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X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的原因

一战后,X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西方列强在经过6个月的争吵与妥协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然而,在X国内就条约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最后则是国会否决了条约。关于条约的否决问题一直是研究20世纪X外交的热点话题。本文试图就国会否决《

  前言

  (一)研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主要国家遭到严重破坏,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X则在战争中大发钱财,其实力大涨。战后X领导人威尔逊想以其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以十四点计划为原则,从而争夺世界的霸权。X实力虽然快速增长,但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仍是一个较大的数目。国内和平主义弥漫远离欧洲事物是民众普遍的心里。在此背景下,总统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在国内则激起了众多的口舌,其中就有掌握批准国际条约的参议院。这就是国会否决条约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20世纪初X的外交走向和国内的政治情况。此外,论述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的原因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议院否决由总统签订的条约,可以加深对X的宪政体制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窥探出影响X外交的因素。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还可加深理解X对待国际组织的态度。

  (三)研究现状

  关于X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的研究方面,国内一些学者在一些专著方面提到。王晓德《X文化与外交》中就提到了孤立主义是一个基本的因素。而王玮,戴超武的《X外交思想史》就认为国家利益是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的根本原因。著名学者杨生茂认为威尔逊的独断做法增加了与参议院的矛盾。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少有全面,集中的分析,除了有刘自强的一篇论文外。因此,对此问题进行一个客观,全面的论述研究不仅有必要,还填补了国内这一问题的空白。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多种文献找出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论证国会否决凡尔赛的原因。

  一、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

  (一)孤立主义思想渊源

  孤立主义是X早期外交的基石。这种原则的确立与当时的现状密不可分。孤立主义的历史同英国在北美大陆首次殖民一样古老。[1]移民大多是为了避开本国的战乱。他们倾家荡产,负债累累,经过长途劳顿才来到大洋洲,这就使移民一踏上新大陆便有恍如隔世之感。而且新大陆没有战争,封建的等级制度,宗教枷锁,这样他们就会有一种和欧洲相反的、孤立的情绪。
  英国对殖民地的压迫和掠夺则导致孤立主义情绪高涨。尤其是在七年战争后,英国变本加厉,实行一系列限制殖民地经济的政策,以及各种征税,严重的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自由。潘恩《常识》的发表进一步推动了殖民地人们的孤立主义情绪并发展为摆脱英国要求独立的呼声。他在小册子中写到“美利坚没有欧洲国家的关照同样也会繁荣,也许会更加繁荣……,对于英国的任何臣服”和依赖都势必使这个大陆直接卷入欧洲战争和争端……,美利坚真正的利益是:避开欧洲的纷争”。[2]
  同时,从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欧洲战乱不止,即使1803年X独立后,英、法、西班牙对其领土仍然虎视眈眈。而X实力弱小,为了保证新生的共和国,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国内,以避免卷入欧洲的纷争中。加之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东西两大洋天然的屏障。因此不管是民众的孤立主义情绪还是国家领导人为了共和国的安全,都不得不实习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
  1796年华盛顿发表了《告别词》标志着孤立主义原则的确立。他说“欧洲有一套基本的利益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反对把X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命运交织在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好恶或反复无常的罗网里。[3]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孤立主义作为X的外交原则从一开始就是政治上,而不是经济上。

  (二)孤立主义与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

  进入20世纪之后,X的实力大为增长,其视野也渐渐转向本土之外。许多政治家发出了要摆脱孤立主义的强烈呼声。但是要打破很长时期形成的一种传统谈何容易。孤立主义仍然是X社会的一股主要思潮。即使X已经具备了跨洋干涉的力量,但是民众意识的变化往往显得非常滞后。在X这样的民主国家,决策者不能不考虑民意的选择。
  威尔逊作为一个学者,他深谙X正在走出孤立主义的藩篱,并试图在理论上论证这一发展趋势的合理性以及必然性。1902年威尔逊出版了著名的《X人民史》,其中主要观点就是第一代政治家宣称的不卷入欧洲外交事务的原则已经“寿终正寝”。[4]他还对华盛顿的《告别词》做出新的阐释,认为国父当时提出的指导X外交方阵的意思是“我要你们自我训练静静地等待,直到你们成长为好样的,直到你们有足够强大的力量顶住外国的竞争时,直到你们不必担心外国势力,那么你们将准备参与世界事务”。[5]
  俄国沙皇xxx的推翻,布尔什维克对白军的最后胜利,以及共产主义国家的建立使全美范围内原本就浓厚的孤立主义情绪变得更加高涨。X人民再也没有心情更进一步参与欧洲事务,而这种敌视态度进一步加强了参议院中那些反对者的情绪。[6]威尔逊为了保证和约的批准,置身体状况不佳于不顾,乘车西行,到了孤立主义情绪最为盛行的俄亥俄,印第安纳,密苏里,艾奥瓦,内布拉斯加,明尼苏达和南,北达科他等洲。从那里又到了西北部地区和太平洋沿岸主要城市。在完成了由东往西横贯大陆的行程后,又开始了由西往东的回程,穿越内华达,犹他,怀俄明以及科罗拉罗等州。然而,他的身体无法坚持下去了,在参加了科罗拉多州普韦布洛的一次集会之后,威尔逊彻底垮掉了。威尔逊进行这次全美旅行很明显,他试图直接向人民呼吁,唤起他们对于国际盟约的热情,瓦解国内反对派政治派别赖以存在的基础。
  虽然威尔逊不厌其烦的向人们宣告孤立主义时代已告结束,但对于那些在政治上扔坚持不同欧洲事务有任何联系的势力来说,收效甚微。早在X参战前夕,X著名记者克罗列就致信威尔逊说“在国会共和党人中间,尤其是在国会中存在一种倾向,即明确反对X在任何条件下参与一个国际联盟”。[7]他在这里指的就是以参议员威廉博拉为首的“不妥协分子”。虽然这些人在国会中人数不多,只是代表某一地区的利益,但是他们的心态迎合了多数X人,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无论是威尔逊式的国联还是洛奇的国联都没能在国会中达成三分之二的多数。
  国内这场国际与孤立思想较量的失败,深刻反应出X孤立主义的巨大力量。在20世纪初期,孤立主义在X民众的心理依然是根深蒂固。许多X人的文化心理远远滞后于形式的发展,他们的意识还停留在“孤芳自赏”的年代里,厌恶在政治上卷入大洋彼岸的事务。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其最基本的原因则是孤立主义思潮的强大。

  二、宪政体制与党派斗争

  (一)总统与国会、民主党与共和党互相制衡

  1787年宪法的通过,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原则,以此组成XX机构。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利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在做出决策是往往是多个部门共同协商的结果。宪法规定,虽然总统有权缔结国际条约,但须经参议院的咨询和同意,并由出息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多数批准。[8]威尔逊回国后,参议院对条约的审议从1918夏天持续到1920年春天。然而1918年的国会选举使得共和党成为参议院多数党(49名共和党对47名民主党)。在X参议院中大部分参议员尤其是共和党人坚持持强烈反对态度,主要包括洛奇在内的共和党人是威尔逊的对手。由于条约的批准须参议院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而支持威尔逊的议员不足多数,因此和约夭折。
  此外,民主党与共和党相互斗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洛奇之所以反对国际,其中一个原因则是对威尔逊的不满。洛奇和威尔逊都是学者从政,他厌恶威尔逊的名望,以及由来已久的党派偏见。其实在外交政策上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加的激进,加之由于传统,他们更加侧重参与世界事务。但是在1918年的选举中,他首先搞起党派斗争,从而把政策的问题放在党派基础上遭到众多共和党人的反对。除此之外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人选上,威尔逊只带了一个共和党人。这些都加剧了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对立情绪,因而把原来支持他的置于对立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参议院共和党人掌握多数,再加上党派的偏见以及客观条件,和约很难会被通过。

  (二)国联之争

  条约未能通过关键是在于参议院各派别之间的观点不同。支持威尔逊的一派主张无条件的批准和约加入和国际联盟,而以洛奇为首的一派要求X有条件的加入,此外还有6名“不可解放的政敌”。这些主要是以艾达荷州的威廉博拉和加利福利亚的海勒姆约翰逊为首。他们认为此举将妨碍X的独立性和玷污X的纯洁。他们对于一个没有战争灾害和侵略的世界有一套自己的展望,但认为倡议中的国际联盟不是他们想要的的答案。包含洛奇在内的许多参议员都是“有保留意见者”。他们的保留案的重要内容是关系盟约的第10条。第10条规定“国际联盟会员国承担尊重和保持所有国联会员国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如遇这种侵略或这种侵略之威胁或危险时,行政院应建议履行这项义务之方法”。[9]而洛奇等人认为X对于其他任何国家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负保持之义务,不依照第10条的规定,也不依照盟约的任何条款,以干预各国间的争端,或为任何目的而使用X的陆军或海军力量,除非国会以法案形式做出此项规定。[10]
  通过洛奇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坚持的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入国联,威尔逊洛奇的争吵的关键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加入国联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入,在什么情况下加入.
  事实上洛奇也是一个扩张主义分子,他也强调X要积极的参与世界事务,只是同时要保持X的独立性。他嘲讽威尔逊的国联的幼稚可笑,无法保证X的利益。1919年11月16日,洛奇代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出了14项保留案,其中第二项就是针对国联第10条。但是威尔逊在第10条方面态度非常强硬,认为他是国际合作新秩序的关键,再度拒绝妥协,最后参议院投票,保留案与无保留案均未能取得三分之二多数票,威尔逊式的国联夭折,同时洛奇的国联也夭折了,唯一胜利的是少数的“不可解放的政敌”。
  争吵是实实在在的,对立是悲剧性的。通过国联之争,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和约的实质,同时这也反映了党派倾轧与客观的宪政体制。
简论X国会否决《凡尔赛条约》的原因

  三、实力与时机不成熟

  (一)国际实力对比态势

  国会未能批准凡尔赛条约,表面上是党派斗争造成的,但是真正的原因是X称霸世界的实力与时机都不成熟。在第一战初期,X大发战争财,大大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满载本国和外国的货物的X商船很快取代欧洲的商船并遍布全世界。X也因此成为债权国。战后英国与法国都欠X的大量钱财。同时除过变成经济强国之外,X的军事力量也发展迅速。战后X的军队人数及海军力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英国遭受到较大的破坏然而依然有很大的优势。首先他依托着大英殖民大国,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使得很快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其次,虽然X控制了40%的黄金,但是伦敦作为传统的金融中心并没有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再者,英国欠X47亿美元,然而对于欧洲来说他依旧是债券国。最后英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因此这些都表明,英国仍然具有争夺世界霸权的能力,他绝不肯将世界的领导权拱手让给X。
  法国和英国也有相通的地方。他在战争中的损失最为严重,但是他还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是世界头号陆军强国,在欧洲大陆上还具有军事战略上的优势。因此法国想重回拿破仑时代。此外意大利日本也都有自己的外交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威尔逊想要建立世界的领导权,是相当困难的。

  (二)十四点计划与巴黎和会

  1.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

  1918年1月8日,为了回击布尔什维克关于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的指控,威尔逊提出了实现世界和平的计划。还计划被称为“十四点计划”。十四点主要包括“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国际联盟”等等。
  十四点计划是X称霸世界的总纲领。大体上可由三个关键词组成。首先是“自由贸易”。这是X一贯提出的经济目标。建国之初,X就提出了海上自由的原则,确定了公海的正当商业活动受到保护的思想。其次是“民族自决”。第五点宣称:“对所有有关殖民地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1]最后是国际联盟”,是十四点计划的核心。十四点计划集中概括了威尔逊对世界结构模式的一种理想主义向往,而支撑这一格局的正是“自由贸易”,“民族自决”,“国际联盟”三根支柱。威尔逊从经济,政治,组织三个方面设计的。

  2.巴黎和会之争

  一开始威尔逊就坚持将盟约应和和约构成一个整体,一揽子成共识,这一提议英国法国都不赞同,经过争吵后,将盟约列入和会制定的各项和约之中。为了这个结果,威尔逊在其他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不得不作出让步。
  (1)德国赔偿问题
  X想要争夺世界的领导权,需要一个稳定的欧洲。同时如果X想要从战时经济转轨,也需要一个欧洲经济的繁荣,来保持X的市场。而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就是关于德国的问题。因而X主张对德国宽容。而法国将恢复战后的经济与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途径就是尽可能的削弱德国并要求巨额赔款以作为资本经济战后重建。英国虽然同意减少赔款,但是提出以相应减少协约国对X的战债为前提,这是威尔逊所不能同意的。结果,威尔逊只能作出让步。在这种让步下的背后是以无形的损害的X的利益。X需要一个和平的,经济繁荣的欧洲。而德国的巨额赔偿使得德国缺乏大量资金进行经济重建,即使最后德国赔偿问题的主导权落到X,X的资本源源不断的输入德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德国与X资本的相互依赖,德国经济一旦不稳定,X则会立即将资本抽出。可以说这就缩小了X的市场。加之赔偿问题无果。英法由于资金有限重建战后经济的工作并没有做的很好。历史证明20世纪20年代的由X爆发的经济危机一部分原因就是德国,英法等国的购买能力大大下降,X海外市场严重缩水,从而导致产品积压。因此,威尔逊在这上面做出的让步确实有所X经济的长久的平衡。
  (2)民族自决问题
  关于民族自决问题,威尔逊的意图是打破旧的殖民体系,而英法国则是坚决要求瓜分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以及亚洲的殖民地和实力范围。为了国联,威尔逊又做出妥协,同意英法以委任的形式获得德殖民地。这种委任事实上和旧殖民制度不仅没有区别而且还扩大了原来殖民地的范围。例如同意日本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法国在15年内占领德国的盛产煤炭的萨尔地区,意大利得到奥匈帝国的两块领土,英国得到原奥斯曼帝国的众多领土。而这些都没有征得该地区人民的同意不仅如此关键是还扩大了英法日等国家的实力,这对于X来说实在算不上一个好事。X欲想要争夺世界的领导权,反而壮大了其他国家的实力。
  (3)国际联盟
  在威尔逊眼里,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则是创立一个保证和平的国际组织。威尔逊在上述两个问题上一让再让,他就想一个“不得把自己年幼的儿子拿去喂狼,以拯救自己的长子的母亲一样,这个长子就是威尔逊情有独钟的国际联盟”。[12]然而经过一再妥协的得以建立的国际联盟距离X原先设想的“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目标相差甚远。[13]第一,国际和平与安全由于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妥协已经遭到破坏。第二,这个组织并不可能阻止战争的爆发。第三,裁军问题也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不仅如此,X如果加入国联就会被卷入海外事务而得不到任何利益,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所阐述。
  综上所述,可以看书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想要夺取世界领导权开始,到巴黎和会上,为了保全国联而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一再做出让步,而这种让步不仅没能实现X的目标,反而壮大了英法等国家的利益。就连国联也与X的心中的国联相差很多。其根本原因也是X的实力与时机尚不足以争夺世界的支配权。在这样的情况下,达成的《凡尔赛条约》很难会被通过。

  四、威尔逊个人的失误

  国会未能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与威尔逊本人有很大的关系。他个人行事的失误以及僵化顽固,不妥协的立场都影响了条约的批准。

  (一)个人的失误

  威尔逊个人的失误集中变现在1918年的国会选举和1920年的总统大选中。
  巴黎和会召开前不久的1918年10月,正值X国会改选。本来在战争期间,两党之间的主流派已经摒弃了政治上的纷争,共同投入到大战当中,甚至共和XXX发言人比执政的民主党等热心于战争。只是共和党更趋向于现实主义,对威尔逊的“十四点”不感兴趣。威尔逊担心共和党一旦主宰了国会,会将他的和平纲领弃之不顾。因此,1918年10月24日他向X选民发出一个公开呼吁,要求大家对民主党人投信任票:“如果你们赞成我的领导,并希望我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继续充当你们的不受干扰的代言人,我就要诚恳地请求你们明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使民主党在参、众两院恢复多数席位。”此举非常不明智,威尔逊将自己从一名领导全国的总统,下降为一名党派政客。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对我们的盟邦、我们的敌国和威尔逊先生本人发出警告说“威尔逊先生没有任何权利代在现在这个时候代表X人民发言”。[14]他的领袖地位已经被X人民大大的否定了。结果是共和党取得胜利主导了参议院。这样,同共和XXX反对就是同国会的对抗。再加上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代表团的人选组成排除了共和党人和国会议员,如果智虑周全,就会任用更杰出的一些共和党人。这样,威尔逊就认为地置于共和党国会的对立面了。
  在1920年3月19日,条约提付表决,未被批准后。威尔逊宣言大多数人是同意无条件的加入国联,如果条约仍未通过,那么1920年的总统选举将是一次“伟大而壮言的复决投票”;在那次投票中,选民们可以对此问题做出决定。威尔逊就像一位英国首相遇到一个执拗的一议会一样,等待着下一次的大选证明他的政策正确,并给他送来一个比较温柔的议会。然而这个问题成为总统大选题目时,也最终因此而遭到失败。到当时为此,他在这次斗争之中一直设法避免表面任何党派偏见,由于把批准条约问题作为党派之争,他就必然使绝大多数参议院共和党人跟这他们多数派领袖走。

  (二)僵化顽固的立场

  1919年11月19日,加与不加保留条款的《凡尔赛条约》都在参议院投票中一败涂地。不过,大多数参议院原是赞成对条约附加某种保留予以批准,正如大多数X人也是这样。参议员洛奇绝不退让;威尔如何呢?豪斯上校力劝他接受保留条件以挽救条约,他却对来信不加拆阅;布赖恩的恳求和民主党领袖、参议员希契科克的进言也都无效;英国人派了爱德华·格雷爵士前来敦促妥协,总统竟然不愿接见。
  在1920年2月,条约被再度提出重加考虑,当时民主党领导人拼命努力寻找与共和党人的共同立场时,总统的身心健康大有进展,对洛奇的保留意见一再的进行猛烈攻击,甚至威胁说“如果参议院采纳这些保留意见,他将拒绝公布条约”。3月19日条约提付表决。民主党人加了一条赞成爱尔兰独立的保留意见以困扰洛奇,而关于盟约第十条的第二条保留意见则修改的比以前更为彻底。条约因此又再一次未通过。
  总而言之,国会未能批准凡尔赛条约,威尔逊本人也负有责任。由于他恨洛奇,由于他始终都相信X人民将迫使国会接受他的条件,由于他不肯妥协和不能通权大变,执着于自己的道德观念而昧于世情。他不理睬最优秀的顾问们的劝告,并抛弃唯一使条约得以批准的机会。因此,让全世界伤心的他也有责任。最后,那些民主XXX参议员们,由于害怕威尔逊大发雷霆,就投票反对批准附有保留意见的条约。最终使条约未能被批准。

  五、国内居民成分

  X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居民成分复杂。有德裔,意大利裔,爱尔兰裔等等。然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是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祖国被出卖了。
  德裔X人心怀愤怒。条约要求德国承认自己的战争罪责,剥夺了他在非洲和远东的所有殖民地和商业特权,以及阿尔萨斯-洛林、波森和石勒苏益格与西里西亚的某些部分,调整了比利时的国界,没收了阿尔盆地的煤矿,迫使德国裁减陆军和海军,规定德国应立即缴纳赔款五十亿美元,并在以后续缴未定数额。条约虽然并非像法国所企求的那样严厉,也不是苛刻到了使德国完全到下去的程度。但是在德裔X人看来,实在太过严重,认为收到奇耻大辱。
  意大利裔X人为阜姆而怨恨。1915年伦敦密约规定,意大利参战,并允诺他将得到特兰提诺、奥地利的蒂罗尔和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长片土地。[15]意大利虽然占领了的里亚斯特港,但是临近的城市阜姆并没有划给意大利,尽管这里的大多数人都讲意大利语。意大利所得到的领土比预想的要少的多。
  爱尔兰裔X人为反对当时正在试图镇压新芬党人革命的英国而动怒。他们认为威尔逊不支持爱尔兰的独立。爱尔兰作为仅此德裔X人的第二大移民群,也反对威尔逊和国际联盟。
  X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这些移民对于X的政治上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苛刻,对于意大利领土的划分没有让其满意,对于爱尔兰的独立没有帮助。这些都使得这些移民对于条约的不满。因此国内人口的构成也是影响条约能否批准的重要因素。

  结语

  国会未能批准凡尔赛条约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最根本的则是国家利益。X想争夺世界领导权的目标没有实现反而使英,法等过实力大涨。国会正是站在国家利益的制高点上才否决了条约。其次孤立主义,党派偏见及宪政体制是其基本原因。国内人民,乃至政治人物都不希望X参与任何的国际组织。如果洛奇和威尔逊能抛开党派偏见,条约极有可能会被批准。最后威尔逊个人的方面的失误,顽固僵化的立场以及国内人口的构成对于结果起到了推动作用。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条约国会所否决。

  参考文献

  [1]王玮戴超武.X外交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40.
  [2]潘恩.潘恩文集(第四卷)[M].纽约:威利图书公司,1942:88-89.
  [3]杨生茂陆镜生.X史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00,4:122.
  [4]冯海沧.论X国际危机管理与国际战略的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5(5):10-16.
  [5]王晓德.X文化与外交[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4:141.
  [6]罗伯特﹒瑞米尼.X简史[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74.
  [7]阿瑟﹒林克.伍德罗﹒威尔逊文件集[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2:559.
  [8]张礼宾.国际条约在X法院的适用研究[D].吉林:山东大学,2012.
  [9]王跃洲.论国际联盟的继承与创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2,18(5):43-45.
  [10]李强.X孤立主义及其特点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2006.
  [11]王贺.伍德罗﹒威尔逊理想主义论析—兼论对中国倡导和谐世界的价值[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9.
  [12]申玉华侯宪祥.威尔逊理想主义与国联之梦的破灭[J].职业时空,2008,4(2):40-41.
  [13]钱娟.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失败的原因及反思[J].世纪桥,2010,2010(11):20-21.
  [14]塞廖尔﹒埃利奥特﹒莫里森亨利﹒斯蒂尔﹒康马杰威廉﹒爱德华﹒洛伊希滕堡.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521.
  [15]陈祥超.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起[J].世界历史,1987(1):52-5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03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1月19日
Next 2020年12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