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辽宁省拥有丰富的工业文明,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物资因素一直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具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也促进着本省的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本文描述了辽宁省发展历程,介绍了辽宁省GDP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出口情况、财政收入情况及居民消费情况,分析了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存在 GDP总量较低、第一、三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投资产出率下降、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专业市场分散,未能达到推动消费作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GDP总量及增长率,保持外贸总量稳定持续增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提高产业生产率及投资产出率,集中消费市场,培养全新消费热点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引言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近年来经济上遇到不少困难,辽宁问题最为严峻。辽宁省历年注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带动总体经济发展,但由于偏重传统的发展模式,没有跟随时代步伐做出全新战略调整,使产业生产效率及进出口受限,导致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不理想。据统计,2019年前两个季度,吉林、黑龙江、辽宁GDP增速放缓,辽宁增长率最低为3.1%。由查询数据作为依据可知,造成经济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转型缓慢,消费水平跟不上等。辽宁省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必须转变战略方向,寻找经济增长突破点。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辽宁在国家政策辅助下,通过《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共同作用,首次突破形成了国家新兴产业基地。国家在2009年7月1日开始重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该政策主要包括:大力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充分发展和运用辽宁省老工业基地、逐渐完善我国包括辽宁省在内的沿海区域经济带布局。这一政策不仅可以使区域和谐发展而且可把对外开放最大化。近年来这些国家政策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并在金融、旅游、资源等方面提供了强力支持。其后又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概念表明东北地区的重化学工业是不可取代的,这也为辽宁省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从1990年到今天,我国许多大型跨国的贸易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把本公司转变成专门化供应商为世界制造业服务,跨国贸易公司发展的主流方向转变成制造业的垂直分离。辽宁坐拥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自身优势,如资源充足和一些基础成本相对比较低,外加国家正在大力辅助老工业基地,这些都使辽宁城为世界的跨国制造企业合作商的重要地区。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运用地区经济的发展理论作为支撑,解析了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及外贸经济发展的能力的定义。定义并找出辽宁省重化学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并以该突破点为基础找出有利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几个重点工业,推算这些产业的发展能力。再加以分析人民消费能力。以此使辽宁省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更加完善,这就是本文的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本文从辽宁的经济发展战略过程、经济现状、经济问题、对现状的解决方案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本文研究为重工业的选择,进出口贸易,及消费提出有力的建议,提供有益参考,为国家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提供全国其他工业基地的发展构想。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工业制造业创新发展相关研究:刘金友,周健(2017)提出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优化老工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任净教授(2013)在其发表的有关如何老工业经济的文章中提到,有效的发展东三省老工业基地并把注意力放在发展新农村上,有助于平衡生产要素和劳动农民力,发展东北地区经济。
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相关研究:唐宜红、林发勤(2009)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导致我国外贸经济增长缓慢的四个原因:一是我国贸易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服务贸易发展缓慢。二是服务贸易仅做到了数量扩张未做到质量增长。三是服务贸易出口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体,这样并不利于发展技术。第四,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诸大建教授(2015)提出应把GDP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的增大,把物质消耗总量、单位GDP的物质强度要变小。蒋岳、刘垠等人(1999)利用衡量经济的专有方法对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分析比对,以数据为支撑,明确提出各省份固有的经济实力,并且提出可发展的潜力及改进措施。
1.3.2 国外研究现状
X经济学家索罗(2006)提出要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依靠技术创新优化,才能使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米德(2014)建立全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其中分析了劳动、自然资源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X经济学家D.梅都斯(1972)在其研究报告写到环境资源有限论,为人类正确认识地球的有限性开辟了先河。他认为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地球固有一定的土地、资源、能源,一些不可再生如果人类过度开发,那在100年甚至更久之后,经济的发展和维持将会受限。经济学家Peter Burridge(2004),结合当年数据,解说了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贸易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是呈正比的,说明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英国经济学家、教授—保罗·罗宾·克鲁格曼(2015)认为,目前第二产业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入不敷出,主要经营第二产业的企业,要想提高企业利益就要扩大规模收益把企业成本最小化。X马里兰大学h . e .戴利教授(2012)针对经济稳定发展指出要出入平衡,其中“进”是生产和生产,“出”是消耗和死亡,系统平衡依附于出入率的相等。
综上所述,从学者们的研究情况来看,一是缺少对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具体发展对策,二是缺少对辽宁省进出口企业高新产品的研究,三是还没有学者做出辽宁经济发展现状的大方面系统分析。因此,辽宁省发展的具体现状、其存在的问题及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对策,有待今后系统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辽宁省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高度依赖重工业,在这种情况下辽宁省想要加速发展,就要从资源、消费、外贸入手,改善产业结构体验高消费水平。本文根据这三个入手点分析现状及问题,并且提出改进对策,为辽宁省未来经济发展路线提供建议。
研究创新点是主要针对辽宁省经济以消费,进出口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为基础进行研究。
1.5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产业结构分析方法以及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措施。
(2)定量分析法:通过统计调查法,结合准确数据对经济增速、消费水平及外贸进程,分析辽宁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空间和应采取的措施。
1.5.2 技术路线
2 辽宁省经济发展历程
从时间顺序上看,改革开放到今天,国家为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出三大战略:为辽宁量身定做地区发展模式,注重点转向发展内陆经济及沿岸的偏远地区,从时空交错的视点发展,共经历三个阶段。
二十世纪80年重点发展点轴经济。1979年适用于辽宁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出台,1985 年决定开放辽东半岛各地区并且开发辽西区域。 第一阶段,辽宁边部区域得以开放和开发, 这也奠定了未来辽宁的经济走势。
二十世纪90年代重点发展板块经济。国家首次提出三大板块的概念,重点发展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以大连为主体、第二板块以沈阳为主体、第三板块以锦州为主体。在2001年,正式实施三大战略,以调整结构为主体,外向牵引和科教兴省为辅助。在2004年大量招募人才,以只是力量推动发展。经历这些阶段,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三个板块”的计划已经初步完成。
二十一世纪初辽宁省发展经济一体化。在2005年把区域发展变得全面,过去以环渤海“三点一线”和环黄渤海“五点一线”为发展重点现在以发展辽宁省内全部沿海地区经济为主要战略;在2008年之前是着重发展短板现在从辽西地区入手,到此为止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格局初步形成,这一成就深深的影响着辽宁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在2010年,实施了又一重大举措—工业五项工程,促使辽宁省的工业发展实现鲜有的跨越。在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2014年战略重点放在了改革创新上。至此辽宁省发展由内陆转向沿海,向板块转移。
从辽宁特色老工业发展因素看,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尤为注重重工化。在中央XX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业化过去偏重南方现在重点发展北方,但是成效并不明显,进行了三轮工业化推进,但是同上成效也不乐观,辽宁经济发展没有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虽然辽宁省有独有的发展路线,但是近年来重化学工业内陆型和国有企业占的比中依然较大。这样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辽宁产业结构依旧处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辽宁省的“非农化”、“三产化”照全国水平相比还是偏低,升级辽宁省产业结构进程较慢,尚未进入良性阶段。由于资源利用过多,辽宁省工业优势开始下降,造成产业升级进程缓慢以及加工度高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转换都很缓慢。
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时期对其资源的过度开发使辽宁由资源丰富的新中国第一大工业基地变得济源紧张,虽然辽宁的沈阳和大连资源情况尚好但是其他多个城市如抚顺、盘锦、葫芦岛、阜新等资源迫竭,辽宁省内发达地区和不特别发达的地区物资方面严重失衡。
3 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3.1.1 辽宁省GDP情况
由表1可知,2011-2018年辽宁省GDP总量从2011年的925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4078亿元,增加了38.4%。从三大产业来看,2018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4919.4亿元、12161亿元和7989.6亿元,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2011年-2018年三大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1%、14.3%和10.6%。根据GDP总量来看,2018年辽宁省在国内总量排在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排在第8位。综上看,辽宁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上,但经济增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表1 GDP总值、各产业产值统计表 单位:亿元
年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GDP总值 | 9251 | 11024 | 13462 | 15006 | 18278 | 22026 | 23151 | 24078 |
第一产业产值 | 2876.4 | 3975 | 4019.3 | 3173.7 | 4077 | 4448.5 | 4637.3 | 4919.4 |
第二产业产值 | 3243.6 | 4863 | 5983 | 7395.1 | 10998 | 11062 | 11623.7 | 12161 |
第三产业产值 | 3621 | 4092 | 4531.7 | 5987.2 | 7042 | 7321.5 | 7509 | 7989.6 |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2018.
3.1.2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由表2可知,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近年来稳定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的479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729.3亿元,增长了37.2%。从具体产业来看,2018年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额为467.8亿元、7459.4亿元和9507.3亿元,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2.2%、24.8%和23.5%,增长率提高情况比较均衡。三大产业的投资占比从2017年的2.9:45.7:52.9变为2.8:42.9:54.7。
表2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各产业投资额统计表 单位:亿元
年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固定投资资产总额 | 4798 | 5089 | 5690 | 7435 | 10016 | 13075 | 16043 | 17726 |
第一产业投资额 | 309 | 357.6 | 363.9 | 398 | 405 | 416 | 447.9 | 467.8 |
第二产业投资额 | 2370.9 | 2536.4 | 2607.1 | 3089 | 4347.2 | 5982.6 | 7189.2 | 7459.4 |
第三产业投资额 | 2178.1 | 2236 | 2273 | 2843 | 4095.8 | 7769.4 | 9024 | 9507.3 |
数据来源: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
3.1.3 进出口情况
由图1可知,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从2011年的559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1057.3亿美元,平均增长7.6%。进口额从2011年的201.3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416亿美元,平均增长6.6%。出口额从2011年的358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587.6亿美元,平均增长7.3%。总体来看辽宁省进出口贸易状况良好,处于上升趋势。
图1 进口总额及出口总额统计图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大连海关.
由表3可知,辽宁进口方面,铁矿砂进口额大幅度下滑,机电产品进口额有小幅下滑,其他进口产品都呈增长趋势。2018年辽宁省机电产品在进出口产品占比最大,为31.4%,进口额为147.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占比第二大的是原油,进口额为113.3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3.3%,占辽宁省进口总额的24.5%。进口价格为16.2亿美元,同比增加34.2%。铁矿砂及精矿近年进口额下跌,进口额为34.3亿美元,同比减少了35.4%。农产品进口额为47.4亿美元,增长17.1%。汽车配件、成品油、钢材进口情况良好,增长幅度大。
表3 2018年辽宁进口值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
商品名称 | 进口值(亿美元) | 同比(%) |
机电产品 | 147.5 | -1.5 |
原油 | 113.3 | 23.3 |
创新技术产品 | 48.1 | -6.5 |
农副产品 | 47.4 | 17.1 |
铁矿砂及精矿 | 34.3 | -35.4 |
汽车配件 | 21.6 | 48.2 |
成品油 | 16.2 | 34 |
钢材 | 10.3 | 18.9 |
数据来源:大连海关.
再从出口方面看,由表4可知,出口总额每年都在增加,外资企业的占比始终是占比最大的。2018年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235.5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1.3%,占出口总额的40.55%。民营企业出口额为217.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9%,占辽宁省出口总额的37.46%。公共企业的出口额为127.5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1.7%,占出口的21.99%。辽宁出口企业结构中,从2011年-2018年辽宁省出口方面来看,辽宁省一直过度依赖外资企业进出口,这对经济发展不会存在积极作用,提高国有企业占比才是发展经济的正确道路,国有企业占比的增加,有助于发展进出口贸易。
表4 2011-2018年辽宁出口企业结构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企业类型
年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
金额 | 比重 | 金额 | 比重 | 金额 | 比重 | 金额 | 比重 | ||
出口总计 | 201.3 | 100 | 256.7 | 100 | 269.78 | 100 | 288.6 | 100 | |
国有企业 | 58.42 | 23.6 | 60.5 | 21.78 | 63.8 | 23.6 | 76.3 | 27.7 | |
外资企业 | 137.68 | 48.3 | 149.5 | 40.21 | 153.89 | 42.1 | 160.3 | 44.1 | |
集体企业 | 47.1 | 28.1 | 53.7 | 28.01 | 67.69 | 24.3 | 75.0 | 19.2 | |
企业类型
年份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
金额 | 比重 | 金额 | 比重 | 金额 | 比重 | 金额 | 比重 | ||
出口总计 | 334.41 | 100 | 431.2 | 100 | 510.4 | 100 | 579.5 | 100 | |
国有企业 | 82.43 | 24.65 | 112.44 | 26.07 | 143.92 | 28.07 | 127.5 | 21.99 | |
外资企业 | 164.23 | 49.11 | 201.60 | 46.75 | 232.2 | 45.49 | 235.5 | 40.55 | |
集体企业 | 87.23 | 26.08 | 111.91 | 27.81 | 133.97 | 26.25 | 217.1 | 37.46 |
数据来源:沈阳海关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3.1.4 财政收入情况
由图2可知,近年来辽宁省财政收入一直保持增长,财政总收入额从2011年的73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641亿元。辽宁省财务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1年-2014年,由19.9%增加到32.4%,第二个阶段为2014年-2016年,由32.4%降到17.3%,第三阶段为2016年-2018年,由17.3%增加到31.7%。近五年财政收入情况良好但是增长率不稳定。但是总体来说财政收入方面,辽宁省的财政收入平均增长率现在在东部其他省排名第三,总体情况良好。
图2 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统计图 单位:亿元 %
数据来源: 辽宁省统计年鉴2018.
3.1.5 居民消费情况
由表5可知,居民消费水平从2011年的10763元上涨到2018年的24886元,增长了43.2%。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从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从2011年的117下降到2018年的105.7,增长了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8897亿元上涨到2018年的14142.8亿增长了62.9%。总体来看辽宁省居民消费水平基本处于上升状态。
表5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表
指数 | 居民消费水平
(元) |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上年=10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2011 | 10763 | 117 | 8897 |
2012 | 12934 | 113.2 | 9267.40 |
2013 | 15635.39 | 120.12 | 10564.70 |
2014 | 17998.75 | 110.38 | 10524.49 |
2015 | 20157 | 109.5 | 11788.20 |
2016 | 22260 | 108.7 | 12889.00 |
2017 | 23993.11 | 108.6 | 13808.30 |
2018 | 24886 | 105.7 | 14142.80 |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2018.
3.2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GDP总量较低,增长率出现回落现象
2011年-2015年辽宁省GDP总量一直排在全国前十左右,由图3可知辽宁省GDP总量在全国排在第十五位,GDP总量为24078.0亿元,与排名前三的广东、江苏、山东等相比,差距较大, GDP总量偏低。由图4可知,辽宁省GDP增长率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1年-2012年,由13.8%增加到14.5%,第二个阶段为2012年-2014年,由14.5%降低到13.1%,第三阶段为2014年-2015年,由13.1%增加到14.1%,第四阶段为2015年-2016年,由14.1%降低到12.1%,第五阶段为2016年-2018年,由12.1%增加到13%。但总体来看,辽宁省GDP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3.8%下降到2018年的13%,下降了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辽宁省的GDP增长率逐渐出现回落现象。
图3 2018年各省GDP总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搜狐网.
图4 辽宁省GDP增长率统计图 单位:%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2018.
3.2.2第一、三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
如图5所示,2014年-2018年,辽宁省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0.27-0.37),第二产业最高(1.59-1.98),第三产业中等(0.89-1.14)。2018年三大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27、1.59和0.89。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停下跌,从2014年的0.37减少为2018年的0.28。不过下跌幅度小,始终在相对稳定的区间波动。辽宁省的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偏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1.58增加为2018年的1.95。这说明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幅度相对就业比重的增长幅度大,同时劳动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这是辽宁省之前做出的政策调整所得到的成就。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1.27减少为2018年的1.12,第三产业的增加幅度与就业比重增长幅度相比偏低,同时也反映出了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影响对劳动力需求和就业,若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持续下跌将会影响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析出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原因是整体竞争力较弱和经营效率的低下。辽宁省目前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流通手段过于集中贸易、餐厅等传统服务行业方面,导致传统服务劳动力饱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科学技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辽宁省内的还没有形成合适的规模,全国排名前列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较少。综上所述,辽宁经济水平的提高需要产业带动,第一、三产业生产率的下降直观表现出产业问题。
图5 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统计图
数据来源:搜狐网
3.2.3投资产出率下降
高投资的需求对于推进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所以说应该注重辽宁省高投资效益。高投资方面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投资产出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能够全面反映这方面的进程。2014年-2018年,辽宁省历经三次产业投资,其产出率平均值分别为6.86、2.62和1.69,由该数据可以看出投资产出率正在逐年下降。这三次下降说明辽宁省在投资方面存在一下几个问题:从经济发展方式上看,原定的集约和内涵方面发展尚未完成。其次从投资的结构上看,经济效益较低的国有经济投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从投资的管理上看,虽然XX的投资欲望高,但是未能如愿,管理效率依旧偏低。
3.2.4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018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57.4∶35.8,对比全国7.9∶40.5∶51.6的平均水平和国际发达国家8∶31∶71的先进水平,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占比偏低,分别低于全国和国际发达国家1.1、1.2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占比也偏低,分别低于全国和国际发达国家15.8、35.2个百分点。可见,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另外,辽宁省的重化工业产业目前发展并不完善,其工业效率低,产能低,消耗的能源和总量不成正比。产业链偏短需要优化,比如说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略不合理过于依赖装备零件的加工和实体产品,物料消耗占生产成本总金额比重大,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等只占其中一小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可以与国际合作的高新技术太少了,没办法走出舒适圈,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发展飞跃。
3.2.5 专业市场分散,未能达到推动消费作用
辽宁省的沿海省份很早就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是辽宁省消费的流出导致辽宁省发展并不乐观。近几年辽宁已经采取一定的手段例如建立了一批大型商场和专业化市场,这些措施的使消费开始逐渐回流。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市场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市场过于分散,无法对人民集体消费产生积极作用,仅仅对其附近居民产生吸引力。由于过于分散各市场间存在互相竞争关系,从而未能形成聚集化优势,未达到预期目的,未能促进消费。
4 辽宁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辽宁省要继续坚持XXXxx提出的XXX的XXX思想,以xx及xxx提出的东三省区域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战略为基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发的37号文件,做到稳中求进,全面贯彻“八字方针”,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依照预期的目标,精准发力,攻克难提,推动高质量经济的发展。以下是根据上面阐述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及措施。
4.1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GDP总量及增长率
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一是要支持发展资本优质、并购和重组具有优势的机械、汽车、钢材及能源设备企业,着重于有独立承包工程能力、融资能力强及进出口贸易目前经营好的大型企业。针对装备制造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着重支持龙头企业让它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原材料有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应将优势最大化,建立符合辽宁地方特色的资源式产业集群,石化产业包含多种小产业,可根据这些产业类型的区别建立布局存在差异的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应该注重节能减排,使其形成“规模经济”。二是要由于产业链条短的情况,在市场动力、龙头企业和XX支持三管齐下的作用下,加快形成产业链的整合。同时,产业性质不同、侧重点不同,所以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特定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整合方案,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尤为重要所以要尤为注意该链条的整合,原材料工业的产品链是它的短板所以应该延伸产频链。三是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提高其工艺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整个产业市场的和谐运作需要每个产业都共同努力,共享知识。
在提高GDP总量及增长率方面,一是要改善制度化境,培养科技创新的发展能力,二是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人素质,减少材料浪费,减少破坏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三是要提高XX购买力、保持货币量,降低贷款利率等,以此把经济波动最小化。
4.2 保持外贸总量稳定持续增长
在保持外贸总量稳定持续方面,一是要在保持其他贸易产业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弃原有型贸易模式,注重服务贸易的发展,改善跨境的支付及消费,提高服务贸易市场进入水平,增加辽宁省对外开放程度。二是要增大采购力度、拓展进出口贸易链长度,改善辽宁省对外贸易政策,辽宁省的产业重点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三是要利用辽宁省独特区域政策的优势,建设维修、科技产品、高科技研发的进出口对外贸易基地。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提高自身技术的同时通过保持外贸量稳定增长,给辽宁省带来经济增长。
4.3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提高产业生产率及投资产出率
在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方面,一是要在科研加大投资金额和政策力度,跟随时代步伐优化辽宁省产品结构。根据辽宁省需求市场的波动情况,优化调整,使产业供给的结构达到高于国家平均水平。通过购买国外产品,申请专利。从而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二是要重点支持时代热点的电子、新科技材料及生物制药工程,增加高层次产品比重,提高产业生产率及投资产出率;三是要利用资源丰富否自身优势,建立高质量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四是虽打破中低档层次发展。改善机电产品的市场结构,向高端产品进发,优化其产品结构层次。
在提高产业生产率及投资产出率方面,一是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整合工业产业园区,发展辽宁省低碳经济,建立低污染工业园区。
4.4 集中消费市场,培养全新消费热点
在集中消费市场促进消费水平方面,要建立集中化消费市场群体,设立集中的几个全面、满足各种收费群体的大型商场。吸引各地区的人群消费,从而增加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消费水平。
在全新消费热点方面,一是要省XX应大力支持大型商场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多国际大牌加入;二是要增加有机食品的专营店,因为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不同,应增加商品的供给层次,给不同的阶段的消费者提供合适的消费市场。三是要提高人均收入,努力提高消费水平就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和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入手,增强居民消费总体能力,让人民敢消费、能消费。
5 结论
辽宁省的总体发展建立在工业、外贸、消费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其中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有为重要,辽宁省以工业为主,它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要在依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下创新技术和制度,用高新技术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本文依据于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是以传统工业为主、辽宁近年来进出口贸易情况及居民消费,分析了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根据其中问题提出个人建议。由于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本文举例的理论及方法只讨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可以使经济稳定快速提高的方法非常广泛,远远不局限于我提出的这几方面,由于我个人的知识面不足,不能将辽宁省的经济现状及问题都阐述完整,未来我将会更多的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刘祝志川,翁新新.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3-20.[2]孙浩进,王昊天.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3-20.
[3]翟璐,孙红雷.后金融危机时代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43.
[4]唐天伟、邓光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东三省地区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1.1.
[5]刘鹏匕,康晓匕,韩娟.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90(4):77-79.
[6]毕德利.辽宁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政策研究[T].社会科学辑刊,2010,191(6):148-152.
[7]张潇.基于SWOT分析的辽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76-80.[8]孙斌栋,土颖.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15.
[9]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
[10]Madlener R, Kowalski K, Stagl S. New ways for the integrated appraisal of nationalenergy scenarios:thecase of renewable energy usa in Austria[J].Energy Policy,2007,35(12):6060-6074.
[11]Mariolakosdevelopment [J].Water resourcesmanagement in the frameworkDesalination. 2007.213(1):147-15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