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传统音乐绥米唢呐》文化艺术网站界面设计研究

历史悠久的陕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陕北的传统音乐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中也同样拥有着突出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在陕北的民间音乐中,作为一种纯民间器乐艺术的陕北唢呐音乐,虽然不能和陕北民歌相提并论,但是它在陕北社会

  一、选题背景:

  历史悠久的陕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陕北的传统音乐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中也同样拥有着突出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在陕北的民间音乐中,作为一种纯民间器乐艺术的陕北唢呐音乐,虽然不能和陕北民歌相提并论,但是它在陕北社会文化生活中也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最能代表和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民间艺术。唢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造,形成了“喇叭”和“大吹”这两个流派,其中,“喇叭”就是我们现在的高音唢呐;而“大吹”也就是现今的中音唢呐,也是陕北的绥米唢呐。
  从明朝起就有了关于陕北绥米唢呐的记载,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绥米唢呐重要分布在陕西绥德和米脂这两个地方,所以称之为“绥米唢呐”。由于当地人们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之上,那里艰苦的环境,使人们对生存产生了巨大的渴望,从而形成了陕北人民所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理。也就是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理与唢呐高亢嘹亮且粗狂深沉的乐音,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通和乐音上的共鸣。唢呐音乐也就随之渐渐地深入到了穷苦人民的生活乃至生命之中,成为了穷苦人民宣泄情感的最佳载体。
  在唢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如凤凰涅槃般的生死轮回。解放之前,吹鼓手被称为“下九流”,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歧视,因此唢呐音乐也随之受到影响,发展速度较慢。解放之后,尤其是在建国初期,唢呐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唢呐音乐也就此获得了新生,因此发展的速度较快。xxxx时期,唢呐被视为“四旧”,唢呐音乐也因此受到冷落。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陕北绥米唢呐迎来了永远的春天,进入了新的发展高速期。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了获得了许多的嘉奖和殊荣。
  虽然陕北绥米唢呐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当地的党委和XX也在挖掘、抢救和继承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是绥米唢呐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那一解决的问题。

  1、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现代文化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却日趋淡化,一些乐队开始引进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而陕北唢呐因此受到了限制,逐渐的缩小了活动范围。

  2、唢呐的精髓随着老艺术家的逝去而得不到传承,年轻的唢呐手又急

  功近利,不注重艺术能力的积累,因此现存的有威望者极少。

  3、XX在民间音乐这面的经费安排的较少,导致有关单位对境内唢呐艺人的思想和业务方面的培训不能得以完善。

  受到封建思想“下九流”的禁锢,若不是家族继承,少年就开始学艺的人居于少数。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绥米唢呐》文化艺术网站界面设计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

  (一)学术价值

  陕北绥米唢呐虽然只是从明朝起才兴起的,但也拥有了六百多年的辉煌。一路
  来,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极不寻常的足迹。它丰富的内容,独有的特色以及传承历史在中国整个吹打乐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因此,对陕北绥米唢呐的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使它走向世界,对日趋完善中国和世界音乐史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实用价值

  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陕北唢呐音乐对推动陕北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增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建设品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将陕西绥米唢呐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陕西绥米唢呐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建立了五年主要保护措施以及五大保护机制。例如:建立了有专家指导的以文体局局长为责任人的陕北唢呐吹打乐保护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负责人的陕北绥米唢呐普查工作队伍;并且将陕北唢呐的保护和推广纳入有关单位的干部和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中,并实行责任制;县XX每年筹集4万元以上的保护发展经费,以及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品牌效应与日常的唢呐吹奏相结合,以打造品牌带动一般性的唢呐演奏活动的发展机制。而国外对我国的传统民间也是十分欣赏的的,在这个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学术研究,在国外,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也用着很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福森《唢呐基础演奏法》【M】金盾出版者2009.7.1
  2、《新世纪青少年艺术素质培养丛书》委员会编《新世纪青少年艺术素质培养丛书——实用唢呐基础与入门》【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06
  3、单振岳《中音加键唢呐演奏技巧(附光盘)》【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6
  4、左继承《唢呐传统曲全集》【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08
  5、张宁《中国唢呐演奏与教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03
  6、张振涛《一支唢呐,一种文化的象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29(1)
  7、张放《唢呐不同流派音乐风格与“音乐性精神”的互动构成》【J】《音乐探索》2007.(4)
  8、仲冬和《唢呐的渊源于唢呐艺术的发展》【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6.(1)
  9、高长春《浅谈唢呐的传承与发展》【D】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学;音乐学2010
  10、郭旭伦《浅谈与陕北唢呐项目相关的习俗文化保护》【J】《东京文学》2011.(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10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4月2日
Next 2021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