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毒品运输方式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前,福建省毒品运输活动出现手段诡秘、反侦查能力强和毒贩成分复杂等特点。全省毒品违法犯罪问题虽然经过持续严厉打击整治,但毒情形势仍处于发展蔓延态势。因此,全省应该与禁毒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加强与警务部门的合作,保持情报先导先

  一、引言

  (一)当前我省面临的毒情

  毒贩的毒品运输活动越来越猖狂,完全无视法律的严明,这为我省公安部门的禁毒斗争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目前,我省正面对着四面夹击,多渠道入境,毒品渗透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不仅如此,其他省的毒品种类也在慢慢向我们延伸,例如像从广东来的冰毒,以及云南、四川的海洛因。省内,以龙岩为中心、幅射三明、南平、漳州、泉州和厦门等周边地区的涉麻黄碱制毒等问题,都针对我省毒品内流消费和毒品过境的庞大市场,全面向我省渗透。为此,要成功的防控毒品运输犯罪活动,就需要深入探究毒品运输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

  二、提出问题

  (一)毒品运输的概念。

  毒品运输是指毒品的转运输送,即由一个地方转运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只要毒品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就存在运输毒品这一行为。而对于行为人在运输毒品过程中是否受益,以及毒品的数量、毒品的运输距离都不是构成毒品运输行为的必要条件,只要行为人产生行为时具有意图,毒品运输行为一旦实施,犯罪事实就已经成立,而不需要以毒品运输是否抵达目的地作为完成运输毒品犯罪的必要条件,也不需要以毒品运输到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某一特定地点为要件。行为人只要在将毒品运输到最终目的地的过程中,不论是以辗转、迂回,或者利用其他不同的运输工具、不同的运输方法,在其各阶段的运输行为,都属于毒品运输行为的一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这一问题发布过相关法律,第一次在《关于执行XXXX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确切的提出了运输毒品罪的的含义,也明确规定了其概念,即“运输毒品的概念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非法运送毒品的行为。”

  (二)毒品运输的危害。

  在进入最终市场或是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之前,不管是天然毒品还是加工过或是合成过的毒品,大多数都要走运输这条路。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进程,毒品运输犯罪率在福建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仅2016年一年,全省破获99起从广东直接流入的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从分析各市各县的毒品抓获事件的大体数量上看,在省内毒品犯罪行为当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就是运输毒品犯罪。从另一点来看,毒品犯罪分子运输毒品的手段屡见不鲜,运输毒品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为公安机关打击运输毒品犯罪又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可以说,运输毒品是毒品犯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运输毒品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毒品在社会上蔓延,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关于毒品犯罪的社会问题。2017年上半年,全省共比对发现吸毒人员所为的故意杀人、放火、绑架、强奸、故意伤害案件127起,破获吸毒人员所为的“两抢一盗”案件3238起,查处“毒驾”587起,此外,全省共发现因吸毒感染艾滋病17例。吸毒人员参与赌博、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案件多发,“黄、赌、毒”相伴互生特征明显。

  三、毒品运输方式分析

  (一)福建省毒品运输的发展变化趋势。

  当前,广东仍是我省毒品的主要来源地,但总体数量及占比有所下降。2017年上半年,共缴获来自广东的毒品630.7公斤(其中冰毒类毒品630.6公斤),占全省冰毒、氯胺酮、海洛因缴获总量的50.1%,占比上升了3.4个百分点,广东毒品主要流入我省沿海一线城市,一部分借道走私出境,其它毒品在流入城市及其周边分销;云南海洛因主要流入厦门、泉州两地。部分广东冰毒中转龙岩分销往本省厦门、南平、泉州、宁德,以及辽宁、浙江和北京等省份,甚至向广东回流。上半年,从福州流往外地的毒品共计0.67公斤,主要流向宁德霞浦、古田和南平建阳、延平;厦门流往外地的毒品共计2.43公斤,主要流向泉州、漳州,福州、厦门、龙岩是省内毒品中转分销地。福建省地区已经形成了“广东流入泉州、厦门、宁德、龙岩、福州等地”的贩毒通道以及厦门、福州成为省内毒品中转分销地。与此同时,从过去单一的毒品过境渠道变成了毒品运输分销过境与毒品消费同时存在的地区。在未来的一段日子当中,在公安机关打击重点的调整以及其毒品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动,还有市场打击力度转变的原因下,全省的运输毒品行为都将有大变动。想要扭转形势,为公安边防部门打击毒品犯罪行为作出及时反映,掌握毒品犯罪源头截流的主动权,就必须要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
  1.毒品运输手段诡秘,反侦查能力强
  我国重点拦截和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原因,就是毒品对社会危害非常大,必须严格加以管控。根据我国刑法的制定,毒贩的精致毒品海洛因运输量达到50克或50克以上就能加以判死刑。从目前抓获毒品犯罪事实来分析,毒贩的毒品运输方式十分诡谲,他们还具有很强大的反侦查能力,与警方斗智斗勇。犯罪分子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挖空心思想要寻找可靠的毒品运输方式。一方面是有各种各样的运送方式,比如说人体随身携带,航空运输,车辆送达,货物夹带等方法层出不穷。另外,毒品运输还通过物流渠道运输不断将毒品通过海、陆、空不断向我省进行围绕式渗透。在2016年下半年中,厦门市公安局历经五个月,破获一起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利用物流寄递渠道从我省龙岩流经厦门,向辽宁、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贩毒案件,抓获9名嫌疑人,缴获冰毒2公斤多。另一方面是毒品隐匿。有的将毒品夹藏着随身行李包裹当中,有的将毒品藏匿于大件货物当中,这给公安警务部门的缉查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最后是毒品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过强。犯罪分子为逃避公安边防机关的缉查,他们常常会采用单线联系,人货分离,“一人多号”、“看路车”探路等反侦察手法。
  2.毒贩成分复杂,兼具港澳台地区
  从现已查获的犯罪分子特征来看,毒品犯罪分子成分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通过对毒品犯罪分子的来源地分析发现,其来源地过于复杂,其中本省毒贩大都来自福建福清、长乐等地区,也存在一些边境居民。外省毒品犯罪分子主要在重庆、云南、贵州等地集中出现。再就是从毒品犯罪分子的年龄层次来看,跨度也比较大,不仅有二十多岁左右的年轻人,也出现四十岁甚至五十岁的壮年。而且,在港澳台地区也有一些毒贩群体来到这里进行违法犯罪交易。在17年上半年当中,抓获X籍毒贩10名、香港籍和澳门籍各2名。
  3.毒品种类丰富多样
  我省娱乐业的迅速发展,与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有离不开的关系,正是这种大环境下,为新型毒品的交易犯罪行为的泛滥又提供了一个联系平台。而且,这种新式毒品不仅生产成本过低,生产技术较为简单,且其原料获取比较方便,这对毒品犯罪分子来说无疑又增加了一大助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新型毒品迅速在娱乐场所中传播,染毒瘾者急剧增加。我省公安边防机关截止16年年底,共截获了冰毒包括液态形式冰毒1.8吨、氯胺酮1.62吨、海洛因17.59公斤。其中,在贩卖、非法持有和吸食环节,分别缴获冰毒760公斤、氯胺酮13.65公斤、海洛因15.39公斤。这三类主要毒品缴获数量之比,与各类毒品吸食人员的数量比例基本对应;同时也表明:冰毒滥用问题还在以较快速度扩散蔓延;而氯胺酮、海洛因的地下消费规模相对稳定,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调整毒品成份比例、更换外包装等形式,大量研制出像“柠檬茶”等极具诱惑力和迷惑力的新式毒品;更有甚者在网吧、KTV以及学生群体聚集的地方贩售“奥亭”止咳水的药品,在南靖、长汀、南安等地区已经相继破获28起案件缴获8000多包止咳水。
  4.大宗毒品运输案件增多
  从近几年来看,我省公安边防机关抓获的毒品案件显示,福建地区的毒品犯罪行为已经向大宗化毒品运输倾向发展。只2016年一年内,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7690起(其中千克以上103起),共缴获来自广东的毒品363.84公斤,从上述数据得出的结果来看,我省地区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宗毒品运输事件,广东-福建的毒品运输新通道已经形成。
  5.省内不断增长的毒品消费需求,将会加剧
  2016年,全省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吸食冰毒、海洛因、氯胺酮的分别有73515名、25141名和18312名。2016年,全省共查处吸毒人员38102人次,比升23.2%;其中吸食冰毒、海洛因、氯胺酮的分别为31350人次、3505人次和2179人次,占比82.3%、9.2%和5.7%,分别比升25.6%、16.8%、11.4%。在2016年新发现吸毒人员17812名(比升11.7%)中,吸食冰毒、海洛因、氯胺酮的分别为15330名、1194名和1083名,占比86.1%、6.7%和6.1%,分别比升14.5%、7.9%和下降18.3%。这三组数据显示,冰毒是当前我省地下消费市场最主流的毒品,其滥用问题严重并有进一步发展蔓延态势,而福建省的抓获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像如此巨大的消费群体,给毒贩带来非常多的经济收益,更加刺激了毒贩想要剑走偏锋的决心。由此得出,毒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为福建省内的毒品查获行动带来困难,也会加剧毒品运输活动的频率。

  (二)福建省毒品运输的主要方式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发达等条件,加上毒品需求旺盛和涉麻黄碱犯罪突出等因素,当前省内毒品运输、走私活动比较活跃。除了传统的陆路汽车运输以外,“互联网+物流寄递”的贩运模式也越来越常见。
  1.运输方式
  省外广东毒品主要通过自驾车方式沿沈海高速运入省内;2017年上半年全省破获39起从广东直接流入的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主要利用自驾车方式运输,也有少数通过长途大巴托运方式。省内跨市、跨县之间的毒品流通贩运,大多通过自驾车、出租车方式进行。上半年,全省破获涉互联网贩毒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名,缴获各类毒品5公斤。省外溴代苯丙酮等易制毒化学品主要通过物流经福州、厦门中转,或直接运到龙岩贮藏分销。
  2.其他运输毒品犯罪的情形
  例如像公安机关人员驾驶警车时运输毒品,或是邮政内部工作人员在包装包裹时在他人包裹内偷放进毒品以达到运输目的。在16年10月份时,福州海关缉私局民警郑某某携带毒品冰毒被长乐机场公安局查获。这类人群利用自身工作特性及特殊职务身份来获取毒品运输途径的便利,应引起公安警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因为这类人群的行为甚至于普通毒品运输行为来的更为恶劣,它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且这类人群的违法犯罪行为更容易被公安机关所忽视,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三)福建省毒品运输的特点

  在近些年当中,福建省的毒品运输犯罪行为越来越猖獗,发展趋势不断上升,其已带来或是其潜在的社会危害也随之增长。因为毒品消费市场的宽泛性特点不断显现,毒品制作加工生产的过程也越来越隐蔽,甚至形成集团化,这决定了毒品运输必定将成为连接消费与生产的重要环节,而毒品带来的高额利益也让很多人不禁走上毒品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就目前而言,运输毒品主要特点表现在下面几点:
  1.运输毒品犯罪的数量在整个毒品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
  在最近几年内,作为毒品犯罪中连接生产与消费,制造与销售环节中的主要通道,运输毒品展现出了其飞快的发展速度。根据我省公安机关提供的资料显示,近些年中在整个毒品犯罪案件当中,运输毒品犯罪的数量一直占很大一部分。截止16年年底,福建省共查获毒品制造、运输毒品案件40起,共缴获冰毒和氯胺酮1.58吨,此外还缴获氯代麻黄碱3.19吨。省外,共缴获来自广东的毒品363.84公斤。
福建省毒品运输方式分析与对策研究
  2.实施运输毒品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毒品运输犯罪行为中主要犯罪群体组成分析,过去的主要群体多为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较少的无业游民,但从最近几年看,组成毒品运输犯罪的主要群体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第一,在我省边境一些地区,由于毒品运输犯罪行为的日渐猖獗,许多边境人民被其高额利润所诱惑,纷纷加入到毒品运输犯罪的不归路上,成为毒品运输犯罪的主要运输群体,甚至有些女性和孩子也随即加入当中,而运输毒品的犯罪行为对她们来说,也许只是为了挣取足够多的生活费用来维持生活生计而已。第二,现在的司法实践当中也存在一些公务人员利用自身便利或是职务特殊的办法,参与到犯罪行为当中去。
  3.运输毒品行为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过去传统的毒品运输方式常常采用的是个人自身携带或者采取肩背马驮等工具以达到运输目的,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犯罪分子驾驶车辆运输,或是租借公共交通工具运输的方法也开始慢慢展现,并慢慢成毒品运输行为的主要特征。从目前的的状况分析,毒品运输行为方式又出现了新的迹象,伴随流通服务的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运输物品的主要途径,而这一途径也被毒品犯罪分子发现并利用来进行违法活动。毒贩利用公共运输设施设备来运送毒品的情况也在日益增加。因为物流、快递等公共运输部门有其自身独有的特性,其部门系统体系越来越多,遍布全国各地,形成庞大的交通运输网,流通速度也比个人自身携带更便捷。所以,犯罪分子通过公共运输部门流通毒品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和便利性,这对毒品流入社会制造了一定的便捷,但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也会更大。

  三、福建省毒品运输案件的打击难点

  (一)运输毒品犯罪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犯罪分工日益复杂

  过去,毒品犯罪分子多通过自身携带等方法进行毒品运输,这种方式因为缺少一定的同伴协助和掩人耳目,经常在运输毒品的过程当中被公安部门抓获,即便最后运输成功,这种毒品运输效率也不高,毒品数量较少。但伴随着犯罪手法的不断提升,毒品运输犯罪的形势也处于上升发展趋势,犯罪组织的系统化也越来越规范,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运输毒品的情况也频繁出现,甚至还发展出了专门进行毒品运输犯罪的集团和组织。作为毒品运输犯罪组织的形式,犯罪集团与普通的共同犯罪相比较来说,其犯罪形式和特点都更加复杂和纷乱,造成的社会损害也会随之增加,产生很不好的负面影响。日益发展成熟的犯罪分工不只是增加了犯罪集团的运作效率,同时也为公安部门查获毒品案件加大了难度。

  (二)贩毒分子在作案过程中不断变化手法

  大宗毒品运输主要采用途中更换车牌、提前下高速更改运输路线,或者采取前车探路等手法,躲避侦查;小额毒品则采取人货分离、银行转账多次交易方式,降低打击风险;在涉麻黄碱犯罪中,有的频繁更换手机号码、大量使用网络电话,甚至不使用电话通讯等方式,企图逃避侦查;有的在制毒窝点外围设置观察哨、甚至派人跟踪盯梢,反侦查意识很强。此外,通过“互联网+物流寄递”的交易、贩运模式突出,增加缉毒难度。2016年,共抓获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员432名,其中刑事拘留256名、治安处罚114名、强制隔离戒毒15名、社区戒毒2名、教育释放2名;共缴获各类毒品269.9公斤。枪毒交织案件多发,缉毒风险加大。全省共破获涉枪毒品案件38起,缴各类枪支67支、子弹963发;同时,全省有多名民警在抓捕毒贩过程中受伤。2016年4月,福州市禁毒支队在福清市抓捕贩毒嫌疑人林茂雄时,遭到其开枪拒捕,一名民警在抓捕中意外受伤;这起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发令枪改装枪10支、发令枪子弹100发、冰毒3公斤。

  四、打击毒品运输的有效对策

  (一)坚持情报先导,掌握禁毒工作的主导权

  为有效率的应对运输毒品活动新趋势,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好情报的收集工作,发挥情报在查获毒品案件中的先导作用,巩固情报在缉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想做好其相关工作,应从下列两方面切入:
  1.努力做好禁毒情报信息源工作
  在禁毒工作当中,信息来源广泛,获取信息来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人民群众的反馈情报、吸毒人员所给的情报,还有一些其他相关部门在其工作时发现的有关情报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情报来源,禁毒工作很难大范围开展。所以情报来源工作一定要做好,首先要进行广泛宣传,引起整个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其次,公安部门的相应机制也要跟得上,旨在提高情报信息来源的水平。
  2.充分依托警务信息平台,大力开展信息综合研判工作
  了解毒品犯罪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公安警务部门已经建立了三级警务信息平台,旨在理由平台汇聚大量最新信息资源,边防部门可以利用这些现有资源更好的开展其工作;另外,要依赖情报研判系统开展可靠的综合情报研判工作,要做到面对犯罪分子的行为举动,都把握在公安部门手中,掌握禁毒行动的主动权。

  (二)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全民禁毒战争

  不管是积极打击毒品运输活动、公开缉毒行动、侦查犯罪案件、或是收集情报等一些专业领域的工作,还是预防毒品违法犯罪教育,建立“无毒”社区等社会性较强的工作,都必须要依赖人民群众,禁毒战争需要群众的高度配合。发动人民群众组织,需要做好下面两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禁毒宣传
  公安部门要通过报纸、新闻、书刊、宣传手册、到群众中去走访等方式,加大人民群众对于禁毒工作的重视,提高群众的拒毒意识,重点是培养青少年的禁毒意识,深化群众对于毒品识别防范能力,使“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观念刻画在人民群众心中。不仅如此,更要在社会上积极推进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发动全社会对于禁毒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调动群众对于禁毒拒毒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禁毒工作当中去,形成一个良好的全民关心禁毒拒毒工作、支持公安部门工作的积极氛围,让毒品和毒品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2.组织发动群众,提升工作的针对性
  在原有的人民群众基础上,公安部门可以在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形式上进行创新突破、保障后勤等方面再做工作,重点在提高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针对性。

  (三)强化警务合作,提升禁毒工作的整体效力

  如上所述,毒品的贩卖运输活动现有隐匿性、智能化、系统化、规模化等特征,如果只是靠公安部门一己之力,是无法将毒品的堵源工作效率提高的。所以想要形成“八方合力共管,内外紧密支援”的工作局面,必须要做好毒品的截流工作。
  1.强化各警务部门之间的合作,解决司法实践障碍
  毒品犯罪活动不同于一般性质的犯罪活动,比如偷盗、杀人、抢劫等有出现明显痕迹的犯罪现场。如果想要成功抓获毒品犯罪活动,实现诉讼要求,认定犯罪行为,就必须要当场“抓现行”,获取确凿的证据。而同时,由于毒贩在犯罪过程中过于隐蔽,犯罪分子之间常常实行单线联系或是人货分离的方法,使公安人员抓不到实际的把柄,罪犯在沟通时常常使用他们独有的沟通暗号,难以将其犯罪行为定性,这对缉毒工作来说是很难开展的。这时运用相关技术对毒品犯罪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获取一定的线索和证据是很重要的。从司法实践上来看的话,公安警务部门并没有权力实施技术侦查,这对查获毒品案件的侦查设置了阻碍。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公安警务部门则需要加强其同技术侦查部门的相关联系与合作,以协作侦查,实时信息交换,共同监管违法犯罪行为作为双方一致的目的。
  2.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多部门参与、多警种联动的堵源截流机制
  毒品运输中毒品缉查工作不仅仅是属于公安部门及其他警种的专有工作,这当中还涉及了与检察院、法院、海关、药监部门、邮政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等多个机关部门。如果单单靠公安部门和不同警种的力量,对于福建地区毒品运输活动的开展打击行动是比较缓慢的。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调动其他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职能的高度结合,建设处一个多部门、多警种的高效堵源机制,进而更加有效的遏制毒品运输活动的滋生。

  (四)重视查缉工作,提高毒品公开查缉能力

  据上述情况的预测及分析,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打击毒品运输活动的主要手段为公开查缉。福建省边防地区的毒品查获工作由边防检查站主要负责。可从现有的状况来分析,缺乏对于公开缉毒工作的重视,不论是缉毒经验、方式、缉毒设备、还是查缉技能,都有着一定缺陷。作为毒品查缉截流的主要防线,公开查缉是一种高效率的查缉手段,与公安警务部门的职能、任务契合度都很高。我省毒品运输活动有出现新趋势的可能,公安警务部门一定要重视缉毒工作的公开。毒品缉查工作的公开,不仅有利于通过学习交流、培训等方式,让有关部门人员了解每一个毒品的名称、气味、外观、特征以及吸食毒品的方式,提高警务人员的缉毒意识和缉毒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公开缉查的设备水平,在主要的执勤单位中,将x光机、检验毒品设备、内窥设备等配备齐全,一些有条件的部门还可以专设缉毒犬种。

  (五)强化专案侦查,提升缉毒工作威慑力

  从目前状况来看,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犯罪分子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企图从四面八方全面突破缉毒防线。我省现已出现的毒品大宗化运输的特点以及其持续发展的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公安警务部门可以争取各部门积极配合,集中力量,做好侦查工作,提高查缉工作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使犯罪分子不敢冒犯。更具体的说,就是积极查获缉毒案件,严厉打击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产生负面影响的犯罪团伙,实现积极发现,积极打击的效果。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98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7月4日
Next 2021年7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