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探析

内 容 摘 要

近年来,面对我国刑事犯罪年龄的逐渐下移,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也逐渐增加,不仅仅是数量上,在犯罪手法和暴力程度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也逐渐呈现不容乐观的态势,由此频繁引发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激烈探论。通过比照域外刑事责任年龄的设置引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并且从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刑法满足正义需求、增加刑法威慑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四个方面说明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存在很大必要性,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未成年人,社会以及司法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后,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大量新观念新思想传入大众视野,青少年无论是智力还是心智都在快速成长,相比于之前,青少年的成熟度均有所提前,也就是所谓的“早熟”。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下,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加,犯罪低龄化问题逐渐呈现恶化态势。根据最高检的相关报告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低龄化、犯罪手段存在暴力化倾向、文化程度较低、所犯罪名比较集中、共同犯罪居多、外来未成年人比重较高等六大特点。[1]犯罪行为人只因年龄未满14周岁而不承担刑事责任,已引起社会大众对此的强烈不满,对于是否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同样引起很大争论。令人痛心的是就在2023年正月,陕西勉县13岁少年将6岁男童杀害并藏尸,更是让人们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置有了不同的观点,一起起不断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在不断鞭策着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调整。尽管《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经将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调低到12周岁,但上例中13岁少年却因法不溯及既往这一原则而不承担刑事责任。可惜的是,这个6岁的无辜生命却无法再看到次日的朝阳。事实上,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对控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再次发生有起着特殊的作用,同时也使得被害人的利益得到保护,进一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一、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及综述

(一)刑事责任年龄设置

1.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刑事责任年龄”又称为“刑事法定年龄”,是指由刑法规定,行为人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不满足该年龄条件就无法承担刑事责任,其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2]

另一种观点则是将“刑事责任年龄”认为是行为人能够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负责的最低年龄。[3]

将以上两种观点进行整合,可以得到完整的刑事责任年龄概念,即由刑法明文规定,与其自身的犯罪行为有关,能够达到为自己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4]

(二)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结合我国刑法明文规定,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即完全无责任、相对负责与完全负责三个阶段。[4]虽然刑法中也有对于“减轻责任年龄阶段”的描述,但是该阶段本质上是属于对于未成年人进行减轻处罚的操作,是一种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并不足以成为独立的一项责任年龄阶段。[4]

1.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现行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8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16周岁以上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5]

《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6]

(三)域外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1.英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英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也可以分三个阶段,同我国一致也分为完全不负责、相对负责以及完全负责阶段。具体而言,(1)绝对不负责任阶段。10周岁以下,同我国的规定只有年龄差别。(2)相对负责阶段。10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但是应当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种情况下的推定相对无责任是可以被推翻的,只要控诉方有足够证据证明该未成年人知道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或者列出其之前实施的同类犯罪行为来证明其“明知”,那么此种推定无责任就被推翻。(3)完全负责阶段。14周岁以上。

可以发现,英国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同我国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其年龄起点很低。再结合英国的相关刑事案件的数据可以发现,其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对数量也低于我国,从一定程度上讲,责任年龄的降低对犯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至于对相对负责年龄阶段的取消,也证明了英国对于犯罪低龄化的态度。结合目前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与以往同年龄的未成年人相比,其思维更加先进,对于社会的认识以及行为的认识也有着基本的价值观,能够分清善恶丑美,因此不需要在法律上给予他们特殊的“优待”。最后,英国的非监禁刑处罚措施包括:暂缓判决、有条件释放、无条件释放、具结保证、补救令、青少年更生令和罚金。[7]而我国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包括:家长或监护人加以教育、XX收容教养和送往工读学校。[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处罚措施相对英国要缓和非常之多,因此在实践中,我国的处罚效果往往也不大,对于原本应当期待达到的教育目的也不能够很好的达成。

2.日本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至于日本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1)完全不负责任阶段。未满14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2)14周岁以上的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只是20周岁以上的案件统一交由检察院进行处理。[7]日本不仅规制具体的犯罪行为,同时以原则性的规范将一些潜在犯罪也予以规定。结合14-20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的性格和行为表现,只要发现其行为违反了《少年法》规定的四项事由之一,具有实施危害行为的倾向,那么即使在目前实施的行为中没有触犯法律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000 年《少年法》针对犯罪年龄逐渐低龄化的社会现实,对责任年龄进行了下调,从 16 周岁调低至 14 周岁;但事实上收效甚微,因此2007年立法机关又一次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修改,法律制定者们认为,要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期开始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三观,于是将原来送往少年院的最低年龄为14岁以上修改为12岁以上。[7]经过修改,日本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大大减少,犯罪形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刑事责任年龄的设置变化上我国需要同日本积极学习。首先,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而进行调整。从日本实施成效来看,调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减少效果显著。其次,针对14到20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日本没有具体列出要对某些罪名承担刑事责任,而是由警察依据是否要对行为人实施拘禁以上刑罚对案件进行区分。[7]最后,《少年法》将具有潜在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也纳入在监管范围内,提前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3.X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X的规定与英国类似,但是年龄有所差别,具体可以分为几下几个阶段:(1)完全不负责任阶段。7周岁以下;(2)相对不负责任阶段。7-14周岁之间,属于推定无责任能力,但可以被推翻。

据X司法部统计,有35个州没有设置刑事责任年龄,也就是说多少岁的人犯罪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法官根据个案具体情况对于移送少年法庭或一般法庭审判进行判断;在剩下的15个州中,虽然有着具体年龄的规定,但是其年龄也各不相同,内华达州规定为8周岁,科罗拉多、路易斯安那州为12周岁,阿肯色州为12周岁,伊利诺伊州和佐治亚州为13周岁,明尼苏达州和新泽西州为14周岁,德克萨斯州为10周岁。[4]

X刑事责任年龄与我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最低年龄的规定上,X以7岁作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X对未成年人的相关处罚措施在世界上已经算是完备,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仍然较低;然而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处罚措施仍然存在一定漏洞,实践中的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刑事责任年龄设置相对较高,所以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存在很大必要性。

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根据中央政法委统计,我国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中,犯罪主体大多是12-14岁的未成年人;据全国政协统计,我国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犯罪种类的比重已从2009年2.3%上升到2017年的20.1%。每每看到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社会大众便会感到无比痛心,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未成年人冷漠的心理和残忍的手段时,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仅仅由于年龄就可以对自己做出的严重危害社会及他人生命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让公众在惋惜被害人的同时也感到十分愤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对犯罪低龄化现状的回应 ,能有效遏制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

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2023年2月17日,陕西汉中的13岁杨某趁家中无人之际将6岁的王某骗到自己住处加害并藏尸,15日后警方发现遗体就在距离被害人家10米左右的邻居楼顶木箱内。

在此之前,还有很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件,例如2004年黑龙江不满14岁男孩将同村女孩莉莉强奸以后,法院仅对他做出赔偿9000余元的判决,然而男孩不仅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怀恨在心,之后竟在莉莉面前将她的母亲杀害。[8]2018年12月2日,12岁吴某弑母案引起很大轰动,事后吴某竟然直言自己杀的是母亲不是别人,犯的错误并不大;同年,湖南衡南县初一学生罗某,因向家里要钱的事和母亲发生争执,一怒之下便残忍的用锤子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都捶死……2019年两会上,最高检的报告显示,对于应当依法从严惩戒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019 年批捕 29350 人、起诉 39760 人,同比分别上升 4.4%。[9]上述案例,未成年人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各种恶性杀害案件并不足为奇,但都因为行为人不满14 周岁而不能使其受到实质性的处罚,看似是对为未成年人的保护,可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便是对犯罪者的宽容。由此可见,《刑法修正案(十一)》针对犯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罪,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调低到12周岁,是我国立法部门根据我国国情所走的正确一步。笔者认为,不仅针对上述两种犯罪,对于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全的暴力性犯罪也应该将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其次,我国相对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主体定罪范围应该扩大,而不是局限于“八种罪”,以社会危害性作为判断原则,再根据个案进行判定。

(二)刑法需满足正义需求

无论是弑母的12岁吴某还是杀害6岁邻居的杨某,他们最后受到的惩罚与其行为的恶劣程度不相符合,法律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一种安全感,如果无法保护大众的权利,他们将会感到无望进而或许会报复社会,犯罪也不失可能。但是作为国家垄断权力的刑罚,并不允许社会公众进行私力救济。所以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让加害人受到本应有的惩罚也就不会有后来可能会产生的一细列复仇行为。

从被害人的角度来看,行为人因未满14周岁而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但危害行为会对被害人及家属造成生理或心理上莫大的伤害并且会留下挥散不去的阴影。他们会觉得司法的冷漠、不公正,会怨恨社会,对加害人的仇恨放大,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激发他们的犯罪心理,进行报复犯罪。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达到我国刑法保护人民,惩罚犯罪的目的,反而会导致恶性循环,由受害人变成另一起案件加害人。X犯罪学家桑伯瑞和辛格的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被害人在成年后逆变成违法者的占64%,而未曾被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后变成违法者的只占22%。[1]这种犯罪是因违法者先前经历过被害者的遭遇,记忆中存在痛苦的经历,在得不到很好的安抚和人权保障后,报复欲念会不断积累,社会危害性大大增强,这与偶然性的普通犯罪相比要更加严重。北京朝阳法院对2011年至2015年审理的20件校园暴力犯罪案进行调研发现,高达70%的校园暴力为报复型犯罪,具体表现为:因同学纠纷而泄愤报复的占64.2%;因男女朋友交往的吃错误会,蓄意报复的占28.6%;因哥们义气纠集他人团伙报复的占21.4%;因师生关系不协调进行报复的占7.1%。[1]昭然若揭,如果未成年被害人在遭受不法侵害后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救助,极有可能会在之后进行报复犯罪,其家属也可能会因为不公平而进行报复性犯罪,这明显与我国刑法的初衷相违背。弱者的权利得不到保护,个案无法实现公正,大众对法律的信任又从哪里来?

因此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时代驱动,也是面对现在的社会现象做出的有效回应,以此来保障受害人的权利,让受害人感到司法公正,让社会大众更加信任司法公正,愿意寻求法律帮助。

(三)增强刑法威慑力的需要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犯罪的未成年人[10],而是为了预防犯罪,这对未成年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变相保护。自从《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一议题提出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有些一刀切,认为单纯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达到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许多,家庭、社会、社会、生理和心理等都是原因,不是说刑事责任年龄设置较高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多发。[6]

2004年有黑龙江13岁少年强暴同村女孩,未被判刑,由于不满赔偿给对方的精神损失费,一怒之下将女孩母亲连砍19刀将其杀害。无独有偶,就在2019年10月,13岁的蔡某以寻求帮助为由将10岁女孩骗到自己家中,随后便想与其发生性关系,被拒绝后,蔡某通过击打王某的头部,掐她的脖子让其就范,在女孩没有反抗能力之后蔡某害怕她将此事讲出去,又对她连砍七刀,后又将尸体抛弃在灌木丛中。[11]由于蔡某未满14周岁,所以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最终被XX收容教养。更可怕的是蔡某曾在之后的微信聊天中透露自己还未满14周岁,觉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因此,笔者认为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震慑有犯罪意图的未成年人,让未成年人意识到犯罪的危害性,不能,更不应该有犯罪行为,这才是对未成年人的真正保护。刑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惩罚的严厉性,但以暴制暴从来不是其设置的意义,通过预防犯罪的发生,增加刑法的威慑力,维护社会稳定才是其真正目的。综上,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震慑意义远远大于惩戒意义。

(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X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在 《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曾说: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12]

较高的刑事责任年龄,意味着犯罪的门槛较高,这样一般的违法行为并不会列入犯罪行为,行为人也不会受到与其行为恶劣程度相应的惩罚;反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入罪门槛高,未成年人会害怕受到制裁而不犯罪,震慑有犯罪动机的未成年人,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在倡导秩序的今天,法律作为秩序的维护者,指引着社会公众不去犯罪。目前互联网如此发达,刑事责任年龄一旦下调,必然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父母和未成年人也不例外,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还会让父母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犯罪率因此会下降,社会也会更稳定。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刑罚是惩罚犯罪的方式之一,通过刑罚来实现惩罚犯罪的直接目的,最终实现刑法的根本目的——预防犯罪。[13]目前互联网迅速发展,未成年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早与七八十年代大大不同,对于这些已经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仅仅因为年龄未满14周岁而不受惩罚,往往会引起大众不满。每当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发生时,总会引起社会的高涨讨论,舆论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法院的判决。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惩罚范围会变宽,社会公众可以感受到刑法对弱者权利的保护,也会更愿意信任法律,社会秩序也将进一步稳定。

(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可行性

1.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提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未成年人的发育水平较之以往更是超前。据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发育时间从原先的12岁左右开始发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7岁,男孩平均11.3岁。[9]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们很早就接触到各种电子产品,了解良莠不齐的一些信息,12岁是大多数孩子小升初的年龄,已经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因此降低责任年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以及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如前文所述的案例,那些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对自己实施的诸如杀人、强奸等残暴恶性犯罪,悔罪态度一般,主观恶性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仅仅因为年龄这一因素被认为不构成犯罪,也因此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4]在这样的情况下,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便成为空话,这与刑法原则、价值取向相悖。因此,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追究其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才符合刑法的精神。

域外经验的借鉴英国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比我国低,为10周岁。并且根据国情的不断变化其也在进行相应的修改,受到罗马法的启发,英国下调其年龄为7岁;到1933年,根据现实的情况以及民众需求,更改成为8岁;1963年又进行了上调,更改为10岁。[7]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相比较,英国的立法规定也要完备的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更科学。

日本和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设置一样,都是14周岁。但是针对少年犯罪部分却又在短短的8年中进行了3次修改,证明日本对于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视。[7]

X在对未成年人监管更加严格,处罚措施更加完善的同时,刑事责任年龄设置的起点都比我国低,甚至有的州没有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基于此,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是否存在降低责任年龄来改善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呢?

域外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告诉我们:刑事责任年龄并非一成不变,应当根据国情和未成年人犯罪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其次,从其他国家调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一举措富有成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我国来说也很有必要。

三、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现实价值

(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加强双向保护,既是对犯罪人进行惩戒和教育也是在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安抚受害人家属防止报复性犯罪,回应社会,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法律权威,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心。

1.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加害未成年人的意义

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对于按照原本的法律规定不需要对其行为负责的部分未成年人,对他们惩戒力度加大,事实上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让约束力不强的未成年人遵守社会秩序,形成法治意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意味着未成年人必须对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该有的代价[14]、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这更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未经惩戒的未成年人犯罪反复率高达50%,因此,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给犯了严重罪行的未成年人一个集中管制、教育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是以惩罚未成年人为目的。在法律的“金箍”下,未成年人必须在法律框架内保持自己行为合法。从未成年的长远发展来看,依然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到两者的有益结合,更好的做好未成年人的预防和教育工作。

2.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受害未成年人的意义

研究众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发现,其犯罪对象往往也是未成年人。刑法不仅具有惩戒的功能,还有感化、教育、安抚功能。从司法实践来看,刑法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尽管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存在严重的犯罪行为,却因为年龄硬将“罪”与“非罪”割裂,这样一来,加害行为人既不能受到惩罚,同时也不会得到刑罚的感化与教育;从另一方面看,刑法相当于放弃了对被害人的保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通过惩罚加害行为人,也是对被害人以及家属的一种的“交代”。

(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社会的现实价值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有效遏制那些仅因为年龄而“钻法律空子”的案件发生,使公众免受“12岁恶魔”的伤害。社会群众的呼声与受害者父母的悲痛也足以让我们认识到该种放任行为的可怕与无助,必须对此进行一些改变去改善此类局面。

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同时要对相关法规的衔接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学会用教育和惩治两种手段,在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让未成年人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使法治社会的根基更加牢固。引导未成年人敬畏法律,远离犯罪,是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职责,也是他们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低龄未成年人犯下情节恶劣、具有严重后果的罪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惩戒,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受害一方对法律、对社会的不满,降低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社会秩序因此会更加稳定。

(三)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司法的现实价值

诚然,在未成年人和社会的同步发展中,法律具有滞后性,但也应该要与时俱进。《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也在我国立法技术的现实选择。在法律程序上,修正案将核准权放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该规定体现了立法机关对处理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时应该保持的谨慎态度。

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是科学立法的应有之义[15],下调不是目的,从根本上预防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才是最终目的。长期以来,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制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立法层面的大面积空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标准来界定未成年人中较为低龄的部分一旦实施社会危害性很大的犯罪行为该如何处理,还是通过年龄一刀切的方式去区分罪与非罪;第二,实践中对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置规定不够明确,非刑罚处罚方式也较单一。在对责任年龄进行下调的同时,对于低龄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也进行一些有效规定,并且也要完善后续的矫治制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结语

X著名法学家罗斯科·庞德曾经说过:“司法真正的危险在于对合理改革的胆怯抵制,对法律陈规的顽固坚持。”[16]面对我国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笔者认为,对相应的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既是时代只需,也能够很好的对我国现在面临的情况进行很好的应对。年龄下调的目的也不是以加大惩罚力度为主,依然是以预防犯罪为核心,给犯罪的未成年人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敬畏法律,热爱社会。随着我国法治教育的不断进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管理制度也会不断完善,本人也会持续关注相关动态,不断充实、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 艾斯百仁. 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赵秉志.刑法新教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4] 孟炜. 比较法视野下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5] 刘强,郭卿,孙宝林.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1):55.

[6] 郑鸾.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J].法制博览,2020(36):163-164.

[7]陈曼琳. 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18.

[8]熊智.我国刑罚的刑事责任年龄可以降低到12周岁[J].中国经济周刊,2016(26):85-87.

[9] 邬雨岑.犯罪低龄化的原因及其预防[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0(04):2-9.

[10]周宁,郑卫刚.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4(02):35-38.

[11]曾妮.浅析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之降低——对“大连女孩被害案”的刑法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19(04):39-42+92.

[12]陈玉林.论降低未成年人绝对不负文斌,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J].商,2016(24):258+222.

[13] 周宁,郑卫刚.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4(02):35-38.

[14]张家祎.论我国现有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合理性[J].法制博览,2019(12):263.

[15]李金珂,刘婷婷.对下调法定最低刑责年龄的省思[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3,35(01):92-96.

[16]陈文斌,李玉林.论降低未成年人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J].商,2016(24):258+222.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探析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探析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8986.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5月13日
Next 2023年5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