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的情绪行为对学生学习效能之探讨

人是一种具有主观情绪性的动物,每个人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情绪变化会对教学的氛围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中小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期,别人的情绪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对,教师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效能效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教师控制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对学生宣泄自己的负能量,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另学生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情绪行为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情绪行为学习效能身心健康

引言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学生学习效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自身内部因素也有外界外部因素。对于中小学这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受外界影响程度也会较大。作为一个教师,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不仅仅是传授,教师情绪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科辅导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行为,那么学生学习情绪就会提不起来,甚至会讨厌这个老师,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课堂秩序以及学生学习效能就会不如人意。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情绪行为,那么,学生就会受老师情绪行为的影响,对教师产生兴趣以及喜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能也会大大增加。

总之,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老师与学生的情绪行为。教师情绪行为会对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调节他们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积极热爱性与主动学习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2、研究的意义

对于处于青春发展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情绪行为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情绪行为管理处理不当,则会对学生学习效能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现如今,中小学学生辅导教师注重的是应试教育下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果的培育。一部分教师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不良情绪,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这类学生身上,导致这部分学生本来就不怎么积极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消极,极有可能导致这类学生作出厌学的行为。所以,教师的情绪行为管理对教师自己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探讨实践价值。

第一,为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在课堂辅导上的情绪行为管理提供实践可能的借鉴。探讨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的情绪行为管理对于加强教师对其情绪行为控制管理、让教师认识到情绪行为在教学方面的意义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产生有利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第二,作为辅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行为管理,对于教育质量的好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是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情绪得以感染,产生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能。

(二)研究的思路以及方法

1、研究的思路

本文研究的思路具体如下:第一,明确本论文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目的;第二,在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制作调查问卷以及访谈问题;第三,将问卷发放给爱蕊教育机构的辅导教师进行调查;第四,在调查中找出中小学学科辅导在情绪行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总结给出解决方法。

2、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充分运用中国知网或者其他网络信息库还有就是在图书馆内寻找有关资料文献进行查阅、手机并且整理分析有关联的资料,了解现状,确定方向。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能够提高结果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用问卷星导教师的情绪行为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将问卷发布给爱蕊教育的辅导老师们,最后利用数据分析总结辅导教师的情绪行为状况。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

1.情绪行为管理

情绪其实是一种心理体验,产生情绪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本身的需求与实际产生偏差,本身的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如果自身需求与实际得到的一样,那么情绪就会正向化,比如兴高采烈,幸福激动,心花怒放等积极情绪;但是,如果自身需求与实际得到的不一样,那么就会情绪就会负性化,如悲痛欲绝,愤愤不平,身心交瘁,满目疮痍等消极情绪。情绪管理能够促使人拥有良好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能够激励人的创新能力,情绪管理能够使人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全人的全面人格发展,常用的情绪管理方法有音乐管理法,运用愉快节奏的音乐陶冶自己,积极整理情绪;扩展想象并且进一步保持幽默感,还有就是心理咨询等。不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情绪调整方法,适用于自己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这是个需要自己不断摸索的过程。

2.教师情绪行为管理

在中国,学术界也对教师的情感管理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大部分是对情感的界定。分析了教师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教师应如何实施情感管理的方法。在《教师情感管理》中,田园作者很好地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正确的情绪管理不仅仅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对一个人的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田园作者还提出了管理情绪情感的方法,比如:注意力转移法、换位思考法、培养开阔的心胸、参与活动法等。教师情绪行为管理的目的是指出教师情绪管理的方向,引导和支配教师情绪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相关研究理论

1.情绪感染理论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在情感活动中,人们的各种情感反应可以通过出色的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发音和语调来展示。通常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情感是通过表达所传达的信息来识别的。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人们可以捕捉他人的感受情绪感知周围人的情绪变化,这种互动过程称为情绪传染。情绪传染理论是最早的是达尔文在1965年提出的。此后,学者们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查特兰德、约翰逊、亨尼格-图劳等人觉得,情绪感染是一个个体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情不自禁地模仿别人的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声音声调、姿势还有行为等走向趋势。在学校教室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传染现象很普遍。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等向学生传达情感信息。自然条件下的教师透露的情感信息会感染学生。相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总的来说,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师情感的向导它在课堂气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感传染就像是一种蝴蝶效应,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行为以及情绪表达都会影响全班的情绪以及态度,教师的情绪行为对上课的气氛产生决定性影响。总而言之,在上课过程中,情感感染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且应该引起重视。教师要用正向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进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从整体上来说,先是对不关心人类情绪然后产生关注、开始认识和引起重视这几个阶段,如今是对人的社会需求以及心理需要产生密切的关注,对人的感受进行密切的关注,其实就是重视人的情绪,这样的变化关注使管理学从理性主义管理转向人文主义管理。由于这样的转变,对人新的认识被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来:人不仅仅是组织的核心还是组织真正的资源;由此决定,组织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是以人为本,处处关心人的需要,清楚了解人的特色,还要激发人的潜能,最终使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运用到学生教师关系上,也就是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特色,在这样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根据人力资源的所具备的主体以及特殊的特征,这样就使得管理者要密切注意被管理者的情绪状态,以人为本,从被管理者的情绪需求出发,注意被管理者的情绪变化,在被管理者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发现分析出被管理者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然后安慰鼓励,对被管理者的情绪进行管理,让被管理者的消极情绪在管理者的引导下,转变为正向积极情绪,让被管理者的积极情绪得以持续,这样才能使整体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效率等各方面都得以提高,这样才是对组织的发展产生正面有利的影响。在辅导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要迅速发现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找到源头就从根源上解决,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长时间被积极正向的情绪主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能。

中小学学科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情绪行为管理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爱蕊教育的中小学学生辅导教师,使用问卷星发布问卷。为了对教师情绪管理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及了解,本人通过问卷星对爱蕊教育的100名教师进行了简单的情绪行为管理状了解调查。经过问卷回收分析,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都会拥有消极情绪,比如常见的轻微焦躁抑郁、事情不如人意而失落等,教师情绪自我管理只是处于一种类似于本能的自发阶段,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发放收集以及信息处理。调查主题是以教师情绪为主,题目包括:①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②发生事件的时间;③你当时候的情绪表现;④这件事以后学生对你的态度;⑤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

通过访谈,随机抽查96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有:①对老师上课印象最深的一次课堂;②事件发生的时间:③你当时的情绪是如何;④你对这个老师的态度是如何

整理调查。检查材料的可信度、清晰度,核对材料的真实性。第一,对材料进行初级编码。主要有情绪性质、事件发生时间、情绪的类别,再阅读所有材料并归类。第二,对材料进一步提取、归类,并对情绪进行二次编码。主要有快乐、自豪、轻松、愤怒、焦躁、羞耻、失望、厌恶、轻视、委屈、委屈、其他。最后统计次数并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1、教师情绪的总体情况

经过调查整理发现,在教师负性情绪:愤怒,烦躁,痛苦与悲伤这几个情绪上面,70名初中教师具有负性情绪,26名小学教师具有负性情绪。愉快与兴奋等的正向情绪上面,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多。总而言之,初中教师的负性情绪相比较小学教师的负性情绪,要多。

2、事件发生的时候与教师的情绪基本情况

表1发生时间与教师情绪

发生时间 教师情绪
小学 初中 正性 负性
频数 26 70 34 62
27.1 72.9 35.4 64.6

由表1可以看出来,在中小学教师中,初中老师发生情绪事件的频率会比小学老师发生情绪事件的频率会大,而在这些事件中,发生的情绪最难忘的是负性情绪。

3事件发生时学生感知到的情绪,学生当时的情绪及对老师的情绪是如何的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资料处理整编统计得出,情绪发生事件中,有快乐,自豪,轻松,焦躁,愤怒,羞耻,失望,厌恶,感兴趣,轻视,委屈,感谢以及后悔等。

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的情绪行为对学生学习效能之探讨

图1.中小学学生对教师情绪感知以及对教师产生的情绪统计图

由图可以看出来,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情绪大都是负性情绪,并且学生对教师情绪产生的情绪也是大都是负性情绪,可以得出,教师的负性情绪对学生的情绪是产生正相关的,愤怒,失望,这两种负性情绪是最容易被学生感知到的,而学生对教师的负性情绪会产生委屈,羞耻,焦躁等负性情绪。由此得出,中小学生对教师情绪感知是十分清晰的,而且教师的负性情绪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当教师的快乐情绪被学生感知时,学生也会产生相同的快乐情绪,而如果是负性情绪就不会。

4事件发生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如何

通过调查访谈整理统计得出,情绪事件发生之后,学生主要产生了三种学习态度,第一种是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第二种是处于消极状态,上这个老师的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第三种是不痛不痒,无事发生。当学生感知教师情绪是正向情绪的时候,第一种学习状态占多数(78%),第三种学习状态占少数(22%);当学生感知教师情绪是负向情绪的时候,第二种学习状态是占多数的(69%),第一种学习状态(11%)和第三种学习状态(20%)是占少数的。

由此可见,教师情绪行为对学生学习效能是处于正相关的关系。

总的来说,当学生感知到教师愤怒,失望等情绪时候,学生对教师情绪感知产生的始羞耻,委屈。这不是情绪感染,这是对学生情绪的一种激发。在调查访谈之中,有很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业学习态度等问题而产生愤怒,失望,厌恶等负性情绪,而教师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沟通方式让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但是教师的负性情绪很容易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产生影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羞耻等负性情绪。如果长期以来,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师辅导中情绪行为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1、教师在自己负面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

调查问卷数据表明,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的自我消极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具体的表现有以下三个。第一,教师课堂上的情绪很容易影响自己的身心状态,大多数教师在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在课堂上是没有激情的。第二,学生上课中的不良行为是引起教师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第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情绪,这个消极负面情绪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消除。另外,在教师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到教师对自我否定的感情管理的一面。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接受高额工资的劳动者的身份,因此不可以完全避免在上课时发脾气、生气等不良情绪。而教师在课堂上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自己本来的教育经验不足,对于教育事业还有学生产生的责任感过于沉重。如上所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消极情绪而产生的不正当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也是直接说明中小学学生辅导教师在消极情绪的管理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

2教师在保持学生积极正向情绪的能力不足

在学生访谈的时候有以下发现:第一,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看,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教学方式太过于传统、教学内容缺少创新,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这其中,尤其是教学了20 年以上的教师,教学方法非常传统,在课堂之中几乎是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组织多种活动,使学生参与当中的次数也非常少。其次,在教学评价当中,学生评价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口气没有热情,声音太小,很平淡,情感不足,缺乏幽默,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就不能够投入到课堂当中,课堂气氛自然低落。作为中小学生,他们的认真特征表明,以形象化的教学的方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在中小学学生辅导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从这一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们缺乏维持集体课堂积极情绪的能力。

成因分析1教师职业使命责任的压力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担任很多责任,比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课堂上课内容,课后布置的习题以及测试,全方面的对学生负责。教师的多元化角色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以及工作压力,很容易就会令教师产生各种情绪波动。

2、来自社会的压力

如今社会,教师被加与了很高的要求以及期望,而忽视了教师也是普通人的现状。且社会上关于教师被刺杀,报复等负面新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压力。

3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

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过于高,他们期望孩子们有出息,吧这种期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他们认为老师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子女培养成人中龙凤,片面的认为学生发展的好坏都是教师的责任,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教师自己本来的压力教教师自己家庭、在学校当中需要处理人际关系、要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完成学校制定的目标要求各方面的压力都影响着教师的情绪。

五、教师情绪行为管理方法

教师、社会还有学校,这对于教师情绪行为管理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也因为这样,教师情绪管理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学校还有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教师方面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素质。不要被外界所影响,踏踏实实教书育人,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要对自己学生负责,要对事业有进取心。第二,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热爱事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用引导的方式教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增加学习的乐趣。第三,世界以痛吻我,我歌咏以报,情绪也是一样,不要否定负性情绪,要对情绪正确了解,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管理。找出激发坏情绪的源头,在根源上解决。最后,要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当教师在工作时遇到情绪的问题,可以采用情绪转移法和缓和法;①当教师产生负性情绪时,可以深呼吸,慢慢平静下来,避免事情的恶化,避免激发学生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②可以找亲朋好友诉说,缓和情绪③当教师产生负性情绪时,可以通过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做一项运动,来转移自己的负性情绪,从而使情绪得以缓和。

社会方面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要求都能够影响教师的情绪。社会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地位,收入补贴和教师职业声望等其他方面来让教师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保护教师的权益,投入教育事业资金,使教师的工作环境得以改善。与此同时,可以帮助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定期举行教师交流活动。如此一来,教师的情绪行为管理稳定,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学生家长方面

家长对老师的期望要合理化,对教师不能施加过大的压力。过高的期望这样会使得教师的压力很大,从而使教师的情绪逐渐消极化;但是,如果期望太低,教师的职业就不会有什么意义,这样也有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情绪行为。因此父母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不要太埋怨老师,要尊重老师,积极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结论

近年来,国家、社会对教育空前关注,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加,会出现情绪波动,经常会有情绪情感上的问题。而这些情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教师的情绪管理并没有得到各方面的关注,这正是本文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情绪和管理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教师情绪行为管理对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了在理论和现实结合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1)关于情绪及情绪管理的相关理论说明了情绪的强烈感染性,为教师情绪行为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教师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社会,学校和家长等方面。其中,社会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的地位和社会家长等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自己个人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的素质高度、正确三观和教师自己家庭等方面。教师情绪管理的主要包括两部分:教师情绪自我调节和控制其他因素稳定教师情绪。教师情绪管理要合理,合法,有保障。教师情绪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师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教师情绪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的宗旨是探讨教师情绪行为对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由于本身在知识基础和学术背景上面存在缺陷,本文也有以下的不足之处:第一,研究的教师对象是本人工作的地方的教师。根据地域不同,阶段不同都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具体操作应更有目的和针对性。第二,因为理论体系构建是比较大的课题研究,而且,由于笔者本人的研究能力的限制,对理论的论述会不够具体。因此,对教师情绪管理,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加周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敦品.谈情绪感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20):45.

[2]马惠霞,苏鑫,刘静.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及其对学生的情绪传递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6):31-33.

[3]王奕军,赵翔.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教师自我情绪管理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2):52-54.

[4]王梅.谈教师职业情绪的调整[J].贵州教育,2019(18):45-46.

[5]孙虹燕.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6]陈红德,杨丽玲.教师解压与情绪管理六法[J].新教师,2018(11):10-11.

[7]肖琴. 教师情绪智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8]吴清英.小学科学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5(07):15+14.

[9]张吉瑜. 学会管理情绪,做智能型教师[N]. 黄冈日报,2019-09-15(004).

[10]张冬梅,葛明贵.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实证研究[J].教育导刊,2017(08):39-43.

[11]张潇文.“互联网+课堂”背景下教师消极情绪的合理化调控[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40-141.

[12]贾小斌,张正伟.引导学生合理总结归因提高学习效能增强学习动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01-202.

[13]景双霞.浅析情绪管理在幸福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8(02):164-165.

[14]彭阳.师范生情绪劳动素养培养的必然与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139-140.

[15]Janneke A. de Ruiter,Astrid M.G. Poorthuis,Helma M.Y. Koomen. Relevant classroom events for teachers: A study of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student behaviors, and associated teacher emotion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9,86

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的情绪行为对学生学习效能之探讨

中小学学科辅导教师的情绪行为对学生学习效能之探讨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106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5日
Next 2023年3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