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现状和困惑
(一)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几个阶段
1、重要性认识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社会学家的重视,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引发未来的生存危机,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1978年3月,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被正式写入宪法,“晚、稀、少”成为计划生育的提倡口号。
2、降低生育水平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强制推行阶段。1980年xxx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标志性事件。“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新口号。在这个过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完善,为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3、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引入利益导向机制,政策完善阶段。1990年后,以人为本替代了以数为本的观念,社会制约性政策中加入了利益导向机制,在政策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双重作用下,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少生、优生”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1990年后,我国从降低低生育水平阶段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
4、法制化阶段。2001年12月19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这个法规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从行政强制推行作为主到群众满意度为主的主导地位的转变,为保证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及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出台,保障了计划生育执行工作中依法行政,公民依法生育的权利。
(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现状
目前我国人口稳定在低生育水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宣传教育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新的理念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少生快富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社会导向政策的引入,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接受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对女孩的性别歧视也在逐渐消失。
目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现状:1、违法生育情况很少;在城镇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可以生育二胎;农村也能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头胎为女孩子
的执行生育二胎政策;少数民族生育二胎政策也能很好的执行。对独生子女和农村双女户国家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政策内人员都可以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2、不足之处:在少数地方,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存在,违法性别鉴定和超生情况偶有发生。
我国经过短短的三十年完成了西方国家用了一百多年完成的人口转变,1990年后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稳定在低水平生育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对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计划生育存在的困惑
计划生育工作是国情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长远的社会利益考虑控制人口可以有效地发展经济,提高全民的素质。但是在计划生育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矛盾,需要逐步的解决和完善。首先,生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计划生育中的生育政策和公民的自主生育权相违背。怎样在自主生育和计划生育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长时间内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人人生而平等,同一制度下公民应该享受相同的生育政策,虽然在一个时期政策的倾斜有利于计生工作的开展,但这与公平公正的原则相违背,如何在计生政策的制定方面兼顾到公民的正当权益,是现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噬待调节的问题。再者控制人口增长和未来社会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对计划生育政策该如何继续施行提出拷问。
二、目前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的困境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有效地控制人口生长,对富民强国,提高全民素质,高速发展社会经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原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口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别比例失调。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男性人口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652,872,280人,占48.73%,男女比例为105.2:100,有的省份新生婴幼儿男女比例高达135:100。如果男女比例问题持续这样发展,预计2020年将有约3000-4000万人无妻可娶。男女比例失调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们传统重男轻女思想是根本原因,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要想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超和人工性别鉴定为性别选择生育提供了条件。第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看女孩在生产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影响了生育时性别的选择。第四、计划生育政策制订存在不合理性,尤其在农村第一胎为女孩可以再生第二胎,而头胎为男孩则不可以再生,虽然有效控制了人口数量,但直接导致了男孩的出生率高于女孩。
(二)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成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快。人口老龄化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虽然老龄化程度和世界水平相当,但是具体国情却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发达国家都是先富后老,或者同富同老,而我国却是“未富先老”,社会负担加重,劳动资源短缺,养老医疗体系都不完善等等问题都已经显现出来,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巨大的养老费用将成为压在新一代独生子女身上沉重的担子,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需要年轻、健康、高素质的人才,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造成人才供求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之家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系等各方面的改变必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系等各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内进行大幅度调整。
(三)生育政策中存在不平等。在计划生育实行初期,为了在推行计划生育过程中维持社会的稳定,对少数名族和农村人口的生育政策制度相对宽松,有二胎生育政策,但是对于城镇户口的汉族人只能生育一胎,虽然这种政策有当时存在的社会意义,但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平。而且,超生罚款政策对富人来说根本起不到制约作用,纵观现在社会,有多少富人在大张旗鼓的生二胎甚至多胎。人人平等是国家提倡的人权,但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中得不到很好地体现,在未来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中,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由于孩子减少,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独立能力差,不容易融入社会等性格缺陷。从父母的角度考虑,一旦独生子女因各种原因出现意外,对于父母的打击会非常沉重。也会增加社会养老的负担。
三、科学有效地计划控制是解决我国人口现状的必由之路
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现状决定了在50年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个政策不可能动摇。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从长远的社会化利益考虑,令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对策。中国XX在1994年10月就通过《母婴保健法》,规定不允许违法进行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性终止妊娠,希望通过立法平衡出生性别比异常的问题。但是人口问题不是一部立法就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改变人们的观念,从根本上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除了通过思想宣传让人们对性别比例失调引起重视,自觉维护生育平衡外,把好性别鉴定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利益导向机制都有着很大的作用。社会经济基础是人们消除性别歧视的根本,生存环境的改变是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决定因素,所以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才是治理性别比例失调的治本之策。人们如果真实体会到生男生女都一样,就不会再存在生育性别选择的问题,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就可以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二)人口老龄化的应对。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作为刚刚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应对的准备。时间短,压力大,在未来的二十几年内,我国要从思想、物质、制度等各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
1.认真对待老龄化社会国情。老龄化社会将持续一个很长的周期,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是一个严峻的任务,要充分意识到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高度重视。
2.为老龄化社会高峰期的到来积极做好各项准备。现在距离老龄化社会高峰期的到来只有二十几年时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中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必须考虑的部分,在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等方面都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建立适合未来老年人口第一大国的老龄工作机制。
3.加快老年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是老龄化社会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我国试行的养老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在我国逐步的展开,争取在2030年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之前,在全国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4.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将催生老龄化产业的发展,在2030年以前,做好老年消费品、老年服务业管理体制的完善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5.加强对老龄社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对中国来说,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是国家重大宏观战略性话题,在国际老龄化发展史中,还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的科学依据只有通过对老龄化社会特点规律的深入研究来获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化社会需要我们长远的规划。
(三)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以数为本是我国计划生育初期为降低生育水平而施行的政策,在稳定低水平生育期,以人为本的观念成为主流,计划生育政策要完成行政强制推行为主到群众满意度为主的主导地位的转变。根据我国社会人口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以缓解和调整一系列的社会弊端。下面是我个人对计划生育政策合理化调整的几点建议:
1.适时放开二胎政策。适时放开二胎政策可以缓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加速状况,对孩子成长环境的改变和生育权利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人讲究儿女双全,两次生育机会可以圆很多家庭的这个梦想。第一胎不会因为男女性别问题而终止妊娠,这让生女孩的几率大大增加,可以有效缓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自愿二胎制度可以改变独生子女家庭存在的弊端,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两个孩子可以同时赡养老人,也会大大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
2.施行公平的生育政策。国家一直在提倡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施行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样才能保证维持各个民族人口的自然平衡和充分体现城乡一体化。也避免了为了多生而牵扯到的政策擦边球问题。
3.金钱不能成为超生筹码.富人多生基本上是目前公开的事实,有的人超生的竟然大张旗鼓,在社会上带来很不好的负面影响。要改变交罚款生多胎的现状,不管你多麽富有,在生育权上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凌驾于法规政策之上。这就需要制订更为有力的措施,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需要长期执行。在实行过程中,会引发很多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形势,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本文从我国的计划生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几方面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分析社会现状和未来形势,探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在因计划生育引发的性别比例失调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建议在对社会现象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有前瞻性的计划,根据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口优化和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相协调的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构架。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中国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3月;
[2]彭琰:“人口与计划生育写作网络参考文献的的取舍人口与计划生育论文”,《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7月;
[3]中国法制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一月;
[4]李群发:“人口与计划生育武汉年鉴论文”,《武汉年鉴》,2002年;
[5]张春生:“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论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年2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