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成都市在1992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根据《成都市2019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健康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的数据来看,截止2019年12月31日,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500.07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16.04万人,占总人数的21.07%,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老龄化的平均水平(17.9%),成都市面临着如何合理、妥善地安排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一重大急切的现实问题。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三环外,背靠龙泉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未来将是成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现如今,龙泉驿区委区XX高度重视智慧健康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建成高水平全生命周期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因此,本文以龙泉驿区为样本,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面对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现存问题,对成都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和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存在有居家养老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社区养老存在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最终对XX、社会机构和家庭三方提出相应建议,以需求端为引导,从供给端发力,为成都市XX制定居家养老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需求调查
序言
(一)研究背景
截止2019年的数据,成都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316.04万人,相比于2018年增加0.98万人,增长了0.31%,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21.07%。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为18.1%)。老龄化问题成为了成都市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点,在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是成都市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方向。当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仍旧存在难题等待破解,例如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有待完善,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健康状况、经济水平和家庭情况等,因此必然会存在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但XX所提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呈现单一化,官僚系统下极易存在粗放供给的问题。目前,社区养老多以提供日常照护为主,缺乏专业化的医疗照顾和科学化的精神慰藉服务。因此,对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问题,笔者选择龙泉驿区的两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期望对成都市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随着时间发展,养老形势必将更加严峻。现如今,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机构养老在供给上也存在价格高昂、资源稀缺等问题,自此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新事物出现新问题,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存在供需失衡、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本文对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研究具有时代价值,一是有利于促进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老年人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和既得利益者,在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后,再从供给端发力,从而实现养老服务从供给到需求的精准适配,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与满足感。二是有利于养老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本文所选取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和十陵街道是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街道(乡镇)示范点,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上具有先进性,并且龙泉驿区的老龄化程度较高,其老年人需求具有典型性。因此对龙泉驿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成都市对养老模式的探索,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以及对文献的研究,从而形成事实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文献,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同时对有关老年人心理和应对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数据进行阅读,找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间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对从而为促进完善成都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而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2.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通过对成都市龙泉驿区内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社区间在养老服务供给上的异同,进而能提出更为完善全面的措施建议
(四)研究内容
在面对成都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现实背景下,本文选择龙泉驿区为研究样本,运用问卷调查法,掌握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真实需求后,分析老年人面对未知情况下的潜在需要。同时,笔者结合供给侧改革,借助社区照顾理论和福利多元理论,从XX和社区等供给方入手,提出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在面对居家养老模式资金少、负担重、家庭小型化难以持续性发展的瓶颈下,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给予支持和帮助。社区作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更应明确社区在养老过程中应当担负的责任和角色,能够对居家养老起到强有力的补充作用,有利于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龙泉驿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一)龙泉驿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调查
1.龙泉驿区人口老龄化特征
成都市在2020年发布了龙泉驿区的《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数据,截止2019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为684808人,其中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有13247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34%。其中,60至69岁老年人口77648人;70至79岁老年人口有38461人;80至89岁老年人口有14323人;90至99岁老年人口有2009人;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人。笔者将以上数据与龙泉驿区XX在2014年所发布的老年人口基本信息相对比发现,龙泉驿区户籍人口631899人,其中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有121673人,100岁及以上的老老年人口有25人,老年人口增多且寿命明显延长。除此之外,笔者将龙泉驿区与成都市其他各区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较,龙泉驿区的老年人口在成都各区县内都位于前列。由此可见,龙泉驿区老年人口具有数量庞大,增长快速,高龄化严重的特点,养老形势十分迫切。
2.龙泉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及内容
针对当前老龄化形势,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都市在2019年出台了《成都市人民XX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提出到2023年,成都市将大力增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建成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社区高智能一体化的养老设施全覆盖,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医疗床位上,要求实现至少45张床位能够供1000名老年人使用,在实施意见的指示下,龙泉驿区建立了一体化养老信息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曾经多平台混乱管理,资源闲置浪费、程序繁琐重叠的现象。该平台致力于对龙泉驿区内的所有老年人信息进行数据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产品,实现服务设施全覆盖线上监管、津补贴发放全流程线上办理、居家服务全过程线上记录,建立起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联动的管理服务网络,为全区智慧健康养老的快速发展打好地基。
(二)龙泉驿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1.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目前,龙泉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分为XX、社会公益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那么,由XX和公益性组织作为养老服务的供给者,被称之为公益型供给,通过免费或收取较低费用的方式为
低收入人群提供养老服务,公益性和普适性是这种类型的特点。典型例子便是龙泉驿区各社区下所设立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其二是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是XX、社会公益性社会组织和营利性组织,由XX委托社会组织来对各收入阶层的老年人进行提供养老服务,在市场的驱使下,势必会出现更为多种多样的养老服务供人们选择,能够涵盖有偿、无偿及低偿的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例如对于收入较高但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可以根据其具体需要联系社会公益性组织或营利性组织提供养老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此种类型多为各养老院与托老中心等。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内容
本研究选取了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的同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十陵街道的华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两所日间照料中心均被评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基地,笔者对这两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案例研究,期望对促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研究对象一:同安街道同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同福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于2015年12月,该日间照料中心曾是由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办公地点,为了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居委会让出办公地点,而并未开拓新的活动范围。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区域并不宽阔,设备还有待加强。同福社区日照中心是由XX购买服务,委托社会机构“成东再军爱心护理院”来进行管理。同安街道同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立由休闲中心、美发室、冲凉房、健康餐厅、康复室等,能够满足老年人打牌、下棋、看书、就餐、体检等较为简单的需求。在餐饮方面,日照中心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进行配餐,每月仅需300元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在娱乐活动方面,日照中心每天按时为每位老年人提供娱乐活动,鼓励老年人成立合唱团、舞蹈队等。在健康方面,工作人员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按时查房、保洁、送水、送饭以及清洗床上用品,能够定期安排健康知识讲座。除此外,同福社区日照中心所依托的成东再军爱心护理院能够提供以下四种护理内容,一是自理,即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或即使患有疾病但不影响基本生活功能的老年人。针对此类老年人日照中心可以提供助餐、娱乐等养老服务。二是半护,需要半护的老年人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而言,身体条件更差一些,病情更为严重,例如对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的老年人而言,护理人员可以进行基本的按摩理疗等服务。三是全护,指的是老年人身体条件已经较差,思维不清晰,言语难以完整表达,由护理人员进行全天候的照料。四是特护,是对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年人进行24小时专人照顾。
同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另一特色在于社区内建立有老年志愿者服务小队,该志愿团队于2019年建立,团队人员规模为5人,能够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居家老年人建立联系,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照顾,例如在明星花苑小区,志愿小队开展了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为2户老人送去了营养品、米、面等慰问品,带去关怀与祝福,帮助他们打扫屋子,清洁居住环境。除此外,龙泉驿各街道将十月定为‘敬老月’,志愿者为老人过集体生日。
研究对象二:十陵街道华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华川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是建成嵌入式养老模式的排头兵,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它是由XX购买服务委托成东疗养康复托老院进行经营与管理,由运营机构自身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器材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例如对床位的维修、棋牌室的建设以及康复器械的采买等。华川社区日照中心设立有信息指挥室、老年餐厅、观影室、能力评估室都能等功能分区。该日照中心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老人们可以参与棋牌游戏、书画交流、戏曲表演、观看影视、手工制作、阅读书包、舞蹈排练以及电脑、英语等技能的科普培训。多样化的艺术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愉悦、健康生活。能力评估室区主要为老年人康复护理、休息理疗所需要。华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日常服务、定期服务和不定期服务,日常服务中包含有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和康复保健的内容,生活照料涉及了老年人的衣食住,设立有老年餐厅、洗衣房、盥洗室、生活便利店等设施,让老年人不费力气便能满足生活需要。康复保健不仅针对失能老人所开展,对其余老年人也开办有健康讲座、自动按摩等养生服务内容。华川日照中心的定期服务包含有医疗巡诊和精神慰藉部分,组织机构会定期组织医生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并进行心理疏导。不定期服务包含有老年旅游和法律维权,这一部分的服务则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根据有需要的老年人组织外出旅游或进行法律援助服务,为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必要的帮助。
除了上述的养老服务,华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还设立了养老服务信息呼叫中心,能够让老年人不用出家门或者就近就能得到便民养老服务,该呼叫中心主要是通过智能设备的呼叫来与居家老年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手机APP、电话或家庭电视,能够对老年人在家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供买菜送菜、清洁卫生、医疗护理、紧急救助等服务。对于重病老年人而言,是一个紧急救助的保护罩;对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而言,是一个便民利民的好工具!华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致力于形成“1+N+X”的养老服务网络模式,即每个乡镇街道建有1家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N家普通居家养老照料中心、X家星级照料中心,从而能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各类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
(三)龙泉驿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调查
1.数据来源说明
本研究选取了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的同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十陵街道的华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笔者以同安街道同福社区以及十陵街道华川社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23年1月至3月,调查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法。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老年人对所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掌握社区内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
2.老年人基本情况分析
(1) 性别比例。在参与问卷调查的120人中,包含有男性50人,占总人数的41.67%;女性70人,占总人数的58.33%。
(2)年龄构成。本次调查中,60-70岁老年人有48人,占总人数的40%;71-80岁老年人有42人,占总人数的35%;81-90岁老年人有17人,占总人数的14.17%,90岁以上老年人有13人,占总人数的10.83%。
(3)文化程度。本次调查中,有34名老人不识字,占总人数的28.33%;有33名老人读过小学,39名老人读过初中,占总人数的32.5%,4名老人读过中专或高中;仅1名老人读了大专,9名老人的教育程度是本科及以上。
(4)居住情况。本次调查中,有32名老人是自己独居,占总人数的26.67%;有35名老人是夫妇一起居住,占总人数的29.17%;有37名老人与子女同住,占总人数的30.83%,还有16名老人在养老机构居住。
(5)收入支出情况。本次调查中,有68名老人表示每月花销收大于支,仍有结余;有34名老人表示入不敷出,主要用于医药费的花销,占总人数的20%;有18名老人表示每个月花销稳定,不多也不少。
(6)健康状况。本次调查中,有17名老年人表示身体健康,无疾病困扰,占总人数的14.17%,有39名老年人表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总人数的32.5%,有48名老人患有慢性病,但不影响生活质量,占总人数的40%;还有16名老年人患有疾病且对生活影响较大,占总人数的13.33%。
(7)生活状况。
本次调查中,有28名老年人可以自己独立生活,照料自己,占总人数的23.33%,;有22名老年人由配偶照料;有46名老年人由子女与其他亲友料理生活,占总人数的38.33%,有10名老年人请了保姆或钟点工;14名老年人选择养老院来照料自己。
以上是对老年人基本情况的概括,从调查中,可以掌握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经济状况等,对分析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如何对老年人提供有效合理的服务打下基础。
(四)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示,人的需要分为五大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根据调查显示,老年人的需求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相一致,生理对应生活照料需求,安全对应医疗护理需求,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则对应精神慰藉需求。但不同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不是先后顺序、逐级递增的,而是在同一时期内会同时存在不同需求,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在选择社区内养老服务的顺序依次为:心理卫生疏导,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有78人次对其选择,占65%;其次是老年营养餐服务以及如家政服务等生活照料,选择人次分别为62人和60人;三是医疗保健,48人次选择,例如社区健康宣讲和义诊等。四是文娱活动,有31人次选择,社区可组织一些中小型的娱乐项目;最后为其他,例如法律服务、外出旅游等活动,有19人次选择。由此可见,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选择并不单一,对心理健康的需要并不影响对老年营养就餐的需要,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类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全方面的要求。
1.生活照料需求
在本次龙泉驿区两个社区的调查中,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选择生活照料服务的重要因素。根据数据显示,虽然有17名老年人表示自己身体健康,但加上处于亚健康和慢性病(不影响生活质量)的老年人共计有104名,占总人数的86.67%,大多数老年人具有自理能力,他们表示不再需要额外的护工来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顾与帮助,但其中有老年人表示如果价钱合理,愿意前往社区日照中心进行就餐服务,也愿意请家政人员来家打扫卫生或提供餐饮服务。例如在对家中饮食的调查中发现,有65名老年人选择了自己/配偶以及子女来进行提供餐饮,占总人数的54.16%,有38名老年人选择在外解决,17名老年人则由专职保姆来提供。在对家中清洁的调查方发现,有87名老年人选择家中清洁由自己/配偶或子女们负责打扫,占总人数的72.5%,仅有33名老年人选择请家政人员来打扫卫生,占27.5%,可见,老年人们对向外寻求清洁服务的需求较少。
老年人们在选择社区养老服务时呈现出差异化,定期探访、志愿者陪伴谈心成为老年人所需要的首选,有69人次对其选择,占57.5%;其次为康复护理和养生保健服务及健康咨询,分别有65和59人次选择,占54.17%和49.17%;四是家电维修或义剪,有49人次进行选择,占40.83%;五是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咨询服务,有24人次选择;最后为水电气物业费代缴和超市、菜场代购代买服务,分别为11人次和10人次选择。大多数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普通的生活照料服务,而更需要有人来陪她们谈心解闷,对高层次的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有更多需要。
老年人们在面对是否愿意购买养老服务,以及愿意花费多少的问题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54名老年人愿意每月支付1000元以下来享受养老服务,占总人数45%;有42名老年人可接受每月1000-2000元的养老服务,占总人数的43.33%;仅14人接受每月2000元以上的养老服务购买水准,占总人数的11.67%。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成为老年人们选择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2.医疗护理需求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一大优势就在于配备有基础便利的医疗设施,以本研究所选取的两个社区日照中心为例,均配套有基础的医疗器械,时常还会免费开展健康讲座
。在笔者的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是存在有较大需求,其中对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以及康复护理的需求最大,分别是59人次和65人次对其选择。在对老年人患病情况调查时发现,有11人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9人次患有糖尿病;17人次患有高血压;有21人次患有慢性病;有32人次患有骨质疏松或风湿;18人次选择眼部疾病;11人次患有肿瘤;仅有18人次选择无疾病。由此发现,老年人患病率高,且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主要病种是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多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基于此现状,笔者在对慢性病护理服务的调查中发现,有72名老年人选择需要慢性病护理服务,占总人数的60%,有48名老年人选择不需要。在对康复护理需求情况调查时,有69名老年人选择需要,51名选择不需要。在对长期卧床护理服务需求情况来看,有67名老年人选择需要,53名老年人选择不需要。笔者发现,多数老年人都选择需要医疗护理服务,但真正享受到了的老年人却很少,因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发现,老年人没有享受社区养护服务的首要因素是社区护理服务费用支付能力不足,有57人次对其选择,占47.5%;分别有55人次和51人次选择家中有子女悉心陪护以及自己尚能自理,不需要陪护,有42人次选择了对护工素质和护理水平存在质疑,并不放心让外人来进行护理;有12人次表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服务。可见,经济因素和身体健康状况是老年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重要因素,其次才是专业护理人员的素质、社区养老服务的知晓率等因素。
3.精神慰藉需求
笔者将精神慰藉类需求主要分为四大方面,分别是聊天解闷、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和休闲娱乐。在调查中,分别有78人次和69人次选择需要心理疏导和聊天解闷,期望能有专业心理咨询者或志愿者能来定期探访、陪伴谈心。有41人次老年人表示乐意前往日间照料中心休闲娱乐,能够和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们一起打牌、书画、唱歌、跳舞,是老年人们所喜欢并需要的;有24人次老年人对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咨询服务有需要,需求相对较少。
综上,在对这三种需求进行排序时,多数老年人将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放在首位,精神慰藉类的需求则排名靠后。但老年人普遍认为以上三种需求是同时存在的,并认为这是日间照料中心理应达到的标准,只有特殊的高标准养老服务会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选择。在对养老服务提供方式的选择上,较多老年人希望能获得上门服务,特别是对于患有重病的老年人而言,身体素质差,难以承受前往医院的颠簸路程,因此,倾向于获得上门的医疗护理。
二、龙泉驿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资金供给不足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XX对其的补贴力度大小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质疑。近年来,XX逐渐意识到养老问题的急迫性,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居家养老服务来说,还远远不够。成都市在2019年实行的《关于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市、区(市)县两级财政要
加大对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资金支持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例如:XX对确认为养老机构的且能够运营一年以上,可以给予每年60元每平方米的补助。但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XX所补贴的资金并不足以填补需求,据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所发布的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来看,2018年支出合计284.40万元,其支出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所投入的力度而言相距甚远,更不用说在城乡社区支出中应用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事业中的资金就更少了。从龙泉驿区民政局所印发的关于《龙泉驿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细则》中对老年人助餐配餐的补贴政策,即按照实际就餐人数给予每人每天仅4元的就餐服务补贴,也可显而易见地看出补贴力度不足。有90%的老年人表示只愿意付出500元以下的金额来购买养老服务,对于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就需要付出更高的价钱来进行购买,花自己的钱去购买养老服务。这是老年人所不想接受的。XX供给的不到位是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因素。除了XX的因素,社会对其的供给支持也并不足够。龙泉驿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数由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来提供,但其运营和管理均依托于社会机构。社会机构在缺乏XX强有力的支持后,又要兼顾其公益性,往往难以生存。除此外,由于城市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参与度并不高,导致对养老事业的支持度不够,尽管部分社会机构通过设立不同标准的收费项目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老年人对于购买养老服务的热情却并不高涨,导致社会机构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社区资源缺乏整合
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方面内容,龙泉驿区致力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就需要将社区乃至社会的资源进行优化整理。从人力资源上来说,现实情况是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较差,具备有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匮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社区日照中心内的社工仅有3-4人,专业的养老护理员更是寥寥无几。这类工作人员大多是下岗再就业的女工,缺乏规范化的技能培训和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护理人员们能够简单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涉及到应急救助、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和健康管理等相关知识,就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了。其二是缺少护理人员,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人员由于薪资待遇、社会名誉等因素,不愿加入老年护理队伍中,导致本就贫乏的护理队伍更加雪上加霜。从财力和物力上来看,不同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其养老配置有明显不同。以本研究所选取的两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例,虽然都是由XX购买服务,社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但不同的社会机构所配置的养老设施也有较大差异。例如华川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其养老设施配备较为全方面、多样化,这是由于所依托的成东疗养康复托老院本身规模较大,资金更为充沛,而且XX也大力发展该社区的日照中心,将其作为社区嵌入式养老的示范基地,财政补贴也相对丰富。而另一个同福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并非如此,它由曾经的居委会用地改造而形成,其配套设施相当有限,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利用率较低。因此,物力资源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老年人享受不同的养老服务,说明了龙泉驿区内的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优化与整合。
3.养老服务缺乏针对性
龙泉驿区老年人口基数大,每一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同的评估维度下老年人的需求都有所差异。有45名老年人表示家中的饮食和清洁是自己解决,因此最希望能得到社区配餐或上门清扫服务。同时有12名老年人表示自己患有慢性疾病,在不方便出门的情况下,社区能够提供诸如上门送菜、打扫卫生、按摩等服务。并且,护理内容也有所不同,有3名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护理服务,5名老年人需要康复护理服务。而当前绝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能提供的只是普惠性的服务,多数日间照料中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相对雷同,多为老年活动室、老年餐厅、养生讲座等日常型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办虽是面向全体老年人,但也只有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才能参与。对于年龄较大、患病的老年人而言,却几乎没有机会能接触到这类活动。除此之外,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注重日常的生活护理,而较少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缺乏精神慰藉服务。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不具备有多样性、个性化,难以覆盖对居家养老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从目前的政策措施上来看,暂时还未有更精细化、针对性的居家养老服务出现。
4.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知晓率低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知晓率较低,有65%的老年人听说过社区里开了个养老服务中心,而仅有34%的老人曾经前往社区内进行了解过,但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了解也并不多。因为老年人潜意识里觉得日间照料中心是XX开办的养老院,自己并不需要去麻烦XX来帮忙养老。并且老年人的交际圈相对较窄,日常获取消息的渠道局限在子女、朋友邻居和电视新闻这几类,而与社区工作者交往较少。很多老年人并不知道社区开办了日间照料中心,子女们也很少主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帮助赡养老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但例外的是,当笔者问到社区平时是否会举办健康义诊、节日活动等,老人们都表示有过。或许是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需要老年人付出较高的费用,且举办的时间和地点都正是老年人们所熟悉和日常的,老年人对此类免费、涉及范围较大的活动参与度较高。总的来说,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缺乏认识,更不了解具体的服务内容、所需费用等,导致老年人们不能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
(二)原因分析
1.单一供给局面难以改变
虽然目前成都市大力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来,但XX仍旧是最主要且最直接的供给者,单一供给的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除此外,在面对本就资金匮乏的状态下,XX对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也并没有进行集中高效的利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除此外,社会机构和社会公民对社区养老服务缺乏认识,社会投资捐助渠道受阻,长此以往,投资者见投资养老服务事业难以取得经济效益,便更难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成都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处于供给短缺的困境之中。
2.信息平台尚未建成
由于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低、工作待遇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当下愿意从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较少。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导致难以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认证。从财力和物力的资源配置上来说,首先社会本身缺乏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视,投入周期长,资金回流慢,风险较高的产业难以获得充裕的资源。其二是由于在市场的驱使下,不同社区所拥有的资源并不平衡,势必会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不一致,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协调好区域间的资源配置。
3.欠缺沟通机制
由于社区养老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往往是养老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什么服务,老年人才能享受什么服务,而很少存在老年人主动提出需求,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提供的情况,双方沟通表达的渠道不通畅,缺乏良性互动。其次,成都市负责提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供给方是社区,而社区往往伴随有人员紧缺、事务繁忙的现象,且具有一定的行政化色彩,对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难以满足。二是
是需求主体经济压力较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仅仅依靠退休金、XX或社会补助,近半数的老年人表示月收入没有盈余,经济问题导致了老年人没有多余的心思去享受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这也从侧面表明了社区养老服务定价的不科学与不平衡。
4.社区宣传不到位
一是社区未能做到有效宣传,多数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没有显眼的标志,也没有社工在社区内进行宣传和讲解。因此除非老年人主动了解,否则很难有机会能得知社区内养老服务活动。二是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中心还存有疑惑和偏见,观念落后,仍旧认为养老是自己或家人的事情,不愿意参与到社区养老的活动中来,导致社区养老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资助方式
XX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正确引导对其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目前XX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补贴多是用于社区日照中心的硬件投入,对于社区日照中心的运营与维护、护理人员的福利与培训等方面投入较少。XX应当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更有方向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软件方面的投入加大,不仅要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设施环境,也要推动护理人员队伍的发展,从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整体的水平,真正地为老年人所想。
XX除了对社会机构进行补贴,也可以从老年人方面入手,适当改变补贴方式,可以为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优惠券,让老年人免费或低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由于当前多数社区日照中心都是XX购买服务委托社会机构来运营,根据“用脚投票”理论,XX可以允许老年人自由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表现优异、受老年人青睐的社会机构可以得到XX更多的优惠和照顾,增强养老服务行业的竞争性,从而提供整体服务质量。
(二)促进资助主体多元化
众多实践经验表明,单一的供给力量是难以充足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唯有动员多方主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资助,才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唯一之路。XX及社会不仅是要尽力补充养老服务的资金供给,对养老服务的资源提供也应多元化。对于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社会机构和家庭也有其应尽的义务。社会机构责任主要体现在提供养老服务以及技术人员培训上。在养老服务的提供商,社会机构要考虑到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坚持“以老年人养老需求为中心”的供给理念,禁止提供“一刀切”服务,增强服务的有效性。目前,成都市一般由社会机构自行开展人员培训,除此之外,可以与高校或职校开展合作,由高校来提供养老学、心理学、护理学等相关的课程,社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定期前往高校参加培训,从而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护理队伍。
(三)完善相应配套设施
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已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在某些层面上会照顾不周到,社会可以进行补齐,例如医院、街道(乡镇)社康中心、志愿服务团队可以联结其辐射范围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点来开展养老活动,提高养老服务的频率和质量,尽可能地补充或完善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已有或未有的养老服务。提升民营机构对养老服务的建设能力,XX如果长期以补贴购买的形式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势必会对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并不利于养老市场的健康形成。坚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让居民们能够“用脚投票”参与对养老服务的选择,从而实现良币驱逐劣币,XX减少参与市场竞争,由社会机构进行管理与运营,丰富资金来源,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思想根深蒂固,在面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知晓率偏低的情况下,唯有不断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宣传,才是新生事物的生存之道。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多数被调查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不了解,体现了社区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宣传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新闻、报纸上,而需要工作人员真正走进社区,走近老年人,可以利用宣传栏张贴优惠活动、志愿团队积极引导,吸引老年人参与进来。除此外,家庭对于老年人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应该持支持态度,老年人在回归家庭后能够走进社区,及时向工作人员反映自己的实际需求。子女可以代替老年人多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四、结论
成都市在面对不断攀升的老年人口数量的情况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和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目前,成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资金供给不充分、法律规范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供给和需求脱节的现象。我们都知道,想要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离不开XX、社区、家庭等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本文选取龙泉驿区两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掌握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方的设施现状以及在需求方的情况,探究造成供需失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思考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实际的养老服务,期望能够为成都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而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导致了本研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只选取了120份样本,数量的代表性有所缺乏,调查问卷设计得也不够全面,在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时刻关注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动向和前沿报道,从而能更加深入地继续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河银,张蓝之,张勤修.多种养老模式和服务技术现状与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1(01):203-207.
[2] 张先平.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政策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34):110-111.
[3] 封铁英,马朵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何包容性发展?一个理论分析视角[J].社会保障评论,2020,4(03):77-89.
[4] 陈妍妍.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9(06):45-49.
[5] 朱浩.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及其实践逻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5):98-106.
[6] 高志华,张源.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2(03):78-79.
[7] 李尚.新时期成都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0(04):63-67.
[8] 唐伟. 以智慧服务破解老人独居困局[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23-01-08(008).
[9] 舒荻,李小马,甘德欣,吴璨.城市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对策[J].社会与公益,2020,11(10):70-71.
[10] 王永胜,张立勋.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4):194-195.
[11] 孙剑.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9):182-183.
[12] Yanping Zhang. Application of Offshore Culture in Elderly Community Pension in China’s Seaside City. 2020, 115(sp1):157-159.
[13]Sumini,Sukamdi,Evita Hanie Pangaribowo,Yeremias T. Keban,Muhadjir Darwin,Jean-Francois Grosset. Elderly Care: A Study on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in Sleman, DIY, Indonesia[J]. Journal of Aging Research,2020,2020.
[14]Shi Jing. The Practical Logic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 Under the Dimension of Innovative Big Data. 2020, 8(2)
[15]Sumini, Sukamdi, Evita Hanie Pangaribowo, et al. Elderly Care: A Study on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in Sleman, DIY, Indonesia. 2020, 2020
[16]Ko, Newcomer, Bindman, et al. Changing home care aides: Differences between family and non-family care in California Medicaid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2020, 39(1):1-16.
[17]Hsieh, Kenagy. Explor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quality of homecare services and older adults’ well-being. 2020, 39(2):65-79.
[18]Tracey McDonald PhD, MSc(Hons), BHA, Dip Ed, RN, RM, Frances Russell BAppSc (Biomed), MPH. Long‐Term Care Quality‐of‐Life Scale utility in community home care. 2019, 21(4):494-500.
[19]Felix, Ali, Bird, et al. Are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more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persons in need of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services than standard-passive approaches. 2019, 38(3):194-208.
[20]Shaoying Chen. Analysis 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Home Community Endowment[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
致 谢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就快走到尽头,回首短暂旅程,非常感谢陪我度过大学时光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最大的鼓励和帮助,带领并陪伴着我,一步步走向今天。
本次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自毕业论文开题以来,老师认真严谨,从论文选题、开题到撰写修改,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老师的渊博知识和恳切为人。老师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繁忙,经常在飞机上仍坚持修改论文,凌晨回复我们的消息,在此衷心得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里陪伴我成长的同学和朋友们,在大学四年里,很幸运能和大家相遇,感谢所有人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度过了一段快乐有意义的时光。
然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这四年里一直默默地支持我,指引我的方向,感谢他们成为了我坚强的后盾,有了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有勇气面对求学路上的艰难险阻。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老师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和点评,衷心感谢你们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祝愿大家都能够健康快乐、我也必将更加勤奋努力,带着大家的美好祝福走向明天。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4568.html,