有益补充,渐渐成为竞争对手,甚至成为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一种冲击。第三方支付公司从原来仅仅提供线上交易的支付结算服务,发展至今可以实现转账、手机充值、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等多重功能,支付宝快捷支付的产生几乎使网购消费者摒弃了网银。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革新,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线下收单业务市场份额也渐渐被第三方支付公司蚕食,移动支付如线下扫二维码支付慢慢取代了部分POS刷卡交易。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极度检测报告2017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230408.2亿元,环比增长22.50%。支付宝及腾讯金融以市场占有率53.7%位及39.1%分别位列第一、第二,这两大支付巨头市场份额达到92.8%。
         第三,大型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物理网点被弱化。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网络、云计算及搜索引擎等高科技应运而生的,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区,只要有网络,有一只手机便可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进行金融交易。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因工作时间、网点经营场所及人工办理业务的局限性,在客户体验方面无法与便捷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比拟。为了提高了业务受理及处理的效率,现在许多银行都配备了“智能柜台机”,这种机器设计非常人性化,功能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电子银行、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生活服务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金业务。受银行智能化的结果,离柜业务率已经成为物理网点与柜员减少的表现。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同比增长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到了1522.54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了84.31%,比2015年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工农建三大行减少柜员近6万,四大行仅在2016年的柜员减员规模已经超过了10%。(证券日报)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政策保护壁垒,大型商业才真正意识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从经营管理、业务模式、操作流程和服务质量方面,大型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客户体验,开始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执行效率,加强技术变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竞争

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这三类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三驾马车。其中资产和负债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影响最大,其主要的就是存贷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都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而中间业务属于非核心业务。(马梅,2014)以下我们分别从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三方面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机制。
一、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型银行资产业务的竞争

(一)竞争机制分析

资产业务指的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以及吸收股东投资等方式获得资金后,除了用于发放贷款以获得贷款利息外,其余的一部分用于投资交易以获得投资回报的一种银行业务。(沈晨露,2015)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贷款和垫款、投资、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其中贷款业务又是最重要的资产业务。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收入,因此如果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分流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量,那么最终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总值。

(二)竞争状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对于商业银行资产造成竞争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P2P网贷;另一类是互联网大数据贷款。这两类网贷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个人及小微企业,主要影响的是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中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因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与互联网网贷公司的市场定位不同,服务对象形成交错,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一般是信用较好的优质客户及企业,而互联网网贷公司的顾客群体多数是无法完全符合商业银行贷款要求的个人及小微企业,客户资质不如商业银行。(毕怒涛,2016)另外网贷公司的利率普遍在9%-24%,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4.35%-4.9%的贷款利率。
表:网贷平台与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对比(换图)

平台类型 与银行竞争的业务 网贷利率 银行利率 网贷客群 银行客群
个人网贷平台 个人消费或经营贷款 9%-24% 4.35%-4.9% 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及个体业主 优质个人客户
企业网贷平台 个人消费或小微企业
经营贷款
9%-22% 4.35%-4.9% 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及小微企业 优质个人及
小微企业客户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行业年报及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四大行2016年的年报显示,四大行2016年发放垫款及贷款总额达到433122.55亿元,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见图)。因此,P2P网贷成交量仅占四大行发放垫款及贷款总额的二十分之一。而四大行受P2P影响较大的是个人贷款业务,其总额仅占垫款及贷款总额的30%左右,而在个人贷款中,住房贷款就占到70%左右,因此P2P网贷目前对四大行贷款业务的冲击有限。(见图sheet2,2016改为20639亿元,2015年改为9823亿元,14年2528,13年1058,12年212,11年31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Sheet2

         但需要引起四大行注意是,受互联网金融影响最大的个贷业务中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以工农建三大行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的数据为例(中行年报未披露),见sheet:从2008年至2016年这九年间,涨幅总体处于下降趋势,P2P网贷是从2012年起开始蓬勃发展的,2013年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2014年至2016年,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且负增长有扩大的趋势。
        由以上的分析可得,就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类的负面影响较小,但需要引起商业银行关注的是,虽然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类的影响不大,但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仍会蚕食部分银行利润。
二、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竞争

(一)竞争机制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负债项的影响,主要是对存款类的冲击,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主要包括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存款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商业开展信贷业务的基础。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商业银行支付给存款者的利息即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银行的利息,即推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收窄了存贷利差,降低了商业银行从利差收入部分获取的利润来影响经营业绩。

(二)竞争状况分析

        传统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吸收贷款和发放理财产品。21世纪初,国内的社保、养老、医疗还没有完善。中国居民普遍有比较强的预防需求,再者缺乏家庭理财观念,金融市场的基金、保险、股票等的理财产品还未普及。所以,在满足了基本生活的消费后,将大部分钱都存到了银行。在价格端,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各家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没有竞争,不用考虑定价问题。银行只要发展网点,提高服务质量,不用担心拉不到存款。随着居民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的累计财富增多,居民投资意愿越来越强,低利率的存款已经难以满足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王静,2014)。居民除了存款储蓄,开始会做其他的选择,比如购买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颠覆了以往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的购买模式,余额宝省去了申购步骤,不设起止时间,1元起购,赎回时以T+0结算,而7日年化收益率从发行至今基本维持在3%以上(图2.6),远高于银行活期年利率的0.35%,每万元收益基本保持在0.7元之上(图2.7)。
四大行2017年利率数据

  活期 一年 三年 五年
央行基准 0.35% 1.5%% 2.75%
建设银行 0.30% 1.95% 3.575% 3.575%
农业银行 0.30% 1.95% 3.30% 2.75%
工商银行 0.30% 1.80% 2.75% 2.75%
中国银行 0.30% 1.95% 3.30% 3.30%

作者根据各大行官网整理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余额宝每万元收益。(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与传统货币基金相比,一般的银行理财基本都在5万元起售,余额宝具有理财无门槛、收益高、申购及赎回便捷的特点;而与银行的活期存款相比,实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高度统一。余额宝的盈利模式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类似,客户将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流入余额宝,余额宝再将客户资金集中,以大额定期存款或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这些协议及大额定期存款比一般活期及定期存款利率高,余额宝获得高额利息后,扣除手续费,再将这些收益返还给客户。根据《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年度报告》中相关的财务指标,从增利宝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其银行定期存款占到总资产的85%-90%,而存款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最大,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资产负债表中,互联网理财产品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这些资金从银行活期存款账户转化为利率较高的定期存款账户,在利润表中互联网理财产品一方面增大了银行的利息支付,使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缩小了银行的净利差,影响银行的净利润(戴国强,2014)。根据天弘基金2017年第二季度年报显示,余额宝的1.43万亿规模中,83%的基金资产投资于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投资金额接近于1.2万亿元。这一投资比例环比2017年第一季度大幅上升,当时1.14万亿的余额宝中,只有64%投资于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投资金额约为7340亿元。1.4万亿的余额宝,1.2万亿又回到了银行,资金从银行储蓄存款变成余额宝,再由余额宝投资到银行体系,银行资金成本骤然上升。余额宝的流动性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目前银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是0.35%,而化作货币基金的余额宝存到银行资金的同业存单利率要比银行活期存款高出4%左右。4%左右的利差,1.2万亿资金重回银行体系,那么余额宝相当于一年能让银行少赚近500亿。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按照“经济人”假说理论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结合余额宝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客户把余额宝视作高利息的活期存款,这正是活期存款被分流的原因(刘志坚、肖玉秀,2014)。
        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问世18天后,其规模已达到66亿元,8个月后其资金规模达5200亿元,用户已超过国内10大基金客户总量,坐上国内互联网理财基金的第一把交椅。余额宝规模增幅最大的是2014年1月到2月间,短短27天内,资金规模增上涨了1400亿元(戴兼弟,2015)。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显示:人民币1月份锐减了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亿元。余额宝2017年6月底规模已达到了1.43万亿元,(见图)超过了招商银行2016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总额1.3万亿,并直追2016年中国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63万亿元。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火爆,成为了“存款搬家”的主因(严圣阳,2015)。

2013.6-2016.9余额宝规模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007年至2016年,各大银行从2007年至2016年这十年间,无论是存款总额,个人存款和个人活期存款,在总体规模上每年都有上涨,但涨幅上却是连年下跌,尤其从2014年开始,亦是余额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推出之后,个人存款和个人活期存款的涨幅有明显有下跌趋势。可见网络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业务的冲击还是比较突出的。
 
2014年后各大电商相继推出余额宝类金融产品,如腾讯的“理财通”、百度的“百赚”、网易的“现金宝”;各大商业银行业也推出宝宝类理财产品(见表)。货币基金市场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这些同类型理财产品的出现,势必给投资者更多选择,分流了余额宝的客户。于是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从巅峰时期的6%-7%回归到理性的业内水平。另外,余额宝是一款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其收益主要来源于银行协议存款利息收入,也取决于市场资金需求。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人民币存款的基准利率,货币基金就难以从中获取高收益。综上所述,余额宝在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是会有负面影响,尤其是活期存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加重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率,减少了银行的盈利。而就长远来看,市场缺乏类“余额宝”这样的先驱型产品,因此“余额宝”现象很难被再次复刻。其次受到货币宽松政策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较前期大打折扣,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也开始减弱。但是银行高息揽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余额宝类理财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银行短期理财与余额宝对比

银行 产品 推出时间 起购金额 7日年化收益 赎回时间
工商银行 天天益 2014年1月 1元 5.50% T+0
中国银行 活期宝 2014年2月 1元 3.38% T+0
农业银行 快溢宝 2014年5月 100元 3.955% T+1
建设银行 速盈 2014年9月 100元 4.15% T+1
交通银行 快溢通 2013年7月 100元 5.08% T+0
民生银行 如意宝 2014年4月 0.01元 6.70% T+0
平安银行 平安盈 2014年3月 0.01元 5.58% T+0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天天基金网及银行官网

三、互联网金融对于农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

(一)竞争机制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01年7月4日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指除存贷业务之外获得的收入,即非利息收入。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委托业务,担保业务,咨询等业务。其中支付结算清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中间业务中所占比重较大,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也较大。互联网金融的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冲击上。

(二) 竞争状况分析

1、互联网金融对于支付清算及转账业务的竞争

        传统银行模式下,收单行给商户安装POS机,需区分商户类别制定商户手续费,线下收单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向商户收取手续费。2016年9月6日,发改委和央行正式实施《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业内称“96费改”)之后,取消按商户类别分类设定,刷卡手续费执行统一费率(见下表)。
96费改前后POS手续费费率收取标准

手续费类别 96费改前 96费改后
发卡机构手续费 餐娱类 0.9%
一般类 0.55%
民生类 0.26%
借记卡≤0.35%,封顶不高于13元
贷记卡≤0.45%,上不封顶
银联网络服务费 餐娱类 0.13%
一般类 0.08%
民生类 0.04%
银联向发卡机构收取≤0.0325%
银联向收单机构收取≤0.0325%
收单机构服务费 餐娱类 0.22%
一般类 0.15%
民生类 0.08%
与商户自主协商

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如改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转接,交易不再通过银联转接,大部分小微商户通过支付宝收单的手续费率最低为0.6%,微信支付对商户收取0.6%至2%不等的服务费率。两相比较,显而易见大部分商户在96费改之前更倾向于手续费费率更低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根据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显示: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收单市场中业务金额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笔数和金额分别占总收单行业务量的63.29%和62.83%(金额占比较2015年上升7.43%);而通过网络支付接口办理的银行卡收单业务金额提升较大:笔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65.46%和47.70%(金额占比较2015年上升10.93%)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在转账汇款(包括信用卡还款)业务方面,2016年2月25日前,国有银行柜面异地或跨行转账与支付宝、微信转账收费的标准如下:
 

转账金额 0.2万以下 0.2万-0.5万 0.5万-1万 1万-2万 2万-5万 大于5万
国有银行手续费 2元 5元 10元 15元 15元 转账金额的0.03%,最高50元
微信手续费 0元 超出部分的0.1%
支付宝手机端手续费 0元
支付宝PC端手续费 转账金额的0.1%,0.5元-10元

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显示:第三方支付正在成为个人转账首选,第三方支付在个人转账业务上开始成为银行的平行机构。2012年至2016年,第三方支付转账增速远高于银行卡转账的增速,但从转账规模来看银行卡转账依然领先。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卡转账在2016年笔均金额为1.1万元,更多用于对公业务及个人大额支付场景,第三方支付转账在个人小额支付和生活场景中更具优势。在个人转账业务上,第三方支付的用户体验更好,且与众多银行合作从而实现一站管理众多银行卡,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应用内社交关系建立为转账带来便利,第三方支付在个人转账上逐步替代银行卡转账。

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卡业务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购物凭其便捷的购物方式,低廉的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传统网购的支付方式主要通过商业银行的网银转账来完成,网银因申请手续及支付验证方式较繁琐,成其诟病。于是第三方快捷支付依托其购物平台应运而生,第三方快捷支付无需开通网银,可同时绑定多张银行卡,支付验证方式简便。昔日线下银联,线上网银的模式平稳运营了多年;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以网络支付、手机移动支付迅速抢占市场,从线上逐渐扩展到线下,这无疑给传统支付业带来一场震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其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有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14 亿, 相较2016 年底增长10.2%,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80亿,半年增长率为9.0%,使用比例由63.4%增至66.4%。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16 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381.9%。预计到2019年,移动支付规模将达到229.0万亿元人民币(图22.1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摈弃银行卡,选择手机支付。因此从2010年起,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基本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图2.10  2011-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表(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

 
          根据四大行近八年的年报数据显示:手续费及佣金总收入虽然每年都在上涨,但增长率却逐年递减,2014年后增长率的下跌趋势更为明显,同样的情况也表现在结清算手续费和银行卡手续费项上。2014年微信红包的推出更加剧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转账业务的竞争,这也是导致2014年结清算手续费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2014年后更加剧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
         面对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的双重竞争,自2016年2月25日起,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同时宣布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转账、汇款业务,无论是跨行还是异地都免收手续费。五家银行同时承诺,对客户5000元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率出现了反弹,才得以扭转多年低迷的局势。同年3月发改委和中央发布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并于9月6日正式实施。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的确给大型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带来了竞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任性转账的年代,对商业银行清结算及转账汇款业务确实有一定冲击。而今银行业即将进入“免费时代”,相关部门对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收费模式和定价水平也进行了调整。银行整体用户基数大,安全性高,多数人还是更信任银行。此外,随着用户的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成本较高,央行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免费转账的蛋糕或将越来越小。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限额和收取手续费的方式来降低成本,第三方支付将回归支付通道地位。

第四节 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所面临的风险

         Roger(1999)的研究指出了虽然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但也加大了其风险性。余额宝推出的前几年,一石激起千层浪,余额宝这种全新的网络直销形式、高收益及低门槛的基金,短期内的确对商业银行存款带来一定冲击。面对宝宝等网络理财产品对市场的冲击,现在银行也相继推出类余额宝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推高了银行的付息负债成本率,导致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增加了银行的破产风险。另外银行资金成本增加会间接抬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上升导致投资者、企业家选择风险更高,回报率更高的投资项目,这样便加重了企业家,投资者的违约风险,导致不良率的上升(戴国强,2014)。因此四大行从2007至2016年这十年间不良率合计值到2013年跌至最低点4.11%,从2014年起不良率开始回升,这与大型商业银行2014年后受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影响大量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有密切关系。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竞争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大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比较

一、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劣势

(一)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势

1、良好的品牌信誉度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前身都是中国政策性的银行,虽然现在都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全面转型为经营型的商业银行,但依然是中国金融行业的风向标,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中国金融政策主要执行者的重任,良好的品牌信誉度是其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2014年起,金融稳定理事会连续三年将农行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四大行均跻身于X《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四大行均排在前十强中。良好的口碑及诚信度为四大国有银行赢得了大量的客户群体,客户粘性较大。

2、资金实力雄厚

        虽然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其承载的业务呈数量级地扩张,但就其资产规模和业务总量仍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比拟,可谓小巫见大巫。截止2016年末,四大行的总资产规模达828,199.2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435,499.71亿元,吸收存款612,059.66亿元,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28%,全年实现净利润8601亿元,四大行代表着中国最雄厚的金融资本力量。四大行强大的资金规模决定了其巨大的信用扩张能力,巩固了其在金融系统的影响力及话语权,也为银行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资金优势是互联网金融可望而不可即的。

3、网点多,业务领域广泛

         四大国有银行网点分布密集,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乡,并在世界各地设立了代表处,农行是中国营业网点最多,业务覆盖面最广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四大行经历了从建国之初,各自分工的专业银行阶段,到新世纪,各自基本成为综合性大型上市银行,如今的四大行业务范围也都不再单一,共同朝着综合性、国际化、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的目标发展。

4、风控体系完善

        金融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大型商业银行伴随着中国经济几十年的起起落落,累计了大量的风控经验,并且拥有强大的客户征信数据。相对求新求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具有安全稳健的特点,从业人员操作规范,风险意识较强,防范风险的能力也不是一般互联网金融企业可比拟的。四大行的风险理念即是: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为贯彻落实国有商业银行稳健型风险管理战略,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置业务风险,四大行行发布了多项细则及管理办法明确了总、分行在风险管理各环节的职责分工,从源头上直接控制住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劣势

1、经营理念守旧,产品缺乏创新性

        “稳健有余,创新不足”一直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诟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凭借政策优势可以争取到资信优良的国有大型企业客户,传统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XX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央企和国企、知名金融机构、水电煤等公共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及教育系统、世界500强公司”等资金实力强劲的大企业。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可以依靠垄断经营和存贷利差来获取巨额利润,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0%左右。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长期依靠利差收入,因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及存贷业务,对新产品的开发也缺乏内动力。与大型商业银行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屑于重视的“草根”客户或者资信较差的高风险客户,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更追求创新性、个性化产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投入第三方理财的怀抱,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均有影响,银行低息揽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商业银行对于存贷利息的定价权也渐渐被动摇。但向来以“稳健”为金字招牌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作风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还是相对保守,因此在权衡利弊后,大型国有银行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态度仍是以观望为主
 

2、机构设置复杂,成本高效率低

        首先,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较为复杂,分支行及营业网点分布较广,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各个部门组织间的运维费用和人力成本较高,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其次,商业银行员工众多,各部门权责不够明晰,造成部门职能重复或者业务监管盲区,使得大型商业银行办事效率低,延长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另外,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众多造成了决策层和基层执行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业务执行力不够导致不能像互联网金融企业那样有效应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因此不能及时顺应市场潮流,调整经营方向,往往会错过市场发展的良机。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上仍然不够重视。一方面,商业银行轻视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对于日益强大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开始并未采取真正有效的应对措施,当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威胁时,早已措手不及,互联网金融早已抢占先机。

3、业务流程繁琐

        业务手续繁琐也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弊端之一。大型商业银行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一笔正常的贷款业务流程包括申请、受理、调查、风险评估、审批、签约、放贷等多个环节。我国中小微企业融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困难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给确实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不便。另外在个人业务方面,以前大型商业银行可以依靠网点优势;而今互联网金融是不受营业网点和营业时间限制的,即便是商业银行顺应潮流推出了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但从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只是把部分柜台业务迁移到网络平台来操作,从操作角度来说,还同时需要使用K宝、U盾这些电子设备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在操作和使用方式上比较繁琐。

4、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传统大型商业银行一直肩负着国家金融行业领路人的重责。这使得大型商业银行在客户心目中效率低、收费多、准入门槛高和经营方式陈旧的形象一时难以改变。随着第三方支付、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年轻的消费及投资群体很容易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便捷性和高收益所吸引,改变了普通大众对于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理财储蓄的依赖性,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改革的阻力。

5、互联网金融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匮乏,互联网金融人才目前是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及商业银行争抢的对象。大型商业银行因其完备的培训体制以及多样化的业务种类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但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严苛而死板的晋升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大批从业人员的上升空间受限。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其高薪及灵活的工作机制和相对透明的晋升机制,吸引了大批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向互联网金融企业转移。现在大型商业银行无论是基层员工,甚至到中高层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挖人的对象,传统商业银行成为人才流失的重灾区,中坚力量的流失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影响很大。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操作简便,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能在短时间内深入民心,永远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放在首位,十分注重客户体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正是利用互联网这个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高科技产物,客户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区通过网络平台办理业务。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只要通过一台平板电脑,一部手机,一个手机app,互联网金融便几乎可提供一切传统金融行业所拥有的服务,从基本的存贷款、转账到投资理财保险,从网上购物、第三方支付结算到水电煤生活缴费电话充值。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比起普通的网银,操作起来更简单。客户体验好,才能快速吸引到庞大的客户群体,满足了消费者的多重生活需求,加大了客户粘性。

2、支付方式多样,无现金时代的到来

         第三方快捷支付的出现无疑掀起了这场“支付革命”。在快捷支付出现以前,线下刷卡,线上网银是消费者最常用的支付方式。网银交易需要申请开通并经过多重验证,交易流程十分繁琐,而快捷支付无需开通网银,只需要一个手机验证码便可完成交易,两种支付方式相比较,快捷支付的便捷性不言而喻。随着快捷支付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技术革新,移动支付、手机二维码扫码支付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原来移动支付只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年轻消费群体在体验,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大力宣传,砸重金补贴商户参与折扣活动,这场“支付革命”逐渐从线上蔓延到线下,现在手机扫码几乎取代了POS刷卡支付。原本只能在大型商户进行POS刷卡消费,现在小到个体经营摊主都可以使用手机移动支付。几乎出门无需再携带现金,只需一部手机。支付业务的革新方便了广大消费者,我国在支付领域方面的技术是领先于世界的。

3、信息对称且行业透明度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往往从自利的动机出发,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是事实上由于市场本身不完备,特别是市场的交易信息并不充分,却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造成很多的浪费。传统金融模式下,投资者将资金存入银行,银行作为中介机构为投资者筛选资金需求者。这种模式下,资源匹配不够及时造成资源浪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彼此的交易信息,资金实力和信用水平,获得信息更为对称、透明度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互联网资金借贷相比大型商业银行业也容易很多。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资金需求方的相关信息,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且交易匹配度高。互联网金融依托其大数据、云计算及搜索引擎能精准有效地进行分析,从被银行忽视的中小微客户中筛选出优质客户,审贷、放贷的流程相对大型商业银行也简化很多,例如阿里小贷,仅靠芝麻信用,无需担保、抵押,资信优良的小微企业和客户甚至当天就可获批贷款。一方面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和业务处理的效率。互联网金融导致了金融脱媒,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被弱化。P2P网贷的出现避免了银行繁琐冗长的审批流程,也降低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4、交易成本低

         传统金融行业以物理网点为基础,需要投入大量的运营维护费如网点经营场所的租赁费和雇用员工的费用,而互联网金融只需要借助网络平台便可直接办理业务,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需要排队等待,网点工作人员手工录入耗时费力易错;互联网金融只需客户通过网络平台及计算机点击操作,办理业务快速且精准,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自有的交易平台和大数据来综合分析客户的行为偏好,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及风险管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于有资金需求的优质小微企业,简化了贷款流程,缩短了贷款审批时间。降低了资金借贷双方在资金匹配和风险分担方面的交易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的劣势

1、风险管理能力较差,技术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经过跑马圈地式地扩张版图,业务野蛮增长,伴随高收益而来的是高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至今不过短短20来年的时间,互联网行业鱼龙混杂,对于风险事件的防范、应对和处理的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的。央行目前不允许互联网金融机构共享征信信息系统,互联网金融机构缺乏类似银行的风控、清算和合规机制。单凭大数据来审核客户资质,计算结果难免会有偏向性。因此出现网贷平台负责人携款潜逃,P2P倒闭潮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据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P2P网络借贷问题平台数量逐年增多,截至2016年10月,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1,952家。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由于平台整改的脚步尚未停歇,预计2017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具体下降速度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若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2017年底或将跌至1200家左右。其中e租宝、中晋、泛亚等几起P2P的风险大案涉及资金高达上百亿元。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图2.52010-2016年网贷运营平台数量走势。(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2、互联网技术发展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依靠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来辅佐金融交易。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金融数据和客户的个人信息、财务状况、家庭情况存储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其实是非常不安全的,另外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技术也不够完善和稳定,如遭遇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威胁,会造成金融数据泄露,对真个社会的危害性相当大。

3、监管不力

        证券、银行和保险业分别由三会(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进行监管,一行(人民银行)进行总管,一行三会各司其职,权责划分明晰。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产业,参与的主体除了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有第三方金融企业这些新兴的非金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都是以网络为平台,无实体营业网点,业务涉及支付、理财、投资、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业务交叉频繁,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一个监管的真空地带。另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猛,风险刚刚暴露,但监管机构的还未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其准入门槛及退出成本都很低且无明确的行业标准。
 

第五章  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经营策略分析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均有竞争关系。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仍未真正影响到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业的地位,互联网金融的雄起,大型商业银行不可轻视它的存在。大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各有侧重点,两者并非完全的竞争对手,农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是相互合作,双方按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孵化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数字化的技术支撑能力,促进农行数字化经营的深度转型。

第一节 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经营策略

一、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小微企业

         服务对象从大型国有企业向中小微实体经济转型,从高端客户向广大中低端客户转型,从大中城乡向中小城市进行信贷辐射,甚至从城市向县以下农村地区扩展,重新拓展新业务经营阵地,扩大经营竞争回旋余地。
         农业银行近年来充分发挥服务小微企业的优势,不断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农行相继出台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信贷政策制度,推出了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各类贷款来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为解决小微企业授信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对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创新设计了7种授信额度核定方式,丰富实用的授信方法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需求。农行对小微企业的授信审查审批权限下放到二级分行及以下完成。农业银行在各一级分行特别是二级分行信贷审查审批中心设立专业的小微企业审查团队(岗位),专职负责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审查审批工作,有效提高了审查审批工作效率和质量。针对供应链、商圈、产业集群内的小微企业群体,农业银行专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优质大中型核心企业为依托,对其上下游小微企业通过“批量授信”模式进行批量操作,实行“信贷工厂”式运作。
         工行为实现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化营销,已专门建立了为小微金融业务管理体系,为推动小微金融业务试点,建立小微金融专项机构,完善集约型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工行搭建互联网企业平台“融e购”,通过该平台可向小微企业提供网银、网络融资、企业开户、企业互联网理财等金融服务与产品,与小微企业建立了长期的“银企合作”,提升了小微企业的用户体验。在信贷业务方面,也提供了多种线上信贷产品,如网贷通等小额贷款,以此能吸引到大量优质客户并保持与小微企业密切的合作关系。
         根据年报显示,工行创新推出线下专业化经营与线上标准化运营相结合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2016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508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小微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的商业银行;截至2016年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4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农业银行强化“双创”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16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154亿元,“三农”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全年涉农贷款新增2172亿元,同比多增118亿元。

自建互联网电商平台,获取大数据及客户信息

         互联网金融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大数据,商业银行只要付出低成本的平台运维费用,即可帮助企业与客户之间搭建桥梁,又可通过电商平台获取大数据,一举三得。通过对于这些数据分析,即可降低经营风险,也可准确掌握客户需求,有利于精准营销、企业融资及开拓企业互联网理财。
         农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要求,打造了一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农银e管家”,通过此平台,企业可零成本加入农行已经开发好的电商平台,快速实现企业电商化,农行还免费为企业提供购销存系统,企业又能通过农行强大的客户资源增加销量。“农银e管家”是中国农业银行利用强大的网络、客户资源以及金融服务优势,面向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通过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各级入驻商户提供含供应链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经营分析等一体化的“商务+金融”服务。工行2014年推出了综合化的电商平台“融e购”,“融e购”致力于为个人及小微企业客户服务,集合了购物、理财、投资和企业供应链多种服务功能(耿晨曦,2016)。“融e购”在上线短短14个月内,“融e购”就已经拥有1600万注册用户,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000亿元,甚至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第三大交易额的电商平台。建行的“善融服务”平台是国内商业银行电商平台中颇具代表性的平台之一,建行也是国内银行中较早搭建自有电商平台的大型商业银行。“善融服务”除了提供常规的个人及企业商城外,还融合了房产交易和资金托管的功能,如此强大的金融服务是国内首创(武颖,2015)。

三、 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投资理财及个人银行这些常规业务领域,其所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较为严重。互联网金融产品得益于其高科技的发展,通过网络及智能手机这些科技产品,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为广大客户带来便是,商业银行现在也顺应潮流,在金融产品创新也上加大了力度。
        相对于互联网理财,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低,理财产品的起售金额高的,手续费高且申购复杂的弊端。农行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安心得利”“安心快线天天利”等不同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均可通过网点柜面、网银、掌上银行、电话银行、现金管理平台等多种渠道购买,免去了网点排队、签约的麻烦,购买周期由1天、7天至1年等不同选择,具有流动性和收益率兼有的特点。相比市场上P2P高回报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农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大型优质企业,资金投资风险性较低。即保证了安全性,也保证了投资回报率。同时农行为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基金代销和理财产品的服务效益,对手续费做了相应调整,其中代销基金手续费营业网点打8折,网上银行打6折。
        工行则专门为购买理财产品打造了手机App“工银e投资”和“融e行”,手机用户可以通过该App直接购买外汇、理财、股票、保险、期货等金融投资产品,手机客户端还可以为用户做投资分析,查询最新行业信息。工行的手机客户端构建了开放的直销银行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吸引、获取并且服务于客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线上金融服务。平台用户已突破10万,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10亿元。建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也颇有建树,建行2002年起便推出了手机银行,之后不断升级网银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2007年推出了“手机到手机转账”业务,这在当时国内手机业务中首屈一指,2010年上线不需开通网银的了“账号支付”功能,简化了支付流程,2013年为抢占市场先机,推出个人网银跨行资金归集功能。在企业网银业务方面,建行从2008年到2013年陆续推出了“E贷通”、“e单通”、“e点通”业务,建行是同业中第一个推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平台,企业客户可以通过网银进行现金管理、跨行资金归集管理,国际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建行的企业网银平台大大增加了其在企业客户中的竞争力。

第二节 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策略建议

        现今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互联网金融能在短短几年内深入民心,得益于其“草根精神”,迎合了中小型客户的需求。传统大型商业银行且不可再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必须转变垄断经营的思维,盲目自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学习并汲取其成功经验,利用自己的资金和网点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人才,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业务合作,实现错位经营。

、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实现双赢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非但不存在完全的竞争关系,而拥有共同的利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与四大互联网巨头抱团,把目光同时聚焦在“金融可以应用”,要把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蛋糕做大。
        其中京东与工行签署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蚂蚁金服将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双方将推进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双方还将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认互扫、支付宝将支持建行手机银行App支付。中国银行和腾讯将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而农行和百度的合作主要围绕金融科技领域开展,包括共建金融大脑以及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信用评价、风险监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方向的具体应用,并将围绕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行业的渗透倒逼银行纷纷转型,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强强联手,标志着传统金融行业变革的决心,只有放开胸怀,才能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服务与体验,才能赢得市场。

二、改变服务理念,重视中小型优质客户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手段更加丰富,除了银行贷款,发债、IPO、都对银行的传统信贷形成挑战。银行一时面临着存贷业务被瓜分的困境,另一方面,在利率管制时期,大量银行竞相贷款给优质的国企、央企,银行没有足够的成本压力,将信贷资源发放给中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中小微企业被直接忽略了。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体系内部也开始面临着价格竞争。在双竞争环境下,银行的存贷利差收窄,利差收入随之减少。过去传统的吸储放贷的业务模式风光不再,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大型银行想要在金融领域继续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必须摒弃以前“抓大放小”的经营策略,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强化客户体验,制定大数据战略经营”,改变其在大众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商业银行可利用大数据并结合人行征信系统,分析客户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并通过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农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已经流失了部分客户,只有调整经营策略,树立服务理念,以人性化的产品吸引客户,才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客户营销,主动调整信贷业务结构,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使互联网融资业务成为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种有利补充。

三、提高中间业务扩张能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无现金社会进程在线下扫码支付推动正快速地增长,但是相比于已发展多年瑞典仍有很大差距。从2008年开始,瑞典流通现金量就逐渐减少,2016年流通现金量更是同比减少了15.6%(图3.1)。反观我国社会流通现金量虽然增速放缓,但总量仍是慢加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我国无现金社会程度并不高,线下支付的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潜力。

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MBA
图3.12007-2016年中国及瑞典流通现金增长率。(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大型商业银行可利用期网点优势。打造线上线下一条龙综合服务,拓展新的利润空间,提升中间业务。

四、 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创新能力的同事,还要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的力度,提高监管能力。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势头迅猛,产品多样,客户群体资信参差不齐,监管层面的缺失,使很多互联网金融业务处于灰色地带,导致其高收益高回报同时也存在高风险。大型商业银行在开拓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同时,务必要注意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考虑经营利润的同时,要加强风险防御,避免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霍方轩,2016)。商业银行在提升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的同时,将资产负债各项规模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保证财务状况的健康,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企业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根据猎聘网的大数据统计,到2017年第二季度全行业人才供求比例失调最严重的是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占比远远高出其供给占比。互联网金融是一门交叉学科,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即需要懂得互联网、通信及IT方面的知识,又需要了解金融专业。大型商业银行虽然人才济济,但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恰恰是其短板。商业银行应利用内部学习平台进行员工培训,打造“互联网金融+三农”、“产品+营销”、“技术+业务”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专家式人才队伍,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结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及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来以阿里巴巴及腾讯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抢滩金融市场,而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和发展做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竞争和竞争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策略和建议。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四大国有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竞争分析,在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理财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及银行卡业务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少:存贷款流失、中间业务手续费减少、市场被瓜分、客户转投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怀抱,因此互联网金融对于农业银行利润的冲击导致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步步逼近,大型商业银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策略,首先转变其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利用其品牌及网点优势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开发电商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的确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的确有所影响,但长期来说尚不明确,但传统大型商业银行业也不可轻视它的存在,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传统大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并非是完全的竞争对手,双方携手合作,优势互补,错位经营,最终可以实现双赢。
        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金融与互联网的叠加,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倒逼传统大型商业银行走下神坛,开始思考转型。虽然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因为政策和规模的原因,其在金融系统内的核心地位不会被改变,但银行躺着赚钱的日期一去不复返。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进行金融创新,调整经营策略,完善风控体系,并重视人才的培养,相信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齐头并进,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谌鹏,2012:《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中国农村金融》,第24期
[2] 陈志武,2014:《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新金融》第302期
[3] 曹胜,201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金融纵横》,第6期
[4] 曹凤岐.,2015:《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金融论坛》第1期
[5] 曹少雄,2013:《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农村金融研究》,第5期
[6] 冯娟娟,201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研究》,《现代金融》第4期
[7] 宫晓林,2013:《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金融实务》第441期
[8] 李霖,冯军政,徐宝林,2013:《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上海证券报》2013年1月22日,第A08版
[9] 刘志坚,肖玉秀,201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市场研究》第1期
[10] 邱峰,201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吉林金融研究》第8期
[11] 孙杰,贺晨,2015:《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财金科学》第322期
[12] 武爱军,马粤艳,2014:《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经济师》,第11期
[13] 王静,2014:《竞争与变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中国流通经济》,第5期
[14] 谢平,邹传伟,2012:《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第12期
[15] 谢平,2014:《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金融创新》第4期
[16] 杨凯生,2013:《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几点看法》中国金融电脑,第12期
[17] 周锋荣,王红文,2013:《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应加强竞合互补》,《中国城乡金融报》中国城乡金融报, 12月9日第A03版
[18] 曾刚,2012:《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银行家》第11期
[19] 章连标,杨小渊,201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浙江金融》,第10期
[20] 张明哲,2013:《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金融经济》,第22期
[21] 翟冀,2013:《农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探讨》,《农村金融研究》,第8期
[22] 王军,201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3] 赵海荣,2015:《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品牌》,第31期
[24] 魏伊秋,2015
[25] 王恺,201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26] 余淙,201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第257期
[27] Hadlock,C, James,C. ,2015:“Bank lending and menu of financing options”,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
[28] S Freedman and G Jin.,2008:“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the Early Years”,City of College Park,University of Maryland
[29] Schenone,Carola,2004:“The Effect of Banking Relationships on the Firms' IPO Underpricing”,Journal of Finance
[30] 杨伟滨,2001:《谈农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世界》,第3期
[31] 沈晨露,201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H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浙江工业大学
[32] 马梅,朱晓明,周黄金,季家有,陈宇,2014:《支付革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支付》
[33] 马嬴,201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状况分析-基于财务指标分析视角》,中国海洋大学
[34] 毕怒涛,2016:《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业务的影响》,四川师范大学
[35] 戴兼弟,2015:《基于SWOT模型对余额宝现象的分析》,《价值工程》,第5期
[36] 严圣阳,2015:《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以余额宝为例》,《经济与管理》,第8期
[37] 刘志坚、肖玉秀,201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市场研究》,第1期
[38] 王静,2014:《竞争与变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中国流通经济》,第5期
[39] 丁文萍,201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城商行的发展策略研究》,河南大学
[40] Berger S.C. and Gleisner F.,2009:Emergence of Fi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Electronic Markets: 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Journal of BuR-Business Research,第2期:39-65
[41] LihuiLin, XianjunGeng and Andrew B.Whinston. Impact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on Investment Decisions under Uncertain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9(26):123-145
[42] 关京兰,2003:《关于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思考》,《海南金融》,第9期
[42] 邹炜,2013:《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策略研究》,广东工业大学
[43] 郑良芳,2013:《商业银行奋起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金融与基金》,第9期
[44] 戴国强,方鹏飞,2014:《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基于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研究》,金融论坛,第8期
[45] 罗明雄,司晓,周世平,2014:《互联网金融蓝皮书》,P4-10
[46] 耿晨曦,2016:《国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及建议》,河北金融学院
[47] 武颖,2015:《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战略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48] 李颖,2015:《中国建设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49] 霍方轩,2016:《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西安理工大学
[50] Roger N. Confront,1999:《E-commerce and Security Issues》,《credit Union Magazine》,65期(27-3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9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8年12月7日
Next 2018年12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