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家庭农场自2013年第一次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在此之后得到了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2015年,xxx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提高农村农业的服务水平和其运行效率,也要适度的扩大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2019年,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与11个部门一起发布了《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实施指南》。近年来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在学术界讨论比较激烈的是家庭农场的内涵界定,还有就是其组织形式的讨论。XX应该需要更好地发挥调控、引导、扶持的作用。所以,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来对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与相关农业部门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建议。研究通过对个体工商户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普通合伙企业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这三种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结合农业部门的相关政策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农业部门应该增加对家庭农场的保险业务,提升对土地流转经营服务的质量,优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要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现代化农民。最后要依据政策需求完善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扶持制度,以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关键词:家庭农场;组织形式;农业部门;皖北地区;管理方式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xx的重要文件以来,中国XX对推进农村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家庭农场”确定为农业生产管理创新体系之一,对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支持和鼓励,大力支持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的使用权租赁给家庭农场这样的现代化农村农业实体经营模式。在2014年,国家在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写到,国家大力支持家庭农场这样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型农业主体。然而就在一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xxx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提高农村农业的服务水平和其运行效率,也要适度的扩大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2019年,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与11个部门一起发布了《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实施指南》。因此,家庭农场就成为了推进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形式,也成为了国家对农村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体,并制定了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在当今社会,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技术的革新也是日新月异,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当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难以跟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的劳动力严重外流,相关的农村产业也越来越少,农村的土地可耕用面积增加,产量却减少,相应的问题都浮出了水面。因此,通过创新和改革,完善我国现有的农业管理制度,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2.意义
从第一次土地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当前社会,我国的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而不断的改革创新,经历了多阶段的发展,并不断成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使家庭农场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 国家对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非常关注,国家关于农业政策的相关制定者和一些专家认为,家庭农场对中国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推进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家庭农场的内涵、意义、组织形式和相关的农业部门的政策扶持需求等要深入研究,结合皖北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并得出相应的措施,对推进全国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家庭农场的涵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由来已久,在其他发达国家早已存在,在法国、X、日本等国家家庭农场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年以来,其经营制度愈来愈完善。但家庭农场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这种新型农业主体的研究和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家庭农场在全国逐步出现,XX支持性强,农民有积极性,生产效率高。农民对三种组织形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知之甚少,虽然需要农业部门的正确指导,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登记的家庭农场比例很小。所以,分析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与相关农业部门的管理方式,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有着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家庭农场一词最早源于欧X家,所以在一些欧X家中,家庭农场的发展较为系统,其规模和经营模式也较为完善。相关研究更为丰富围绕着关于家庭农场的制度建设、演进、组织形式、管理问题、规模效益、法律问题和相关的政策扶持等方面展开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评述国外学者围绕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和相关的政策扶持的相关文献。
Tzouramani(2014)在希腊北部,通过研究一些有机樱桃种植农场,发现了在种植樱桃的过程中,XX是否能提供一定的补贴和是否有稳定的融资通道对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融资通道稳定和相应的补贴可以落实,那么农场就可以提高其经营绩效Mcfaddent(2016)等指出,在家庭农场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扶持方面,XX责无旁贷成为供给者。Medinag(2015)等认为,为了激发家庭农场的发展潜能,XX应当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Toaderm等研究发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农业技术培训的落实,对家庭农场的长久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lstonJulilan-M(2007)通过对X2007年前十年的家庭农场支持政策的总结,发现家庭农场的市场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XX应当在打通进入市场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基于多维视角对家庭农场进行研究,成果颇丰,大致看来,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以下3种。
一是关于家庭农场内涵界定的讨论,学界关于家庭农场定义争议较多。朱启臻(2023)把家庭农场当作是一种农村的经营单位,这个单位包括家庭成员所代表的劳动力和其家庭成员的以农业为主的收入。苏昕(2023)认为家庭农场的主要收入是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就是买卖农产品的收入。家庭农场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每一个家庭成员,这种经营模式有几个特点,生产经营规模较为集约化,农产品的市场商品化。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主体。党国英(2018)认为家庭农场是一种农业农村产业组织。这个组织是包括生活在农村的村民,以村民为经营主体,并且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相应的保障来实现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黎东升(2019)指出,家庭是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要紧随市场的发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为要自主经营,所以其中盈亏福利也要自己承担,这也是符合我国农业当前发展的具有科学的管理能力的现代化的经济实体。郭亚萍,罗勇(2011)的观点与黎东升相似,也认为家庭农场的本质是现代化经济实体。
尽管各位学者对家庭农场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但是不难发现,诸多观点中也涵盖了家庭农场所具备的共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家庭农场可以认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紧跟当前的市场化,主要依靠农作物的生产收入作为整个家庭农场的主要收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新型农业主体。
二是关于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的研究。关付新(2005)指出家庭农场的组织特征是具有现代的科学和技术,符合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是由现代化新型农民组成的企业化的经济实体。郭熙保(2013)认为家庭农场的第一任务和目的就是要从事相应的农业生产活动,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在农忙的时候可以雇佣他人,并且要求土地流转要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最终实现生产经营利润的最大化。郭军等(2013)指出我国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一要是家庭成员来经营家庭农场,二是家庭农场的规模不宜过大要适度,三是要符合市场的需求,适应市场,四是家庭农场要作为一种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实体。王春来(2014)认为家庭农场的特征一是要以农村的农户或者一些新型农民为经营的主体,二是要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三是要适度经营。
三是对家庭农场支持政策的关注。
谷小勇(2016)在调查中发现,各级XX和农业部门在最近几年来制定的针对家庭农场的政策与具体实施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工商企业资本的关注,而由小农演化而来的新型经营主体则被忽视。同时过度地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的扶持力度不足,界定不清。刘新卫(2013)分析了目前家庭农场面临着难以保护土地权益,流转成本增加,土地收益方式单一,土地利用目标不一致等问题,提出应该创新土地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孟俊杰,田建民(2014)等对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存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需要在土地流转、金融服务、补贴机制等方面要大力支持。
3.研究述评
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和一些学者的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小有成果,但是仍存在几方面不足之处:一是关于对家庭农场内涵的定义尚未有用统一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二是关于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的研究没有深入其中,没法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三是对家庭农场支持政策的关注不足,许多农场不清楚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实际运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
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对于家庭农场的定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对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和定义内涵以及在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进行分析,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了皖北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问题,介绍了农业部门相关政策扶持需求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外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和相关的农业部门的管理方式经验与的得到的启示,进而分析国内家庭农场在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得到相应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部分:具体介绍了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的特点与相关政策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优化相关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六部分:结论及相关建议,对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组织形式与相关农业部门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政策改进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家庭农场的长远发展。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种方法。
文献分析法: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找出关于家庭农场的相关概念,再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和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对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管理方式的不足进行改正。
3.研究思路
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家庭农场尤为重要,所以本文对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和农业部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本文要对家庭农场的基本概念和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还要分析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其次,本文也应该通过对其他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以及皖北地区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再次,应该对皖北地区农业部门对家庭农场的政策进行分析,分析家庭农场对政策需求的优先顺序影响因素,还要分析在不同组织形式下,皖北地区农业部门因做出怎样的政策调整。最后,对以上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一、家庭农场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家庭农场的基本概念
家庭农场在其他国家已经存在并发展很长时间,其他各个国家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界定。X:X农业部在1998年制定的法律条文中说到,开办家庭农场应满足几个条件,能生产出一定的数量的农产品,并将其销售出去,不应该仅仅看作是农村家庭,还可以看作是家庭农场。根据企业特点,农业部门可分为 “家族企业单位”和 “企业管理机构(公司)”。日本的 “家族企业”概念与我们谈论的家庭农场非常接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家庭农场”确定为农业生产管理创新体系之一,对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支持和鼓励,大力支持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的使用权租赁给家庭农场这样的现代化农村农业实体经营模式。在2014年,国家在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写到,国家大力支持家庭农场这样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型农业主体。然而就在一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xxx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提高农村农业的服务水平和其运行效率,也要适度的扩大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2019年,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与11个部门一起发布了《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实施指南》。我国尚未形成关于界定家庭农场基本概念的统一决定。家庭农场的特点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受过农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相关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业务规模与家庭成员的生产和管理能力相称的适度规模,需要满足区域规模的要求,其绩效能够使其收入与地方城市居民相等,并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方面达到较高的改善。本文论述的家族农场的含义,主要是农业部的相关规定。
(二)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
1.个体工商户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相比于一般的企业来说,与如下几个优点:一是注册家庭农场的门槛比较低。二是在相关部门登记比较容易。三是登记手续比较简易,不像其他个体工商户企业那么复杂。四是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在对其征税的过程中,先按照正常税率进行征收,其后在相关的政策上给予偿还。同时,个别行业和商业家庭没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农民有无限的责任,有限责任的大小,管理松散,低信用价值,无法完全参与市场。农民注册家庭农场更加方便,个别行业和商业家庭的组织形式与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一致。与农民认可度相称的习惯,可以迅速有效地开始农民参与市场。
2.普通合伙企业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就是一种普通合伙企业,因为家庭农场的主要劳动力是来自于家庭成员和现居住在农村的村民,所以家庭农场是在市场中的一般伙伴合作关系。具体表现为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合作,在一定限度内的进行人力与资源的整合,是所有合作伙伴努力达到利益最大化的集合。 “合伙企业法”放宽了供资的内容和形式,并规定合作伙伴通过金钱、物理、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其他财产权或劳动服务提供资金。一般的伙伴关系可以有效地收集农民有限的资源,使农民能够建立家庭农场,进行大规模生产,并集中在农民做大事情的基础上。一般的合作伙伴关系没有法人人格,合作伙伴承担无限制的共同责任,这一责任低于个人产业和商业家庭和个体业主的无限制责任水平,对投资者的权利和利益给予一定的保护。同时,普通伙伴关系具有简单的程序,完整的组织,程序规范,合作伙伴享有平等权利,收入分配,参与合同和终止合同的法律规定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要作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与上述两种组织形式之间有一定差异,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其结果影响到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内部,所有的投资商对投资主体要承担相应的有限的责任,公司有限和独立的地位具有资本与人类整合的统一性。公司成立,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建立法令和严格的管理体系。股东大会,董事和监督者各自履行职责,相互检查和平衡。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允许家庭农场完全参与市场,专注于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建立,并将重点放在扩大规模和工业生产的一个步骤上。
二、农业部门对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管理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皖北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皖北地区是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包括阜阳、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宿州六市的区域。皖北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粮食基地,在家庭农场发展的过程中,仍需要坚持原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推行新型农业主体—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农村种植的专业化、生产的规模化、管理的制度化、经营的品牌化、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和再生产过程中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增强皖北地区的农业产业的竞争性。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转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决定于自身的生产机制和管理方式。
1.皖北地区的劳动力外流较大
皖北地区的劳动力向外流动数量巨大,导致许多耕地无人耕种,所以更有利于家庭农场的推广。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大多数的人才外流,使得该地区严重缺少有效的劳动力,农业生产后备力量不足。截止2023年,在安徽省常住人口中,城镇居住人口占45.6%,农村居住人口占54.4%。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所以大力推行家庭农场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制度变迁的规律。
2.皖北六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种植粮食是所有的种植项目的主要方向。皖北地区各市的第一产业的增长率一直在上升,说明了皖北地区农业发展较好。土地规模化经营效果明显。家庭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注册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从2013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以来,皖北地区的家庭农场的注册量一直在增长。这就说明了皖北地区的城市都在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为国家实现全部脱贫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与国家出台政策相结合
皖北地区各市XX都在结合国家出台的的相关政策,制定出符合各自特色的有关发展家庭农场的具体实施准则,这样就有利于新型农业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目前阜阳市在推进农村农业生产的进程中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扩大服务范围,使阜阳市的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的得到了大力支持。比如:在各类农业项目上,家庭农场享有一定的优先权,XX可以对那些达到一定规模又符合相应的标准的家庭农场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奖励。
4.提供指导技术和相关管理经验
各市XX为农场主提供技术指导和有关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农村对实际项目的实施的水平大幅度提升。XX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来宣传这些农业知识,使得申请注册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及时的了解种植的科学方法和国家出台的关于新型农业主体的相关政策,并且根据政策及时调整耕种与经营模式,使农产品可以更好的通入市场并增加收入,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户的积极性,最终可以大力快速的推进农业化的进程。
(二)农业部门对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管理方式中的问题
虽然皖北地区的农业化进程推进的很快,地域优势也比较明显,有着不少的大规模的家庭农场,但不同地区间的发展速度相差悬殊,这就说明了家庭农场的制度还不太成熟。各市在推广家庭农场过程中,有的只追求数量的增长,却忽略了家庭农场的生产周期,导致一部分的家庭农场迟迟无法进人完全投产状态。
第一,土地流转较为困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皖北六市都是人口大市,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可用耕地较为零散,无法很好的集中连片,并且流转土地需要征求每一个农户的意见,所以实施起来难度很大。第二,资金不足和保险的缺位,农场主需要经营大量的土地,但是会存在农场主自身没有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经营,又加上天灾人祸和市场的波动,使得风险增大,无法很好的去经营农场。第三,国家政策以引导为主,然而缺乏一些实施具体准则。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使得农场主难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四,家庭农场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获取农场科学经营的渠道较少,无法很快的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更是缺乏经营管理农场的科学技术的人才,再加上农场主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使得皖北地区的农业企业家比较匮乏。
三、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
(一)土地的相对集中和建立土地租赁制度
土地租赁制度是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割开来,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场主把土地出租出去,经营者租赁这块土地区进行实际生产,使双方都可以增加利益,同时提高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荷兰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鼓励农业生产和调整相关的家庭农场组织形式,允许外出打工的农民将土地租赁给农场主,以此来提高农田的使用率,增加粮食产量与农户的收入并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二)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经营的规模化
X农场在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是将农场的数目减少,将其的规模扩大,这样就可以减少家庭农场数目过多带来的一些资源上的浪费。如果家庭农场数目较多,农业部的对其监管的力度加大,这样就无法很好的监管到所有农场主。所以在数目上要减少,在规模上要扩大。同时更方便XX对这些大型农场进行监管和指导,可以使这些农场主更好的与XX交流。农场主与XX及时的交流,一方面农场主可以快速的了解XX的政策,另一方面,XX也可以很清晰的明白农场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XX通过直接干预,可以使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更具有规模化。
(三)更专业化的生产经营
X把全国的农业生产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或两种农业产品。比如在X南部和西部主要是饲养牛羊,在中部种植玉米等。在这种区域中可以更好的对不同的农产品进行生产和经营,这样就可以是每一个区域的管理与生产更加专业化。在法国,这样的专业化划分就很明显,比如,法国的葡萄酒生产就是区域化生产,不同地方的葡萄酒生产经营商就会生产出口味不同的葡萄酒,这样也可以增加不同区域的农产品销量。
(四)机械化的生产和科学的播种
在X大型农场中,农场主采用的都是现代化的机械进行播种与采收。比如,采用无人机进行播撒农药,这样就可以减少机械播撒和人工播撒带来的对农作物的损害。有的农场还采用GPS定位系统对大型机械进行控制,通过一台电脑就可以远程遥控机械,还可以通过GPS的数据交换,减少人工带来的漏种或者重复播种的失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五)XX对农业的大力支持
日本,X和法国在农业上已经实现了私有化,但是XX仍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保护家庭农场的合法权益。在日本,XX鼓励一些小农户保持与土地的联系,使农场的部分耕种权归农场所有,这些农户可以充分地使用农作机器,实现规模作业,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在X,农业是是受到十分的传统产业,所以XXX在税收与保险方面一直在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的税收明显要比其他的税收要低很多。
四、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管理方式分析
(一)皖北地区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优先顺序分析
通过查找资料和网上调查分析,得知皖北地区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分析顺序为:财政补贴扶持、基础设施补贴、技术支持、金融信贷支持、农业保险扶持、土地流转扶持、农产品销售推广,这些需求是按照从高到低排列的。财政补贴在第一位表明了现阶段农场主的自我积累不足,需要XX给予一定的补贴。开办家庭农场的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不足,所以需要财政补贴扶持。第二位的基础设施补贴同样是农场主所需要的,在农村,大型机器比较缺少,道路网与物流网还没有很完整的建立起来,所以农户对基础建设的补贴同样需求很大。第三位的技术补贴是当前农场主比较缺少的一项,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农场主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种植,还很缺少现代科技的支持,为了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技术支持是不可缺少。第四位的金融信贷支持也是农户比较需要的,因为农村农业的生产与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农场主自身的积累不足,所以后续的金融补贴对农户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第五位的农业保险补贴是符合现代化的商业补贴,近年来,在皖北地区,旱灾涝灾频发,正常的种植周期没法保证,粮食无法正常丰收,所以买保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第六位的土地流转扶持是现在社会比较困难的,因为在皖北地区土地不成块,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土地,并且农场主在开办家庭农场的同时,要征得被征收每一家的意见,难度较大。第七位的农产品销售推广也是农户的关心的事情,农产品在被加工生产出来以后,销售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农产品的销售推广,塑造出一个良好的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
(二)皖北地区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资料网上数据分析,皖北地区家庭农场政策需求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知农场主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家庭收入、投资规模、融资方式是否满足生产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否能满足需求、当地基础设施状况、当前是否拥有自己农产品的品牌、政策支持力度评价对皖北地区家庭农场政策需求会产生影响,且对各种政策需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农场劳动力对政策扶持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一,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种植范围对政策的影响较大,其中家庭农场对财政补贴需求、技术支持需求以及农业保险扶持需求尤为强烈。第二,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农场融资状况对政策需求影响较大,如果融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会对金融信贷扶持需求强烈。第三,皖北地区家庭农场面临的技术推广情况对政策扶持需求较大,农业技术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技术补贴政策扶持需求变得很强烈。第四,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对政策扶持需求影响程度较大,其中面积越大,对金融信贷政策、农资政策需求就会被变的很强烈。
(三)皖北地区农业部门对不同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的不同政策分析
1.个体工商户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的政策分析
个体工商户这种组织形式在皖北地区较为多见,因为皖北地区人口流动较大,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外流,使得可使用耕地无人耕种,现留守农村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其他组织形式不了解,没有资金和能力开办有限责任公司,所以使得个体工商户这种组织形式较为常见。农业部门目前主要对个体工商户这种组织形式发布较多的政策,家庭农场个体工商户又与其他个体工商户有一些区别,主要是家庭农场的注册门槛低、登记较为容易、手续简易、还给予相关的税收扶持。
2.普通合伙企业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的政策分析
家庭农场也是一种普通合伙企业,因为家庭农场的主要劳动力来自于各家庭成员,也有一些是几个家庭合伙开办家庭农场。在皖北地区农村随着劳动力的流失,土地无人耕种,所以就需要留在农村的农民对其进行租赁并耕种。由于耕地较多,单个的家庭无法对其进行租赁,所以就需要几个家庭共同经营。由于农场主没有大量的资金和相关的技术,所以农业部门在资金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在技术方面开办农业学校,使得农民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
3.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的政策分析
家庭农场要作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与上述两种组织形式之间有一定差异,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下的家庭农场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成立公司还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公司的运营也需要相关的人才,公司才能更好的经营下去。如果成立公司,可以使农产品更好地售卖出去,所以农业部门要大力的吸引人才和资金,创造出好的品牌,更好的融入到市场,形成农产品产业链。
五、农业部门对家庭农场管理方式的对策分析及建议
(一)优化农业政策支持环境
1.强化支持导向
一是市场导向,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构建出更加完善的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体制。二是需求导向,要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的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结构,减少资源的浪费。三是优先导向,要贯彻落实中央的对于农村农业的发展方针,制定一些保障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保障措施。四是效能导向,在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要注重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还要注重产出的效率与效能,以达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2.聚焦支持重点
一是加强创新观念。要把农村农业发展与当今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更具现代化。二是加强基础建设。要加大推进农村的交通物流网,使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更快更好的运输出去,促进“互联网+农产品”这一经营模式。三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四是加强农业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塑造出品牌的特色,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3.创新支持方式
一是加强绩效管理。通过加强绩效管理,使相关的农业部门可以更好的为农村服务,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二是加强政策的整合。通过加强政策的整合,可以总结并推广其他县市的经验,提高农村农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三是加强技术的应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推进,更好的与农户的联系,及时的了解农户的困难,可以及时的调整农村农业的补贴机制,更好的应对风险,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二)皖北地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议
1.增加对家庭农场的保险业务
增加对家庭农场的保险业务,增强对风险把控。针对农场主缺少资金的情况,XX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对农场主的补贴和减少相应的税收等,还可以鼓励中小型的银行对农场主进行放款,为农场主提供一些资金上的扶持。在皖北地区,农民的积蓄薄弱,很难应对各项风险,皖北地区中的阜阳是常年的泄洪区,在洪灾发生时,身处于泄洪区的地方,房屋与农作物都会被损坏,这种损失对农民来说是很难独自去承担的,所以关于家庭农场的保险业务是一定要加强的,只有可以很好地应对风险,才能使农场主安心的去经营和发展家庭农场,最终加快农村农业现代的发展。
2.提升对土地流转经营服务的质量
提升对土地流转经营服务的质量,使土地流转更加规范,以达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XX可以出台一些惠农政策,例如对申请注册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给予一些费用补贴,以此来吸引那些高素质人才到农村来经营农业产品,减少人才的外流。农业部门要做好对土地流转经营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在皖北地区,农村可使用土地较多,但是土地较为零散,人均耕地一亩多,所以在土地流转方面较为繁杂,农场主要挨家挨户的去寻求意见,征得农户的同意,才能租赁土地。农业相关部门应该减少这种现象,建立更好地咨询帮扶机制,使得农民“只跑一次”或者“一次不跑”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对土地流转的工作。可以更好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
3.优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优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据国家出台的关于家庭农场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去制定符合和地域特点的具体的实施准则,完善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体系;同时加强法规执行力度,切实为家庭农场的发展考虑。农业部门应该根据皖北地区的地域特色来制定相关的政策。皖北地区地处平原,是不同于山区的,基础建设可以很好的展开,交通也较为方便,农产品的经营与运输没有什么阻碍,但是农产品品牌的推广还是较为困难。当地XX可以结合网络的快速发展,实行“网上带货”方式,推广属于农民的农产品的品牌,加快商品的流通,使农户可以快速的获得资金,扩大生产。所以,优化农村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有利于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4.要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现代化农民
首先要吸引资金进入农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在农村。皖北地区六市都是人口输出大市,以阜阳为例,阜阳市户籍人口有一千多万,常住人口有八百多万,但是大部分的青年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没有留在阜阳,导致人才流失,其中关于农业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就是在阜阳的工作竞争力很大,人口多,岗位少,能挣钱的岗位更少,所以要使人才留在阜阳,最重要的就要吸引资金,有了资金,专业人才就会留在阜阳。其次还要提高农场主的管理水平,通过办学的形式来培养专业的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吸引专业人才回流阜阳很重要,但是也要注重农场主的管理水平,通过开办学校,来招收需要学习的农户,招聘专业的老师来教这些农户相应的专业知识,一部分是负责种植的农业生产者,另一部分就是需要有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最后,实行农业资格认定政策,切实提高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农场主的管理水平。开办技术学校之后,还需要最后的资格认定,检测这些在技校学习的农民是否达到了毕业的水平,如果达到就颁发相应的资格认定书,如果没有达到就需要在技校继续学习,直到打到为止。只有这样,家庭农场才能更科学,更快速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进农村农业现代的进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皖北地区家庭农场组织形式和相关的农业部门的管理方式,采用了参考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多方面阐述了家庭农场这个新型农业主体。纵观全文,发现外国的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国在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方面也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毕竟我国发展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主体的特殊组织形式的时间不是很长,在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得知皖北地区家庭农场各类政策需求,其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在实际生产中要增加对家庭农场的保险业务,增强对风险把控,提升对土地流转经营服务的质量,使土地流转更加规范,以达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优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要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现代化农民。因此,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政策,才能提高家庭农场的发展水平,才能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Tzouramanii,Liontakisa,Sintoria,etal.Assessing organic cherry farmers’ strategies underdifferent policy options[J].Modern economy,2014,5(4):313-323.
[2]Mcfaddent Gormanm.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farm household innovation capacity inrelationof arm diver sification inpolicy context[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6(46):60-70.
[3]Medinag,Almeidac,Novaeseetal.Development conditions for family farming : lessons fromBrazil[J]. World development,2015(74):386-396.
[4]Toaderm,Romangv.Family farming examples for rural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J].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procedia,2015(6):89-94.
[5]Alston Julilan Sumner DanielA. Perspectiveson Farm Policy Reform [J]. 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7(32).
[6]朱启臻.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23(7):11-17-110.
[7]苏昕,王可山,张淑敏.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23(5):8-14.
[8]傅爱民,王国安.论我国家庭农场的培育机制[J].农场经济管理,2018(1):14-16.
[9]房慧玲.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最现实选择[J].南方农村,1999(2):19-20.
[10]党国英.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农村工作通讯,2019(7):19-20.
[11]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5-8.
[12]郭亚萍,罗勇.新疆家庭农场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13]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3):47-51
[14]郭军,张效榕,孔祥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03):135-144.
[15]郭熙保,陈小鹏.发挥XX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作用——基于武汉和慈溪的调查[J].中国乡村发现,2014(02):160-163.
[16]郭熙保,冯玲玲.家庭农场:当今农业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基于东南亚国家土地制度变迁的视角[J].江汉论坛,2015(06):5-11.
[17]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01):43-48.
[18]谷小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6,16(3):136-141.
[19]刘新卫.家庭农场,呼唤土地政策创新[J].中国土地,2013(07):28-30.
[20]孟俊杰,田建民,郭婷婷.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扶持对策[J].农业经济,2014(4):7-8.
致 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感慨良多,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有成功的喜悦。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你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老师;感谢行政管理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也要感谢导员在生活上的关心,没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本科学士论文的。再次最后感谢老师,祝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